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器領域,尤指從此能夠自動化生產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接地源;還包括:至少一導電構件,所述的導電構件設于連接器內部,每一導電構件具有:第一導電部,所述的第一導電部與纜線內屏蔽層接觸,并將纜線內屏蔽層焊接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第二導電部,所述的第二導電部與連接器內部的接地源連接,將來自于纜線內屏蔽層的干擾噪聲,依序透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導接至連接器內部的接地源。
【專利說明】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器領域,尤指從此能夠自動化生產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電路難免會受到各種內在因素或外來因素的干擾而影響到其運作的正確性。例如作用于信號兩極間的干擾電壓,主要由空間電磁場在信號間耦合感應及不平衡電路轉換共模干擾所形成的電壓,直接迭加在信號上,直接影響測量與控制精度。習知電子裝置的電路布署(Layout)大都是裸露于印刷電路板的表面,難以避免地會受到空間電磁場的耦合感應而造成電磁波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簡稱EMI)或射頻干擾(Rad1Frequency Interference,簡稱 RFI)的困擾。
[0003]用來傳輸信號的纜線,為了防止外來電磁場的干擾,會在芯線的外層,先加上絕緣層之后,再于絕緣層外緣再包罩一層金屬網所制成的內屏蔽層。它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是將纜線通電時產生的電磁場屏蔽在絕緣線芯內,以減少對外界產生電磁干擾;二是將系統(tǒng)產生的設計范圍內的故障電流安全引入接地系統(tǒng),保護系統(tǒng)安全運行。這個金屬網所制成的內屏蔽層在系統(tǒng)發(fā)生短路時,則作為短路電流的通道,同時也另外發(fā)揮遮蔽電場的作用。
[0004]但是當將多條纜線與連接器連接時,必須先將每一條纜線的內屏蔽層先行扭接之后再連接至連接器的接地源。這種制造方式存在著下列缺點:
[0005]1.在制造過程中,這種內屏蔽層先行扭接的動作必須以人工完成,無法自動生產,為長久以來一直困擾制程的積弊。
[0006]2.扭接之后的內屏蔽層,其斷面變得很大,必然占用掉較大的空間,不利于連接器的小型化。
[0007]3.手工扭接的質量難以控制,易造成扭接不良而導致接地不良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8]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能夠自動化生產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
[0009]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接地源;還包括:至少一導電構件,所述的導電構件設于連接器內部,每一導電構件具有:第一導電部,所述的第一導電部與纜線內屏蔽層接觸,并將纜線內屏蔽層焊接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第二導電部,所述的第二導電部與連接器內部的接地源連接,將來自于纜線內屏蔽層的干擾噪聲,依序透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導接至連接器內部的接地源。
[0010]優(yōu)選地,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導電端子及由導電端子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其中有至少一導電構件的第二導電部系進一步形成一個導接部,并且該導接部系與設于連接器內部由導電端子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導接并且焊接。
[0011]優(yōu)選地,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電路板及由電路板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其中有至少一導電構件的第二導電部系進一步形成兩個鉤部,并且該鉤部系分別與設于連接器內部由電路板之扣孔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勾接并且焊接。
[0012]優(yōu)選地,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系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焊接平臺部,供復數條纜線的每一內屏蔽層并排地焊接于該焊接平臺部;以及,至少兩個擋止部,每一個擋止部分別形成于每一焊接平臺部的兩端,以便供復數條纜線排列地定位于該焊接平臺部。
[0013]優(yōu)選地,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導電端子及由導電端子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上述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系包含:至少一導電構件,系設于連接器內部,每一導電構件具有--第一導電部,系與纜線內屏蔽層接觸,并將纜線內屏蔽層焊接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該第一導電部具有:至少一個焊接平臺部,供復數條纜線的每一內屏蔽層并排地焊接于該等焊接平臺部;以及,至少兩個擋止部,每一個擋止部分別形成于每一焊接平臺部的兩端,以便供復數條纜線排列地定位于該焊接平臺部;以及,第二導電部,系形成一個導接部,并且該導接部系與設于連接器內部由導電端子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導接并且焊接,將來自于纜線內屏蔽層的干擾噪聲,依序透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導接至連接器內部的接地源。
[0014]優(yōu)選地,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電路板及由電路板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還包括:至少一導電構件,系設于連接器內部,每一導電構件具有:第一導電部,系與纜線內屏蔽層接觸,并將纜線內屏蔽層焊接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該第一導電部具有:至少一個焊接平臺部,供復數條纜線的每一內屏蔽層并排地焊接于該等焊接平臺部;以及,至少二個擋止部,每一個擋止部分別形成于每一焊接平臺部的兩端,以便供復數條纜線排列地定位于該焊接平臺部;以及,第二導電部,系進一步形成兩個鉤部,并且該等鉤部系分別與設于連接器內部由電路板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勾接并且焊接,將來自于纜線內屏蔽層的干擾噪聲,依序透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導接至連接器內部的接地源。
[0015]因此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它能夠摒除習知內屏蔽層人工扭接的落后制程,進化為自動制程,提高生產效率。
[0016]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各纜線的內屏蔽層系各自直接自動焊接,并未增加斷面,利于連接器的小型化。
[0017]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各纜線的內屏蔽層系各自直接自動焊接,質量可以精確控制,不會產生接地不良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0021]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0022]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圖的局部放大圖。
[0023]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圖的6-6剖面圖。
[0024]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圖的7-7剖面圖。
[0025]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圖的8-8剖面圖。
[0026]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27]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0028]圖11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0029]圖12是本實用新型第i^一圖的12-12剖面圖。
[0030]圖1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0031]圖14是本實用新型自另一角度所看到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0032]標注說明:20/20’.連接器;21/21’.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2/22’.接地源;23.電路板;231/232.扣孔;233/234.接地部;235.信號接點;30/30’.導電構件;31/31’.第一導電部;32/32’.第二導電部;321/322.鉤部;323.導接部;33/33,.焊接平臺部;34/34,.擋止部;35/35,.焊錫;40.纜線;41.內屏蔽層;42.芯線;50.導電端子;51.接地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3]請查閱1-14所示,本實用新型關于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1、21’,其中該連接器20、20’系與纜線40連接,且該連接器20、20’系包含:接地源22、22’ ;上述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1、21’系包含:至少一導電構件30、30’,系設于連接器20、20’內部,每一導電構件30、30’具有:第一導電部31、31’,系與纜線40內屏蔽層41接觸,并將纜線40內屏蔽層41焊接于導電構件30、30’的第一導電部31、31’ ;第二導電部32、32’,系與連接器20、20’內部的接地源22、22’連接,將來自于纜線40內屏蔽層41的干擾噪聲,依序透過導電構件30、30’的第一導電部31、31’及第二導電部32、32’導接至連接器20、20’內部的接地源22、22’。
[0034]請查閱9-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1’,其中該連接器20’系與纜線40連接,且該連接器20’包含:導電端子50及由導電端子50的接地部51所構成的接地源22’ ;其中有至少一導電構件30’的第二導電部32’系進一步形成一個導接部323,并且該導接部323系與設于連接器20’內部由導電端子50的接地部51所構成的接地源22’導接并且焊接。纜線40的芯線42則焊接于導電端子50。
[0035]請查閱1-8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1,其中該連接器20系與纜線40連接,且該連接器20包含:電路板23及由電路板23的接地部233、234所構成的接地源22 ;其中有至少一導電構件30的第二導電部32系進一步形成兩個鉤部321、322,并且該等鉤部321、322系分別與設于連接器20內部由電路板23的扣孔231、232的接地部233、234所構成的接地源22勾接并且焊接。纜線40的芯線42則焊接于電路板23上的信號接點235。
[0036]請查閱1-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1、21’,其中導電構件30、30’的第一導電部31、31’系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焊接平臺部33、33’,供復數條纜線40排列地定位于該焊接平臺部33、33’)以便利用焊錫35、35’將纜線40的內屏蔽層41焊接于由焊接平臺部33、33’及兩個擋止部34、34’所圍成的區(qū)域內,完成接地的目的。
[0037]請查閱9-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0’),在本實施例中,導電構件(30’)的第一導電部(31’)系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焊接平臺部(33’),供復數條纜線(40)的每一內屏蔽層(41)并排地焊接于該等焊接平臺部(33’);以及,至少兩個擋止部(34’) (34’),每一個擋止部(34’) (34’)分別形成于每一焊接平臺部(33’)的兩端,以便供復數條纜線(40)排列地定位于該焊接平臺部(33’)。以便利用焊錫(35’)將纜線(40)的內屏蔽層(41)焊接于由焊接平臺部(33’)及兩個擋止部(34’)(34’)所圍成的區(qū)域內,完成接地的目的。
[0038]請查閱9-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1’,其中該連接器20’系與纜線40連接,且該連接器20’包含有:導電端子50及由導電端子50的接地部51所構成的接地源22’ ;上述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1’系包含:至少一導電構件30’,系設于連接器20’內部,每一導電構件30’具有:第一導電部31’,系與纜線40內屏蔽層41接觸,并將纜線40內屏蔽層41焊接于導電構件30’的第一導電部31’,該第一導電部31’具有:至少一個焊接平臺部33’,供復數條纜線40的每一內屏蔽層41并排地焊接于該等焊接平臺部33’ ;以及,至少二個擋止部34’,每一個擋止部34’分別形成于每一焊接平臺部33’的兩端,以便供復數條纜線40排列地定位于該焊接平臺部33’ ;以及,第二導電部32’,系形成一個導接部323,并且該導接部323系與設于連接器20’內部由導電端子50的接地部51所構成的接地源22’導接并且焊接,俾將來自于纜線40內屏蔽層41的干擾噪聲,依序透過導電構件30’的第一導電部31’及第二導電部32’導接至連接器20’內部的接地源22’。
[0039]請查閱1-8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1,其中該連接器20系與纜線40連接,且該連接器20包含:電路板23及由電路板23的接地部233、234所構成的接地源22 ;上述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1系包含:至少一導電構件30,系設于連接器20內部,每一導電構件30具有:第一導電部31,系與纜線40內屏蔽層41接觸,并將纜線40內屏蔽層41焊接于導電構件30的第一導電部31,該第一導電部31具有:至少一個焊接平臺部33,供復數條纜線40的每一內屏蔽層41并排地焊接于該等焊接平臺部33 ;以及,至少二個擋止部34,每一個擋止部34分別形成于每一焊接平臺部33的兩端,以便供復數條纜線40排列地定位于該焊接平臺部33 ;以及,第二導電部32,系形成兩個鉤部321、322,并且該等鉤部321、322系分別與設于連接器20內部由電路板23的接地部233、234所構成的接地源22勾接并且焊接,俾將來自于纜線40內屏蔽層41的干擾噪聲,依序透過導電構件30的第一導電部31及第二導電部32導接至連接器20內部的接地源22。
[0040]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21、21’,乃具有以下的特征及優(yōu)點:
[0041]1.本實用新型將纜線40內屏蔽層41的干擾噪聲,透過導電構件30、30’導接至連接器20、20’內部的接地源22、22’。
[0042]2.本實用新型能夠摒除習知內屏蔽層人工扭接的落后制程,進化為自動制程,提高生產效率。
[0043]3.本實用新型的纜線40的內屏蔽層41系各自直接自動焊接,并未增加斷面,利于連接器的小型化。
[0044]4.本實用新型的纜線40的內屏蔽層41系各自直接自動焊接,質量可以精確控制,不會產生接地不良的問題。
[0045]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接地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至少一導電構件,所述的導電構件設于連接器內部,每一導電構件具有: 第一導電部,所述的第一導電部與纜線內屏蔽層接觸,并將纜線內屏蔽層焊接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 第二導電部,所述的第二導電部與連接器內部的接地源連接,將來自于纜線內屏蔽層的干擾噪聲,依序透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導接至連接器內部的接地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導電端子及由導電端子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其特征在于:其中有至少一導電構件的第二導電部系進一步形成一個導接部,并且該導接部系與設于連接器內部由導電端子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導接并且焊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電路板及由電路板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其特征在于:其中有至少一導電構件的第二導電部系進一步形成兩個鉤部,并且該鉤部系分別與設于連接器內部由電路板的扣孔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勾接并且焊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系進一步具有:至少一個焊接平臺部,供復數條纜線的每一內屏蔽層并排地焊接于該焊接平臺部;以及,至少兩個擋止部,每一個擋止部分別形成于每一焊接平臺部的兩端,以便供復數條纜線排列地定位于該焊接平臺部。
5.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導電端子及由導電端子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其特征在于:上述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系包含:至少一導電構件,系設于連接器內部,每一導電構件具有: 第一導電部,系與纜線內屏蔽層接觸,并將纜線內屏蔽層焊接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該第一導電部具有:至少一個焊接平臺部,供復數條纜線的每一內屏蔽層并排地焊接于該等焊接平臺部;以及,至少兩個擋止部,每一個擋止部分別形成于每一焊接平臺部的兩端,以便供復數條纜線排列地定位于該焊接平臺部;以及, 第二導電部,系形成一個導接部,并且該導接部系與設于連接器內部由導電端子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導接并且焊接,將來自于纜線內屏蔽層的干擾噪聲,依序透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導接至連接器內部的接地源。
6.一種連接器的纜線內屏蔽層的接地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系與纜線連接,且該連接器包括:電路板及由電路板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至少一導電構件,系設于連接器內部,每一導電構件具有: 第一導電部,系與纜線內屏蔽層接觸,并將纜線內屏蔽層焊接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該第一導電部具有:至少一個焊接平臺部,供復數條纜線的每一內屏蔽層并排地焊接于該等焊接平臺部;以及,至少二個擋止部,每一個擋止部分別形成于每一焊接平臺部的兩端,以便供復數條纜線排列地定位于該焊接平臺部;以及, 第二導電部,系進一步形成兩個鉤部,并且該等鉤部系分別與設于連接器內部由電路板的接地部所構成的接地源勾接并且焊接,將來自于纜線內屏蔽層的干擾噪聲,依序透過導電構件的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導接至連接器內部的接地源。
【文檔編號】H01R13/648GK204230556SQ201420547817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3日
【發(fā)明者】黃欽雄, 黃欽基, 劉永燦, 梁政寅, 董民, 鄭升茍, 劉仁強, 梁昌林 申請人:東莞建瑋電子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