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兩面安裝裝置以及電氣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兩面安裝裝置以及電氣設備的制造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分別在安裝基座的兩面安裝電子部件的兩面安裝裝置以及采用該兩面安裝裝置的電氣設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例如像下述專利文獻1中記述的那樣公知有這樣的安裝裝置,即,將IC、LSI、電阻元件、電容元件等電子部件安裝在基板等安裝基座上,從而制造電子部件安裝設備。該電子部件安裝設備這樣制造,即,準備將電子部件經(jīng)由作為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的ACF(各向異性導電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臨時固定在安裝基座上的安裝工具,在安裝裝置的頭部上載置該安裝工具,利用壓接頭向頭部側推壓載置在頭部上的安裝工具,同時,加熱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
日本特許第3355983號公報但是,在所述的安裝裝置中并沒有考慮到以下方面。
近年來,伴隨著電子部件安裝設備的小型化,安裝基座也小型化,安裝基座中的電子部件的安裝空間變得狹小。因此,在所安裝的電子部件的數(shù)量增加的場合,相應于所安裝的電子部件的增加,有使安裝基座大型化的必要,如果試圖使電子部件安裝設備小型化的同時增加所安裝的電子部件的數(shù)量是很困難的。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是為解決所述課題而制成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夠增加安裝在安裝基座上的電子部件的數(shù)量、并且能夠達成在安裝基座上安裝有大量電子部件的電子部件安裝設備的小型化的兩面安裝裝置以及兩面安裝方法。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第一特征為,在兩面安裝裝置中具有相互對置配置的第一壓接工具以及第二壓接工具,加熱所述第一壓接工具以及所述第二壓接工具的加熱機構,在所述第一壓接工具與所述第二壓接工具之間施加加壓力的加壓機構,在所述第一壓接工具與所述第二壓接工具之間保持安裝工件的工件保持機構,在所述第一壓接工具與所述第二壓接工具之間向所述第一壓接工具側供給第一保護帶的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及在所述第一壓接工具與所述第二壓接工具之間向所述第二壓接工具側供給第二保護帶的第二保護帶供給機構。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第二特征為,在電氣設備的制造方法中具有經(jīng)由第一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在安裝基座的表面臨時固定第一電子部件,經(jīng)由第二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在與所述安裝基座的所述表面對置的背面臨時固定第二電子部件的工序;與臨時固定的第一電子部件對置地配置第一保護帶,與臨時固定的第二電子部件對置地配置第二保護帶的工序;通過經(jīng)由所述第一保護帶和第一電子部件對所述第一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加壓的同時加熱,經(jīng)由所述第二保護帶和所述第二電子部件對所述第二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加壓的同時加熱,從而在所述安裝基座的兩面連接所述第一電子部件和所述第二電子部件的工序。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增加可安裝在安裝基座上的電子部件的數(shù)量,而且,可以達成在安裝基座上安裝有電子部件的電子部件安裝設備的小型化。
圖1為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兩面安裝裝置的概略的正視圖。
圖2為示出兩面安裝裝置的概略的側視圖。
圖3為示出在兩面安裝裝置中使用的兩面安裝工件的一例和采用工件保持機構的兩面安裝工件的保持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4為說明兩面安裝的步驟的流程圖。
圖5為示出兩面安裝的步驟S2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
圖6為示出兩面安裝的步驟S3、S4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
圖7為示出兩面安裝的步驟S5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
圖8為示出兩面安裝的步驟S6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
圖9為示出兩面安裝的步驟S8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
圖10為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兩面安裝裝置的概略的側視圖。
圖11為示出由自重抵消機構抵消自重的升降部的側視圖。
圖12為示出進行對IC及ACF加壓前的狀態(tài)下的兩面安裝裝置的一部分的側視圖。
圖13為示出上壓接工具經(jīng)由保護帶與上側的IC接觸的狀態(tài)下的兩面安裝裝置的一部分的側視圖。
圖14為示出在上壓接工具經(jīng)由保護帶與上側的IC接觸后繼續(xù)使上壓接頭下降的狀態(tài)下的兩面安裝裝置的一部分的側視圖。
圖15為示出繼續(xù)使上壓接頭下降而使下側的IC經(jīng)由保護帶與下壓接工具接觸的狀態(tài)下的兩面安裝裝置的一部分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壓接工具,1b...加熱機構,2...第二壓接工具,2b...加熱機構,3...工件保持機構,4...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5...第二保護帶供給機構,7...加壓機構,11...安裝工件,12...安裝基座,13a...第一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13b...第二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14a...第一電子部件,14b...第二電子部件,19...第一保持部,21...第一容納箱,22...第一吸引部,26...第二保持部,28...第二容納箱,29...第二吸引部,40...自重抵消機構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采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兩面安裝裝置A1,如圖1以及圖2中示出的那樣,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對置配置的第一壓接工具1以及第二壓接工具2、工件保持機構3、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4、第二保護帶供給機構5。
第一壓接工具1具有推壓部1a和加熱器1b,該推壓部1a設置在與第二壓接工具2對置的位置,該加熱器1b為加熱機構,推壓部1a和加熱器1b被定位安裝在從加熱器1b發(fā)熱產(chǎn)生的熱量傳導至推壓部1a的位置。
第一壓接工具1可滑動地安裝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線導向件6上,沿直線導向件6可在上下方向移動地設置著。在第一壓接工具1連接有上下運動驅動部7,該上下運動驅動部7使該第一壓接工具1沿直線導向件6在上下方向移動。作為上下運動驅動部7,可以采用汽缸、油缸或者步進馬達等,上下運動驅動部7與控制該上下運動驅動部7的控制器8連接。該上下運動驅動部7也作為在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施以加壓力的加壓機構起作用。
在第一壓接工具1,經(jīng)由連接桿9連接有一對構架10a、10b。構架10a、10b可滑動地安裝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線導向件11c上。直線導向件11c與直線導向件6平行配置,通過上下運動驅動部7的驅動使第一壓接工具1上下運動時,構架10a、10b也隨之一體地上下運動。
第二壓接工具2具有推壓部2a和加熱器2b,該推壓部2a設置在與第一壓接工具1對置的位置,該加熱器2b為加熱機構,推壓部2a和加熱器2b被定位安裝在從加熱器2b發(fā)熱產(chǎn)生的熱量傳導至推壓部2a的位置。該第二壓接工具2固定在未圖示的基座上,位置固定地設置著。
工件保持機構3在第一壓接工具1的推壓部1a和第二壓接工具2的推壓部2a之間保持安裝工件11。在工件保持機構3中設有這樣的機構(未圖示),該機構使保持的安裝工件11以初始位置(受驅動前的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的中間位置)為中心在上下方向自由擺動。
安裝工件11這樣構成,即,在安裝基座12的表面經(jīng)由作為第一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的ACF13a臨時固定作為第一電子部件的IC14a,在安裝基座12的與表面對置的背面經(jīng)由作為第二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的ACF13b臨時固定作為第二電子部件的IC14b。
圖3示出了作為安裝工件11的一例的液晶顯示器。該液晶顯示器,在安裝基座(玻璃基座)12的表面經(jīng)由ACF13a臨時固定IC14a,在安裝基座12的背面經(jīng)由ACF13b臨時固定IC14b。而且,在安裝基座12的表面接合有玻璃基座15,在該玻璃基板15上接合偏光板16a,在安裝基座12的背面接合有偏光板16b。
由工件保持機構3保持安裝工件11的方式可以采用如圖3(a)中示出的那樣由作為工件保持機構3的一部分的保持臺3a吸附偏光板16b的方式,或者如圖3(b)中示出的那樣由安裝在保持臺3a的工件夾持器17夾持安裝工件11的方式。
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4具有第一保持軸19、第一輸送輥20、第一吸氣風扇22和一對導向輥23a、23b,該第一保持軸19為保持被卷繞成筒狀態(tài)的第一保護帶18a的第一保持部,該第一輸送輥20為將第一保護帶18a從筒狀態(tài)拉出向供給位置進行供給的第一供給部,該第一吸氣風扇22為將被供給的第一保護帶18a吸入第一容納箱21內(nèi)的第一吸引部。在第一輸送輥20上連接有驅動用的馬達24,在第一吸氣風扇22中連接有驅動用的馬達25,這些馬達24、25與控制器8連接。
第一保持軸19和導向輥23a安裝在一側的構架10a上,導向輥23b、第一輸送輥20、第一容納箱21和第一吸氣風扇22安裝在另一側的構架10b上。由此,通過上下運動驅動部7的驅動使第一壓接工具1與構架10a、10b共同上下運動時,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4也隨之一體地上下運動。在導向輥23a、23b上,連接有僅使導向輥23a、23b上下運動的機構(未圖示)。在第一保持軸19上設有滯扭機構(未圖示),該滯扭機構向回卷所保持的第一保護帶18a的方向(圖1中示出的箭頭A方向)付與扭矩,防止從筒狀態(tài)被拉出的第一保護帶18a的松弛。
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4,在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向第一壓接工具1側供給第一保護帶18a。在使由工件保持機構3保持的安裝工件11位于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的場合,第一保護帶18a朝向第一壓接工具1和安裝工件11之間被供給。
第一保護帶18a是由特氟綸(注冊商標)形成并卷繞成輥筒的長尺寸狀的帶。從筒狀態(tài)被拉出并向第一壓接工具1和安裝工件11之間被供給的第一保護帶18a,在如后述的那樣由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對位于其間的安裝工件11加壓時,可防止擠出的ACF13a附著在第一壓接工具1的推壓部1a,防止IC14a與金屬制的推壓部1a接觸,以及作為使從第一壓接工具1向安裝工件11的IC14a作用的加壓力均勻的緩沖材料起作用。
在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4中,通過驅動第一輸送輥20而從筒狀態(tài)拉出由第一保持軸19保持的第一保護帶18a。從筒狀態(tài)被拉出的第一保護帶18a,通過一時停止第一輸送輥20的驅動而一時停止在第一壓接工具1和安裝工具11之間,在安裝工件11的加壓時夾裝在第一壓接工具1的推壓部1a和安裝工件11的IC14a之間。安裝工件11的加壓結束后,通過朝相同方向再次驅動第一輸送輥20,從而向第一容納箱21側輸送第一保護帶18a,通過了第一輸送輥20的位置的第一保護帶18a由第一吸氣風扇22吸引并容納在第一容納箱21內(nèi)。
第二保護帶供給機構5具有第二保持軸26、第二輸送輥27、第二吸氣風扇29和一對導向輥30a、30b,該第二保持軸26為保持卷繞成筒狀態(tài)的第二保護帶18b的第二保持部,該第二輸送輥27為將第二保護帶18b從筒狀態(tài)拉出供給至供給位置的第二供給部,該第二吸氣風扇29為將被供給的第二保護帶18b吸引至第二容納箱28內(nèi)的第二吸引部。在第二輸送輥27上連接有驅動用的馬達31,在第二吸氣風扇29連接有驅動用的馬達32,這些馬達31、32與控制器8連接。
第二保持軸26、第二輸送輥27、第二容納箱28、第二吸氣風扇29和導向輥30a、30b安裝在安裝有第二壓接工具2的基臺上。在導向輥30a、30b上,連接有僅使導向輥30a、30b上下運動的機構(未圖示)。在第二保持軸26上設有滯扭機構(未圖示),該滯扭機構向回卷所保持的第二保護帶18b的方向(圖1中示出的箭頭B方向)付與扭矩,防止從筒狀態(tài)被拉出的第二保護帶18b的松弛。
第二保護帶供給機構5,在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向第二壓接工具2側供給第二保護帶18b。在使由工件保持機構3保持的安裝工件11位于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的場合,向第二壓接工具2和安裝工件11之間供給第二保護帶18b。
第二保護帶18b是由特氟綸(注冊商標)形成的卷繞成筒狀的長尺寸狀的帶。從筒狀態(tài)被拉出并被供給到第二壓接工具2和安裝工件11之間的第二保護帶18b,在如后述的那樣由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對位于其間的安裝工件11加壓時,防止擠出的ACF13b附著在第二壓接工具2的推壓部2a上,防止IC14b與金屬制的推壓部2a接觸,以及作為使從第二壓接工具2向安裝工件11的IC14b作用的加壓力均勻的緩沖材料起作用。
在第二保護帶供給機構5中,通過驅動第二輸送輥27而從筒狀態(tài)拉出由第二保持軸26保持的第二保護帶18b。從筒狀態(tài)被拉出的第二保護帶18b,通過一時停止第二輸送輥27的驅動而一時停止在第二壓接工具2和安裝工具11之間,在安裝工件11加壓時夾裝在第二壓接工具2的推壓部2a和安裝工件11的IC14b之間。安裝工件11的加壓結束后,通過朝向相同方向再次驅動第二輸送輥27,向第二容納箱28側輸送第二保護帶18b,通過了第二輸送輥27的位置的第二保護帶18b由第二吸氣風扇29吸引而被容納在第二容納箱28內(nèi)。
基于圖4中示出的流程圖以及圖5至圖9對采用兩面安裝裝置A1的兩面安裝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制作安裝工件11,該安裝工件11經(jīng)由ACF13a在安裝基座12的表面臨時固定IC14a,以及經(jīng)由ACF13b在安裝基座12中與臨時固定有IC14a的位置對置的背面臨時固定有1C14b(S1)。
由工件保持機構3保持所制作的安裝工件11并將其配置在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并且,使IC14a與第一保護帶18a對置,以及使IC14b與第二保護帶18b對置(S2)。示出該步驟S2狀態(tài)的正視圖為圖5。在該步驟S2中,第一保護帶18a位于從第一壓接工具1的推壓部1a背離的位置,第二保護帶18b位于從第二壓接工具2的推壓部2a背離的位置。由此,可防止來自加熱器1b、2b的熱量經(jīng)由推壓部1a、1b傳導到第一、第二保護帶18a、18b,防止在由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進行加壓之前第一、第二保護帶18a、18b由于熱量而收縮、變形。
在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經(jīng)由第一、第二保護帶18a、18b配置了安裝工件11后,通過使導向輥23a、23b上升從而使第一保護帶18a與第一壓接工具1的推壓部1a抵接(S3)。而且,通過使導向輥30a、30b下降從而使第二保護帶18b與第二壓接工具2的推壓部2a抵接(S4)。示出這些步驟S3、S4狀態(tài)的正視圖為圖6。
步驟S3、S4結束后,驅動上下運動驅動部7,使第一壓接工具1下降(S5)。此時,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4和第一保護帶18a一體下降。示出第一壓接工具1下降、推壓部1a經(jīng)由第一保護帶18a下降至安裝工件11的IC14a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為圖7。
第一保護帶18a與IC14a抵接時,第一保護帶18a已經(jīng)與推壓部1a抵接,第一保護帶18a和推壓部1a的位置關系穩(wěn)定。因此,在第一保護帶18a與IC14a抵接時,不會發(fā)生由推壓部1a對第一保護帶18a作用張力的情況,不會因這樣的張力導致第一保護帶18a橫向偏移以及由于與IC14抵接的第一保護帶18a出現(xiàn)橫向偏移而使得臨時固定的IC14a發(fā)生位置偏移。
第一壓接工具1下降,第一壓接工具1的推壓部1a經(jīng)由第一保護帶18a與1C14a抵接后,繼續(xù)使第一壓接工具1下降。通過使第一壓接工具1繼續(xù)下降,從而第一壓接工具1向下推動由工件保持機構3保持的安裝工件11,安裝工件11與第一壓接工具1一體地下降(S6)。示出下降的安裝工件11經(jīng)由第二保護帶18b與第二壓接工具2的推壓部2a抵接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為圖8。
安裝工件11下降到圖8中示出的位置,由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從上下方向夾住安裝工件11的IC14a、IC14b后,繼續(xù)驅動上下運動驅動部7。由此,經(jīng)由IC14a對ACF13a加壓的同時,加熱器1b的熱量經(jīng)由推壓部1a和IC14a傳遞到ACF13a,ACF13a被加壓、加熱。同時,經(jīng)由IC14b對ACF13b加壓的同時,加熱器2b的熱量經(jīng)由推壓部2a和IC14b傳遞到ACF13b,ACF13b被加壓、加熱(S7)。該步驟S7的外觀與圖8相同。通過該步驟S7中的加壓及加熱,ACF13a、13b產(chǎn)生熱硬化反應,將臨時固定的IC14a、14b安裝在安裝基座12上。
因此,在安裝工件11中,能夠在安裝基座12的兩面確保安裝空間,即使安裝在安裝基座12上的電子部件(例如IC14a、14b)的數(shù)量增加的場合,也可以不加大安裝基座12的尺寸地安裝大量的電子部件。因此,達成安裝工件11的小型化,同時,可以增大所安裝的電子部件的數(shù)量。
另外,根據(jù)該安裝方法,能夠對用于在安裝基座12的兩面安裝IC14a、14b的ACF13a、13b分別施加同等程度的壓力和熱量,可以防止加壓不足或加壓過度以及加熱不足或加熱過度。
而且,根據(jù)該安裝方法,能夠將安裝所需時間設定成與僅在安裝基座12的單面安裝電子部件的場合大致相同。
由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對ACF13a、13b按規(guī)定時間施加壓力和熱后,通過驅動上下運動驅動部7使第一壓接工具1與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4共同上升(S8)。隨著第一壓接工具1上升,經(jīng)由在上下方向自由擺動的機構而保持著的安裝工件11與第一壓接工具1共同上升,IC14b從第二保護帶18b分離。安裝工件11與第一壓接工具1共同上升至初始位置(圖6、圖7中示出的位置)后,通過停止安裝工件11的上升而僅使第一壓接工具1上升,第一保護帶18a從IC14a分離。示出了第一、第二保護帶18a、18b從IC14a、IC14b分離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為圖9。
如圖9中示出的那樣,第二保護帶18b從IC14b分離以及第一保護帶18a從IC14a分離后,通過使導向輥23a、23b下降而使第一保護帶18a從第一壓接工具1的推壓部1a分離(S9),以及通過使導向輥30a、30b上升而使第二保護帶18b從第二壓接工具2的推壓部2a分離(S10)。其后,通過從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取出安裝工件11(S11),一系列的安裝作業(yè)結束。
從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取出安裝工件11后,驅動第一、第二輸送輥20、27和第一、第二吸氣風扇22、29。第一保護帶18a中的壓接所使用過的使用過的部分,通過驅動第一輸送輥20而被送入第一容納箱21側,送入到第一容納箱21側的第一保護帶18a通過驅動第一吸氣風扇22而被吸入到第一容納箱21并被容納。當驅動第一輸送輥20,向第一容納箱21側送入第一保護帶18a中的壓接所使用過的使用過的部分時,隨之拉出由第一保持軸19保持的第一保護帶18a,第一保護帶18a中的未使用的部分向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移動,為下一壓接作業(yè)做準備。
在第二保護帶18b中的壓接所使用過的使用過的部分,通過驅動第二輸送輥27而被輸送到第二容納箱28側,通過驅動第二吸氣風扇29將被送到第二容納箱28側的第二保護帶18b吸入第二容納箱28并對其進行容納。當驅動第二輸送輥27,向第二容納箱28側送入第二保護帶18b中的壓接所使用過的使用過的部分時,隨之拉出由第二保持軸26保持的第二保護帶18b,第二保護帶18b中的未使用的部分向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移動,為下面的壓接作業(yè)做準備。
根據(jù)該兩面安裝裝置A1,將使用過的第一、第二保護帶18a、18b向第一、第二容納箱21、28內(nèi)吸引并將其容納,所以,不需要對使用過的第一、第二保護帶18a、18b進行卷繞的機構,可將用于容納使用過的第一、第二保護帶18a、18b的裝置簡略化。而且,將容納在第一、第二容納箱21、28內(nèi)的使用過的第一、第二保護帶18a、18b從第一、第二容納箱21、28取出并廢棄后,不需要將第一、第二保護帶18a、18b的前端部卷裝在第一、第二容納箱21、28內(nèi)的卷繞軸上等操作,可以減輕將使用過的第一、第二保護帶18a、18b從第一、第二容納箱21、28取出廢棄后的麻煩。
(第二實施方式)基于圖10至圖15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兩面安裝裝置A2進行說明。而且,對與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構成要素相同的構成要素標注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重復的說明。
第二實施方式的兩面安裝裝置A2的基本構成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兩面安裝裝置A1相同。第二實施方式的兩面安裝裝置A2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兩面安裝裝置A1的不同點在于,第二實施方式的兩面安裝裝置A2中的工件保持機構3具有抵消所保持的安裝工件11的自重的自重抵消機構40。而且,作為由自重抵消機構40抵消的自重,不但有安裝工件11的自重,也包含保持安裝工件11并與安裝工件11共同移動的部件的自重。
在構成工件保持機構3的一部分的保持臺3a上連接有直動導向件41,該直動導向件41自由滑動地嵌合在導軌42上,該導軌42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位置固定地設置著。在保持臺3a的下側連接有汽缸43。在汽缸43中連接有未圖示的電動氣壓調節(jié)器,從電動氣壓調節(jié)器向汽缸43供給的空氣的壓力可以自由設定成任意的壓力。自重抵消機構40包含這些汽缸43、電動氣壓調節(jié)器和直動導向件41而構成。
圖11為示出由自重抵消機構40抵消自重的升降部44的側視圖。升降部44的自重W(N)為將保持臺3a的自重、直動導向件41的自重、工件夾持器17的自重及安裝工件11的自重加起來計算得出的值。
圖12示出了對ACF13a、13b進行加壓前的狀態(tài)。在升降部44上,向下作用有W(N)的力。因此,通過該W(N)的力,升降部44向下方運動。所以,向汽缸43供給規(guī)定的氣壓,從汽缸43作用向上的推力Fs(N)。
此時,對升降部44作用的向上的力Fk(N)為Fk(N)=Fs(N)-W(N)。如果調整向汽缸43的供給壓力使得Fs(N)=W(N)的話,則變成Fk(N)=0(N),可以抵消升降部44的自重。
為方便說明而將該狀態(tài)表示為自重抵消狀態(tài)。在自重抵消狀態(tài)下,升降部44成為既不向上也不向下運動的懸浮狀態(tài)。
圖13示出了這樣的狀態(tài),即,第一壓接工具1下降,推壓部1a經(jīng)由第一保護帶18a與安裝工件11的IC14a接觸。而且,推壓部1a與IC14a僅僅是接觸,是沒有從第一壓接工具1向IC14a作用向下的力的狀態(tài)。
圖14為這樣的狀態(tài),即,第一壓接工具1的推壓部1a經(jīng)由第一保護帶18a與IC14a接觸后,繼續(xù)使第一壓接工具1下降的狀態(tài)。此時,在安裝工件11上,從第一壓接工具1作用向下的力Ft(N)。而且,升降部44沿著導軌42向下方滑動。但是,升降部44整體向下方滑動的條件是滿足Ft(N)>Fs(N)-W(N)=Fk(N)的場合。
圖15示出了這樣的狀態(tài),即,從圖14中示出的狀態(tài)繼續(xù)使第一壓接工具1下降,安裝工件11的IC14b經(jīng)由第二保護帶18b與第二壓接工具2的推壓部2a接觸。在該狀態(tài)下,IC14a和IC14b變成由第一壓接工具1和第二壓接工具2夾持而被加壓的狀態(tài)。該加壓力作用于上下的ACF13a、13b,由對ACF13a、13b作用壓力和熱量使ACF13a、13b發(fā)生熱硬化反應,由ACF13a、13b進行的IC14a、14b的安裝結束。但是,作用于ACF13a、13b的力更為嚴格地說,作用于ACF13a的力為Ft(N)+Fk(N),作用于ACF13b的力為Ft(N)-Fk(N)。
由該兩式可知對壓接動作時的上下的ACF13a、13b作用不同的加壓力。但是,由于上下的壓接條件的加壓力、溫度越相等越是能夠在ACF13a、13b中獲得均勻的熱硬化反應,所以,上下的加壓力越接近越好。因此,為了對上下的ACF13a、13b作用同等的力,理想的是Fk(N)0也就是Fs(N)W(N)的狀態(tài),即,升降部44自重被抵消的狀態(tài)。即使在該意義上,也有設置在圖10中示出的自重抵消機構40的必要。
另外,在Fk(N)≠0的場合,在圖15的狀態(tài)下,對安裝基座12作用Fk(N)的剪切力。在Fk(N)較大的場合,有破壞安裝基座12的情況,從該點出發(fā)來考慮,也需要設置使Fk(N)0的機構,即,自重抵消機構40。
權利要求
1.一種兩面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對置配置的第一壓接工具以及第二壓接工具,加熱所述第一壓接工具以及所述第二壓接工具的加熱機構,在所述第一壓接工具與所述第二壓接工具之間施加加壓力的加壓機構,在所述第一壓接工具與所述第二壓接工具之間保持安裝工件的工件保持機構,在所述第一壓接工具與所述第二壓接工具之間向所述第一壓接工具側供給第一保護帶的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及在所述第一壓接工具與所述第二壓接工具之間向所述第二壓接工具側供給第二保護帶的第二保護帶供給機構。
2.權利要求
1中記述的兩面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保持機構具有抵消所保持的所述安裝工件的自重的自重抵消機構。
3.權利要求
1或2中記述的兩面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具有供給所述第一保護帶的第一供給部,和向第一收容箱內(nèi)吸入被供給的所述第一保護帶的第一吸引部;所述第二保護帶供給機構具有供給所述第二保護帶的第二供給部,和向第二收容箱內(nèi)吸入被供給的所述第二保護帶的第二吸引部。
4.一種電氣設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安裝基座的表面經(jīng)由第一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臨時固定第一電子部件、并在所述安裝基座的與所述表面對置的背面經(jīng)由第二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臨時固定第二電子部件的工序,與被臨時固定的所述第一電子部件對置地配置第一保護帶、并與被臨時固定的所述第二電子部件對置地配置第二保護帶的工序,及通過經(jīng)由所述第一保護帶和所述第一電子部件對所述第一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進行加壓且進行加熱,并經(jīng)由所述第二保護帶和所述第二電子部件對所述第二各向異性導電粘接材料進行加壓且進行加熱,從而將所述第一電子部件和所述第二電子部件連接在所述安裝基座的兩面上的工序。
專利摘要
本發(fā)明在增加安裝于基座的電子部件的數(shù)量的同時實現(xiàn)了在安裝基座上安裝有大量電子部件的電子部件安裝設備的小型化。兩面安裝裝置中具有相互對置配置的第一壓接工具(1)及第二壓接工具(2),加熱第一壓接工具(1)及第二壓接工具(2)的加熱機構(1b、2b),在第一壓接工具(1)與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施加加壓力的加壓機構(7),在第一壓接工具(1)與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保持安裝工件(11)的工件保持機構(3),在第一壓接工具(1)與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向第一壓接工具(1)側供給第一保護帶(18a)的第一保護帶供給機構(4),及在第一壓接工具(1)與第二壓接工具(2)之間向第二壓接工具(2)側供給第二保護帶(18b)的第二保護帶供給機構(5)。
文檔編號H01L21/603GK1992154SQ200610142974
公開日2007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26日
發(fā)明者植松義尊, 高林弘德, 武者整, 御所園敏彥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