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設及一種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屬于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常規(guī)的化石燃料日益消耗殆盡,在現(xiàn)有的可持續(xù)能源中,太陽能無疑是一種最清 潔、最普遍和最有潛力的替代能源。太陽能發(fā)電裝置又稱為太陽能電池或光伏電池,可W將 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其發(fā)電原理是基于半導體PN結的光生伏特效應。
[0003] 現(xiàn)有技術中,太陽能電池的背面主要包括背電場和背電極,參見圖1所示。背電極 最終通過焊帶實現(xiàn)電流收集W及電池片之間的電連接?,F(xiàn)有的背電極結構焊接拉力較小, 最終影響焊接的可靠性。
[0004] 因此,如何合理設計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W提高焊接拉力,成為了本領域 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之一。
【發(fā)明內容】
陽〇化]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
[0006] 為達到上述發(fā)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 極結構,包括背電極;所述背電極上設有復數(shù)個凹槽;
[0007] 所述凹槽的面積為2800~8000平方微米;
[0008] 相鄰凹槽之間的間距為100~500微米;
[0009] 所述凹槽離背電極邊緣的距離為500~1000 mm;
[0010] 所述凹槽的總面積占該背電極面積的2~15%。
[0011]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凹槽選自圓形、楠圓形、矩形、正方形中的一種或幾種。
[0012] 優(yōu)選的,所述凹槽的總面積占該背電極面積的3~5%。
[0013] 優(yōu)選的,所述凹槽為圓形,其半徑為30~50微米。
[0014]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凹槽的排列方式為矩陣排列。當然,也可W采用水平排列、 豎直排列、斜向排列等方式或運些方式的組合。
[0015]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0016] 1、本實用新型開發(fā)了一種新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通過在背電極上設置 多個小面積的凹槽,在焊接時電極烙融可將凹槽填平,增大了焊帶與背極的焊接面積,提高 焊接拉力;
[0017] 2、實驗證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僅可W提高焊接拉力,且不會影響電流傳 輸,同時對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0018] 3、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易于實現(xiàn),適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0019] 圖1為【背景技術】中現(xiàn)有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的示意圖。
[0020]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背電極的示意圖。 陽02U 其中:1、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 W23] 實施例一
[0024] 參見圖2所示,一種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包括背電極;所述背電極上設有 復數(shù)個凹槽1 ; 陽0巧]所述凹槽為楠圓形,其面積為4000平方微米;
[0026] 相鄰凹槽之間的間距為300微米;
[0027] 所述凹槽離背電極邊緣的距離為700mm;
[0028] 所述凹槽的總面積占該背電極面積的4%。
[0029] 所述凹槽的排列方式參見圖2所示,由5個凹槽構成一排,4排構成一個類似階梯 的矩陣單元,一個背電極上具有4個運樣的矩陣單元。
[0030] 對改進前后的背電極結構進行焊接拉力的測試,結果如下:
[0031]
[0032] 由上表可見,實施例的焊接拉力明顯高于現(xiàn)有技術中。
[0033] 接著,對本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進行電性能測試,并與未作改進的常規(guī)太陽能電 池作對比,結果如下:
[0034]
[0035] 由上表可見,相對于現(xiàn)有的常規(guī)電池,實施例的光電轉換效率也有一定的提升。
【主權項】
1. 一種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包括背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電極上設有復 數(shù)個凹槽(1); 所述凹槽的面積為2800~8000平方微米; 相鄰凹槽之間的間距為100~500微米; 所述凹槽離背電極邊緣的距離為500~1000 mm; 所述凹槽的總面積占該背電極面積的2~15%。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選自圓 形、橢圓形、矩形、正方形中的一種或幾種。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總面 積占該背電極面積的3~5%。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為圓形, 其半徑為30~50微米。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排列 方式為矩陣排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太陽能電池的背面電極結構,包括背電極;所述背電極上設有復數(shù)個凹槽;所述凹槽的面積為2800~8000平方微米;相鄰凹槽之間的間距為100~500微米;所述凹槽離背電極邊緣的距離為500~1000mm;所述凹槽的總面積占該背電極面積的2~15%。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背電極上設置多個小面積的凹槽,在焊接時電極熔融可將凹槽填平,增大了焊帶與背極的焊接面積,提高焊接拉力。
【IPC分類】H01L31/0224
【公開號】CN204857738
【申請?zhí)枴緾N201520583619
【發(fā)明人】周彬, 費正洪, 衡陽
【申請人】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鹽城阿特斯協(xié)鑫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