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顯示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AMOLED 3D顯示器件。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AMOLED 3D顯示器實現(xiàn)3D效果的柱狀透鏡方式是利用斜向拉伸的陣列柱鏡薄膜來覆蓋于TP結構之上,參見圖1所示,其中,10代表斜向拉伸的透鏡薄膜,7,8,9分別代表柱狀OLED發(fā)光器件,其中7,8,9分別代表不同顏色的OLED發(fā)光器件。
該結構容易造成柱狀結構或TP結構在外部應力影響下造成損壞,影響顯示設備的機械特性。
因此,如何在柱狀結構部分造成損壞的條件下實現(xiàn)3D效果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面臨的一大難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AMOLED 3D顯示器件,通過構建一包括陣列基板、平坦化層和像素定義層的顯示器件,其中像素定義層中設置有若干開口,開口中設置有OLED發(fā)光器件,而在平坦化層中與開口對準的位置填充與平坦化層的折射率不同的材質形成透鏡結構,填充材料折射率大于平坦化層折射率,當OLED發(fā)光器 件發(fā)出的光線照射至透鏡時,實現(xiàn)3D影像,該技術方案具體為:
一種AMOLED 3D顯示器件,其中,所述顯示器件包括:
陣列基板;
平坦化層,設置于所述陣列基板之上,且所述平坦化層中設置有若干透鏡;以及
像素定義層,設置于所述平坦化層之上,且所述像素定義層中設置若干像素區(qū);其中
位于每個所述像素區(qū)中的所述像素定義層上均設置一開口,每個所述開口中均設置有OLED發(fā)光器件;并且
所述透鏡與所述開口位置一一對應設置,且所述OLED發(fā)光器件發(fā)射的光線通過所述開口經(jīng)所述透鏡自所述陣列基板射出,以呈現(xiàn)3D影像。
上述的AMOLED顯示器件,其中,所述OLED發(fā)光器件包括一陰極、一陽極及一OLED發(fā)光層,所述陽極設置于所述開口的底部,所述陰極設置于所述OLED發(fā)光層之上,并覆蓋所述平坦化層的上表面。
上述的AMOLED顯示器件,其中,所述陰極的材質為全反射材料。
上述的AMOLED顯示器件,其中,所述全反射材質為Ag。
上述的AMOLED顯示器件,其中,所述陽極的材質為透明材料。
上述的AMOLED顯示器件,其中,所述透明材料為ITO或IGZO。
上述的AMOLED顯示器件,其中,任一所述像素區(qū)中,所述開 口均位于與該開口對應的所述透鏡的上方。
上述的AMOLED顯示器件,其中,所述透鏡的材質為絕緣材料。
上述的AMOLED顯示器件,其中,所述絕緣材料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平坦化層的折射率,即n絕緣>n平坦,n絕緣為所述絕緣材料的折射率,n平坦為所述平坦化層的折射率。
上述的AMOLED顯示器件,其中,任一所述像素區(qū)中,經(jīng)所述開口射出的所述光線均照射至與所述開口對應的所述透鏡上。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或有益效果:
采用本技術方案,使得透鏡結構與平坦化層完全整合,減少透鏡損傷,透鏡的大小與形狀隨像素結構進行變化,透鏡從柱狀改變?yōu)榘肭驙罨蛘邫E球狀,每個透鏡與其對應的像素結構完全吻合,有效解決了3D影像串擾、摩爾紋與抖動問題,并且還可以提高3D像素亮度與對比度。
附圖說明
參考所附附圖,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然而,所附附圖僅用于說明和闡述,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范圍的限制。
圖1是傳統(tǒng)實現(xiàn)3D影像的器件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像素與與其對應的透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顯示器中若干像素排列實現(xiàn)3D效果 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AMOLED 3D顯示器件,參見圖2所示結構,該AMOLED 3D顯示器件可為底發(fā)光的AMOLED 3D器件,且該AMOLED 3D顯示器件可包括陣列基板1、平坦化層2和像素定義層3,其中平坦化層2設置在陣列基板1之上,平坦化層2中設置有若干透鏡;像素定義層3設置于平坦化層2之上,像素定義層3中設置若干像素區(qū),像素區(qū)設置一開口,開口中設置有一OLED發(fā)光器件。
在圖2中可以看出,像素定義層中設置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像素結構12,在平坦化層中設置有與像素定義層中的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像素結構唯一對應的透鏡11,從圖中可以看出,像素結構12的區(qū)域均在與其對應的透鏡區(qū)域內,由圖2可看出,透鏡的形狀有的為球形,有的為橢球形,即基本以規(guī)則球狀為主,優(yōu)選的,長方形或者菱形形狀的像素結構的透鏡設計為橢球狀,而三角形或者正方形以及橢球形的像素結構的透鏡設置為球狀透鏡,而球狀與橢球狀透鏡的形狀與大小依賴于像素結構與排列方式,此種方式有利于實現(xiàn)3D效果。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透鏡11由一絕緣材料構成,即該透鏡是通過向平坦化層中添加與該平坦化層的構成材料折射率不同的另一絕緣材料構成(優(yōu)選的,n絕緣>n平坦;其中,n絕緣為所述絕緣材料的折射率,n平坦為所述平坦化層的折射率),由于光線從一材質進入折射 率不同的另一材質光線方向會發(fā)生變化,基于此原理稱為透鏡,并非是向平坦化層中嵌入一真正的透鏡結構。
當所述OLED發(fā)光器件工作時,所述光線穿透像素定義層3和透鏡之間的部分平坦化層至所述平坦化層中的透鏡,實現(xiàn)3D影像。
參見圖3所示結構,為本發(fā)明陣列基板上設置的一像素結構示意圖,該像素的開口為漏斗形開口,開口中設置的發(fā)光器件包括一陰極6、一陽極5及一發(fā)光層4;其中,陽極5設置于開口的底部,陰極6設置于OLED發(fā)光層4之上,并覆蓋所述平坦化的上表面,當陰極與陽極導通時,OLED發(fā)光層4發(fā)射光線,其中,陰極6的材質為Ag等全反射材料,而陽極則可為諸如ITO或IGZO等透明材料,如此設計,是當OLED發(fā)光器件發(fā)射出光線時,保證光線不會向上發(fā)射導致部分光線流失,而由于陽極為透明材質,利于光線透過,即保證OLED發(fā)光層發(fā)射的光線均向下發(fā)射至透鏡。
作為本發(fā)明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開口位于所述透鏡的上方,且開口在與其唯一對應的透鏡上的投影面積小于該開口的橫截面積,即任意一個像素區(qū)中的OLED發(fā)光器件發(fā)出的光線均照射至與與其對應的透鏡上,進而可有效的避免傳染等缺陷的產(chǎn)生。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通過構建包括陣列基板、平坦化層和像素定義層的顯示器件,其中像素定義層中設置有若干開口,開口中設置有OLED發(fā)光器件,而在平坦化層中與開口對準的位置填充與平坦化層折射率不同的材質形成透鏡結構,當OLED發(fā)光器件發(fā)出的光線照射至透鏡時,實現(xiàn)3D影像,通過本技術方案,透鏡結構與平坦化層完 全整合,減少透鏡損傷,透鏡的大小與形狀隨像素結構進行變化,透鏡從柱狀改變?yōu)榘肭驙罨蛘邫E球狀,每個透鏡與其對應的像素結構完全吻合,有效解決了3D影像串擾、摩爾紋與抖動問題,并且還可以提高3D像素亮度與對比度。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閱讀上述說明后,各種變化和修正無疑將顯而易見。因此,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應看作是涵蓋本發(fā)明的真實意圖和范圍的全部變化和修正。在權利要求書范圍內任何和所有等價的范圍與內容,都應認為仍屬本發(fā)明的意圖和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