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屬于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及自動完成金屬換向片“ α ”纏頭的繞制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不能完成在金屬換向片的脖頸處“α ”形繞制一圈的工序,即纏頭工序,漆包線在自動繞制完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每一槽后,需人工輔助將漆包線在金屬換向片上回折后再繞換向片脖頸處“ α ”形繞制一圈,完成纏頭工序后,通過張力器的自動張力系統(tǒng),致使漆包線依然拉緊,飛叉頭回到初始位置, 繼續(xù)繞制下一個槽。每繞制完一個溝槽就必須在換向片脖頸處“α ”形繞制一圈。這種手工輔助半自動方式繞制出來的轉子線圈存在著很多不足一是每繞制完一個T形骨架就必須在換向片脖頸處“ α ”形繞制一圈,一臺機器上有時候有四個主軸,相當于每個主軸上的金屬片都需要人工纏頭,一個小電機轉子上就有三個金屬換向片,轉子繞制一批(4個)需要手動完成纏頭十二次,使得繞制工序繁雜,勞動強度高,難以保證繞制質量的穩(wěn)定一致,且生產(chǎn)效率低下,造成生產(chǎn)成本提高;二是對張力器的要求較高,張力器的拉力不足容易在繞制下個T骨架的時候漆包線沒有被拉緊,張力器的拉力過大很容易出現(xiàn)斷線等情況。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及繞制方法。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包括工作臺板,工作臺板上設有繞線進給機構和繞線驅動機構, 所述繞線進給機構為二級進給結構,包括進給電機和由其驅動的飛叉頭,進給電機通過第一壓縮彈簧向右?guī)语w叉頭實現(xiàn)一級進給,進給電機通過第二壓縮彈簧繼續(xù)向右?guī)语w叉頭實現(xiàn)二級進給;工作臺板的外框架上設有纏頭氣缸,纏頭氣缸的活塞連接工裝固定板,工裝固定板上設有纏頭導針,纏頭導針與小電機轉子的金屬換向片相適配。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自動完成金屬換向片“ α ”纏頭的方法為待小電機轉子的T形骨架旋轉到繞制工作位置,工裝限位塊限位在小電機轉子的右側凹槽內, 纏頭氣缸帶動工裝固定板下移,工裝固定板上的纏頭導針的凹槽剛好將金屬換向片前端包裹,進給電機通過第一壓縮彈簧向右?guī)语w叉頭進行一級進給,伺服電機帶動飛叉頭反向旋轉150° -170°,此時漆包線剛好纏繞住纏頭導針,進給電機通過第二壓縮彈簧繼續(xù)向右?guī)语w叉頭進行二級進給,漆包線剛好越過纏頭導針的弧形端點,然后飛叉頭再帶動漆包線正向旋轉60° -80°,此時漆包線正好完全嵌在金屬換向片的凹槽中,金屬換向片的脖頸處“ α ”形繞制漆包線一圈的工序完成。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了小電機轉子T形骨架的繞線全自動進行,無需進行人工纏頭, 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繞線過程中張力器的拉力均勻穩(wěn)定,使得繞制質量穩(wěn)定統(tǒng)一。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三個T形骨架上繞線分布均勻,轉子的動平衡性好,機器有手動和自動、單步和連續(xù)可選擇,手動單步功能便于調試和觀察每步運行情況,自動連續(xù)功能充分發(fā)揮其效能,繞線速度在0 2500r/min可設定,轉子轉位次數(shù)和繞線匝數(shù)可設定,機器人機界面液晶觸摸屏顯示繞線參數(shù),清晰醒目。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部放大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繞制時的一種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一種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包括工作臺板1,工作臺板1上設有繞線進給機構和繞線驅動機構,繞線進給機構為二級進給結構,包括進給電機16和由其驅動的飛叉頭6,進給電機16通過第一壓縮彈簧23向右?guī)语w叉頭6實現(xiàn)一級進給,進給電機16通過第二壓縮彈簧M繼續(xù)向右?guī)语w叉頭6實現(xiàn)二級進給;工作臺板1的外框架21上設有纏頭氣缸7,纏頭氣缸7的活塞連接工裝固定板20,工裝固定板20上設有纏頭導針8,纏頭導針8與小電機轉子9的金屬換向片10相適配。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是這樣的手工將待繞制的小電機轉子置放在送料架14 的托架11上,托架11頂端設置的柔性彈簧夾頭22將小電機轉子9固定在初始分度的位置, 氣缸13和氣缸沈作為二級平臺推動工裝限位塊12向左運動,限位在小電機轉子9的右側凹槽內;進給電機16通過滾珠絲桿4驅動主軸箱19沿滑軌3向右移動,使模頭5頂在小電機轉子9的左側,使得待繞制小電機轉子9的第一個T形骨架處于繞制工作位置;夾線機構夾住漆包線的端頭,伺服電機17通過同步帶18帶動繞線主軸2 —起轉動,飛叉頭6帶著漆包線相對小電機轉子轉動繞線,同時進給電機16帶動飛叉頭6左右往復運動,使漆包線均勻分布在T形骨架上,達到預先設定的匝數(shù)后伺服電機17停止轉動。進給電機16帶動飛叉頭6向左運動,進給電機16通過滾珠絲桿4帶動主軸箱9沿滑軌3向左移動,模頭5也向左移動,限位第一氣缸13和第二氣缸沈拉動工裝限位塊12右移,完全放松小電機轉子 9,轉位電機15通過分度頭25和托架11帶動柔性彈簧夾頭22轉過120°,將小電機轉子9 的下一組T形骨架旋轉到繞制工作位置,然后第一氣缸13和第二氣缸沈作為二級平臺推動工裝限位塊12向左運動,限位在小電機轉子9的右側,纏頭氣缸7帶動工裝固定板20下移,工裝固定板20上的纏頭導針8的凹槽剛好將金屬換向片10前端包裹,進給電機16通過第一壓縮彈簧23向右?guī)语w叉頭6進行一級進給,伺服電機17帶動飛叉頭6反向旋轉 150° -170°,此時漆包線剛好纏繞住纏頭導針8,進給電機16通過第二壓縮彈簧M繼續(xù)向右?guī)语w叉頭6進行二級進給,漆包線剛好越過纏頭導針8的弧形端點,然后飛叉頭6再帶動漆包線正向旋轉60° -80°,此時漆包線正好完全嵌在金屬換向片10的凹槽中,金屬換向片10的脖頸處“ α ”形繞制漆包線一圈的工序完成,氣缸7帶動纏頭導針8復位,然后由飛叉頭帶動漆包線繞制在該組T形骨架上。重復上述動作過程,待三組T形骨架完成繞線和三個換向片完成繞線纏頭后,用工裝剪刀進行剪線即可。進給電機16帶動模頭5向左移動,限位第一氣缸13和第二氣缸沈拉動工裝限位塊12右移,完全放松小電機轉子9,彈性夾頭11松開小電機轉子9,手工取出繞制完工的轉子線圈,進入下一個轉子的繞制工作。
最后,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應認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包括工作臺板(1),工作臺板(1)上設有繞線進給機構和繞線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進給機構為二級進給結構,工作臺板(1) 的外框架(21)上設有纏頭氣缸(7),纏頭氣缸(7)的活塞連接工裝固定板(20),工裝固定板 (20)上設有纏頭導針(8),纏頭導針(8)與小電機轉子(9)的金屬換向片(10)相適配。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進給機構包括進給電機(16)和由其驅動的飛叉頭(6),進給電機(16)通過壓縮彈簧(23)向右?guī)语w叉頭(6)實現(xiàn)一級進給,進給電機(16)通過壓縮彈簧(24)繼續(xù)向右?guī)语w叉頭(6)實現(xiàn)二級進給。
專利摘要一種T形骨架小電機轉子自動繞線裝置,工作臺板上設有繞線進給機構和繞線驅動機構,繞線進給機構為二級進給結構,包括進給電機和由其驅動的飛叉頭,進給電機通過第一壓縮彈簧向右?guī)语w叉頭實現(xiàn)一級進給,進給電機通過第二壓縮彈簧繼續(xù)向右?guī)语w叉頭實現(xiàn)二級進給;工作臺板的外框架上設有纏頭氣缸,纏頭氣缸的活塞連接工裝固定板,工裝固定板上設有纏頭導針,纏頭導針與小電機轉子的金屬換向片相適配。本實用新型利用纏頭導針包裹金屬換向片的前端并與飛叉頭的二級進給相結合實現(xiàn)了小電機轉子T形骨架的繞線全自動進行,無需進行人工纏頭,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繞線過程中張力器的拉力均勻穩(wěn)定,使得繞制質量穩(wěn)定統(tǒng)一。
文檔編號H02K15/09GK202111597SQ20112015261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13日
發(fā)明者潘駿, 王小云, 許仕偉, 錢萍, 陳文華 申請人: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