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子設(shè)備的連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連接器組件、電源組件及具有所述連接器組件、電源組件的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shù):
目前的移動終端,如手機(jī)中,通常需要將兩個電路板通過板對板連接器進(jìn)行連接。例如,目前的手機(jī)中,承載或連接有功能元件的電路板通常經(jīng)過板對板連接器電連接于主板,然而板對板連接器經(jīng)常存在不穩(wěn)固的問題,使得電路板與主板容易斷開連接。在一些情況下,將板對板連接器通過螺釘直接螺接主板,并將螺釘壓力分擔(dān)給板對板連接器來增強(qiáng)板對板連接器的穩(wěn)固性。然而,現(xiàn)有的螺釘通常是在裝好板對板連接器等后上進(jìn)去的,如果在螺接過程中掉落,則會由于難以取出而遺留在主板或電路板上,容易造成其他電子器件短路,引起安全事故。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安全性的連接器組件、電源組件及移動終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連接器組件,用于連接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所述連接器組件包括板對板連接器、連接鎖固件及壓蓋件。所述連接鎖固件和所述板對板連接器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上,且所述板對板連接器還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電路板,所述連接鎖固件包括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所述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上且分別位于所述板對板連接器的兩側(cè),所述壓蓋件包括蓋合部和在所述蓋合部的一邊開設(shè)的第一卡合槽及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槽及第二卡合槽分別用于卡合在所述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的螺柱上而使得所述蓋合部固定壓蓋于所述板對板連接器上。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電源組件,所述電源組件包括電池、第一電路板以及連接器組件。所述連接器組件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所述連接器組件包括板對板連接器、連接鎖固件及壓蓋件。所述連接鎖固件和所述板對板連接器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上,且所述板對板連接器還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電路板,所述連接鎖固件包括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所述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上且分別位于所述板對板連接器的兩側(cè),所述壓蓋件包括蓋合部和在所述蓋合部的一邊開設(shè)的第一卡合槽及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槽及第二卡合槽分別用于卡合在所述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的螺柱上而使得所述蓋合部固定壓蓋于所述板對板連接器上。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電源組件及第二電路板。所述電源組件包括電池、第一電路板以及連接器組件。所述連接器組件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電路板及所述第二電路板,所述連接器組件包括板對板連接器、連接鎖固件及壓蓋件。所述連接鎖固件和所述板對板連接器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上,且所述板對板連接器還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電路板,所述連接鎖固件包括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所述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上且分別位于所述板對板連接器的兩側(cè),所述壓蓋件包括蓋合部和在所述蓋合部的一邊開設(shè)的第一卡合槽及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槽及第二卡合槽分別用于卡合在所述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的螺柱上而使得所述蓋合部固定壓蓋于所述板對板連接器上。
本發(fā)明提供的連接器組件、電源組件及移動終端,通過先將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固定于第二電路板上,然后再將壓蓋件通過第一卡合槽與第二卡合槽分別卡合在第一螺絲件及第二螺絲件的螺柱上,所述壓蓋件可以將可以將板對板連接器緊密固定于第二電路板上,且壓蓋件可以是在板對板連接器固定完以后再通過卡合連接的方式固定的,避免使用螺絲鎖固造成的風(fēng)險。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連接器組件的組裝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連接器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電源組件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jìn)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hù)的范圍。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shù)語“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guān)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guān)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gòu)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請一并參閱圖1及圖2,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組件100的組裝示意圖,圖2為連接器組件100的分解示意圖。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100,所述連接器組件100用于將第一電路板1連接至第二電路板2。所述連接器組件100包括板對板連接器10、連接鎖固件20及壓蓋件30,所述連接鎖固件20和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2上,且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還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電路板1,所述連接鎖固件20包括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所述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2上且分別位于板對板連接器10的兩側(cè),所述壓蓋件30包括蓋合部31和在所述蓋合部31的一邊開設(shè)的第一卡合槽s1及第二卡合槽s2,所述第一卡合槽s1及第二卡合槽s2分別用于卡合在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的螺柱211、221上而使得所述蓋合部31固定壓蓋于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槽s1及第二卡合槽s2的口徑與所述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的螺柱211、221的外徑大致相等,所述蓋合部31通過所述第一卡合槽s1及第二卡合槽s2可緊密嚙合在所述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的螺柱211、221上。
從而,通過先將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固定于第二電路板2上,然后再將壓蓋件30通過第一卡合槽s1與第二卡合槽s2分別卡合在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的螺柱211、221上,所述壓蓋件30可以將可以將板對板連接器10緊密固定于第二電路板2上,且壓蓋件30可以是在板對板連接器10固定完以后再通過卡合連接的方式固定的,避免使用螺絲鎖固造成的風(fēng)險。
其中,所述對板連接器10分別與所述第一電路板1及第二電路板2電連接,從而使得所述第一電路板1與第二電路板2可通過板對板連接器10電連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連接器組件100可以應(yīng)用于移動終端300(如圖4所示)中,所述第二電路板2為移動終端300的主板,所述第一電路板1為承載或連接功能元件(如圖3或4所示的電池3)的柔性電路板或印刷電路板,通過該連接器組件100,可將所述承載或連接于第一電路板1上的功能元件電連接至作為主板的第二電路板2。該移動終端300可以是手機(jī)、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等。
其中,如圖1或圖2所示,所述第一螺絲件21包括所述螺柱211及螺帽212,所述第二螺絲件22包括所述螺柱221及螺帽222。所述第一螺絲件21通過所述螺柱211以螺絲緊固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2上,所述第二螺絲件22通過所述螺柱221以螺絲緊固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2上。
所述第一螺絲件21的螺帽212及第二螺絲件22的螺帽222位于所述第二電路板2的設(shè)置有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的一側(cè)。即,所述第一螺絲件21及所述第二螺絲件22均為從第二電路板2的設(shè)置有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的一側(cè)上進(jìn)去的。
如圖2所示,所述連接鎖固件20還包括第一壓接件213及第二壓接件223。所述第一壓接件213套設(shè)于所述第一螺絲件21的螺柱211上,所述第二壓接件223套設(shè)于所述第二螺絲件22的螺柱221上。且所述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的第一壓接件213、第二壓接件223與所述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的螺帽212、222位于所述第二電路板2的同一側(cè)。
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壓接件213還用于與所述第一螺絲件21的螺帽212配合形成第一收容空間r1,所述第二壓接件223還用于與所述第二螺絲件22的螺帽222配合形成第二收容空間r2。所述第一收容空間r1用于在所述蓋合部31的第一卡合槽s1卡合在第一螺絲件21的螺柱211上時,收容所述蓋合部31的圍繞所述第一卡合槽s1的部分,所述第二收容空間r2用于在所述蓋合部31的第二卡合槽s2卡合在第二螺絲件22的螺柱221上時,收容所述蓋合部31的圍繞所述第二卡合槽s2的部分。
其中,當(dāng)所述第一螺絲件21或第二螺絲件22通過螺紋轉(zhuǎn)動而使得所述第一螺絲件21的螺帽212或第二螺絲件22的螺帽222朝著遠(yuǎn)離所述第二電路板2的方向運動時,所述第一收容空間r1或第二收容空間r2的高度逐漸增大而使得所述蓋合部31的設(shè)有第一卡合槽s1或第二卡合槽s2的部分可從所述第一收容空間r1或第二收容空間r1中脫離出來或收容進(jìn)去。從而,方便所述壓蓋件30的裝配與拆卸。
當(dāng)蓋合部31的第一卡合槽s1或第二卡合槽s2位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間r1或第二收容空間r2中,且所述第一卡合槽s1或第二卡合槽s2與所述第一螺絲件21的螺柱211或第二螺絲件22的螺柱222卡合時,所述第一螺絲件21或第二螺絲件22通過螺紋轉(zhuǎn)動而使得所述第一螺絲件21的螺帽212或第二螺絲件22的螺帽222朝著靠近所述第二電路板2的方向運動時,所述第一收容空間r1或第二收容空間r2的高度逐漸減小而緊密壓固所述蓋合部31的第一卡合槽s1或第二卡合槽s2的周圍區(qū)域,從而進(jìn)一步對所述蓋合部31起到緊固作用。
其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壓接件213與第二壓接件223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2上且不隨著所述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的運動而運動,從而,通過所述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的運動即可改變所述對應(yīng)螺帽212、222與所述第一壓接件213與第二壓接件223之間的距離,即改變所述第一收容空間r1及第二收容空間r2的高度。
如圖2所示,其中,所述壓蓋件30的蓋合部31的兩端垂直于所述蓋合部31且朝著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延伸,并在延伸到預(yù)設(shè)距離后平行于所述蓋合部31且遠(yuǎn)離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延伸形成耳狀部32,所述蓋合部31形成一中間高兩端低的“幾”字形結(jié)構(gòu)。所述第一卡合槽s1及第二卡合槽s2分別形成于所述蓋合部31兩端的耳狀部32上,且所述第一卡合槽s1及第二卡合槽s2分別形成于所述蓋合部31兩端的相同側(cè)的邊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壓蓋件30的蓋合部31緊固于所述連接鎖固件20的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上后,所述蓋合部31的內(nèi)表面與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緊密抵觸,而將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緊密固定在所述第二電路板2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槽s1及第二卡合槽s2為從所述蓋合部31的兩端的相同側(cè)的邊向內(nèi)延伸的半開口的中空槽。
如圖2所示,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包括第一連接件11和與所述第一連接件11相插接的第二連接件12,所述第一連接件11固定于所述第二電路板2,所述蓋合部31壓蓋所述第二連接件12,所述第二連接件12連接所述第一電路板1。
所述第一連接件11并與所述第二電路板2電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12并與第二電路板2電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11與所述第二連接件12相插接并相互導(dǎo)通,使得所述第一電路板1通過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與所述第二電路板2電連接。所述第一電路板1與功能器件電連接,從而使得與第一電路板1電連接的功能器件與所述第二電路板2電連接。利用所述第一連接件11與所述第二連接件12相互可拆卸連接,方便所述第一連接件11與所述第二連接件12分離,方便對功能器件維護(hù)。所述蓋合部31對所述第二連接件12施加壓力,使得所述第二連接件12插接所述第一連接件11更加穩(wěn)固,因此,所述第二電路板2不易與功能器件斷開連接,提高了所述連接器組件100的穩(wěn)固性。如前所述,所述第一電路板1可以是用于承載或連接功能器件的柔性電路板、印刷電路板,所述第二電路板2可為主板。
請參閱圖3,為電源組件200的示意圖,所述電源組件200包括電池3、前述的第一電路板1及所述連接器組件100。所述電池3為前述的功能器件。
所述電池3與所述第一電路板1電連接或安裝于所述第一電路板1上。
所述電池3通過所述第一電路板連接所述連接器組件100,并通過所述連接器組件100電連接所述第二電路板2,從而,使得電池3可與所述第二電路板2電連接。
顯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可為其他功能元件,例如攝像頭等,所述電源組件200可相應(yīng)為攝像頭組件等。
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300,所述移動終端300包括所述連接器組件100、所述電源組件200、所述第二電路板2以及殼體60。所述連接器組件100和所述電源組件200均固定收容于于所述殼體60內(nèi)。所述殼體60包括前蓋61和與所述前蓋61相蓋合的后蓋62。所述連接器組件100和所述電源組件200固定收容于所述前蓋61和所述后蓋62形成的殼體空間之內(nèi)。所述電源組件200的電池3固定于所述殼體60的過程中,需要先將所述電池3與所述第一電路板1電連接,所述第一電路板1再與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的第二連接件12電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12與所述第一連接件11插接后,再將所述壓蓋件30壓蓋于所述第二連接件12上,使得電源組件200及其電池3的安裝過程簡便,安全性提高。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電路板2還包括第一固定區(qū)z1、第二固定區(qū)z2及導(dǎo)電區(qū)z3。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設(shè)置于所述導(dǎo)電區(qū)z3上,并通過所述導(dǎo)電區(qū)z3與所述第二電路板2電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區(qū)z1、第二固定區(qū)z2分別位于所述導(dǎo)電區(qū)z3的兩側(cè)。所述第一螺絲件21固定設(shè)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區(qū)z1,所述第二螺絲件22固定設(shè)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區(qū)z2。
所述第一固定區(qū)z1、第二固定區(qū)z2上設(shè)置有螺孔,所述第一螺絲件21、第二螺絲件22通過螺孔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區(qū)z1、第二固定區(qū)z2。
所述電池3可為鋰電池、鎳氫電池等。所述移動終端300可為手機(jī)、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照相機(jī)等終端產(chǎn)品。
本發(fā)明提供的連接器組件100、電源組件200及移動終端300,通過所述壓蓋件30的第一卡合槽s1及第二卡合槽s2分別卡合固定于第一螺絲件21及第二螺絲件22的螺柱上,使得所述壓蓋件30的蓋合部32可以對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穩(wěn)固壓合,使得所述板對板連接器10結(jié)構(gòu)穩(wěn)固,且由于所述螺柱為事先固定于第二電路板2上,在板對板連接器10安裝于第二電路板2上后,僅需要通過卡合連接的方式將壓蓋件30進(jìn)行固定,避免了對壓蓋件30使用螺絲對板對板連接器10進(jìn)行固定時帶來的風(fēng)險,提高安全性能。
以上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實施方式,應(yīng)當(dāng)指出,對于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實施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jìn)和潤飾,這些改進(jìn)和潤飾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hù)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