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位開關和移動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位開關和移動設備,所述復位開關包括殼體、彈性部件、復位針、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其中,所述殼體中具有空腔,所述彈性部件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復位針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與所述空腔的空腔壁相接、另一端與所述復位針相接;所述復位針的一端與所述彈性部件相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殼體的第一缺口,所述復位針具有凹槽;所述第一彈片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相連的第一頭部和第一折彎部,所述第一折彎部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彈片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第二頭部。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按壓復位開關的復位針即可實現移動設備的掉電復位,無需再拆卸電池或者等待電池耗盡電量,操作簡便,避免電池或移動設備損壞。
【專利說明】
_種復位開關和移動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開關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復位開關方法和一種移動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移動設備的趨向智能化發(fā)展,移動設備的應用和操作系統(tǒng)越來越復雜,有些時候由于應用或系統(tǒng)運行崩潰可能導致死機的情況。
[0003]部分移動設備的電池是可拆卸的,在這種情況下死機,用戶往往需要掀開移動設備的后蓋,取下電池,使得移動設備掉電復位,操作繁瑣。
[0004]但是,很多移動設備的電池是不可拆卸的,如果死機,就只能等到電池耗盡電量,或者,強行拆開電池蓋,強行取下電池,操作更加繁瑣。
[0005]在很多情況下,由于電池都用雙面膠與殼體粘接,或者,有很多螺釘連接,電池拆卸很復雜,往往造成電池或移動設備損壞。
【發(fā)明內容】
[0006]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以便提供一種復位開關和一種移動設備,以避免拆卸電池或者等待電池耗盡電量,避免電池或移動設備損壞。
[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復位開關,所述復位開關包括殼體、彈性部件、復位針、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
[0008]其中,所述殼體中具有空腔,所述彈性部件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復位針位于所述空腔中;
[0009]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與所述空腔的空腔壁相接、另一端與所述復位針相接;
[0010]所述復位針的一端與所述彈性部件相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殼體的第一缺口,所述復位針具有凹槽;
[0011]所述第一彈片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相連的第一頭部和第一折彎部,所述第一折彎部嵌入所述凹槽中;
[0012]所述第二彈片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第二頭部;
[0013]當所述復位針受外力移動時,所述復位針壓縮所述彈性部件,所述復位針的凹槽壓縮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所述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脫離;
[0014]當所述復位針所受外力消除時,所述彈性部件推動所述復位針復位,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復位,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所述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相接。
[0015]本發(fā)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移動設備,所述移動設備包括電源、復位開關和外殼;
[0016]所述復位開關包括殼體、彈性部件、復位針、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
[0017]其中,所述殼體中具有空腔,所述彈性部件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復位針位于所述空腔中;
[0018]所述第一彈片、所述第二彈片與所述電源串聯;
[0019]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與所述空腔的空腔壁相接、另一端與所述復位針相接;
[0020]所述復位針的一端與所述彈性部件相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殼體的第一缺口,所述復位針具有凹槽;
[0021]所述外殼具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與所述第二缺口連通;
[0022]所述第一彈片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相連的第一折彎部和第一頭部,所述第一折彎部嵌入所述凹槽中;
[0023]所述第二彈片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第二頭部;
[0024]當所述復位針受外力移動時,所述復位針壓縮所述彈性部件,所述復位針的凹槽壓縮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所述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脫離,移動設備掉電;
[0025]當所述復位針所受外力消除時,所述彈性部件推動所述復位針復位,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復位,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所述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相接,移動設備上電。
[0026]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以下優(yōu)點:
[0027]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復位開關中的復位針受外力移動時,復位針壓縮彈性部件,復位針的凹槽壓縮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脫離,當所受外力消除時,彈性部件推動復位針復位,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復位,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相接,若應用在移動設備中,用戶可以直接通過按壓復位開關的復位針即可實現移動設備的掉電復位,無需再拆卸電池或者等待電池耗盡電量,操作簡便,避免電池或移動設備損壞。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在靜止狀態(tài)下的復位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在壓縮狀態(tài)下的復位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彈片的頭部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4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移動設備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33]參照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的一種在靜止狀態(tài)下的復位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0034]如圖1所示,該復位開關可以包括殼體100、彈性部件200、復位針300、第一彈片400與第二彈片500 ;
[0035]在實際應用中,復位開關可以作為獨立的電子元件設置在電子設備(如移動設備)的主板上,其第一彈片400、第二彈片500接入電子設備(如移動設備)的主電路中,與電源串聯。
[0036]其中,殼體100為絕緣體,以塑料為例,殼體100可以由塑料注塑生產而成,一方面,可以保證復位開關在接入電路時不產生漏電現象、不影響其他電子元件的運行,另一方面,可以為復位開關的其他各個零件提供支撐限位作用。
[0037]殼體100中具有空腔101,即殼體100為中空狀態(tài),彈性部件200位于空腔101中,復位針300位于空腔101中;
[0038]彈性部件200為具有彈性的部件,例如彈簧、彈片等等,其一端與空腔101的空腔壁相接、另一端與復位針300相接;
[0039]復位針300可以為圓柱體、長方體等可以往返滑動的部件,復位針300的一端與彈性部件200相接、另一端位于殼體100的第一缺口 102,該第一缺口 102為外部進入空腔101的接口,方便其他部件進入空腔101推動復位針300。
[0040]復位針300具有凹槽301,即在復位針300的表面的某部分向復位針300內部凹進去,使復位針300為中空狀態(tài);
[0041]第一彈片400為片狀的金屬導體,第二彈片500也為片狀的金屬導體,如鈹、銅等,具體材料在此不作限制,保證復位開關在接入電路時經第一彈片400和第二彈片500可以導通電流。
[0042]其中,第一彈片400在空腔101中具有相連的第一頭部401和第一折彎部402 ;
[0043]第一折彎部402可以為第一彈片400折彎后形成的部位,以第一彈片400和第二彈片500之間相對的位置作為參考位置,則第一折彎部402折彎的方向為外向,呈錐形(錐形的開口朝向參考位置)等形狀,具有彈性。
[0044]第一折彎部402的形狀與復位針300的凹槽301的形狀吻合,如第一折彎部402為錐形,則復位針300的凹槽301為比第一折彎部402稍大的錐形,使得第一折彎部402可以嵌入復位針300的凹槽301中。
[0045]第一頭部401為第一彈片400的端部部位。
[0046]第二彈片500在空腔101中具有第二頭部501,第二頭部501為第二彈片500的端部部位;
[0047]在靜止狀態(tài)時,第一彈片400的第一頭部401位于第二彈片500的第二頭部501的下方,第一折彎部402由于折彎造成的彈性而對與第一折彎部402相連的第一頭部401施加一個朝外的力,使得第一彈片400的第一頭部401和第二彈片500的第二頭部501相接,同時,第二彈片500的第二頭部501限制了第一彈片400的第一頭部401繼續(xù)朝外移動,使得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 —直處于壓縮狀態(tài),保持彈性,保證了第一頭部401和第—?頭部501的接觸穩(wěn)定性。
[0048]此外,由于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在壓縮狀態(tài)時被限定,其位置也相對穩(wěn)定,并且,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嵌入了復位針300的凹槽301中,因此,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可以限定復位針300的軸向移動,穩(wěn)定了復位針300的位置。
[0049]若復位開關接入電子設備(如移動設備)的主電路,此時主電路處于導通狀態(tài),機主電路上各電子元件供電正常,電子設備(如移動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
[0050]在具體實現中,電子設備(如移動設備)的外殼具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 102可以與該第二缺口連通,使得用戶在移動設備死機等情況下,可以采用其他物品通過外殼上的第二缺口,再通過殼體100的第一缺口 102,進入空腔101,與復位針300相接,對復位針300施加軸向的外力。
[0051]如圖2所示,當復位針300受外力移動時,當彈性部件200承受復位針300施加的軸向壓力時,由于彈性部件200的一端與空腔101的空腔壁相接,擋住彈性部件200,使其無法發(fā)生軸向的位移,復位針300壓縮彈性部件200,使其發(fā)生形變,復位針300的凹槽301壓縮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同樣,第一折彎部402承受復位針300施加的壓力時,第一折彎部402也會發(fā)生形變,帶動相連的第一頭部401脫離了原本的位置,第一彈片400的第一頭部401與第二彈片500的第二頭部501脫離;
[0052]若復位開關接入電子設備(如移動設備)的主電路,此時主電路處于斷路狀態(tài),主電路上各電子元件無法供電,電子設備(如移動設備)處于掉電狀態(tài)。
[0053]當其他部件通過殼體100的第一缺口 102抽離空腔101,對復位針300施加外力消失,復位開關進入復位狀態(tài)。
[0054]如圖1所示,當復位針300所受外力消除時,復位針300對彈性部件200施加的壓力連同消失,彈性部件200的形變恢復,對復位針300施加一個推力,推動復位針300復位,同樣,復位針300對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所施加的壓力也連同消失,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的形變恢復,即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復位,帶動相連的第一頭部401回復原本的位置,第一彈片400的第一頭部401與第二彈片500的第二頭部501相接。
[0055]若復位開關接入電子設備(如移動設備)的主電路,此時主電路處于導通狀態(tài),機主電路上各電子元件供電正常,電子設備(如移動設備)處于正常上電狀態(tài)。
[0056]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復位開關中的復位針300受外力移動時,復位針300壓縮彈性部件200,復位針300的凹槽201壓縮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第一彈片400的第一頭部401與第二彈片500的第二頭部501脫離,當所受外力消除時,彈性部件200推動復位針300復位,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復位,第一彈片400的第一頭部401與第二彈片500的第二頭部501相接,若應用在移動設備中,用戶可以直接通過按壓復位開關的復位針即可實現移動設備的掉電復位,無需再拆卸電池或者等待電池耗盡電量,操作簡便,避免電池或移動設備損壞。
[0057]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一彈片400在空腔101中還可以具有第二折彎部403,第二折彎部403可以為第一彈片400折彎后形成的部位,具有彈性,以第一彈片400和第二彈片500之間相對的位置作為參考位置,則第二折彎部403的方向為外向。
[0058]第一折彎部402與第二折彎部403相連,第二折彎部403的折彎程度可以比第一折彎部402的折彎程度要大,呈U形(U形的開口朝向參考位置)等形狀;
[0059]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殼體100還可以具有第一擋板103,第一擋板103的端部與第一折彎部402與第二折彎部403的連接處相接。
[0060]第二折彎部403嵌在第一擋板402與空腔101的空腔壁之間的區(qū)域中,即如圖1所示,第二折彎部403最左側的位置、最上方的位置、最下方的位置都與空腔101的空腔壁相接,限制第二折彎部403折彎的部分往軸向(如左側)移動、限制第二折彎部403上方的部位往上方移動、限制第二折彎部403下方的部位往下方移動;
[0061]此外,第二折彎部403的前方、后方也與空腔101的空腔壁相接,限制第二折彎部403往前方、后方移動;
[0062]從而大大提高了第二折彎部403位置的穩(wěn)定性,避免第二折彎部403在掉落、震動等情況下產生移位。
[0063]第一彈片400還可以具有第一根部404,第一根部404固定在殼體100中,保持密封性,防止灰塵掉落,第一根部404與第二折彎部403相連,限制第二折彎部403的軸向(如右側)移動;
[0064]除第一根部404之外,第一彈片400還可以具有其他部位,伸出殼體100,以接入電路。
[0065]此外,殼體100還可以具有第一夾片104,第二折彎部403下方的部位(或者折彎的部分)位于第一夾片104位于與空腔101的空腔壁之間,使得第一夾片104與空腔101的空腔壁夾緊第二折彎部403,限制第二折彎部403下方的部位往上方移動,進一步提高了第二折彎部403位置的穩(wěn)定性。
[0066]進一步地,第一夾片104可以與第一根部404旁的空腔101連成一個整體,一方面,可以方便注塑,另一方面,可以蓋住第一根部404在空腔101的固定位置,保證密封性,防止灰塵從第一根部404在空腔101的固定位置掉落。
[0067]在靜止狀態(tài)時,第二折彎部403由于折彎造成的彈性而對與第二折彎部403相連的第一折彎部402施加一個朝外的力,第一擋板402限制了第二折彎部403的移動,使得第二折彎部403 —直處于壓縮狀態(tài),保持彈性,保證了第一折彎部402的位置穩(wěn)定性。
[0068]如圖2所示,當復位針300受外力移動,復位針300的凹槽301壓縮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時,第一擋板103的端部可以擋住第一折彎部402,使其無法發(fā)生軸向的位移,進而復位針300的凹槽301壓縮第一折彎部402,使其發(fā)生形變,同時,第一折彎部402會對第二折彎部403施加一個向下的力,由于第二折彎部403的下方與空腔101的空腔壁相接,擋住第二折彎部403,使其無法發(fā)生向下的位移,進而第一折彎部402壓縮第二折彎部403,使其發(fā)生形變。
[0069]如圖1所示,當復位針300所受外力消除時,復位針300對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所施加的壓力連同消失,第一折彎部402對第二折彎部403施加的也連同消失,第二折彎部403的形變恢復,即第一彈片400的第二折彎部403復位。
[0070]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彈片400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結構簡單,成本低,同時,第二折彎部403保證了位置的穩(wěn)定性,進而保證了第一彈片400和第二彈片500接觸的穩(wěn)定性。
[0071]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二彈片500在空腔101中還可以具有第三折彎部502,第三折彎部502可以為第二彈片500折彎后形成的部位,具有彈性,假設第一彈片400和第二彈片500相對的方向為里向,則第三折彎部502的方向為外向。
[0072]第三折彎部502與第二頭部501相連,呈U形(U形的開口朝內)等形狀。
[0073]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殼體100還可以具有第二擋板105,第三折彎部502嵌在第二擋板105與空腔的101空腔壁之間的區(qū)域中,即如圖1所示,第三折彎部502最右側的位置、最上方的位置、最下方的位置都與空腔101的空腔壁相接,限制第三折彎部502折彎的部分往軸向(如右側)移動、限制第三折彎部502上方的部位往上方移動、限制第三折彎部502下方的部位往下方移動;
[0074]此外,第三折彎部502的前方、后方也與空腔101的空腔壁相接,限制第三折彎部502往前方、后方移動;
[0075]從而大大提高了第三折彎部502位置的穩(wěn)定性,避免第三折彎部502在震動(如掉落)等情況下產生移位。
[0076]第二彈片500還可以具有第二根部503,第二根部503固定在殼體100中,保持密封性,防止灰塵掉落,第二根部503與第三折彎502相連,限制第三折彎502往軸(如左側)移動。
[0077]除第二根部503之外,第二彈片500還可以具有其他部位,伸出殼體100,以接入電路。
[0078]此外,殼體100還可以具有第二夾片106,第三折彎部502折彎的部分(或者下方的部位)位于第二夾片106與空腔101的空腔壁之間,使得第二夾片106與空腔101的空腔壁夾緊第三折彎部502,限制第三折彎部502下方的部位往上方移動,進一步提高了第三折彎部502位置的穩(wěn)走性。
[0079]在靜止狀態(tài)時,第三折彎部502由于折彎造成的彈性而對與第三折彎部502相連的第二頭部501施加一個朝外的力,第二擋板105限制了第三折彎部502的移動,使得第三折彎部502處于壓縮狀態(tài),保持彈性,保證了第二頭部501的位置穩(wěn)定性。
[0080]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二彈片500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結構簡單,成本低,同時,第三折彎部502保證了位置的穩(wěn)定性,進而保證了第一彈片400和第二彈片500接觸的穩(wěn)定性。
[0081]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彈性部件200和復位針300嵌在第一擋板104、第二擋板106與空腔101的空腔壁之間的區(qū)域中,該區(qū)域的形狀與復位針300的形狀吻合,如復位針300為圓柱體,則該區(qū)域可以為比復位針300稍大的圓柱體,使得復位針300可以嵌入該區(qū)域中,并可以進行往返移動。
[0082]此外,第一擋板104與第二擋板106之間的區(qū)域與復位300針的凹槽301匹配,使得第一彈片400的第一折彎部402穿過該區(qū)域,嵌入到復位300針的凹槽301中。
[0083]如圖3所示,第一彈片400的第一頭部401可以具有第一凸起部4011,第二彈片500的第二頭部501可以具有第二凸起部5011,第一凸起部4011與第二凸起部5011位置相對,如,若第一凸起部4011的凸起朝上,則第二凸起部5011朝下,使得兩者的面積增大,增加接觸的幾率,保證接觸的穩(wěn)定性,同時,減少電阻值。
[0084]參照圖4,示出了本發(fā)明的一種移動設備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該移動設備可以包括電源600、復位開關700和外殼;
[0085]該復位開關700可以包括殼體、彈性部件、復位針、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
[0086]其中,殼體中具有空腔,彈性部件位于空腔中,復位針位于空腔中;
[0087]第一彈片、第二彈片接入移動設備的主電路800中,與電源600串聯;
[0088]彈性部件的一端與空腔的空腔壁相接、另一端與復位針相接;
[0089]復位針的一端與彈性部件相接、另一端位于殼體的第一缺口,復位針具有凹槽;
[0090]外殼具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與第二缺口連通;
[0091]第一彈片在空腔中具有相連的第一折彎部和第一頭部,第一折彎部嵌入凹槽中;
[0092]第二彈片在空腔中具有第二頭部;
[0093]當復位針受外力移動時,復位針壓縮彈性部件,復位針的凹槽壓縮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脫離,移動設備掉電;
[0094]當復位針所受外力消除時,彈性部件推動復位針復位,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復位,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相接,移動設備上電。
[0095]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一彈片在空腔中還具有第二折彎部,第一折彎部與第二折彎部相連;
[0096]殼體還具有第一擋板,第一擋板的端部與第一折彎部與第二折彎部的連接處相接;
[0097]第二折彎部嵌在第一擋板與空腔的空腔壁之間的區(qū)域中。
[0098]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殼體還具有第一夾片,第二折彎部位于第一夾片與空腔的空腔壁之間。
[0099]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二彈片在空腔中還具有第三折彎部,第三折彎部與第二頭部相連;
[0100]殼體還具有第二擋板,第三折彎部嵌在第二擋板與空腔的空腔壁之間的區(qū)域中。
[0101]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殼體還具有第二夾片,第三折彎部位于第二夾片與空腔的空腔壁之間。
[0102]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一彈片還具有第一根部,第一根部固定在殼體中,第一根部與第二折彎部相連;
[0103]第二彈片還具有第二根部,第二根部固定在殼體中,第二根部與第三折彎相連。
[0104]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彈性部件和復位針嵌在第一擋板、第二擋板與空腔的空腔壁之間的區(qū)域中;
[0105]第一擋板與第二擋板之間的區(qū)域與復位針的凹槽匹配。
[0106]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一頭部具有第一凸起部,第二頭部具有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與所第二凸起部位置相對。
[0107]在實際應用中,殼體為絕緣體,第一彈片為金屬導體,第二彈片為金屬導體;
[0108]彈性部件包括彈簧。
[0109]對于移動設備實施例而言,由于其與復位開關的實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復位開關的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0110]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111]盡管已描述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fā)明實施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0112]最后,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13]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復位開關和一種移動設備,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復位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開關包括殼體、彈性部件、復位針、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 其中,所述殼體中具有空腔,所述彈性部件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復位針位于所述空腔中; 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與所述空腔的空腔壁相接、另一端與所述復位針相接; 所述復位針的一端與所述彈性部件相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殼體的第一缺口,所述復位針具有凹槽; 所述第一彈片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相連的第一頭部和第一折彎部,所述第一折彎部嵌入所述凹槽中; 所述第二彈片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第二頭部; 當所述復位針受外力移動時,所述復位針壓縮所述彈性部件,所述復位針的凹槽壓縮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所述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脫離; 當所述復位針所受外力消除時,所述彈性部件推動所述復位針復位,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復位,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所述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位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片在所述空腔中還具有第二折彎部,所述第一折彎部與所述第二折彎部相連; 所述殼體還具有第一擋板,所述第一擋板的端部與所述第一折彎部與所述第二折彎部的連接處相接; 所述第二折彎部嵌在所述第一擋板與所述空腔的空腔壁之間的區(qū)域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位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還具有第一夾片,所述第二折彎部位于所述第一夾片與所述空腔的空腔壁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復位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片在所述空腔中還具有第三折彎部,所述第三折彎部與所述第二頭部相連; 所述殼體還具有第二擋板,所述第三折彎部嵌在所述第二擋板與所述空腔的空腔壁之間的區(qū)域中。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位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還具有第二夾片,所述第三折彎部位于所述第二夾片與所述空腔的空腔壁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位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片還具有第一根部,所述第一根部固定在所述殼體中,所述第一根部與所述第二折彎部相連; 所述第二彈片還具有第二根部,所述第二根部固定在所述殼體中,所述第二根部與所述第三折彎相連。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位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和所述復位針嵌在所述第一擋板、所述第二擋板與所述空腔的空腔壁之間的區(qū)域中; 所述第一擋板與所述第二擋板之間的區(qū)域與所述復位針的凹槽匹配。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或7所述的復位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頭部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頭部具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與所述第二凸起部位置相對。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為絕緣體,所述第一彈片為金屬導體,所述第二彈片為金屬導體; 所述彈性部件包括彈簧。10.一種移動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設備包括電源、復位開關和外殼; 所述復位開關包括殼體、彈性部件、復位針、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 其中,所述殼體中具有空腔,所述彈性部件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復位針位于所述空腔中; 所述第一彈片、所述第二彈片與所述電源串聯; 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與所述空腔的空腔壁相接、另一端與所述復位針相接; 所述復位針的一端與所述彈性部件相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殼體的第一缺口,所述復位針具有凹槽; 所述外殼具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與所述第二缺口連通; 所述第一彈片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相連的第一折彎部和第一頭部,所述第一折彎部嵌入所述凹槽中; 所述第二彈片在所述空腔中具有第二頭部; 當所述復位針受外力移動時,所述復位針壓縮所述彈性部件,所述復位針的凹槽壓縮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所述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脫離,移動設備掉電; 當所述復位針所受外力消除時,所述彈性部件推動所述復位針復位,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折彎部復位,所述第一彈片的第一頭部與所述第二彈片的第二頭部相接,移動設備上電。
【文檔編號】H01H13/20GK105845483SQ201510379478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6月30日
【發(fā)明人】劉明建
【申請人】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