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及其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及其結構,在彼此相鄰的至少二組電回路之間設置至少一接地導件,其中該接地導件的周圍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位于不同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一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一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二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二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專利說明】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及其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尤指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之間的最短間距設置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及其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電路難免會受到各種內在因素或外來因素的干擾而影響到其運作的正確性。例如作用于信號兩極間的干擾電壓,主要由空間電磁場在信號間耦合感應及不平衡電路轉換共模干擾所形成的電壓,直接疊加在信號上,直接影響測量與控制精度。習知電子裝置的電路布署(Layout)大都是裸露于印刷電路板的表面,難以避免地會受到空間電磁場的耦合感應而造成電磁波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簡稱EMI)或射頻干擾(RadioFrequency Interference,簡稱 RFI)的困擾。
【發(fā)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之間的最短間距設置以防治干擾的方法。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在彼此相鄰的至少二組電回路之間設置至少一接地導件,其中該接地導件的周圍系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系位于不同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一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一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二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二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之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0005]具體地,接地導件投影地且對應地遮蔽其中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
[0006]具體地,在彼此相鄰的至少三組電回路之間設置至少一接地導件,其中該接地導件的周圍系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三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系位于不同平面,而剩余的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與上述二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一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位于同一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三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三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四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四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0007]具體地,接地導件投影地且對應地遮蔽其中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
[0008]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包括:
至少二組電回路,每一組電回路各自具有信號導件 '及 接地導件,該接地導件的周圍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位于不同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一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一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二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二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之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0009]具體地,接地導件與其中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之間投影地且對應地呈現(xiàn)遮蔽的狀態(tài)。
[0010]具體地,接地導件與電回路為萬用連接埠。
[0011]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包括:
至少三組電回路,每一組電回路各自具有信號導件;及
接地導件,該接地導件的周圍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三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系位于不同平面,而剩余的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與上述二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一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位于同一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三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三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四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四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0012]具體地,接地導件與其中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之間投影地且對應地呈現(xiàn)遮蔽的狀態(tài)。
[0013]具體地,接地導件與電回路為萬用連接埠。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防治電路受到電磁波干擾(EMI)或射頻干擾(RFI)的困擾,使電路的運作更正確、更正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圖3是圖2的3-3剖面圖;
圖4是圖2的4-4剖面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之立體分解圖;
圖6是圖5的6-6剖面圖;
圖7是圖5的7-7剖面圖;
圖8是圖7的局部區(qū)域8的放大圖;
圖9是圖7的局部區(qū)域9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來對本發(fā)明提供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之間的最短間距設置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及方法進行詳細闡明。[0017]如圖1-8所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本實施例中彼此相鄰的第一電回路21、第二電回路22之間設置至少一接地導件20,其中該接地導件20的周圍分別與第一電回路21或第二電回路22中至少一組的信號導件相鄰,即該接地導件20的周圍分別與第一電回路21對應的第一信號導件211和第二信號導件212、第二電回路22對應的第三信導件221和第四信號導件222中至少一組的信號導件相鄰,且第一電回路21及第二電回路22各自信號導件第一信號導件211、第二信號導件212、第三信號導件221及第四信號導件222位于不同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如第一電回路21的第一信號導件211、第二信號導件212的任一點210至接地導件20最近一點200的第一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一間距D1,恒小于第一信號導件21的同一點210至另一組電回路如第二電回路22的第四信號導件222的最近一點220的第二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二間距D2〔即D1<D2〕,以使自第一電回路的第一信號導件211、第二信號導件212任一點210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20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第一電回路21及第二電回路22的各自對應的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者。
[0018]如圖1-8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其中接地導件20投影地且對應地遮蔽其中一組電回路如第一電回路21的第一信號導件211、第二信號導件212,以作為實現(xiàn)上述最短間距設置的具體方法。
[0019]由于能量必定從高位階循著阻力最小的路徑向低位階傳遞。而對于電力線與磁力線等兩種能量型式而言,隔空的傳遞作用又以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為最短,也就是傳遞時所遇到的阻力也最小。本發(fā)明就利用此種最短間距設置的方法,也就是利用任一組電回路如第一電回路21的第一信號導件211、第二信號導件212的任一點210至接地導件20最近一點200的第一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一間距D1,恒小于該第一信號導件211的同一點210至另一組如第二電回路22的第四信號導件222的最近一點220的第二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二間距D2〔即Dl <D2 )的方法,也就是,使得自第一信號導件211、第二信號導件212任一點210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20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各自對應的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0020]如圖9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系在彼此相鄰的至少三組電回路之間設置至少一接地導件20,即本實施例中彼此相鄰的第一電回路21、第二電回路22、第三電回路23之間設置至少一接地導件20,其中該接地導件20的周圍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之信號導件隔鄰,且三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二組電回路第一電回路21及第二電回路22之各自信號導件,即第一電回路21對應的第一信號導件211、第二信號導件212及第二電回路22對應的第三信號導件221、第四信號導件222位于不同平面,而剩余的一組電回路第三電回路23的第五信號導件231、第六信號導件232與上述二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一組電回路如第二電回路22的第三信號導件221、第四信號導件222位于同一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如第三電回路23的地五信號導件231的任一點230至接地導件20最近一點201的第三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三間距D3,恒小于該第五信號導件231的同一點230至第二電回路22的第四信號導件222的最近一點220的第四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四間距D4〔即D3<D4〕,以使自該第五信號導件231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20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第二電回路22、第三電回路23的第四信號導件222、第五信號導件231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0021]如圖7-9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其中接地導件20投影地且對應地遮蔽其中一組電回路如第一電回路21的第一信號導件211、第二信號導件212。
[0022]如圖1至8所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包括:至少二組電回路,本實施例采用第一電回路21及第二電回路22,每一組電回路各自具有信號導件,即第一電回路21包括第一信號組件211、第二信號組件212,第二電回路包括第三信號組件221、第四信號組件222 ;以及,接地導件20,該接地導件20的周圍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信號導件隔鄰,且第一電回路21第二電回路22各自的信號導件第一信號導件211、第二信號導件212和第三信號導件221、第四信號導件222系位于不同平面,而且還使該第一電回路21的第一信號導件211的任一點210至接地導件20最近一點200的第一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一間距D1,恒小于該第一信號導件211的同一點210第二電回路22的第四信號導件222的最近一點220的第二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二間距D2〔即Dl<D2 ),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20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第一電回路21和第二電回路22各自的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0023]如圖1-9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其中接地導件20投影地且對應地遮蔽其中一組電回路如第一電回路21的第一信號導件211或第二信號導件212。
[0024]如圖1-9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包括:至少三組電回路,第一電回路21、第二電回路22及第三電回路23,每一組電回路各自具有信號導件,即第一電回路21包括第一信號組件211、第二信號組件212,第二電回路包括第三信號組件221、第四信號組件222,第三電回路23包括第五信號組件231、地六信號組件232 ;以及,接地導件20,該接地導件20的周圍系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之信號導件隔鄰,且三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二組電回路第一電回路21、第二電回路22各自的信號導件位于不同平面,而剩余第三電回路23的五信號導件231、第六信號導件232與上述二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一組電回路,如第二電回路22的各自信號導件位于同一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如第三電回路23的第五信號導件231的任一點230至接地導件20最近一點201的第三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三間距D3,恒小于該第五信號導件231的同一點230至第二電回路22的第四信號導件222的最近一點220的第四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四間距D4,使自該地五信號導件231任一點230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20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第二電回路22、第三電回路23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0025]如圖1-9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其中接地導件20與其中一組電回路第一電回路21的信號導件之間投影地且對應地呈現(xiàn)遮蔽的狀態(tài)。
[0026]如圖8-9所示,雖為本發(fā)明最基本型態(tài)的結構,但也可以根據(jù)圖8-9所示最基本型態(tài)的結構擴展為如圖4及圖7所示較大的結構。當然也可以再進一步擴展為更大的結構,本發(fā)明不予自限。
[0027]如圖1-9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其中接地導件20與第一電回路21、第二電回路22及第三電回路23為萬用連接埠10〔萬用連接埠USB2.0及USB3.0都能夠獲得更好的防治干擾效果〕。
[0028]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fā)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彼此相鄰的至少二組電回路之間設置至少一接地導件,其中該接地導件的周圍系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系位于不同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一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一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二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二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導件投影地且對應地遮蔽其中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
3.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彼此相鄰的至少三組電回路之間設置至少一接地導件,其中該接地導件的周圍系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三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系位于不同平面,而剩余的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與上述二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一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位于同一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三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三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四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四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4.如權利要求3 所述的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導件投影地且對應地遮蔽其中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
5.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二組電回路,每一組電回路各自具有信號導件;及 接地導件,該接地導件的周圍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位于不同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一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一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二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二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之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導件與其中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之間投影地且對應地呈現(xiàn)遮蔽的狀態(tài)。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導件與電回路為萬用連接埠。
8.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三組電回路,每一組電回路各自具有信號導件;及 接地導件,該接地導件的周圍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三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系位于不同平面,而剩余的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與上述二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一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位于同一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三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三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四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四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之間的最短間距設置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導件與其中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之間投影地且對應地呈現(xiàn)遮蔽的狀態(tài)。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之間的最短間距設置以防治干擾的結 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導件與電回路為萬用連接埠。
【文檔編號】H01R13/6471GK103996932SQ201410197533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黃欽雄, 黃欽基, 梁政寅, 曾美珠 申請人:東莞建儀醫(yī)療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