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涉及一種高頻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隨著各種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如硬盤)的小型化及數(shù)據(jù)傳輸高速化的要求愈來愈高,其專屬的高頻訊號傳輸電連接器例如序列式高等連接技術接口(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sata)型電連接器的尺寸也趨向于更輕薄短小以及需要容納更多數(shù)量及不同用途的導電端子。在此種電連接器內(nèi)部的空間尺寸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其可容置的導電端子之排列密度受到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這使得位于所述種電連接器內(nèi)每兩支導電端子之間的排列間距(即pitch)也更小,并且同時受限于特定連接器的標準間距之規(guī)定;由于上述的規(guī)范,容易使導電端子的阻抗值變動過大,造成公端連接器與母端連接器之間阻抗匹配的問題,以致于公端與母端電連接器之間的高頻訊號無法正確傳輸。
此外,當高頻訊號通過導電端子時,相鄰過近的導電端子之間極易產(chǎn)生相互串音(crosstalk)的干擾問題,進而影響高頻訊號傳輸?shù)姆€(wěn)定性。雖然在一些現(xiàn)有技術中,電連接器額外加裝一導電片體或殼體以電性連接所述電連接器的接地路徑,通過所述導電片體或殼體靠近易發(fā)生串音問題的導電端子以吸收導電端子周圍因高頻訊號形成的電場或磁場,進而降低串音干擾。然而,加裝導電片體或殼體相對地將會花費額外的制造成本。因此需要發(fā)展一種新式的電連接器,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頻電連接器,藉由調(diào)整導電端子的差動阻抗值區(qū)間小于一參考差動阻抗值區(qū)間,以改善高頻電連接器的阻抗匹配性,并且避免導電端子之間形成串音(crosstalk)的干擾問題。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之第一實施例中,揭露一種高頻電連接器包括絶緣殼體,分別形成若干第一端子槽孔以及若干第二端子槽孔沿著一方向排列設置于所述絶緣殼體中;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的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槽孔中,每一第一型導電端子包括:第一焊接部,用以延伸至所述絕緣本體之外;第一抵靠部,連接所述第一焊接部,用以抵靠于所述絶緣殼體內(nèi)的側壁上,以固定所述第一型導電端子于所述絶緣殼體相對應的所述第一端子槽孔中;第一彈臂部,自所述第一抵靠部朝著所述電連接器的一插拔方向延伸一預定距離;及第一接觸部,以一角度連接于所述第一彈臂部并于一末稍形成一第一自由端部,所述第一自由端部沿著所述排列方向形成一第一寬度以及所述第一接觸部沿著一垂直所述排列方向與所述插拔方向之方向形成一第一厚度,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寬度;以及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的所述若干第二端子槽孔中;其中所述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的所述若干第一自由端部在電性接觸一對接電連接器之對應端子以傳輸高頻訊號時,用以降低所述高頻電連接器在傳輸所述高頻訊號時的訊號衰減量。
在一實施例中,高頻電連接器為一種非金屬遮蔽的序列式高等連接技術接口(sata)型電連接器、序列式小型計算機接口(serialattached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sas)(例如第三代sas、更早或是更新世代的sas) 型電連接器及其組合中任一種電連接器。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的差動阻抗值小于或等于符合sas-3以上的標準規(guī)格規(guī)定的參考差動阻抗值,以降低所述高頻訊號的所述訊號衰減量。
在一實施例中,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一型導電端子的側邊之間形成第一邊緣距離,以及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二型導電端子的側邊之間形成第二邊緣距離,其中所述第二邊緣距離大于所述第一邊緣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第二型導電端子包括:第二焊接部,用以延伸至所述絕緣本體之外;第二抵靠部,自所述第二焊接部延伸,用以抵靠所述第二型端子槽孔的側壁,以固定所述第二型導電端子于所述絶緣殼體的對應端子槽孔中;第二彈臂部,自所述第二抵靠部朝著所述電連接器的一插拔方向延伸一預定距離;以及第二接觸部,以一角度連接于所述第二彈臂部并于一末稍形成一第二自由端部,所述第二自由端部沿著所述排列方向形成一第二寬度以及所述第二接觸部沿著一垂直所述排列方向與所述插拔方向之方向形成一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寬度。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以及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為下料式端子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二自由端部在電性接觸所述對接電連接器之對應端子以傳輸高頻訊號時,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的差動阻抗值小于或等于一sata標準規(guī)格規(guī)定的參考差動阻抗值。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參考差動阻抗值介于85歐姆至115歐姆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包括若干第一類導電端子;若 干第二類導電端子,每一第一類導電端子的第一彈臂部之橫向截面與每一第二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之橫向截面在所述絶緣殼體的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槽孔中沿著所述排列方向形成前后交錯排列,而所述若干第一類導電端子以及所述若干第二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自由端部形成共線或共平面排列。
在一實施例中,每兩個交錯相鄰的所述第一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與所述第二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之間彼此相對的重迭面積小于所述兩個交錯相鄰的所述第一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與所述第二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其中任一的表面積。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第一類導電端子的第一彈臂部之橫向截面的中心線與每一第二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之橫向截面的中心線之間形成一偏移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高頻電連接器還包括若干第三型導電端子,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的若干第三端子槽孔中,每一第三型導電端子具有一第三焊接部、一第三彈臂部、一彎折接觸部及一第三自由端部,從所述第三焊接部到所述第三自由端部之間的長度大于從所述第一型導電端子所述第一焊接部到所述第一自由端部之間的長度。
本發(fā)明之第二實施例中,揭露一種高頻電連接器包括絶緣殼體,分別形成若干第一端子槽孔以及若干第二端子槽孔沿著一方向排列設置于所述絶緣殼體中;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的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槽孔中,每一第一型導電端子還包括一第一彈臂部以及一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一接觸部以一角度連接于所述第一彈臂部并于一末稍形成一第一自由端 部,每一第一型導電端子還包括:若干第一類導電端子;及若干第二類導電端子,其結構不同于所述若干第一類導電端子,每一第一類導電端子的第一彈臂部之橫向截面與每一第二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之橫向截面在所述絶緣殼體的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槽孔中沿著所述排列方向形成前后交錯排列,而所述若干第一類導電端子以及所述若干第二類導電端子的第一自由端部形成共線或共平面排列;以及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的所述若干第二端子槽孔中。
在一實施例中,高頻電連接器為一種非金屬遮蔽的sata型電連接器、sas-3型電連接器及其組合中任一種電連接器。
在一實施例中,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一型導電端子的側邊之間形成第一邊緣距離,以及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二型導電端子的側邊之間形成第二邊緣距離,其中所述第二邊緣距離大于所述第一邊緣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以及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為下料式端子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第二型導電端子還包括一第二彈臂部以及一第二接觸部,所述第二接觸部以一角度連接于所述第二彈臂部并于一末稍形成一第二自由端部。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二自由端部在電性接觸所述對接電連接器之對應端子以傳輸高頻訊號時,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的差動阻抗值小于或等于一sata標準規(guī)格規(guī)定的參考差動阻抗值。
在一實施例中,每兩個交錯相鄰的所述第一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與所述第二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之間彼此相對的重迭面積小于所 述兩個交錯相鄰的所述第一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與所述第二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其中任一的表面積。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第一類導電端子的第一彈臂部之橫向截面的中心線與每一第二類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彈臂部之橫向截面的中心線之間形成一偏移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高頻電連接器還包括若干第三型導電端子,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的若干第三端子槽孔中,每一第三型導電端子具有一第三焊接部、一第三彈臂部、一彎折接觸部及一第三自由端部,從所述第三焊接部到所述第三自由端部之間的長度大于從所述第一型導電端子所述第一焊接部到所述第一自由端部之間的長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介紹。
圖1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高頻電連接器之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2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圖1的高頻電連接器之爆炸示意圖。
圖3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沿著圖1的a-a'剖面線之剖視圖。
圖4a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型導電端子立體示意圖。
圖4b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兩個第一型導電端子相鄰排列的平面示意圖。
圖5a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第二型導電端子立體示意圖。
圖5b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兩個相鄰排列的第二型導電端子之平面示意圖。
圖6a-6c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導電端子的電氣特性之波形示意圖。
圖7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高頻電連接器之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8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高頻電連接器之爆炸示意圖。
圖9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沿著圖7的b-b'剖面線之剖視圖。
圖10a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相鄰排列的不同第一型導電端子之立體示意圖。
圖10b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沿著圖10a的c-c'剖面線之剖視圖。
圖10c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第一型導電端子的電氣特性之波形示意圖。
圖11a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第二型導電端子立體示意圖。
圖11b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兩個相鄰排列的第二型導電端子之平面示意圖。
圖11c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第二型導電端子的電氣特性之波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至3,圖1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高頻電連接器之立體組合示意圖;圖2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圖1的高頻電連接器之爆炸示意圖;圖3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沿著圖1的a-a’剖面線之剖視圖。所述高頻電連接器包括絶緣殼體100、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102、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104、若干第三型導電端子106以及電路板108。在一實施例中,本 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為一種非金屬遮蔽的序列式高等連接技術接口(sata)型電連接器、序列式小型計算機接口(sas-3)型電連接器及其組合中任一種電連接器。如圖1所示,高頻電連接器為序列式高等連接技術接口(sata)型電連接器與序列式小型計算機接口(sas-3)型電連接器之組合接口。在圖1中,高頻電連接器(例如是母端連接器)與另一對接電連接器(例如是公端連接器)110連結,以藉由對接連接器110的若干對應端子112傳輸高頻信號。
如圖2以及圖3所示,絶緣殼體100分別形成若干第一端子槽孔114a以及若干第二端子槽孔114b,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槽孔114a以及所述若干第二端子槽孔114b沿著一方向ad排列設置于所述絶緣殼體100中。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102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100的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槽孔114a中,每一第一型導電端子102包括第一焊接部116a、第一抵靠部118a、第一彈臂部120a以及第一接觸部122a。
在圖2以及圖3中,第一焊接部116a延伸至所述絕緣本體100后端之外,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焊接部116a例如使用表面黏著技術(smt)的焊接腳位,以電性連接于絕緣本體100后端的電路板108之焊接墊(未圖示)。第一抵靠部118a連接所述第一焊接部116a,用以抵靠于所述絶緣殼體100內(nèi)的側壁124上,以固定所述第一型導電端子102于所述絶緣殼體100相對應的所述第一端子槽孔114a中。第一彈臂部120a自所述第一抵靠部118a朝著所述電連接器的一插拔方向id延伸一預定距離pd。第一接觸部122a以一角度(例如是90度,不限于此,可為任意角度)連接于所述第一彈臂部120a并于一末稍形成第一自由端部126a,所述第一自由端部126a沿著所述排列方向ad形成第一寬度w1(如圖4b所示)以及所述第一接觸部122a沿著一垂直所述排列方向 ad與所述插拔方向id之方向形成第一厚度t1,其中所述第一厚度t1大于所述第一寬度w1。本發(fā)明的所述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102的第一自由端部126a在電性接觸一對接電連接器110之對應端子112以傳輸高頻訊號時,有效降低所述高頻電連接器在傳輸所述高頻訊號時的訊號衰減量。
參考圖3、4a、4b及6a,圖4a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型導電端子102立體示意圖;圖4b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兩個第一型導電端子102相鄰排列的平面示意圖;圖6a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導電端子的電氣特性之波形示意圖。在圖4a、4b之實施例中,第一型導電端子102的第一接觸部122a垂直于第一彈臂部120a,所述第一自由端部126a沿著所述垂直方向電性接觸于對接連接器110的對應端子112,其中第一接觸部122a在所述插拔方向id之方向形成第一厚度t1。每兩支第一型導電端子102形成一排列間隔dp并且每兩支第一型導電端子102的邊緣相隔一第一邊緣距離ed1,所述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102沿著所述排列方向ad是以相等高度排列,其中排列間隔dp大于第一邊緣距離ed1。
如圖6a所示,橫軸表示時間(微微秒,picosecond(ps)),縱軸表示阻抗值(歐姆,ohm),曲線s1表示現(xiàn)有技術的電連接器的阻抗曲線,曲線s2表示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阻抗曲線,其中si1定義為現(xiàn)有技術的參考差動阻抗值區(qū)間,其表示現(xiàn)有的阻抗值之波動范圍,si2定義為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差動阻抗值區(qū)間,其表示本發(fā)明的阻抗值之波動范圍,由于差動阻抗值區(qū)間小于參考差動阻抗值區(qū)間,使得所述差動阻抗值區(qū)間的阻抗值之波動范圍較小,故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第一型導電端子102之阻抗匹配較佳;應注意的是,如圖6a所示之一實施例,所述差動阻抗值區(qū)間的阻抗值系介于94 歐姆至112歐姆之間,皆在標準規(guī)格規(guī)定的阻抗臨界值(例如是85歐姆至115歐姆之內(nèi)),故可改善高頻電連接器的阻抗匹配性。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102的差動阻抗值小于或等于符合sas-3以上的標準規(guī)格規(guī)定的參考差動阻抗值,可降低所述高頻訊號的所述訊號衰減量。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藉由調(diào)整第一型導電端子102之間的配置方式使高頻電連接器與對接電連接器110之間形成較佳的阻抗匹配狀態(tài),即,來自對接電連接器110的高頻訊號經(jīng)過高頻電連接器傳送至一電子裝置(未圖標)之后,其高頻訊號的衰減小于一臨界值(thresholdvalue),使得訊號強度在傳輸過程中不會過度耗損,提高了所述高頻電連接器的高頻訊號之傳輸質量。
參考圖2、5a、5b及6a,圖5a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立體示意圖;圖5b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兩個相鄰排列的第二型導電端子104之平面示意圖。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104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100的所述若干第二端子槽孔114b中。每一第二型導電端子104包括第二焊接部116b、第二抵靠部118b、第二彈臂部120b以及第二接觸部122b。第二焊接部116b用以延伸至所述絕緣本體100之外,以固定所述第二型導電端子104于所述絶緣殼體100相對應的所述第二端子槽孔114b中。第二抵靠部118b自所述第二焊接部116b延伸,用以抵靠所述第二型端子槽孔114b的側壁(未圖示),以固定所述第二型導電端子104于所述絶緣殼體100的第二端子槽孔114b中。第二彈臂部120b自所述第二抵靠部118b朝著所述電連接器的一插拔方向id延伸一預定距離(未圖示)。第二接觸部122b以一角度(例如是90度,不限于此,可為任意角度)連接于所述第二彈臂部120b并于一末稍形成一第二自由端部126b,所述第二自由端部126b沿著所述排 列方向ad形成一第二寬度w2以及所述第二接觸部122b沿著一垂直所述排列方向ad與所述插拔方向id之方向形成一第二厚度t2,其中所述第二厚度t2大于所述第二寬度w2。
在圖5a、5b之實施例中,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第二接觸部122b垂直于第二彈臂部120b,所述第二自由端部126b沿著所述垂直方向電性接觸于對接連接器110的對應端子112,其中第二接觸部122b在所述插拔方向id之方向形成第二厚度t2。每兩支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形成一排列間隔dp并且每兩支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邊緣相隔第二邊緣距離ed2,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104沿著所述排列方向ad是以相等高度排列,其中排列間隔dp大于第二邊緣距離ed2。其中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所述第二自由端部126b在電性接觸所述對接電連接器之對應端子以傳輸高頻訊號時,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差動阻抗值小于或等于sata標準規(guī)格規(guī)定的參考差動阻抗值。
如圖4a、4b、5a、5b所示,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一型導電端子102的側邊之間形成第一邊緣距離ed1,以及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側邊之間形成第二邊緣距離ed2,其中所述第二邊緣距離ed2大于所述第一邊緣距離ed1。在一實施例中,本發(fā)明之高頻電連接器的第一型導電端子102以及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為下料式端子結構。
參考圖6b-6c,其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導電端子的電氣特性之波形示意圖。如圖6b所示,橫軸表示頻率(ghz),縱軸表示插入損失值(insertionloss),其單位為分貝(decibel,db),其中插入損失值等于-1db時系定義為標準插入損失值ss1,當導電端子的插入損失值大于標準插入損失值ss1時,表 示串音(crosstalk)的干擾越小,訊號質量越佳;反之,若是插入損失值小于標準插入損失值ss1時,表示串音(crosstalk)的干擾越大,訊號質量越差。如圖6b所示,本發(fā)明的導電端子所對應的曲線cr1在6.8ghz時,仍可保持導電端子的插入損失值等于或是大于標準插入損失值ss1,但是現(xiàn)有的導電端子所對應的曲線cr2在6.8ghz時,導電端子的插入損失值(約-1.5db)小于標準插入損失值ss1,故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可改善現(xiàn)有電連接器的串音干擾問題。如圖6c所示,橫軸表示頻率(ghz),縱軸表示返回損失值(returnloss),其單位為分貝(decibel,db),返回損失值等于-12db系定義為標準返回損失值,當導電端子的返回損失值小于標準返回損失值ss2時,表示串音(crosstalk)的干擾越小,訊號質量越佳;反之,若是返回損失值大于標準返回損失值ss2時,表示串音(crosstalk)的干擾越大,訊號質量越差,如圖6c所示,本發(fā)明的導電端子所對應的曲線cr3在5.8ghz時,仍可保持導電端子的返回損失值小于標準返回損失值ss2,但是現(xiàn)有的導電端子所對應的曲線cr4在5.8ghz時,導電端子的返回損失值(約-10db)大于標準返回損失值ss2,故根據(jù)圖6b-6c所示,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可改善現(xiàn)有電連接器的串音干擾問題。
繼續(xù)參考圖2,高頻電連接器還包括若干第三型導電端子106,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的若干第三端子槽孔114c中,每一第三型導電端子106具有第三焊接部116c、第三彈臂部120c、彎折接觸部117及一第三自由端部126c,從所述第三焊接部116c到所述第三自由端部126c之間的長度大于從所述第一型導電端子102所述第一焊接部116c到所述第一自由端部126c之間的長度。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三型導電端子106的排列間隔dp大于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排列間隔dp,并且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排列間 隔dp大于第一型導電端子102的排列間隔dp。
參考圖7至9以及圖10a、10b,圖7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高頻電連接器之立體組合示意圖;圖8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高頻電連接器之爆炸示意圖;圖9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沿著圖7的b-b’剖面線之剖視圖。圖10a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相鄰排列的不同第一型導電端子202之立體示意圖。圖10b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沿著圖10a的c-c’剖面線之剖視圖。所述高頻電連接器包括絶緣殼體100、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202、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104、若干第三型導電端子106以及電路板108。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之高頻電連接器類似于第一實施例之高頻電連接器,其差異在于第二實施例之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102的結構不同于第一實施例之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202的結構。
如圖8、9、10a、10b所示,所述絶緣殼體100分別形成若干第一端子槽孔114a以及若干第二端子槽孔114b,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槽孔114a以及所述若干第二端子槽孔114b沿著一方向ad排列設置于所述絶緣殼體100中。若干第一型導電端子202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100的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槽孔114a中,每一第一型導電端子202包括第一焊接部116a、第一抵靠部118a、第一彈臂部120a以及第一接觸部122a,第一焊接部116a延伸至所述絕緣本體100后端之外。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焊接部116a例如使用表面黏著技術(smt)的焊接腳位,以電性連接于絕緣本體100后端的電路板108之焊接墊(未圖示)。第一抵靠部118a連接所述第一焊接部116a,用以抵靠于所述絶緣殼體100內(nèi)的側壁124上,以固定所述第一型導電端子202于所述絶緣殼體100相對應的所述第一端子槽孔114a中。所述第一接觸部122a以一角 度連接于所述第一彈臂部120a并于末稍形成第一自由端部126a。
如圖8、9、10a、10b所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每一第一型導電端子202包括若干第一類導電端子202a以及若干第二類導電端子202b。每一第二類導電端子202b的結構不同于每一第一類導電端子202a的結構,每一第一類導電端子202a的第一彈臂部120a之橫向截面與每一第二類導電端子202b的第一彈臂部120a之橫向截面在所述絶緣殼體100的第一端子槽孔114a中沿著所述排列方向ad形成前后交錯排列,而所述若干第一類導電端子202a以及所述若干第二類導電端子202b的第一自由端部126a形成共線或共平面排列,以使所述若干第一類導電端子202a以及所述若干第二類導電端子202b的第一自由端部126a同時電性接觸每一對應端子112。每兩個交錯相鄰的所述第一類導電端子202a的第一彈臂部120a與所述第二類導電端子202b的第一彈臂部120a之間彼此相對的重迭面積oa小于所述兩個交錯相鄰的所述第一類導電端子202a的所述第一彈臂部120a與所述第二類導電端子202b的所述第一彈臂部120a其中任一的表面積aa,以調(diào)整所述若干第一類導電端子202a以及所述若干第二類導電端子202b之間的電容以及阻抗,例如在相同的表面積aa之情況下,重迭面積oa越小時,所述電容越小,又例如在相同的重迭面積oa之情況下,表面積aa越大時,所述阻抗越小。每一第一類導電端子202a的第一彈臂部120a之橫向截面的中心線與每一第二類導電端子202b的所述第一彈臂部120a之橫向截面的中心線之間形成一偏移距離od,其中所述偏移距離od與所述重迭面積oa呈負相關性。
圖10c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第一型導電端子202的電氣特性之波形示意圖。如圖10c所示,橫軸表示時間(微微秒/ps),縱軸表示阻抗值(歐 姆,ohm),曲線s3表示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阻抗曲線,其中所述曲線s3位于不同的連續(xù)時間區(qū)間相對應不同的阻抗值,各時間區(qū)間包括第一時間區(qū)間td1(例如是母端連接器)、交互時間區(qū)間tda(例如是公端與母端連接器)以及第二時間區(qū)間td2(例如是公端連接器)。在第一時間區(qū)間td1中,si31為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第一差動阻抗值區(qū)間,第一差動阻抗值區(qū)間si31是以上限(ut)與第一下限(lt1)定義之;si32為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第二差動阻抗值區(qū)間,第二差動阻抗值區(qū)間si32是以上限(ut)與第二下限(lt2)定義之。第一差動阻抗值區(qū)間si31、上限(ut)、第一下限(lt1)、第二差動阻抗值區(qū)間si32以及第二下限(lt2),皆在標準規(guī)格規(guī)定的阻抗臨界值(例如是85歐姆至115歐姆之內(nèi),但不限于此,例如更大的阻抗值,如75歐姆至125歐姆),故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第一型導電端子202之阻抗匹配較佳,以降低所述高頻訊號的所述訊號衰減量。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藉由調(diào)整第一型導電端子202之間的配置方式使高頻電連接器與對接電連接器110之間形成較佳的阻抗匹配狀態(tài),如圖9、10c所示之實施例中,藉由調(diào)整表面積aa與重迭面積oa之比例,使第一差動阻抗值區(qū)間si31、上限(ut)、第一下限(lt1)、第二差動阻抗值區(qū)間si32以及第二下限(lt2),皆在標準規(guī)格規(guī)定的臨界值,使得來自對接電連接器110的高頻訊號經(jīng)過高頻電連接器傳送至一電子裝置(未圖標)之后,其高頻訊號的衰減小于一臨界值(thresholdvalue),使得訊號強度在傳輸過程中不會過度耗損,提高了所述高頻電連接器的高頻訊號之傳輸質量。
參考圖7以及11a至11c,圖11a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第二型導電端子204立體示意圖;圖11b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兩個相鄰排 列的第二型導電端子204之平面示意圖;圖11c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第二型導電端子204的電氣特性之波形示意圖。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204分別嵌設于所述絶緣殼體100的所述若干第二端子槽孔114b中。第二實施例之第二型導電端子204類似于第一實施例之第二型導電端子104,其差異在于第二實施例之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204的第二接觸部122b1不同于第一實施例之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第二接觸部122b。第二型導電端子204的第二接觸部122b1之弧形角度大于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第二接觸部122b之弧形角度,使得第二型導電端子204的第二接觸部122b1沿著排列方向ad之面積小于第二型導電端子104的第二接觸部122b之面積。
圖11c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第二型導電端子204的電氣特性之波形示意圖。如圖11c所示,橫軸表示時間(微微秒/ps),縱軸表示阻抗值(歐姆,ohm),曲線s4表示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阻抗曲線,si4定義為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差動阻抗值區(qū)間,其中所述曲線s4位于不同的連續(xù)時間區(qū)間相對應不同的阻抗值,各時間區(qū)間包括第一時間區(qū)間td1(例如是母端連接器)、交互時間區(qū)間tda(例如是公端與母端連接器)以及第二時間區(qū)間td2(例如是公端連接器)。在第一時間區(qū)間td1中,si43為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第三差動阻抗值區(qū)間,第一差動阻抗值區(qū)間si43是以上限(ut)與第一下限(lt1)定義之;si44為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的第四差動阻抗值區(qū)間,第四差動阻抗值區(qū)間si44是以上限(ut)與第二下限(lt2)定義之,第三差動阻抗值區(qū)間si43、上限(ut)、第一下限(lt1)、第四差動阻抗值區(qū)間si44以及第二下限(lt2),皆在標準規(guī)格規(guī)定的阻抗臨界值(例如是85歐姆至115歐姆之內(nèi),但不限于此,例如更大的阻抗值,如75歐姆至125歐姆),故本發(fā)明 的高頻電連接器的第二型導電端子204之阻抗匹配較佳;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二型導電端子204的差動阻抗值小于或等于符合sas-3以上的標準規(guī)格規(guī)定的參考差動阻抗值,可降低所述高頻訊號的所述訊號衰減量。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高頻電連接器藉由調(diào)整第二型導電端子204之間的配置方式(例如第二接觸部122b1及/或第二自由端部126b的電性接觸位置)使高頻電連接器與對接電連接器110之間形成較佳的阻抗匹配狀態(tài),即,來自對接電連接器110的高頻訊號經(jīng)過高頻電連接器傳送至一電子裝置(未圖標)之后,其高頻訊號的衰減小于一臨界值,使得訊號強度在傳輸過程中不會耗損太大,以提高所述高頻電連接器的高頻訊號之傳輸質量。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之高頻電連接器解決導電端子的差動阻抗值區(qū)間小于參考差動阻抗值區(qū)間,以提高高頻電連接器的阻抗匹配性。并且避免導電端子之間形成串音(crosstalk)的干擾問題。
雖然本發(fā)明已用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幷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所界定者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