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氣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DC/DC的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有各元器件工作在極低的電壓下也能正常工作的需要,但目前針對這種需要,并沒有很好的方案來滿足。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缺陷,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DC/DC的裝置,用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缺陷。
具體的,本發(fā)明提出了以下具體的實施例: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了一種DC/DC的裝置,包括:自激振蕩器、第一變壓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電容、第二電容;其中,
自激激振蕩器包括第二變壓器、自激激振蕩器的第二變壓器包括10個角,分別為1角、2角、3角、4角、5角、6角、7角、8角、9角、10角;
第一mos管的G極連接10角;第一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一mos管的S極接地;
第二mos管的G極連接8角;第二mos管的D極連接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二mos管的S極接地;
第三mos管的G極連接5角;第三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第三mos管的S極連接第四mos管的S極、以及第二電容的一端;
第四mos管的G極連接7角;第四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第四mos管的S極連接第二mos管的S極以及第二電容的一端;
第二電容的另一端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
第一電容的一端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第二mos管的S極。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自激振蕩器還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容、第四電容、第五電容、第七三極管、第八三極管;其中,
第一電阻的一端連接1角、第三電容的一端、以及第八三極管的集電極;第一電阻的另一端連接第三電容一端以及第五電容的一端;
第二電阻的一端連接4角,第四電阻的一端以及第七三極管的集電極;第二電阻的另一端連接第四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五電容的另一端;
第五電容的一端連接第八三極管的基極、第四電容的一端和第二電阻的一端;第五電容的另一端連接第七三極管的基極、第三電容的一端和第一電阻的一端;
第七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接地;
第八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接地。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容為固定電容器。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容與所述第二電容相同。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變壓器具體為高頻變壓器。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阻為電阻值可調(diào)的電阻。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二電阻相同。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電容與所述第四電容相同。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七三極管具體為鍺三極管。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七三極管與所述第八三極管相同。
以此,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DC/DC的裝置,包括:自激振蕩器、第一變壓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電容、第二電容;其中,自激激振蕩器包括第二變壓器、自激激振蕩器的第二變壓器包括10個角,分別為1角、2角、3角、4角、5角、6角、7角、8角、9角、10角;第一mos管的G極連接10角;第一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一mos管的S極接地;第二mos管的G極連接8角;第二mos管的D極連接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二mos管的S極接地;第三mos管的G極連接5角;第三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第三mos管的S極連接第四mos管的S極、以及第二電容的一端;第四mos管的G極連接7角;第四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第四mos管的S極連接第二mos管的S極以及第二電容的一端;第二電容的另一端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第一電容的一端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第二mos管的S極。通過自激振蕩器產(chǎn)生高頻正弦波信號,使得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得到完全對稱的正弦波驅(qū)動電壓,再通過變壓器的隔離和變壓,輸出交變電壓,最后通過第二電容變成直流電壓輸出;通過采用完全對稱的正弦波驅(qū)動,使得各器件均可在極低的電壓下工作,適合低壓狀態(tài)下的DC/DC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guān)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一種DC/DC的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例說明:
1:自激振蕩器 11:第二變壓器
12:第一電阻 13:第二電阻
14:第三電容 15:第四電容
16:第五電容 17:第七三極管 18:第八三極管
2:第一變壓器
3:第一mos管 4:第二mos管
5:第三mos管 6:第四mos管
7:第一電容 8:第二電容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更全面地描述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本公開可具有各種實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調(diào)整和改變。然而,應理解:不存在將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限于在此公開的特定實施例的意圖,而是應將本公開理解為涵蓋落入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的所有調(diào)整、等同物和/或可選方案。
在下文中,可在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中使用的術(shù)語“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開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個或更多個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中所使用,術(shù)語“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詞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數(shù)字、步驟、操作、元件、組件或前述項的組合,并且不應被理解為首先排除一個或更多個其它特征、數(shù)字、步驟、操作、元件、組件或前述項的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個或更多個特征、數(shù)字、步驟、操作、元件、組件或前述項的組合的可能性。
在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個”包括同時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組合或所有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個”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飾在各種實施例中的各種組成元件,不過可不限制相應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順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僅用于將一個元件與其它元件區(qū)別開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戶裝置和第二用戶裝置指示不同用戶裝置,盡管二者都是用戶裝置。例如,在不脫離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的范圍的情況下,第一元件可被稱為第二元件,同樣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稱為第一元件。
應注意到:如果描述將一個組成元件“連接”到另一組成元件,則可將第一組成元件直接連接到第二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組成元件和第二組成元件之間“連接”第三組成元件。相反地,當將一個組成元件“直接連接”到另一組成元件時,可理解為在第一組成元件和第二組成元件之間不存在第三組成元件。
在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中使用的術(shù)語“用戶”可指示使用電子裝置的人或使用電子裝置的裝置(例如,人工智能電子裝置)。
在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中使用的術(shù)語僅用于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單數(shù)形式意在也包括復數(shù)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則在這里使用的所有術(shù)語(包括技術(shù)術(shù)語和科學術(shù)語)具有與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所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的含義。所述術(shù)語(諸如在一般使用的詞典中限定的術(shù)語)將被解釋為具有與在相關(guān)技術(shù)領(lǐng)域中的語境含義相同的含義并且將不被解釋為具有理想化的含義或過于正式的含義,除非在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實施例1
本發(fā)明實施例1公開了一種DC/DC的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自激振蕩器1、第一變壓器2、第一mos管3、第二mos管4、第三mos管5、第四mos管6、第一電容7、第二電容8;其中,
自激激振蕩器包括第二變壓器11、自激激振蕩器的第二變壓器包括10個角,分別為1角、2角、3角、4角、5角、6角、7角、8角、9角、10角;
第一mos管的G極連接10角;第一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一mos管的S極接地;
第二mos管的G極連接8角;第二mos管的D極連接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二mos管的S極接地;
第三mos管的G極連接5角;第三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第三mos管的S極連接第四mos管的S極、以及第二電容的一端;
第四mos管的G極連接7角;第四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第四mos管的S極連接第二mos管的S極以及第二電容的一端;
第二電容的另一端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
第一電容的一端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第二mos管的S極。
具體的,自激振蕩器(self-excited oscillator)是一個反饋控制系統(tǒng)。如果該系統(tǒng)的閉環(huán)極點有位于S右半平面上的一對共軛極點,則其沖激響應將產(chǎn)生幅值按指數(shù)增長的正弦波。從理論上講,振蕩的幅值將無限地增大。然而由于系內(nèi)部元件的非線性作用,增長的振蕩引起系統(tǒng)內(nèi)部參數(shù)自動改變,從而使位于S右半平面上的共軛極點最終移至jω軸上,正弦波振前就呈等幅而穩(wěn)定下來。
在放大電路中,為了改善電路性能,通常引入負反饋(中頻區(qū))。當電路附加相移(高頻區(qū)或低頻區(qū))改變了反饋信號的極性時,電路中的負反饋就會變成正反饋。此時,若反饋環(huán)路增益滿足一定條件,電路就會產(chǎn)生自激振蕩。
而具體的,所述自激振蕩器1還包括:第一電阻12、第二電阻13、第三電容14、第四電容15、第五電容16、第七三極管17、第八三極管18;其中,
第一電阻的一端連接1角、第三電容的一端、以及第八三極管的集電極;第一電阻的另一端連接第三電容一端以及第五電容的一端;
第二電阻的一端連接4角,第四電阻的一端以及第七三極管的集電極;第二電阻的另一端連接第四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五電容的另一端;
第五電容的一端連接第八三極管的基極、第四電容的一端和第二電阻的一端;第五電容的另一端連接第七三極管的基極、第三電容的一端和第一電阻的一端;
第七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接地;
第八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接地。
以此,如圖1所示,電源電壓從VCC和GND輸入,自激振蕩器由Q7,Q8,R1,R2,C3,C4,C5組成,產(chǎn)生高頻正弦波信號從T2的輸出,Q1與Q2,Q3與Q4的控制端得到完全對稱的正弦波驅(qū)動電壓,通過高頻變壓器隔離和變壓,輸出交變電壓,通過C2得到直流電源。
電路采用完全對稱的正弦波驅(qū)動,器件均可在極低的電壓下工作,適合低壓DC DC使用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容為固定電容器。
電容也即電容器,通常簡稱其容納電荷的本領(lǐng)為電容,用字母C表示。定義1:電容器,顧名思義,是‘裝電的容器’,是一種容納電荷的器件。英文名稱:capacitor。電容器是電子設(shè)備中大量使用的電子元件之一,廣泛應用于電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濾波,調(diào)諧回路,能量轉(zhuǎn)換,控制等方面。定義2:電容器,任何兩個彼此絕緣且相隔很近的導體(包括導線)間都構(gòu)成一個電容器。
特別是在進行濾波時,具體的用在濾波電路中的電容器稱為濾波電容,在電源濾波和各種濾波器電路中使用這種電容電路,濾波電容將一定頻段內(nèi)的信號從總信號中去除。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容與所述第二電容相同。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變壓器具體為高頻變壓器。
高頻變壓器是工作頻率超過中頻(10kHz)的電源變壓器,主要用于高頻開關(guān)電源中作高頻開關(guān)電源變壓器,也有用于高頻逆變電源和高頻逆變焊機中作高頻逆變電源變壓器的。按工作頻率高低,可分為幾個檔次:10kHz-50kHz、50kHz-100kHz、100kHz~500kHz、500kHz~1MHz、10MHz以上。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阻為電阻值可調(diào)的電阻。
電阻即電阻器(Resistor)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稱為電阻。是一個限流元件,將電阻接在電路中后,電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兩個引腳,它可限制通過它所連支路的電流大小。阻值不能改變的稱為固定電阻器。阻值可變的稱為電位器或可變電阻器。理想的電阻器是線性的,即通過電阻器的瞬時電流與外加瞬時電壓成正比。用于分壓的可變電阻器。在裸露的電阻體上,緊壓著一至兩個可移金屬觸點。觸點位置確定電阻體任一端與觸點間的阻值。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二電阻相同。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電容與所述第四電容相同。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七三極管具體為鍺三極管。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七三極管與所述第八三極管相同。
以此,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DC/DC的裝置,包括:自激振蕩器、第一變壓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電容、第二電容;其中,自激激振蕩器包括第二變壓器、自激激振蕩器的第二變壓器包括10個角,分別為1角、2角、3角、4角、5角、6角、7角、8角、9角、10角;第一mos管的G極連接10角;第一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一mos管的S極接地;第二mos管的G極連接8角;第二mos管的D極連接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二mos管的S極接地;第三mos管的G極連接5角;第三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第三mos管的S極連接第四mos管的S極、以及第二電容的一端;第四mos管的G極連接7角;第四mos管的D極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第四mos管的S極連接第二mos管的S極以及第二電容的一端;第二電容的另一端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二線圈;第一電容的一端連接第一變壓器的第一線圈,第一電容的另一端連接第二mos管的S極。通過自激振蕩器產(chǎn)生高頻正弦波信號,使得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得到完全對稱的正弦波驅(qū)動電壓,再通過變壓器的隔離和變壓,輸出交變電壓,最后通過第二電容變成直流電壓輸出;通過采用完全對稱的正弦波驅(qū)動,使得各器件均可在極低的電壓下工作,適合低壓狀態(tài)下的DC/DC使用。
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附圖只是一個優(yōu)選實施場景的示意圖,附圖中的模塊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實施本發(fā)明所必須的。
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實施場景中的裝置中的模塊可以按照實施場景描述進行分布于實施場景的裝置中,也可以進行相應變化位于不同于本實施場景的一個或多個裝置中。上述實施場景的模塊可以合并為一個模塊,也可以進一步拆分成多個子模塊。
上述本發(fā)明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場景的優(yōu)劣。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發(fā)明的幾個具體實施場景,但是,本發(fā)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