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反射膜,特別是一種貼于光伏組件電池片表面的反射膜。
背景技術:
光伏焊帶應用于光伏組件電池片之間的連接,發(fā)揮導電聚電的重要作用。為了保證焊帶與電池片的焊接牢靠和防止焊帶腐蝕,焊帶表面涂布有錫層,當太陽光直射到焊帶表面時,錫層會將太陽光直接反射出去,此部分太陽光不能被電池板所利用,造成了光能的浪費。
有部分焊帶本體上設有條紋結構用來反射光線,但是焊帶基材為銅材在加工時條紋結構難以做到微型結構,反光面并不理想,涂錫后,易造成錫層厚度不均勻,易造成電池片的碎片,錫原料價格高,過厚造成嚴重浪費。
在光伏組件生產組裝中,由于電池片的輕薄,易造成碎片,減少電池碎片率也一直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課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能將光線充分利用的光伏組件反射膜及光伏組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光伏組件反射膜,包括基材、微結構反射層、固定膠層,所述微結構反射層設置在所述基材上表面,所述微結構反射層包括微結構層、反射層,所述反射層涂覆在所述微結構層表面,所述固定膠層設置在所述基材下表面,所述微結構層由復數(shù)個微三棱柱側向連續(xù)排列,所述微三棱柱一側面設于所述基材上表面,所述微三棱柱的棱線方向與基材長度方向平行。
本發(fā)明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微結構層為三棱柱平躺狀態(tài)設置,可以有效增加反射面的面積,也使反射出的光線到達更大面積的電池片表面進行再利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
進一步地,所述微三棱柱頂角角度為60°-150°,優(yōu)選為120°。
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在提高反光面積的同時保證結構穩(wěn)定性。
進一步地,所述微三棱柱的底面寬度為50μm。
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在模具制作能力的保證下,細化微結構,能更好地將反射光線再利用。
進一步地,所述微三棱柱頂部切割成凹凸相間的多尖角結構。
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微結構高度得到減小,節(jié)省了空間,垂直向的反射面也得到有力增大,小入射角的入射光線得到更好的利用。
進一步地,所述微結構層為UV固化而成的紫外固化膠層。
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先制作與微結構相對應的精密模具,然后使用UV固化技術生成微結構層,成型精密度高,且為一體化成型,保證微結構的穩(wěn)定性。
進一步地,所述反射層為電鍍鋁合金。
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得到的反射層成本低廉,反光效果好,耐腐蝕性強。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膠層為EVA熱熔膠。
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成本低,貼于電池片表面方便,牢固。
一種光伏組件,包括多個電池片、連接在電池片表面的焊帶、光伏組件反射膜,所述光伏組件反射膜設置于電池片的表面,所述光伏組件反射膜基材為透明基材,所述光伏組件反射膜包括透光的透明區(qū)、含微結構反射層的反射區(qū),電池片上表面對應設置為光伏組件反射膜透明區(qū),焊帶上表面對應設置為光伏組件反射膜反射區(qū)。
本發(fā)明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光伏組件反射膜直接整體式貼于電池片上表面,對應于電池片上焊帶的部分為反射區(qū),避免了單條焊帶表面逐個設置反射膜的繁瑣,方便快捷,反射膜整體式對于電池片起到補強作用,有效防止電池片碎片發(fā)生。
進一步地,所述光伏反射膜整體尺寸與單個電池片相匹配。
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組裝方便,減少電池片碎片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另一種微三棱柱頂部為多尖角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一種光伏組件單個電池片與焊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對應圖3的一種光伏組件反射膜透明區(qū)與反射區(qū)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一種光伏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數(shù)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的名稱:
1-基材;2-微結構反射層;3-固定膠層;4-電池片;5-焊帶;6-透明區(qū);7-反射區(qū);8-玻璃片;11-入射光線;12-反射光線;13-全反射光線;21-微結構層;22-反射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為了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如圖1所示,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為:一種光伏組件反射膜,包括基材1、微結構反射層2、固定膠層3,微結構反射層2設置在基材1上表面,微結構反射層2包括微結構層21、反射層22,反射層22涂覆在微結構層21表面,固定膠層3設置在基材1下表面,微結構層21由復數(shù)個微三棱柱側向連續(xù)排列,所述微三棱柱一側面設于基材1上表面,所述微三棱柱的棱線方向與基材1長度方向平行。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微結構層為三棱柱平躺狀態(tài)設置,可以有效增加反射面的面積,也使反射出的光線到達更大面積的電池片表面進行再利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為了達到提高反射結構穩(wěn)定性的目的,所述微三棱柱頂角角度為60°-150°,優(yōu)選為12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提高反光面積的同時保證結構穩(wěn)定性。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為了達到細化微結構的目的,所述微三棱柱的底面寬度為50μm。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模具制作能力的保證下,細化微結構,能更好地將反射光線再利用。
如圖2所示,在本發(fā)明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為了達到節(jié)省空間,增大有效反射面積的目的,所述微三棱柱頂部切割成凹凸相間的多尖角結構,垂直向的反射面也得到有力增大。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微結構高度得到減小,節(jié)省了空間,光照強度大的小入射角的入射光線得到更好的利用。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為了達到制作穩(wěn)定微結構的目的,所述微結構層21為UV固化而成的紫外固化膠層。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先制作與微結構相對應的精密模具,然后使用UV固化技術生成微結構層,成型精密度高,且為一體化成型,保證微結構的穩(wěn)定性。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為了達到反射層22成本低、效果好的目的,所述反射層22為電鍍鋁合金。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得到的反射層成本低廉,反射效果好,耐腐蝕性強。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為了達到反射膜能與電池片及焊帶表面結合穩(wěn)定的目的,所述固定膠層3為EVA熱熔膠。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貼于電池片表面方便,牢固。
如圖3-5所示,圖4是對應圖3的一種光伏組件反射膜透明區(qū)與反射區(qū)的結構示意圖。一種光伏組件,包括多個電池片4、連接在電池片4表面的焊帶5、光伏組件反射膜,光伏組件反射膜設置于電池片4的表面,光伏組件反射膜基材1為透明基材,光伏組件反射膜包括透光的透明區(qū)6、含微結構反射層2的反射區(qū)7,電池片4上表面對應設置為光伏組件反射膜透明區(qū)6,焊帶5上表面對應設置為光伏組件反射膜反射區(qū)7,光伏反射膜整體尺寸與單個電池片相匹配。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光伏組件反射膜直接整體式貼于電池片4上表面,對應于電池片4上焊帶5的部分為反射區(qū)7,避免了單條焊帶表面逐個設置反射膜的繁瑣,方便快捷,反射膜整體式對于電池片4起到補強作用,有效防止電池片4碎片發(fā)生。
下面結合圖5闡述本發(fā)明在光伏組件中反射光線的原理,本發(fā)明光伏組件反射膜貼付于電池片4表面,入射光線11(陽光)經玻璃片8入射到反射區(qū)7上反射改變路徑成反射光線12,再經玻璃片8表面全反射改變路徑成全反射光線13,最終到達電池片4,光能被吸收利用。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