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氣連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接線器。
背景技術(shù):
目前,插座、插頭與外部線纜連接的常規(guī)方式是將外部線纜與插座、插頭內(nèi)的線纜通過絞合連接、絕緣包扎帶連接或者螺接等等方式連接在一起。
絞合連接的通常做法是指將需連接導線的芯線直接緊密絞合在一起。這種方式較常用于銅導線的絞合連接。絕緣包扎帶連接主要用作包纏電線和電纜的接頭。常用的有黑膠布帶、聚路乙烯帶兩種。螺接的通常做法是將外部線纜絞纏在導電片并通過螺絲將線纜固定。
上述的連接方式均可達到將兩根導線連接的目的,以便于接線導電。但是,當需要將多根導線連接在一起時,利用絞合連接、絕緣包扎帶連接或者螺接等方式時,連接時需要的工序繁多,連接所需要的時間較多,連線效率低下。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如何提高接線效率的問題,提供一種接線器。
一種接線器,包括:
本體,所述本體包括框體、第一安裝位和第二安裝位,所述第一安裝位和所述第二安裝位分別設置于所述框體的頂端和底端;
夾具,所述夾具包括靜夾件、動夾件、彈性件和按鍵,
所述靜夾件與所述第一安裝位連接,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動夾件和所述第二安裝位連接,所述按鍵與所述動夾件連接,所述按鍵用于在受力時帶動所述動夾件彈性離開所述靜夾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靜夾件包括第一安裝板和若干第一連接端子,所述第一安裝位與所述第一安裝板連接,每一所述第一連接端子均與所述第一安裝板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若干所述第一連接端子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板的同一側(cè)面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動夾件包括第二安裝板和若干第二連接端子,所述第二安裝板與所述彈性件連接,每一所述第二連接端子均與所述第二安裝板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若干所述第二連接端子設置于所述第二安裝板的同一側(cè)面上。
上述接線器,通過在本體在設置夾具,利用夾具的夾持功能,當按下按鍵后動夾件遠離靜夾件,此時在動夾件和靜夾件之間放置待連接的兩根線纜,放置待連接的兩根線纜后松開按鍵,動夾件靠近靜夾件,從而使得待連接的線纜相互接觸并被夾具的動夾件和靜夾件夾緊,從而完成線纜的連接,該連接方式方便快捷,接線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接線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本體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夾具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靜夾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動夾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彈性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線纜與夾具連接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動夾件與導電件連接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靜夾件的另一視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動夾件的另一視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線纜與夾具連接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2和圖13分別為第一連接端子與第二連接端子處于抵接狀態(tài)和處于離開狀態(tài)時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接線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彈性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nèi)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例如,一種接線器,包括:本體與夾具,例如,所述本體包括框體、第一安裝位和第二安裝位,所述第一安裝位和所述第二安裝位分別設置于所述框體的頂端和底端;例如,所述夾具包括靜夾件、動夾件、彈性件和按鍵,所述靜夾件與所述第一安裝位連接,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動夾件和所述第二安裝位連接,所述按鍵與所述動夾件連接,所述按鍵用于在受力時帶動所述動夾件彈性離開所述靜夾件。
請參閱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接線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接線器10包括本體100和夾具200,夾具200與本體100連接。本體100為夾具200提供操作平臺以使夾具200快速連接導線。
請參閱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本體100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本體100設置有第一安裝位101和第二安裝位102。
例如,本體100包括框體110、第一安裝位101和第二安裝位102。例如,第一安裝位101和第二安裝位102分別設置于框體110的頂端和底端。例如,第一安裝位101設置于框體110的頂端,第二安裝位102設置于框體110的底端。例如,框體110為長方體結(jié)構(gòu);又如,框體110為圓柱體結(jié)構(gòu)。例如,框體110主要提高支撐平臺,以便于設置第一安裝位101和第二安裝位102。優(yōu)選的,第一安裝位101和第二安裝位102位于同一軸線上。
為提高安全性能,一實施例中,框體110采用絕緣硬質(zhì)橡膠制成;又一實施例中,框體11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以使得在保證硬度的同時避免與接入的導電線電性連接,提高接線的安全性。
請參閱圖3,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夾具200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夾具200包括靜夾件210、動夾件220、彈性件230和按鍵240。例如,動夾件220分別和彈性件230以及按鍵240連接,靜夾件210與動夾件220相對應。一實施例中,用戶按下按鍵240帶動所述動夾件220彈性遠離靜夾件210,并當用戶松開按鍵240后動夾件220在彈性件230的作用下靠近靜夾件210并最終于靜夾件210抵持,當有兩根導線交錯地放置在靜夾件210和動夾件220之間時,交錯放置的兩根導線將被夾持。
所述按鍵與所述動夾件連接,用于在受力時帶動所述動夾件彈性離開所述靜夾件;結(jié)合圖2,例如,按鍵240位于軸線上并與動夾件220抵接,以使得用戶在豎直方向上按壓按鍵240時,可帶動該動夾件220往下運動,以便于接入線纜。并且,在不受力狀態(tài)下,彈性件230使得按鍵240復位,從而夾緊所接入的線纜。
結(jié)合圖1、圖2和圖3,靜夾件210與第一安裝位101連接,彈性件230分別與動夾件220和第二安裝位102連接,按鍵240與動夾件220連接。按鍵240帶動所述動夾件220彈性離開靜夾件210。例如,靜夾件210與第一安裝位101可拆卸連接;又如,靜夾件210與第一安裝位101固定連接。
請參閱圖4,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靜夾件210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靜夾件210包括第一安裝板211和若干第一連接端子212。每一第一連接端子212均與第一安裝板211連接。例如,若干第一連接端子212設置于第一安裝板211的同一側(cè)面上。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端子212的數(shù)量為兩個,分別用于連接電路中的正極和負極或者電路中的火線和零線。其它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端子212的數(shù)量為三個,分別用于連接電路中的火線、零線和地線。
為安裝按鍵240,例如,第一安裝板211開設有穿孔213。按鍵240穿設該穿孔213后與動夾件220連接。例如,按鍵240穿設該穿孔213后與動夾件220可拆卸連接。例如,按鍵240穿設該穿孔213后與動夾件220螺接。例如,按鍵240穿設該穿孔213后與動夾件220卡接。如此,便于操作按鍵240以帶動該動夾件220離開靜夾件210。
請參閱圖5,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動夾件220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動夾件220包括第二安裝板221和若干第二連接端子222。例如,第二安裝板221與所述彈性件連接。例如,若干第二連接端子222均與第二安裝板221連接。例如,若干第二連接端子222設置于第二安裝板221的同一側(cè)面上。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接端子222的數(shù)量為兩個,分別用于連接電路中的正極和負極或者電路中的火線和零線。其它實施例中,第二連接端子222的數(shù)量為三個,分別用于連接電路中的火線、零線和地線。
為連接按鍵240,例如,第二安裝板221設置有連接槽223。按鍵240穿設所述穿孔213后與連接槽223連接。優(yōu)選的,按鍵240與連接槽223可拆卸連接。例如,按鍵240與連接槽223螺接。如此,提高了連接按鍵240的便捷性。
結(jié)合圖3、圖4和圖5,用戶按下按鍵240后,第二安裝板221遠離第一安裝板211,從而帶動同一側(cè)的第一連接端子212遠離與其對應的第二連接端子222,使得第一連接端子212與第二連接端子222之間具有預設的距離,該預設的距離也可稱夾持空間,此時將需要相互連接的兩條導線的端部交錯地放置在第一連接端子212的相對兩側(cè)上,松開按鍵240后兩條導線的端部即被第一連接端子212以及與其對應的第二連接端子222相對夾持,從而實現(xiàn)兩導線的相互連接。對于需要連接多根導線的情況與上述的方法類型,只需要將多根導線的距離調(diào)整合適,按下按鍵后對應地放入第一連接端子,然后松開按鍵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連接端子212和第二連接端子222可采用膠皮或其他材質(zhì)的材料制成,以提高夾持效果,使得導線在第一連接端子212和第二連接端子222的夾持下更加固定牢固。
請參閱圖6,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彈性件230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彈性件230包括第三安裝板231、彈簧232和第四安裝板233。例如,第三安裝板231、彈簧232和第四安裝板233依次連接。
結(jié)合圖1至圖6,一實施例中,第一安裝位101與第一安裝板211連接。第二安裝板221和第三安裝板231連接。第四安裝板233與第二安裝位102連接。如此,當按鍵240在外力作用下往下運動時,彈性件230形變,動夾件220離開靜夾件210。
請參閱圖7,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線纜與夾具連接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在一個連接線纜的實施例中,待連接的兩根線纜,例如第一線纜51和第二線纜52分別插設在靜夾件210和動夾件220之間。
如此,動夾件220在彈性件230的作用下與靜夾件210配合將兩根線纜夾緊,當兩根線纜被夾緊后接觸時即完成線纜的連接,此方式可以連接兩根自由的線纜。
請參閱圖8,其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動夾件220與導電件250連接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例如,夾具200還包括導電件250,導電件250與動夾件220連接,并用于與外部導線連接。
為連接導電件250,例如,動夾件220開設有通口,導電件250嵌設于該通口中。例如,導電件250與通口過盈配合,以提高連接的穩(wěn)定性。
請參閱圖9和圖10,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靜夾件和動夾件的另一視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動夾件220具有第一卡槽224。靜夾件210具有第二卡槽214。結(jié)合圖7,導電件250嵌設于第一卡槽224。第二卡槽214的開口朝向第一卡槽224。
具體的,第一連接端子212開設有該第二卡槽214。第二連接端子222開設有該第一卡槽224,導電件250設置于第二連接端子222中。優(yōu)選的,第一卡槽224和第二卡槽214為均具有半圓形截面凹槽結(jié)構(gòu),以便于容置待連接的線纜。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卡槽224和第二卡槽214的形狀可根據(jù)導線連接的實際情況而定,而不限制于半圓形截面的凹槽結(jié)構(gòu)。
例如,導電件250的數(shù)量與第二連接端子222的數(shù)量匹配,也就是說,每一個第二連接端子222對應一個導電件250。需要說明的是,導電件250的導電材質(zhì)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情況設置,本實施例中導電件250的導電材質(zhì)為銅。
請參閱圖11,其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線纜與夾具連接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結(jié)合圖8、圖12和圖13,在一個連接線纜的實施例中,首先,每一個第二連接端子222上的導電件250均預先與外部的線纜61連接固定。
然后,按下按鍵240,以使第一連接端子212暫時離開第二連接端子222,同時將待連接線纜62插入第一連接端子212和第二連接端子222之間。
最后,松開按鍵240以使第二連接端子222靠近第一連接端子212并將線纜62夾緊固定,從而完成待連接線纜62與外部的線纜61的連接,方便快捷。
請參閱圖14,其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接線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接線器還包括與本體100連接的限位件310,用于在彈性件230發(fā)生預設壓縮形變時連接彈性件230遠離第二安裝位102的一端。
例如,接線器還包括推動件320,推動件320與限位件310連接,用于在限位件310與彈性件230連接時,推動限位件310離開彈性件230。
優(yōu)選的,推動件320還與本體100彈性連接,以使得推動件320推動限位件310后彈性復位,以便于下次操作。
請參閱圖15,其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彈性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為防止在按壓按鍵240時彈簧232偏離原形變軌道,例如,彈性件230還包括限位柱234。例如,限位柱234穿設于彈簧232中,例如,限位柱234的兩端分別與第三安裝板231和第四安裝板233連接。
如此,按壓按鍵240時彈簧232將沿限位柱234的長度方向運動,從而避免彈簧232偏離原形變軌道,提高連接導線的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在本體在設置夾具,利用夾具的夾持功能,使得待連接的線纜相互接觸并被夾具夾緊,從而完成線纜的連接,該連接方式方便快捷,接線效率高。
同時,該可以快速連接固定任何導電的線,例如插座等任何用于連接固定的導電裝置。并且,可以連接多跟導電線,不限線徑大小。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shù)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shù)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shù)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gòu)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quán)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