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總體而言涉及電池組裝生產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芯極耳裁切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電池在組裝過程中,需要將單個的電芯的極耳進行整平和裁切,而且還需要對極耳的電性參數(shù)進行檢測。現(xiàn)有的極耳整平和裁切都是單獨工位操作,單機進行,這樣嚴重破壞了電池組裝生產的節(jié)奏,降低了電池組裝的工作效率。而且,在進行電芯極耳的整平過程中,很難實現(xiàn)自動化操作,需要人工參與,不但降低效率,而且還降低準確性,提升勞動強度。再者,電芯極耳的裁切目前也無法實現(xiàn)自動化操作,也需要人工操持,裁切的長度無法達到高精確度,效率也十分低下。最后,電芯極耳的電性檢測,尤其是開路電壓和內阻等的檢測,只能單機操作,也很難實現(xiàn)自動化檢測,嚴重制約電池組裝生產的效率,從而客觀上提高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因此,如何提高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的自動化水平,從而提高電池組裝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是業(yè)界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自動化水平高、生產效率非常高的電芯極耳裁切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芯極耳裁切裝置,用于裁切電芯的極耳,包括:
架體,所述架體上設置有移動導軌;
第一切刀,所述第一切刀滑動安裝在所述移動導軌上;
第二切刀,所述第二切刀固定安裝在所述架體上,且對應所述第一切刀設置;
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第一切刀,并驅動所述第一切刀在所述架體的豎直方向上移動。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電芯極耳裁切裝置還包括有滑動底座,所述架體安裝在所述滑動底座上。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滑動底座包括固定座、調節(jié)導軌、滑塊和驅動件,所述架體安裝在所述滑塊上,所述固定座固定設置,所述調節(jié)導軌安裝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滑塊與所述調節(jié)導軌配合,所述驅動件傳動連接所述滑塊,驅動所述滑塊在所述調節(jié)導軌上移動。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電芯極耳裁切裝置還包括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切刀,另一端傳動連接所述驅動機構,所述安裝板滑動配合所述移動導軌。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電芯極耳裁切裝置還包括導引座,所述導引座上設置有導引桿,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導引孔,所述導引桿滑動配合所述導引孔。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有氣缸,所述氣缸的缸體固定安裝在所述架體上,所述氣缸的活塞傳動連接所述安裝板的上端。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切刀位于所述第二切刀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切刀與所述第二切刀交錯對切。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二切刀固定安裝在所述移動導軌的下端。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切刀安裝有彈性壓頂結構,所述彈性壓頂結構在非壓縮狀態(tài)時突伸于所述第一切刀的下方,在壓縮狀態(tài)時縮回至所述第一切刀的上方。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彈性壓頂結構包括有頂壓頭、導向板、導引柱和彈簧,所述頂壓頭和所述導向板之間通過導引柱連接,且可軸向相對移動,所述彈簧套接所述導引柱,且夾靠在所述頂壓頭與所述導向板之間。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電芯極耳裁切裝置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中,第一切刀在驅動機構帶動下動作,第二切刀固定不動,從而保證裁切位置準確,裁切力量足夠,而且該結構簡單可靠,從而便于自動化操作,并可以輔助實現(xiàn)電芯組裝生產的流水作業(yè),大大提高電池組裝生產的效率,客觀上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具有極高的市場價值。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附圖考慮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目標、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顯而易見。附圖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范性圖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繪制。在附圖中,同樣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件。其中:
圖1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中整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局部去掉遮擋板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中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中一種裁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中彈性壓頂結構的示意圖。
圖7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中另一種裁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整平裝置;101、第一整平模塊;102、第二整平模塊;11、架體;12、承載臺;121、上承載臺;122、中間承載臺;123、下承載臺;124、橫移氣缸;125調節(jié)氣缸;13、壓頭;14、驅動機構;141、氣液增壓缸;15、移出機構;151、移出螺母;152、移出螺桿;153、電機;2、檢測裝置;21、基座;22、導柱;23、第一支架;24、第二支架;25、檢測臺;251、調節(jié)板;252、支持氣缸;253、活塞;26、檢測結構;27、升降機構;271、升降氣缸;272、連接板;28調整結構;29、驅動氣缸;3、裁切裝置;30、滑動底座;301、固定座;302、調節(jié)導軌;303、滑塊;304、驅動件;305、限位板;31、架體;311、移動導軌;32、安裝板;33、第一切刀;331彈性壓頂結構;3311、頂壓頭;3312、導向板;3313、導引柱;3314、彈簧;34、第二切刀;35、驅動機構;351、缸體;352、活塞;36、第一升降機構;361、第一升降氣缸;37、第二升降機構;371、第二升降氣缸;372、側板;38、第一連接板;39、第二連接板;4、輸送線;5、裁切裝置;50、滑動底座;501、固定座;502、調節(jié)導軌;503、滑塊;504、驅動件;51、架體;511、移動導軌;52、第一切刀;521、安裝板;522、彈性壓頂結構;53、第二切刀;54、驅動機構;541、缸體;542、活塞;55、導引座;56、導引桿;57、支撐架。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將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實施方式。然而,示例實施方式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于在此闡述的實施方式;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實用新型將全面和完整,并將示例實施方式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結構,因而將省略它們的詳細描述。
在對本實用新型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參照附圖進行,所述附圖形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顯示了可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多個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結構、系統(tǒng)和步驟。應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結構、示例性裝置、系統(tǒng)和步驟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情況下進行結構和功能性修改。而且,雖然本說明書中可使用術語“頂部”、“底部”、“前部”、“后部”、“側部”等來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這些術語用于本文中僅出于方便,例如根據(jù)附圖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說明書中的任何內容都不應理解為需要結構的特定三維方向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的電芯極耳裁切裝置可以單獨用來裁切電芯,也可以作為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的一個單獨的工藝單元,在本實用新型中,為說明電芯極耳裁切裝置的應用,特結合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的具體結構做說明,但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于其中,請知悉。
本實用新型的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用于對電芯的極耳進行自動化的整平、檢測和裁切作業(yè),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形成流水作業(yè),從而形成自動化生產線。
圖1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實施例的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包括輸送線4、整平裝置1、檢測裝置2和裁切裝置3。其中,輸送線4通過治具輸送電芯,其輸送方向如圖中箭頭R所示。輸送線4的形式不限,只要能夠達到自動化流水輸送即可,以使電芯依次通過整平裝置1、檢測裝置2和裁切裝置3。
該實施例中,整平裝置1包括依次設置在輸送線一側的第一整平模塊101和第二整平模塊102。其中,第一整平模塊101對電芯的左極耳進行整平,第二整平模塊102對電芯的右極耳進行整平,在實際操作中反之亦可。第整平模塊101和第二整平模塊102的結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常采用相同的結構,下面結合一具體結構對整平裝置進行展開說明。
圖2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中整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實施例中的電芯極耳整平裝置包括一個以上、例如兩個的整平模塊。
該實施例中,每個整平模塊均包括架體11、承載臺12、壓頭13和驅動機構14。其中,架體11固定設置,可以包括相連的立板與橫板,形成支撐結構。
該實施例中,承載臺12位置能夠調整地安裝在架體11上,承載臺12的承載面上承載電芯。圖3是圖2中局部去掉遮擋板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承載臺12在該實施例中的具體結構。
該實施例中,承載臺12包括上承載臺121、中間承載臺122和下承載臺123。其中,中間承載臺122設置于上承載臺121和下承載臺123之間,且能夠撤出,上承載臺121在中間承載臺122撤出后能夠相對下承載臺123上下移動。
具體地,中間承載臺122傳動連接一橫移氣缸124,橫移氣缸124能夠驅動中間承載臺122做水平移動。另外,下承載臺123的上承載面上設置有滑道,中間承載臺122沿該滑道移動。
該實施例中,上承載臺121與下承載臺123之間還連接設置有調節(jié)氣缸125,調節(jié)氣缸125的缸體安裝在下承載臺123上,調節(jié)氣缸125的活塞連接上承載臺121。而且,調節(jié)氣缸125為兩個,左右對稱設置。
該實施例中,下承載臺123傳動連接有移出機構15,移出機構15能夠驅動下承載臺123移出。具體地,移出機構15包括有移出螺母151、移出螺桿152和電機153,電機153傳動連接移出螺桿152,移出螺桿152配合連接移出螺母151,移出螺母151安裝在下承載臺123上。
該實施例中,第一整平模塊101和第二整平模塊102上的承載臺12并排設置,且兩承載臺12并列安裝在一個底座上。另外,為方便移出承載臺12,兩承載臺12均與底座之間均設置有滑軌。
該實施例中,壓頭13對應承載臺12中的上承載臺121的上承載面設置,在該承載面的配合下,將置入該承載面的電芯的極耳進行壓平處理。該實施例中,壓頭13為塊狀結構。
該實施例中,驅動機構14傳動連接壓頭13,并驅動壓頭13在架體11的豎直方向上移動。驅動機構14包括有氣液增壓缸141,以增強驅動力量,保證壓力。
該實例的操作過程如下所述:
第一時刻時,中間承載臺122移出,此時上承載臺121直接壓在下承載臺123上,上承載臺121的上承載面低于輸送線4的輸送面。在電芯傳輸過來時,調節(jié)氣缸125動作,支起上承載臺121,使得上承載臺121的上承載面逐漸高過輸送線4的輸送面,從而使得電芯由輸送線4上進入上承載臺121的上承載面。到達指定高度后,調節(jié)氣缸125停止動作,橫移氣缸124動作,推動中間承載臺122沿滑道移動,進入上承載臺121與下承載臺123之間,調節(jié)氣缸125泄壓,使得上承載臺121、中間承載臺122和下承載臺123依次上下壓靠在一起。然后驅動機構14動作,驅動壓頭13向下壓電芯的極耳。完成壓平操作后,驅動機構14帶動壓頭15向上移動,調節(jié)氣缸125支起上承載臺121,橫移氣缸124帶動中間承載臺122移出。最后,調節(jié)氣缸125泄壓,上承載臺121重新壓靠在下承載臺123上,完成一個循環(huán)。
該實施例中,檢測設置2在輸送線4的一側,并位于整平裝置1的下游,對電芯的極耳進行電性檢測,檢測的內容包括開路電壓和/或內阻。
圖4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中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該實施例中的檢測裝置包括基座21、導柱22、第一支架23和第二支架24以及檢測臺25和檢測結構26。其中,基座21固定設置,通常采用地腳螺釘固定。
該實施例中,導柱22安裝在基座21上,共兩根,左右對稱設置,該導柱22為光桿,表面光滑。
該實施例中,第一支架23和第二支架24均能夠移動地安裝在導柱22上。
該實施例中,檢測臺25安裝在第一支架23上,檢測結構26安裝在第二支架24上,且對應檢測臺25設置。其中該實施例中,檢測結構26包括有檢測探頭和探針中的任一種或兩種。
該實施例中,,檢測臺25安裝在一調節(jié)板251上,調節(jié)板251通過長條形孔位置能夠調整地安裝在第一支架23上。調節(jié)板251為L型結構,調節(jié)板251的支持部安裝有支持氣缸252,支持氣缸252的活塞連接檢測臺25。該實施例中的支持氣缸252的活塞為多個,且相互間并列設置。
該實施例中,第二支架24位于第一支架23的上部,且連接有升降機構27,以使第二支架24能夠沿導柱22上下移動。其中,升降機構27包括有升降氣缸271和連接板272,連接板272一端與升降氣缸271的活塞相連,另一端與第二支架24相連。
該實施例中,檢測裝置2還包括有調整結構28,調整結構28位置能夠調整地安裝在第二支架24上,檢測結構26安裝在調整結構28上。該實施例中,檢測裝置2還包括有驅動氣缸29,驅動氣缸29的缸體安裝在調整結構28上,活塞連接檢測結構26。具體地,調整結構28包括有立柱和調整臺,調整臺上設置有長條形的調整孔,驅動氣缸29通過連接板可調地配合安裝在調整孔中。
該實施例中,檢測臺25的高度與輸送線4的輸送面相當,可以對經(jīng)過的電芯進行檢測。如果電芯發(fā)生規(guī)格變化,可以通過升降機構27調節(jié)檢測臺25的高度,通過調整結構28調整檢測結構26的水平檢測位置。另外,檢測臺25也可以通過調節(jié)板251和支持氣缸252,對水平和豎直位置進行微調,以適應不同規(guī)格的電芯的檢測需求。
圖5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中一種裁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該實施例中,裁切裝置3設置在輸送線4的一側,并位于檢測裝置2的下游,對電芯的極耳進行裁切。
該實施例的裁切裝置3包括架體31、安裝板32、第一切刀33、第二切刀34、驅動機構35、第一升降機構36、第二升降機構37、第一連接板38和第二連接板39。其中,架體31包括直板和加強板,直板的一面上設置有移動導軌311,加強板為兩塊,左右對稱連接設置在直板的另一面上。
該實施例中,安裝板32滑動安裝在移動導軌上311,第一連接板38和第二連接板39滑動配合安裝板32,第一升降機構36傳動連接第一切刀33,并驅動第一切刀33在安裝板32的豎直方向上移動,第二升降機構37傳動連接第二切刀34,并驅動第二切刀34在安裝板32的豎直方向上移動。
更具體的結構中,第一連接板38的一端連接第一切刀33,另一端傳動連接第一升降機構36,第二連接板39的一端連接第二切刀34,另一端傳動連接第二升降機構37。
更具體的結構中,第一升降機構36包括有第一升降氣缸361,第二升降機構37包括有第二升降氣缸371,第一升降氣缸361和第二升降氣缸371的缸體均安裝在安裝板32上,第一升降氣缸361的活塞傳動連接第一連接板38,第二升降氣缸371的活塞傳動連接第二連接板39。
另外一更具體的結構中,第二連接板39兩側連接有側板372,側板372位于第一連接板38的外側,以穿過第一連接板38與位于第一連接板38上方的第二升降機構37中的第二升降氣缸371相連,以實現(xiàn)第二升降機構36與第二切刀34之間的傳動連接。
該實施例中,第一切刀33和第二切刀34均滑動安裝在安裝板32上,且安裝位置相對應。第一切刀33位于第二切刀34的上方,且第一切刀33與第二切刀34交錯對切。第一切刀33安裝有彈性壓頂結構331,彈性壓頂結構331在非壓縮狀態(tài)時突伸于第一切刀33的下方,在壓縮狀態(tài)時縮回至第一切刀33的上方。在實際操作中,也可以是在第二切刀34上安裝彈性壓頂結構,其壓頂方向相反。
具體地,圖6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中彈性壓頂結構的示意圖。如圖6所示,彈性壓頂結構331包括有頂壓頭3311、導向板3312、導引柱3313和彈簧3314。其中,頂壓頭3311和導向板3312之間通過導引柱3313連接,中間具有一定距離,且可軸向相對移動,彈簧3314套接導引柱3313,且夾靠在頂壓頭3311與導向板3312之間,以實現(xiàn)彈性壓縮。
該實施例中,驅動機構35傳動連接安裝板32,并驅動安裝板32在架體31的豎直方向上移動。該實施例中,驅動機構35包括有驅動氣缸,驅動氣缸的缸體351固定安裝在架體31的上部,驅動氣缸的活塞352傳動連接安裝板32的上端,以驅動安裝板32沿架體的豎直方向移動。
該實施例中,裁切裝置3還包括有滑動底座30,架體31安裝在滑動底座30上。該實施例的具體結構中,滑動底座30包括固定座301、調節(jié)導軌302、滑塊303和驅動件304。其中,架體31安裝在滑塊303上,固定座301固定設置,調節(jié)導軌302安裝在固定座301上,滑塊303與調節(jié)導軌302配合,驅動件304傳動連接滑塊303,驅動滑塊303在調節(jié)導軌302上移動。固定座301可以是通過地腳螺釘固定,也可以通過預埋件固定。驅動件304可以是電機、氣缸、液壓缸或馬達等部件。另外,該實施例中還選擇性地設置有限位板305,該限位板305位于調節(jié)導軌302的一端,對滑塊303的移動進行位置限制。
該實施例中的第一切刀33和第二切刀34均可以沿安裝板32移動,因此裁切位置更加靈活,適用于更多規(guī)格的電芯的極耳的裁切。
圖7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本實用新型電芯極耳整平、檢測和裁切系統(tǒng)中另一種裁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該實施例的裁切裝置5設置在輸送線4的一側,并位于檢測裝置2的下游,對電芯的極耳進行裁切。
該實施例的裁切裝置5包括架體51、第一切刀52、第二切刀53和驅動機構54。其中,與上一實施例中相同地,架體51上設置有移動導軌511,其他結構不再贅述。
該實施例中,第一切刀52滑動安裝在移動導軌511上,第二切刀53固定安裝在架體51上,并位于移動導軌511的下端,且對應第一切刀52設置。驅動機構傳動連接第一切刀52,并驅動第一切刀52在架體51的豎直方向上移動。該實施例中,第一切刀52位于第二切刀53的上方,且第一切刀52與第二切刀53交錯對切。
該實施例中,第一切刀52安裝有彈性壓頂結構522,彈性壓頂結構522在非壓縮狀態(tài)時突伸于第一切刀52的下方,在壓縮狀態(tài)時縮回至第一切刀52的上方。與前一實施例結構相同的,彈性壓頂結構522也包括有頂壓頭、導向板、導引柱和彈簧,頂壓頭和導向板之間通過導引柱連接,且可軸向相對移動,彈簧套接導引柱,且夾靠在頂壓頭與導向板之間。具體結構參考圖6所示,并結合上一實施例的論述。
該實施例中,電芯極耳裁切裝置還包括有安裝板521,安裝板521的一端連接第一切刀52,另一端傳動連接驅動機構54,安裝板521滑動配合移動導軌511。驅動機構54包括有氣缸,氣缸的缸體541固定安裝在架體51上,氣缸的活塞542傳動連接安裝板521的上端。
該實施例中,裁切裝置5還包括導引座55,導引座55上設置有導引桿56,安裝板521上設置有導引孔,導引桿56滑動配合導引孔。
該實施例中,裁切裝置5與上一實施例相同地,還包括有滑動底座50,架體51安裝在滑動底座50上。同樣的,滑動底座50包括固定座501、調節(jié)導軌502、滑塊503和驅動件504,架體51安裝在滑塊503上,固定座501固定設置,調節(jié)導軌502安裝在固定座501上,滑塊503與調節(jié)導軌502配合,驅動件504傳動連接滑塊503,驅動滑塊503在調節(jié)導軌502上移動。鑒于與前一實施例結構相同,其他內容不再贅述。
該實施例中的第二切刀53固定,因此裁切更加準確有力,適用于規(guī)格較大的電芯的極耳的裁切。
該實施例中,輸送線4依次自動化流水輸送電芯,在通過整平裝置1時,通過第一整平模塊101和第二整平模塊102分別對電芯的兩個極耳進行整平,在經(jīng)過檢測裝置2時對電芯的電性進行檢測,在通過裁切裝置3或5時,對電芯的極耳進行裁切。整個過程中,電芯的輸送不間斷,而且電芯極耳的整平、檢測和裁切均為自動進行,無須人工介入,實現(xiàn)了全程自動化流水作業(yè),大大提高電芯生產組裝的效率。
另外,上述各實施例中,各種相并列的不同結構之間仍可進行交叉組合,以形成多種不同的技術方案,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對各技術方案的組合做出窮舉,但其任一組合均仍在本專利的公開范圍之內。
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上述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所示出的具體結構和工藝過程僅僅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而且,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對以上所述所示的各種技術特征按照各種可能的方式進行組合以構成新的技術方案,或者進行其它改動,而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