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線圈部件,特別是涉及具有如下構造的線圈部件,即:具備鼓狀芯,該鼓狀芯具有卷繞有線材的卷芯部和分別設置于卷芯部的各端部的凸緣部,與線材的端部電連接的端子電極借助粘合劑固定于凸緣部。
背景技術:
作為本發(fā)明感興趣的技術,有例如記載于日本特開2015-35473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的內容。參照圖9和圖10對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線圈部件1進行說明。
線圈部件1具備鼓狀芯2、兩根線材3、4。線材3、4例如由被絕緣包覆的銅線構成。鼓狀芯2具有卷芯部(隱藏于線材3、4之下而未圖示)和分別設置于該卷芯部的各端部的第一、第二凸緣部5、6。
第一凸緣部5具有:內側端面7,其朝向卷芯部側且定位卷芯部的各端部;外側端面9,其朝向內側端面7的相反側的外側;底面11,其連結內側端面7與外側端面9,并在安裝時朝向安裝基板側;以及頂面13,其位于上述底面11的相反側。
第二凸緣部6也與第一凸緣部5同樣,具有:內側端面8,其朝向卷芯部側且定位卷芯部的各端部;外側端面10,其朝向內側端面8的相反側的外側;底面12,其連結內側端面8與外側端面10,并在安裝時朝向安裝基板側;以及頂面14,其位于上述底面12的相反側。
在第一凸緣部5,借助粘合劑固定有兩個端子電極15、17,在第二凸緣部6,借助粘合劑固定有兩個端子電極16、18。上述第一線材3的一端部與設置于第一凸緣部5的端子電極15連接,第一線材3的另一端部與設置于第二凸緣部6的端子電極16連接。另外,第二線材4的一端部與設置于第一凸緣部5的端子電極17連接,第二線材4的另一端部與設置于第二凸緣部6的端子電極18連接。
端子電極15~18相互具有相同或對稱的形狀。參照圖10代表性地對端子電極15的詳細情況進行說明,端子電極15具備:基部19,其沿凸緣部5的外側端面9延伸;和安裝部21,其從該基部19經由覆蓋凸緣部5的外側端面9與底面11相交叉的棱線部分的第一彎曲部20沿凸緣部5的底面11延伸。并且,端子電極15具有:線材連接部23,其從安裝部21經由第二彎曲部22而延伸;和線材保持部25,其從安裝部21經由第三彎曲部24而延伸。
此外,為了分別指代上述端子電極15中的基部、第一彎曲部、安裝部、第二彎曲部、線材連接部、第三彎曲部以及線材保持部而使用的參照附圖標記19、20、21、22、23、24以及25,也用于分別指代其他端子電極16~18中的對應的基部、第一彎曲部、安裝部、第二彎曲部、線材連接部、第三彎曲部以及線材保持部。
在圖10中,雖未圖示線材3、4的各端部,但線材3、4各自的端部附近通過折彎線材保持部25而被線材保持部25夾住并保持。而且,線材3、4各自的端部通過折彎線材連接部23而成為被線材連接部23夾住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實施激光焊接,由此將線材3、4的各個端部與線材連接部23連接。在圖9中圖示了形成于線材連接部23的焊接突起。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35473號公報
根據(jù)專利文獻1的記載,為了向凸緣部5、6固定端子電極15~18,借助粘合劑固定基部19與凸緣部5、6各自的外側端面9、10,并且借助粘合劑固定安裝部21與凸緣部5、6各自的底面11、12(參照專利文獻1的0022、0023、0029段)。
另一方面,作為市場對于這種線圈部件1的要求事項,有具備能夠承受在基板安裝后的實際使用環(huán)境中產生的熱循環(huán)的機械耐久性。
然而,如上所述,對于端子電極15~18而言,不僅借助粘合劑固定基部19與凸緣部5、6各自的外側端面9、10,而且還借助粘合劑固定安裝部21與凸緣部5、6各自的底面11、12,因此端子電極15~18的變形被作為剛體的鼓狀芯2的凸緣部5、6約束,相當受限制。
因此,在線圈部件1安裝于安裝基板上的狀態(tài)下,即在借助焊料連接端子電極15~18與安裝基板上的導電部的狀態(tài)下,若放置于熱循環(huán)環(huán)境下,則因熱循環(huán)所引起的安裝基板的膨脹、收縮而產生的應力被施加于上述焊料,因此,有在焊料產生裂縫、進而該裂縫進一步發(fā)展的情況。其結果是,有時導致如下問題:端子電極15~18與安裝基板上的導電部間的電連接部變成開路;向安裝基板固定線圈部件1的固定強度降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安裝狀態(tài)下賦予優(yōu)良的耐熱循環(huán)性的線圈部件。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線圈部件首先具備鼓狀芯,該鼓狀芯具有卷芯部和一對分別設置于卷芯部的各端部的凸緣部。這里,凸緣部具有:內側端面,其朝向卷芯部側并且定位卷芯部的各端部;外側端面,其朝向內側端面的相反側的外側;底面,其連結內側端面與外側端面,并在安裝時朝向安裝基板側;頂面,其位于底面的相反側;以及一對側面,它們沿連結底面與頂面的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對置。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線圈部件還具備:線材,其卷繞于卷芯部;端子電極,其與線材的端部電連接,并且借助粘合劑固定于凸緣部。端子電極具備:基部,其配置于凸緣部的外側端面?zhèn)龋话惭b部,其用于與靠安裝基板側的導電部電連接,從基部經由覆蓋外側端面與底面相交叉的棱線部分的彎曲部,配置于凸緣部的底面?zhèn)取?/p>
在如上線圈部件中,在本發(fā)明中,為了解決上述技術課題,其特征在于,端子電極的安裝部不借助粘合劑與凸緣部粘合。根據(jù)該結構,能夠使端子電極中的借助粘合劑固定于凸緣部的場所遠離施加安裝用焊料的場所,所述安裝用焊料連接端子電極與安裝基板上的導電部。因此,能夠允許端子電極相對于作為剛體的鼓狀芯的凸緣部變形。
優(yōu)選不僅安裝部,而且彎曲部也不借助粘合劑與凸緣部粘合。由此,能夠進一步擴大端子電極能夠相對于鼓狀芯的凸緣部變形的范圍,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耐熱循環(huán)性。
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線圈部件中,進一步優(yōu)選端子電極中的未借助粘合劑粘合的區(qū)域越過彎曲部延伸至基部側。根據(jù)該結構,不借助粘合劑與凸緣部粘合的區(qū)域進一步擴大,因此能夠進一步擴大端子電極能夠相對于鼓狀芯的凸緣部變形的范圍,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耐熱循環(huán)性。
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線圈部件中,優(yōu)選在端子電極的朝向凸緣部的外側端面?zhèn)鹊拿嬖O置有槽。在該情況下,帶來在槽的至少一部分存在粘合劑的狀況。這樣,若在端子電極設置有槽,則粘合劑的施加區(qū)域的末端由槽規(guī)定,因此能夠使粘合劑向不需要的區(qū)域的無意中的浸潤展開難以產生。
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線圈部件中,優(yōu)選粘合劑在端子電極的基部的周緣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沿端子電極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填角部。根據(jù)該結構,填角部發(fā)揮作用以使端子電極與粘合劑的接觸面積擴大,因此在端子電極的至少彎曲部和安裝部中,即便粘合劑缺乏,也能夠通過形成填角部來提高粘合強度,從而充分確保端子電極與凸緣部之間的粘合強度。另外,該填角部能夠使端子電極的基部在凸緣部的外側側面的延伸方向上的偏差難以產生,從而能夠提高端子電極在該方向上的接合強度。
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線圈部件中,優(yōu)選在凸緣部中的外側端面和底面相交叉的棱線部分附近、與端子電極的彎曲部附近之間設置有間隙。該間隙能夠有助于提高端子電極變形的自由度。
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線圈部件,允許端子電極變形,因此能夠通過端子電極變形來吸收因安裝基板的膨脹、收縮而產生的應力,從而減少對安裝用焊料的應力。因此,能夠提高線圈部件在安裝狀態(tài)下的耐熱循環(huán)性。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線圈部件31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線圈部件31所具備的鼓狀芯33的立體圖。
圖3是單獨表示圖1所示的線圈部件31所具備的端子電極65的立體圖。
圖4是利用沿圖1的ⅳ-ⅳ線的剖視圖表示圖1所示的線圈部件31所具備的鼓狀芯33的凸緣部34與端子電極65的圖。
圖5是表示圖1所示的線圈部件31向安裝基板74的安裝狀態(tài)的主視圖。
圖6是用于對圖5所示的線圈部件31的安裝狀態(tài)下的因安裝基板74的膨脹、收縮而產生的端子電極65的變形進行說明的圖。
圖7是從上方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線圈部件所具備的鼓狀芯33和端子電極63、64的立體圖。
圖8是從下方表示圖7所示的鼓狀芯33和端子電極63、64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線圈部件1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10是局部分解地表示圖9所示的線圈部件1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31...線圈部件;32...卷芯部;33...鼓狀芯;34...第一凸緣部;35...第二凸緣部;36...第一凸緣部的內側端面;37...第二凸緣部的內側端面;38...第一凸緣部的外側端面;39...第二凸緣部的外側端面;40...第一凸緣部的底面;41...第二凸緣部的底面;42...第一凸緣部的頂面;43...第二凸緣部的頂面;61、62...線材;63...第一端子電極;64...第二端子電極;65...第三端子電極;66...第四端子電極;67...粘合劑;69...基部;70...第一彎曲部;71...安裝部;72...第二彎曲部;73...線材連接部;74...安裝基板;75...導電盤;76...安裝用焊料;77...槽;78...填角部;79...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6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線圈部件31進行說明。更具體地說,圖示的線圈部件31構成作為線圈部件的一個例子的共模扼流線圈。
如圖1和圖2所示,線圈部件31具備鼓狀芯33,該鼓狀芯33具有卷芯部32。鼓狀芯33還具備第一、第二凸緣部34、35,它們分別設置于卷芯部32的各端部。鼓狀芯33例如由鐵氧體等磁性體構成。如圖2所示,卷芯部32例如為四棱柱狀,但除此之外,也可以為圓柱狀或多棱柱狀。
凸緣部34、35分別具有:內側端面36、37,它們朝向卷芯部32側并且定位卷芯部32的各端部;和外側端面38、39,它們朝向內側端面36、37的相反側的外側,并且凸緣部34、35還具有:底面40、41,它們在安裝時朝向安裝基板74(參照圖5)側;頂面42、43,它們位于底面40、41的相反側;第一側面44、45;以及第二側面46、47,它們與第一側面44、45對置。
在第一凸緣部34中,底面40、頂面42、第一側面44以及第二側面46分別連結內側端面36與外側端面38。另外,第一側面44和第二側面46沿連結底面40與頂面42的方向延伸。
同樣,在第二凸緣部35中,底面41、頂面43、第一側面45以及第二側面47分別連結內側端面37與外側端面39。另外,第一側面45和第二側面47沿連結底面41與頂面43的方向延伸。
另外,在第一凸緣部34中,在第一、第二側面44、46各自的靠底面40側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由沿底面40延伸的橫向面48、49與沿側面44、46延伸的縱向面50、51規(guī)定的缺口形狀的凹陷52、53。這里,底面40與橫向面48、49可以不必平行,側面44、46與縱向面50、51也可以不必平行。
同樣,在第二凸緣部35中也一樣,在第一、第二側面45、47各自的靠底面41側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由沿底面41延伸的橫向面54、55與沿側面45、47延伸的縱向面56、57規(guī)定的缺口形狀的凹陷58、59。這里,底面41與橫向面54、55可以不必平行,側面45、47與縱向面56、57也可以不必平行。
此外,在圖1、圖2以及圖5中,設置于第二凸緣部35的凹陷58、規(guī)定該凹陷58的橫向面54以及縱向面56被第一凸緣部34、第二凸緣部35或卷芯部32等隱藏而未被圖示,但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便于說明,對該未圖示的凹陷、橫向面以及縱向面也分別標注參照附圖標記“58”、“54”以及“56”。
線圈部件31還具備卷繞于卷芯部32的第一、第二線材61、62。上述線材61、62例如由被聚氨酯、聚酯亞胺、聚酰胺-酰亞胺之類的樹脂絕緣包覆的銅線構成。
在線圈部件31為共模扼流線圈時,線材61、62相互沿相同方向卷繞。此時,線材61、62可以卷繞兩層,以使其中一者卷繞于內層側、其中另一者卷繞于外層側,也可以進行雙線并繞,即、以在卷芯部32的軸線材方向上交替排列并且相互平行地并排的狀態(tài)進行卷繞。
線圈部件31還具備第一~第四端子電極63~66。如圖1所示,上述第一~第四端子電極63~66中的第一、第三端子電極63、65借助粘合劑67固定于第一凸緣部34。第二、第四端子電極借助粘合劑67固定于第二凸緣部35,但在圖1中,僅圖示了第四端子電極66的局部,第二端子電極64被鼓狀芯33等隱藏而被未圖示。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便于說明,對未圖示的第二端子電極也標注參照附圖標記“64”。
第一端子電極63和第四端子電極66相互呈相同的形狀,第二端子電極64和第三端子電極65相互呈相同的形狀。另外,第一端子電極63和第三端子電極65相互呈面對稱形狀,第二端子電極64和第四端子電極66相互呈面對稱形狀。因此,對第一~第四端子電極63~66中的任意一個端子電極例如第三端子電極65的詳細情況進行說明,對第一、第二、第四端子電極63、64、66的詳細情況省略其說明。
在圖3中單獨示出了第三端子電極65。第三端子電極65通常通過對于例如由磷青銅、韌銅等銅系合金構成的一塊金屬板實施鈑金加工來制造,但也可以通過其他制造方法例如澆鑄的制造方法來制造。
第三端子電極65具備:基部69,其沿凸緣部34的外側端面38延伸;和安裝部71,其從該基部69經由覆蓋凸緣部34的外側端面38與底面40相交叉的棱線部分的第一彎曲部70沿凸緣部34的底面40延伸。即,基部69配置于凸緣部34的外側端面38側,安裝部71經由第一彎曲部70配置于凸緣部34的底面40側。
此外,端子電極65具有線材連接部73,該線材連接部73從基部69經由第二彎曲部72而延伸。線材連接部73位于設置于第一凸緣部34的凹陷53內。
此外,為了分別指代上述第三端子電極65中的基部、第一彎曲部、安裝部、第二彎曲部以及線材連接部而使用的參照附圖標記69、70、71、72以及73,也用于分別指代其他端子電極63、64、66中的對應的基部、第一彎曲部、安裝部、第二彎曲部以及線材連接部。
上述第一線材61的一端部例如通過激光焊接與設置于第一凸緣部34的第一端子電極63的線材連接部73連接。同樣,第一線材61的另一端部與設置于第二凸緣部35的第二端子電極64。另一方面,第二線材62的一端部與設置于第一凸緣部34的第三端子電極65連接,第二線材62的另一端部與設置于第二凸緣部35的第四端子電極66連接。
如上所述,第一、第三端子電極63、65借助粘合劑67固定于第一凸緣部34,第二、第四端子電極64、66借助粘合劑67固定于第二凸緣部35。該粘合劑67的施加區(qū)域如圖2所示。參照圖2和圖1可知,粘合劑67未到達端子電極63~66各自的第一彎曲部70和安裝部71。因此,第一彎曲部70以及安裝部71未借助粘合劑67與凸緣部34、35粘合。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未借助粘合劑67粘合的區(qū)域越過第一彎曲部70延伸至基部69側。
根據(jù)上述粘合劑67的施加方式,如圖5所示,能夠使端子電極63~66中的借助粘合劑67固定于凸緣部34、35的場所遠離施加安裝用焊料76的場所,所述安裝用焊料76連接端子電極63~66與安裝基板74上的作為導電部的導電盤75。
因此,在圖5所示的安裝基板74膨脹、收縮時,如圖6示意性所示那樣,允許端子電極63~66相對于作為剛體的鼓狀芯33的凸緣部34、35在從基部69至安裝部71的部分變形。在圖6中,(b)表示端子電極65在常溫時的形態(tài),(a)表示端子電極65在高溫時的形態(tài),(c)表示端子電極65在低溫時的形態(tài)。該變形減少因熱循環(huán)所引起的安裝基板74的膨脹、收縮而施加于安裝用焊料76的應力,因此,能夠防止在安裝用焊料76產生裂縫、進而該裂縫進一步發(fā)展的情況。
為了使上述粘合劑67的施加方式更可靠,如圖3和圖4所示,在端子電極65的朝向凸緣部34的外側端面38側的面設置有槽77。槽77例如通過沖壓加工而形成。在設置有槽77的情況下,經常帶來在槽77的至少一部分存在粘合劑67的狀況。其他端子電極63、64、66也同樣,設置有槽77。這樣,若在端子電極63~66設置有槽77,則粘合劑67浸潤展開時進入槽77,由此粘合劑67的施加區(qū)域的末端由槽77規(guī)定,因此能夠使粘合劑67向不需要的區(qū)域的無意中的浸潤展開難以產生。
上述說明是依據(jù)在未借助粘合劑67粘合的區(qū)域不存在粘合劑67的想法,但在未借助粘合劑67粘合的區(qū)域也可以流入粘合劑67。在該情況下,在流入的區(qū)域中,粘合劑67的量微少,因此粘合劑67僅附著于端子電極63~66和凸緣部34、35中的任一者,端子電極63~66與凸緣部34、35未粘合。
如圖1所示,粘合劑67在端子電極63~66各自的基部69的周緣形成填角部78,該填角部78沿端子電極63~66的厚度方向延伸。根據(jù)該結構,填角部78發(fā)揮作用,以使端子電極63~66各自與粘合劑67的接觸面積以及凸緣部34、35各自與粘合劑67的粘合面積擴大,因此在端子電極63~66的至少第一彎曲部70和安裝部71中,即便粘合劑67缺乏,也能夠通過形成填角部78來提高粘合強度,從而能夠充分確保端子電極63~66與凸緣部34、35之間的粘合強度。另外,該填角部78使端子電極63~66的基部69在凸緣部34、35的外側側面38、39的延伸方向上的偏差難以產生,從而既能夠減少端子電極63~66在該方向上的接合位置的偏差、又能夠提高接合強度。
此外,填角部78也取決于粘合劑67相對于端子電極63~66的浸潤性、流動性,但通常通過在凸緣部34、35的外側端面38、39各自的規(guī)定的區(qū)域較厚地涂覆粘合劑67、朝向該粘合劑67將端子電極63~66各自壓入、向端子電極63~66的周圍擠出粘合劑67而形成。
在圖4中,通過剖視圖示出了圖1所示的線圈部件31所具備的鼓狀芯33的第一凸緣部34和第三端子電極65。如圖4所示,在第一凸緣部34中的外側端面38和底面40相交叉的棱線部分附近、與第三端子電極65的第一彎曲部70附近之間設置有間隙79。該間隙79能夠有助于提高第三端子電極65變形的自由度,更明確地說,有助于提高第三端子電極65的安裝部71相對于第一凸緣部34位移的自由度。
此外,參照圖4對設置于第一凸緣部34與第三端子電極65之間的間隙79進行了說明,但在第一凸緣部34與第一端子電極63之間、以及第二凸緣部35與第二、第四端子電極64、66各自之間也設置有同樣的間隙。
另外,沿第一凸緣部34中的外側端面38與底面40相交叉的棱線部分設置有凹部80。同樣,沿第二凸緣部35中的外側端面39與底面41相交叉的棱線部分設置有凹部81(參照圖5)。上述凹部80、81也能夠有助于提高端子電極63~66變形的自由度。
接下來,參照圖7和圖8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線圈部件進行說明。在圖7和圖8中,省略線材的圖示,僅圖示線圈部件所具備的鼓狀芯33和端子電極63、64。在圖7和圖8中,對與圖1~圖6所示的要素相當?shù)囊貥俗⑼瑯拥膮⒄崭綀D標記,并省略重復說明。
第二實施方式是構成單一的線圈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二凸緣部34、35分別各具備一個端子電極,即具備兩個端子電極63、64,雖未圖示,但具備一根線材。
更詳細地說,在第一凸緣部34中,在一個側面46的靠底面40側的端部設置有缺口形狀的凹陷53,該凹陷53由沿底面40延伸的橫向面49與沿側面46延伸的縱向面51規(guī)定。
同樣,在第二凸緣部35中,在一個側面45的靠底面41側的端部設置有缺口形狀的凹陷58,該凹陷58由沿底面41延伸的橫向面54與沿側面45延伸的縱向面56規(guī)定。
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線圈部件還具備第一、第二端子電極63、64。第一端子電極63借助粘合劑67固定于第一凸緣部34。第二端子電極64借助粘合劑67固定于第二凸緣部35。
第一端子電極63具備:基部69,其沿凸緣部34的外側端面38延伸;和安裝部71,其從該基部69經由覆蓋凸緣部34的外側端面38與底面40相交叉的棱線部分的第一彎曲部70沿凸緣部34的底面40延伸。并且,端子電極63具有線材連接部73,該線材連接部73從基部69經由第二彎曲部72而延伸。線材連接部73位于設置于第一凸緣部34的凹陷53內。
第一端子電極63和第二端子電極64相互呈相同的形狀。因此,為了分別指代上述第一端子電極63中的基部、第一彎曲部、安裝部、第二彎曲部以及線材連接部而使用的參照附圖標記69、70、71、72、73,也用于分別指代第二端子電極64中的對應的基部、第一彎曲部、安裝部、第二彎曲部以及線材連接部。
第二端子電極64具備:基部69,其沿凸緣部35的外側端面39延伸;安裝部71,其從該基部69經由覆蓋凸緣部35的外側端面39與底面41相交叉的棱線部分的第一彎曲部70沿凸緣部35的底面40延伸。并且,端子電極64具有線材連接部73,該線材連接部73從基部69經由第二彎曲部72而延伸。線材連接部73位于設置于第一凸緣部35的凹陷58內。
未圖示的線材的一端部例如通過激光焊接與設置于第一凸緣部34的第一端子電極63的線材連接部73連接。同樣,線材的另一端部與設置于第二凸緣部35的第二端子電極64的線材連接部73連接。
如上所述,第一、第二端子電極63、64分別借助粘合劑67固定于第一、第二凸緣部34、35。這里,端子電極63、64各自的第一彎曲部70和安裝部71未借助粘合劑67與凸緣部34、35粘合。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基部69的下側也借助粘合劑67粘合。此外,也可以代替該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同樣,未借助粘合劑67粘合的區(qū)域越過第一彎曲部70延伸至基部69側。
根據(jù)上述粘合劑的施加方式,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同樣,在安裝基板膨脹、收縮時,允許端子電極63、64相對于作為剛體的鼓狀芯33的凸緣部34、35在從基部69至安裝部71的部分變形。因此,能夠獲得高耐熱循環(huán)性。
在該第二實施方式中,也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同樣,也借助粘合劑67形成填角部78,在凸緣部34、35中的外側端面38、39和底面40、41相交叉的棱線部分附近、與端子電極63、64的第一彎曲部70附近之間設置有間隙,在凸緣部34、35中的外側端面38、39與底面40、41相交叉的棱線部分設置有凹部80、81。另外,雖未清楚地圖示,但在端子電極63、64設置有用于規(guī)定粘合劑67的施加區(qū)域的末端的槽。
在以上說明的實施方式中,不僅安裝部71,而且第一彎曲部70也采用不與凸緣部34、35粘合的結構,但只要安裝部71不與凸緣部34、35粘合,就能夠期待端子電極63~66變形,因此第一彎曲部70可以與凸緣部34、35粘合。
另外,也可以設置如下板狀芯,該板狀芯使一個主面與第一、第二凸緣部34、35各自的頂面42、43接觸,并且跨一對凸緣部之間。在該情況下,當鼓狀芯33和板狀芯均由鐵氧體之類的磁性體構成時,利用鼓狀芯33和板狀芯形成閉磁路。
以上,雖基于更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線圈部件進行了說明,但所說明的各實施方式只是例示性的描述,應予指出,在不同的實施方式間,能夠進行結構的部分置換或者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