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配電自動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配電網分布式故障自愈的容錯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在分布式控制的配電網運行中會不可預想的發(fā)生各種故障,包括母線短路、支路短路、負荷開關的誤動、拒動、配電終端處理過程中通信中斷、預判線路過載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配電網繼電保護處理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其中,關于配電終端性能本身的問題:負荷開關的誤動、拒動、配電網智能終端處理過程中通信中斷、預判線路過載等,是由于終端硬件、軟件設備自身原因產生的不可抗力問題,發(fā)生這些問題后,配電網智能終端能否在終端出現不可抗力因素的問題時對線路的短路等故障做出合理的相關動作,是非常重要的,即涉及到配電網智能終端在分布式處理技術中的容錯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配電網分布式故障自愈的容錯處理方法,克服了分布式處理系統中對通信的過度依賴,實現了停電范圍最小化,提高了供電可靠性。
本發(fā)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所述適用于配電網分布式故障自愈的容錯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建立網絡拓撲:裝置安裝時,人工為每個配電網智能終端STU配置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的網絡地址;
b、根據線路的重要程度,設置容錯級數:容錯級數為0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內部只存儲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的網絡地址,容錯級數為1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內部需要通過其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查詢并存儲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的次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的網絡地址,當容錯級數大于1時,依次類推;
c、確定故障位置,對故障進行處理:當系統發(fā)生過流故障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檢測到故障電流后,查詢預先設置的容錯等級;如果容錯等級為0,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僅向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查詢,確定故障位置,此時,如果相鄰配電終端因為某種原因未應答,比如發(fā)生了裝置故障或者是通信故障,系統邏輯停止;如果容錯等級為1,配電網智能終端STU在查詢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無應答后,繼續(xù)查詢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的次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如果次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應答正常,則實現故障定位,如果次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無應答,系統邏輯停止,當容錯級數大于1時,依次類推,進行故障定位,故障定位完畢后,對故障進行處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克服了分布式處理系統中對通信的過度依賴,提供了一種當通信出現故障時最優(yōu)的處理方法,實現了停電范圍的最小化,方法簡單且易實現;當通信網絡發(fā)生故障時,分布式處理系統無法實現裝置間的對等通信,此時如果發(fā)生線路故障,整個故障自愈邏輯就會停止,引起整條線路停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出的在通信網絡故障時的處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恢復供電區(qū)間,提高供電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本發(fā)明的流程框圖;
圖2本發(fā)明負荷開關拒動時故障隔離流程圖;
圖3本發(fā)明負荷開關誤動時故障隔離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所述適用于配電網分布式故障自愈的容錯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建立網絡拓撲:裝置安裝時,人工為每個配電網智能終端STU配置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的網絡地址;
b、根據線路的重要程度,設置容錯級數:容錯級數為0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內部只存儲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的網絡地址,容錯級數為1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內部需要通過其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查詢并存儲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的次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的網絡地址,當容錯級數大于1時,依次類推;
c、確定故障位置,對故障進行處理:當系統發(fā)生過流故障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檢測到故障電流后,查詢預先設置的容錯等級;如果容錯等級為0,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僅向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查詢,確定故障位置,此時,如果相鄰配電終端因為某種原因未應答,比如發(fā)生了裝置故障或者是通信故障,系統邏輯停止;如果容錯等級為1,配電網智能終端STU在查詢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無應答后,繼續(xù)查詢相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的次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如果次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應答正常,則實現故障定位,如果次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無應答,系統邏輯停止,當容錯級數大于1時,依次類推,進行故障定位,故障定位完畢后,對故障進行處理。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兩端電源供電,開關Q31為聯絡開關。以下為故障點在不同位置時,分布式處理技術的容錯能力。
a、電源出口發(fā)生過流故障,故障點位于開關QF1和開關Q11開關之間
1)此時只有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檢測到故障,當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與STU1通信正常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通過自身與鄰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F1與Q1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和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控制開關QF1和開關Q11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并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信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收到故障隔離成功消息后,在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3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2)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與STU1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將主動與其次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通信,通過自身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F1與Q21之間,此時已忽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控制區(qū)域,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和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控制開關QF1和Q21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并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3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3)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之間通信均不正常,邏輯退出。
b、開關之間發(fā)生過流故障,故障點位于開關Q12和開關Q21之間
1)此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均檢測到故障,當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通信正常,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12和開關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2控制開關Q12和Q21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3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2)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與STU1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F1與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和STU2控制開關QF1和Q21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3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3)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與STU2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F12與Q31之間,此時忽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控制區(qū)域,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3控制開關Q12和Q31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3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4)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之間通信均不正常,邏輯退出。
c、模擬線路末端發(fā)生過流故障,故障點位于開關Q22和開關Q31開關之間
1)此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均檢測到故障,當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STU3通信正常,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和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控制開關Q2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開關Q31位于故障點下游邊界,不再合閘;
2)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與STU1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故障點不在開關QF1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2交互故障信息判斷出故障點不在開關Q12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和STU3交互故障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和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控制開關QF2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開關Q31位于故障點下游邊界,不再合閘。
3)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與STU2通信不正常,但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與STU3通信正常,此時可能會出現2種情況。第一種情況,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與STU3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12與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控制開關Q1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開關Q31位于故障點下游邊界,不再合閘;第二種情況,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與STU3通信正常,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與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控制開關Q2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開關Q31位于故障點下游邊界,不再合閘;
4)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與STU3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按拓撲片配置,得知右側開關為聯絡開關,但因為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通信異常,無法知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聯絡狀態(tài),一種方案只控制自身跳閘;另一種方案因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與Q4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和STU4控制開關Q22和Q41跳閘隔離故障,此時可能會擴大停電范圍;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開關Q31位于故障點下游邊界,不再合閘。
5)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STU3、STU4之間通信均不正常,邏輯退出。
d、模擬配電站內部母線發(fā)生過流故障,故障點位于開關Q21和開關Q22開關之間
1)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所在母線發(fā)生故障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只需要自身故障信息,即開關Q21過流,開關Q22不過流,即可判斷出是母線故障,控制開關Q21、Q22、Q23、Q24分閘隔離故障,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恢復供電,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13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e、模擬運行方式變化情況下發(fā)生過流故障,聯絡開關由開關Q31變?yōu)殚_關Q41,故障點位于開關Q22和開關Q31之間
1)此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均檢測到故障,當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STU3通信正常,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和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和STU3控制開關Q22和Q31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開關QF1合閘,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4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2)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與STU1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故障點不在開關QF1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2交互故障信息判斷出故障點不在開關Q12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和STU3交互故障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和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和STU3控制開關Q22和Q31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4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3)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與STU2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不在開關Q12與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和STU3交互故障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和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和STU3控制開關Q22和Q31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4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4)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與STU3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與Q4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控制開關Q22跳閘隔離故障,開關Q41為聯絡開關,不再跳閘;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
5)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STU3、STU4之間通信均不正常,邏輯退出。
f、模擬檢修狀態(tài)下發(fā)生過流故障,開關Q22和開關Q31均為分,故障點位于開關Q12和開關Q21之間
檢修狀態(tài)下開關Q22和開關Q31均不滿足聯絡開關條件,所以聯絡合閘功能退出。
1)此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均檢測到故障,當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通信正常,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12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2控制開關Q12和Q21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開關QF1合閘;
2)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與STU1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故障點在開關QF1和開關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和STU3控制開關QF1和Q21跳閘隔離故障;
3)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與STU2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通信,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3交互故障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12和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控制開關Q1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聯絡開關不再合閘。
g、模擬連續(xù)兩次在不同位置發(fā)生過流故障,第一次故障位于開關Q22和開關Q31之間,第二次故障位于開關Q12和開關Q21之間
(1)第一次故障時參考線路末端發(fā)生過流故障,故障點位于開關Q22和開關Q31開關之間時狀況,考慮通信終端導致的問題,會出現以下模式;
1)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均檢測到故障,當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STU3通信正常,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和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控制開關Q2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開關Q31位于故障點下游邊界,不再合閘;
第二次故障發(fā)生在開關Q12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2能正確判斷故障點在開關Q21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2分別控制開關Q12和Q21分閘隔離故障,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恢復上游供電;
2)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與STU1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故障點不在開關QF1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2交互故障信息判斷出故障點不在開關Q12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和STU3交互故障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和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控制開關Q2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開關Q31位于故障點下游邊界,不再合閘;
第二次故障發(fā)生在開關Q12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2能正確判斷故障點在開關Q21和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2分別控制開關Q12和Q21分閘隔離故障,開關QF1合閘恢復上游供電。但此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直接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通信,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F1與開關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分閘,造成停電范圍擴大;
3)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與STU2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12與Q3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控制開關Q1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開關QF1合閘,開關Q31位于故障點下游邊界,不再合閘;
此時開關Q12與開關Q21之間不會再發(fā)生故障;
4)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與STU3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按拓撲片配置,得知右側開關為聯絡開關,但因為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通信異常,無法知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聯絡狀態(tài),一種方案只控制自身跳閘;另一種方案因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22與Q4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和STU4控制開關Q22和Q41跳閘隔離故障,此時可能會擴大停電范圍;故障隔離成功后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開關Q31位于故障點下游邊界,不再合閘。
第二次故障發(fā)生在開關Q12和開關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12與開關Q21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和STU2分別控制開關Q12、Q21分閘隔離故障,配電網智能終端STU1發(fā)送故障隔離成功消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控制開關QF1合閘恢復供電,開關Q13聯絡合閘恢復供電。
5)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A、STU1、STU2、STU3、STU4之間通信均不正常,邏輯退出。
h、模擬分支線故障,故障點位于開關Q33出線上
1)此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B、STU4、STU3均檢測到過流;當配電網智能終端STUB、STU4、STU3通信正常,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33出線,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控制開關Q33跳閘隔離故障,開關QF2合閘恢復供電,聯絡開關不合閘;
2)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B與STU4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B將與其次鄰終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直接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33出線,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控制開關Q33跳閘隔離故障,開關QF2合閘恢復供電,聯絡開關不合閘;
3)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與STU3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將與其次鄰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直接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41與Q22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和STU2通過網絡拓撲片得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有聯絡開關,但不知道開關狀態(tài),所以一種方案是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和STU2分別控制開關Q41和Q22跳閘隔離故障;另一種方案是只有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控制開關Q41跳閘隔離故障;開關QF2合閘恢復供電,聯絡開關不合閘。
i、模擬對端電源故障,故障點位于開關Q32和開關Q41之間
1)此時配電網智能終端STUB與STU4均檢測到故障,當配電網智能終端STUB、STU4、STU3通信正常,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41和Q32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和STU3控制開關Q41和Q3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開關QF2合閘,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3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2)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B與STU4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B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F2與Q32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B和STU3控制開關QF2和Q3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開關QF2合閘,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3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3)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與STU3通信不正常,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將主動與其次鄰終端,即與配電網智能終端STU2通信,通過故障電流信息判斷出故障點在開關Q41與開關Q22之間,配電網智能終端STU4和STU2控制開關Q41和Q22跳閘隔離故障,故障隔離成功后開關QF2合閘,配電網智能終端STU3判斷滿足聯絡合閘條件時,控制聯絡開關Q31合閘,完成供電恢復。
4)若配電網智能終端STUB、STU4、STU3、STU2之間通信均不正常,邏輯退出。
j、元件故障的容錯處理
1)負荷開關拒動,即負荷開關該動作時其由于自身原因拒絕動作。若是主干線路上的配電終端發(fā)生此種故障時,其自身可檢測到負荷開關的拒動后,立即向其主線路上相鄰的配電終端發(fā)出斷開指令,以此實現故障的隔離,后續(xù)聯絡開關等設備繼續(xù)相關動作,實現非故障區(qū)段的最大供電。例:故障若為a,開關Q11拒動,因為終端之間的通信未中斷,則由分布式處理技術的原理可知須有開關QF1與開關Q11分別斷開,結果卻是開關QF1斷開,開關Q11仍閉合在檢測到自身未斷開的情況下,開關Q11發(fā)出向開關Q12發(fā)出控制命令,使開關Q12斷開,故障被切除,此時故障被切除,然后開關Q31繼續(xù)進行相關動作:負荷預判。若非故障段負荷不過載,則聯絡開關動作,若過載則不動作,分布式處理動作合理。故障若為b,開關Q12拒動,此時終端的動作命令為:開關QF1、開關Q12與開關Q21斷開,因開關Q12檢測到自身未動,則向相鄰主干線路開關發(fā)出斷開指令:開關Q11斷開,繼而故障區(qū)間被隔離。開關QF1閉合,開關Q31對上游非故障區(qū)段進行負荷預判,若非故障段負荷不過載,則聯絡開關動作,若過載則不動作,分布式處理動作合理;
若是分支線路上故障,則該終端便會向其上游與其相鄰的兩主干線路上的負荷開關發(fā)出斷開指令,以此實現故障區(qū)段的隔離,后續(xù)聯絡開關等設備繼續(xù)相關動作,實現非故障區(qū)段的最大供電。例:故障若為h,開關Q23拒動,此時的終端指令為開關QF1,開關Q23斷開,因開關Q23檢測到自身拒動,則其向上游主線路開關Q21和開關Q22發(fā)出斷開指令,實現故障的隔離,聯絡開關Q31進行負荷預判確定是否閉合,開關QF1閉合實現非故障區(qū)段的供電。負荷開關拒動時,實現故障隔離的流程圖如2所示。
2)開關誤動,設線路上某配電終端的兩相鄰負荷開關遙控分閘線路反接。當一配電終端兩相鄰的負荷開關確定為誤動后,配電終端進行自我糾正即可:將相關的兩負荷開關進行再次反命令操作。例故障若為b,負荷開關Q21與開關Q22反接,控制命令為開關QF1斷開,開關Q12與開關Q21斷開,當STU2檢測到開關Q21為斷開,而開關Q22斷開后,判定為此處兩負荷開關誤動,即向其發(fā)出反命令操作,實現故障的隔離,聯絡開關Q31進行負荷預判確定是否閉合,開關QF1閉合實現非故障區(qū)段的供電。負荷開關誤動時,實現故障隔離的流程圖如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