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機制動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電機,尤其是一種電機的制動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電機制動裝置,通常采用激磁線圈通電產生電磁力吸附帯彈簧的剎車盤或利用扭簧抱剎機構,如公布號為CN101839111A的專利公開了ー種彈簧加載制動器,該致動器包括螺旋彈簧,其每一端形成有徑向延伸的凸耳;摩擦部件,其包括螺旋彈簧徑向壓靠在其上的摩擦面;輸入部件,其能夠驅動彈簧減小螺旋彈簧與摩擦面之間的接觸力的ー個方向繞著中心軸線旋轉;以及輸出部件,其能夠驅動彈簧沿増加螺旋彈簧與摩擦面間的的 接觸力的方向繞著其軸線旋轉。通過減小或者增大所述螺旋彈簧與所述摩擦面之間的接觸カ實現(xiàn)致動或制動。上述彈簧剎車結構長時間使用容易形變過大而導致螺旋彈簧變形,無法與摩擦部件配合起到制動的作用,且只能帶小額負載。而采用激磁線圈制動方式需要額外損失能耗,且成本較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結構簡單、制動カ大、制動性能穩(wěn)定的電機制動結構。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電機制動結構,包括中空圓柱形的凹ロ殼,輸出部件和帶動所述輸出部件的輸入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凹ロ殼內的圓柱形的聯(lián)動器,所述輸入部件和輸出部件同軸設于所述聯(lián)動器內,所述聯(lián)動器內側壁上設有至少ー個徑向向內延伸的凸塊,所述凸塊內開設有徑向開ロ的通槽,所述通槽內設有卡塊,所述卡塊朝向所述凹ロ殼圓心的側壁部分延伸出所述通槽外,所述輸出部件一端面的圓周上具有徑向向外延伸的能將所述卡塊向所述凹ロ殼內側壁擠壓實現(xiàn)制動的突出部。所述輸入部件一端面的圓周上設有突出的與所述凸塊徑向相鄰的突出塊,所述突出塊的外端面具有周向地向兩個方向延伸的突出件,所述突出件能推動所述凸塊,所述突出塊與所述輸出部件的突出部在軸向上至少部分重疊。由此輸入部件由電機機芯或減速箱帶動轉動時,可以帶動聯(lián)動器和輸出部件轉動,從而帶動負載。優(yōu)選的,所述突出塊的橫截面為扇形,増大與輸出部件的突出部側面的接觸面積,使得輸入部件能夠可靠地帶動輸出部件轉動。優(yōu)選的,所述突出部的半徑從兩側向中間逐漸縮短,在輸出部件的轉動過程中,逐漸地將卡塊與凹ロ殼內側壁壓緊,實現(xiàn)安全的制動。優(yōu)選的,所述卡塊為圓柱形,具有較大的接觸面且可以靈活的滾動,提高制動效 果O 所述聯(lián)動器外側設有輔助制動的螺旋彈簧,可以輔助卡塊進行雙重的制動,使得制動更快、更穩(wěn),長期使用也不會產生變形,較為保險。
所述輸入部件直接或間接連接到電機機芯,所述輸出部件直接或間接連接外部傳動機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干本制動結構為純機械式的,不需要任何能源即可非常便捷的實現(xiàn)制動,也避免了單純螺旋彈簧制動形變過度而變形,且?guī)ж撦d能力小的缺點,使得制動結構運行時穩(wěn)定,制動カ大,確保了制動的效果,特別適用于由管狀電機帶動的電動窗簾、電動卷簾、電動百葉簾等。
圖I為本發(fā)明的制動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制動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制動結構制動狀態(tài)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制動結構致動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ー步詳細描述。參見圖I-圖3, —種電機制動結構,包括固定不動的中空圓柱形的凹ロ殼I,凹ロ殼I內設有聯(lián)動器2,聯(lián)動器2同樣為中空圓柱形,其內側壁上設有至少ー個徑向向內延伸的凸塊21,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凸塊21內開設有徑向開ロ的通槽22,卡塊23設于通槽22內,卡塊23優(yōu)選的為圓柱形,具有較大的接觸面且可以靈活的滾動??▔K23朝向凹ロ殼I內側壁的側壁部分延伸出通槽22タト,并且正常工作狀態(tài)時卡塊23與凹ロ殼I的內側壁之間具有一定間隙。聯(lián)動器2內設有輸入部件3和輸出部件4,電機機芯或減速箱連接到輸入部件3的一端,輸入部件3的另一端面圓周上設有突出的突出塊31,突出塊31的橫截面為扇形,徑向地位于凸塊21之間并且數量與凸塊21 —致,與凸塊21相鄰。每ー個突出塊31的外端面具有周向向兩個方向延伸的突出件32,突出件32與凸塊21配合,由此輸入部件3轉動時可以帶動聯(lián)動器2轉動。輸出部件4的一個端面具有向聯(lián)動器2外側延伸的輸出軸41,用干與外部的傳動機構連接,由此可以帶動負載,或者與減速箱連接。輸出部件4的另ー個端面圓周上具有徑向向外延伸的突出部42,突出部42半徑從兩側向中間逐漸縮短,優(yōu)選的,其外端面呈平直狀,正常工作狀態(tài)時,突出部42的中間部分對準卡塊23,而不會擠壓卡塊23。輸入部件3的突出塊31與輸出部件4的突出部42在軸向上至少部分重疊,由此可以使得輸入部件3推動輸出部件4轉動。上述的凹ロ殼I、聯(lián)動器2、輸入部件3和輸出部件4同軸設置。當電機機芯轉動時,帶動輸入部件3轉動,參見圖4,輸入部件3的突出塊31的突出件32推動聯(lián)動器2的凸塊21,使得聯(lián)動器2隨輸入部件3轉動;此外,輸入部件3的突出塊31也可以推動輸出部件4的突出部42,使得輸出部件4隨輸入部件3轉動,由此實現(xiàn)致動。而由于聯(lián)動器2此時也在轉動,由此,輸出部件4的突出部42不會擠壓到卡塊23而導致制動。當負載帶動輸出部件4轉動吋,參見圖3,由于突出部42的半徑向兩側逐漸増大,因此當轉過ー個較小的角度后,突出部42將擠壓卡塊23,卡塊23受カ后在通槽22內后退與凹ロ殼I的內側壁抵接,產生較大的摩擦力,輸出部件4不能繼續(xù)轉動,由此實現(xiàn)制動。也可以在聯(lián)動器2外側設置如現(xiàn)有技術的螺旋彈簧進行雙重的制動,使得制動更快、更穩(wěn),而由于螺旋彈簧僅為協(xié)助卡塊23進行制動,長期使用也不會產生變形,較為保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多種變形和改進,這也應該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機制動結構,包括中空圓柱形的凹口殼(1),輸出部件(4)和帶動所述輸出部件(4)的輸入部件(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凹口殼(I)內的圓柱形的聯(lián)動器(2),所述輸入部件(3)和輸出部件⑷同軸設于所述聯(lián)動器⑵內,所述聯(lián)動器⑵內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徑向向內延伸的凸塊(21),所述凸塊(21)內開設有徑向開口的通槽(22),所述通槽(22)內設有卡塊(23),所述卡塊(23)朝向所述凹口殼(I)圓心的側壁部分延伸出所述通槽(22)外,所述輸出部件(4) 一端面的圓周上具有徑向向外延伸的能將所述卡塊(23)向所述凹口殼(I)內側壁擠壓實現(xiàn)制動的突出部(42)。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機制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部件(3)—端面的圓周上設有突出的與所述凸塊(21)徑向相鄰的突出塊(31),所述突出塊(31)的外端面具有周向地向兩個方向延伸的突出件(32),所述突出件(32)能推動所述凸塊(21),所述突出塊(31)與所述輸出部件(4)的突出部(42)在軸向上至少部分重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制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塊(31)的橫截面為扇形。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機制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42)的半徑從兩側向中間逐漸縮短。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機制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塊(23)為圓柱形。
6.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機制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聯(lián)動器(2)外側設有輔助制動的螺旋彈簧。
7.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機制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部件(3)直接或間接連接到電機機芯,所述輸出部件(4)直接或間接連接外部傳動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機制動結構,包括中空圓柱形的凹口殼,輸出部件和帶動所述輸出部件的輸入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凹口殼內的圓柱形的聯(lián)動器,所述輸入部件和輸出部件同軸設于所述聯(lián)動器內,所述聯(lián)動器內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徑向向內延伸的凸塊,所述凸塊內開設有徑向開口的通槽,所述通槽內設有卡塊,所述卡塊朝向所述凹口殼圓心的側壁部分延伸出所述通槽外,所述輸出部件一端面的圓周上具有徑向向外延伸的能將所述卡塊向所述凹口殼內側壁擠壓實現(xiàn)制動的突出部,該制動結構結構簡單、制動力大、制動性能穩(wěn)定。
文檔編號H02K7/10GK102664485SQ20121012312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24日
發(fā)明者侯志成, 呂嬿 申請人:寧波百型機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