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插頭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設有散熱件的插頭連接器。
背景技術:
2016年5月26日,美國專利申請第us20160149324公開了一種與插座連接器對接的插頭連接器。插頭連接器包括金屬外殼和收容于金屬外殼內(nèi)的電路板。金屬外殼包括一體成型于與插座連接器配合的插頭連接器的散熱件。但是,殼體的整體結(jié)構(gòu)可能不利于制造,也可能占用金屬外殼表面太多面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散熱性能的插頭連接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插頭連接器,其包括:金屬外殼,收容于金屬外殼內(nèi)的電路板,組裝在電路板上的若干電子元件以及夾在電子元件和金屬外殼之間的導熱板,所述金屬外殼設有暴露在金屬外殼外表面的散熱件,所述導熱板將熱量從電子元件中發(fā)散到金屬外殼外,最終通過散熱件散熱到空氣中,所述散熱件的中心與所述電子元件或?qū)岚宓闹行膶R以進行有效的散熱。
本發(fā)明的導熱板夾在電子元件與金屬外殼之間,將熱量從電子元件中發(fā)散到金屬外殼外,最終通過散熱件將熱量散發(fā)到空氣中。因此,本發(fā)明中的插頭連接器具有良好散熱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符合本發(fā)明插頭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的與插座連接器配合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插頭連接器前部向上方的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的插頭連接器后部向下的立體圖。
圖4是圖1所示的插頭連接器的分解圖。
圖5是圖4所示的插頭連接器的進一步分解圖。
圖6是圖4所示的插頭連接器的另一視角的進一步分解圖。
圖7是圖4所示的插頭連接器的部分分解圖。
圖8是圖4所示的插頭連接器另一視角分解圖。
圖9是圖7所示的插頭連接器進一步分解圖。
圖10是圖8所示的插頭連接器進一步分解圖。
圖11是圖9所示的插頭連接器進一步分解圖。
圖12是圖10所示的插頭連接器進一步分解圖。
圖13是圖1所示的插頭連接器沿a-a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14是圖1所示的插座連接器的前視圖。
圖15是圖1所示的插座連接器的后視圖。
圖16是圖14所示的插座連接器進一步分解圖。
圖17是圖15所示的插座連接器進一步分解的后視圖。
圖18是圖14所示的插座連接器沿b-b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19是圖1所示的插頭連接器和設置于電路板的插座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20是圖1所示的插頭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21是圖1所示符合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插頭連接器與設置于電路板的插座連接器配合的立體圖。
圖22是圖21所示的插頭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23是圖21所示的插頭連接器后部向上的立體圖。
圖24是圖21所示的插頭連接器前部向下方向的立體圖。
圖25是圖24所示的電路板沿c-c方向上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13、19及20所示,為符合本發(fā)明插頭連接器200的第一實施例。所述插頭連接器200用于與設置于電路板600的插座連接器500對接。所述插頭連接器200包括金屬外殼210,收容于金屬外殼210內(nèi)的電路板280,組裝在電路板280上的若干電子元件282以及夾在電子元件282和金屬外殼210之間的導熱板284,所述金屬外殼210設有暴露在金屬外殼210外表面的散熱件250,所述導熱板284將熱量從電子元件282中發(fā)散到金屬外殼210外,最終通過散熱件250散熱到空氣中。如圖13所示,若干板286形成于電路板280的前部區(qū)域。
所述連接部220包括若干分別焊接在相應的板286和第一絕緣本體224上的端子222,所述端子222收容于第一絕緣本體224內(nèi),所述電路板280的前部區(qū)域通過插入工藝成型。所述連接部220設置于金屬外殼210的前開口,從而暴露在外部從而暴露在外部與相應的插座連接器500對接。
如圖14-19所示,所述插座連接器500包括設有對接腔504的第二絕緣本體502,所述對接腔504用于收容連接部220。所述上端子模組510與下端子模組530在豎直方向上相互堆疊并收容于第二絕緣本體502內(nèi)。所述上端子模組510包括固持于上絕緣部514的若干上端子512,下端子模組530包括固持于下絕緣部534的若干下端子532。
尤其是,所述上絕緣部514包括收容于下凹槽536的下突部516,下凹槽536在設置于下絕緣部534,所述下突部516用與接合上絕緣部514和下絕緣部534。此外,所述上絕緣部514形成一個上突起518和下絕緣部534形成一個下突起以此緊貼第二絕緣本體502。所述絕緣隔板540在前后方向?qū)⑸隙俗?12的尾部和下端子532的尾部分開。所述上端子模組510、下端子模組530和絕緣隔板540從第二絕緣本體502的后端依次按照下端子模組530、絕緣隔板540和上端子模組510的順序安裝到第二絕緣本體502內(nèi)。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線纜組290與電路板280的后端相連。所述散熱件250包括設置于導熱板284上的第一散熱件251和第二散熱件252。所述第一散熱件251和第二散熱件252均為徑向型并一體成型于金屬外殼210上。所述第一散熱件251和第二散熱件252均設有若干沿徑向方向圍成一圈的散熱片2511。所述金屬外殼210由壓鑄加工或其它合適的工藝加工而成。
如圖21-25所示,為符合本發(fā)明插頭連接器100的第二實施例。所述插頭連接器100包括金屬外殼110,收容于金屬外殼110內(nèi)的電路板180,組裝在電路板180上的若干電子元件以及夾在電子元件和金屬外殼110之間的導熱板184,所述金屬外殼110設有暴露在金屬外殼110外表面的散熱件150,所述導熱板184將熱量從電子元件中發(fā)散到金屬外殼110外,最終通過散熱件150散熱到空氣中。所述連接部120包括若干分別焊接在相應的板186和收容端子122的第一絕緣本體124上的端子122,所述電路板180的前部區(qū)域通過插入成型。插頭連接器100,200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主要的區(qū)別在于插頭連接器200第二實施例中的散熱件150為旋轉(zhuǎn)型。所述散熱件150包括設置于導熱板184上的第一散熱件151和第二散熱件152。
與具有平行散熱片的傳統(tǒng)散熱件相比,徑向型或旋轉(zhuǎn)型的散熱件150,250均可以從熱源處有效散熱。在上述實施例中,散熱件150,250的中心與對應的電子元件282或?qū)岚?84,284的中心垂直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