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主軸馬達及具有該主軸馬達的盤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342304閱讀:15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主軸馬達及具有該主軸馬達的盤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盤驅動裝置用的主軸馬達。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硬盤驅動裝置等盤驅動裝置中,隨著盤的記錄密度的增加,要求高精度地控制盤的旋轉和頭部的移動等。在日本特開2006-40423號公報公開的HDD(硬盤驅動) 中,將內部的氣體設為氦氣或氫氣等低密度氣體,由此在主軸馬達旋轉時氣體對盤和頭部的阻力降低。由此,抑制盤和頭部的振動,能夠高精度地記錄數據??墒牵诎惭b于HDD的主軸馬達(下面簡稱為“馬達”)中,存在基座是HDD的外殼的一部分的情況。如日本特開2006-40423號公報公開的那樣,當在HDD內部填充氦氣等氣體的情況下,由于例如氦氣分子極小,容易從HDD內部向HDD外部泄漏。因此,在軸被固定在設于基座的貫通孔中的結構中,不容易獲得基座與軸之間的固定區(qū)域的密閉性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的第一方面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在具有構成內部空間的外殼的盤驅動裝置中使用。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包括靜止部、基座部和旋轉部。靜止部具有沿軸向配置的軸。基座部具有供軸嵌入的貫通孔,并構成外殼的一部分。旋轉部圍繞中心軸線相對于靜止部而旋轉。在基座部的構成貫通孔的內周部與軸的下部之間具有固定區(qū)域。固定區(qū)域包括壓入區(qū)域和位于壓入區(qū)域的下側的粘接區(qū)域。在粘接區(qū)域中,在基座部的內周部與軸的下部之間形成有密封間隙。密封間隙的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上側而逐漸減小。并且,粘接劑存在于密封間隙的全周。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的第二方面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在具有構成內部空間的外殼的盤驅動裝置中使用。主軸馬達包括靜止部、基座部和旋轉部。靜止部具有沿軸向配置的軸?;烤哂泄┹S嵌入的貫通孔,并構成外殼的一部分。旋轉部圍繞中心軸線相對于靜止部而旋轉。在基座部的構成貫通孔的內周部與軸的下部之間具有固定區(qū)域。固定區(qū)域包括壓入區(qū)域和位于壓入區(qū)域的下側的粘接區(qū)域。在粘接區(qū)域中,在基座部的內周部與軸的下部之間形成有密封間隙。在軸的下部或者基座部的下側的開口配置有與密封間隙連接的凹部。粘接劑連續(xù)地存在于凹部和密封間隙中,并且粘接劑存在于密封間隙的全周。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的第三方面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在具有構成內部空間的外殼的盤驅動裝置中使用。主軸馬達包括靜止部、基座部和旋轉部。靜止部具有沿軸向配置的軸?;烤哂泄┹S嵌入的貫通孔,并構成外殼的一部分。旋轉部圍繞中心軸線相對于靜止部而旋轉。
在基座部的構成貫通孔的內周部與軸的下部之間具有固定區(qū)域。固定區(qū)域包括壓入區(qū)域和位于壓入區(qū)域的下側的粘接區(qū)域。在粘接區(qū)域中,在基座部的內周部與軸的下部之間形成有密封間隙。粘接劑存在于密封間隙的全周。在密封間隙與壓入區(qū)域的邊界或者在密封間隙的壓入區(qū)域附近,沿著全周設置有徑向的寬度較大的間隙擴寬部。在軸的下部與基座部的內周部之間或者在基座部內設有將間隙擴寬部和基座部的上表面?zhèn)鹊目臻g連通的連通路徑。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的第四方面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在具有構成內部空間的外殼的盤驅動裝置中使用。主軸馬達包括靜止部、基座部和旋轉部。靜止部具有沿軸向配置的軸。基座部構成外殼的一部分?;堪ü┹S嵌入的貫通孔。旋轉部經由軸承機構圍繞中心軸線相對于靜止部而旋轉。軸包括未貫通的孔部、第1連接路徑和第2連接路徑。未貫通的孔部從上端向下方延伸。第1連接路徑從孔部沿徑向延伸,連接軸承機構的內部和孔部。第2連接路徑從孔部沿徑向延伸,連接軸承機構的下方的空間和孔部。根據本發(fā)明,能夠防止外殼內部的氣體向外殼外部流出。參照附圖,基于后述的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具體論述,本發(fā)明上述以及其他的要素、構件、步驟、特征以及優(yōu)點將會更加清楚。


圖1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盤驅動裝置的圖。圖2是表示馬達的圖。圖3是表示軸承機構的圖。圖4是表示軸的下部附近的圖。圖5是表示軸的下部附近的圖。圖6是表示馬達的裝配流程的圖。圖7是表示軸的下部附近的圖。圖8是表示另一個示例的馬達的一部分的圖。圖9是表示馬達的裝配流程的另一個示例的圖。圖10是表示裝配中途的馬達的圖。圖11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馬達的軸的下部附近的圖。圖12是軸和基座板的仰視圖。圖13是表示馬達的裝配流程的圖。圖14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馬達的軸的下部附近的圖。圖15是軸和基座板的橫剖視圖。圖16是表示第4實施方式的馬達的軸的下部附近的圖。圖17是基座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本說明書中,將馬達的中心軸線方向的圖1中的上側簡稱為“上側”,將馬達的中心軸線方向的圖1中的下側簡稱為“下側”。另外,上下方向不是指實際在設備中裝配時的位置關系和方向。并且,將與中心軸線平行的方向稱為“軸向”,將以中心軸線為中心的徑向簡稱為“徑向”,將以中心軸線為中心的周向簡稱為“周向”。圖1是包括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的第1實施方式的主軸馬達(下面簡稱為“馬達”)的盤驅動裝置1的縱剖視圖。盤驅動裝置1是所謂的硬盤驅動裝置。盤驅動裝置1例如包括記錄信息的3張圓板狀的盤11、馬達12、存取部13、夾具151和外殼14。馬達12 —邊保持盤11 一邊使其旋轉。存取部13對盤11進行信息的讀出和寫入至少一種動作。另外,盤11 的數量也可以是除3之外的數量。并且,存取部13也可以對盤11進行信息的讀出和寫入這兩種動作。外殼14包括第1外殼部件141和板狀的第2外殼部件142。在外殼14收納有盤 11、馬達12、存取部13和夾具151。在盤驅動裝置1中,第2外殼部件142例如通過焊接等方式被接合在第1外殼部件141上,由此形成外殼14。外殼14構成被密閉的內部空間143, 在內部空間143中灰塵或塵埃極少。并且,優(yōu)選在外殼14內填充氦氣。3張盤11通過墊片152在軸向以大致相等間隔排列,并通過夾具151和馬達12被夾緊。存取部13包括6個頭部131、支撐頭部131的6個臂部132、和頭部移動機構133。 頭部131接近盤11來磁性地進行信息的讀出和寫入至少一種動作。頭部移動機構133使臂部132移動,由此使頭部131相對于盤11進行相對移動。根據這些結構,頭部131在接近旋轉的盤11的狀態(tài)下對盤11的必要位置進行存取,進行信息的讀出和寫入至少一種動作。圖2是馬達12的縱剖視圖。優(yōu)選馬達12是外轉子型的馬達。馬達12包括靜止部2、旋轉部3和流體動壓軸承機構4。下面將流體動壓軸承機構4稱為軸承機構4。旋轉部3通過軸承機構4被支撐為能夠圍繞馬達12的中心軸線Jl相對于靜止部2進行旋轉。 優(yōu)選馬達12的中心軸線Jl也是靜止部2、旋轉部3和軸承機構4的中心軸線。靜止部2包括作為基座部的一例的基座板21、定子22和配線M。基座板21構成圖1中的第1外殼部件141的一部分。在基座板21的中央設有沿軸向貫通的貫通孔230。 并且,如圖1中的虛線所示,在基座板21上以遠離貫通孔230的方式設有一個連接器安裝孔162。連接器安裝孔162貫通基座板21。在連接器安裝孔162配置有連接器161。連接器安裝孔162被連接器161和粘接劑等部件密封。連接器161在外殼14外部與外部電路 163連接。如圖2所示,定子22被固定在基座板21上。定子22包括定子鐵芯221、和被卷繞在定子鐵芯221上的線圈222。配線M沿著基座板21的內底面211配置。內底面211表示圖1所示的外殼14的內部空間143側的面。配線M從定子22朝向虛線所示的連接器 161延伸。配線M的一個端部與連接器161連接,另一個端部與圖2所示的線圈222的引出線22 連接。配線M的一例是FPC(撓性印制基板)。配線24也可以是與引出線22 連接的線。旋轉部3包括轉子輪轂31和磁性部件32。轉子輪轂31包括輪轂主體311、圓筒部312和盤承載部313。圓筒部312從輪轂主體311的外緣部向下方突出。盤承載部313 從圓筒部312的下部向徑向外側擴展。磁性部件32包括大致圓筒狀的轉子磁鐵321和護鐵(back iron) 3220轉子磁鐵321隔著護鐵322被固定在圓筒部312的內側。轉子磁鐵321在徑向上與定子22對置。在定子22與轉子磁鐵321之間產生轉矩。在輪轂主體311的中央設有沿軸向延伸的中央孔部311a。在下面的說明中,將包括中央孔部311a在內的中心軸線Jl附近的部位5稱為“套筒部5”。軸承機構4包括軸41、第1錐形部421、第2錐形部422、第1罩部件431、第2罩部件432和潤滑油49。軸41被插入在套筒部5的中央孔部311a中。優(yōu)選軸41的下部412 嵌入基座板21的貫通孔230中。在下面的說明中,將下部412稱為“軸下部412”,指被插入在貫通孔230中的部位。并且,將包括貫通孔230在內的基座板21的中心軸線Jl附近的部位稱為“內周部23”。軸41沿著中心軸線Jl朝向上下方向配置。在軸41內部設有未貫通的孔部411。孔部411沿著中心軸線Jl從上端向下方延伸??撞?11的軸向的長度比未貫通區(qū)域414的軸向的長度長。未貫通區(qū)域414在孔部411的下側位于孔部411與在軸 41的下端設置的較小的孔部之間??撞?11的上部具有螺紋孔部410。如圖1所示,螺釘153被插入在螺紋孔部410中、以及覆蓋馬達12的上部的第2 外殼部件142的中央的孔部14 中。根據這種結構,第2外殼部件142和軸41被相互固定。密封部件120存在于螺紋孔部410的內周部以及孔部14 的內周部與螺釘153的外周部之間的全周、以及孔部14 的上部與螺釘153的頭部153a之間的全周。密封部件120 例如是粘接劑。圖2所示的第1錐形部421在套筒部5的下側被固定于軸41上。第1錐形部421 的外側面的上部隨著朝向下方而向徑向外側傾斜,外側面的下部隨著朝向上方而向徑向外側傾斜。第2錐形部422在套筒部5的上側被固定于軸41上。與第1錐形部421同樣,第 2錐形部422的外側面的上部隨著朝向下方而向徑向外側傾斜,外側面的下部隨著朝向上方而向徑向外側傾斜。圖3是將軸承機構4放大示出的圖。在套筒部5的中央孔部311a中,內側面52 的下部隨著朝向下方而向徑向外側傾斜。內側面52的上部隨著朝向上方而向徑向外側傾斜。在套筒部5的內側面52的下部與第1錐形部421的外側面的上部之間,設有隨著朝向下方而向徑向外側傾斜的第1傾斜間隙64。在套筒部5的內側面52的上部與第2錐形部422的外側面的下部之間,設有隨著朝向上方而向徑向外側傾斜的第2傾斜間隙65。第1罩部件431被安裝在套筒部5的下部,并與第1錐形部421的外側面對置。第 2罩部件432被安裝在套筒部5的上部,并覆蓋第2錐形部422的外側面和上端。潤滑油49存在于第1傾斜間隙64和第2傾斜間隙65這兩處。存在于第1傾斜間隙64的潤滑油49的界面位于第1罩部件431與第1錐形部421之間的間隙61中、以及套筒部5的中央部與軸41之間的中央間隙63的下部。存在于第2傾斜間隙65的潤滑油49 的界面位于第2罩部件432與第2錐形部422之間的間隙62中以及中央間隙63的上部。在軸41設有在徑向上將內部的孔部411和位于軸承機構4內部的中央間隙63連通的連接路徑即第1連通部411a。并且,在軸41設有在徑向上將孔部411與內周部23的上表面212側的空間25即軸承機構4的下方的空間連通的連接路徑即第2連通部411b。 第2連通部411b的開口位于存在于第1罩部件431與第1錐形部421之間的間隙61中的潤滑油49的界面附近。利用第1連通部411a、孔部411和第2連通部411b,將中央間隙63 與軸承機構4的下方的空間連接。由此,能夠使中央間隙63的氣壓與盤驅動裝置1的內部空間143的氣壓大致相同。結果,能夠將被保持在第1傾斜間隙64中的潤滑油49的上下的界面的平衡保持為大致恒定的狀態(tài)。同樣,能夠將被保持在第2傾斜間隙65中的潤滑油 49的上下的界面的平衡保持為大致恒定的狀態(tài)。在驅動馬達12時,在第1傾斜間隙64和第2傾斜間隙65中產生基于潤滑油49 的流體動壓,套筒部5被支撐為能夠相對于軸41進行旋轉。在馬達12中,套筒部5作為支撐于軸41的部位而兼做軸承機構4的一部分。即,套筒部5兼做旋轉部3的一部分和軸承機構4的一部分。在馬達12中,使孔部411的軸向的長度比未貫通區(qū)域414的軸向的長度長,由此能夠將第2連通部411b設在軸承機構4的下側,能夠將第1錐形部421配置在軸承機構4 的下側。結果,能夠在軸向上分離配置由在第1傾斜間隙64和第2傾斜間隙65中形成的潤滑油49的流體動壓所實現的軸承部,能夠提高軸承機構4的軸承剛性。圖4是將馬達12的軸下部412附近放大示出的圖。軸41的被插入貫通孔230中的部位即軸下部412的外周面413是以中心軸線Jl為中心的圓筒面。下面,將外周面413 稱為“插入外周面413”。內周部23的內周面23a的上部231包括以中心軸線Jl為中心的圓筒面。下面,將上部231稱為“內周面上部231”。內周面23a的下部232包括直徑隨著朝向上方而逐漸減小的傾斜面。下面,將下部232稱為“內周面下部232”。插入外周面413的上部被壓入到內周面上部231中。下面,將插入外周面413的上部與內周面上部231之間的區(qū)域稱為“壓入區(qū)域81”。在軸41中,軸41內部的孔部411 的下端411c在軸向上位于比壓入區(qū)域81的上端稍微靠下的位置。因此,孔部411和壓入區(qū)域81在徑向上重疊。更準確地講,孔部411的軸向的存在范圍911與壓入區(qū)域81的軸向的存在范圍912在徑向上重疊。在馬達12中,優(yōu)選上述兩個存在范圍911、912重疊的范圍913的軸向的長度為壓入區(qū)域81的軸向的長度的1/2以下。由此,與孔部的軸向的存在范圍和壓入區(qū)域整體重疊的情況相比,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充分獲得軸41向基座板21的壓入強度。在插入外周面413的下部與內周面下部232之間形成有密封間隙821。密封間隙 821的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上側而逐漸減小。粘接劑7存在于密封間隙821的全周,從而軸下部412被粘接在內周部23上。優(yōu)選粘接劑7是環(huán)氧樹脂類的熱固性粘接劑。下面,將形成有密封間隙821的大致圓筒狀的區(qū)域稱為“粘接區(qū)域82”。另外,粘接劑7也可以存在于壓入區(qū)域81中。如上所述,軸41通過壓入和粘接而被固定在內周部23上。下面,將包括位于內周部23和軸下部412之間的壓入區(qū)域81、以及位于壓入區(qū)域81的下側的粘接區(qū)域 82在內的區(qū)域整體稱為“固定區(qū)域8”。如圖5所示,在固定區(qū)域8中,優(yōu)選粘接區(qū)域82的長度921在軸向上與壓入區(qū)域 81的長度922大致相同。在沿包括中心軸線Jl的面將內周部23和軸41切斷的斷面中,優(yōu)選內周面下部232與軸下部412的插入外周面413形成的角θ即密封間隙821的角度大致為3°以上、4°以下。如圖4所示,在粘接區(qū)域82的下側,利用在插入外周面413的下端設置的倒角831、和在內周面23a的下端設置的倒角832構成環(huán)狀倒角部83。環(huán)狀倒角部 83的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下方而逐漸增大。在馬達12中,粘接劑7存在于密封間隙821的全周,軸41與內周部23之間被密封。由此,防止外殼14內部的氣體從軸41與內周部23之間流出。
圖6是表示馬達12的裝配流程的圖。首先,裝配圖2所示的靜止部2,旋轉部3和軸承機構4也被裝配成為一個裝配體121 (步驟S11、SU)。靜止部2的裝配可以在裝配體 121的裝配之后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這同樣適用于下述的其它實施方式。然后,按照圖4所示,將軸下部412壓入內周部23的貫通孔230中(步驟S13)。 由此,軸41在固定區(qū)域8中被臨時固定在基座板21上。按照圖7所示,將裝配體121和靜止部2上下翻轉,優(yōu)選在環(huán)狀倒角部83的一處涂敷液體狀的粘接劑7 (步驟S14)。粘接劑 7朝向圖7中的下側即壓入區(qū)域81側進入到密封間隙821中,并在密封間隙821的周向上均勻擴散。此時,密封間隙821內的空氣從環(huán)狀倒角部83的沒有涂敷粘接劑7的位置移動到基座板21的外部。即,在粘接劑在密封間隙821中擴散的同時,密封間隙821中的空氣移動到基座板21的外部,由此進行粘接劑與空氣的置換。在密封間隙821中,粘接劑7借助毛細管現象充分擴散到密封間隙821整體中,使得幾乎不殘留空氣。如果空氣殘留在密封間隙中,則粘接區(qū)域的面積(包括軸向長度)減小,因而氣體有可能容易透過粘接區(qū)域。 在本實施方式中,根據前述的結構,在密封間隙821中進行粘接劑7與空氣的置換,因而能夠充分獲得粘接區(qū)域82的面積。在粘接劑7擴散到密封間隙821整體中后,將靜止部2和裝配體121搬入到加熱裝置中,粘接劑7被加熱并固化(步驟S15)。由此,裝配體121和基座板21被牢靠固定,馬達12的裝配作業(yè)結束。在馬達12中,軸41被臨時固定在基座板21上,因而不需要像只用粘接劑來固定軸和基座板時那樣、在加熱裝置內用大型夾具來固定靜止部與裝配體的相對位置。結果,能夠容易進行馬達12的裝配作業(yè)。以上對第1實施方式的馬達12的構造和裝配作業(yè)進行了說明,在包括馬達12的盤驅動裝置1中,粘接劑7存在于密封間隙821的全周,由此能夠防止內部的氣體從軸41 與內周部23之間流出。尤其是用粘接劑7將密封間隙821密封的方法適合于內部的氣體是氦氣的情況。并且,在盤驅動裝置1中,在抑制高度的同時安裝多個盤11,從而在需要使基座板21的厚度變薄時,也能夠通過采用上述方法將軸41與基座板21之間密封。密封間隙821形成為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上側而逐漸減小、即所謂的錐形狀,因而能夠使粘接劑7滲透到密封間隙821內。由此,能夠防止空氣殘留在密封間隙821內。結果,能夠提高盤驅動裝置1的可靠性。軸41內部的孔部411在軸向上是不貫通的,因而能夠防止內部的氣體通過孔部 411從基座板21的下側流出。密封部件120存在于第2外殼部件142的孔部14 的上部與螺釘153的頭部153a 之間的全周,由此防止盤驅動裝置1內的氣體通過第2外殼部件142與螺釘153的頭部153a 之間的微小間隙而流出。密封部件120存在于螺紋孔部410的內周部以及孔部14 的內周部與螺釘153的外周部之間的全周,由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氣體的流出。在馬達12中,也可以按照圖8所示,使孔部411的軸向的存在范圍911與壓入區(qū)域81的軸向的存在范圍912不重疊。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進一步提高軸41向基座板21的壓入強度。在固定區(qū)域8中,粘接區(qū)域82的長度921在軸向上與壓入區(qū)域81的長度922大致相同,因而能夠使粘接劑7充分介入到軸41與內周部23之間,能夠進行密封。另外,優(yōu)選粘接區(qū)域82的長度在軸向上是壓入區(qū)域81的長度的大致0. 5倍以上、2倍以下的范圍,CN 102545455 A由此能夠利用粘接劑7進行密封。這同樣適用于下述的其它實施方式。在馬達12中,密封間隙821的角度大致為3°以上、4°以下,由此能夠保持粘接劑 7,能夠防止盤驅動裝置1內的氣體泄漏。為了確保被保持在密封間隙821中的粘接劑7的量,優(yōu)選密封間隙821的角度大致為0. Γ以上,為了可靠地防止內部的氣體透過粘接劑7 而流出到基座板21外部,優(yōu)選密封間隙821的角度大致為10°以下。更優(yōu)選密封間隙821 的角度大致為0.2°以上、4°以下,進一步優(yōu)選大致為3°以上、4°以下。在盤驅動裝置1中,作為填充在外殼14內部的氣體,除氦氣之外,還可以采用氫氣。并且,也可以采用氦氣與氫氣的混合氣體,還可以采用氦氣、氫氣、或者上述混合氣體中任意一種氣體與空氣的混合氣體。這同樣適用于下述的其它實施方式。在馬達12中采用熱固性的粘接劑7,由此與只具有厭氣性的粘接劑或只具有紫外線固化性的粘接劑相比,能夠以較高的緊固強度來固定軸41和基座板21。只要是至少具有熱固性的粘接劑,則也可以采用同時具有厭氣性和紫外線固化性的各種粘接劑。這同樣適用于下述的其它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8來說明馬達12的裝配流程的另一個示例。首先,與上述的馬達12 的裝配作業(yè)同樣,裝配圖2所示的靜止部2,旋轉部3和軸承機構4被裝配成為一個裝配體 121 (步驟S21、S2》。然后,按照圖9所示,在內周部23的內周面上部231沿著全周涂敷液體狀的粘接劑7 (步驟S2!3)。將軸41從上方插入內周部23中,軸下部412被壓入到內周面上部231(步驟S24)。此時,隨著軸41的移動,粘接劑7朝向內周面下部232擴散。如圖4所示,在密封間隙821中沿著全周保持粘接劑7。在馬達12中,粘接劑7也發(fā)揮潤滑劑的作用,能夠容易進行軸41的插入。然后,基座板21被加熱,粘接劑7固化(步驟S2Q,馬達12的裝配作業(yè)結束。在馬達12中,粘接劑7存在于密封間隙821的全周,由此能夠防止盤驅動裝置1 內的氣體從軸41與內周部23之間流出。粘接劑7借助毛細管現象被保持在密封間隙821 整體中,因而能夠防止空氣殘留在密封間隙821中。在裝配馬達12時,也可以將液體狀的粘接劑7涂敷在軸下部412的插入外周面413和內周面上部231雙方。圖11是將第2實施方式的馬達的軸下部412附近放大示出的圖。在基座板21的內周部23,優(yōu)選比內周面上部231靠下側的部位233是直徑比內周面上部231稍大的圓筒面。下面,將部位233稱為“內周面下部233”。在圖11中夸大示出了內周面下部233的直徑。同樣在后面的圖14和圖16中也進行夸大圖示。圖12是基座板21和軸下部412的仰視圖。在圖12中,在基座板21的下表面和粘接劑7標記平行斜線。如圖11和圖12所示, 在內周部23的下側的開口 230a的一部分設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凹部833。在開口 230a中, 在除凹部833之外的位置設有倒角832。在馬達中,利用凹部833和倒角832、以及在軸下部412的插入外周面413的下端設置的倒角831,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朝向上方凹陷的環(huán)狀倒角部83a。第2實施方式的其它構造與第1實施方式的馬達12相同。下面,對相同的結構標注相同的標號進行說明。如圖11所示,在內周面下部233與插入外周面413之間的粘接區(qū)域82a中形成有與中心軸線Jl平行地延伸的密封間隙821。密封間隙821與凹部833連接。粘接劑7連續(xù)存在于凹部833和密封間隙821中。粘接劑7存在于密封間隙821的全周。由此,軸41與內周部23之間被密封。圖13是表示馬達的裝配流程的圖。首先,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裝配靜止部2, 旋轉部3和軸承機構4被裝配成為一個裝配體121 (步驟S31、S32)。然后,與圖10同樣, 在內周部23的內周面上部231沿著全周涂敷液體狀的粘接劑7 (步驟S3!3)。按照圖11所示,將軸下部412壓入到內周部23 (步驟S34)。此時,粘接劑7朝向內周面下部233擴散。 在軸下部412的插入外周面413與內周面下部233之間形成有密封間隙821,粘接劑7的大部分被保持在密封間隙821中。然后,在將基座板21上下翻轉后的狀態(tài)下,按照圖12所示,在環(huán)狀倒角部83a的凹部833中進一步涂敷液體狀的粘接劑7 (步驟S3。。粘接劑7朝向圖12的紙面里側即圖11的壓入區(qū)域81側進入到密封間隙821中,并沿周向大致均勻地擴散。此時,密封間隙 821內的空氣從環(huán)狀倒角部83的除凹部833之外的位置移動到基座板21外部,在密封間隙 821中幾乎沒有殘留空氣。然后,粘接劑7被加熱并固化(步驟S36),馬達12的裝配作業(yè)結束。在第2實施方式的馬達中,粘接劑7存在于密封間隙821的全周,由此能夠防止內部的氣體從軸41與內周部23之間流出。并且,在進行臨時固定后僅在環(huán)狀倒角部83a的凹部833中涂敷液體狀的粘接劑7,由此將空氣從環(huán)狀倒角部83a的其它部位高效地排出到基座板21的外部。即,在粘接劑7在密封間隙821中擴散的同時,密封間隙821中的空氣移動到基座板21的外部,由此進行粘接劑7與空氣的置換。圖14是示出第3實施方式的馬達的軸下部412附近的圖。內周部23的內周面23b 與第2實施方式同樣,包括作為圓筒面的內周面上部231、和直徑比內周面上部231的直徑稍大的圓筒面即內周面下部233。在內周面上部231與內周面下部233之間設有沿周向延伸的環(huán)狀的第1槽部234。在內周面上部231設有沿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2槽部235。 艮口,第3實施方式的內周部23具有從第2實施方式的內周部23中去除了凹部833并設置了第1槽部234和第2槽部235的構造。馬達的除內周部23之外的構造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下面,對相同的結構標注相同的標號進行說明。第2槽部235也可以是多個。在固定區(qū)域8中,在第1槽部234與軸下部412的插入外周面413之間沿著全周設有間隙841。間隙841位于壓入區(qū)域81與粘接區(qū)域82的邊界、即密封間隙821與壓入區(qū)域81的邊界。間隙841與密封間隙821連接。間隙841的徑向的寬度大于密封間隙821 的徑向的寬度。間隙841也可以作為密封間隙821的被擴寬的部位,下面將間隙841稱為 “間隙擴寬部841”。圖15是在箭頭A的位置將圖14所示的軸41和基座板21切斷的剖視圖。如圖14 和圖15所示,在第2槽部235與插入外周面413之間形成有沿軸向延伸的連通路徑842。 連通路徑842將間隙擴寬部841和圖14所示的內周部23的上表面212側的空間25連通。 連通路徑842的徑向的寬度大于密封間隙821的徑向的寬度。連通路徑也能夠設在軸的下部與基座部的內周部之間或者基座部內。馬達的裝配工序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在軸下部412被插入到內周部23中時,在沿著內周面上部231的全周涂敷了液體狀的粘接劑7的狀態(tài)下,將軸下部412壓入到內周部23中。此時,粘接劑7移動到間隙擴寬部841。在此,調整粘接劑7的量,使得粘接劑不會填埋間隙擴寬部841和連通路徑842。然后,在將基座板21上下翻轉后的狀態(tài)下,在環(huán)狀倒角部83沿著全周進一步涂敷液體狀的粘接劑7。粘接劑7朝向間隙擴寬部841進入到密封間隙821中。此時,密封間隙 821內的空氣通過間隙擴寬部841和連通路徑842向基座板21的上表面212側的空間25 移動。粘接劑7大致均勻地擴散到密封間隙821整體中。然后,基座板21被加熱,粘接劑7固化。在第3實施方式中,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粘接劑7存在于密封間隙821的全周,由此能夠防止盤驅動裝置1內的氣體流出。并且,通過設置間隙擴寬部841和連通路徑842, 能夠更可靠地防止空氣殘留在密封間隙821內。即使空氣殘留在密封間隙821的間隙擴寬部841附近,在加熱基座板21時,空氣在間隙擴寬部841和連通路徑842中移動而移動到空間25中,因而能夠防止由于空氣的膨脹而造成的密封間隙821內的壓力增加。結果,防止粘接劑7從密封間隙821流出。在第3實施方式中,粘接劑7也可以填埋間隙擴寬部841全周。并且,粘接劑7也可以堵塞連通路徑842的下部。在將軸41插入內周部23時,只要第1次涂敷的粘接劑7沒有堵塞連通路徑842,則連通路徑842的徑向的寬度也可以與密封間隙821在該方向上的寬度相同。在裝配馬達時,也可以在使基座板21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的狀態(tài)下,在環(huán)狀倒角部 83涂敷粘接劑7。在這種情況下,粘接劑7借助毛細管現象而進入到密封間隙821中。這同樣適用于下述的第4實施方式。圖16是示出第4實施方式的馬達的軸下部412附近的圖。圖17是表示基座板21 的內周部23的俯視圖。在圖17中,在內周部23的上表面212標記平行斜線。在內周部23 內,在貫通孔230的周圍設有從上表面212沿軸向延伸的孔部236,以取代圖14和圖15所示的第2槽部235。馬達的其它構造與第3實施方式相同。間隙擴寬部841的一部分與孔部236的內側面的徑向內側的部位連通。在第4實施方式中,孔部236作為將間隙擴寬部 841和內周部23的上側的空間25連通的連通路徑發(fā)揮作用。馬達的裝配工序與第3實施方式的馬達的裝配工序相同。在裝配馬達時,在圖16 所示的環(huán)狀倒角部83涂敷的粘接劑7進入到密封間隙821中,由此密封間隙821內的空氣通過間隙擴寬部841和孔部236向空間25移動。結果,與第3實施方式同樣,能夠可靠地防止空氣殘留在密封間隙821中。在第4實施方式中,粘接劑7存在于密封間隙821的全周。由此,能夠防止盤驅動裝置1的內部的氣體流出。另外,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的第五方面的主軸馬達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將軸的下部壓入到基座部所具有的貫通孔中的工序;在密封間隙中涂敷粘接劑的工序,該密封間隙形成于軸的下部與基座部的內周部之間的壓入區(qū)域的下側,并且該密封間隙的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上側而逐漸減小;以及使存在于密封間隙的全周的所述粘接劑固化的工序。另外,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的第六方面的主軸馬達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基座部的具有貫通孔的內周部涂敷粘接劑的工序;將軸的下部壓入貫通孔中的工序;以及
使存在于密封間隙的全周的粘接劑固化的工序,該密封間隙形成于軸的下部與基座部的內周部之間的壓入區(qū)域的下側,并且該密封間隙的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上側而逐漸減小。另外,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的第七方面的主軸馬達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基座部的具有貫通孔的內周部涂敷粘接劑的工序;將軸的下部壓入貫通孔中的工序;在與形成于軸的下部與基座部的內周部之間的壓入區(qū)域的下側的密封間隙連接的凹部中涂敷粘接劑的工序,該凹部被配置于軸的下部或者基座部的下側的開口中;以及使存在于密封間隙的全周的粘接劑固化的工序。在不出現沖突的前提下,上述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特征及其變形能夠適當地結合。雖然在上文已經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要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和實質的情況下,修改和變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將顯而易見。因此,本發(fā)明的范圍僅由下述權利要求書確定。例如,在第1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插入外周面413的下部形成為直徑隨著朝向上方而逐漸減小的傾斜面,在插入外周面413的下部與作為傾斜面的內周面下部232之間形成有密封間隙。在第2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環(huán)狀倒角部83a中,在軸下部412的倒角 831的一部分設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凹部。并且,也可以在軸下部412和內周部23雙方設有凹部。在第3實施方式中,間隙擴寬部841被設于壓入區(qū)域81與密封間隙821的邊界處, 但不局限于此。例如,間隙擴寬部也可以遠離所述邊界而設于密封間隙821的壓入區(qū)域81 附近。即,密封間隙821的一部分位于邊界的下側,間隙擴寬部841位于該一部分的下側, 密封間隙821的其它部位位于間隙擴寬部841的下側。這同樣適用于第4實施方式。另外,也可以是在軸下部412的插入外周面413設有環(huán)狀的槽部,由此構成間隙擴寬部841。也可以在插入外周面413設有沿軸向延伸的槽部,由此構成連通路徑842。也可以在固定區(qū)域8設有多個連通路徑842。在第4實施方式中也可以設置多個孔部236。在第1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環(huán)狀倒角部83設有圖13所示的凹部833。由此,能夠更高效地將粘接劑7引導到密封間隙821中。并且,也可以在軸下部412與內周部23之間設有圖14所示的間隙擴寬部841和連通路徑842。在第1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都設置凹部833、間隙擴寬部841和連通路徑842。還可以設置圖16所示的孔部236作為連通路徑。 在第2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軸下部412與內周部23之間設有間隙擴寬部841和連通路徑 842。還可以設置孔部236作為連通路徑。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密封部件存在于軸41的螺紋孔部410以及第2外殼部件142的孔部14 與螺釘153之間的全周、以及孔部14 的上部與螺釘153的頭部 153a之間的全周中的至少一方。根據這種結構,能夠抑制盤驅動裝置1內的氣體流出。并且,密封部件也可以是除粘接劑之外的部件,例如可以是橡膠等環(huán)狀的樹脂部件。在第1實施方式中,在圖6的步驟S14,在環(huán)狀倒角部83的一部分涂敷粘接劑7, 但只要能夠適當地放出密封間隙821內的空氣,則也可以在環(huán)狀倒角部83的多個部位或者全周涂敷粘接劑7。上述實施方式及各個變形例的結構只要不相互矛盾,則可以進行適當組合。
本發(fā)明能夠用作盤驅動裝置用的主軸馬達。
權利要求
1.一種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該主軸馬達在具有構成內部空間的外殼的盤驅動裝置中使用,其中,該主軸馬達具有靜止部,其具有沿軸向配置的軸;基座部,其具有供所述軸嵌入的貫通孔,并構成所述外殼的一部分;以及旋轉部,其圍繞中心軸線相對于所述靜止部而旋轉,在所述基座部的構成所述貫通孔的內周部與所述軸的下部之間具有固定區(qū)域, 所述固定區(qū)域包括壓入區(qū)域和粘接區(qū)域,該粘接區(qū)域位于所述壓入區(qū)域的下側,并且在該粘接區(qū)域中,在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內周部與所述軸的所述下部之間形成有密封間隙, 所述密封間隙的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上側而逐漸減小, 粘接劑存在于所述密封間隙的全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沿包括所述中心軸線的面切斷的斷面中,所述密封間隙的角度為0.1°以上、10°以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密封間隙的角度為0.2°以上、4°以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密封間隙的角度為3°以上、4°以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內周部包括直徑隨著朝向上方而逐漸減小的傾斜面,所述密封間隙形成于所述傾斜面與所述軸的外周面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所述粘接區(qū)域的下側形成有環(huán)狀倒角部,所述環(huán)狀倒角部的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下方而逐漸增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軸向上,所述粘接區(qū)域的長度與所述壓入區(qū)域的長度相同。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軸向上,所述粘接區(qū)域的長度為所述壓入區(qū)域的長度的0. 5倍以上、2倍以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粘接劑是環(huán)氧樹脂類的熱固性粘接劑。
10.一種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該主軸馬達在具有構成內部空間的外殼的盤驅動裝置中使用,其中,該主軸馬達具有靜止部,其具有沿軸向配置的軸;基座部,其具有供所述軸嵌入的貫通孔,并構成所述外殼的一部分;以及旋轉部,其圍繞中心軸線相對于所述靜止部而旋轉,在所述基座部的構成所述貫通孔的內周部與所述軸的下部之間具有固定區(qū)域, 所述固定區(qū)域包括壓入區(qū)域和粘接區(qū)域,該粘接區(qū)域位于所述壓入區(qū)域的下側,并且在該粘接區(qū)域中,在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內周部與所述軸的所述下部之間形成有密封間隙, 在所述軸的所述下部或者所述基座部的下側的開口配置有與所述密封間隙連接的凹部,粘接劑連續(xù)地存在于所述凹部和所述密封間隙中,并且粘接劑存在于所述密封間隙的全周。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密封間隙構成為與中心軸線平行地延伸。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所述粘接區(qū)域的下側形成有環(huán)狀倒角部,所述環(huán)狀倒角部的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下方而逐漸增大。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軸向上,所述粘接區(qū)域的長度與所述壓入區(qū)域的長度相同。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軸向上,所述粘接區(qū)域的長度為所述壓入區(qū)域的長度的0. 5倍以上、2倍以下。
15.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粘接劑是環(huán)氧樹脂類的熱固性粘接劑。
16.一種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該主軸馬達在具有構成內部空間的外殼的盤驅動裝置中使用,其中,該主軸馬達具有靜止部,其具有沿軸向配置的軸;基座部,其具有供所述軸嵌入的貫通孔,并構成所述外殼的一部分;以及旋轉部,其圍繞中心軸線相對于所述靜止部而旋轉,在所述基座部的構成所述貫通孔的內周部與所述軸的下部之間具有固定區(qū)域,所述固定區(qū)域包括壓入區(qū)域和粘接區(qū)域,該粘接區(qū)域位于所述壓入區(qū)域的下側,并且在該粘接區(qū)域中,在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內周部與所述軸的所述下部之間形成有密封間隙,粘接劑存在于所述密封間隙的全周,在所述密封間隙與所述壓入區(qū)域的邊界或者在所述密封間隙的所述壓入區(qū)域附近,沿著全周設置徑向的寬度較大的間隙擴寬部,在所述軸的所述下部與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內周部之間或者在所述基座部內,設有將所述間隙擴寬部和所述基座部的上表面?zhèn)鹊目臻g連通的連通路徑。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所述基座部的內周面上部與內周面下部之間設有沿周向延伸的環(huán)狀的第1槽部,所述間隙擴寬部形成于所述第1槽部與所述軸的下部的插入外周面之間。
1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連通路徑的徑向的寬度大于所述密封間隙的徑向的寬度。
19.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所述基座部的內周面上部設有沿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2槽部,所述連通路徑形成于所述第2槽部與所述軸的下部的插入外周面之間。
20.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所述貫通孔的周圍設有從所述基座部的上表面沿軸向延伸的孔部,所述間隙擴寬部的一部分與所述孔部的內側面的徑向內側的部位連通。
21.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所述粘接區(qū)域的下側形成有環(huán)狀倒角部,所述環(huán)狀倒角部的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下方而逐漸增大。
22.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軸向上,所述粘接區(qū)域的長度與所述壓入區(qū)域的長度相同。
23.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在軸向上,所述粘接區(qū)域的長度為所述壓入區(qū)域的長度的0. 5倍以上、2倍以下。
24.一種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該主軸馬達在具有構成內部空間的外殼的盤驅動裝置中使用,其中,該主軸馬達具有靜止部,其具有沿軸向配置的軸;基座部,其具有供所述軸嵌入的貫通孔,并構成所述外殼的一部分;以及旋轉部,其圍繞中心軸線相對于所述靜止部而旋轉, 所述軸包括未貫通的孔部,其從上端向下方延伸;第1連接路徑,其從所述孔部沿徑向延伸,連接所述軸承機構的內部和所述孔部;以及第2連接路徑,其從所述孔部沿徑向延伸,連接所述軸承機構的下方的空間和所述孔部。
25.根據權利要求M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孔部的軸向的存在范圍、 和存在于所述基座部的構成所述貫通孔的內周部與所述軸的下部之間的壓入區(qū)域不重疊。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孔部的軸向的長度比位于所述孔部的下側的未貫通區(qū)域的軸向的長度長。
27.根據權利要求M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孔部的軸向的存在范圍、 和存在于所述基座部的構成所述貫通孔的內周部與所述軸的下部之間的壓入區(qū)域重疊的范圍在軸向上的長度,是所述壓入區(qū)域的長度的1/2以下。
28.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盤驅動用的主軸馬達,其中,所述孔部的軸向的長度比位于所述孔部的下側的未貫通區(qū)域的軸向的長度長。
29.一種盤驅動裝置,其中,該盤驅動裝置具有權利要求1 觀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使盤旋轉的主軸馬達;存取部,其對所述盤進行信息的讀出和/或寫入;夾具,其將所述盤夾緊在所述主軸馬達上;以及外殼,其用于收納所述盤、所述主軸馬達、所述存取部和所述夾具。
30.根據權利要求四所述的盤驅動裝置,其中,所述外殼包括覆蓋所述主軸馬達的上部的外殼部件,所述孔部的上部包括螺紋孔部,所述外殼部件和所述軸利用被插入所述螺紋孔部中的螺釘進行固定。
31.根據權利要求30所述的盤驅動裝置,其中,在所述螺紋孔部與所述螺釘之間的全周或者在所述外殼部件與所述螺釘的頭部之間的全周具有密封部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主軸馬達及具有該主軸馬達的盤驅動裝置。一個優(yōu)選示例的主軸馬達包括軸,其沿軸向配置;以及基座部,其具有供所述軸嵌入的貫通孔,并構成所述外殼的一部分。在所述基座部的內周部與所述軸的下部之間具有固定區(qū)域。所述固定區(qū)域包括壓入區(qū)域和粘接區(qū)域,該粘接區(qū)域位于所述壓入區(qū)域的下側,并且在該粘接區(qū)域中,在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內周部與所述軸的所述下部之間形成有密封間隙。所述密封間隙的徑向的寬度隨著朝向上側而逐漸減小。粘接劑存在于所述密封間隙的全周。
文檔編號H02K15/00GK102545455SQ20111043334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小林裕, 杉孝時, 米田朋廣 申請人:日本電產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合作市| 察哈| 德惠市| 墨脱县| 平山县| 平塘县| 临夏县| 繁昌县| 四子王旗| 吴堡县| 惠东县| 鹿泉市| 满洲里市| 富顺县| 石景山区| 龙川县| 江永县| 娄烦县| 鸡泽县| 台安县| 屏边| 昭平县| 桐柏县| 芜湖市| 台北市| 田东县| 宿州市| 兴和县| 共和县| 吴川市| 孝义市| 西华县| 丰都县| 疏勒县| 涿州市| 墨脱县| 响水县| 河北区| 利津县| 鄂托克旗| 普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