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旋轉電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7352917閱讀:137來源:國知局
旋轉電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旋轉電機,該旋轉電機以簡單的結構實現(xiàn)對馬達殼體的防水效果。本發(fā)明的有底、有蓋的筒狀的馬達殼體由在軸線方向分割開的、具有蓋部的第一外殼和具有底部的第二外殼構成,同時在兩個外殼的各自的開口部設有互相配合的內(nèi)側周壁部和外側周壁部,在這些周壁部的一部分設有彼此對置從而形成安裝引導襯套用的孔部的大致半筒狀的引出部。在這兩個引出部的內(nèi)表面設置至少一條槽,在引線所貫穿插入的引導襯套設有三條環(huán)狀凸起部,以將引導襯套中的三條環(huán)狀凸起部中的中間環(huán)狀凸起部嵌入到兩個引出部的槽中的方式,將引導襯套夾持在兩個引出部之間。
【專利說明】旋轉電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冷凍陳列柜、冷藏陳列柜以及冰箱等的適合作為風扇用馬達的無刷馬達等旋轉電機。
【背景技術】
[0002]例如,在日本特開平10-019446號公報公開的開放式陳列柜等冷凍陳列柜、冷藏陳列柜中,在陳列柜本體的底部設置了配置有冷卻器或風扇的機械室,在機械室的上部設置了擺放多層商品陳列架的前開放型的陳列室,利用風扇使通過冷卻器而獲得的冷氣在循環(huán)風道流通,并從陳列室的上部將冷氣吹向前面開放面,從而作為氣簾將陳列在商品陳列架上的商品進行保冷。
[0003]在這種陳列柜中,由于冷氣循環(huán)用的風扇配置在特別容易因溫度差而產(chǎn)生結露的環(huán)境下,因此需要對使風扇用葉片旋轉的馬達采取防水結構。以往,例如在日本特開平10-304640號公報和日本特開2008-259370號公報所公開,將馬達的外殼分成兩部分而構成,在被分割的殼體的接合面介入O型圈等密封構件。并且,作為對延伸到馬達外部的引線的防水方法,在設置于殼體的引線的引出口安裝墊圈,并穿過該墊圈將引線引出。
[0004]然而,關于以往的對馬達的防水結構,如上述,使馬達殼體為分割結構的基礎上,在這些殼體的接合面介入密封構件,不但會使接合面的保持密封構件用的結構變得復雜,而且很難保證對接合面之外的部分的防水對策做到周全,因此需要不斷改善。尤其在日本特開平10-304640號公報中,雖然在馬達殼體設置了排水孔和防水壁,但并不是完全防止水侵入的結構。并且,在日本特開2008-259370號中,公開了在馬達殼體中的引線的引出部形成有凹槽狀安裝部,并將墊圈的外周部嵌入該凹槽狀安裝部的結構,但是引出部的凹槽安裝部和墊圈本身會產(chǎn)生尺寸誤差,或由于墊圈的經(jīng)久老化,有可能在引出部與墊圈之間產(chǎn)生間隙,從而造成防水效果降低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是為解決以往技術中的上述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因溫度差而容易產(chǎn)生結露的環(huán)境或易濕的場所等,且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提高防水性能的旋轉電機。
[0006]為了達到該目的,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的旋轉電機由在軸線方向分割開的、具有蓋部的第一外殼和具有底部的第二外殼來馬達殼體,在所述馬達殼體的內(nèi)部具有轉子、定子和電路板等,在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的作為接合面的各自的開口部形成有互相配合的內(nèi)側周壁部和外側周壁部,并且,在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的各自的開口部周緣的一部分形成有大致半筒狀的引出部,在所述引出部設有彼此對置從而形成安裝引導襯套用的孔部的凹部。并且,在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的各自的引出部的內(nèi)周面至少形成有一條槽,所述槽形成與孔部相連的環(huán)狀槽,在安裝于孔部的引導襯套的內(nèi)部設置有插入孔,在所述引導襯套的外周設置有至少三條環(huán)狀凸起部,所述插入孔引導與電路板連接的引線,所述環(huán)狀凸起部彼此隔開間隔,以引導襯套中的三條環(huán)狀凸起部中的中間的環(huán)狀凸起部被嵌入兩個引出部的槽中的方式,將引導襯套夾持在兩個引出部之間。
[000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通過使分別設置在構成筒狀馬達殼體的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的內(nèi)側周壁和外側周壁彼此配合,而將兩個外殼的接合面密封。而且,在兩個外殼的開口部周緣的各自的一部分設置的引出部彼此相向,并夾持在內(nèi)部有引線貫穿插入的引導襯套。這時,成為引導襯套的三條環(huán)狀凸起部中的中間環(huán)狀凸起部嵌入到兩個引出部的內(nèi)周面的槽中的結構,利用兩個弓I出部的內(nèi)周面從從外側壓縮引導襯套的外周面中的尤其中間的環(huán)狀凸起部的兩側部分,由此能夠確保兩者間的密封性。同時,對于隨著引導襯套的壓縮而產(chǎn)生的環(huán)狀凸起部的鼓起,該鼓起被容納到引出部的槽中,因此在該部分也能夠確保密封性,能夠獲得雙重或三重的密封作用,從而能夠提高引出部內(nèi)表面與引導襯套之間的密封性。其結果是不管兩個外殼中的引出部的尺寸有誤差或引導襯套的部件尺寸有誤差,還是引導襯套長年老化,都能夠長期保持引線引出部分的密封性能穩(wěn)定。
[0008]由以下的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參照附圖,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驟、特點和優(yōu)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通過參照附圖而記述的下文的詳細的說明,應該能夠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另外,附圖為例示用,而不是用于限定本發(fā)明。在這些圖中,
[0010]圖1為示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轉電機的側面剖視圖;
[0011]圖2為圖1中的旋轉電機的主視圖;
[0012]圖3為圖1中的旋轉電機的仰視圖;
[0013]圖4為圖1中的旋轉電機的第一外殼的局部仰視圖;
[0014]圖5為圖1中的旋轉電機的第二外殼的局部俯視圖;
[0015]圖6為示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轉電機的側面剖視圖;
[0016]圖7為示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轉電機的引線引出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側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0018]第一實施方式
[0019]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轉電機的內(nèi)部的結構的圖,圖2為旋轉電機的主視圖,圖3為旋轉電機的仰視圖。構成旋轉電機的外側面的馬達殼體10形成為有蓋、有底的大致筒狀,以在軸向大致中央的位置將馬達殼體10分割成2部分的形式,由具有蓋部12a的第一外殼12和具有底部14a的第二外殼14構成馬達殼體10。第一外殼12和第二外殼14例如通過招壓鑄而形成。另外,圖2僅表不將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組合時的狀態(tài),而省略后述的引導襯套和軸等。
[0020]第一外殼12由圓形的蓋部12a和從該蓋部12a的周緣朝向軸向下方垂下的圓筒狀的側部12b形成為下表面呈開口的杯狀。在蓋部12a的中央處形成有軸貫穿插入用的開口 12al,并以圍繞該開口 12al的方式在蓋部12a的中央部設置朝向下方突出的圓筒狀的軸承保持軸套部12c,通過該軸承保持軸套部12c而形成朝第一外殼12內(nèi)開口的凹部。并且,在側部12b的下部周緣隨著將內(nèi)徑和外徑分別擴大一圈的臺階而設置有外側周壁部12d。第二外殼14由圓形的底部14a和從該底部14a的周緣朝向軸向上方延伸出的圓筒狀的側部14b形成為僅上表面呈開口的杯狀。在底部14a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軸承保持軸套部14c,通過該軸承保持軸套部14c而形成朝第二外殼14內(nèi)開口的凹部。并且,在側部14b的上部周緣設有內(nèi)嵌于第一外殼12的外側周壁部12d的內(nèi)側周壁部14d。
[0021]并且,第一外殼12和第二外殼14通過將第二外殼14的內(nèi)側周壁部14d嵌入第一外殼12的外側周壁部12d的內(nèi)側而連接。在第二外殼14的側部14b —體設置有在內(nèi)側周壁部14d的下側成為環(huán)狀阻擋部的帶有臺階的環(huán)狀厚壁部14bl,環(huán)狀厚壁部14bl的外徑被設定為與第一外殼12的外側周壁部12d的外徑大致相等。當外側周壁部12d與內(nèi)側周壁部14d配合時,通過外側周壁部12d的下端面與環(huán)狀厚壁部14bl的上表面的抵接,而在軸向?qū)⒌谝煌鈿?2和第二外殼14定位。而且,將第一外殼12的外側周壁部12d套在第二外殼14的內(nèi)側周壁部14d的外側的同時,該外側周壁部12d的下端面與環(huán)狀厚壁部14bl的上表面抵接,由此提高了第一外殼12與第二外殼14的配合部處的密封性。
[0022]如圖2以及圖3所示,第一外殼12和第二外殼14在作為彼此的接合面的開口部的周緣處,設有朝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多個(具體例子中為4個)固定件12e、14e,這些固定件12e、14e彼此在軸向?qū)χ玫耐瑫r沿周向分開配置。第一外殼12的固定件12e設置于外側周壁部12d的位置,而第二外殼14的固定件14e設置于環(huán)狀厚壁部14bl的位置,將第一外殼12的外側周壁部12d與第二外殼14的內(nèi)側周壁部14d進行配合時,第一外殼12的固定件12e與第二外殼14的固定件14e在軸向重合。在這里,四個固定件12e和四個固定件14e結合該馬達安裝于設備時的設備位置而配置,例如配置在從正面中央朝向兩側分別轉過30度角的位置和與此對稱的從后面中央朝兩側分別轉過30度角的位置。
[0023]這里,在圖3中,第一外殼12的各個固定件12e由于與第二外殼14的各個固定件He重合,因此不圖示,但為方便起見,以存在于固定件He所在的位置來進行表示。雖然在各個固定件12e與各個固定件14e中,分別形成了互相緊固用的孔,但在第一外殼12的固定件12e中的緊固用的孔形成螺紋孔,而在第二外殼14的固定件14e中的緊固用的孔形成螺絲插入孔,如圖3所示,將從第二外殼14的下側穿過四個固定件14e各自的螺絲插入孔的螺絲15貫穿擰入到第二外殼的固定件12e中的螺紋孔,從而將兩個固定件12e、14e間緊固,從而將第一外殼12和第二外殼14結合。
[0024]在第一外殼12中的外側周壁部12d的一部分(前部中央)和第二外殼14中的環(huán)狀厚壁部14bl的一部分(前部中央),分別設置有引出部12g、14g,所述引出部12g、14g具有彼此相向而形成安裝引導襯套用的孔部16的凹部12f、14f。這些引出部12g、14g分別形成為大致半圓筒狀,且形成為在位于馬達殼體10的前側的兩個固定件12e、14e的中間位置朝向前方突出的形式。第一外殼12的引出部12g的下表面與外側周壁部12d的下端面形成在同一平面,并且,第二外殼14的引出部14g的上表面與環(huán)狀厚壁部14bl的上表面形成在同一平面,如上所述,如果第一外殼12和第二 14結合,且外側周壁部12d的下端面與環(huán)狀厚壁部14bl的上表面抵接,則兩個引出部12g、14g的接合面吻合,從而形成圓筒狀引出部。
[0025]如圖1所示,在馬達殼體10內(nèi)配置有構成內(nèi)轉子型的馬達的定子20和轉子30。定子20包括定子鐵芯22、絕緣件24以及三相線圈26,所述定子鐵芯22呈環(huán)狀,且由多枚磁性鋼板層疊而形成,且將從環(huán)狀的鐵芯背部朝向徑向內(nèi)側突出的多個突極部沿周向等間隔配置;所述絕緣件24覆蓋定子鐵芯22的除該定子鐵芯22的外周面以及各突極部的端面以外的周面;所述三相線圈26隔著絕緣件24纏繞于各個突極部。絕緣件24、例如由與定子鐵芯22成形為一體的插入成形體形成,絕緣件24為這樣的結構:將各個突極部的周面呈繞線筒狀覆蓋的同時,在其外周位置將這些突極部的繞線筒狀的被覆部連接成環(huán)狀。保持基板用的多個爪形件24a和在爪形件24a附近配置的限制件24b朝向下方突出設置在絕緣件24的下部周壁的適當?shù)奈恢?,并且沿周向大致等間隔配置。定子20通過使定子鐵芯22的外周面與第一外殼12的側部12b的內(nèi)表面配合而被固定。作為定子鐵芯22相對于第一外殼12的具體的固定方法,既可使用粘結劑也可通過壓入或熱壓配合。另外,上述絕緣件24不必與定子鐵芯22是一體的成形品,可以是從軸向兩側與定子鐵芯22配合而進行覆蓋的方式。
[0026]配置于定子20的內(nèi)側的轉子30包括軸32、鋁制的轉子鐵芯34以及轉子磁鐵36,所述轉子鐵芯34例如通過壓入而配合安裝到軸32的中間部分的滾花加工部分,所述轉子磁鐵36呈圓筒狀,且套在該轉子鐵芯34的外周并被粘結固定。該轉子磁鐵36例如由鐵氧體塑料磁鐵形成,在內(nèi)周上部的多個位置一體成型有定位凸片36a,使轉子鐵芯34的端面與該凸片36a抵接,從而定位兩者間的軸向位置。
[0027]軸32的上部為實施了 D型切削而得到的輸出軸部32a,且自第一外殼12的蓋部12a的開口 12al引出到殼體外部,軸32的比輸出軸部32a靠下側的部分通過保持在軸承保持軸套部12c的內(nèi)側的上部軸承38x被保持為旋轉自如。軸32的下端部通過保持在第二外殼14的軸承保持軸套部14c的凹部的下部軸承38Y被保持為旋轉自如。由此轉子30被馬達殼體10支承為旋轉自如。在軸承保持軸套14c的凹部的底部插入有波形墊圈39,從而對軸承38X和軸承38Y施加預壓。
[0028]在定子20的正下方配置有利用上述的絕緣件24的爪形件24a和限制件24b而安裝的圓環(huán)狀的電路板40。S卩,電路板40以其上表面與絕緣件24的限制件24b抵接的狀態(tài),通過將爪形件24a的末端爪鎖定在電路板40的周緣下表面而安裝。在該電路板40搭載有轉換電路、驅(qū)動電路以及控制電路等,所述轉換電路將來自外部的AC (交流)電源轉換成DC(直流)電源;所述驅(qū)動電路將DC電源提供給三相線圈;所述控制電路根據(jù)來自外部的控制信號來控制線圈的驅(qū)動。構成這些電路的電子元件大部分被安裝在電路板40的下表面,并且在圖示中,除伴隨發(fā)熱的功率元件42之外均省略。定子20的三相線圈26的線圈端子也連接到該電路板40。
[0029]在第二外殼14的底部14a的上表面一體設置了突起部14h,所述突起部14h在與功率元件42對應的位置凸起到與該功率元件42接近的高度。在突起部14h與功率元件42之間介入了具有稍許厚度的散熱片43,功率元件42的熱量通過散熱片43傳導至突起部14h,從而能夠從第二外殼14的整個區(qū)域順利散熱。在電路板40的前部下表面安裝有基板側連接器44,連接到外部裝置的引線45的端部的引線側連接器46與基板側連接器44能夠自由插拔地連接。在第二外殼14的內(nèi)側與電路板40對應地配置有絕緣片47,從而能夠達到對外殼14的絕緣。另外,引線45由兩根連接AC電源線的線和數(shù)根連接控制信號線的線組成。
[0030]使引線45所貫穿的合成橡膠制的筒狀引導襯套50被夾持在上述的第一外殼12、第二外殼14的各自的引出部12g、14g之間。在兩個外殼12和外殼14的各自的引出部12g和引出部14g,如圖4以及圖5所示,沿著它的內(nèi)周面,在彼此相向的位置隔著間隔設置有兩條槽12gl、12g2和兩條槽14gl、14g2。并且,在引導襯套50的中心形成有插入孔,引線45貫穿插入于該插入孔,并且從外周面朝向徑向外側凸起的三條環(huán)狀凸起部51a、51b、51c隔著與槽12gl、12g2、14gl、14g2的間隔大致相同的間隔設置于引導襯套50的外周部。這里,引出部12g、14g的內(nèi)周面的直徑尺寸被設定為略小于引導襯套50中的各環(huán)狀凸起部之間的外周面的直徑。而且,引出部12g、14g中的各個槽12gl、12g2、14gl、14g2的深度被設定為大致等于或略大于引導襯套50中的各環(huán)狀凸起部的凸起尺寸。
[0031]并且,如圖1所不,當?shù)谝煌鈿?2與第二外殼14結合時,以分別將引導襯套50的環(huán)狀凸起部51b、51c嵌入到各引出部12g、14g中的槽12gl、14gl以及槽12g2、14g2的方式,將引導襯套50夾持在兩個引出部12g、14g之間。此時,兩個引出部12g、14g的內(nèi)周面從外側壓縮引導襯套部50中的環(huán)狀凸起部51a至51c之間的外周面,引導襯套50的插入孔收縮,多根引線45與引導襯套50間的間隙基本消失,從而保證了氣密性,而且,引出部12g、14g的內(nèi)周面與引導襯套50的外周面之間在兩處被密封。并且,通過兩個引出部12g、14g的內(nèi)周面壓縮引導襯套50的外周面的同時,引導襯套50的變形力以使各環(huán)狀凸起部51a至51c鼓起的方式作用于各環(huán)狀凸起部51a至51c,引導襯套50的前端的環(huán)狀凸起部51a與兩個引出部12g、14g的前端面緊密接觸的同時,其他的環(huán)狀凸起51b、51c深深地或隨著壓縮力地分別嵌入到槽12gl、槽14gl、槽12g2以及槽14g2,提高了兩者間的密封性。其結果是進一步提高了引出部的密封性。
[0032]在第一外殼12中的蓋部12a —體設有兩層的環(huán)狀密封壁12h、12i,所述環(huán)狀密封壁12h、12i以開口 12al為中心并圍繞該開口 12al,環(huán)狀密封壁12h、12i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這兩個環(huán)狀密封壁12h、12i與開口 12al同心,且外側的環(huán)狀密封壁12i比內(nèi)側的環(huán)狀密封壁12h形成得高。另一方面,密封帽60通過螺絲62而安裝于軸32的輸出軸部32a。該密封帽60以基部的軸套部60a為中心,具有同心狀的兩個直徑不同的圓筒壁60b、60c,軸套部60a與兩個圓筒壁60b、60c分別朝向下方開口。并且,在環(huán)狀密封壁12h的內(nèi)偵牝軸套部60a套在輸出軸部32a,內(nèi)側的圓筒壁60b從上方間隙配合于上述蓋部12a的兩個環(huán)狀密封壁12h、12i之間,外側的圓筒壁60c從上方間隙配合于環(huán)狀密封壁12i的外側。在密封帽60的軸套部60a以及圓筒壁60b、60c與蓋部12a的環(huán)狀密封壁12h、12i之間分別形成有微小的間隙,從而構成交錯的迷宮式,對開口 12al與軸32間的間隙起到密封作用。
[0033]在所述密封帽60中,設定成:按照內(nèi)周側的軸套部60a、中間的圓筒壁60b和外周側的圓筒壁6c的順序,即按照朝向外側的順序,朝向下方的突出尺寸變大,如上所述,蓋部12a的環(huán)狀密封壁12h、12i也設定成按照朝向外側的順序,其突出高度增大,因此環(huán)狀密封壁12h、12i與圓筒壁60b、60c間的配合范圍隨著朝向外側而增大,其結果是發(fā)揮了抑制水從外部侵入到馬達內(nèi)部的效果,從而能夠提高防水、防滴作用。在密封帽60的上表面設有在此處安裝旋轉負荷時作為止轉件而使用的多個突起60d,密封帽60與旋轉負荷一同利用螺絲62緊固于軸32。這里,密封帽60除了作為單個的部件準備以外,還能夠與連接到軸32的旋轉負荷設置為一體。
[0034]關于在以上實施方式中所說明的旋轉電機,當作為驅(qū)動開放式陳列柜等中的冷氣循環(huán)用風扇的馬達而使用時,作為旋轉負荷的螺旋槳與密封帽60 —起與自馬達殼體10引出的軸32的輸出軸部32連接,并且,例如,覆蓋螺旋槳的周圍的護罩利用馬達殼體10中的各個固定件12e (14e)間的緊固用的螺絲15進行安裝。該馬達借助護罩或利用螺絲15與護罩一同安裝于設備中。在這種用于冷氣循環(huán)用的風扇用馬達中,雖然在使用環(huán)境上對防水性作了要求,但如上所述,構成馬達殼體10的第一外殼12和第二外殼14通過內(nèi)側周壁面14d與外側周壁部12d呈氣密狀態(tài)配合,關于引線45的引出部,如上述詳細說明的那樣,能夠通過兩個引出部12g、14g形成的對引導襯套50的夾持結構可靠進行密封,而且,能夠?qū)S32的一部分所引出的第一外殼12的開口 12al發(fā)揮由蓋部12a的環(huán)狀密封壁12h、12i與密封帽60所形成的迷宮式密封功能,從而確保了防水性。
[0035]第二實施方式
[0036]圖6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旋轉電機的內(nèi)部結構的圖。該實施方式所表示的旋轉電機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也是將有蓋、有底的筒狀的馬達殼體110分割成由第一外殼112和第二外殼114兩個部分構成,尤其縮小馬達外徑從而達到緊湊化。將馬達殼體110在軸向分割成兩部分的、具有蓋部112a的第一外殼112和具有底部114a的第二外殼114通過例如鋁壓鑄而形成。
[0037]第一外殼112由圓形的蓋部112a和從該蓋部112a的周緣朝向軸向下方垂下的圓筒狀的側部112b構成為下表面呈開口的杯狀。在蓋部112a的中央處形成有軸貫穿插入用的開口 112al,并圍繞該開口 112al在蓋部112a的中央部形成有軸承保持軸套部112c,所述軸承保持軸套部112c呈圓筒狀,且朝向下方突出并形成向第一外殼112內(nèi)開口的凹部。在側部112b的下部帶有將內(nèi)徑和外徑分別擴大一圈的臺階而設有外側周壁部112d。并且,第二外殼114由圓形的底部114a和從該底部114a的周緣朝向軸向上方延伸出的圓筒狀的側部114b而形成為僅上表面呈開口的杯狀,在底部114a的中央部形成有軸承保持軸套部114c,所述軸承保持軸套部114c朝向下方鼓出并在內(nèi)部形成了向第二外殼114內(nèi)開口的凹部,在側部114b的上部設有內(nèi)嵌于第一外殼112的外側周壁部112d的內(nèi)側周壁部114d。
[0038]并且,第一外殼112和第二外殼114通過將第二外殼114的內(nèi)側周壁部114d嵌入到第一外殼112的外側周壁部112d而連接。在第二外殼114的側部114b的內(nèi)側周壁部114d的下側一體設置了成為環(huán)狀阻擋部的帶有臺階的環(huán)狀厚壁部114bl,該環(huán)狀厚壁部114bl的外徑形成得與第一外殼112的外側周壁部112d的外徑大致相等,當外側周壁部112d與內(nèi)側周壁部114d配合時,外側周壁部112d的下端面與環(huán)狀厚壁部114bl的上表面抵接,由此在軸向?qū)⒌谝煌鈿?12和第二外殼114定位。
[0039]在第一外殼112和第二外殼114中,在各自的作為接合面的開口部的周緣,設有分別朝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多個固定件112e、114e,通過將這些固定件112e、114e之間進行螺絲緊固而將第一外殼112和第二外殼114結合。在第一外殼112中的外側周壁部112d的一部分(前部中央)與第二外殼114中的環(huán)狀厚壁部114bl的一部分(前部中央)分別設置有引出部112g、114g,所述引出部112g、114g形成有彼此相向而形成安裝引導襯套用的孔部的凹部。這些引出部112g、114g分別呈大致半圓筒狀形成,且被設置為比馬達殼體110的前側中央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第一外殼112的引出部112g的下表面與外側周壁部112d的下端面形成在同一平面,并且,第二外殼114的引出部114g的上表面與環(huán)狀厚壁部114bl的上表面形成在同一平面,如上所述,如果將兩個外殼112、114結合從而使外側周壁部112d的下端面與環(huán)狀厚壁部114bl的上表面抵接,則兩個引出部112g、114g的接合面吻合而形成圓筒狀引出部。
[0040]在馬達殼體110內(nèi)配置有構成內(nèi)轉子型的馬達的定子120和轉子13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相同,定子120包括環(huán)狀的定子鐵芯122、絕緣件124以及線圈126,所述定子鐵芯122將多個突極部沿周向等間隔配置;所述絕緣件124與定子鐵芯122 —體成型;所述線圈126為三相線圈,且隔著絕緣件124纏繞于各個突極部。定子120通過將定子鐵芯122的外周面配合到第一外殼112的側部112b的內(nèi)表面而被固定。
[0041]配置于定子120的內(nèi)側的轉子130包括軸132和固定于軸132中間的轉子磁鐵134。該轉子磁鐵134例如由鐵氧體塑料磁鐵形成,且由內(nèi)筒部134a、外筒部134b和圓板部134c成形為一體而獲得,所述內(nèi)筒部134a例如通過壓入而配合安裝于軸132的中間的滾花加工部分,所述外筒部134b隔著空氣隙與定子鐵芯122的內(nèi)周面對置,所述圓板部134c將內(nèi)筒部134a和外筒部134b連接。對外筒部134b實施預定的磁化從而在周向形成多個磁極。軸132的上部成為實施了 D型切削的輸出軸部132a,且自第一外殼112的蓋部112a處的開口 112al向殼體外延伸。軸132的比輸出軸部132a靠下側的部分通過被保持在軸承保持軸套部112c的凹部的上部軸承138X而被保持為旋轉自如,軸132的下端部通過被保持在第二外殼114的軸承保持軸套部114c的凹部的下部軸承138Y而被保持為旋轉自如,由此轉子130被馬達殼體110支承為旋轉自如。
[0042]在定子120的正下方配置有被絕緣件124保持的圓環(huán)板狀的電路板140。在該電路板140中,搭載有轉換電路、驅(qū)動電路以及控制電路等,所述轉換電路將來自外部的AC電源轉換成DC電源;所述驅(qū)動電路將DC電源提供給三相線圈;所述控制電路根據(jù)外部所提供的控制信號來控制線圈的驅(qū)動。構成這些電路的電子元件大部分安裝在電路板140的下表面,且定子120的三相線圈126的線圈端子也與該電路板140連接。利用錫焊直接將連接到外部設備的引線142連接到電路板140的前部下表面。在這里,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為了達到緊湊化目的,由于對電路板140實施了小徑化的關系,安裝在此處的元件的空間有限,因此取消連接器而將引線直接裝在電路板140處。在第二外殼114的內(nèi)側與電路板140對應地配置有絕緣片144。
[0043]使引線142貫穿插入的合成橡膠制的筒狀引導襯套150被夾持在上述的第一外殼112和第二外殼114的各自的引出部112g、114g之間。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相同,在兩個引出部112g、114g中,沿著它們的內(nèi)周面在彼此相向的位置隔著間隔設有兩條槽。并且,在引導襯套150的中心形成有供引線142貫穿插入的插入孔,并在引導襯套150的外周部設有朝向徑向外側凸起的三條環(huán)狀凸起部151a、151b、151c,所述三條環(huán)狀凸起部151a、151b、151c隔著與引出部112g、114g的槽的間隔大致相同的間隔地設置。這里,引出部112g、114g的內(nèi)周面的直徑尺寸被設定為稍小于引導襯套150中的各環(huán)狀凸起部之間的外周面的直徑。
[0044]而且,在第一外殼112和第二外殼114結合時,引導襯套150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b、151c分別嵌入到各自的引出部112g和114g的槽中,從而引導襯套150被夾持在兩個引出部112g、114g之間。此時,兩個引出部112g、114g的內(nèi)周面發(fā)揮從外側壓縮引導襯套150中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a至151c之間的外周面的作用,因此引導襯套150的插入孔收縮,多個引線142與引導襯套150之間的間隙基本消失,從而確保了氣密性,而且引出部112g、114g的內(nèi)周面與引導襯套150的外周面之間在兩個地方形成密封。并且,通過兩個引出部112g、114g的內(nèi)周面而將引導襯套150的外周面壓縮的同時,引導襯套150的變形力發(fā)揮使各環(huán)狀凸起部151a至151c鼓起的作用,且引導襯套150的前端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a與兩個引出部112g、114g的前端面緊密接觸的同時,另外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b、151c分別深深地嵌入到槽中或伴隨壓縮力緊緊地嵌入到槽中,從而提高了兩者的緊密性。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提高引出部處的密封性。
[0045]在第一外殼112中的蓋部112a,以開口 112al為中心并圍繞該開口 112al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一體設置兩重環(huán)狀密封壁112h、112i。兩個環(huán)狀密封壁112h、112i與開口112al同心,且外側的環(huán)狀密封壁112i形成得比內(nèi)側的環(huán)狀密封壁112h高。密封帽160利用螺絲162安裝于軸132的輸出軸部132a。該密封帽160以基部的軸套部160a為中心呈同心狀地具備直徑不同的兩個圓筒壁160b和160c,軸套部160a以及兩個圓筒壁160b、160c分別形成朝向下方開口的筒狀,軸套部160a配合到輸出軸部132a,內(nèi)側的圓筒壁160b從上方間隙配合于所述蓋部112a的兩個環(huán)狀密封壁112h、112i之間,外側的圓筒壁160c從上方間隙配合于環(huán)狀密封壁112i的外側。在密封帽160的軸套部160a以及圓筒壁160b、160c與蓋部112a的環(huán)狀密封壁112h、112i各自之間形成有微小間隙,構成所謂交錯的迷宮式,從而對開口 112al與軸132間的間隙發(fā)揮密封的功能。
[0046]在上述密封帽160中,設定成;按照內(nèi)周側的軸套部160a、中間的圓筒壁160b、夕卜周側的圓筒壁160c的順序,即按照朝向外側的順序,朝向下方的突出尺寸變大,蓋部112a的環(huán)狀密封壁112h、112i也設定成按照朝向外側的順序增大突出高度,其結果是能夠發(fā)揮抑制水從外部侵入到馬達內(nèi)部的效果從而提高防水、防滴作用。
[0047]第三實施方式
[0048]圖7為將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的旋轉電機的弓I出部放大表示的圖。在圖7中,標號與表不第二實施方式的旋轉電機的圖6相同的表不相同或相當?shù)牟糠?。在圖7中,與圖6的不同點在于,縮小了設置于第一外殼112和第二外殼114各自的側部112b、114b的引出部112g’、114g’的突出長度,進一步實現(xiàn)了馬達殼體的緊湊化。
[0049]即,在第一外殼112和第二外殼114的半圓筒狀引出部112g’、114g’中的凹部內(nèi)表面,設有容納引導襯套150中的中間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b的一條槽,利用該槽的前后的凹部內(nèi)表面夾持引導襯套150中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b的前后的外周面。引導襯套150的前端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a位于引出部的前端,后端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c配置于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以朝向馬達內(nèi)部側開口的方式設置于引出部112g’、114g’的基部,將引導襯套150的前后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a、151c設置成從引出部112g’、114g’的前后露出的結構,從而縮小了引出部112g’、114g’的突出尺寸。
[0050]在這種實施方式中,通過將引出部112g’、114g’的內(nèi)表面的直徑設定為稍小于引導襯套150的外周面的直徑,當將第一外殼112和第二外殼114結合時,引導襯套150中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b的前后的外周面被兩個引出部112g’、114g’的內(nèi)表面壓縮,從而確保這些接合面的氣密性,并且,引導襯套150的變形力發(fā)揮使各環(huán)狀凸起部151a至151c鼓起的作用,引導襯套50的中間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b深深地嵌入兩個引出部112g’和114g’的槽中,而其他的環(huán)狀凸起部151a、151c分別與引出部112g’、114g’的前端和后端緊密接觸從而提高了其緊密性,其結果是進一步提高了引出部處的密封性。
[0051]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這些實施方式,在不超出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可以是各種變形或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電機,其構成為,在有蓋、有底的筒狀馬達殼體的內(nèi)部具備:轉子,其具有軸和磁鐵;定子,其與所述轉子呈同心狀配置,通過將線圈卷繞于定子鐵芯而形成;以及電路板,其構成有控制對所述線圈的通電的控制電路,所述轉子的軸由分別配置在所述馬達殼體的底部的中心部和蓋部的中心部的軸承支承,所述旋轉電機的特征在于,所述馬達殼體由在軸向分割開的、具有蓋部的第一外殼和具有底部的第二外殼構成,在這兩個外殼的作為接合面的各自的開口部,形成有互相配合的內(nèi)側周壁部和外側周壁部,并且,在所述兩個外殼的各自的開口部周緣的一部分,形成有大致半筒狀的引出部,所述引出部彼此相向而形成安裝引導襯套用的孔部,在所述兩個外殼的各自的引出部的內(nèi)周面形成有至少一條槽,所述槽形成與所述孔部相連的環(huán)狀槽, 安裝于所述孔部的所述引導襯套在內(nèi)部具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引導與所述電路板連接的引線,在所述引導襯套的外周隔開間隔地設置有至少三條環(huán)狀凸起部,以所述引導襯套中的三條所述環(huán)狀凸起部中的中間的所述環(huán)狀凸起部嵌入到所述兩個引出部的槽中的方式,將所述引導襯套夾持在所述兩個引出部之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電機,由所述兩個外殼的各自的所述引出部形成的所述孔部被設定為這樣的尺寸:所述引出部的內(nèi)表面中的所述槽的兩側能夠擠壓所述引導襯套中的夾著三條所述環(huán)狀凸起部中的中間的所述環(huán)狀凸起部的兩個外側面從而使其壓縮。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電機,所述第一外殼和所述第二外殼的所述引出部分別形成為半圓筒狀,所述兩個外殼的各自的所述引出部的內(nèi)徑被設定為略小于所述引導襯套中的所述兩個外側面的外徑。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電機,所述兩個引出部中的所述槽被設定為與所述引導襯套中的所述環(huán)狀凸起部的大小匹配的尺寸或被設定為略大于所述引導襯套中的所述環(huán)狀凸起部的大小的尺寸。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電機,當所述引導襯套被夾持在所述兩個引出部之間時,所述引導襯套的外側端的所述環(huán)狀凸起部與所述兩個引出部的端緣緊密接觸。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電機,在所述第二外殼的開口部形成內(nèi)側周壁部,在所述第一外殼的開口部形成套在內(nèi)側周壁部外側的外側周壁部。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電機,在所述內(nèi)側周壁部以沿徑向突出的方式設置有環(huán)狀阻擋部,套在該內(nèi)側周壁部外側的外側周壁部的端緣與所述環(huán)狀阻擋部在軸向?qū)χ茫鰞蓚€引出部結合時,所述外側周壁部的端緣與所述環(huán)狀阻擋部抵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旋轉電機,所述環(huán)狀阻擋部的外徑被設定為大致等于所述外側周壁部的外徑。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電機,在所述第一外殼的蓋部形成有用于將所述轉子的所述軸導出至外部的開口,在該開口的內(nèi)周面與所述軸的外周面之間設定有微小的間隙。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旋轉電機,在所述第一外殼的蓋部以向軸向外側突出的方式設置有環(huán)狀密封壁,該環(huán)狀密封壁與所述第一外殼的所述開口部同心且圍繞該開口部,在自該開口部導出的軸安裝有迷宮式密封帽,所述迷宮式密封帽具有帶有微小間隙地與所述環(huán)狀密封壁的內(nèi)與外中的一方或兩方配合的圓筒壁。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轉電機,所述環(huán)狀密封壁設置有兩個以上且呈同心狀。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轉電機,所述迷宮式密封帽一體設置于與所述軸連接且與所述軸一同旋轉的旋轉負載。
【文檔編號】H02K5/10GK103580360SQ201310278258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3日
【發(fā)明者】毛潤庠, 田中廣之 申請人:日本電產(chǎn)伺服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石楼县| 朝阳县| 三河市| 金溪县| 西宁市| 同德县| 镶黄旗| 嵊州市| 金溪县| 乳源| 电白县| 镇坪县| 烟台市| 徐州市| 磴口县| 新建县| 昭觉县| 澎湖县| 雷州市| 肥城市| 北票市| 绵竹市| 上犹县| 固阳县| 龙南县| 乐陵市| 丘北县| 涟水县| 蓬安县| 怀柔区| 衡水市| 荣成市| 石林| 内黄县| 普宁市| 延庆县| 石台县| 德江县| 新安县| 衡阳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