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發(fā)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發(fā)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發(fā)電機。
【背景技術】
[0002]發(fā)電機(英文名稱-Generators)是將其他形式的能源轉換成電能的機械設備,它由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他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傳給發(fā)電機,再由發(fā)電機轉換為電能。發(fā)電機在工農業(yè)生產、國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
[0003]發(fā)電機的形式很多,但其工作原理都基于電磁感應定律和電磁力定律。因此,其構造的一般原則是:用適當的導磁和導電材料構成互相進行電磁感應的磁路和電路,以產生電磁功率,達到能量轉換的目的。但目前所采用的發(fā)電機,大都結構復雜,需借助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他動力機械驅動,造成了能源浪費,同時磁場強度低,扭矩小(功率小),所需線圈繞組匝數多,整機電阻值大,工作溫度易于升高,電機使用壽命會受到影響。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無噪音、壽命長、使用方便、且能夠避免能源的浪費的自動發(fā)電機。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發(fā)電裝置和充電電池組,所述發(fā)電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永磁體,所述第一永磁體的下側面沿其中心位置豎直向下設有導磁鐵芯,所述導磁鐵芯位于第一永磁體的下方且其兩側對稱設有第二永磁體和第三永磁體,所述第二永磁體與第三永磁體相對端的磁極相反、且與第一永磁體相對端的磁極相同,所述第二永磁體和第三永磁體之間設有沿所述導磁鐵芯上下移動、通過切割磁感應線產生感應電動勢的感應線圈,所述發(fā)電裝置通過充電電路向充電電池組進行充電。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充電電池組包括電池El和電池E2,所述充電電路包括二極管Dl、D2、D3、D4和電容器Cl,所述二極管Dl的陰極與電池El的正極相連,其陽極與二極管D2的陰極相連,所述二極管D3的陽極與電池El的負極相連,其陰極與二極管D4的陽極相連,所述二極管D2的陽極與電池E2的負極相連,所述二極管D4的陰極與電池E2的陽極相連,所述電容器Cl并聯(lián)在電池組的正負極兩端,所述感應線圈的兩端分別通過導線連接在電容器Cl的兩端。
[0007]所述充電電路還包括滑動變阻器Rl,所述滑動變阻器Rl的一端與電容器Cl相連,其另一端通過導線與感應線圈相連。
[0008]所述導磁鐵芯為下端具有開口槽的圓柱形結構,所述感應線圈包括由表面絕緣的金屬線卷繞構成的上線圈及下線圈,所述上線圈環(huán)繞在導磁鐵芯的外側,所述下線圈垂直于上線圈且嵌套在導磁鐵芯的開口槽內。
[0009]所述第二永磁體和第三永磁體在同一水平線上的磁場強度相等,且從下往上磁場強度逐漸減弱。
[0010]所述上線圈和下線圈是由同一根金屬線繞制而成,金屬線表面絕緣,且本身不具備導磁性,該線圈在繞制時滿足上線圈和下線圈的電流旋轉方向相反。
[0011]第一永磁體的下端面積完全覆蓋上線圈的面積,所述第二永磁體和第三永磁體的相對面完全覆蓋下線圈上下行程的面積。
[0012]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fā)明所述的自動發(fā)電機不僅結構簡單,充電方便,壽命長,而且該自動發(fā)電機無任何排放物,因此不污染環(huán)境,不會對能源造成浪費;利用感應線圈的重力和磁場中磁通量的變化,產生的電動勢對充電電池進行充電,在充電時,只需對感應線圈施加初始的動力,利用感應線圈的上下移動時通過磁通量變化產生的電動勢,對充電電池進行充電,無需借助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他動力機械驅動設備進行發(fā)電,避免了能源的浪費。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導磁鐵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感應線圈的主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感應線圈的側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感應線圈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的自動發(fā)電機,包括發(fā)電裝置,發(fā)電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永磁體1,該第一永磁體I下端的磁極為N極,在第一永磁體I的下側面沿其中心位置豎直向下設有導磁鐵芯2,該導磁鐵芯2位于第一永磁體I的下方中垂線上且其兩側對稱設有第二永磁體3和第三永磁體4,第二永磁體3右端的磁極為N極,第三永磁體4左端的磁極為S極,第二永磁體3和第三永磁體4之間設有沿導磁鐵芯2上下移動、通過切割磁感應線產生感應電動勢的感應線圈5,在導磁鐵芯2為本身沒有磁性且下端具有開口槽21的圓柱形結構,該開口槽21位于圓柱體的中心線上且沿導磁鐵芯2長度方設置。
[0015]如圖4?6所示,感應線圈5由表面絕緣的金屬線卷繞構成的上線圈51和下線圈52組成,上線圈51環(huán)繞在導磁鐵芯2的外側形成圓形結構,下線圈52垂直于上線圈51的下側面且嵌套在導磁鐵芯2的開口槽21內,該下線圈52呈長方體結構。本實施例中,第二永磁體3和第三永磁體4在同一水平線上的磁場強度相等,且從下往上磁場強度逐漸減弱。第一永磁體I的下端面積完全覆蓋上線圈51的面積,第二永磁體3和第三永磁體4的相對面完全覆蓋下線圈52的面積,以使感應線圈5能夠完全處于第一永磁體I永磁體、第二永磁體3和第三永磁體4形成的磁場中。
[0016]為了使感應線圈5沿導磁鐵芯2受磁感應線的作用能夠上下移動,
上線圈51和下線圈52的電流旋轉方向相反,即該上線圈51和下線圈52兩個線圈為同一根金屬線繞制而成,金屬線表面絕緣,且本身不具備導磁性,通過繞制使電流在線圈中呈順時針或逆時針,即當上線圈51有順時針電流通過時,則下線圈52的電流為逆時針方向;當上線圈51為逆時針電流通過時,則下線圈52的電流為順時針方向。
[0017]如圖1所示,發(fā)電裝置通過充電電路向充電電池組進行充電,該充電電池組包括電池El和電池E2,充電電路包括二極管D1、D2、D3、D4和電容器Cl ;二極管Dl的陰極與電池El的正極相連,其陽極與二極管D2的陰極相連,二極管D3的陽極與電池El的負極相連,其陰極與二極管D4的陽極相連,二極管D2的陽極與電池E2的負極相連,二極管D4的陰極與電池E2的陽極相連,電容器Cl并聯(lián)在電池組的正負極兩端,感應線圈5的兩端分別通過導線連接在電容器Cl的兩端。進一步的,該充電電路還包括滑動變阻器R1,滑動變阻器Rl的一端與電容器Cl相連,其另一端通過導線與感應線圈5相連。根據電流大小的實際需要調節(jié)活動變阻器Rl的指針位置,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