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扇領域,具體是一種電風扇。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電風扇,主體結構爆炸圖如圖1所示,該電風扇包括機頭組件:罩蓋1、風葉旋鈕2、異步電機3、罩殼4、電機引線5、電機支架6、支架套7、過線圈8、同步電機9、電容10、曲柄11、連桿12、調(diào)節(jié)盒13和機身組件14組成。
電機引線5穿過電機支架6軸孔金屬件,當開啟搖頭時,同步電機9轉動通過曲柄11帶動連桿12。連桿12的另一端與支架套7連接,由于支架套7與調(diào)節(jié)盒13固定連接,支架套7與電機支架6活動連接,作用于支架套7上的力反推電機支架6實現(xiàn)主電機左右搖頭;當電機左右搖頭時,電機引線5在電機支架6軸孔中上下反復運動同時伴有左右旋轉運動;由于電機支架6為金屬材料,電機引線5與電機支架6的軸孔上下反復運動及左右旋轉運動時,相互之間不斷摩擦,長期運行后,電機引線5由于磨損導致磨破線,存在漏電、短路等質量、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風扇,已到達降低電風扇運行安全隱患的目的。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風扇,包括同步電機與電機支架,電風扇還包括護線圈,護線圈設置于同步電機與電機支架之間,電機支架上設置有穿線孔,護線圈上設置有與穿線孔配合的護線孔,電機引線穿設在護線孔中。
進一步地,電機支架具有第一支撐平面,護線圈的下表面設置有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卡接凸棱,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卡接凸棱之間形成第一卡接定位槽,電機支架的第一支撐平面與第一卡接定位槽卡接定位。
進一步地,電機支架上設置有支撐斜面,護線圈的一側端部設置有定位斜塊,定位斜塊與支撐斜面定位配合。
進一步地,護線圈的上表面設置有弧形凸棱,護線孔位于弧形凸棱的外突側,在裝配狀態(tài)時,弧形凸棱與同步電機的底部配合抵接。
進一步地,護線圈的上表面還設置有支撐凸棱,支撐凸棱與弧形凸棱間隔設置,并且支撐凸棱與弧形凸棱分別位于護線孔的兩側,支撐凸棱與弧形凸棱之間形成用于容納電機引線的過線槽。
進一步地,支撐凸棱的頂端與護線圈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為a,弧形凸棱的頂端與護線圈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為b,其中,a>b。
進一步地,電機支架具有第二支撐平面,支撐凸棱的側面設置有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二卡接凸棱,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二卡接凸棱之間形成第二卡接定位槽,電機支架的第二支撐平面與第二卡接定位槽卡接定位。
進一步地,護線圈的材質硬度小于電機引線的材質硬度。
護線圈采用硅膠或者橡膠制成。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設置護線圈,并使電機引線穿設在該護線圈的護線孔中,可有效規(guī)避電機引線與電機支架穿線孔因摩擦造成電機引線磨損的問題,提高電機引線的使用壽命,達到降低電風扇運行安全隱患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電風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電風扇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電風扇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風扇實施例中護線圈與電機支架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風扇實施例中電機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電風扇實施例中護線圈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電風扇實施例中護線圈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電風扇實施例中護線圈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電風扇實施例中護線圈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罩蓋;2、風葉旋鈕;3、異步電機;4、罩殼;5、電機引線;6、電機支架;61、第一支撐平面;62、支撐斜面;63、第二支撐平面;64、穿線孔;7、支架套;8、過線圈;9、同步電機;10、電容;11、曲柄;12、連桿;13、調(diào)節(jié)盒;14、機身組件;15、護線圈;151、護線孔;152、第一卡接凸棱;153、第一卡接定位槽;154、定位斜塊;155、弧形凸棱;156、支撐凸棱;157、過線槽;158、第二卡接凸棱;159、第二卡接定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2至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風扇,包括罩蓋1、風葉旋鈕2、異步電機3、罩殼4、電機引線5、電機支架6、支架套7、過線圈8、同步電機9、電容10、曲柄11、連桿12、調(diào)節(jié)盒13和機身組件14組成。電風扇還包括護線圈15,護線圈15設置于同步電機9與電機支架6之間,電機支架6上設置有穿線孔64,護線圈15上設置有與穿線孔64配合的護線孔151,電機引線5穿設在護線孔151中。
設置護線圈15,并使電機引線5穿設在該護線圈15的護線孔151中,可有效規(guī)避電機引線5與電機支架6(金屬件)穿線孔64因摩擦造成電機引線5磨損的問題,提高電機引線5的使用壽命,達到降低電風扇運行安全隱患的目的。
需要說的是,上述護線孔151完全覆蓋穿線孔64,以有效規(guī)避電機引線5與穿線孔64周邊銳角或毛刺摩擦。
如圖5和圖6所示,電機支架6具有第一支撐平面61,護線圈15的下表面設置有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卡接凸棱152,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卡接凸棱152之間形成第一卡接定位槽153,電機支架6的第一支撐平面61與第一卡接定位槽153卡接定位,以達到便于裝配的目的。
優(yōu)選地,上述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卡接凸棱152之間的距離與第一支撐平面61的長度相同,以達到護線圈15與第一支撐平面61卡接配合后不會發(fā)生位置移動,保證安裝穩(wěn)定性與位置精度。
進一步第,如圖5、圖6和圖9所示,電機支架6上設置有支撐斜面62,護線圈15的一側端部設置有定位斜塊154,定位斜塊154與支撐斜面62定位配合。該定位斜塊154設置有傾斜配合面,該傾斜配合面能夠與支撐斜面抵接配合,用于增加護線圈15的安裝穩(wěn)定性,同時,該定位斜塊154能夠增加護線圈15的支撐面積,增強護線圈15對于同步電機9的支撐作用。
如圖6和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護線圈15的上表面設置有弧形凸棱155,護線孔151位于弧形凸棱155的外突側,在裝配狀態(tài)時,弧形凸棱155與同步電機9的底部配合抵接。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弧形凸棱155的外突側為圖7中弧形凸棱155的上側,即弧形凸棱155的外側。設置弧形凸棱155,該弧形凸棱155能夠與同步電機9的底部貼合,對同步電機9起到支撐作用,同時,由于該護線圈15的材質較軟,還能夠對同步電機9起到減震的作用。
如圖7所示,護線圈15的上表面還設置有支撐凸棱156,支撐凸棱156與弧形凸棱155間隔設置,并且支撐凸棱156與弧形凸棱155分別位于護線孔151的兩側,支撐凸棱156與弧形凸棱155之間形成用于容納電機引線5的過線槽157。
優(yōu)選地,支撐凸棱156的頂端與護線圈15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為a,弧形凸棱155的頂端與護線圈15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為b,其中,a>b。
將支撐凸棱156的高度設置成比弧形凸棱155的高度高,目的是為了使電機引線5與上方的同步電機9完全分離,從而使電機引線5不會與同步電機9發(fā)生摩擦。
如圖5和圖7所示,電機支架6具有第二支撐平面63,支撐凸棱156的側面設置有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二卡接凸棱158,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二卡接凸棱158之間形成第二卡接定位槽159,電機支架6的第二支撐平面63與第二卡接定位槽159卡接定位。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第一卡接定位槽153沿水平方向設置,第二卡接定位槽159沿豎直方向設置,目的是對護線圈15進行定位固定,保證護線圈15的安裝穩(wěn)定性以及位置精度。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護線圈15采用硅膠或者橡膠材料制成,該材質硬度小于電機引線5的材質(PVC材質)硬度,在電機引線5與護線圈15發(fā)生摩擦時,護線圈15被磨損,從而保證了電機引線5的使用壽命。
當然,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