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fā)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發(fā)電裝置,尤指一種憑借二具有在圓周方向間隔形成的復數個磁鐵的第一盤體,與一設于兩個第一盤體之間且由一金屬框包覆有絕緣材料的第二盤體之間的相對轉動,而產生的所述的磁鐵與所述的金屬框的電磁感應作用而進行發(fā)電者。
背景技術:
目前發(fā)電機中,憑借旋轉動作傳輸至一動力發(fā)電機的轉軸而被轉換成電能。一動力發(fā)電機的輸出是被連接至系統(tǒng)動力,或被儲存于電池中并當需要時用來作為電力。有數個類型的動力發(fā)電機,包含,例如,一種使用線圈的類型、一種使用永久磁鐵作為場磁鐵的類型,或者關于它們的結構,一種放射狀型,其中之一定子圍繞一圓柱形轉子的外部、及一軸型,其中之一定子在該軸向上面對一碟形轉子等。每一類型具有它自己的優(yōu)點與缺點,但要是動力產生的效率是明顯的,則該永久磁鐵型被用來作為場磁鐵,因為比起具有相同實體大小的線圈場磁鐵,能產生一較強的磁場、增加了磁通量并提高所感應的電壓。因為電力能量主要取決于一動力發(fā)電機的效率,所以要求有較高效率的動力發(fā)電機。由于該產生的電壓是與所述的復數個場磁鐵的磁極數成比例。當線圈或一轉子的磁鐵數量為了增加磁極數量而被增加時,所述的復數個場磁鐵的磁場可能減少,因為每個線圈或磁鐵必須是小的。于是,可能的一個選擇是,憑借增加線圈或相同大小的磁鐵數量來保持所述的復數個場磁鐵的磁場,放大一轉子的直徑來增加磁極。此方法是實用的,然而,放大一動力發(fā)電機的轉子的直徑意謂使該動力發(fā)電機的總直徑更大,此方法是不受歡迎的,因為導致體積加大,成本增加。再者,以現(xiàn)有的發(fā)電機而言,其定子多由線圈繞組及導磁材料(如硅鋼片或鐵芯)構成,因此有材料重量重、磁損及有渦流損失的缺點,因而會降低發(fā)電效能,還會造成外形體積過大,不利于小型化電機發(fā)展及市場競爭性。目前所見的發(fā)電機的結構,已揭示的相關專利,如中國臺灣1289969、1290789、M374702及中國臺灣公開號200843293的發(fā)明專利。在已知中國臺灣TWM374702專利案所述的薄型馬達與發(fā)電機兩用機內容揭示,包含:一機殼;二盤型定子,相對固設于該機殼內,分別包含一絕緣基板,一銅鉬層設于該絕緣基板一側,表面設有連接的電路線圈,各該絕緣基板中央處分別設有一軸孔;一轉軸,可轉動地穿置于該機殼并穿經二定子的軸孔而不與定子接觸;及一盤型轉子,設置于該轉軸而介于二定子之間,包含有一盤體,多數磁鐵,以磁極相反且交錯并列的方式布設于盤體二側表面,各該磁鐵是對應銅鉬層上的電路線圈。這種方式的缺點在于:該盤型定子的制造程序復雜,組裝困難而增加組裝時間,為此而增加生產成本,此發(fā)電機的發(fā)電效率不高,不符合市場競爭性。 又,在已知中國臺灣TWI289969專利案所述的軸向分離式感應線圈與磁鐵的發(fā)電裝置內容揭示,其包含:一磁鐵裝置,其具有復數個磁極,并以N極-S極交錯排列的方式環(huán)型分布;及一感應線圈,其是安裝在一線圈座上,感應線圈以導線環(huán)型圈繞而成并導接出兩導接線;其中,分別將感應線圈與磁鐵裝置裝設于兩相對旋轉的物體上,通過兩物體的相對旋轉帶動感應線圈與磁鐵裝置相對旋轉,使感應線圈產生感應電流。這種方式的缺點在于:使用兩個能帶動感應線圈與磁鐵裝置相對旋轉的構件,因此,增加動力來源的使用構件且成本因構件數量增加,而增加制造成本,更因為不是使用同一軸心而降低安裝及相對旋轉的準確度。因此,基于結構空間型態(tài)或構件的多寡等做不同的改進設計,期能與現(xiàn)有結構上產生相當的差異性或增進使用功效或降低成本,以增加競爭力,所以需要有一種發(fā)電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明發(fā)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fā)電裝置,增進使用功效并降低成本。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兩個第一盤體,該兩個第一盤體以適當距離對稱且對應平行排列,該兩個第一盤體的對應面上分別設有復數個磁鐵,該復數個磁鐵以輻射狀且彼此均等隔開排列;至少一個第二盤體,包含一個金屬框及一個包覆于該金屬框外緣的絕緣層,該至少一個第二盤體設于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之間,且與第一盤體平行對應,用于感應磁力線以產生感應電流;以及一發(fā)電機軸,其穿設于該兩個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并與該兩個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兩者的其中之一連結以帶動轉動,而與另一個分離;其中,當該發(fā)電機軸轉動時,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與該至少一個第二盤體之間產生相對轉動運動,使該第二盤體切割通過該第二盤體的磁力線而產生感應電流。各第一盤體上的復數個磁鐵是以磁極的N極與S極交錯排列。該兩個第一盤體上的所述的復數個磁鐵是以磁極的N極與S極相互對應。該第二盤體的金屬框由金屬帶沿一圓周方向均勻布置而成。進一步包含一機殼,用來容納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至少一個第二盤體及該發(fā)電機軸,其中該發(fā)電機軸可轉動地被該機殼所支撐。 該第二盤體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固定部,該固定部由該第二盤體的外緣突出形成,用來連結固定于該機殼上。該各第一盤體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固定部,該固定部由該第一盤體的外緣突出形成,用來連結固定于該機殼上。進一步包含一導線,該導線連接于該第二盤體,用來傳送電力。進一步包含一集電環(huán),該集電環(huán)裝設于該發(fā)電機軸上,并且與該第二盤體電連接,用來傳送電力。該發(fā)電機軸的動力來源由風力、浮力、壓力、水力、滾輪、渦輪、汽輪、皮帶、變速箱、引擎或馬達提供。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利用本發(fā)明的發(fā)電裝置,取代放大整個直徑并取代增加所述的復數個磁鐵的重量,該產生的電壓能被提高,并且能以模塊化設計結構,用來提高生產效率,并符合客制化設計需要。
圖1是本發(fā)明發(fā)電裝置的實施例的概略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發(fā)電裝置的第一盤體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發(fā)電裝置的第二盤體平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發(fā)電裝置的第一盤體運作的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發(fā)電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概略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發(fā)電裝置與機殼組合的剖面示意圖,并且說明第二盤體與機殼固定;圖7是本發(fā)明發(fā)電裝置與機殼組合的剖面示意圖,并且說明第一盤體與機殼固定。附圖標記說明:第一盤體10 ;軸孔11 ;磁鐵12 ;固定部13 ;第二盤體20 ;金屬框21 ;絕緣層22 ;軸孔23 ;固定部24 ;發(fā)電機軸30 ;機殼40 ;導線50 ;集電環(huán)60。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fā)明更加明確詳實,茲列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下列圖示,將本發(fā)明的結構及其技術特征詳述如后:請參考圖1至圖3所示,是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概略結構示意圖、第一盤體的結構示意圖、及第二盤體的平面結構示意圖,依據本發(fā)明的發(fā)電裝置,包含至少兩個第一盤體
10、至少一個第二盤體20及一發(fā)電機軸30 ;其中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10及該第二盤體20為同一發(fā)電機軸30。該發(fā)電機軸30可憑借如風力、浮力、壓力、水力、滾輪、渦輪、汽輪、皮帶、變速箱、引擎、馬達等作為動力來源,以帶動發(fā)電機軸30轉動。該兩個第一盤體10以適當距離對稱且對應平行排列,各第一盤體10之中央處設有一軸孔11供可套設在該發(fā)電機軸30,各第一盤體10具有復數個磁鐵12,該復數個磁鐵以輻射狀且彼此均等隔開排列,相鄰的磁鐵12被設置以便具有相反極性,也就是復數個磁鐵12的磁極的N極與S極交錯排列。該兩個第一盤體10上的復數個磁鐵12是相互對應設置的。有復數(2個或更多個)第一盤體10,且依附至所述的復數個第一盤體10的磁鐵12最好是相同的數量,S卩,相同的極數,且它們的形狀可以是似扇形或矩形。該第二盤體20設于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10之間且與第一盤體10平行對應,該第二盤體20并且包含一金屬框21及一包覆于該金屬框21外緣的絕緣層22構成,該絕緣層22由絕緣材料組成,此絕緣材料,如樹脂,但不限制。該第二盤體20之中央處設有一軸孔23供可套設在該發(fā)電機軸30。該第二盤體20的金屬框21是面對所述的復數個兩個第一盤體10上的復數個磁鐵12的轉動路徑。上述的金屬框21可由金屬帶沿一圓周方向均勻布置而成。又,該金屬框21的形狀通常最好是對應于如所述的復數個磁鐵12的形狀。該發(fā)電機軸30是穿設于該兩個第一盤體10及該第二盤體20,并與該兩個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兩者的其中之一連結以帶動轉動,而與另一個分離;其中,當該發(fā)電機軸30轉動時,使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10與該至少一個第二盤體20之間產生相對轉動,并使該第二盤體20切割通過該第二盤體20的磁力線而產生感應電流;在此例中,該第二盤體20是用于切割兩第一盤體10間的磁力線以產生感應電流,其中使一個第一盤體10與另一個個第一盤體10間所產生的磁力線通過該第二盤體20。請參考圖2及圖4所示,本發(fā)明中的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10在彼此相鄰的第一盤體10上的磁鐵12的極性,為不同配置,舉例來說,一個第一盤體10的一 N-極磁鐵相對于相反位置的另一個個第一盤體10的磁鐵是S-極磁鐵。依據上述說明第一盤體10的運作,其中兩第一盤體10間的磁極由于異性相吸,因此在停止或旋轉運作,均呈NS相向的配向,而第二盤體20 (圖未示)則位于其間切割磁力線。請參考圖5所示,是本發(fā)明的發(fā)電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該第二盤體20及所述的復數個第一盤體10的排列是以交互平行方式排列。請參考圖6及圖7所示,本發(fā)明的發(fā)電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機殼40,用來容納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10、至少一個第二盤體20及該發(fā)電機軸30,其中該發(fā)電機軸30是以可轉動地被該機殼40所支撐。當該發(fā)電機軸30帶動該兩個第一盤體10相對于該第二盤體20轉動時,該第二盤體20是固定在該機殼40上;當該發(fā)電機軸30帶動該第二盤體20相對于該兩個第一盤體10轉動時,該兩個第一盤體10是固定在該機殼40上。如圖6所不,該第二盤體20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固定部24,該固定部24由該第二盤體20的外緣突出形成,用來連結固定于該機殼40上。如圖7所不,各第一盤體10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固定部13,該固定部13由該第一盤體10的外緣突出形成,用來連結固定于該機殼40上。再者,上述的第一盤體10可為旋轉式,而上述的第二盤體20為固定式,并且憑借一導線50連接于該第二盤體20以作為傳送電力使用,如圖6所示;或者,上述的第二盤體20可為旋轉式且以集電環(huán)60作為傳送電力使用,而上述的等第一盤體10為固定式,如圖7所示,該集電環(huán)60裝設于該發(fā)電機軸30上,并且與該第二盤體20電連接。本發(fā)明提供有至少兩個第一盤體10,其上配置有這些磁鐵12,并且具有金屬框21及包覆于該金屬框21外緣的絕緣層22的該第二盤體20被設于由這些第一盤體10所形成的至少一個間隙中,有至少總計3個堆迭于所述的復數個交替層中的第一盤體10與第二盤體20。若在形狀上有擴大,盤體的數量同樣能增加,且同時無任何特別的上限。本發(fā)明中的該兩個第一盤體10上的所述的復數個磁鐵12可由電生磁或永久磁鐵構成。雖然沒有特別的限制在本發(fā)明中所使用的永久磁鐵,可是最好是有含稀土元素的高性能稀土磁鐵。由所謂稀土介金屬化合物組成的稀土粘結磁鐵或稀土燒結磁鐵是最好的,但甚至更好的是Nd基稀土非等向性燒結磁鐵。由于其高能產品與一大的產生電磁場,它們是最好的,因為它們提升了電力產生性能且從磁鐵成本的觀點是價錢低廉的。本發(fā)明的發(fā)電裝置,當與傳統(tǒng)發(fā)電機比較時,磁場密度能被明顯地增加。因為產生的電壓實際上是與該磁場密度成比例,所以本發(fā)明中所產生的電壓能被明顯地增加。因此,于本發(fā)明的發(fā)電裝置,一極強的多極磁場被形成于所述的復數個轉子間之間隙中。如上述,利用本發(fā)明的發(fā)電裝置,取代放大整個直徑并取代增加所述的復數個磁鐵的重量,該產生的電壓能被提高,并且能以模塊化設計結構,用來提高生產效率,并符合客制化設計需要。以上說明對本發(fā)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兩個第一盤體,該兩個第一盤體以適當距離對稱且對應平行排列,該兩個第一盤體的對應面上分別設有復數個磁鐵,該復數個磁鐵以輻射狀且彼此均等隔開排列; 至少一個第二盤體,包含一個金屬框及一個包覆于該金屬框外緣的絕緣層,該至少一個第二盤體設于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之間,且與第一盤體平行對應,用于感應磁力線以產生感應電流;以及 一發(fā)電機軸,其穿設于該兩個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并與該兩個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兩者的其中之一連結以帶動轉動,而與另一個分離; 其中,當該發(fā)電機軸轉動時,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與該至少一個第二盤體之間產生相對轉動運動,使該第二盤體切割通過該第二盤體的磁力線而產生感應電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各第一盤體上的復數個磁鐵是以磁極的N極與S極交錯排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兩個第一盤體上的所述的復數個磁鐵是以磁極的N極與S極相互對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盤體的金屬框由金屬帶沿一圓周方向均勻布置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機殼,用來容納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至少一個第二盤體及該發(fā)電機軸,其中該發(fā)電機軸可轉動地被該機殼所支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盤體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固定部,該固定部由該第二盤體的外緣突出形成,用來連結固定于該機殼上。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各第一盤體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固定部,該固定部由該第一盤體的外緣突出形成,用來連結固定于該機殼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導線,該導線連接于該第二盤體,用來傳送電力。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集電環(huán),該集電環(huán)裝設于該發(fā)電機軸上,并且與該第二盤體電連接,用來傳送電力。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發(fā)電機軸的動力來源由風力、浮力、壓力、水力、滾輪、渦輪、汽輪、皮帶、變速箱、引擎或馬達提供。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一種發(fā)電裝置,其包含至少兩個第一盤體,該兩個第一盤體以適當距離對稱且對應平行排列,該兩個第一盤體的對應面上分別設有復數個磁鐵,該復數個磁鐵以輻射狀且彼此均等隔開排列;至少一個第二盤體,包含一金屬框及一包覆于該金屬框外緣的絕緣層,該至少一個第二盤體設于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之間,且與第一盤體平行對應;以及一發(fā)電機軸,其是穿設于該兩個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并且與兩者的其中之一連結以帶動轉動,而與另一個分離;其中,當該發(fā)電機軸轉動時,該至少兩個第一盤體與該至少一個第二盤體之間產生相對轉動運動,使該第二盤體切割通過該第二盤體的磁力線而產生感應電流。
文檔編號H02K7/18GK103095043SQ20111034480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4日
發(fā)明者羅文弘 申請人:六漢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