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池的,尤其涉及一種電池模組。
背景技術:
1、目前,電池包的能量密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生產(chǎn)制造時,先制造單個電芯,再由多個電芯組裝為電池模組,最后電池模組和電氣部件組裝為完整的電池包,電池包的輕量化可以提高電池包的能量密度,目前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慮,單個電芯和電池包內(nèi)除電池模組外的其他部件的輕量化已通過大量的仿真和實驗說明,要獲得明顯的效果比較困難,而電池模組在組裝時所采用材料及工藝的要求都相對寬松,故而可以作出相應的輕量化設計,以為電池包內(nèi)的其他部件留出一定的空間來保障整體設計的安全可靠。
2、于現(xiàn)有技術中,電池模組主要包括電池主體、端板和采集裝置,其中,電池主體又包括一個或多個電芯,端板用于固定電池主體,采集裝置和多個電芯的極柱電連接,采集裝置用于將電芯的極柱向外引出,以便于監(jiān)測電芯的電壓數(shù)據(jù)或溫度數(shù)據(jù)。目前端板采用鏤空金屬為基材(如擠型材鋁板或壓鑄鋁材),導致端板的質量相對較重,同時為了焊接配套,電池模組的側板也需采用鋁材,使得端板較重的同時電池模組的外形較大,電池模組總體的質量難以下降,而且焊接工藝也較為繁雜,從而導致電池模組的制造成本偏高且良品率還較低的問題。另外,目前的采集裝置也同樣具有質量較重及制造成本較高的弊端,從而導致電池模組的總質量處于較重的狀態(tài),進而使得電池模組能量密度受到較大的限制,且還使電池模組的制造成本較高。目前,如何減輕電池模組的質量以提高電池模組的能量密度且在保證電池模組具有可靠安全性的前提下如何還能降低電池模組的制造成本,是目前電池領域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模組,主要解決如何減輕電池模組的質量以提高電池模組的能量密度且在保證電池模組具有可靠安全性的前提下如何還能降低電池模組的制造成本的技術問題。
2、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一種電池模組,包括電池主體、電池端板和采集裝置,所述電池主體包括至少一個電芯,所述電池端板包括端板主體,所述端板主體設置于所述電池主體的端部并用于固定所述電池主體,所述端板主體為鏤空結構的注塑件;
4、所述采集裝置包括吸塑托盤、吸塑上蓋、采集組件及多個匯流排;所述吸塑托盤支撐所述采集組件及多個所述匯流排,所述吸塑上蓋與所述吸塑托盤連接,且所述采集組件及多個所述匯流排均位于所述吸塑托盤與所述吸塑上蓋之間,所述匯流排與電芯的極柱電連接,所述采集組件分別與多個所述匯流排電連接并向外引出,以將所述電芯的極柱向外引出。
5、在其中一個技術方案中,所述端板主體具有沿x方向設置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至少一條沿著y方向設置的捆綁槽,所述捆綁槽用于內(nèi)嵌安裝捆綁所述電池主體和所述端板主體的至少部分捆帶,所述端板主體內(nèi)沿著z方向還嵌設有至少一個金屬加強件。
6、在其中一個技術方案中,所述金屬加強件呈中空結構以形成貫穿的中孔,所述中孔內(nèi)穿設有第一連接件。
7、在其中一個技術方案中,所述端板主體的頂部凸出設置有一體注塑成型的支撐件,所述支撐件包括支撐部和設置于所述支撐部頂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分別兩兩相對凸出設置在所述支撐部的邊沿處,所述支撐部上固定有第二連接件,所述電池主體上引出有作為正極或負極的輸出極,所述輸出極固定于所述第二連接件上。
8、在其中一個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至少兩個間隔設置的主體部,相鄰兩個所述主體部之間均連接有連接部,所述主體部的外形大于所述連接部的外形,所述主體部周向上的外壁設置為齒狀結構,所述支撐部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第二連接件的至少部分嵌入至所述安裝孔內(nèi),且所述第二連接件凸出所述支撐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凸出部的高度。
9、在其中一個技術方案中,所述采集組件包括多根線束,各所述線束電連接對應的一個所述匯流排并向外引出,所述采集裝置還包括扎帶,所述吸塑托盤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供所述扎帶穿設的孔位結構,所述孔位結構包括貫穿所述吸塑托盤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扎帶從所述第一通孔穿入并從所述第二通孔穿出且同時對所述吸塑托盤及至少一根所述線束捆綁。
10、在其中一個技術方案中,所述吸塑托盤朝向所述吸塑上蓋的一面開設有凹陷的收容槽及多個凹陷的限位槽,使所述吸塑托盤背向所述吸塑上蓋的一面形成與所述收容槽對應的第一凸起結構和與多個所述限位槽對應的多個第二凸起結構,多個所述線束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內(nèi),各所述匯流排限位于對應一個所述限位槽內(nèi),所述孔位結構設置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且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均貫穿所述收容槽的槽底,所述限位槽的底面設置有貫穿的避讓孔,所述避讓孔用于避讓所述匯流排與電芯的極柱互相連接。
11、在其中一個技術方案中,所述匯流排包括兩個連接主體及連接在兩個所述連接主體之間的彎折部,其一所述連接主體用于連接一個所述電芯的極柱,另一所述連接主體用于連接相鄰所述電芯的極柱;
12、所述限位槽的底面設置有兩個貫穿的避讓孔,其一所述避讓孔用于避讓其一所述連接主體與一個所述電芯的極柱連接,另一所述避讓孔用于避讓另一所述連接主體與相鄰所述電芯的極柱連接,所述限位槽的底面在兩個所述避讓孔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避讓所述彎折部。
13、在其中一個技術方案中,所述采集組件還包括連接器及安裝板,所述安裝板固定于所述吸塑托盤朝向所述吸塑上蓋的一面,所述連接器與所述安裝板粘接固定,多根所述線束的端部均集成于所述連接器內(nèi),所述吸塑托盤與所述安裝板通過鉚柱相互固定,所述吸塑托盤在與所述安裝板重疊的區(qū)域設置有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貫穿的第三通孔及貫穿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與所述第一通孔連通,所述第四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連通,所述扎帶同時穿設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內(nèi),并同時對所述吸塑托盤、所述安裝板及多根所述線束捆綁。
14、在其中一個技術方案中,所述吸塑托盤正對所述吸塑上蓋的一面的外邊沿設置有多個凹陷的插接孔,使所述吸塑托盤背向所述吸塑上蓋的一面的外邊沿形成多個凸起的加強柱,所述吸塑上蓋上設置有多個凸起的插接柱,各所述插接柱以過盈配合的方式插接于對應一個所述插接孔內(nèi)。
15、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電池模組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6、本方案的電池模組所采用的端板主體為非金屬的塑膠件,與現(xiàn)有鋁質的端板相比,能夠大幅減輕電池模組的質量,以提升電池模組的能量密度,且還使得電池模組不必在端板位置添加如絕緣片等絕緣材料,從而提升電池模組的絕緣耐壓性能,并提升電池模組的安全可靠性且降低電池模組的裝配難度,同時也降低了電池模組的制造成本。此外,本方案的采集裝置由于采用了吸塑托盤和吸塑上蓋,因此本方案與傳統(tǒng)的含有注塑底座和注塑上蓋的采集裝置相比,能夠減輕電池模組的質量,以進一步提升電池模組的能量密度,并能夠大幅降低電池模組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吸塑件熱壓成型的速度極快,因此還能夠提高采集裝置的生產(chǎn)效率,綜上所述,采用本方案,在不影響采集裝置的整體功效的基礎上,實現(xiàn)電池模組降本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