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輪發(fā)電機油水管路系統(tǒng)的改進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水輪發(fā)電機輔助設備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水輪發(fā)電機油水管路系統(tǒng)的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在水輪發(fā)電機組中,附帶著規(guī)模龐大、種類繁多的管路系統(tǒng)。其中,發(fā)電機的油水管路設計系指空氣冷卻器、推力軸承和導軸承油冷卻器管路系統(tǒng)的布置和選擇,這些管路系統(tǒng)的布置和方位需要與土建設計部門協(xié)商確定。在具體設計中需結合發(fā)電機基礎,注意發(fā)電機機坑中相關預埋管的位置,注意管路系統(tǒng)的密封、防銹、防潮和防腐,管路的固定要求牢固、美觀。在目前的水電站油水管路系統(tǒng)中,有總進水管、總出水管、總進油管、總進水管四根總管。發(fā)電機空冷器水管,上下機架中軸承油冷卻器水管通過電站的總進出水管供水,上下機架中軸承用油通過連接總進出油管來供油。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降低水電站生產成本,提高水電站意外事故處理能力,有利于機組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水輪發(fā)電機油水管路系統(tǒng)的改進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輪發(fā)電機油水管路系統(tǒng)的改進結構,包括總進水管、總出水管、下導軸承進水管、下導軸承出水管、下導軸承進出油管、下導軸承溢油管、空氣冷卻器進水管、空氣冷卻器出水管、上導軸承進水管、上導軸承出水管、上導軸承進出油管和上導軸承溢油管,總進水管上設有下導軸承進水管、空氣冷卻器進水管和上導軸承進水管,下導軸承進水管、空氣冷卻器進水管和上導軸承進水管固定連接于總進水管上,下導軸承進水管、空氣冷卻器進水管和上導軸承進水管依次分別與下導軸承油槽、空氣冷卻器和上導軸承油槽的進水端連接,總出水管上設有下導軸承出水管、空氣冷卻器出水管和上導軸承出水管,下導軸承出水管、空氣冷卻器出水管和上導軸承出水管固定連接于總出水管上,下導軸承出水管、空氣冷卻器出水管和上導軸承出水管依次分別與下導軸承油槽、空氣冷卻器和上導軸承油槽的出水端連接,其特征在于下導軸承油槽和上導軸承油槽分別都設有下導軸承進出油管和上導軸承進出油管,在下導軸承進出油管和上導軸承進出油管上端分別設有一個主閥門,在下導軸承進出油管和上導軸承進出油管下端分別設有一個備用閥門,下導軸承油槽和上導軸承油槽還分別設有下導軸承溢油管和上導軸承溢油管。所述主閥門和備用閥門兩端是由法蘭密封連接的。所述下導軸承溢油管和上導軸承溢油管上分別設有閥門,閥門兩端由法蘭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結構簡單合理,降低了水電站生產成本,提高了水電站意外事故處理能力,有利于機組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
[0008]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總出水管,2、總進水管,3、下導軸承出水管,4、下導軸承進水管,5、下導軸承進出油管,6、下導軸承溢油管,7、空氣冷卻器出水管,8、空氣冷卻器進水管,9、上導軸承出水管,10、上導軸承進水管,11、上導軸承進出油管,12、上導軸承溢油管,13、下導軸承油槽,14、空氣冷卻器,15、上導軸承油槽,16、法蘭,17、主閥門,18、備用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輪發(fā)電機油水管路系統(tǒng)的改進結構,包括總進水管2、總出水管I、下導軸承進水管4、下導軸承出水管3、下導軸承進出油管5、下導軸承溢油管6、空氣冷卻器進水管8、空氣冷卻器出水管7、上導軸承進水管10、上導軸承出水管9、上導軸承進出油管11和上導軸承溢油管12,總進水管2上設有下導軸承進水管4、空氣冷卻器進水管8和上導軸承進水管10,下導軸承進水管4、空氣冷卻器進水管8和上導軸承進水管10固定連接于總進水管2上,下導軸承進水管4、空氣冷卻器進水管8和上導軸承進水管10依次分別與下導軸承油槽13、空氣冷卻器14和上導軸承油槽15的進水端連接,總出水管I上設有下導軸承出水管3、空氣冷卻器出水管7和上導軸承出水管9,下導軸承出水管3、空氣冷卻器出水管7和上導軸承出水管9固定連接于總出水管I上,下導軸承出水管3、空氣冷卻器出水管7和上導軸承出水管9依次分別與下導軸承油槽13、空氣冷卻器14和上導軸承油槽15的出水端連接。下導軸承油槽13和上導軸承油槽15分別都設有下導軸承進出油管5和上導軸承進出油管11,在下導軸承進出油管5和上導軸承進出油管11上端分別設有一個主閥門17,在下導軸承進出油管5和上導軸承進出油管11下端分別設有一個備用閥門18,下導軸承油槽13和上導軸承油槽15還分別設有下導軸承溢油管6和上導軸承溢油管12。主閥門17和備用閥門18兩端是由法蘭16密封連接的。下導軸承溢油管6和上導軸承溢油管12上分別設有閥門,閥門兩端由法蘭16密封連接。在正常情況下,備用閥門18開啟,使用主閥門17進出油,若主閥門出現(xiàn)漏油等故障,可關閉備用閥門18,更換故障的主閥門17。本實用新型取消了水電站總進出油管,以簡化水電站管路系統(tǒng)、縮短電站建設工期和減少土建成本。因為軸承用油更換不如用水那么頻繁,完全可以簡化油管路的結構。本實用新型已應用在我廠出口產品,越南Nam Muc水電站(發(fā)電機型號SF22. 1-28/5500)的油水管路設計中,并得到了設計院及越南用戶的認可。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水輪發(fā)電機油水管路系統(tǒng)的改進結構,包括總進水管、總出水管、下導軸承進水管、下導軸承出水管、下導軸承進出油管、下導軸承溢油管、空氣冷卻器進水管、空氣冷卻器出水管、上導軸承進水管、上導軸承出水管、上導軸承進出油管和上導軸承溢油管,總進水管上設有下導軸承進水管、空氣冷卻器進水管和上導軸承進水管,下導軸承進水管、空氣冷卻器進水管和上導軸承進水管固定連接于總進水管上,下導軸承進水管、空氣冷卻器進水管和上導軸承進水管依次分別與下導軸承油槽、空氣冷卻器和上導軸承油槽的進水端連接,總出水管上設有下導軸承出水管、空氣冷卻器出水管和上導軸承出水管,下導軸承出水管、空氣冷卻器出水管和上導軸承出水管固定連接于總出水管上,下導軸承出水管、空氣冷卻器出水管和上導軸承出水管依次分別與下導軸承油槽、空氣冷卻器和上導軸承油槽的出水端連接,其特征在干下導軸承油槽和上導軸承油槽分別都設有下導軸承進出油管和上導軸承進出油管,在下導軸承進出油管和上導軸承進出油管上端分別設有ー個主閥門,在下導軸承進出油管和上導軸承進出油管下端分別設有ー個備用閥門,下導軸承油槽和上導軸承油槽還分別設有下導軸承溢油管和上導軸承溢油管。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水輪發(fā)電機油水管路系統(tǒng)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門和備用閥門兩端是由法蘭密封連接的。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水輪發(fā)電機油水管路系統(tǒng)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導軸承溢油管和上導軸承溢油管上分別設有閥門,閥門兩端由法蘭密封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輪發(fā)電機油水管路系統(tǒng)的改進結構,包括總進水管、總出水管、下導軸承進水管、下導軸承出水管、下導軸承進出油管、下導軸承溢油管、空氣冷卻氣進水管、空氣冷卻氣出水管、上導軸承進水管、上導軸承出水管、上導軸承進出油管和上導軸承溢油管。特征是,1、取消總進、出油管,軸承用油更換不如用水那么頻繁,完全可以簡化油管路的結構;2、在進、出油管裝設兩個閥門,一主一備使用,正常情況下備用閥門開啟,使用主閥門進、出油,若主閥門出現(xiàn)漏油等故障,關閉備用閥門,便可更換主閥門。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降低了水電站生產成本,提高了水電站意外事故處理能力,有利于機組安全穩(wěn)定運行。
文檔編號H02K9/193GK202374122SQ20112048850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29日
發(fā)明者王鳳林, 陳晨 申請人:天津市天發(fā)重型水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