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繼電器,尤其涉及一種高壓直流繼電器的輔助觸點裝置。
背景技術:
電磁繼電器是一種用較小的電流、較低的電壓去控制較大的電流、較高的電壓的自動開關。其實現(xiàn)這種開關功能是借助設置于內(nèi)部的電磁鐵,通過對電磁鐵的線圈通入較小電流,使得電磁鐵產(chǎn)生磁場,利用磁場的產(chǎn)生或消失而吸合或松開銜鐵,進而驅使導電彈片之間吸合或斷開,實現(xiàn)對大電流回路的導通。然而,在繼電器長時間使用后,由于繼電器內(nèi)部的零件老化,穩(wěn)定性越來越差,如繼電器的鐵芯滑動不順暢,導電件接觸不良,若不及時檢查維修,就會使電器設備的功能不穩(wěn)定或失效,從而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用于檢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及時檢測繼電器是否正常工作的高壓直流繼電器的輔助觸點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高壓直流繼電器的輔助觸點裝置,用于監(jiān)控繼電器的負載端子是否導通,包括信號電路及導電彈片,所述導電彈片設置于所述信號電路與繼電器的鐵芯之間,所述鐵芯滑動后導通大電流回路時,所述鐵芯帶動所述導電彈片分別抵觸于所述信號電路的兩連接端子而導通所述信號電路,所述鐵芯滑動而斷開所述大電流回路時,所述導電彈片自動回彈而離開兩所述連接端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由于本發(fā)明設置一導電彈片,并使所述導電彈片設置于所述信號電路與所述鐵芯之間,通過利用鐵芯驅動所述導電彈片,從而可以使所述鐵芯在移動的同時使所述導電彈片與所述連接端子連接,進而導通所述信號電路,從而可利用所述信號電路的指示及時了解到所述鐵芯是否與兩所述負載端子有效地電連接,有效提高繼電器的安全性及穩(wěn)定性,使電器設備維護更方便。
較佳地,所述高壓直流繼電器還包括線圈、彈性元件、可動接點臺及一對負載端子,所述鐵芯上、下移動地設于所述線圈的中心軸位置,且所述鐵芯的上端伸出所述線圈并與所述可動接點臺連接,所述可動接點臺呈水平設置且所述可動接點臺的兩端分別對應于兩所述負載端子;所述彈性元件對所述可動接點臺提供一與所述線圈吸合所述鐵芯的吸力相反的彈性力;所述負載端子與所述大電流回路連接。通過將所述可動接點臺與兩所述負載端子對應,并且將所述線圈設置于所述可動接點臺的下方,再將所述鐵芯設置于所述線圈的中心軸位置并與所述可動接點臺連接,因此,整個結構呈上下式布置,充分利用了各個部件形狀及空間,從而使整個繼電器的結構簡單,布置緊湊合理,有效縮小了繼電器的體積。
較佳地,所述鐵芯的下端設有推桿,所述推桿隨所述鐵芯移動而頂推或釋放所述導電彈片,以使所述導電彈片接觸或離開兩所述連接端子。由于所述導電彈片設置于所述線圈的下方,所述鐵芯位于所述線圈內(nèi),因此利用所述推桿,可以將所述導電彈片與所述鐵芯關聯(lián)起來,從而使所述鐵芯動作的同時通過所述推桿帶動所述導電彈片,實現(xiàn)聯(lián)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高壓直流繼電器的結構圖。
圖2是本發(fā)明高壓直流繼電器的內(nèi)部結構圖。
圖3是本發(fā)明高壓直流繼電器的剖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內(nèi)容、構造特征、所實現(xiàn)的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如圖1、圖2及圖3所示,本發(fā)明高壓直流繼電器100包括外殼1、線圈2、鐵芯3、彈性元件4、可動接點臺5、電路板6及一對負載端子7;所述外殼1呈密封結構,以便對外殼1內(nèi)部進行抽真空并充入惰性氣體。兩所述負載端子7設置于所述外殼1上且上端伸出所述外殼1,下端伸入所述外殼1內(nèi),所述線圈2及所述可動接點臺5位于所述外殼1內(nèi);所述鐵芯3上、下滑動地設于所述線圈2的中心軸位置,且所述鐵芯3的上端伸出所述線圈2并與所述可動接點臺5連接,所述可動接點臺5呈水平設置且所述可動接點臺5的兩端分別對應于兩所述負載端子7的下端;所述彈性元件4套接于所述鐵芯3上并提供一方向向下并使所述可動接點臺5離開兩所述負載端子7的彈性力,所述彈性元件4為壓縮彈簧。
再如圖2及圖3所示,所述電路板6內(nèi)置于所述外殼1內(nèi),并位于所述線圈2的下端,所述電路板6與所述線圈2及工作電路200電連接。這樣可以使所述電路板6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極小,從而使所述電路板6工作更穩(wěn)定,有效地延長使用壽命。
再請參閱圖2及圖3,所述鐵芯3的上端固定地設有可動座31,所述可動接點臺5設置于所述可動座31,所述可動接點臺5與所述可動座31之間設有緩沖件32,所述緩沖件32為壓縮彈簧。通過設置所述緩沖件32,可使所述可動接點臺5與所述負載端子7有效地、穩(wěn)定地進行導電接觸,從而有效保證繼電器的使用效果,延長繼電器的使用壽命。
再請參閱圖2及圖3,所述高壓直流繼電器100還包括高壓直流繼電器的輔助觸點裝置,所述高壓直流繼電器的輔助觸點裝置包括信號電路8及導電彈片9,所述導電彈片9設置于所述信號電路8與所述鐵芯3之間,所述導電彈片9的一端固定于的所述電路板6上,另一端呈彈性的自由狀態(tài),所述鐵芯3向上滑動使所述可動接點臺5與兩所述負載端子7電接觸時,所述鐵芯3帶動所述導電彈片9分別抵觸于所述信號電路8的兩連接端子81,以使兩所述信號電路8導通;當所述鐵芯3向下滑動使兩所述負載端子7斷開時,所述鐵芯3離開所述導電彈片9,所述導電彈片9在自身的彈性回復力作用下脫離兩所述連接端子81,以使所述信號電路8斷開。所述鐵芯3的下端設有推桿33,所述推桿33與所述鐵芯3垂直設置,所述推桿33隨所述鐵芯3移動而頂推或釋放所述導電彈片9,以使所述導電彈片9接觸或離開兩所述連接端子81。由于所述導電彈片9設置于所述線圈2的下方,所述鐵芯3位于所述線圈2內(nèi),因此利用所述推桿33,可以將所述導電彈片9與所述鐵芯3關聯(lián)起來,從而使所述鐵芯3動作的同時通過所述推桿33帶動所述導電彈片9。
綜合上述,下面對本發(fā)明高壓直流繼電器100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說明,如下:
當所述線圈2通電時,所述線圈2產(chǎn)生吸力,然后吸附所述鐵芯3,所述鐵芯3向上伸出并壓縮所述彈性元件4,以使所述可動接點臺5抵頂于兩所述負載端子7的下端,這時,由于所述負載端子7通電,兩所述負載端子7導通實現(xiàn)高壓電流的輸送;所述鐵芯3向上伸出的同時帶動所述推桿33上升,所述推桿33頂推所述導電彈片9,所述導電彈片9抵觸于兩所述連接端子81,從而使所述信號電路8導通,所述信號電路8上的指示燈即點亮,提示高壓電路導通。當所述線圈2斷電時,在所述鐵芯3的自身的重力及所述彈性元件4的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所述鐵芯3向下移動,所述鐵芯3帶動所述可動接點臺5向下移動,這時,所述可動接點臺5脫離兩所述負載端子7,此時,兩所述負載端子7的電路斷開;同時所述鐵芯3帶動所述推桿33下降,所述推桿33離開所述導電彈片9,所述導電彈片9離開兩所述連接端子81,從而使所述信號電路8斷開,所述信號電路8上的指示燈即熄滅,提示高壓電路不導通。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由于本發(fā)明通過將所述可動接點臺5設置于兩所述負載端子7的下方,并且將所述線圈2設置于所述可動接點臺5的下方,而所述鐵芯3設置于所述線圈2的中心軸位置并與所述可動接點臺5連接,因此,通過所述線圈2驅動所述鐵芯3便可以帶動所述可動接點臺5與兩所述負載端子7電接觸,進而實現(xiàn)繼電器對高壓直流電路的通斷電;整個結構呈上下式布置,充分利用了各個部件形狀及空間,從而使整個繼電器的結構簡單,布置緊湊合理,有效縮小了繼電器的體積。另外,由于本發(fā)明設置一導電彈片9,并使所述導電彈片9設置于所述信號電路8與所述鐵芯3之間,通過利用鐵芯3驅動所述導電彈片9,從而可以使所述鐵芯3在移動的同時使所述導電彈片9與所述連接端子81連接,進而導通所述信號電路8,從而可利用所述信號電路8的指示及時了解到所述鐵芯3是否與兩所述負載端子81有效地電連接,有效提高高壓直流繼電器100的安全性及穩(wěn)定性,使電器設備維護更方便。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fā)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發(fā)明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