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綜合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在建設智能電網(wǎng)方面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條件,但是從建設智能電網(wǎng)的要求來說,還存在一些差距。首先,大部分關鍵設備不能滿足智能電網(wǎng)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要求。其次,智能設備技術標準不統(tǒng)一,互換性差,技術性能有待提升,其中特別指出開關設備和互感設備,必須具備智能化的要求,因此根據(jù)實際電網(wǎng)運行情況,有針對性的研究及應用智能斷路器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山多的水域附近可以建立很多小水電站進行并網(wǎng)發(fā)電,但是小水電站側故障解列裝置的運行維護管理未能同步跟上。同時,小水電往往又和供電負荷混在一起,在變電站側難以解列全部小水電電源,故障解列難的問題依然存在。
通過在小水電、供電負荷混合線路的并網(wǎng)小水電送出分支線上安裝智能真空斷路器、保護電壓互感器、智能化分界保護控制器、備用電源等,研究脫網(wǎng)運行時出現(xiàn)的頻率、電壓異常運行狀態(tài),依靠過壓、欠壓、過頻、低頻等保護動作的正確性來及時可靠的將并網(wǎng)小水電解列,保證主網(wǎng)安全的同時,防止用戶家用電器燒毀、小水電發(fā)電設備損壞事故的發(fā)生以及提高混合線路的供電可靠性?,F(xiàn)有的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都是裝在箱體內,需要將箱體固定在離地一定高度的電桿上,需要多名工人協(xié)同操作才能完成安裝固定工作,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綜合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能夠有效解決現(xiàn)有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安裝需要多人協(xié)作,費時費力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綜合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包括箱體和桿上搬運組件,所述箱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掛耳,所述桿上搬運組件包括上桿和下桿,上桿與箱體頂部的掛耳可拆卸連接,下桿與箱體底部的掛耳可拆卸連接,下桿的端部連接下抱箍,上桿與下桿之間連有滑軌,滑軌上設有棘齒條,所述桿上搬運組件還包括上抱箍,所述上抱箍滑動套設在滑軌上,上抱箍上設有與棘齒條配合的棘爪。
優(yōu)選的,所述上抱箍包括滑套、上連桿、上抱環(huán)和上抱繩,所述滑套套設在滑軌上,棘爪固定在滑套上,上連桿一端與滑套固定連接,上連桿的另一端與上抱環(huán)的一端固定連接,上抱環(huán)的另一端與上抱繩的一端固定連接,上抱環(huán)的一端開有供上抱繩的另一端穿過的第一通孔;通過上抱繩和上抱環(huán)的配合固定在電桿,并且在上抱環(huán)上設置第一通孔,方便上抱繩的固定。
優(yōu)選的,上抱箍還包括上固定器,所述上固定器包括外固定柱和內固定柱,所述外固定柱為頂端開口的空心柱體,外固定柱的側壁上開有第二通孔,內固定柱設置在外固定柱內,內固定柱的側壁上開有第三通孔,內固定柱的底部與外固定柱底部之間設有壓簧,所述上抱繩穿過通孔后的另一端穿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通過壓簧使內固定柱和外固定柱錯位,從而是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錯位,將穿過兩個通孔的抱繩卡住,方便了抱繩的固定,提高了效率。
優(yōu)選的,所述下抱箍包括下抱環(huán)和下抱繩,所述下抱環(huán)的一端與下桿固定連接,下抱環(huán)的另一端與下抱繩的一端固定連接,下抱環(huán)的一端還開有供下抱繩的另一端穿過的第四通孔;下抱箍采用與上抱箍類似的結構,方便工人操作,簡化操作步驟。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本裝置利用棘齒條和棘爪的配合加上上抱箍與滑軌的移動,通過上抱箍和下抱箍接力交換固定的方式,實現(xiàn)箱體的上移,由一個人操作即可完成箱體的安裝,而且中途如果需要,操作人員可以休息,大大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綜合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綜合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上移時候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綜合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中上抱箍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綜合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中下抱箍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綜合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中固定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為本實用新型綜合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的實施例,綜合電源自動聯(lián)切裝置,包括箱體1和桿上搬運組件,箱體1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掛耳2,趕上搬運組件包括上桿3和下桿4,上桿3與箱體1頂部的掛耳2可拆卸連接,下桿4與箱體1底部的掛耳2可拆卸連接,下桿4的端部連接下抱箍5,上桿3與下桿4之間連有滑軌6,滑軌6上設有棘齒條7,桿上搬運組件還包括上抱箍8,上抱箍8滑動套設在滑軌6上,上抱箍8上設有與棘齒條7配合的棘爪9。
為了更方便調整上下抱箍5的位置,如圖3所示,上抱箍8包括滑套10、上連桿11、上抱環(huán)12和上抱繩13,所述滑套10套設在滑軌6上,棘爪9固定在滑套10上,上連桿11一端與滑套10固定連接,上連桿11的另一端與上抱環(huán)12的一端固定連接,上抱環(huán)12的另一端與上抱繩13的一端固定連接,上抱環(huán)12的一端開有供上抱繩13的另一端穿過的第一通孔14;如圖4所示,下抱箍5包括下抱環(huán)21和下抱繩22,所述下抱環(huán)21的一端與下桿4固定連接,下抱環(huán)21的另一端與下抱繩22的一端固定連接,下抱環(huán)21的一端還開有供下抱繩22的另一端穿過的第四通孔23。通過控制上抱繩13和下抱繩22的松緊,來控制抱箍與電桿之間的松緊。
如圖5所示,進一步提高操作的效率,上抱箍8還包括上固定器15,所述上固定器15包括外固定柱16和內固定柱17,所述外固定柱16為頂端開口的空心柱體,外固定柱16的側壁上開有第二通孔18,內固定柱17設置在外固定柱16內,內固定柱17的側壁上開有第三通孔19,內固定柱17的底部與外固定柱16底部之間設有壓簧20,所述上抱繩13穿過通孔后的另一端穿過第二通孔18和第三通孔19,同時該固定器也可以使用在下抱箍5的下抱繩22上。
使用時,如圖1、圖2所示,下抱繩22的一端固定在下抱環(huán)21上,下抱繩22的另一端繞過電桿,并讓下抱繩22的另一端穿過第四通孔23,然后下抱繩22的另一端穿過固定器的第二通孔18和第三通孔19,通過壓簧20的作用,使內固定柱17和外固定柱16產(chǎn)生錯位,將抱繩鎖住,此時下抱繩22和下抱環(huán)21配合,將電桿抱緊,從而固定住箱體1的位置,上抱箍8也采用同樣的方式固定??;然后操作人員準備好攀登電桿工具,開始準備將箱體1上移,先松開下抱繩22,然后拖住箱體1的底部往上將整個箱體1上移,當上移的力量撤除后,通過棘爪9和棘齒的配合固定住箱體1,保證箱體1不下滑,再鎖緊下抱繩22,松開上抱繩13,調整棘爪9脫離棘齒,讓上抱箍8沿滑軌6向上移動,再使棘爪9和棘齒配合鎖緊,同時上抱繩13和上抱箍8配合抱緊電桿,從開下抱繩22,上移箱體1,進行重復操作,直到把箱體1移動到電桿上合適的高度,再將上抱箍8和下抱箍5逐個替換成正常的抱箍,完成安裝。本裝置利用棘齒條7和棘爪9的配合加上上抱箍8與滑軌6的移動,通過上抱箍8和下抱箍5接力交換固定的方式,實現(xiàn)箱體1的上移,由一個人操作即可完成箱體1的安裝,而且中途如果需要,操作人員可以休息,大大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