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作為這種技術(shù),如本申請的圖30所示,專利文獻(xiàn)1公開了一種將具有與電池側(cè)連接的輸入端子100和標(biāo)簽狀的輸出端子101的匯流條102以不能拔出的狀態(tài)收容在盒103的技術(shù)。在專利文獻(xiàn)1中,設(shè)有將匯流條102從正反兩面夾住的樹脂模部104,使設(shè)于樹脂模部104的左右面的突起105彈性地卡定在設(shè)于盒103的左右壁面的鎖止片106。
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xiàn)
專利文獻(xiàn)
專利文獻(xiàn)1:日本特開2002-358867號公報。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具有觸頭和外殼的電連接器有如下的問題。即,如果將觸頭固定在例如電池等固定物,則在外力作用于外殼時,有外殼從觸頭脫落的情況。當(dāng)在將觸頭插入并安裝在外殼時的插入方向上所述外力發(fā)生作用時,上述的脫落問題變得更加顯著。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由于外力作用在電連接器的外殼而外殼從觸頭脫落導(dǎo)致失去電線與連接對象物的電連接的技術(shù)。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觀點,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通過安裝于連接對象物并與安裝于電線的對接連接器嵌合,從而將所述電線電連接于所述連接對象物,其中,所述電連接器具有:觸頭;以及外殼,其被安裝于所述觸頭,所述觸頭具有:第1觸頭部,其為平板狀并能夠被固定于所述連接對象物;以及第2觸頭部,其為平板狀并能夠與所述對接連接器接觸,所述外殼具有:外殼主體,其在將所述對接連接器嵌合于所述電連接器的嵌合方向的相反方向即拔出方向上被所述第2觸頭部插入;以及觸頭鎖,其被安裝在所述外殼主體,所述觸頭鎖具有:第1鎖定面,其朝向所述嵌合方向;以及第2鎖定面,其朝向所述拔出方向,所述外殼主體具有朝向所述拔出方向的外殼鎖定面,所述觸頭具有朝向所述嵌合方向的觸頭鎖定面,當(dāng)通過在與所述拔出方向?qū)嵸|(zhì)上正交的方向上將所述觸頭鎖插入到所述外殼主體而將所述觸頭鎖安裝在所述外殼主體時,所述第1鎖定面與所述外殼鎖定面相向,所述第2鎖定面與所述觸頭鎖定面相向。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防止由于外力作用在電連接器的外殼而外殼從觸頭脫落導(dǎo)致失去電線與連接對象物的電連接。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使插座連接器嵌合于插頭連接器前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2是表示使插座連接器嵌合于插頭連接器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3是插頭連接器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4是插頭連接器的從另一角度觀察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5是插頭連接器的組裝過程的說明圖。(第1實施方式)
圖6是插頭連接器的組裝過程的說明圖。(第1實施方式)
圖7是插頭連接器的組裝過程的說明圖。(第1實施方式)
圖8是插頭連接器的組裝過程的說明圖。(第1實施方式)
圖9是插頭外殼主體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10是插頭外殼主體的局部缺口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11是圖10的A部分放大圖。(第1實施方式)
圖12是插頭外殼主體的從另一角度觀察的局部缺口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13是插頭觸頭鎖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14是插頭觸頭鎖的局部缺口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15是插頭觸頭鎖的從另一角度觀察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16是插頭觸頭鎖的從另一角度觀察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17是插頭觸頭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18是插頭觸頭的從另一角度觀察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19是插頭連接器的局部缺口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20是圖19的B部分放大圖。(第1實施方式)
圖21是插頭連接器的從另一角度觀察的局部缺口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22是插座連接器的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23是插座連接器的局部缺口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24是使插頭連接器嵌合于插座連接器的狀態(tài)的局部缺口立體圖。(第1實施方式)
圖25是插頭觸頭的立體圖。(第2實施方式)
圖26是插頭連接器的立體圖。(第2實施方式)
圖27是表示將插頭連接器安裝在電池單元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第2實施方式)
圖28是插頭觸頭的立體圖。(第3實施方式)
圖29是插頭連接器的立體圖。(第3實施方式)
圖30是相當(dāng)于專利文獻(xiàn)1的圖1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1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圖24來說明第1實施方式。圖1、圖2示出使用連接器組裝體1將電線2連接于電池單元3(連接對象物)的情況。如圖1、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單元3為大致長方體并具有上表面3A和一對側(cè)面3B。在上表面3A配置有一對外部端子4。
連接器組裝體1由安裝在電池單元3的外部端子4的插頭連接器5(電連接器)和安裝于電線2的插座連接器6(對接連接器)所構(gòu)成。而且,如圖2所示,通過使插座連接器6嵌合于插頭連接器5從而電線2電連接于電池單元3的外部端子4。
如圖1所示,插頭連接器5具有插頭觸頭7(觸頭)和安裝于插頭觸頭7的插頭外殼8(外殼)。當(dāng)將插頭觸頭7安裝在電池單元3的外部端子4時,插頭外殼8與電池單元3的側(cè)面3B相向。
在此,參照圖1、圖2,定義“連接器插拔方向(第1方向)”、“電池相向方向(第2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第3方向)”。連接器插拔方向、電池相向方向及連接器寬度方向互相正交。連接器插拔方向是相對于插頭連接器5將插座連接器6插拔的方向。連接器插拔方向具有連接器嵌合方向(嵌合方向)和連接器拔出方向(拔出方向)。連接器嵌合方向是相對于插頭連接器5使插座連接器6嵌合的方向。連接器拔出方向是從插頭連接器5將插座連接器6拔出的方向。電池相向方向是插頭連接器5的插頭外殼8與電池單元3的側(cè)面3B相向的方向。電池相向方向具有接近電池方向和離開電池方向。接近電池方向是從插頭連接器5的插頭外殼8觀察電池單元3的側(cè)面3B的方向。離開電池方向是從電池單元3的側(cè)面3B觀察插頭連接器5的插頭外殼8的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是相對于連接器插拔方向及電池相向方向正交的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具有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內(nèi)方向)和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外方向)。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是向插頭連接器5的連接器寬度方向的中央接近的方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是從插頭連接器5的連接器寬度方向的中央離開的方向。
雖然在圖1、圖2中描繪有2個連接器組裝體1,但2個連接器組裝體1具有相同結(jié)構(gòu)。因此,以下只對一個連接器組裝體1進(jìn)行說明,省略對另一個連接器組裝體1的說明。
(插頭連接器5)
在圖3、圖4中描繪有從不同方向觀察的插頭連接器5。如上所述,插頭連接器5具有插頭觸頭7和插頭外殼8。插頭外殼8具有插頭外殼主體9和安裝于插頭外殼主體9的插頭觸頭鎖10(觸頭鎖)。而且,如圖5~圖8所示,通過將插頭觸頭7插入到插頭外殼主體9,將插頭觸頭鎖10安裝在插頭外殼主體9,從而插頭觸頭7被固定在插頭外殼主體9。
(插頭外殼主體9)
參照圖9~圖12來說明插頭外殼主體9。在圖9中示出插頭外殼主體9的立體圖。在圖10~圖12中示出插頭外殼主體9的局部缺口立體圖。如圖9所示,插頭外殼主體9具有基板15、嵌合部16、以及插頭觸頭鎖收容部17。
如圖9、圖12所示,基板15是平板狀的部分。在基板15形成有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將基板15貫穿的觸頭插入孔18。
如圖9、圖12所示,嵌合部16具有外側(cè)罩19和內(nèi)側(cè)罩20。在圖12中,為了說明內(nèi)側(cè)罩20,以將外側(cè)罩19切除的狀態(tài)描繪有插頭外殼主體9。如圖9所示,外側(cè)罩19形成為從基板15向連接器拔出方向方筒狀地突出。外側(cè)罩19具有在電池相向方向上相向的一對大側(cè)壁19A和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相向的一對小側(cè)壁19B。在各小側(cè)壁19B形成有爪嵌合面19C。如圖12所示,內(nèi)側(cè)罩20在外側(cè)罩19的內(nèi)側(cè)從基板15向連接器拔出方向突出地形成。內(nèi)側(cè)罩20形成與基板15的觸頭插入孔18連通的觸頭收容空間21。內(nèi)側(cè)罩20由將觸頭收容空間21包圍的多個梁22構(gòu)成。
如圖10所示,插頭觸頭鎖收容部17從基板15向連接器嵌合方向突出地形成。插頭觸頭鎖收容部17具有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相向的一對鎖定保持壁部25和比觸頭插入孔18距電池單元3配置得更遠(yuǎn)的鎖定抵接壁部26。在各鎖定保持壁部25的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側(cè)的壁面25A形成有在電池相向方向上延伸的插入槽27。即,如圖11所示,各鎖定保持壁部25具有劃分插入槽27的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的槽側(cè)面27A和劃分插入槽27的連接器嵌合方向的槽頂27B(外殼鎖定面)。此外,各鎖定保持壁部25具有從槽側(cè)面27A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延伸的卡扣孔27C和劃分卡扣孔27C的接近電池方向的卡扣面27D。如圖10所示,鎖定抵接壁部26具有板厚度方向與電池相向方向相同的抵接壁部主體26A和從抵接壁部主體26A的連接器寬度方向的中央向接近電池方向突出的抵接壁部突出部26B。
(插頭觸頭鎖10)
接著,參照圖13~圖16來說明插頭觸頭鎖10。在圖13、圖15及圖16中描繪有從不同角度觀察的插頭觸頭鎖10。在圖14中示出插頭觸頭鎖10的局部缺口立體圖。
如圖13~圖16所示,插頭觸頭鎖10具有觸頭保持部30和一對插入部31。
如圖13所示,觸頭保持部30是在電池相向方向上方筒狀地延伸的部分。如圖14所示,觸頭保持部30具有在電池相向方向上貫穿的觸頭貫穿孔32。如圖13~圖15所示,觸頭保持部30具有朝向連接器嵌合方向的上表面30A、朝向連接器拔出方向的下表面30B(第2鎖定面)、以及朝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的一對側(cè)面30C。如圖16所示,在觸頭保持部30的離開電池方向側(cè)的端部形成有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貫穿的缺口35。
如圖13所示,各插入部31從觸頭保持部30的各側(cè)面30C的下部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突出地形成。在電池相向方向上細(xì)長地形成有各插入部31。詳細(xì)而言,各插入部31具有一對保持突出部36(突出部)、鎖定梁37(梁)、以及爪38。各插入部31所具有的一對保持突出部36是從觸頭保持部30的側(cè)面30C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突出的部分。各插入部31所具有的一對保持突出部36在電池相向方向上相互分離配置。各保持突出部36具有朝向連接器嵌合方向的突起上表面36A(第1鎖定面)。鎖定梁37是由在一對保持突出部36中距電池單元3遠(yuǎn)的保持突出部36支承的懸臂梁并在接近電池方向上延伸。爪38從鎖定梁37的自由端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突出地形成。
(插頭觸頭7)
在圖17、圖18中描繪有從不同方向觀察的插頭觸頭7。如圖17、圖18所示,插頭觸頭7是將具有約3mm的厚度的金屬板折彎而形成的。插頭觸頭7具有平板狀的電池固定部40(第1觸頭部)、平板狀的接觸部41(第2觸頭部)、以及連結(jié)部42。
電池固定部40的板厚度方向與連接器插拔方向相同。電池固定部40在電池相向方向上延伸。在電池固定部40的接近電池方向側(cè)的端部形成有螺栓緊固用的固定孔43。接觸部41的板厚度方向與電池相向方向相同。接觸部41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延伸。連結(jié)部42是將電池固定部40和接觸部41連結(jié)的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固定部40的板厚度方向與接觸部41的板厚度方向成大致直角,因此,插頭觸頭7形成為L字型。此外,如圖18所示,接觸部41的連接器寬度方向的尺寸41W比連結(jié)部42的連接器寬度方向的尺寸42W大。因此,接觸部41具有朝向連接器嵌合方向的一對觸頭鎖定面44。一對觸頭鎖定面44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以夾著連結(jié)部42的方式配置。
接著,說明插頭連接器5的組裝過程。
首先,如圖5、圖6所示,將插頭觸頭7插入到插頭外殼主體9。將插頭觸頭7插入到插頭外殼主體9的方向與連接器拔出方向相同。具體而言,將插頭觸頭7的接觸部41插入到插頭外殼主體9的基板15的觸頭插入孔18。
接著,如圖6~圖8所示,將插頭觸頭鎖10安裝在插頭外殼主體9。將插頭觸頭鎖10安裝在插頭外殼主體9的方向與離開電池方向相同。具體而言,如圖5~圖8所示,一邊使插頭觸頭7的電池固定部40插入到插頭觸頭鎖10的觸頭保持部30的觸頭貫穿孔32,一邊將插頭觸頭鎖10的一對插入部31插入到插頭外殼主體9的插頭觸頭鎖收容部17的一對插入槽27。于是,如圖19、圖20所示,插頭觸頭鎖10的一對插入部31的爪38卡扣在一對鎖定保持壁部25的卡扣面27D,從而禁止了插頭觸頭鎖10從插頭外殼主體9的拔出。此外,如圖19所示,觸頭保持部30與鎖定抵接壁部26的抵接壁部主體26A抵接,從而禁止了插頭觸頭鎖10向離開電池方向的進(jìn)一步插入。
這樣,當(dāng)組裝插頭連接器5時,第1,圖18所示的各觸頭鎖定面44和圖15所示的觸頭保持部30的下表面30B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相向。第2,圖13所示的各插入部31的一對突起上表面36A和圖11所示的槽頂27B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相向。由此,禁止了插頭觸頭7相對于插頭外殼8向連接器嵌合方向相對地移動。換而言之,禁止了插頭外殼8相對于插頭觸頭7向連接器拔出方向相對地移動。
在圖21中示出插頭觸頭7的接觸部41被收容在內(nèi)側(cè)罩20的情況。由于內(nèi)側(cè)罩20由多個梁22構(gòu)成,所以接觸部41在被收容在內(nèi)側(cè)罩20的狀態(tài)下局部暴露在外部。
(插座連接器6)
接著,參照圖22、圖23來說明插座連接器6。在圖22、圖23中示出了安裝于電線2的插座連接器6。
如圖22、圖23所示,插座連接器6具有插座觸頭50和收容插座觸頭50的插座外殼51。
如圖23所示,插座觸頭50具有對電線2的導(dǎo)體2A壓接的壓接部52、8個彈性片53、以及支承8個彈性片53的彈性片支承部54。
如圖22所示,插座外殼51形成為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方筒狀地延伸。插座外殼51具有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相向的一對側(cè)壁55。在各側(cè)壁55設(shè)有由側(cè)壁55支承兩端的梁56和從梁56的長邊方向的中間部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突出的嵌合爪57。
接著,說明連接器組裝體1的使用方法。
首先,利用圖17所示的電池固定部40的固定孔43將插頭連接器5的插頭觸頭7螺栓緊固在圖1所示的外部端子4。
接著,如圖1、圖2所示,使插座連接器6嵌合于插頭連接器5。于是,如圖24所示,插座觸頭50的8個彈性片53與插頭觸頭7的接觸部41接觸,因此,電線2的導(dǎo)體2A電連接于電池單元3的外部端子4。
此外,圖22所示的一對嵌合爪57卡扣于圖9所示的一對爪嵌合面19C,從而禁止了插座連接器6從插頭連接器5的意外拔出。
為了從插頭連接器5將插座連接器6拔出,使圖22的梁56向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彎曲,解除一對嵌合爪57與圖9所示的一對爪嵌合面19C的卡扣,使插座連接器6向連接器拔出方向拉下即可。
以上,說明了第1實施方式。上述第1實施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1)插頭連接器5(電連接器)通過被安裝于電池單元3(連接對象物)并與安裝于電線2的插座連接器6(對接連接器)嵌合,從而將電線2電連接于電池單元3。插頭連接器5具有插頭觸頭7(觸頭)和安裝于插頭觸頭7的插頭外殼8。插頭觸頭7具有可以固定于電池單元3的外部端子4的平板狀的電池固定部40(第1觸頭部)和可以與插座連接器6的插座觸頭50接觸的平板狀的接觸部41(第2觸頭部)。插頭外殼8具有在連接器拔出方向(拔出方向)上插入有接觸部41的插頭外殼主體9(外殼主體)和安裝于插頭外殼主體9的插頭觸頭鎖10(觸頭鎖)。插頭觸頭鎖10具有朝向連接器嵌合方向(嵌合方向)的突起上表面36A(第1鎖定面)和朝向連接器拔出方向的下表面30B(第2鎖定面)。插頭外殼主體9具有朝向連接器拔出方向的槽頂27B(外殼鎖定面)。插頭觸頭7具有朝向連接器嵌合方向的觸頭鎖定面44。當(dāng)在離開電池方向上將插頭觸頭鎖10插入到插頭外殼主體9并安裝在插頭外殼主體9時,突起上表面36A與槽頂27B相向,下表面30B與觸頭鎖定面44相向。詳細(xì)而言,當(dāng)通過在離開電池方向上將插頭觸頭鎖10插入到插頭外殼主體9而將插頭觸頭鎖10安裝在插頭外殼主體9時,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突起上表面36A與槽頂27B可接觸地相向,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下表面30B與觸頭鎖定面44可接觸地相向。根據(jù)以上的結(jié)構(gòu),能夠?qū)⒉孱^觸頭7可靠地固定在插頭外殼主體9。因此,能夠防止由于電線2在連接器拔出方向上被拉拽等、連接器拔出方向的外力作用在插頭外殼主體9而插頭外殼8從觸頭7脫落導(dǎo)致失去電線2與電池電源3的電連接。
(2)此外,插頭外殼8構(gòu)成為當(dāng)插頭觸頭鎖10從插頭外殼主體9拔出時、插頭觸頭鎖10向電池單元3接近。根據(jù)以上結(jié)構(gòu),在由于某些原因?qū)е虏孱^觸頭鎖10要從插頭外殼主體9脫離時,插頭觸頭鎖10向電池單元3接近,因此,插頭觸頭鎖10與電池單元3接觸,可能避免插頭觸頭鎖10從插頭外殼主體9完全脫落的情況。
(3)在本實施方式中,插頭觸頭7形成為電池固定部40的板厚度方向與接觸部41的板厚度方向成大致直角的L字型。
(5)插頭外殼8具有插頭觸頭7可以貫穿并朝向電池單元3開口的觸頭貫穿孔32(第1開口)和插頭觸頭7可以貫穿并在連接器嵌合方向開口的觸頭貫穿孔58(第2開口,參照圖8)。另外,觸頭貫穿孔58作為在電池相向方向上的插頭外殼主體9和插頭觸頭鎖10之間的間隙而形成。根據(jù)以上的結(jié)構(gòu),實現(xiàn)了可以對應(yīng)于電池固定部40的板厚度方向與接觸部41的板厚度方向成大致直角的L字型的插頭觸頭7、電池固定部40的板厚度方向與接觸部41的板厚度方向大致平行且電池固定部40和接觸部41在電池固定部40的板厚度方向上錯開的曲柄型的插頭觸頭、以及電池固定部40和接觸部41直線地排列的直線型的插頭觸頭的全部的插頭外殼8。
(6)插頭外殼主體9具有在電池相向方向(將插頭觸頭鎖10插入到插頭外殼主體9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插入槽27。插頭觸頭鎖10具有可以收容在插頭外殼主體9的插入槽27的插入部31。插頭觸頭鎖10的突起上表面36A形成在插入部31。插頭外殼主體9的槽頂27B形成在插入槽27。
(7)插入部31具有沿電池相向方向延伸的鎖定梁37(梁)和設(shè)置在鎖定梁37的爪38。插頭外殼主體9具有卡扣插入于插入槽27的插入部31的爪38的卡扣面27D。根據(jù)以上的結(jié)構(gòu),因為在將插頭觸頭鎖10安裝在插頭外殼主體9的狀態(tài)下插入部31的鎖定梁37及爪38處于收容在插入槽27內(nèi)的狀態(tài),所以插入部31的鎖定梁37及爪38難以破損。
(8)插入部31具有在電池相向方向上將鎖定梁37夾著的一對保持突出部36(突出部)。插頭觸頭鎖10的突起上表面36A分別形成在插入部31的一對保持突出部36。
(9)鎖定梁37是被一對保持突出部36的一個支承的懸臂梁。
(第2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25~圖27來說明第2實施方式。以本實施方式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的不同點為中心進(jìn)行說明并省略重復(fù)的說明。
如圖25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插頭觸頭7形成為電池固定部40的板厚度方向與接觸部41的板厚度方向大致平行且電池固定部40和接觸部41在電池固定部40的板厚度方向上錯開的曲柄型。
在圖26中描繪有將插頭外殼8安裝在插頭觸頭7的狀態(tài)。如圖25、圖26所示,插頭觸頭7的電池固定部40與接觸部41相比,在將插頭觸頭鎖10向插頭外殼主體9插入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錯開。插頭觸頭7的連結(jié)部42貫穿于觸頭貫穿孔58。
在圖27中示出本實施方式的插頭連接器5安裝在電池單元3的外部端子4的情況。如圖27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插頭連接器5以外側(cè)罩19的突出方向相對于電池單元3的上表面3A平行的方式被螺栓緊固在電池單元3的外部端子4。根據(jù)以上結(jié)構(gòu),能夠使電線2的拉出方向相對于電池單元3的上表面3A平行。
(2)在本實施方式中,插頭外殼8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構(gòu)成為當(dāng)插頭觸頭鎖10從插頭外殼主體9拔出時、插頭觸頭鎖10向電池單元3接近。因此,在由于某些原因?qū)е虏孱^觸頭鎖10要從插頭外殼主體9脫離時,插頭觸頭鎖10向電池單元3接近,因此,插頭觸頭鎖10與電池單元3接觸,可能避免插頭觸頭鎖10從插頭外殼主體9完全脫落的情況。
(第3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圖28、圖29來說明第3實施方式。以本實施方式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的不同點為中心進(jìn)行說明并省略重復(fù)的說明。
如圖28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插頭觸頭7形成為電池固定部40和接觸部41直線地排列的直線型。
在圖29中描繪有將插頭外殼8安裝在插頭觸頭7的狀態(tài)。如圖29所示,插頭觸頭7的連結(jié)部42貫穿于觸頭貫穿孔58。
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第1~第3實施方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插頭外殼8具有插頭觸頭7可以貫穿并朝向電池單元3開口的觸頭貫穿孔32(第1開口)和插頭觸頭7可以貫穿并在連接器嵌合方向上開口的觸頭貫穿孔58(第2開口,參照圖8)。通過該結(jié)構(gòu),即使如上述第1~第3實施方式所示插頭觸頭7的形狀完全不同,插頭外殼8也都能夠無問題地將這些插頭觸頭7收容。
本申請要求以2014年5月30日申請的日本申請?zhí)卦?014-112215為基礎(chǔ)的優(yōu)先權(quán),并在此引入其公開的全部內(nèi)容。
附圖標(biāo)記說明
1:連接器組裝體;
2:電線;
2A:導(dǎo)體;
3:電池單元(連接對象物);
3A:上表面;
3B:側(cè)面;
4:外部端子;
5:插頭連接器(電連接器);
6:插座連接器(對接連接器);
7:插頭觸頭(觸頭);
8:插頭外殼;
9:插頭外殼主體(外殼主體);
10:插頭觸頭鎖(觸頭鎖);
15:基板;
16:嵌合部;
17:插頭觸頭鎖收容部;
18:觸頭插入孔;
19:外側(cè)罩;
19A:大側(cè)壁;
19B:小側(cè)壁;
19C:爪嵌合面;
20:內(nèi)側(cè)罩;
21:觸頭收容空間;
22:梁;
25:鎖定保持壁部;
25A:壁面;
26:鎖定抵接壁部;
26A:抵接壁部主體;
26B:抵接壁部突出部;
27:插入槽;
27A:槽側(cè)面;
27B:槽頂(外殼鎖定面);
27C:卡扣孔;
27D:卡扣面;
30:觸頭保持部;
30A:上表面;
30B:下表面(第2鎖定面);
30C:側(cè)面;
31:插入部;
32:觸頭貫穿孔(第1開口);
33:觸頭抑制面;
35:缺口;
36:保持突出部(突出部);
36A:突起上表面(第1鎖定面);
37:鎖定梁(梁);
38:爪;
40:電池固定部(第1觸頭部);
41:接觸部(第2觸頭部);
41:W尺寸;
42:連結(jié)部;
42:W尺寸;
43:固定孔;
44:觸頭鎖定面;
50:插座觸頭;
51:插座外殼;
52:壓接部;
53:彈性片;
54:彈性片支承部;
55:側(cè)壁;
56:梁;
57:嵌合爪;
58:觸頭貫穿孔(第2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