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卡制造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雙界面卡的生產(chǎn)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銑槽、挑線、扶線、封裝和個人化信息處理等加工過程。銑槽是指在卡片上銑出用于封裝芯片的芯片槽,同時讓藏于卡片內的天線的兩端顯露出來;挑線是指將顯露的天線端部挑起并使之向兩側延伸并貼緊在卡片表面上;扶線是指將天線的兩個端部扶起使之呈豎起狀態(tài),以便在后續(xù)工序中與芯片進行碰焊并封裝。
對于天線的扶線加工,申請公布號為CN 103440520 A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雙界面卡的封裝工藝方法及其不干膠帶粘起機構”,其中,所述不干膠帶粘起機構包括有設置在一機架上的安裝板1,安裝板1上一側呈水平方向間隔設有兩個轉輪,一個為不干膠帶傳送主動輪21,另一個為不干膠帶傳送從動輪22;在安裝板1上與所述兩個轉輪同側且位于兩個轉輪之間的位置上豎直設有一氣缸3,氣缸3的活塞桿向下伸出,活塞桿端部設有一推頭4,推頭4對應設置在兩個轉輪之間的不干膠帶5上方。上述不干膠帶粘起機構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銑外槽91中的兩個天線線頭92均由繞在一個推頭4上的不干膠帶5沾起,不干膠帶5難以與兩條天線充分貼合,有時可能只能將一條天線沾起,甚至兩條天線都不能沾起,并使得被沾起的兩個天線之間的間距不可預先設定,呈無規(guī)則狀態(tài)。
2、當天線線頭92被不干膠帶5沾起后,氣缸3帶動推頭4向上運動, 同時主動輪21轉動從而將天線拉起,使得天線被拉起時會隨著不干膠帶5運動,最終導致天線不能呈豎直狀態(tài),而是朝不干膠帶5的運動方向傾斜,不利于后續(xù)碰焊加工時與焊頭進行對準。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該裝置能夠可靠地對兩條天線分別沾起,且沾起后的兩條天線呈豎直狀態(tài),兩天線拉起后的距離可預先設定且各個卡片保持均一,從而有利于在后續(xù)的碰焊工藝中讓天線與焊頭精確對準。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上述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實現(xiàn)的智能卡的天線沾起方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包括支架以及設在支架上的膠帶傳送機構和沾線控制機構,所述膠帶傳送機構包括膠帶、已用膠帶收卷輪、未用膠帶收卷輪以及動力機構;
所述沾線控制機構包括兩個沾線輪以及驅動兩個沾線輪作反向和相向往復運動的張緊驅動機構,所述兩個沾線輪的下緣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膠帶從兩個沾線輪上繞過,兩個沾線輪之間的膠帶呈水平狀態(tài),且當兩個沾線輪作反向或相向運動時這兩個沾線輪的下緣也位于同一水平線上;
所述支架上連接有驅動該支架作豎向往復運動的豎向驅動機構;沾線加工過程中,當該豎向驅動機構帶動支架向下運動時,所述兩個沾線輪壓緊天線且作反向運動;當該豎向驅動機構帶動支架向上運動時,所述兩個沾線輪作相向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天線沾起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張緊驅動機構包 括兩個膠帶張緊座以及驅動兩個膠帶張緊座同步地作反向和相向往復運動的直線驅動機構,其中,每個膠帶張緊座的下端設置一個沾線輪,每個膠帶張緊座中還設有一個位于沾線輪上方的張緊輪,每個膠帶張緊座的外側的支架上還設有變向張緊輪;所述膠帶繞過每個膠帶張緊座中的變向張緊輪、張緊輪和沾線輪,其中,兩個膠帶張緊座的沾線輪之間的膠帶呈水平狀態(tài),每個膠帶張緊座中的張緊輪和沾線輪之間的膠帶呈豎直狀態(tài),每個膠帶張緊座中的張緊輪與對應的變向張緊輪之間的膠帶呈水平狀態(tài)。
優(yōu)選地,所述直線驅動機構由手指氣缸構成。手指氣缸的兩個動力輸出件能夠同步地反向或相向運動,滿足了本實用新型中兩個膠帶張緊座的運動要求,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等優(yōu)點。
優(yōu)選地,所述直線驅動機構包括呈“八字”型鉸接的兩個控制桿和驅動兩個控制桿上下運動的豎向動力機構,兩個控制桿的下端分別與其中一個膠帶張緊座鉸接,所述豎向動力機構連接在兩個控制桿的上端;所述兩個膠帶張緊座與支架之間設有水平方向的導向機構。豎向動力機構通過豎向運動帶動兩個控制桿作“開合”運動,從而控制兩個膠帶張緊座在水平方向上同步的作反向或相向運動,該豎向動力機構可以采用氣缸直線電機構成。
本實用新型的天線沾起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膠帶張緊座的下端的內側設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沾線輪設置在該延伸部上。通過設置所述延伸部,便于沾線輪的安裝,確保沾線輪不與支架發(fā)生干涉。
本實用新型的天線沾起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兩個膠帶張緊座上的兩個張緊輪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兩個變向張緊輪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便于裝配和調試。
本實用新型的天線沾起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張緊驅動機構包 括兩個呈“八字”型的沾線轉動塊以及彈性復位機構,其中,每個沾線轉動塊的上端以可轉動結構連接于支架上,每個沾線轉動塊與支架之間設置一個所述彈性復位機構,該彈性復位機構包括復位彈簧以及限位結構,所述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作用在沾線轉動塊和支架上,所述限位結構設置于支架上;當處于非沾線狀態(tài)時,所述復位彈簧的彈力促使所述沾線轉動塊抵緊在限位結構上,且兩個沾線輪之間的距離最??;當進行沾線工作時,兩個沾線轉動塊克服彈力反向轉動離開所述限位結構。
一種應用上述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實現(xiàn)的智能卡的天線沾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進行沾線加工前,兩個沾線輪之間的距離最小,支架位于豎向行程的最高點;
(2)開始進行沾線加工后,豎向驅動機構驅動支架及其上的膠帶傳送機構和沾線控制機構整體向下運動;
(3)當兩個沾線輪接觸卡片后,張緊驅動機構驅動兩個沾線輪反向運動,直至膠帶將天線完全覆蓋;
(4)隨后張緊驅動機構驅動兩個沾線輪相向運動,直至兩個沾線輪之間的距離恢復至最??;與此同時,豎向驅動機構驅動支架及其上的膠帶傳送機構和沾線控制機構整體向上運動,直至到達豎向行程的最高點;最終兩條天線被向上豎直拉起,且兩條天線的距離等于兩個沾線輪之間的最小距離。
本實用新型的天線沾起方法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
所述步驟(3)中,當兩個沾線輪接觸卡片后,直線驅動機構驅動兩個膠帶張緊座反向運動,直至膠帶將天線完全覆蓋;上述過程中,兩個沾線輪之間的水平膠帶長度伸長,張緊輪與對應的變向張緊輪之間的水平膠帶相應地作等長 度的縮短,兩個變向張緊輪之間的膠帶總長不變且處于張緊狀態(tài);
所述步驟(4)中,直線驅動機構驅動兩個膠帶張緊座相向運動,該過程中,兩個沾線輪之間的水平膠帶長度縮短,張緊輪與對應的變向張緊輪之間的水平膠帶相應地作等長度的伸長,兩個變向張緊輪之間的膠帶總長不變且處于張緊狀態(tài);并且兩個沾線輪之間的水平膠帶相對于沾線輪作豎直向上運動,從而帶動粘合在膠帶上的天線作豎直向上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天線沾起方法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其中:
所述步驟(3)中,當兩個沾線輪接觸卡片后,隨著支架的進一步向下運動,兩個呈“八字”型的沾線轉動塊克服復位彈簧的彈力反向地向外轉動,直至膠帶將天線完全覆蓋;
所述步驟(4)中,隨著支架逐漸向上運動,兩個呈“八字”型的沾線轉動塊在復位彈簧的彈力作用下相向運動,當兩個沾線輪即將離開卡片表面時,兩個沾線輪之間的距離恢復至最?。辉陔S后支架向上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將天線向上拉起。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由于設置了兩個沾線輪,每個沾線輪負責對其中一條天線實施沾起,從而確保兩條天線都能被沾起。
2、兩個沾線輪在沾線時先反向運動讓膠帶完全覆蓋天線,使得兩條天線能夠被膠帶完全粘住,從而在被拉起過程中能夠對天線在其長度范圍內的所有部位均進行向上的拉扯,從而讓天線充分地向上豎起。
3、兩條天線被拉起后的最終距離均等于兩個沾線輪之間的最短距離,該距離可以預先設定,且能保證所有卡片的天線被拉起后均保持該距離,從而有利于在后續(xù)的碰焊工藝中讓天線與焊頭精確對準。
4、兩個沾線輪在沾線時豎直向上運動,從而帶動膠帶將天線豎直向上拉起,使得天線被拉起后能夠成豎直狀態(tài),便于在后續(xù)的碰焊工藝中讓天線與焊頭精確對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6為圖1所示天線沾起裝置的工作過程示意圖,其中,圖2為天線沾起裝置向下運動接觸卡片時的示意圖,圖3為張緊驅動機構驅動兩個膠帶張緊座相向運動至膠帶將天線完全覆蓋時的示意圖,圖4為張緊驅動機構驅動兩個膠帶張緊座反向運動膠帶將天線豎向帶起時的示意圖,圖5為天線被完全帶起后的示意圖,圖6為天線沾起裝置完成一張卡片的天線沾起加工后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的第二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8-圖11為實用新型的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的第三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8為天線沾起裝置向下運動接觸卡片前的示意圖,圖9為兩個沾線轉動塊向外轉動使膠帶粘合天線時的示意圖,圖10為天線沾起裝置向上運動時膠帶將天線拉起的示意圖,圖11為線沾起裝置將天線沾起后的示意圖,圖9-圖11未顯示復位彈簧和限位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包括支架4以及設在支架4 上的膠帶傳送機構和沾線控制機構,所述膠帶傳送機構主要由膠帶2、已用膠帶收卷輪6、未用膠帶收卷輪5以及驅動已用膠帶收卷輪6轉動進行膠帶收卷的動力機構構成。所述沾線控制機構包括兩個沾線輪8以及驅動兩個沾線輪8作反向和相向往復運動的張緊驅動機構,所述兩個沾線輪8的下緣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膠帶2從兩個沾線輪8上繞過,兩個沾線輪8之間的膠帶2呈水平狀態(tài),且當兩個沾線輪8作反向或相向運動時這兩個沾線輪8的下緣也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支架4上連接有驅動該支架4作豎向往復運動的豎向驅動機構(圖中未顯示);沾線加工過程中,當該豎向驅動機構帶動支架4向下運動時,所述兩個8輪壓緊天線且作反向運動;當該豎向驅動機構帶動支架4向上運動時,所述兩個沾線輪8作相向運動。所述豎向驅動機構可采用氣缸構成,所述支架4與機架之間設置豎向導向機構,此外,所述直線電機等其他可以輸出直線往復運動的動力機構構成。
參見圖1,具體地,所述沾線控制機構中,所述張緊驅動機構包括兩個膠帶張緊座7以及驅動兩個膠帶張緊座7同步地作反向和相向往復運動的直線驅動機構,每個膠帶張緊座7的下端設置一個沾線輪8,每個膠帶張緊座7中還設有一個位于沾線輪8上方的張緊輪9,每個膠帶張緊座7的外側的支架4上還設有變向張緊輪10。所述膠帶2繞過所述變向張緊輪10、張緊輪9和沾線輪8,其中,兩個膠帶張緊座7的沾線輪8之間的膠帶2呈水平狀態(tài),每個膠帶張緊座7中的張緊輪9和沾線輪8之間的膠帶2呈豎直狀態(tài),每個膠帶張緊座7中的張緊輪9與對應的變向張緊輪10之間的膠帶2呈水平狀態(tài)。
參見圖1,所述直線驅動機構由手指氣缸11構成。手指氣缸11的兩個動力輸出件能夠同步地反向或相向運動,滿足了本實用新型中兩個膠帶張緊座7的運動要求,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等優(yōu)點。
參見圖1,所述膠帶張緊座7的下端的內側設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7-1,所述沾線輪8設置在該延伸部7-1上。通過設置所述延伸部7-1,便于沾線輪8的安裝,確保沾線輪8不與支架4發(fā)生干涉。所述膠帶張緊座7的上部通過螺釘12與手指氣缸11的動力輸出件固定連接。
參見圖1,所述兩個膠帶張緊座7上的兩個張緊輪9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兩個變向張緊輪10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便于裝配和調試。
參見圖2-圖6,本實施例的應用上述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實現(xiàn)的智能卡的天線沾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進行沾線加工前,兩個沾線輪8之間的距離最小,支架4位于豎向行程的最高點;
(2)參見圖2,開始進行沾線加工后,豎向驅動機構驅動支架4及其上的膠帶傳送機構和沾線控制機構整體向下運動;
(3)當兩個沾線輪8接觸卡片1后,直線驅動機構驅動兩個膠帶張緊座7反向運動,直至膠帶2將天線1-1完全覆蓋(參見圖,3),并將天線1-1沾?。簧鲜鲞^程中,兩個沾線輪8之間的水平膠帶2長度伸長,張緊輪9與對應的變向張緊輪10之間的水平膠帶2相應地作等長度的縮短,兩個變向張緊輪10之間的膠帶2總長不變且處于張緊狀態(tài);
(4)隨后張緊驅動機構驅動兩個膠帶張緊座7相向運動,直至兩個沾線輪8之間的距離恢復至最??;該過程中,兩個沾線輪8之間的水平膠帶2長度縮短,張緊輪9與對應的變向張緊輪10之間的水平膠帶2相應地作等長度的伸長,兩個變向張緊輪10之間的膠帶2總長不變且處于張緊狀態(tài);并且兩個沾線輪8之間的水平膠帶2反向于沾線輪8作豎直向上運動,從而帶動粘合在膠帶2上的天線1-1作豎直向上運動(參見圖4);當兩個沾線輪8之間的距離恢復至最小 時,兩根天線1-1被拉起(參見圖5);與此同時,豎向驅動機構驅動支架4及其上的膠帶傳送機構和沾線控制機構整體向上運動,直至到達豎向行程的最高點,兩個膠帶張緊座7從下向上離開天線1-1,完成一張卡片1的沾線加工(參見圖6)。
本實施例中,工作時,天線1-1隨沾線輪8和張緊輪9之間的膠帶2的豎直向運動而豎起,不但能夠保證豎起后天線1-1與卡面的垂直度,而且天線1-1在豎起的過程中沒有受到向上的拉力,不會出現(xiàn)被拉斷的現(xiàn)象。沾線過程中膠帶2始終處于張緊狀態(tài),不會促使天線產(chǎn)生彎曲。沾線時由張緊驅動機構驅動兩個膠帶張緊座7作水平運動,對卡片不產(chǎn)生過大豎向壓力,不會損傷片和天線。
實施例2
參見圖7,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相比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
所述直線驅動機構包括呈“八字”型鉸接的兩個控制桿13和驅動兩個控制桿13上下運動的豎向動力機構,兩個控制桿13的下端分別與其中一個膠帶張緊座7鉸接,所述豎向動力機構連接在兩個控制桿13的上端,該豎向動力機構可以由氣缸構成;所述兩個膠帶張緊座7與支架4之間設有水平方向的導向機構14。豎向動力機構通過豎向運動帶動兩個控制桿13作“開合”運動,從而控制兩個膠帶張緊座7在水平方向上同步的作反向或相向運動。
實施例3
參見圖8-圖11,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相比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
所述張緊驅動機構包括兩個呈“八字”型的沾線轉動塊3以及彈性復位機構,其中,每個沾線轉動塊3的上端以可轉動結構連接于支架4上,每個沾線轉動塊3與支架4之間設置一個所述彈性復位機構,該彈性復位機構包括復位彈簧15以及限位結構16,所述復位彈簧15的兩端分別作用在沾線轉動塊3和 支架4上,所述限位結構16設置于支架4上;當處于非沾線狀態(tài)時,所述復位彈簧15的彈力促使所述沾線轉動塊3抵緊在限位結構16上,且兩個沾線輪之間的距離最小;當進行沾線工作時,兩個沾線轉動塊3克服彈力反向轉動離開所述限位結構16。所述復位彈簧15由螺旋彈簧構成。
參見圖8-圖11,本實施例的應用上述智能卡的天線沾起裝置實現(xiàn)的智能卡的天線沾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參見圖8,在進行沾線加工前,兩個沾線輪8之間的距離最小,支架4位于豎向行程的最高點;
(2)參見圖8,開始進行沾線加工后,豎向驅動機構驅動支架4及其上的膠帶傳送機構和沾線控制機構整體向下運動;
(3)當兩個沾線輪8接觸卡片1后,隨著支架4的進一步向下運動,兩個呈“八字”型的沾線轉動3塊克服復位彈簧15的彈力反向地向外轉動,直至膠帶2將天線完全覆蓋(參見圖9);
(4)隨著支架4逐漸向上運動,兩個呈“八字”型的沾線轉動塊3在復位彈簧15的彈力作用下相向運動,當兩個沾線輪8即將離開卡片表面時,兩個沾線輪8之間的距離恢復至最小(參見圖10);在隨后支架4向上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將天線1-1向上拉起(參見圖11)。
上述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內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