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動制動電動機及氣動制動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氣動制動電動機摩擦片的氣動制動電動機及氣動制動 方法,屬氣動制動模塊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電磁制動電動機制動模塊,在結構設計上,由于采用電磁鐵動作 結構,故電磁鐵中的線圈必然產(chǎn)生熱量發(fā)熱,整流器工作也要發(fā)熱、耗電量 大,并且經(jīng)常發(fā)生整流器燒毀、線圈短路等故障;其次,裝配精度要求高, 制造成本高。
發(fā)明內(nèi)容
設計目的避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采用壓縮空氣作為制 動源的氣動制動電動機及氣動制動方法。
設計方案為了實現(xiàn)上述設計目的。1、電動機制動采用氣動制動氣缸作 為制動源的設計,是本發(fā)明的特點之一。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由于氣動制動 氣缸采用壓縮空氣作為氣缸的制動的能源,因此只有當其制動時,才需要微 量的壓縮空氣的供給,其能耗消耗非常小,并且該微量壓縮空氣對于構成氣 動制動氣缸的部件而言又起到了風冷降溫的作用,從而使氣動制動氣缸制動 不發(fā)熱,不會發(fā)生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而非制動時,其氣動制動氣缸 不工作,不消耗任何能源,不僅節(jié)約了能耗,而且確保了氣動制動氣缸的使 用壽命。2、底座即作為氣動制動缸的連接基座,又作了制動片的制動導向體的設計,是本發(fā)明的特點之二。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該底座既可以準確地使 氣動制動氣缸中的活塞按預先設定的軌跡導向運動,從而確保了制動片的可 靠制動。3、制動片上開有多個通孔,活動滑套與底座連接螺栓呈滑動配合的 設計,是本發(fā)明的特點之三。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當?shù)鬃?、制動片采用沉頭 螺栓連接到電動機摩擦片端面的機殼時,該底座沉頭螺栓既可以有效地將底 座與電動機機殼可靠地連接,又與活動滑套一同對制動片起到了導向運動的 效果,當制動片受到外力推動時,制動片即可沿活動滑套移動,又不會發(fā)生 旋轉。4、底座有多個復位彈簧沉頭螺栓且與制動片上的多個相應通孔相匹配 的設計,是本發(fā)明的特點之四。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復位彈簧有一個定位 點,當制動片被推出后,在解除制動時,位于制動片制動面一側的壓簧對制 動片產(chǎn)生彈性推動,使制動片恢復到原位態(tài),從而達到復位的作用。5、薄膜 缸底座與皮膜間環(huán)形密封腔的設計,是本發(fā)明的特點之五。這樣做的目的在 于當壓縮空氣通過薄膜缸底座上的氣孔進入由薄膜缸底座和皮膜構成的環(huán) 形密封腔時,皮膜受壓縮空氣的作用鼓膜,從而推動與其相觸的活塞向外移 動,活塞則推動制動片與電動機摩擦片產(chǎn)生接觸且將電動機摩擦片制動。
技術方案1:氣動制動電動機,制動片位于底座的凹槽內(nèi)且制動片的制 動面與電動機中的摩擦片構成制動剎車配合,底座的另一側與制動氣缸連接 且制動氣缸中的活塞推動制動片制動。
技術方案2:氣動制動電動機的制動方法,當壓縮空氣通過進氣孔充入 由薄膜缸底座與皮膜間構成的密封腔內(nèi),皮膜在壓縮空氣的作用下向外鼓膜 且推動與此相觸的活塞向移動,活塞推動制動片壓向電動機中的摩擦片且完 成剎車動作,當壓縮空氣解除后,復位彈簧推動制動片復位,制動片推動活 塞,活塞推動皮膜復位,即完成一次剎車動作。
本發(fā)明與背景技術相比, 一是電動機制作不用電,不發(fā)熱;二是結構簡單,制動可靠,制動力可調(diào);三是制造成本低,裝配精度要求低,基本上無 故障。
圖1是氣動制動電動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氣動制動電動機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參照附圖1和2。氣動制動電動機,制動片3位于底座2 — 側的凹槽內(nèi)且制動片3的制動面與電動機13中的摩擦片14構成制動剎車配 合,底座2的端面與電動機13端面15連接,底座2的另一側與制動氣缸1 連接且制動氣缸1中的活塞6推動制動片3制動。制動片3上開有3個或多 個底座沉頭螺栓孔,活動滑套3-1位于制動片3的孔內(nèi)且利用底座2和電機 的連接螺絲作為滑柱與制動片3呈滑動配合;底座2裝有3個或多個復位彈 簧定位螺栓2-1且與制動片3上的3個或多個通孔相對應,3個或多個螺栓 的栓桿穿過制動板3的通孔,螺栓的栓桿上套有壓簧4且位于制動片3的制 動面的一側,制動片3位于底座2—側的凹槽內(nèi),底座2的另一側與制動氣 缸1連接且制動氣缸1中的活塞6推動制動片3制動,活塞6為中孔圓盤凸 臺結構。薄膜缸底座9、皮膜8、外圈法蘭7、活塞6、內(nèi)圈法蘭5、制動片3、 底座2的形狀均為中孔的圓形結構。
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制動氣缸l由薄膜缸底座9、皮膜8、外圈 法蘭7、活塞6、內(nèi)圈法蘭5、制動片3及底座2—側端面構成,皮膜8位于 薄膜缸底座9和外圈法蘭7、內(nèi)圈法蘭5構成的腔體內(nèi),活塞6位于外圈法 蘭7和內(nèi)圈法蘭5之間,內(nèi)圈法蘭5、外圈法蘭7、皮膜8和薄膜缸底座9 通過螺螺栓10和U組成一個空心軸薄膜氣缸,同時利用螺栓10固定在底座 2上,與底座2形成一個整體,其薄膜缸底座9與皮膜8間形成一個環(huán)形密封腔,薄膜缸底座9上有進氣孔12且與壓縮空氣的出氣口連通。
實施例3: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制動氣缸1可以采用電動氣缸,電動
氣缸的結構系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作敘述。
實施例4:在實施例1和2的基礎上,氣動制動電動機的制動方法,當 壓縮空氣通過制動氣缸1中的進氣孔12充入制動氣缸1時,制動氣缸1中的 活塞6推動制動片3壓向電動機13中的摩擦片14且完成剎車動作;當壓縮 空氣解除后,制動氣缸l中的活塞6復位,制動片3在復位彈簧4的作用下 復位,即完成一次剎車動作,即完成一次剎車動作。
實施例5:在實施例4的基礎上,氣動制動電動機的制動方法,當壓縮 空氣通過進氣孔12充入由薄膜缸底座9與皮膜8間構成的密封腔內(nèi),皮膜8 在壓縮空氣的作用下向外鼓膜且推動與此相觸的活塞6向前移動,活塞6推 動制動片3壓向電動機13中的摩擦片14且完成剎車動作,當壓縮空氣解除 后,復位彈簧4推動制動片3復位,制動片3推動活塞6,活塞6推動皮膜8 復位,即完成一次剎車動作。
實施例6:在實施例4的基礎上,制動氣缸l可以采用電動氣缸。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雖然對本發(fā)明作了比較詳細的文字描述, 但是這些文字描述,只是對本發(fā)明設計思路的簡單文字描述,而不是對本發(fā) 明設計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發(fā)明設計思路的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 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動制動電動機,其特征是制動片位于底座的凹槽內(nèi)且制動片的制動面與電動機中的摩擦片構成制動剎車配合,底座的另一側與制動氣缸連接且制動氣缸中的活塞推動制動片制動。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制動電動機,其特征是制動片上開有3個或 多個孔,活動滑套位于制動片的孔內(nèi)且利用底座和電機的連接螺絲作為滑柱 與制動片呈滑動配合。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氣動制動電動機,其特征是底座開有3個或多個 復位彈簧沉頭螺栓孔且與制動片上的3個或多個沉頭螺栓孔相對應,3個或多個沉頭螺栓的栓桿穿過制動板3的通孔,其沉頭螺栓固定在底座中的復位彈簧沉頭螺栓孔內(nèi),沉頭螺栓的栓桿上套有壓簧且位于制動片的制動面的一 側。
4、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氣動制動電動機,其特征是制動氣缸由薄膜缸底 座、皮膜、外圈法蘭、活塞、內(nèi)圈法蘭、制動片及底座一側端面構成,皮膜 位于薄膜缸底座和外圈法蘭、內(nèi)圈法蘭構成的腔體內(nèi),活塞位于外圈法蘭和內(nèi)圈法蘭之間,內(nèi)圈法蘭、外圈法蘭、皮膜和薄膜缸底座通過螺螺栓組成一 個空心軸薄膜氣缸,同時利用螺栓固定在底座上,與底座形成一個整體。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動制動電動機,其特征是薄膜缸底座與皮膜間 形成一個環(huán)形密封腔。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氣動制動電動機,其特征是薄膜缸底座上有 進氣孔。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 6所述的氣動制動電動機,其特征是薄膜缸底座、皮 膜、外圈法蘭、活塞、內(nèi)圈法蘭、制動片、底座的形狀均為中空的圓形結構。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氣動制動電動機,其特征是活塞為中空圓盤凸臺 結構。
9、 一種氣動制動電動機的制動方法,其特征是當壓縮空氣通過制動氣缸中 的進氣孔充入制動氣缸時,制動氣缸中的活塞推動制動片壓向電動機中的摩 擦片且完成剎車動作;當壓縮空氣解除后,制動氣缸中的活塞復位,制動片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復位,即完成一次剎車動作。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氣動制動電動機的制動方法,其特征是當壓縮空氣通過進氣孔充入由薄膜缸底座與皮膜間構成的密封腔內(nèi),皮膜在壓縮空 氣的作用下向外鼓膜且推動與此相觸的活塞向移動,活塞推動制動片壓向電 動機中的摩擦片且完成剎車動作,當壓縮空氣解除后,復位彈簧推動制動片 復位,制動片推動活塞,活塞推動皮膜復位,即完成一次剎車動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氣動制動電動機摩擦片的氣動制動電機及氣動制動方法,當壓縮空氣通過制動氣缸中的進氣孔充入制動氣缸時,制動氣缸中的活塞推動制動片壓向電動機中的摩擦片且完成剎車動作;當壓縮空氣解除后,制動氣缸中的活塞復位,制動片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復位,即完成一次剎車動作。優(yōu)點一是不用電,不發(fā)熱;二是結構簡單,制動可靠,制動力可調(diào);三是制造成本低,裝配精度要求低,基本上無故障。
文檔編號H02K7/102GK101447714SQ20081016391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25日
發(fā)明者陳勇奇 申請人:杭州祥生砂光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