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電路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逆變電路。
背景技術(shù):
在醫(yī)療領(lǐng)域普遍采用IGBT模塊來進行驅(qū)動,設(shè)計簡便,方案成熟,但是無法達到更高的逆變頻率也就將X射線的穩(wěn)定性限制住,無法再做進一步的提升。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逆變電路,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不足。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提供一種逆變電路,包括第一互感器、全波整流器、第二互感器、第一極性電容、第二極性電容、無極性電容、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第八MOS管、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十一MOS管、第十二MOS管、第十三MOS管、第十四MOS管、第十五MOS管、第十六MOS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一穩(wěn)壓管、第二穩(wěn)壓管、第三穩(wěn)壓管和第四穩(wěn)壓管,所述第一互感器、所述全波整流器和所述第二互感器依次連接,所述第二互感器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極性電容的兩端,所述第一極性電容的正極分別連接所述第一MOS管的D端、所述第二MOS管的D端、所述第三MOS管的D端、所述第四MOS管的D端、所述第九MOS管的D端、所述第十MOS管的D端、所述第十一MOS管的D端、所述第十二MOS管的D端、所述第二極性電容的正極和所述無極性電容的一端,所述第一極性電容的負極分別連接所述第五MOS管的S端、所述第六MOS管的S端、所述第七MOS管的S端、所述第八MOS管的S端、所述第十三MOS管的S端、所述第十四MOS管的S端、所述第十五MOS管的S端、所述第十六MOS管的S端、所述第二極性電容的負極和所述無極性電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G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穩(wěn)壓管的負極,所述第一電阻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穩(wěn)壓管的正極、所述第一MOS管的S端、所述第二MOS管的S端、所述第三MOS管的S端、所述第四MOS管的S端、所述第五MOS管的D端、所述第六MOS管的D端、所述第七MOS管的D端和所述第八MOS管的D端,所述第九MOS管的G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穩(wěn)壓管的負極,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二穩(wěn)壓管的正極、所述第九MOS管的S端、所述第十MOS管的S端、所述第十一MOS管的S端和所述第十二MOS管的S端,所述第十三MOS管的G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穩(wěn)壓管的負極,所述第三電阻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三穩(wěn)壓管的正極、所述第十三MOS管的S端、所述第十四MOS管的S端、所述第十五MOS管的S端和所述第十六MOS管的S端,所述第九MOS管的S端連接所述第十三MOS管的D端,所述第五MOS管的G端分別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穩(wěn)壓管的負極,所述第四電阻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四穩(wěn)壓管的正極、所述第五MOS管的S端、所述第六MOS管的S端、所述第七MOS管的S端和所述第八MOS管的S端。
上述逆變電路,其中,所述第一MOS管、所述第二MOS管、所述第三MOS管、所述第四MOS管、所述第五MOS管、所述第六MOS管、所述第七MOS管、所述第八MOS管、所述第九MOS管、所述第十MOS管、所述第十一MOS管、所述第十二MOS管、所述第十三MOS管、所述第十四MOS管、所述第十五MOS管和所述第十六MOS管均為N溝道MOS管。
上述逆變電路,其中,所述第一電阻、所述第二電阻、所述第三電阻和所述第四電阻均為5.1kΩ,所述第一極性電容為1500μF,所述第二極性電容為300μF,所述無極性電容為2μF。
與已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系統(tǒng)采用MOS管設(shè)計,使得逆變頻率可以大幅提升,輸出電壓的穩(wěn)定性得到了良好的保障,相比于采用IGBT模塊頻率高,好維修,同時節(jié)省成本,采用的互感器進行電流波形采集,保證了整個逆變模塊工作在穩(wěn)定狀態(tài),如果出現(xiàn)故障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進行停止工作防止設(shè)備的損壞或發(fā)生危險。
附圖說明
構(gòu)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gòu)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逆變電路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參考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逆變電路包括第一互感器TV1、全波整流器VM1、第二互感器TV2、第一極性電容CM1、第二極性電容C1、無極性電容C2、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五MOS管Q5、第六MOS管Q6、第七MOS管Q7、第八MOS管Q8、第九MOS管Q9、第十MOS管Q10、第十一MOS管Q11、第十二MOS管Q12、第十三MOS管Q13、第十四MOS管Q14、第十五MOS管Q15、第十六MOS管Q16、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一穩(wěn)壓管V1、第二穩(wěn)壓管V2、第三穩(wěn)壓管V3和第四穩(wěn)壓管V4,第一互感器TV1、全波整流器VM1和第二互感器TV2依次連接,第二互感器TV2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極性電容CM1的兩端,第一極性電容CM1的正極分別連接第一MOS管Q1的D端、第二MOS管Q2的D端、第三MOS管Q3的D端、第四MOS管Q4的D端、第九MOS管Q9的D端、第十MOS管Q10的D端、第十一MOS管Q11的D端、第十二MOS管Q12的D端、第二極性電容C1的正極和無極性電容C2的一端,第一極性電容CM1的負極分別連接第五MOS管Q5的S端、第六MOS管Q6的S端、第七MOS管的S端Q7、第八MOS管Q8的S端、第十三MOS管Q13的S端、第十四MOS管Q14的S端、第十五MOS管Q15的S端、第十六MOS管Q16的S端、第二極性電容C1的負極和無極性電容C2的另一端,第一MOS管Q1的G端分別連接第一電阻R1的一端和第一穩(wěn)壓管V1的負極,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穩(wěn)壓管V1的正極、第一MOS管Q1的S端、第二MOS管Q2的S端、第三MOS管Q3的S端、第四MOS管Q4的S端、第五MOS管Q5的D端、第六MOS管Q6的D端、第七MOS管Q7的D端和第八MOS管Q8的D端,第九MOS管Q9的G端分別連接第二電阻R2的一端和第二穩(wěn)壓管V2的負極,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二穩(wěn)壓管V2的正極、第九MOS管Q9的S端、第十MOS管Q10的S端、第十一MOS管Q11的S端和第十二MOS管Q12的S端,第十三MOS管Q13的G端分別連接第三電阻R3的一端和第三穩(wěn)壓管V3的負極,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三穩(wěn)壓管V3的正極、第十三MOS管Q13的S端、第十四MOS管Q14的S端、第十五MOS管Q15的S端和第十六MOS管Q16的S端,第九MOS管Q9的S端連接第十三MOS管Q13的D端,第五MOS管Q5的G端分別連接第四電阻R4的一端和第四穩(wěn)壓管V4的負極,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四穩(wěn)壓管V4的正極、第五MOS管Q5的S端、第六MOS管Q6的S端、第七MOS管Q7的S端和第八MOS管Q8的S端。本技術(shù)方案中,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五MOS管Q5、第六MOS管Q6、第七MOS管Q7、第八MOS管Q8、第九MOS管Q9、第十MOS管Q10、第十一MOS管Q11、第十二MOS管Q12、第十三MOS管Q13、第十四MOS管Q14、第十五MOS管Q15和第十六MOS管Q16均為N溝道MOS管。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和第四電阻R4均為5.1kΩ,第一極性電容CM1為1500μF,第二極性電容C1為300μF,無極性電容C2為2μF。全波整流器VM1末端輸出直流電壓充電于第一極性電容CM1(儲能電容),在有逆變信號時,MOS管分為四組工作組成逆變器,互感器在電路中實時監(jiān)測逆變輸出波形的穩(wěn)定性。
從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勢在于:
系統(tǒng)采用MOS管設(shè)計,使得逆變頻率可以大幅提升,輸出電壓的穩(wěn)定性得到了良好的保障,相比于采用IGBT模塊頻率高,好維修,同時節(jié)省成本,采用的互感器進行電流波形采集,保證了整個逆變模塊工作在穩(wěn)定狀態(tài),如果出現(xiàn)故障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進行停止工作防止設(shè)備的損壞或發(fā)生危險。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只是作為范例。對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實用新型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出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yīng)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