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電機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機減震外殼。
背景技術:
電機是工業(yè)生產中十分常見的驅動設備,而電機在工作時會產生震動,因而產生噪音,目前大多數電機固定方式十分簡單,通常在電機的外殼上設置底座,底座直接與其他設備剛性連接,這樣的設計使得減震效果很差,零部件之間會相互撞擊,產生較大的噪音;另一種方式就是在底座上用膠水固定一個減震墊,這樣的設計使得一段之間之后膠水老化,造成減震墊松動和脫落,容易造成部件的損壞,并且沒有有效避免電機發(fā)出噪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電機減震外殼,尤其適合避免電機在運行過程中由于震動而引發(fā)的噪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機減震外殼,包括殼體,殼體的底部為一平板,且其上沿殼體的軸向對稱設有若干通孔,殼體底部設有一金屬墊片,金屬墊片與殼體的底面重合,金屬墊片上設有通孔,且與殼體上的通孔重合,金屬墊片底部設有軟膠墊,軟膠墊上設有通孔,且軟膠墊上的通孔與金屬墊片上的通孔重合,軟膠墊下方設有固定基板,固定基板上設有通孔,固定基板上的通孔與軟膠墊上的通孔重合,殼體的各個通孔內均設有緊固螺栓,緊固螺栓依次穿過殼體、金屬墊片、軟膠墊和固定基板的通孔,固定基板通孔內設有螺母,螺母在緊固螺栓底部旋緊。殼體表面均勻設有若干通孔。
在使用過程中,電機啟動后發(fā)生振動,殼體由于通過金屬墊片與軟膠墊相連,使得電機產生的振動被軟膠墊抵消,而由于緊固螺栓和螺母將殼體和金屬墊片與固定基板緊緊相連,使得電機不會因軟膠墊的彈性而產生太大的振動,保證了電機的正常運行。
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電機在使用過程中減少其因震動而發(fā)出的噪音,且可有效避免電機啟動后由于震動而與底座發(fā)生脫離松動;且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等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殼體 2、金屬墊片 3、軟膠墊
4、固定基板 5、緊固螺栓 6、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為一種電機減震外殼,包括殼體1,殼體1的底部為一平板,且其上沿殼體1的軸向對稱設有若干通孔,殼體1底部設有一金屬墊片2,金屬墊片2與殼體1的底面重合,金屬墊片2上設有通孔,且與殼體1上的通孔重合,金屬墊片2底部設有軟膠墊3,軟膠墊3上設有通孔,且軟膠墊3上的通孔與金屬墊片2上的通孔重合,軟膠墊3下方設有固定基板4,固定基板4上設有通孔,固定基板4上的通孔與軟膠墊3上的通孔重合,殼體1的各個通孔內均設有緊固螺栓5,緊固螺栓5依次穿過殼體1、金屬墊片2、軟膠墊3和固定基板4的通孔,固定基板4通孔內設有螺母6,螺母6在緊固螺栓5底部旋緊。殼體1表面均勻設有若干通孔。
在使用過程中,電機啟動后發(fā)生振動,殼體1由于通過金屬墊片2與軟膠墊3相連,使得電機產生的振動被軟膠墊3抵消,而由于緊固螺栓5和螺母6將殼體1和金屬墊片2與固定基板4緊緊相連,使得電機不會因軟膠墊3的彈性而產生太大的振動,保證了電機的正常運行。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