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具有接地結構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通用串行總線(簡稱USB)規(guī)格的電連接器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電連接器之一。為了使USB能夠應用于更高速率的訊號傳輸,同時減少因USB插入方向或接線方向錯誤而發(fā)生無法傳輸的情況,全新的通用串行總線Type-C便應運而生。USB Type-C因其小尺寸、高兼容性、高傳輸性以及支持正反插成為未來發(fā)展之趨勢。但由于USB Type-C具有高頻傳輸性能,因此對于電磁屏蔽性能的要求較高,否則會對周圍設備產生電磁干擾(EMI),業(yè)界普遍都會以接地方式來降低電磁干擾的產生。
與本案相關的現有技術參照圖1揭示的一種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和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1'的多個端子2',所述絕緣本體1'設有基部11'和自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一第一接地件4'和一第二接地件5'結合固持于所述舌板12'后端;所述第一接地件4'設有第一固定部421',所述第二接地件5'設有第二固定部521',通過所述第一固定部4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521'相互固定,使所述第一接地件4'和所述第二接地件5'包覆于所述絕緣本體1'中段,增強屏蔽效果同時比一體式接地件更利于自動化生產,但是所述第一接地件4'和所述第二接地件5'需要同時組裝才能彼此固定,增加了生產工藝難度;而且此電連接器100'經過反復與對接連接器的拔插使用,容易導致所述第一固定部4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521'外張固定失效,使所述第一接地件4'或所述第二接地件5'錯位甚至脫落,嚴重降低屏蔽效果,縮短了電連接器的使用壽命。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且易于組裝結構穩(wěn)定的電連接器,以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創(chuàng)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且易于組裝結構穩(wěn)定的電連接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絕緣本體,設有一舌板,所述舌板兩側壁分別設有一凸塊;一中間屏蔽片,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中間屏蔽片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凸出于所述舌板側壁的側緣和與所述側緣相連的通孔,沿垂直于所述舌板表面方向所述凸塊位于所述通孔中;一第一接地件設有一第一主板,一第二接地件設有一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主板與所述第二主板分別遮蔽于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主板兩端分別彎折延伸一第一側板,所述第二主板兩端分別彎折延伸一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分別穿設于所述通孔并遮蔽于所述舌板側壁;所述第一側板設有一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凸塊;所述第二側板設有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側緣;至少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且部分暴露于所述舌板表面。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固定部為一開孔,所述開孔扣合于所述凸塊。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固定部為一卡扣,所述卡扣卡合于所述側緣。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所述中間屏蔽片對應所述凸塊設有一凸緣,所述凸緣埋設于所述凸塊。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和包覆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的一第二絕緣本體,所述凸塊成型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
進一步的,所述端子包括多個上層端子和多個下層端子,所述下層端子與所述中間屏蔽片埋設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形成一組合件。
進一步的,所述組合件與所述上層端子埋設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形成連接器主體。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側板設有一凸肋,所述凸肋穿過所述通孔并抵接于所述側緣。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所述端子包括多個上層端子和多個下層端子,所述上層端子設有至少一上接地端子,所述下層端子設有至少一下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件和所述第二接地件分別設有與所述上接地端子和所述下接地端子接觸的彈片。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一金屬殼體套設于所述絕緣本體,與所述舌板圍成一插接空間,所述第一接地件和所述第二接地件分別設有與所述金屬殼體接觸的連接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接地件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絕緣本體的凸塊,第二接地件的第二固定部固定于中間屏蔽片的側緣,所述第一接地件和所述第二接地件分開組裝,易于組裝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第一接地件的第一側板和第二接地件的第二側板穿設于中間屏蔽片的通孔,防止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向外擴張,利于結構穩(wěn)定。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另一個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
電連接器100 連接器主體10 絕緣本體1 第一絕緣本體101
第二絕緣本體102 基部11 基部前表面111 基部上表面112
基部下表面113 基部側壁114 凸起1141 凹槽115
舌板12 舌板上表面121 舌板下表面122 舌板側壁123
凸塊124 臺階部125 凸臺1251 限位槽1252
端子2 上層端子21 上層接地端子211 第一連接部212
下層端子22 下層接地端子221 中間屏蔽片3 主體部31
側緣311 通孔312 凸緣313 焊接部32
第一接地件4 第一主板41 第一彈片411 第一連接件412
第一側板42 開孔421 第二接地件5 第二主板51
第二彈片511 第二連接件512 第二側板52 卡扣521
凸肋522 殼體6 內殼體61 外殼體62
缺口621 焊腳622 膠圈7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結構、特征以及功效等,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閱圖2,電連接器100,包括:一絕緣本體1,多個端子2,一中間屏蔽片3,一第一接地件4,一第二接地件5,一殼體6和一膠圈7。
請參閱圖2和圖3,所述絕緣本體1設有一基部11和自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所述基部11包括一基部前表面111,一基部上表面112,一基部下表面113和連接所述基部上表面112和一基部下表面113的兩基部側壁114;所述基部上表面112與所述基部前表面111連接處向下凹設有凹槽115,所述基部下表面113與所述基部前表面111連接處向上同樣凹設有凹槽115,所述兩基部側壁114對稱設有二凸起1141。所述舌板12包括一舌板上表面121,一舌板下表面122和連接所述舌板上表面121和所述舌板下表面122的兩舌板側壁123,所述兩舌板側壁123分別設有一凸塊124。所述舌板12與所述基部11連接處設有一臺階部125,所述臺階部125上下表面分別設有多個凸臺1251,所述臺階部125兩側壁分別設有一限位槽1252,所述凸塊124位于所述限位槽1252。本實施例中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101和包覆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1的一第二絕緣本體102,所述凸塊124成型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1,所述基部11和所述舌板12成型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02。
請參閱圖2和圖3,所述多個端子2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對稱設置的上層端子21和下層端子22。所述上層端子21包括至少一上層接地端子211,所述上層接地端子211設有一暴露于所述舌板上表面121的第一連接部212;所述下層端子22包括至少一下層接地端子221,所述下層接地端子221設有一暴露于所述舌板下表面122的第二連接部(未圖示)。
請參閱圖2和圖3,所述中間屏蔽片3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1設置于所述上層端子21和所述下層端子22之間。所述中間屏蔽片3設有一主體部31和至少一焊接部32。所述主體部31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暴露于所述兩舌板側壁123的側緣311和與所述側緣311相連的一通孔312以及位于所述通孔312的凸緣313,沿垂直于所述舌板表面方向所述凸塊124位于所述通孔312,所述凸緣313埋設于所述凸塊124。所述焊接部32延伸出所述絕緣本體1。本實施例中所述下層端子22與所述中間屏蔽片3共同埋設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1形成一組合件(未圖示),所述組合件與所述上層端子21共同埋設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02形成連接器主體10。
請參閱圖2、圖4和圖7,所述第一接地件4,包括一遮蔽所述舌板上表面121的第一主板41和自所述第一主板41兩側向下彎折并遮蔽于所述舌板側壁123后端的第一側板42。所述第一主板41設于所述臺階部125且擋止于所述凸臺1251,所述第一主板41設有第一彈片411和第一連接件412,所述第一彈片411與所述第一連接部212抵接,所述第一連接件412收容于所述凹槽115且凸出于所述基部上表面112。所述第一側板42設于所述臺階部125且收容于所述限位槽1252,所述第一側板42設有第一固定部(未圖示),本實施例所述第一固定部為一開孔421,所述第一側板42穿過所述通孔312,所述開孔421扣合于所述凸塊124。
請參閱圖2、圖5至圖7,所述第二接地件5,包括一遮蔽所述舌板下表面122的第二主板51和自所述第二主板51兩側向下彎折并遮蔽于所述舌板側壁123的第二側板52。所述第二主板51設于所述臺階部125且擋止于所述凸臺1251,所述第二主板51設有第二彈片511和第二連接件512,所述第二彈片511與所述第二連接部(未圖示)抵接,所述第二連接件512收容于所述凹槽115且凸出于所述基部下表面113。所述第二側板52設于所述臺階部125且收容于所述限位槽1252,所述第二側板52設有第二固定部(未圖示)和一凸肋522,本實施例所述第二固定部為一卡扣521,所述第二側板52穿過所述通孔312,所述卡扣521卡合于所述側緣311,所述凸肋522抵接于所述側緣311。
請參閱圖3和圖7,所述殼體6套設于所述連接器主體10,與所述舌板12圍成一對接腔(未圖示)。所述殼體6包括一內殼體61和與所述內殼體61焊接的外殼體62。所述內殼體61采用拉伸工藝形成一收容腔,所述第一連接件412和所述第二連接件512分別與所述內殼體61抵接。所述外殼體62采用點焊方式與所述內殼體61固定,所述外殼體62設有缺口621和多個焊腳622,所述缺口621扣持于所述凸起1141,所述焊腳622焊接于電路板(未圖示)。
請參閱圖2和圖4,所述膠圈7套設于所述基部11,所述膠圈7固持于所述基部11的溝槽(未圖示)。當所述殼體6組裝于所述連接器主體10,所述膠圈7收容于所述內殼體61并彈性抵持于所述內殼體61內壁,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綜上所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有益效果包括:
(1)第一接地件4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絕緣本體1的凸塊124,第二接地件5的第二固定部固定于中間屏蔽片3的側緣311,可以將所述第一接地件4和所述第二接地件5分開組裝,易于組裝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2)第一接地件4的第一側板42和第二接地件5的第二側板52穿設于中間屏蔽片3的通孔312,防止所述第一側板42和所述第二側板52向外擴張,利于結構穩(wěn)定。
(3)第二接地件5的卡扣521卡接于中間屏蔽片3的側緣311,不僅使第二接地件5得以固定,同時使其與中間屏蔽片3有更好的接觸,增強電連接器100整體的屏蔽效果。
(4)第二接地件5設有凸肋522,所述凸肋522穿設于中間屏蔽片3的通孔312并抵持于中間屏蔽片3的側緣311,所述凸肋522具有引導第二側板52穿過所述通孔312以及限位第二側板52防止松動的作用。
以上詳細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說明,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之專利范圍,所以,凡運用本創(chuàng)作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為之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于本創(chuàng)作之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