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智能終端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終端充電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移動終端都是按照出廠時生產(chǎn)商設定的充電模式進行充電,在移動終端電量不足,而用戶又急需使用移動終端時,恒定電流充電的移動終端的充電速度低下,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為了提高移動終端的充電速度,緩解移動終端的續(xù)航問題,越來越多的廠商都采用了快速充電技術,但是快速充電將導致移動終端的電池發(fā)熱量大,存在安全隱患,而長期的快速充電將造成電池使用壽命縮短。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傳統(tǒng)移動終端充電速度低下,而快速充電造成電池發(fā)熱量大,造成電池壽命縮短,且存在安全隱患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終端充電的方法和裝置,能滿足用戶多樣的需求。
一種終端充電的方法,包括:
檢測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
當檢測到所述事件時,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其中,所述終端包含兩種以上的充電模式;
確定與所述當前的充電模式對應的預設的第一電流值;
以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對所述終端進行充電。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當檢測到所述事件時,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的步驟包括:
當檢測到所述事件時,顯示預設的提示框;
根據(jù)作用于所述預設的提示框的操作指令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確定與所述當前的充電模式對應的預設的第一電流值的步驟之后包括:
檢測所述終端的當前電量;
獲取與所述當前電量對應的預設的第二電流值;
判斷所述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則輸出預設的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確定與所述當前的充電模式對應的預設的第一電流值的步驟之后包括:
檢測所述終端的當前溫度;
獲取與所述當前溫度對應的預設的第三電流值;
判斷所述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則輸出預設的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檢測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確定充電模式的選擇開關處于開啟狀態(tài)。
一種終端充電的裝置,包括:
第一檢測模塊,用于檢測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
第一獲取模塊,用于當檢測到所述事件時,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其中,所述終端包含兩種以上的充電模式;
第一確定模塊,用于確定與所述當前的充電模式對應的預設的第一電流值;
充電模塊,用于以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對所述終端進行充電。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獲取模塊包括:
顯示子模塊,用于當檢測到所述事件時,顯示預設的提示框;
獲取子模塊,用于根據(jù)作用于所述預設的提示框的操作指令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檢測模塊,用于檢測所述終端的當前電量;
第二獲取模塊,用于獲取與所述當前電量對應的預設的第二電流值;
第一判斷模塊,用于判斷所述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是否一致;
第一輸出模塊,用于若所述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則輸出預設的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三檢測模塊,用于檢測所述終端的當前溫度;
第三獲取模塊,用于獲取與所述當前溫度對應的預設的第三電流值;
第二判斷模塊,用于判斷所述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是否一致;
第二輸出模塊,用于若所述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則輸出預設的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確定模塊,用于確定充電模式的選擇開關處于開啟狀態(tài)。
上述終端充電的方法和裝置,在充電時,通過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以使得終端能夠以更為合適的充電電流進行充電,即能夠有效提高電池的充電速度,還能夠防止電池發(fā)熱量過大,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并避免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A為一實施例的終端充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B為另一實施例的終端充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C為另一實施例的終端充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D為另一實施例的終端充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E為另一實施例的終端充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A為一實施例的終端充電的裝置的模塊框圖;
圖2B為一實施例的第一獲取模塊的模塊框圖;
圖2C為另一實施例的終端充電的裝置的模塊框圖;
圖2D為另一實施例的終端充電的裝置的模塊框圖;
圖2E為另一實施例的終端充電的裝置的模塊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發(fā)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fā)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如圖1A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終端充電的方法,包括:
步驟120,檢測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
在本實施例中,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指終端接收到充電的指令,該指令由該事件產(chǎn)生,例如,充電接口通過充電器連接到充電電源。具體地,本步驟中,通過檢測充電接口是否接入充電電源以檢測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是否產(chǎn)生,當終端的充電接口連接至充電電源,則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產(chǎn)生。
本實施例中,終端為移動終端,其配備電池,電池用于為終端提供電能,且該電池為可充放電的電池。該終端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能、個人數(shù)字助理、智能穿戴式電子設備等的移動終端。
步驟140,當檢測到事件時,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其中,終端包含兩種以上的充電模式。
在本實施例中,終端包含了至少兩種的充電模式,例如,多個充電模式為預設并存儲在終端中,具體地,如慢充電模式、標準充電模式和快速充電模式。本步驟中,當檢測到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時,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在不同的充電模式下,終端以不同的電流值進行充電。
當前的充電模式可以是由用戶在充電前或充電中選擇獲得,也可通過檢測電池狀態(tài)獲取,以適應終端的電池的當前不同狀態(tài)。
步驟160,確定與當前的充電模式對應的預設的第一電流值。
具體地,每一充電模式對應一個預設的電流值,預設的電流值與充電模式的對應關系預先設置并存儲在終端中,本步驟中,在獲取了當前的充電模式后,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對應的預設的第一電流值,即確定預設的第一電流值。
步驟180,以預設的第一電流值對終端進行充電。
本實施例中,終端以預設的第一電流值進行充電,該預設的第一電流值能夠使得終端能夠以更符合用戶需求或更符合電池當前狀態(tài)的方式充電,能夠實現(xiàn)快速充電或者避免電池發(fā)熱量過大,例如,當電池電量較低時,以較大的電流值充電,能夠提高充電速度,而當電池電量較高時,則以較小的電流值充電,減小電池的發(fā)熱量,避免安全隱患。
在上述實施例中,在充電時,主要通過為手機電池提供不同的充電電流,以達到慢、標準和快速的區(qū)分。當用戶在夜間為手機充電或者在并不緊急的情況下為手機充電時,用戶可以選擇“慢”模式,這種情況下手機不會太熱;當用戶在時間允許情況下,可以選擇“標準”模式,這種情況手機不會充電過慢也不會過于發(fā)熱,達到了一種平衡;當用戶時間有限或者急于用手機時,可以選擇“快速”充電,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為手機充滿電。
例如,為“慢”模式設置為充電電流為0.5C(C為電池容量),“標準”模式設置為充電電流為1.0C,“快速”模式設置為充電電流為1.5C。不管是那種模式,充進終端電池的電流都在終端電池允許的最大充電電流以下。
當然,基于本方案的思路,也可以為手機只設置兩種充電模式或者設置更多種模式,以滿足用戶的多樣需求。
如圖1B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140包括:
步驟142,當檢測到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時,顯示預設的提示框。
在本實施例中,當檢測到終端充電的事件后,在終端的顯示界面上顯示預設的提示框,例如,在終端的顯示界面上彈出預設的提示框,該預設的提示框用于接收用戶的對充電模式的選擇的指令,例如,該預設的提示框用于顯示充電模式選擇控件,并根據(jù)作用于該選擇控件的指令獲取對充電模式的選擇的指令。
步驟144,根據(jù)作用于預設的提示框的操作指令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
在本實施例中,作用于預設的提示框的操作指令為對充電模式的選擇指令,根據(jù)對充電模式的選擇的指令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具體地,充電模式以及該充電模式的相關參數(shù)為預設并存儲在終端中。當獲取到作用于預設的提示框的操作指令后,則從多個充電模式中獲取到終端的當前的充電模式。
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用戶自行選擇的當前的充電模式,能夠更為符合用戶需求,使得電池能在更為適應的充電模式下進行充電,以提高電池的充電速度或者避免電池發(fā)熱量過大。
如圖1C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160之后包括:
步驟171,檢測終端的當前電量。
具體地,終端的當前電量為終端的電池的當前電量,即電池當前剩余電量。本步驟中,檢測終端的當前電量并獲取當前電量。當電池電量較高時,電池在低電流值下依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充滿,而電池電量較低時,則在低電流值下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充滿,如在較高電流值下充電,能夠有效縮短電池充滿電的時間,但發(fā)熱量也隨之提高。
步驟172,獲取與當前電量對應的預設的第二電流值。
在本實施例中,當前電量與電流值的對應關系是預設并存儲在終端中,電池的電量劃分為多個范圍,例如,電池的電量由零至百分之一百劃分為多個電量區(qū)間,每一電量區(qū)間對應一個電流值。在檢測獲取到終端的當前電量后,根據(jù)當前電量獲取該當前電量所對應的電量區(qū)間,從而獲取與當前電量對應的預設的第二電流值。
當前電量在某一電量區(qū)間內時,以該電量區(qū)間對應的電流值進行充電,一方面能夠提高充電效率,另一方面能夠避免充電產(chǎn)生的過熱。例如,當前電量與對應的預設的第二電流值之間呈反相關函數(shù)關系,即當前電量越高,則對應的電流值越低,能夠有效降低充電的發(fā)熱量,當前電量越低,則對應的電流值越高,以使得在電池電量較低時,能夠提高的充電速度,以使得終端對電池以更優(yōu)的充電電流進行充電。
步驟173,判斷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是否一致,若否,則執(zhí)行步驟174。
本步驟中,判斷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是否一致,預設的第二電流值為通過檢測終端的當前電量獲取,該第二電流值為電池當前電量的更優(yōu)的充電電流,而第一電流值是通過獲取到的充電模式獲取,即第一電流值根據(jù)用戶對充電模式選擇的選擇指令獲取的。當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時,則執(zhí)行步驟174。
步驟174,輸出預設的第一提示信息。
具體地,當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時,則輸出預設的第一提示信息,該預設的第一提示信息可以是通過顯示實現(xiàn)輸出,也可以是通過聲音輸出,也可以是通過發(fā)光輸出。本實施例中,輸出預設的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戶該第一電流值并不是當前電量對應的最優(yōu)的充電電流,以第一電流值進行充電有可能導致充電效率低下,或者充電發(fā)熱量較高的情況。
一個實施例是,當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時,則在顯示界面彈出第一提示信息,在另外的實施例中,當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時,則播放第一提示信息的聲音提示;在另外的實施例中,當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時,則發(fā)出第一提示信息的光信號,例如,通過指示燈輸出光信號。
本實施例通過輸出預設的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戶當前選擇的充電模式與當前電量不匹配,進而提示用戶以更優(yōu)的電流值對終端進行充電,以提高充電效率或減小充電發(fā)熱量。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174之后執(zhí)行步驟180,以預設的第一電流值對終端進行充電。本實施例中,終端僅輸出預設的第一提示信息,并不對當前的充電模式進行修正,適應用戶的選擇指令。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173之后還包括,當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一致時,以預設的第一電流值對終端進行充電。本實施例中,當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一致時,終端不輸出第一提示信息,以預設的第一電流值進行充電。
如圖1D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160之后包括:
步驟176,檢測終端的當前溫度。
在本實施例中,終端的當前溫度為終端的電池的當前溫度,由于終端運行不用的應用,會導致電池的用電效率不同,進而導致電池發(fā)熱量不同,因此,不同時刻,電池的溫度也不相同。
步驟177,獲取與當前溫度對應的預設的第三電流值。
具體地,當前溫度與電流值的對應關系是預設并存儲在終端中,電池的溫度被劃分為多個范圍,例如,電池的溫度由0攝氏度至100攝氏度劃分為多個溫度區(qū)間,每一溫度區(qū)間對應一個電流值。在檢測獲取到終端的電池的當前溫度后,根據(jù)當前溫度獲取該當前溫度所對應的溫度區(qū)間,從而獲取與當前溫度對應的預設的第三電流值。
當前溫度在某一溫度區(qū)間內時,以該溫度區(qū)間對應的電流值進行充電,能夠避免充電產(chǎn)生的過熱。例如,當前溫度與對應的預設的第三電流值之間呈反相關函數(shù)關系,即當前溫度越高,則對應的電流值越低,較低的電流值能避免快速充電引起電池發(fā)熱量劇烈增大,進而能夠有效避免充電的過熱,當前溫度越低,則對應的電流值越高,使得電池能在溫度較低時以更大的電流值充電,以提高充電效率。
步驟178,判斷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是否一致,若否,執(zhí)行步驟179。
本步驟中,判斷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是否一致,預設的第三電流值為通過檢測終端的電池的當前溫度獲取,該第三電流值為電池當前溫度的更優(yōu)的充電電流,能夠有效避免電池充電導致的發(fā)熱量過大,而第一電流值是通過獲取到的充電模式獲取,即第一電流值根據(jù)用戶對充電模式選擇的選擇指令獲取的。當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時,則執(zhí)行步驟179。
步驟179,輸出預設的第二提示信息。
具體地,當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時,則輸出預設的第二提示信息,該預設的第二提示信息可以是通過顯示實現(xiàn)輸出,也可以是通過聲音輸出,也可以是通過發(fā)光輸出。本實施例中,輸出預設的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戶該第一電流值并不是當前溫度對應的最優(yōu)的充電電流,以第一電流值進行充電有可能導致充電發(fā)熱量較高或者充電效率低下的情況。
一個實施例是,當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時,則在顯示界面彈出第二提示信息,在另外的實施例中,當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時,則播放第二提示信息的聲音提示;在另外的實施例中,當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時,則發(fā)出第二提示信息的光信號,例如,通過指示燈輸出光信號。
本實施例通過輸出預設的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戶當前選擇的充電模式與當前溫度不匹配,進而提示用戶以更優(yōu)的電流值對終端進行充電,以提高充電效率或減小充電發(fā)熱量。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179之后執(zhí)行步驟180,以預設的第一電流值對終端進行充電。本實施例中,終端僅輸出預設的第一提示信息,并不對當前的充電模式進行修正,適應用戶的選擇指令。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178之后還包括,當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一致時,以預設的第一電流值對終端進行充電。本實施例中,當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一致時,終端不輸出第二提示信息,以預設的第一電流值進行充電。
如圖1E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120之前還包括:
步驟110,確定充電模式的選擇開關處于開啟狀態(tài)。
在本實施例中,檢測充電模式的選擇開關是否處于開啟狀態(tài),進而確定充電模式的選擇開關處于開啟狀態(tài),即可以進行充電模式的選擇和充電模式之間的切換,若充電模式的選擇開關處于關閉狀態(tài),則不可以進行充電模式的選擇或不可以進行充電模式的切換,終端以默認的充電方式或模式進行充電。一個實施例是,充電模式的選擇開關為處于開啟狀態(tài),則用戶能夠通過指令進行充電模式的選擇,終端根據(jù)用戶的控制指令確定充電模式,進而獲取對應的電流值進行充電;而充電模式的選擇開關為處于關閉狀態(tài),則用戶無法通過指令進行充電模式的選擇,終端根據(jù)默認的電流值進行充電。
在本實施例中,確定充電模式的選擇開關處于開啟狀態(tài)后,執(zhí)行步驟120。當選擇開關處于開啟狀態(tài),則檢測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當檢測到事件時,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本實施例中,相當于預設了充電模式的開啟開關,以實現(xiàn)用戶對手動選擇充電模式的開啟和關閉的控制。
如圖2A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終端充電的裝置,包括:
第一檢測模塊220,用于檢測觸發(fā)終端充電的事件;
第一獲取模塊240,用于當檢測到所述事件時,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其中,所述終端包含兩種以上的充電模式;
第一確定模塊260,用于確定與所述當前的充電模式對應的預設的第一電流值;
充電模塊280,用于以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對所述終端進行充電。
如圖2B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獲取模塊240包括:
顯示子模塊242,用于當檢測到所述事件時,顯示預設的提示框;
獲取子模塊244,用于根據(jù)作用于所述預設的提示框的操作指令獲取當前的充電模式。
如圖2C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檢測模塊271,用于檢測所述終端的當前電量;
第二獲取模塊272,用于獲取與所述當前電量對應的預設的第二電流值;
第一判斷模塊273,用于判斷所述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是否一致;
第一輸出模塊274,用于若所述預設的第二電流值與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則輸出預設的第一提示信息。
如圖2D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三檢測模塊276,用于檢測所述終端的當前溫度;
第三獲取模塊277,用于獲取與所述當前溫度對應的預設的第三電流值;
第二判斷模塊278,用于判斷所述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是否一致;
第二輸出模塊279,用于若所述預設的第三電流值與所述預設的第一電流值不一致,則輸出預設的第二提示信息。
如圖2E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確定模塊210,用于確定充電模式的選擇開關處于開啟狀態(tài)。
應該說明的是,上述系統(tǒng)實施例中,所包括的各個模塊只是按照功能邏輯進行劃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劃分,只要能夠實現(xiàn)相應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模塊的具體名稱也只是為了便于相互區(qū)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另外,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xiàn)上述各實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相應的程序可以存儲于可讀取存儲介質中。
以上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