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接頭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導電接頭。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導電接頭與插接體之間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或卡接,該連接方式能實現(xiàn)導電接頭與插接體之間導電性良好,且能保證接頭與插接體之間連接緊固性。然而,導電接頭、插接體分別固定裝設在機架上,導電接頭與插接體對接時,需要將導電接頭與插接體完全對準后才能完成導電接頭與插接體間的裝配。若導電接頭的位置與插接體的位置具有偏差,便無法完成導電接頭與插接體間的裝配,如此使得導電接頭的適配能力較差,裝配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導電接頭,它能夠提高適配性,能實現(xiàn)較高的裝配效率。
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導電接頭,包括:外套體、導體與彈性件,所述外套體套設在所述導體外部,所述外套體內側壁與所述導體外側壁之間具有間隔,所述外套體通過所述彈性件與所述導體相連。
上述的導電接頭,與其它機架上的插接體對接完成后,若導體與插接體之間存在細微位置偏差,導體可以通過壓縮彈性件實現(xiàn)在外套體中上下浮動以與插接體的位置相適配,從而能夠與插接體順利對接。如此,導電接頭具有大容差自適應能力,能實現(xiàn)較高的裝配效率。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為與所述外套體內側壁相連的橡膠圈,所述導體外側壁設有繞其周向方向設置的凹槽,所述橡膠圈裝設在所述凹槽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體包括內芯導體、絕緣套與外套導體,所述絕緣套套設在所述內芯導體與所述外套導體之間,所述內芯導體通過所述絕緣套與所述外套導體絕緣相連,所述外套導體與所述外套體之間具有所述間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芯導體連接有測試電纜,所述測試電纜用于電性連接至測試儀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套導體的其中一端部設有凸緣,所述凸緣與所述外套體端面相抵觸。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套體設有一個以上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孔從所述外套體的其中一端面貫穿至所述外套體的另一端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套導體包括可拆卸連接的第一外套導體與第二外套導體,第一外套導體套設在所述外套體中,所述第二外套導體位于所述外套體外部,且所述第二外套導體外側壁設有與所述第一安裝孔位置相應的遮擋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套導體端部外側壁設有第一螺紋,所述第二外套導體端部內側壁設有與所述第一螺紋相適應的第二螺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導電接頭還包括用于與驅動氣缸傳動相連的安裝套管,所述安裝套管設有與所述第一安裝孔相適應的第二安裝孔,所述外套體通過緊固件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安裝孔與所述安裝套管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套導體其中一端部的內側壁為內徑向外逐漸擴大的漸擴面。如此,外套導體與插接體進行插接的過程中,漸擴面能夠起到導向作用,便于外套導體與插接體之間的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述的導電接頭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的導電接頭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所述的導電接頭結構示意圖。
10、外套體,11、第一安裝孔,20、導體,21、內芯導體,22、絕緣套,23、外套導體,231、第一外套導體,232、第二外套導體,233、遮擋部,24、凸緣,25、漸擴面,30、彈性件,31、凹槽,40、測試電纜,50、安裝套管,51、第二安裝孔,60、間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實施例中,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中間元件。相反,當元件為稱作“直接”與另一元件連接時,不存在中間元件。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導電接頭,包括:外套體10、導體20與彈性件30。所述外套體10套設在所述導體20外部,所述外套體10內側壁與所述導體20外側壁之間具有間隔60,所述外套體10通過所述彈性件30與所述導體20相連??梢岳斫獾氖?,外套體10內側壁與導體20外側壁之間的間隔大小決定著導體20相對于外套體10軸心的浮動距離大小,且可以根據(jù)實際產品來相應設置間隔大小。
上述的導電接頭,與其它機架上的插接體對接完成后,若導體20與插接體之間存在細微位置偏差,導體20可以通過壓縮彈性件30實現(xiàn)在外套體10中上下浮動以與插接體的位置相適配,從而能夠與插接體順利對接。如此,導電接頭具有大容差自適應能力,能實現(xiàn)較高的裝配效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30為與所述外套體10內側壁相連的橡膠圈。所述導體20外側壁設有繞其周向方向設置的凹槽31,所述橡膠圈裝設在所述凹槽31中。
此外,請參閱圖2,所述導體20包括內芯導體21、絕緣套22與外套導體23。所述絕緣套22套設在所述內芯導體21與所述外套導體23之間,所述內芯導體21通過所述絕緣套22與所述外套導體23絕緣相連,所述外套導體23與所述外套體10之間具有所述間隔。所述內芯導體21連接有測試電纜40。所述測試電纜40用于電性連接至測試儀器。而外套導體23可以與外部設備的接地端相連,實現(xiàn)接地連接。
另外,所述外套導體23的其中一端部設有凸緣24。所述凸緣24與所述外套體10端面相抵觸。如此,可以通過外套體10的端面抵觸外套導體23上的凸緣24,避免外套導體23松脫現(xiàn)象。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的導電接頭一般安裝在驅動氣缸的驅動軸上。驅動氣缸帶動驅動軸上的導電接頭與插接體進行插接,從而實現(xiàn)導電接頭與插接體之間的插接動作;另外,導電接頭與插接體之間的分開動作也是通過驅動氣缸帶動驅動軸遠離插接體實現(xiàn)。其中,請參閱圖3,所述外套體10設有一個以上第一安裝孔11,且所述第一安裝孔11從所述外套體10的其中一端面貫穿至所述外套體10的另一端面。所述的導電接頭還包括用于與驅動氣缸傳動相連的安裝套管50。所述安裝套管50設有與所述第一安裝孔11相適應的第二安裝孔51。所述外套體10通過緊固件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11、所述第二安裝孔51與所述安裝套管50連接。如此,導電接頭裝配過程中,可以先將導體20裝設在外套體10中,然后再將外套體10通過緊固件穿過第一安裝孔11、第二安裝孔51裝設至安裝套管50上,這樣使得導電接頭裝配方便。
進一步的,所述外套導體23包括可拆卸連接的第一外套導體231與第二外套導體232。第一外套導體231套設在所述外套體10中。所述第二外套導體232位于所述外套體10外部,且所述第二外套導體232外側壁設有與所述安裝孔位置相應的遮擋部233??梢韵葘⒌谝煌馓讓w231裝設至外套體10中,然后將第二外套導體232與第一外套導體231連接,第二外套導體232與第一外套導體231組合裝配后,第二外套導體232的遮擋部233能將第一安裝孔11進行遮擋,且裝配方便。具體的,所述第一外套導體231端部外側壁設有第一螺紋,所述第二外套導體232端部內側壁設有與所述第一螺紋相適應的第二螺紋。
另外,所述外套導體23其中一端部的內側壁為內徑向外逐漸擴大的漸擴面25。如此,外套導體23與插接體進行插接的過程中,漸擴面25能夠起到導向作用,便于外套導體23與插接體之間的連接。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