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電池自動注液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26081閱讀:163來源:國知局
電池自動注液設備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屬于電池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電池自動注液設備。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電池注液設備包括電池夾具、傳送裝置、注液裝置與抽真空裝置等,傳送裝置的傳送軌道通常設置在同一平面上,在裝夾位電池由電池夾具夾持,電池夾具在傳送軌道上移動,經(jīng)過注液裝置對電池夾具上的電池注液,抽真空裝置對電池進行真空靜置,電池在卸夾位分離于電池夾具后,空的電池夾具由傳送軌道傳送回裝夾位。該方案占用空間,生產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自動注液設備,旨在解決現(xiàn)有電池自動注液設備占用空間、生產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電池自動注液設備,包括:

具有若干第一定位槽的第一電池夾具;

兩個并列設置且具有相對設置的裝夾位與卸夾位的傳送裝置,其包括沿X向延伸且用于將裝載有電池的所述第一電池夾具由所述裝夾位傳送至所述卸夾位的第一傳送槽、并列設置于所述第一傳送槽的下方且用于將空的所述第一電池夾具由所述卸夾位傳送至所述裝夾位的第二傳送槽,所述第一傳送槽于所述裝夾位與所述卸夾位之間形成有注液位與真空靜置位;

對所述注液位的所述第一電池夾具的電池注液的電池注液裝置;以及

設于所述真空靜置位的抽真空裝置。

本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技術效果是,電池裝夾于裝夾位的第一電池夾具,裝夾有電池的第一電池夾具在第一傳送槽內傳送。第一電池夾具位于注液位時,電池注液裝置對第一電池夾具上的電池進行注液。第一電池夾具位于真空靜置位時,抽真空裝置對第一電池夾具上的電池抽真空。電池在卸夾位卸離于第一電池夾具,空的第一電池夾具通過第二傳送槽由卸夾位傳送至裝夾位。第一傳送槽與第二傳送槽上下相鄰設置,兩臺并列的傳送裝置同時工作,整體結構緊湊,生產效率較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電池自動注液設備的立體裝配圖;

圖2是圖1的電池自動注液設備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圖1的電池自動注液設備中應用的傳送裝置的立體裝配圖;

圖4是圖3的傳送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5是圖1的電池自動注液設備中應用的抽真空裝置的立體裝配圖;

圖6是圖5的抽真空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7是圖5的抽真空裝置的剖視圖;

圖8是圖1的電池自動注液設備中應用的電池注液裝置的立體裝配圖;

圖9是圖8的電池注液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立體裝配圖;

圖10是圖1的電池自動注液設備中應用的極耳定位裝置的立體裝配圖;

圖11是圖10的極耳定位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12是圖10的極耳定位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13是圖1的電池自動注液設備中應用的第一傳輸裝置的立體裝配圖;

圖14是圖13的第一傳輸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15是圖1的電池自動注液設備中應用的第一稱重裝置的立體裝配圖;

圖16是圖15的第一稱重裝置的沿A-A線的剖視圖;

圖17是圖15的第一稱重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請參閱圖1至圖3,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電池自動注液設備,包括具有若干第一定位槽911的第一電池夾具910;兩個并列設置的傳送裝置200,其具有相對設置的裝夾位201與卸夾位202,其包括沿X向延伸且用于將裝載有電池的第一電池夾具910由裝夾位201傳送至卸夾位202的第一傳送槽211、并列設置于第一傳送槽211的下方的第二傳送槽212,用于將空的第一電池夾具910由卸夾位202傳送至裝夾位201,第一傳送槽211于裝夾位201與卸夾位202之間形成有注液位211a與真空靜置位211b;對注液位211a的第一電池夾具910的電池注液的電池注液裝置400;以及設于真空靜置位211b的抽真空裝置300。

電池裝夾于裝夾位201的第一電池夾具910,裝夾有電池的第一電池夾具910在第一傳送槽211內傳送。第一電池夾具910位于注液位211a時,電池注液裝置對第一電池夾具910上的電池進行注液。第一電池夾具910位于真空靜置位211b時,抽真空裝置對第一電池夾具910上的電池抽真空。電池在卸夾位202卸離于第一電池夾具910,空的第一電池夾具910通過第二傳送槽212由卸夾位202傳送至裝夾位201。第一傳送槽211與第二傳送槽212上下相鄰設置,兩臺并列的傳送裝置200同時工作,整體結構緊湊,生產效率較高。

第一傳送槽211的前端形成裝夾位201,第一傳送槽211的末端形成卸夾位202。第一電池夾具910具有陣列布置的第一定位槽911,第一定位槽911用于放置圓柱電池。X向、Y向、Z向兩兩相互垂直。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圖2,還包括具有若干第二定位槽921的第二電池夾具920;一一對應靠近于傳送裝置200的裝夾位201設置且用于傳輸?shù)诙姵貖A具920的第一傳輸裝置600;一一對應設于第一傳輸裝置600上且用于對第一傳輸裝置600上的第二電池夾具920的電池的極耳定位的極耳定位裝置500;以及用于將第一傳輸裝置600上的電池轉移至對應的傳送裝置200的裝夾位201的第一電池夾具910的第一轉移機構700。第二電池夾具920具有呈列狀布置且用于放置電池的第二定位槽921。電池放置于第一傳輸裝置600上的第二電池夾具920,極耳定位裝置500對電池的極耳定位并放回至第二電池夾具920。第一轉移機構700將定位好的電池轉移至第一傳送槽211的前端的第一電池夾具910,再由傳送裝置200進行傳送,期間通過電池注液裝置400、抽真空裝置300進行注液與真空靜置。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3、圖14,第一傳輸裝置600包括沿X向延伸的第一傳輸槽614、并列設置于第一傳輸槽的下方的第二傳輸槽615,第一傳輸槽614的前端與第二傳輸槽615的末端相對,第一傳輸槽614的末端與第二傳輸槽615的前端相對;第一傳輸裝置600還包括將第二傳輸槽615的末端的第二電池夾具920傳送至第一傳輸槽614處的第一升降臺620、將來自第一升降臺620的第二電池夾具920推動至第一傳輸槽614的前端的第一推動機構640、將第一傳輸槽614的末端的第二電池夾具920傳送至第二傳輸槽615處的第二升降臺以及將來自第二升降臺630的第二電池夾具920推動至第二傳輸槽615的前端的第二推動機構650。第一傳輸槽614與第二傳輸槽615上下相鄰設置,第一推動機構640將第一傳輸槽614前端的第二電池夾具920推向末端,第二升降臺630將第一傳輸槽614末端的第二電池夾具920傳送至第二傳輸槽615,第二推動機構650將第二升降臺630上的第二電池夾具920推向第二傳輸槽615前端再推向末端,第一升降臺620將第二傳輸槽615末端的第二電池夾具920傳送至第一傳輸槽614,并由第一推動機構640將第一升降臺620推至第一傳輸槽614前端,循環(huán)工作。該第一傳輸裝置600結構緊湊,生產效率高。

進一步地,包括第一底板611、并列設置于第一底板611的下方的第二底板612及設于第二底板612的側板613,第一底板611與側板613圍合形成第一傳輸槽614,第二底板612與側板613圍合形成第二傳輸槽615。側板613的數(shù)量為二,兩個側板613相對設置,第二底板612位于兩個側板613之間。讓電池在第一傳輸槽614、第二傳輸槽615內傳輸。進一步地,側板613靠近于第一傳輸槽614的末端處設有限位板616。限位板616使第二電池夾具920沿第一傳輸槽614移動,避免第一傳輸槽614的末端的第二電池夾具920脫離。

進一步地,側板613靠近于第一傳輸槽614的前端處開設有第一縱向滑槽6131,側板613靠近于第二傳輸槽615的前端處開設有第二縱向滑槽6132。第一升降臺620的邊緣延伸形成有第一引導塊621,第一引導塊621滑動安裝于第一縱向滑槽6131;第二升降臺630的邊緣延伸形成有第二引導塊631,第二引導塊631滑動安裝于第二縱向滑槽6132。該方案便于升降臺在預定方向上移動,工作可靠。進一步地,側板613靠近于第一傳輸槽614的前端處設有用于安裝第一推動機構640的第一固定座641;側板613靠近于第一傳輸槽614的末端處設有用于安裝第二推動機構650的第二固定座651。固定座便于對應推動機構裝配。第一推動機構640與第二推動機構650均為氣缸,容易控制。

進一步地,還包括用于驅動第一升降臺620移動的第一直線驅動件622及用于驅動第二升降臺630移動的第二直線驅動件632。直線驅動件驅動升降臺在上下方向移動。進一步地,側板613靠近于第一傳輸槽614的前端設有用于安裝第一直線驅動件622的第三固定座623;側板613靠近于第二傳輸槽615的前端設有用于安裝第二直線驅動件632的第四固定座633。固定座便于直線驅動件的裝配。第一直線驅動件622與第二直線驅動件632均為氣缸,容易控制。第一傳輸槽614與第二傳輸槽615均呈直線延伸,該結構緊湊。

進一步地,還包括一一對應靠近于第一傳輸裝置600設置且對第一傳輸裝置600上的電池稱重的第一稱重裝置100;一一對應靠近于傳送裝置200的卸夾位202設置且用于傳輸?shù)诙姵貖A具的第二傳輸裝置;用于將卸夾位202的第一電池夾具910的電池轉移至對應的第二傳輸裝置上的第二電池夾具的第二轉移機構;以及一一對應靠近于第二傳輸裝置600a設置且對第二傳輸裝置600a上的電池稱重的第二稱重裝置100。由第二轉移機構700a將第一傳送槽211的末端的第一電池夾具910的電池轉移至第二傳輸裝置600a上的第二電池夾具920,電池由第二傳輸裝置600a傳輸。第一傳輸裝置600、第二傳輸裝置600a上均配置有稱重裝置對注液前后電池進行稱重,通過控制器運算得出注液量。第一轉移機構700、第二轉移機構700a均為可沿Y向與Z向移動的吸盤,對電池進行吸附。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圖2,第二傳輸裝置600a包括沿X向延伸的第三傳輸槽、并列設置于第三傳輸槽的下方的第四傳輸槽,第三傳輸槽的前端與第四傳輸槽的末端相對,第三傳輸槽的末端與第四傳輸槽的前端相對;第二傳輸裝置還包括將第四傳輸槽的末端的第二電池夾具傳送至第三傳輸槽處的第三升降臺、將來自第三升降臺的第二電池夾具推動至第三傳輸槽的前端的第三推動機構、將第三傳輸槽的末端的第二電池夾具傳送至第四傳輸槽處的第四升降臺以及將來自第四升降臺的第二電池夾具推送至第四傳送槽的前端的第四推動機構。第二傳輸裝置600a的結構可參考第一傳輸裝置600。

進一步地,兩個傳送裝置200位于兩個第一傳輸裝置600之間,兩個傳送裝置200位于兩個第二傳輸裝置600a之間。該結構緊湊,占用空間較小。

請參閱圖15至圖17,第一稱重裝置100與第二稱重裝置100的結構相同,以第一稱重裝置100為例說明。第一稱重裝置100包括具有第一容納腔111的底座110,底座110的上側壁開設有與第一容納腔111相連通的第一過孔112,第一過孔112的數(shù)量至少為二;設于第一容納腔111內且與第一過孔112一一對應相對設置的稱重模塊120以及與稱重模塊120一一對應的支撐結構130,每一支撐結構130均包括穿設于對應的第一過孔112的桿體131及連接于該桿體131上的支撐臂132,該桿體131的一端連接于對應的稱重模塊120,各個支撐臂132的末端均形成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位132a,各個放置位132a相靠近設置,相鄰兩個放置位132a的間距小于相鄰兩個稱重模塊120的間距。采用機械手將相鄰工件同時轉移至不同的放置位132a,工件重量通過支撐臂132與桿體131傳遞至對應的稱重模塊120,實現(xiàn)對相鄰工件的同時稱重。該稱重裝置100使用方便,工作效率較高,避免現(xiàn)有稱重裝置由于稱重模塊120寬度尺寸較大而只能對單個電池稱重的情況。

稱重模塊120可以為各種現(xiàn)有的稱重傳感器,實現(xiàn)對工件的稱重。工件為電池殼,往電池殼加電解液前后要由稱重裝置100稱重以確定注液量。電解液具有腐蝕性與揮發(fā)性。稱重模塊120通常情況下,只能在普通環(huán)境中工作,不能接觸腐蝕性物質。

各個放置位132a呈直線排列,各個桿體131呈直線排列,各個稱重模塊120呈直線排列,且三個排列方向相平行。各個支撐臂132的形狀不相同。桿體131與對應的稱重模塊120為組裝結構或者一體成型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四個稱重模塊120并排設置,同時對四個電池進行稱重,通過機械手或其它機械將四個電池在支撐臂132的放置位132a與傳輸線之間轉移,提高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底座110的上側壁蓋合有一蓋體140,蓋體140與底座110的上側壁圍合形成第二容納腔141;各個支撐臂132的末端均凸出形成有凸臺1321,蓋體140上開設有供凸臺1321穿過的第二過孔142。蓋體140可保護支撐結構130,并降低外界對支撐結構130的影響,提高測量準確度。凸臺1321穿設于第二過孔142,工件放置于凸臺1321上,工件重量即可通過支撐結構130傳遞至稱重模塊120。蓋體140與底座110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

進一步地,底座110上設有安裝架150,安裝架150與蓋體140之間連接有減振墊160。安裝架150作為安裝其它零部件的載體。減振墊160能讓底座110與蓋體140實現(xiàn)減振,提高稱重模塊120的測量準確度。減振墊160為橡膠墊。具體地,安裝架150的四周分布有四個減振墊160,對蓋體140與底座110減振。減振墊160為柱狀體,減振墊160上開設有徑向減振孔。該方案能吸收振動,保證稱重模塊120穩(wěn)定工作。安裝架150具有插孔(圖未示),減振墊160朝向于安裝架150的一側延伸形成有插桿(圖未示),插桿插接于插孔,蓋體140與減振墊160之間通過緊固件相連接。該方案容易裝配,讓外界振動與蓋體140相隔離。

進一步地,每一底座110的上側壁靠近于第一過孔112處均開設有用于填充隔離液的閉合曲線槽113,閉合曲線槽113圍繞該第一過孔112設置,桿體131的外壁朝外延伸形成有遮擋部1311,遮擋部1311朝向于閉合曲線槽113的一側設有隔離套133,第一容納腔111與外界于隔離套133插設于閉合曲線槽113的隔離液中時相隔離。第一容納腔111與外界通過隔離液與隔離套133相隔離,第一容納腔111形成一封閉空間,從而保護設于第一容納腔111的稱重模塊120,避免腐蝕揮發(fā)液對稱重模塊120腐蝕造成損壞。遮擋部1311面向于閉合曲線槽113的一側開設有插槽1312,隔離套133插接于該插槽1312,兩者實現(xiàn)連接。進一步地,閉合曲線槽113的橫截面呈環(huán)形,隔離套133的橫截面呈環(huán)形。該結構緊湊,容易加工與裝配。

進一步地,閉合曲線槽113的周緣處設有用于阻擋隔離液的第一阻擋套134。第一阻擋套134能阻擋隔離液,讓閉合曲線槽113的容積更大,放置更多隔離液,提高隔離效果。遮擋部1311朝向于閉合曲線槽113的一側設有與第一阻擋套134相間隔的第二阻擋套135,第二阻擋套135圍繞第一阻擋套134設置。第二阻擋套135能進一步減弱腐蝕揮發(fā)液進入第一容納腔111,也防止隔離液由封閉曲線槽溢出。遮擋部1311面向于閉合曲線槽113的一側開設有該插槽1313,第二阻擋套135插接于插槽1313,兩者實現(xiàn)連接。第一過孔112的周緣處設有用于阻擋隔離液的第三阻擋套136。第三阻擋套136能阻擋隔離液,讓閉合曲線槽113的容積更大,放置更多隔離液,提高隔離效果。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0至圖12,極耳定位裝置500包括安裝于對應的第一傳輸裝置上的支架510;具有一轉動輸出軸521的轉動驅動件520;連接于轉動輸出軸521且用于支撐電池的托盤530;安裝于支架510且用于將電池在第一傳輸裝置600上的第二電池夾具920與托盤530之間轉移的轉移部件540;用于檢測支撐于托盤530上的電池的極耳902是否朝向于預定方位的方向傳感器550;以及在方向傳感器550檢測出電池的極耳902朝向于預定方位時使轉動驅動件520停止的控制器(圖未示)。轉移部件540將電池轉移至托盤530上,轉動驅動件520驅動托盤530轉動,放置于托盤530上的電池跟隨托盤530轉動,方向傳感器550檢測電池的極耳902是否朝向于預定方位,在方向傳感器550檢測出電池極耳902朝向于預定方位時,控制器使轉動驅動件520停止工作,轉移部件540將托盤530上的電池轉移至第二電池夾具920。該極耳定位裝置500能將隨機朝向的電池極耳902朝向于預定方位,定位精度高,生產效率高,便于后續(xù)的電池注液。

方向傳感器550與控制器電連接,轉動驅動件520與控制器電連接。方向傳感器550用于檢測一物件是否朝向于預定方位,在方向傳感器550檢測出該物件朝向于預定方位時,控制器使轉動驅動件520停止工作,屬于現(xiàn)有技術。

圓柱電池900包括柱狀殼體901、安裝于柱狀殼體901的極耳902及連接于極耳902上的端蓋903,端蓋903大致呈豎直布置于柱狀殼體901的上端邊緣處。比如方向傳感器550是兩個相對設置的對射式光纖傳感器551,托盤530位于兩個對射式光纖傳感器551之間。其中一個對射式光纖傳感器551發(fā)出寬光信號,另外一個對射式光纖傳感器551沒有完全接收到該寬光信號,電池的極耳902遮擋寬光信號,此時電池的極耳902沒有朝向預定方位;在另外一個對射式光纖傳感器551在完全接收到該寬光信號,電池的極耳902沒有遮擋任何寬光信號,此時電池極耳902的朝向為預定方位。

在電池放置于托盤530后,轉動驅動件520保持工作,直到方向傳感器550檢測出電池極耳902朝向于預定方位,控制器使轉動驅動件520停止工作,使電池極耳902朝向于預定方位。轉動驅動件520為電機,容易控制。轉移部件540用于將電池在第二電池夾具920與托盤530之間轉移,依次對第一傳輸裝置600上的第二電池夾具920不同電池進行極耳902定位并送回原位。

進一步地,轉移部件540包括具有沿Y向與Z向移動的輸出端5413的驅動機構541及安裝于輸出端5413且用于夾持電池的夾持機構542。第二電池夾具920與轉動驅動件520沿Y向布置,輸出端5413沿Y向移動用于將電池在第二電池夾具920與托盤530之間轉移。輸出端5413沿Z向移動用于夾持機構542沿Z向移動,實現(xiàn)電池在Z向移動。夾持機構542在第二電池夾具920夾持電池并將其轉移至托盤530上,在完成極耳902定位后,夾持機構542夾持電池并轉移至第二電池夾具920。

進一步地,驅動機構541包括具有Z向輸出軸的Z向驅動件5411及由Z向驅動件5411驅動沿Z向移動的Y向驅動件5412,Y向驅動件5412具有Y向輸出軸,Y向輸出軸的端部形成輸出端5413。Z向驅動件5411與Y向驅動件5412均為氣缸,容易控制。

進一步地,支架510包括兩個立板511及設于兩個立板511上的連接板512,Z向驅動件5411安裝于連接板512。支架510作為安裝零件的載體,容易裝配。

進一步地,Z向驅動件5411的數(shù)量為一,Y向驅動件5412的數(shù)量至少為二,Y向驅動件5412沿X向排列,Z向輸出軸上設有連接塊543,所有Y向驅動件5412均安裝于連接塊543上,每一Y向驅動件5412的Z向輸出軸均安裝有一夾持機構542。該方案容易裝配,可夾持多個電池并通過對應轉動驅動件520與托盤530對電池極耳902定位,工作效率高。

進一步地,夾持機構542為氣動手指。該方案容易控制,可夾取電池。進一步地,還包括用于安裝轉動驅動件520的安裝座522。安裝座522便于安裝轉動驅動件520,將其裝配至預定高度處。進一步地,方向傳感器550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對射式光纖傳感器551,對應的托盤530位于兩個對射式光纖傳感器551之間。對射式光纖傳感器551可檢測圓柱電池900的極耳902是否朝向于預定方位??梢岳斫獾?,方向傳感器550還可以為其它類型的方向傳感器。

進一步地,支架510上設有用于安裝方向傳感器550的安裝架513,安裝架513包括安裝于支架510上的連接臂5131及設于連接臂5131上且沿X向延伸的兩個安裝臂5132,方向傳感器550中的兩個對射式光纖傳感器551一一對應安裝于兩個安裝臂5132上。結構簡單,便于射式光纖傳感器551的裝配。

進一步地,轉動驅動件520的數(shù)量至少為二,轉動驅動件520沿X向排列,每一轉動驅動件520的轉動輸出軸521均連接有一托盤530,方向傳感器550與托盤530一一對應設置。結構緊湊,對多個電池極耳902定位,工作效率高。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3、圖4,第一傳送槽211的前端與第二傳送槽212的末端相對,第一傳送槽211的末端與第二傳送槽212的前端相對,傳送裝置200還包括將第二傳送槽212的末端的第一電池夾具910傳送至第一傳送槽211處的第一升降機構220、將來自第一升降機構220的第一電池夾具910推送至裝夾位201的第一推送機構220、將卸夾位202的第一電池夾具910傳送至第二傳送槽212處的第二升降機構240以及將來自第二升降機構240的第一電池夾具910推送至第二傳送槽212的前端的第二推送機構250。

進一步地,傳送裝置200包括第一底板213、并列設置于第一底板213的下方的第二底板214及設于第二底板214的兩側的兩個側板215,第一底板213與側板215圍合形成第一傳送槽211,第二底板214與側板215圍合形成第二傳送槽212。該方案容易加工與裝配。

進一步地,第一升降機構220包括第一底座221、相互交叉樞接的第一剪叉臂222與第二剪叉臂223、由第一剪叉臂222與第二剪叉臂223驅動移動的第一平臺224及用于驅動第一剪叉臂222的第一直線驅動件225,第一剪叉臂222的下端滑動連接于第一底座221,第一剪叉臂222的上端樞接于第一平臺224,第二剪叉臂223的下端樞接于第一底座221,第二剪叉臂223的上端滑動連接于第一平臺224。該方案能將空的第一電池夾具910由下層傳送至上層,而且容易調節(jié)。第一剪叉臂222的下端滑動于第一底座221的滑軌,第二剪叉臂223的上端滑動于第一平臺224的滑軌,第一剪叉臂222與第二剪叉臂223之間通過銷樞接。在第一直線驅動件225驅動第一剪叉臂222的下端往外移動時,第二剪叉臂223的上端朝遠離于第一剪叉臂222的上端方向移動,第一平臺224下降。相反地,在第一直線驅動件225驅動第一剪叉臂222的下端往回移動時,第二剪叉臂223的上端朝朝向于第一剪叉臂222的上端方向移動,第一平臺224上升。具體地,第一底座221與第一平臺224之間設置有兩組相互交叉樞接的第一剪叉臂222與第二剪叉臂223,該方案工作可靠,第一平臺224穩(wěn)定移動。兩個第一剪叉臂222的下端部之間連接有連接桿226,第一直線驅動件225驅動該連接桿226移動,該方案工作可靠。

第二升降機構240包括第二底座241、相互交叉樞接的第三剪叉臂242與第四剪叉臂243、由第三剪叉臂242與第四剪叉臂243驅動移動的第二平臺244及用于驅動第三剪叉臂242的第二直線驅動件245,第三剪叉臂242的下端滑動連接于第二底座241,第三剪叉臂242的上端樞接于第二平臺244,第四剪叉臂243的下端樞接于第二底座241,第四剪叉臂243的上端滑動連接于第二平臺244。該方案能將空的第一電池夾具910由上層傳送至下層,而且容易調節(jié)。第二升降機構240的結構類似于第一升降機構220。

進一步地,第一直線驅動件225包括第一安裝座2251及滑動安裝于第一安裝座2251上的第一輸出軸2252,第一安裝座2251樞接于第一底座221上,第一輸出軸2252的端部樞接于第一剪叉臂222。該方案容易裝配,可對第一升降機構220進行控制。第一直線驅動件225為氣缸,容易控制。第二直線驅動件245包括第二安裝座2451及滑動安裝于第二安裝座2451上的第二輸出軸2452,第二安裝座2451樞接于第二底座241上,第二輸出軸2452的端部樞接于第三剪叉臂242。該方案容易裝配,可對第二升降機構240進行控制。第二直線驅動件245為氣缸,容易控制。進一步地,第一平臺224上設有用于對第一電池夾具910限位的第一擋塊(圖未示);第二平臺244上設有用于對第一電池夾具910限位的第二擋塊246。擋塊能避免第一電池夾具910脫離于平臺。

進一步地,第一推送機構230包括第三直線驅動件231及由第三直線驅動件231驅動移動的第一撥塊232。該方案容易裝配與控制。第三直線驅動件231為氣缸。第二推送機構250包括第四直線驅動件251及由第四直線驅動件251驅動移動的第二撥塊252。第二推送機構250的結構類似于第一推送機構230。

進一步地,側板215上開設有供第一撥塊232穿過的第一引導槽2151。側板215上開設有供第二撥塊252穿過的第二引導槽2152。該方案便于撥塊的裝配,結構緊湊。進一步地,第一撥塊232與第三直線驅動件231之間通過第一連接件233相連接;第二撥塊252與第四直線驅動件251之間通過第二連接件253相連接。該方案便于直線驅動件與撥塊的連接、直線驅動件的布置。

進一步地,側板215上設有第一滑軌234,第一連接件233上設有第一滑塊235,第一滑塊235滑動安裝于第一滑軌234上。側板215上設有第二滑軌254,第二連接件253上設有第二滑塊255,第二滑塊255滑動安裝于第二滑軌254上。該方案讓連接件穩(wěn)定地沿預定方向滑動,工作可靠。

進一步地,第一傳送槽211與第二傳送槽212均呈直線延伸。該方案讓第一電池夾具910能在同一豎直面內實現(xiàn)向前傳送與向后傳送,整體結構緊湊。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圖2,第一傳送槽211上形成有至少兩個注液位211a與至少兩個真空靜置位211b,注液位211a與真空靜置位211b交錯排列,電池注液裝置400為同時對各個注液位211a處的第一電池夾具910的電池注液的電池注液裝置400。注液位211a與真空靜置位211b交錯排列,使得電池可多次間隔性地注液與真空靜置,電解液吸收效果提高。多個注液位211a均存在有第一電池夾具910時,電池注液裝置400同時對各個第一電池夾具910上的電池進行注液。該電池自動注液設備無需配置較多的動力部件,使用成本較低,整體結構緊湊,生產效率較高。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圖8、圖9,電池注液裝置400包括對應設于各個注液位211a處的安裝架410、與所有安裝架410固定連接的第一X向桿件420、用于驅動其中一個安裝架410沿X向移動的第一驅動機構430一一對應安裝于各個安裝架410上的第一傳動機構440、用于驅動其中一個第一傳動機構440工作的第二驅動機構450、用于將第二驅動機構450的動力傳遞至各個第一傳動機構440的第二傳動機構460以及對應設于各個安裝架410且由對應的第一傳動機構440驅動沿Y向移動的注液嘴470。第一驅動機構430驅動其中一個安裝架410沿X向移動,而各個沿X向排列的安裝架410固定于第一X向桿件420上,所有安裝架410同步沿X向移動,帶動對應安裝架410上的注液嘴470沿X向移動。第二驅動機構450驅動其中一個安裝架410上的第一傳動機構440工作,第二傳動機構460將第二驅動機構450的動力傳遞至各個第一傳動機構440,而第一傳動機構440能驅動對應的注液嘴470沿Y向移動。該電池注液裝置400能使多個位置的注液嘴470同時沿X向或Y向移動并實現(xiàn)注液,無需配置較多動力部件,使用成本較低,生產效率較高。

進一步地,每一安裝架410上均設有一固定套(圖未示),第一X向桿件420與各個固定套固定連接。該方案容易裝配,各個安裝架410通過第一X向桿件420相連接。在第一驅動機構430驅動其中一個安裝架410沿X向移動時,各個安裝架410同步移動。進一步地,第一驅動機構430與第二驅動機構450設于同一安裝架410上。該結構緊湊。第一驅動機構430與第二驅動機構450同時工作,使得各個安裝架410的注液嘴470同步移動。

進一步地,第一驅動機構430包括轉動驅動件431、由轉動驅動件431驅動轉動的絲杠432、沿X向延伸的滑軌433及滑動安裝于滑軌433且與絲杠432螺紋傳動配合的滑塊434,滑塊434與對應于第一驅動機構430的安裝架410固定連接。該方案容易控制,轉動驅動件431的輸出軸方向為X向,轉動驅動件431驅動絲杠432轉動,滑塊434沿滑軌433移動至預定位置。轉動驅動件431為電機,容易控制。可以理解地,第一驅動機構430還可以為齒輪齒條機構或其它直線驅動機構。第一驅動機構430通過安裝板固定于兩個抽真空裝置300的安裝臺312之間。每一抽真空裝置300的安裝臺312均設有兩個直線軸承,第一X向桿件420、第二X向桿件463通過相應直線軸承支承。

進一步地,第一傳動機構440包括一一對應樞接于各個安裝架410上的第一帶輪441與第二帶輪442及繞設于第一帶輪441與第二帶輪442外的同步帶443,同步帶443上固定有一固定架444,注液嘴470安裝于固定架444上,其中一個第一帶輪441由第二驅動機構450驅動轉動。該方案便于控制,實現(xiàn)注液嘴470在Y向的準確調節(jié)??梢岳斫獾?,第一傳動機構440還可以為齒輪齒條機構或其它直線驅動機構。注液嘴470固定于連接架445上,連接架445通過旋鈕446可拆卸地連接于固定架444上,便于調節(jié)注液嘴470的高度位置。第二驅動機構450為電機或其它轉動驅動件,容易控制。

進一步地,第二傳動機構460包括與對應的第一帶輪441同步轉動的第一齒輪461、與第一齒輪461一一對應相嚙合的第二齒輪462及用于安裝所有第二齒輪462的第二X向桿件463。所有第二齒輪462與第二X向桿件463同步轉動。該方案可將第二驅動機構450的動力傳遞至各個第二傳動機構460??梢岳斫獾兀诙鲃訖C構460還可以為同步帶輪機構或其它傳動機構。

進一步地,每一安裝架410均設有用于支承第二X向桿件463的直線軸承411。該方案能支承第二X向桿件463,降低第二X向桿件463的摩擦。進一步地,第一驅動機構430位于第一X向桿件420與第二X向桿件463之間。該結構緊湊,占用空間較小。進一步地,固定架444上安裝有至少兩個注液嘴470,注液嘴470沿X向排列。該方案能同時對同一位置的多個電池進行注液,提高工作效率。每一安裝架410上均安裝有沿Y向延伸的導軌412,固定架444滑動安裝于導軌412。該方案讓固定架444穩(wěn)定可靠地沿預定方向移動。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圖2、圖5至圖7,抽真空裝置300包括固定架310;固定于固定架310上的直線驅動機構320;具有一內腔331與一下開口332的真空箱330;以及加壓機構340,其包括由直線驅動機構320驅動沿豎直方向移動的連接座341、連接于固定架310上的限位結構342、設于真空箱330的上側壁的導軌343、滑動安裝于導軌343且用于與限位結構342抵接配合以向下壓緊真空箱330的加壓臂344及連接于加壓臂344與連接座341之間的連桿345,連桿345的兩端分別樞接于加壓臂344與連接座341。

直線驅動機構320驅動連接座341向下移動,連桿345與加壓臂344聯(lián)動,加壓臂344滑動安裝于真空箱330上側壁的導軌343。加壓臂344與固定架310上的限位結構342抵接配合時,加壓臂344在豎直方向上對真空箱330限位,相當于對真空箱330向下加壓。該抽真空裝置300采用較低功耗的直線驅動機構320,即可密封真空箱330的下開口332,使得真空箱330內腔331與外界有效隔離,進而提高加氮氣的壓強,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成本降低。

電池裝夾于電池夾具上,真空箱330下移,真空箱330的下開口332邊緣抵接于電池夾具上,電池容置于真空箱330的內腔331中。對真空箱330抽真空,即可實現(xiàn)電池的真空靜置。電池夾具具有陣列布置的定位槽,定位槽用于放置圓柱電池。真空箱330的下開口332邊緣設有密封件336,使真空箱330的下開口332與電池夾具之間密封。

連接座341設于中部,導軌343與加壓臂344設于連接座341的周圍,限位結構342設于最外側。直線驅動機構320驅動連接座341向下移動時,連桿345逐漸由傾斜狀態(tài)轉為水平狀態(tài),加壓臂344滑動于導軌343并向外伸出,真空箱330逐漸下移,加壓臂344的端部逐漸抵接于限位結構342,直到加壓臂344的上端面與限位結構342的底部相抵接,此時連桿345處于水平狀態(tài),限定真空箱330在豎直方向上的位置,實現(xiàn)真空箱330的加壓。直線驅動機構320為氣缸,采用低功耗的小型氣缸即可達到較大的壓力以推頂真空箱330,相應加正壓氣體的壓力更高。

真空箱330具有與內腔331相連通的真空孔,真空源通過管道與真空孔連接,對真空箱330內抽真空。真空箱330具有與內腔331相連通的正壓孔,正壓源通過管道與正壓孔連接,對真空箱330內加正壓,讓電池內電解液能更好吸收。正壓源采用氮氣。

進一步地,真空箱330的上側壁連接有導桿333,連接座341上開設有供導桿333穿過的過孔(圖未示),導桿333遠離于真空箱330的一端設有與連接座341卡接配合的卡接部3331。該方案容易裝配,能引導連接座341在預定方向上移動,工作可靠。連接座341呈塊狀,連接座341的四個角部分別設有一導桿333,使連接座341穩(wěn)定移動。

進一步地,連接座341與真空箱330的上側壁之間連接有彈性件334。在直線驅動機構320推頂彈性件334時,彈性件334壓縮,真空箱330向下移動直到壓緊。在直線驅動機構320回位時,彈性件334伸長,使導桿333的卡接部3331與連接座341卡接,進而使真空箱330跟隨連接座341向上移動。彈性件334為彈簧或由彈性材料制作的彈性體或其它彈性件。

進一步地,固定架310包括豎桿311及設于豎桿311上的安裝臺312,直線驅動機構320固定于安裝臺312,限位結構342可拆卸地連接于豎桿311。固定架310作為裝配其它零件的載體,該固定架310容易裝配。通過調節(jié)限位結構342的位置,配合直線驅動機構320、連接座341、加壓臂344與連桿345,對真空箱330進行加壓。

進一步地,真空箱330的上側壁固定有導柱335,安裝臺312上設有導套313,導柱335滑動連接于導套313。該方案能引導真空箱330在預定方向上移動。優(yōu)選地,兩個導柱335分別設于直線驅動機構320的兩側,相應地,安裝臺312設有兩個導套313,可靠引導真空箱330上下移動。

進一步地,固定架310上設有第一安裝板350,第一安裝板350遠離于真空箱330的一側設有第二安裝板360,第一安裝板350的下側壁開設有缺口351,限位結構342包括安裝于缺口351的限位塊3421,第一安裝板350開設有與缺口351相通的安裝孔352,第二安裝板360開設有與缺口351相通的腰型孔361,安裝孔352安裝有用于限定限位塊3421在豎直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緊固件,腰型孔361安裝有用于將限位塊3421固定于缺口351處的第二緊固件。該結構容易裝配與調節(jié)位置。第一安裝板350與第二安裝板360之間采用緊固件連接并固定于豎桿311上。在零部件加工不平整或要調節(jié)限位塊3421的高度位置時,調節(jié)第一緊固件的高度位置即調節(jié)好限位塊3421的高度位置,采用第二緊固件穿過腰型孔361將限位塊3421固定于第二安裝板360上。安裝臺312的兩側各安裝兩根豎桿311,每兩根豎桿311設置一組第一安裝板350與第二安裝板360,第一安裝板350兩側均開設有一缺口351,每一缺口351安裝一限位塊3421,該方案結構緊湊。進一步地,限位結構342還包括轉動連接于限位塊3421上且有用于與加壓臂344抵接配合的滾動摩擦件3422。限位塊3421開設有一安裝槽,安裝槽內樞接有一轉軸3423,滾動摩擦件3422呈筒狀并套設于轉軸3423外。在加壓臂344的端部朝向于滾動摩擦件3422移動時,兩者為滾動摩擦,摩擦力較小,讓零部件耐用。

進一步地,真空箱330的上側壁設有至少兩個導軌343,每一導軌343均滑動安裝有一加壓臂344,每一加壓臂344與連接座341之間均連接有一連桿345,限位結構342的數(shù)量與加壓臂344的數(shù)量相等,加壓臂344與限位結構342一一對應抵接配合。該結構能可靠對真空箱330進行加壓。優(yōu)選地,真空箱330的上側壁設有四個導軌343,每兩個導軌343的長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每一導軌343上均設有一加壓臂344,連接座341與加壓臂344之間對應連接有連桿345。該方案便于裝配,工作可靠。

進一步地,導軌343具有用于容納加壓臂344的容納槽3431及與容納槽3431相通的上開口(圖未示),上開口蓋合有一蓋體346。該方案能對加壓臂344進行保護,而且容易維護。進一步地,蓋體346開設有一注油孔3461,加壓臂344開設有過油孔3441及與過油孔3441相通的過油道3442。由注油孔3461對加壓臂344加潤滑油,潤滑油由過油孔3441與過油道3442進入加壓臂344的側壁,使加壓臂344與容納槽3431的側壁之間的摩擦降低,讓零部件耐用。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合作市| 含山县| 额尔古纳市| 桐梓县| 中阳县| 高邑县| 于田县| 元阳县| 安庆市| 休宁县| 和龙市| 武冈市| 阳江市| 鸡泽县| 关岭| 牟定县| 桂东县| 安陆市| 平度市| 乌拉特前旗| 巴楚县| 顺昌县| 盱眙县| 嘉黎县| 突泉县| 湖口县| 天气| 南丰县| 合水县| 正镶白旗| 兰坪| 光山县| 武义县| 外汇| 察雅县| 嵩明县| 朝阳区| 平顺县| 磐安县| 拜城县|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