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的自動傳輸帶及以自動傳輸帶依次連接在一起并均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的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電機端蓋壓裝裝置、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及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裝配穩(wěn)定性強、裝配質量好、并可實現電機部件測試自動化。
【專利說明】
一種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電機的制造和裝配領域,具體說是一種自動化程度高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
【背景技術】
[0002]電機是目前應用十分廣泛的電能驅動裝置,其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器設備、生活用品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電機的產能、質量已逐漸成為制約各電器行業(yè)的瓶頸。傳統(tǒng)的電機加工及生產中,特別是針對軸承和端蓋的壓裝、墊圈和老化性能的測試,目前均是以人手操作為主。但是,電機的人手裝配及測試具有兩個重大的技術缺陷。其一是人手裝配和測試對操作人員的經驗要求極高,裝配時經常出現錯裝、漏裝、裝偏的情況,而測試時則經常出現誤判、數據不準確的現象。所以電機加工過程中的人手裝配和測試的電機質量水平始終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其二是人手裝配和測試的速度較慢,嚴重降低了電機的加工效率,并且裝配和測試均需要耗費大量的勞動力。因此電機加工過程中的人手裝配和測試除了會影響電機的產能外,還會增加電機的制造成本。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市場上出現了各種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中國專利ZL201320124712.5公開了一種電機自動裝配線,其利用輸送機構配合依次設置的放螺母機構、放墊圈機構、放定子平臺、放轉子機構、放上蓋機構、放螺桿機構及鎖螺絲機構,從而形成電機部件自動裝配的流水式裝配線。上述流水式裝配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改善電機裝配自動化程度低下的現狀,然而,該流水式裝配線僅僅對電機的部件進行了裝配,沒有對部件的質量進行檢測,也沒有實現電機后續(xù)測試的自動化。因此,該電機自動裝配線的裝配質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其裝配質量的穩(wěn)定性較差。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裝配穩(wěn)定性強、裝配質量好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
[0005]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實現電機部件測試自動化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
[0006]本發(fā)明的發(fā)明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有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的自動傳輸帶及以自動傳輸帶依次連接在一起并均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的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電機端蓋壓裝裝置、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及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
[0007]進一步說,所述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包括設于機架上的傳動電機、連接于傳動電機轉軸上的驅動組件及兩組連接于驅動組件上的張力涂油組件;
[0008]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包括設于機架上的轉子落料輸送機構、軸承落料輸送機構、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及軸承壓裝機構,轉子落料輸送機構、軸承落料輸送機構、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的出口端分別與軸承壓裝機構位置相對應;
[0009]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包括設于機架上的墊圈送料機構、墊圈輸送機構、墊圈檢測機構及墊圈進料機構,墊圈輸送機構的進口端與墊圈送料機構的出口端位置相對應;
[0010]電機端蓋壓裝裝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設于機架上的伺服驅動機構、可沿機架作上下滑動的端蓋柔性定位機構和端蓋工裝定位機構,端蓋工裝定位機構的外側設有可沿機架作上下滑動的物料輸送機構,機架上設有端蓋壓裝導柱;
[0011]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包括設于機架上用于固定電機轉子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上方設有下壓缸和檢測組件,檢測組件與夾具位置相對應,檢測組件的活動部與下壓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
[0012]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包括設于機架上的至少兩個老化測試機構,機架兩側分別設有可上下移動的電機進料機構及電機出料機構,電機進料機構的出口端及電機出料機構的入口端分別與老化測試機構的進口端及出口端位置相對應,老化測試機構、電機進料機構及電機出料機構均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
[0013]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包括依次設于機架上的三軸點膠機構和風干機構,三軸點膠機構和風干機構均與機架上的電機輸送軌位置相對應。
[0014]更進一步說,驅動組件包括設于傳動電機轉軸上的主驅動輪和設于機架上的副驅動輪,主驅動輪和副驅動輪之間設有驅動帶,張力涂油組件包括與驅動組件輸出端連接的從動同步輪和設于機架上的主涂油輪,從動同步輪和主涂油輪之間設有涂油帶,涂油帶與電機轉子軸承位位置相對應,機架上設有張緊涂油輪,從動同步輪、主涂油輪和張緊涂油輪在處于徑向的同一平面上,并呈三角形設置,從動同步輪、主涂油輪和張緊涂油輪之間以涂油帶連接,機架上設有可沿涂油帶運動方向往返移動的刮油板,刮油板頂壓在涂油帶上。
[0015]更進一步說,轉子落料輸送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的轉子落料滑道、分別設于轉子落料滑道一側和出口端的分料器和定位槽、設于機架上的轉子輸送支架及設于轉子輸送支架上的活動轉子夾爪,活動轉子夾爪與定位槽位置相對應,軸承落料輸送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的軸承落料滑道和軸承縱向線性輸送器,還包括依次連接的軸承縱向連接滑板、軸承橫向線性輸送器、軸承橫向連接滑板、軸承豎直向輸送缸、軸承豎直向連接滑板及軸承豎直向進料器,軸承縱向連接滑板滑動連接于軸承縱向線性輸送器上,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的磁環(huán)落料滑道和磁環(huán)縱向線性輸送器,還包括依次連接的磁環(huán)縱向連接滑板、磁環(huán)橫向線性輸送器、磁環(huán)橫向連接滑板、磁環(huán)豎直向輸送缸、磁環(huán)豎直向連接滑板及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器,磁環(huán)縱向連接滑板滑動連接于磁環(huán)縱向線性輸送器上,軸承壓裝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的壓裝架,壓裝架上在同一軸線上依次設有軸承定位塊、轉子定位塊及軸承壓裝缸,軸承壓裝缸和轉子定位塊之間設有可沿軸線方向上往返滑動的壓裝推板。
[0016]更進一步說,墊圈送料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的振動輸送盤、接料塊及推料缸,推料缸的活塞桿與接料塊固定連接,振動輸送盤的出口端與接料塊位置相對應,墊圈輸送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的橫向輸送軌、橫向輸送缸及滑動連接于橫向輸送軌上的橫向輸送板,橫向輸送板與橫向輸送缸活塞桿固定連接,墊圈檢測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的檢測臺和檢測缸,檢測缸的活塞桿上設有可往返滑動的檢測滑板,檢測滑板的一端設有可上下移動并與檢測臺位置相對應的檢測頭,另一端設有光電檢測組件,檢測滑板上活動鉸接有檢測擺桿,檢測擺桿的兩端分別與檢測頭和光電檢測組件位置相對應,墊圈進料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的橫向進料軌、橫向進料缸及滑動連接于橫向進料軌上的橫向進料板,橫向進料板與橫向進料缸活塞桿固定連接。
[0017]更進一步說,伺服驅動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方的伺服電機、滑動設于端蓋壓裝導柱上的驅動滑板,伺服電機的驅動端固定在驅動滑板上,端蓋柔性定位機構包括設于伺服驅動機構運動端的定位板、固定于定位板上的導向柱、滑動連接于導向柱上的浮動板及固定于定位板中部的導向桿,定位板和浮動板之間設有壓裝彈簧,浮動板上設有可容納電機端蓋的容置塊,機架上設有與導向柱相匹配的導向孔,端蓋工裝定位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下部的固定座及用于固定電機的固定組件,物料輸送機構包括滑動連接于端蓋壓裝導柱上的輸送架,輸送架上設置具有橫向傳輸功能的輸送導輪。
[0018]更進一步說,檢測組件包括設于夾具上方的固定座、設于固定座上并可上下往返移動的活動檢測頭及設于固定座側部的光電感應器,固定座上設有可往復擺動的感應擺桿,感應擺桿的一端與光電感應器位置相對應,另一端與活動檢測頭的端部活動鉸接。
[0019]更進一步說,老化測試機構包括可供電機工裝通過的測試支架、設于測試支架側部的導滑軌體、設于測試支架下部的驅動組件及設于測試支架上部的老化測試組件,測試支架出口處設有出料觸發(fā)開關,電機進料機構包括進料傳動箱體、設于進料傳動箱體上的進料減速電機、設于進料減速電機轉軸上的進料鏈輪傳動組件及設于進料鏈輪傳動組件的鏈條上的進料豎向傳動板,進料豎向傳動板上設有可承托電機工裝的橫向電機進料傳動組件,進料豎向傳動板上設有進料止回缸,進料止回缸的活塞桿上設有進料止回塊,進料止回塊與電機工裝位置相對應,橫向電機進料傳動組件的出口端設有進料阻擋氣缸,電機出料機構包括出料傳動箱體、設于出料傳動箱體上的出料減速電機、設于出料減速電機轉軸上的出料鏈輪傳動組件及設于出料鏈輪傳動組件的鏈條上的出料豎向傳動板,出料豎向傳動板上設有可承托電機工裝的橫向電機出料傳動組件,橫向電機出料傳動組件的出口端設有出料阻擋氣缸。
[0020]更進一步說,三軸點膠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的橫向滑動組件、設于橫向滑動組件上的縱向滑動組件、設于縱向滑動組件上的豎向滑動組件,豎向滑動組件上設有出膠嘴,風干機構包括設于機架上并可供電機通過的風道及設于風道上并與風道連通的風機。
[0021]根據上述結構進行優(yōu)化,軸承落料滑道包括置于機架上的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第一氣缸的缸柱設有沖頭,第二氣缸的缸柱設有升降座;機架上部設有用于輸送裝有軸承的套筒的送料槽,機架下部設有用于輸出套筒的帶有斜面的導出板,導出板位于機架兩側板之間;升降座設有與送料槽相連接的支承板,支承板上方設有擋板,支承板設有用于可讓導出板通過的凹槽,送料槽自升降座側起向上傾斜,導出板的斜面自升降座側起向下傾斜;升降座設有第三氣缸,第三氣缸設有用于壓緊套筒的壓塊。
[0022]本發(fā)明對現有技術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進行改進,其優(yōu)點如下:
[0023]1、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中,利用自動傳輸帶把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電機端蓋壓裝裝置、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及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依次連接在一起形成自動裝配、自動檢測的裝配設備。該自動裝配設備真正實現了電機裝配、部件檢測的自動化運行及一體化操作,除了大幅提高電機裝配及測試的自動化程度外,還有效改善了電機的裝配質量。
[0024]2、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中,利用轉子落料輸送機構、軸承落料輸送機構、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及軸承壓裝機構的組合結構,真正實現了軸承和轉子的輸送、定位、壓裝的自動化操作。該組合結構除了可大幅改善軸承在轉軸上壓裝的質量外,還極大的提高了軸承壓裝的效率,并節(jié)省了大量的勞動力。
[0025]3、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中,采用二次輸送、自動進料的組合結構,實現了彈性墊圈在電機上裝配的自動化。利用橫向輸送軌、橫向輸送缸、橫向輸送板及橫向進料軌、橫向進料缸、橫向進料板的組合,使彈性墊圈在經檢測機構檢測后,能迅速進入電機的裝配工位。上述結構除了可大幅改善墊圈裝配的效率外,還避免了在裝配過程中出現多裝、漏裝、裝偏等現象,大大提升了彈性墊圈的裝配質量。
[0026]4、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中,通過伺服電機推動端蓋柔性定位機構下移,利用在定位板、導向柱、導向桿的初始導向作用,以及容置塊、光纖檢測器、定位磁鐵和定位導柱的微調導向作用,實現了電機端蓋在壓裝過程中的精確定位,大大提高了電機端蓋壓裝的準確性。并且,在定位板和浮動板之間設置壓裝彈簧,可有效減少電機端蓋在壓裝時因剛性接觸而產生的碰撞力,并結合壓力檢測裝置對伺服電機的壓力監(jiān)測,從而實現電機端蓋的柔性壓裝,大幅改善電機端蓋的壓裝質量。
[0027]5、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中,下壓缸推動檢測組件下移,使其分別頂壓至夾具中轉子和軸承端蓋上,對電機定子內的墊圈產生壓力,并通過活動檢測頭下移帶動感應擺桿擺動,以觸發(fā)光電感應器動作。利用上述擺動觸發(fā)機構,極大提高了電機軸承間隙檢測的穩(wěn)定性及可靠性,同時大幅改善間隙檢測的準確性。
[0028]6、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中,采用自動進料、自動進行老化測試及自動出料的組合機構,使電機工裝在驅動組件的帶動下通過測試支架,并經下壓缸帶動測試壓線板及測試探針下移,使老化測試組件對電機工裝上的電機進行老化測試。該組合機構利用電路控制器控制,測試人員無需接觸電機即可完成對電機的老化測試,其極大提高了電機老化測試的安全性及穩(wěn)定性。另外,電機與老化測試組件的接觸時間、接觸次數均可通過電路控制器調節(jié),因而廠家可根據不同的需求對電機進行準確的老化測試,從而大幅提高電機老化測試的準確性。此外,自動化測試過程中無需人員操作,真正實現了電機老化測試的自動化,極大提高了電機老化測試的效率。
[0029]7、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中,在機架上依次設置三軸點膠機構和風干機構,因而形成從點膠至風干的連續(xù)加工機構。該連續(xù)加工機構可真正實現電機膠蓋和電機主體之間的膠合處理的自動化操作,可大幅提高打膠速度,從而有效提升電機的加工效率。
[0030]8、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中,采用傳動電機帶動驅動組件和張力涂油組件的組合結構,在電機轉子滾動過程中,使張力涂油組件上的涂油帶不斷在電機轉子軸承位處接觸。即使轉子軸承位的兩端質量不一致,因轉子除了軸承位的涂油帶承托作用外,整個轉子幾乎處于吊空狀態(tài),因而涂油帶上的油脂可均勻的粘附在轉子軸承位上。上述結構可從根本上解決涂油不均勻的問題,極大提高軸承位處油脂涂抹的均勻性。
【附圖說明】
[0031]附圖1為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2]附圖2為本發(fā)明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3]附圖3為本發(fā)明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4]附圖4為本發(fā)明軸承壓裝機構的放大示意圖;
[0035]附圖5為本發(fā)明軸承豎直向進料器的結構示意圖;
[0036]附圖6為本發(fā)明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器的結構示意圖;
[0037]附圖7為本發(fā)明軸承落料滑道的結構示意圖;
[0038]附圖8為本發(fā)明軸承落料滑道去除導出板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9]附圖9為本發(fā)明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0]附圖10為本發(fā)明墊圈檢測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41]附圖11為本發(fā)明電機端蓋壓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2]附圖12為本發(fā)明端蓋柔性定位機構的剖面示意圖;
[0043]附圖13為本發(fā)明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4]附圖14為本發(fā)明轉子活動檢測頭的結構示意圖;
[0045]附圖15為本發(fā)明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6]附圖16為本發(fā)明老化測試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47]附圖17為本發(fā)明電機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0048]附圖18為本發(fā)明電機進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49]附圖19為本發(fā)明電機出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50]附圖20為本發(fā)明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的結構示意圖;
[0051]附圖21為本發(fā)明三軸點膠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52]附圖22為本發(fā)明風干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54]根據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主要包括機架1、電路控制器、自動傳輸帶、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7、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11、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2、電機端蓋壓裝裝置3、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4、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5及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6。其中自動傳輸帶、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7、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11、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2、電機端蓋壓裝裝置3、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4、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5及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6均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而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7、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11、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2、電機端蓋壓裝裝置3、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4、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5及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6則依次設置于自動傳輸帶上。通過自動傳輸帶的輸送,電機部件可分別經過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7、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11、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2、電機端蓋壓裝裝置3、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4、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5及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6。
[0055]根據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7主要包括傳動電機701、驅動組件及張力涂油組件。其中傳動電機701設置于機架I上;驅動組件則連接于傳動電機701的轉軸上;而張力涂油組件設置為兩組,其連接于驅動組件上。驅動組件包括主驅動輪702和副驅動輪703,主驅動輪702和副驅動輪703之間設有驅動帶704。其中主驅動輪702設于傳動電機701轉軸上;副驅動輪703則設于機架I上。通過傳動電機701和驅動帶704分別帶動主驅動輪702和副驅動輪703,實現傳動電機701的動力傳遞。張力涂油組件包括從動同步輪705和主涂油輪706,從動同步輪705和主涂油輪706之間設有涂油帶707。其中從動同步輪705與驅動組件輸出端連接,其可設置于機架I上;主涂油輪706則設于機架I上,涂油帶707與電機轉子軸承位位置相對應。另外,機架I上還可以設置張緊涂油輪708,使從動同步輪705、主涂油輪706和張緊涂油輪708在處于徑向的同一平面上,并呈三角形設置,從動同步輪705、主涂油輪706和張緊涂油輪708之間以涂油帶707連接。從動同步輪705、主涂油輪706和張緊涂油輪708可形成三角張力結構,有效保障涂油帶707能緊貼轉子軸承位上。為了實現傳動電機701的動力輸送至張力涂油組件,從動同步輪705和副驅動輪703同軸連接設置于機架I上。通過傳動電機701帶動,主涂油輪706和張緊涂油輪708之間的涂油帶707形成不斷循環(huán)的涂油工作區(qū)域,轉子軸承位可在其上不斷滾動,以實現在軸承位的油脂涂抹。機架I上還可以設置從動滾輪709,并使從動滾輪709頂壓在涂油帶707的背面,在涂油時從動滾輪709能把把涂油帶707上多余的油脂刮掉并回收。本發(fā)明中,在機架I上設有刮油板710,刮油板710頂壓在涂油帶707上。該刮油板710可在外部動力的推動下沿涂油帶707運動方向往返移動,從而不斷刮擦涂油帶707表面,刮平涂油帶707在涂抹后粘帶的多余油脂并回收再用。而刮油板710的下方設有與外界油路相同的自動注油嘴711,自動注油嘴711與涂油帶707位置相對應。自動注油嘴711的作用是在涂油帶707上的油脂不足時,自動對涂油帶707上的油脂進行補充。此外,機架I上還滑動連接有調節(jié)塊712,主涂油輪706的轉軸與調節(jié)塊712固定連接。而從動滾輪709的轉軸滑動穿接于調節(jié)塊712上。通過撥動調節(jié)塊712,可靈活調節(jié)主涂油輪706和從動滾輪709的軸間距,從而調整涂油帶707的張緊力。
[0056]根據圖3、4、5、6、所示,本發(fā)明的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11主要包括在機架I上分別設置的轉子落料輸送機構、軸承落料輸送機構、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及軸承壓裝機構。其中轉子落料輸送機構、軸承落料輸送機構、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及軸承壓裝機構的電控部分均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并可通過電路控制器的調整改變上述機構在實際加工時的動作。而轉子落料輸送機構、軸承落料輸送機構、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的出口端分別與軸承壓裝機構位置相對應。利用上述機構的組合,實現軸承在電機轉子上的自動壓裝。
[0057]本發(fā)明的轉子落料輸送機構包括轉子落料滑道11、分料器12、定位槽103、轉子輸送支架104及活動轉子夾爪105。其中,轉子落料滑道101和轉子輸送支架104均設置于機架I上;而分料器102和定位槽103則分別設于轉子落料滑道101—側和出口端處;活動轉子夾爪105則設于轉子輸送支架104上,且活動轉子夾爪105與定位槽103位置相對應。利用轉子落料滑道101、分料器102和定位槽103的組合,可實現電機轉子的輸送、分料和輸送前的定位。而活動轉子夾爪105與定位槽103位置相對應,則可保障電機轉子經活動轉子夾爪105夾持的穩(wěn)定性及可靠性。轉子輸送支架104與機架I之間采用滑動連接,在實際生產時可根據其他部件的位置適時調整轉子輸送支架104的具體位置。轉子輸送支架104上設有轉子豎直輸送缸106和轉子橫向輸送缸107,活動轉子夾爪105上設有轉子縱向輸送缸108,轉子縱向輸送缸108和轉子輸送支架104之間設有轉子滑動夾板109,轉子滑動夾板109分別與轉子豎直向輸送缸和轉子橫向輸送缸107的活塞桿固定連接。通過轉子豎直輸送缸106、轉子橫向輸送缸107和轉子縱向輸送缸108的組合,實現了轉子在橫向、縱向及豎直方向上的往返移動,而利用活動轉子夾爪105對電機轉子實施抓取、夾持,則可提升電機轉子輸送的穩(wěn)定性。
[0058]本發(fā)明的軸承落料輸送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軸承落料滑道110和軸承縱向線性輸送器111,還包括依次連接的軸承縱向連接滑板112、軸承橫向線性輸送器113、軸承橫向連接滑板114、軸承豎直向輸送缸115、軸承豎直向連接滑板116及軸承豎直向進料器,軸承縱向連接滑板112滑動連接于軸承縱向線性輸送器111上。其中,軸承落料滑道110的出口端與軸承縱向線性輸送器111的進口端位置相對應。軸承縱向線性輸送器111和軸承橫向線性輸送器113均可采用滑柱式線性輸送器,利用線性輸送器輸送穩(wěn)定性好的優(yōu)點,提高軸承輸送的可靠性及穩(wěn)定性。另外,軸承豎直向進料器包括設于軸承豎直向連接滑板116上的軸承豎直向進料缸117,還包括依次連接的軸承豎直向進料滑板118及軸承夾爪119,軸承豎直向進料滑板118滑動連接于軸承豎直向進料缸117上。通過兩級傳動作用,利用軸承豎直向輸送缸115的輸送作用和軸承豎直向進料缸117的推進作用,實現軸承在軸承壓裝機構上的精確定位。而利用軸承夾爪119對軸承實施抓取、夾持,則可提升軸承輸送的穩(wěn)定性。
[0059]本發(fā)明的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磁環(huán)落料滑道120和磁環(huán)縱向線性輸送器121,還包括依次連接的磁環(huán)縱向連接滑板122、磁環(huán)橫向線性輸送器123、磁環(huán)橫向連接滑板124、磁環(huán)豎直向輸送缸125、磁環(huán)豎直向連接滑板126及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器,磁環(huán)縱向連接滑板122滑動連接于磁環(huán)縱向線性輸送器121上。其中,磁環(huán)落料滑道120的出口端與磁環(huán)縱向線性輸送器121的進口端位置相對應。磁環(huán)縱向線性輸送器121和磁環(huán)橫向線性輸送器123均可采用滑柱式線性輸送器,利用線性輸送器輸送穩(wěn)定性好的優(yōu)點,提高磁環(huán)輸送的可靠性及穩(wěn)定性。另外,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器包括設于磁環(huán)豎直向連接滑板126上的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缸127,還包括依次連接的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滑板128及磁環(huán)夾爪129,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滑板128滑動連接于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缸127上。通過兩級傳動作用,利用磁環(huán)豎直向輸送缸125的輸送作用和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缸127的推進作用,同樣可實現磁環(huán)在軸承壓裝機構上的精確定位。而利用磁環(huán)夾爪129對磁環(huán)實施抓取、夾持,則可提升磁環(huán)輸送的穩(wěn)定性。
[0060]本發(fā)明的軸承壓裝機構包括壓裝架131,軸承定位塊132、轉子定位塊133及軸承壓裝缸134。其中壓裝架131設于機架I上,其與機架I固定連接;而軸承定位塊132、轉子定位塊133及軸承壓裝缸134依次設置于壓裝架131上,且軸承定位塊132、轉子定位塊133及軸承壓裝缸134處于同一軸線上;軸承壓裝缸134和轉子定位塊133之間則設有可沿軸線方向上往返滑動的壓裝推板135。另外,壓裝架131上可設置壓裝滑柱136,壓裝推板135和轉子定位塊133均可滑動連接于壓裝滑柱136上,轉子定位塊133和壓裝架131之間設有彈簧復位機構137。通過軸承壓裝缸134對壓裝推板135的推動作用,使壓裝推板135帶動轉子定位塊133往軸承定位塊132的方向移動,實現電機轉子的轉軸與軸承之間的穿接、固定。而軸承定位塊132上設有彈性定位銷138,彈性定位銷138設置于與轉子定位塊133對應的一側。在轉子定位塊133不斷靠近軸承定位塊132過程中,電機轉子的轉軸推動彈性定位銷138后移,并穿接于軸承內圈上,完成軸承的穿接。事實上,磁環(huán)的穿接同樣可以采用以上的結構實現。此外,為了保障軸承、電機轉子、磁環(huán)在軸承壓裝機構定位壓裝的穩(wěn)定性,軸承定位塊132與軸承豎直向進料器位置相對應,轉子定位塊133分別與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器和活動轉子夾爪105位置相對應。
[0061]另外根據附圖7、圖8所示,本發(fā)明的軸承落料滑道110包括置于機架I上的第一氣缸803和第二氣缸805,第一氣缸803的缸柱設有沖頭804,第二氣缸805的缸柱設有升降座806;機架I上部設有用于輸送裝有軸承的套筒812的送料槽801,機架I下部設有用于輸出套筒812的帶有斜面的導出板802,導出板802位于機架I兩側板之間;升降座806設有與送料槽801相連接的支承板807,支承板807上方設有擋板808,支承板807設有用于可讓導出板802通過的凹槽809,送料槽801自升降座806側起向上傾斜,導出板802的斜面自升降座806側起向下傾斜;升降座806設有第三氣缸810,第三氣缸810設有用于壓緊套筒812的壓塊811。支承板807上表面設有V形槽,V形槽在軸承被頂出時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軸承被頂出時套筒812移動。導出板802的數量為兩塊,所述凹槽809的數量相應地為兩個,兩個導出板802可以使套筒812在沿導出板802下滑時,更穩(wěn)定,防止跑偏。擋板808的數量為兩塊,兩塊擋板808可以使裝滿軸承的套筒812受力均勻,不發(fā)生偏移。壓塊811位于支承板807上方和位于兩塊擋板808之間,壓塊811下表面設有與套筒812相仿的弧面,壓塊811可以壓在套筒812中部,且壓塊811下表面的弧面可以使工作中的套筒812被壓的更牢固。送料槽801的斜度為10-30度,在這個斜度范圍內,裝滿軸承的套筒812可以自動送料,既不會因斜度太大,防止套筒812移動速度太快,也不會因斜度太小不能自動完成送料。導出板802的斜面的斜度為10-30度,在這個斜度范圍內,當空套筒812被支承板807運送到導出板802上時,空套筒812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導出板802滑落到機架I底部,不會速度過快。
[0062]軸承落料滑道110的工作原理為:工作時,第二氣缸805啟動,第二氣缸805的缸柱伸出并帶動升降座806上的支承板807上升到工作位置,套筒812輸送線(圖中沒顯示)把裝滿軸承的套筒812輸送到送料槽801上,套筒812沿送料槽801下降,最先放入送料槽801上的一個套筒812滑到支承板807上,第三氣缸810啟動,第三氣缸810的缸柱下降并把與第三氣缸810相連的壓塊811壓到套筒812上,第一氣缸803啟動,第一氣缸803的缸柱驅動沖頭804伸入套筒812內,將套筒812內的軸承一個接一個頂出,當套筒812內的軸承被全部頂出后,第一氣缸803的缸柱從套筒812內縮回,并帶動沖頭804—起縮回,第三氣缸810的氣缸柱上升,并帶動壓塊811離開空套筒812,當壓塊811離開空套筒812后,第二氣缸805的氣缸柱縮回并帶動升降座806上的支承板807下降,空套筒812隨支承板807下降,擋塊42隨支承板807下降,并擋住裝滿軸承的套筒812防止其跌落,當支承板807下降到與導出板802接觸的位置時,支承板807上的凹槽809穿過導出板802繼續(xù)下降,空套筒812被留在導出板802上,并在自身的重力和導出板802的斜度作用下,沿導出板802的斜面滑落到機架I的底部;最后第二氣缸805的氣缸柱伸出,帶動升降座806上的支承板807和擋板808上升,當支承板807上升到工作位置后,擋板808完全離開裝滿軸承的套筒812,裝滿軸承的套筒812滑入支承板807,循環(huán)進行頂出動作。
[0063]根據圖9、10所示,本發(fā)明的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2主要包括墊圈送料機構、墊圈輸送機構、墊圈檢測機構及墊圈進料機構。其中墊圈送料機構、墊圈輸送機構、墊圈檢測機構及墊圈進料機構依次設置于機架I上,且上述機構的電控部分均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而墊圈輸送機構的進口端與墊圈送料機構的出口端位置相對應。墊圈送料機構包括振動輸送盤201、接料塊202及推料缸203,其中振動輸送盤201、接料塊202及推料缸203均設于機架I上,推料缸203的活塞桿與接料塊202固定連接,振動輸送盤201的出口端與接料塊202位置相對應。彈性墊圈經振動輸送盤201輸出至接料塊202上,并在推料缸203的推送下向前移動至預定位置上。而墊圈輸送機構包括橫向輸送軌204、橫向輸送缸205及橫向輸送板206,其中橫向輸送軌204和橫向輸送缸205均設置于機架I上,而橫向輸送板206則連接于橫向輸送軌204上,其與橫向輸送軌204滑動連接,橫向輸送板206與橫向輸送缸205活塞桿固定連接。通過橫向輸送缸205的帶動,使橫向輸送板206能在橫向輸送軌204上往返滑動。
[0064]橫向輸送板206上設有縱向輸送缸207,縱向輸送缸207的活塞桿上設有吸料塊208 ο本發(fā)明的吸料塊208可采用真空吸盤,真空吸盤與墊圈送料機構的出口端位置相對應。特別是針對電機用彈性墊圈,吸料塊208可采用三點式真空吸盤,利用其三點式固定吸取方式,確保在吸取時不會出現墊圈重疊的現象。墊圈檢測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檢測臺209和檢測缸210,檢測缸210的活塞桿上設有檢測滑板211,檢測滑板211在檢測缸210的活塞桿帶動下作往返滑動。檢測滑板211的一端設有與檢測臺209位置相對應的檢測頭,另一端設有光電檢測組件212,光電檢測組件212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檢測頭可相對檢測滑板211作上下移動,檢測滑板211上活動鉸接有檢測擺桿213,檢測擺桿213的兩端分別與檢測頭和光電檢測組件212位置相對應。本發(fā)明的檢測頭可采用豎向檢測缸214和檢測壓圈215的組合結構,其中豎向檢測缸214固定于檢測滑板211上,而檢測壓圈215則與豎向檢測缸214的活塞桿固定連接。利用豎向檢測缸214的推動作用,檢測壓圈215可進行上下往復滑動。此外,檢測壓圈215與檢測臺209位置相對應,便于其對檢測臺209上的彈性墊圈進行檢測。另外,檢測壓圈215的側部設有檢測凸臺216,檢測凸臺216與檢測擺桿213的一端位置相對應,檢測壓圈215下壓時,檢測凸臺216會觸碰到檢測擺桿213的一端,并使檢測擺桿213的另一端上揚,根據上揚的幅度可精確檢測彈性墊圈是否有重疊現象。墊圈進料機構包括橫向進料軌217、橫向進料缸218及橫向進料板219,其中橫向進料軌217和橫向進料缸218均設置于機架I上,而橫向進料板219則連接于橫向進料軌217上,其與橫向進料軌217滑動連接,橫向進料板219與橫向進料缸218的活塞桿固定連接。通過橫向進料缸218的帶動,使橫向進料板219能在橫向進料軌217上往返滑動。橫向進料板219上設有縱向進料缸220,縱向進料缸220的活塞桿上設有墊圈夾爪221,利用墊圈夾爪221的夾持、固定作用,使彈性墊圈能順利輸送至電機的裝配工位上。本發(fā)明中,橫向輸送軌204的兩端分別與接料塊202、檢測臺209位置相對應,而橫向進料軌217的兩端則分別與檢測臺209、電機裝配工位位置相對應。
[0065]根據圖11、12所示,本發(fā)明的電機端蓋壓裝裝置3主要包括伺服驅動機構、端蓋柔性定位機構、端蓋工裝定位機構及物料輸送機構。其中伺服驅動機構、端蓋柔性定位機構及端蓋工裝定位機構自上而下依次設置于機架I上,而物料輸送機構則設置于端蓋工裝定位機構的外側。此外,機架I上設有端蓋壓裝導柱301,端蓋柔性定位機構和物料輸送機構均可沿機架I作上下滑動。伺服驅動機構包括伺服電機302和驅動滑板303,其中設于伺服電機302機架I的上方,驅動滑板303而滑動設于端蓋壓裝導柱301上,伺服電機302的驅動端固定在驅動滑板303上。在伺服電機302的帶動下,驅動滑板303可沿端蓋壓裝導柱301作上下的往返滑動。另外,驅動滑板303上設有與電路控制模塊電連接的壓力檢測裝置304,通過壓力檢測裝置304對伺服電機302的壓力進行監(jiān)測,可有效避免電機端蓋在壓裝時與其他工件形成較強的剛性接觸。端蓋柔性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板305、導向柱306、浮動板307及導向桿308,其中定位板305設于伺服驅動機構運動端上,本發(fā)明中則是固定于驅動滑板303上;而導向柱306固定于定位板305上;浮動板307則滑動連接于導向柱306上;而導向桿308則是固定于定位板305中部。另外,機架I上設有與導向柱306相匹配的導向孔311。定位板305、導向柱306及導向桿308形成電機端蓋的初始導向組件,定位板305和浮動板307之間設有壓裝彈簧309,浮動板307上設有可容納電機端蓋的容置塊310。壓裝彈簧309能減少電機端蓋在壓裝時與其他工件產生的剛性接觸,可有效改善電機端蓋的壓裝質量。浮動板307上設有定位孔312,機架I上設有定位導柱313,定位導柱313與定位孔312位置相對應,且兩者大小相匹配。此外,容置塊310上還可以設置光纖檢測器314和定位磁鐵315,光纖檢測器314和定位磁鐵315與電機端蓋位置相對應。容置塊310、光纖檢測器314、定位磁鐵315和定位導柱313對電機端蓋主要起微調定位的作用,以確保壓裝時電機端蓋的精確定位。端蓋工裝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座316和固定組件317,其中固定座316設于機架I下部,而固定組件317則是用于固定電機。本發(fā)明中,固定組件317可采用固定缸和壓塊的組合實現電機在工位上的固定。而物料輸送機構則包括輸送架318和輸送導輪319,輸送架318滑動連接于端蓋壓裝導柱301上,其可沿端蓋壓裝導柱301作上下往返滑動,而輸送導輪319則設置于輸送架318上,并具有橫向傳輸功能。為實現輸送架318在端蓋壓裝導柱301上的滑動,機架I下部設有輸送缸320,輸送缸320的活塞桿與輸送架318固定連接。
[0066]根據圖13、14所示,本發(fā)明的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4主要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夾具401、下壓缸402和檢測組件。其中夾具401可固定于機架上,下壓缸402和檢測組件設于夾具401上方,且檢測組件與夾具401位置相對應。另外,檢測組件的活動部與下壓缸40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檢測組件可在下壓缸402的推動下作上下往復運動。本發(fā)明的檢測組件包括固定座403、活動檢測頭及光電感應器404,其中固定座403設于夾具401上方;而活動檢測頭設于固定座403上,且活動檢測頭可上下往返移動;光電感應器404則設于固定座403側部,其與固定座403為固定連接。固定座403上設有可往復擺動的感應擺桿405,感應擺桿405與固定座403之間設有活動鉸接部406,使感應擺桿405的兩端形成杠桿結構。感應擺桿405的一端與光電感應器404位置相對應,另一端與活動檢測頭的端部活動鉸接。在下壓缸402的帶動下,在活動檢測頭的下移過程中,利用感應擺桿405的杠桿原理,使感應擺桿405另一端可觸發(fā)光電感應器404,并經光電感應器404把信號傳輸至電路控制模塊,從而實現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為了使活動檢測頭的檢測更準確,活動檢測頭可采用活動探測棒407和限位壓套408的滑動機構。其中活動探測棒407設于固定座403上,其可上下移動,而限位壓套408則套接于活動探測棒407上,其可與活動探測棒407作相對滑動。限位壓套408與下壓缸40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并與夾具401上的軸承端蓋位置相對應,活動探測棒407的一端與夾具401上的轉子位置相對應,另一端活動鉸接于感應擺桿405上。固定座403上設有標尺409,活動檢測頭上設有與標尺409位置相對應的刻度指示塊410。檢測人員可以通過刻度指示塊410在標尺409上的讀數,直觀地得知軸承間隙的數值。活動探測棒407上設有定位頭411,限位壓套408內設有彈簧412,彈簧412的一端頂壓在定位頭411上,另一端頂壓在固定座403上。利用彈簧412的彈性回復作用,活動探測棒407在檢測完成后可自行復位,提高了軸承間隙檢測的穩(wěn)定性。而固定座403上設有可調節(jié)上下位置的調節(jié)頭413,彈簧412的一端頂壓在調節(jié)頭413上。該結構可實現彈簧412的彈性力調整,便于使用者根據不同的電機選擇相應的彈性力。本發(fā)明中,感應擺桿405與光電感應器404對應的一端至活動鉸接部406的距離大于感應擺桿405與活動探測棒407鉸接的一端至活動鉸接部406的距離。該結構可把活動探測棒407的下移距離放大,并通過感應擺桿405的實時擺動真實反映至光電感應器404上,從而實現軸承間隙檢測的自動化。
[0067]根據圖15、16、17、18、19所示,本發(fā)明的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5主要包括電機工裝、至少兩個老化測試機構、電機進料機構及電機出料機構。其中,老化測試機構設置于機架I上,其可通過疊放的形式連接在一起。事實上,使用者可根據實際情況疊放多個老化測試機構。而電機進料機構和電機出料機構分別設置于機架I的側部,電機進料機構和電機出料機構可作上下移動。電機進料機構的出口端與老化測試機構的入口端位置相對應,而電機出料機構的入口端則與老化測試機構的出口端位置相對應。老化測試機構、電機進料機構及電機出料機構均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電機工裝可依次通過電機進料機構、老化測試機構及電機出料機構,實現電機老化測試的自動化操作。
[0068]老化測試機構包括測試支架501、導滑軌體502、驅動組件及老化測試組件。其中測試支架501上設有可供電機工裝通過的腔體;而導滑軌體502設于測試支架501側部,使電機工裝能在導滑軌體502的輔助輸送下通過測試支架501;驅動組件則設于測試支架501下部,其作用是帶動電機工裝通過測試支架501;而老化測試組件則設于測試支架501上部,其可對通過測試支架501的電機工裝上的電機進行老化測試。本發(fā)明的驅動組件可采用滑動驅動板503、驅動推塊504及驅動缸體505的組合結構。其中滑動驅動板503設于測試支架501下部,其與測試支架501滑動連接;驅動推塊504設于滑動驅動板503上;驅動缸體505則設于測試支架501下部,驅動缸體505的活塞桿與驅動推板固定連接。通過驅動缸體505的推動作用,使滑動驅動板503可在測試支架501內往復滑動。而本發(fā)明的老化測試組件包括下壓缸體506、測試壓線板507及測試探針508。其中下壓缸體506設于測試支架501上部,與測試支架501固定連接;測試壓線板507設于下壓缸體506活塞桿上,其可在下壓缸體506的帶動下作豎向往復運動;測試探針508則設于測試壓線板507上,其可與通過測試支架501的電機接觸,并與測試壓線板507—起對電機進行老化測試。此外,測試支架501出口處設有出料觸發(fā)開關509。出料觸發(fā)開關509可把出料信號發(fā)送至電路控制器,處理后由電機出料機構接收并進行出料操作。
[0069 ]電機進料機構包括進料傳動箱體510、進料減速電機511、進料鏈輪傳動組件512及進料豎向傳動板513。其中進料減速電機511設于進料傳動箱體510上,而進料鏈輪傳動組設于進料減速電機511轉軸上,進料豎向傳動板513則設于進料鏈輪傳動組件512的鏈條上。進料傳動箱體510、進料減速電機511、進料鏈輪傳動組件512及進料豎向傳動板513的組合機構使進料豎向傳動板513能在進料減速電機511的帶動下作豎向往復運動。而進料豎向傳動板513上設有橫向電機進料傳動組件,該組件可承托電機工裝。此外,進料豎向傳動板513上設有進料止回缸514,進料止回缸514的活塞桿上設有進料止回塊515,進料止回塊515與電機工裝位置相對應。進料止回缸514和進料止回塊515組成止回機構,可保障電機工裝的順利傳輸。而橫向電機進料傳動組件的出口端還設有進料阻擋氣缸516,從而保障了電機在輸送時的穩(wěn)定性及可靠性。本發(fā)明的橫向電機進料傳動組件包括設于進料豎向傳動板513上的進料電機517和進料傳動輪518,進料傳動輪518上設有進料傳動皮帶519,進料電機517的轉軸與進料傳動輪518軸連接。橫向電機進料傳動組件可通過橫向傳輸作用把電機工裝輸入至測試支架501內,使電機老化測試能持續(xù)進行。
[0070]電機出料機構包括出料傳動箱體520、出料減速電機521、出料鏈輪傳動組件522及出料豎向傳動板523。其中出料減速電機521設于出料傳動箱體520上,而出料鏈輪傳動組設于出料減速電機521轉軸上,出料豎向傳動板523則設于出料鏈輪傳動組件522的鏈條上。出料傳動箱體520、出料減速電機521、出料鏈輪傳動組件522及出料豎向傳動板523的組合機構使出料豎向傳動板523能在出料減速電機521的帶動下作豎向往復運動。而出料豎向傳動板523上設有橫向電機出料傳動組件,該組件可承托電機工裝。而橫向電機出料傳動組件的出口端還設有出料阻擋氣缸524,從而保障了電機在輸送時的穩(wěn)定性及可靠性。本發(fā)明的橫向電機出料傳動組件包括設于出料豎向傳動板523上的出料電機525和出料傳動輪526,出料傳動輪526上設有出料傳動皮帶527,出料電機525的轉軸與出料傳動輪526軸連接。橫向電機出料傳動組件可通過橫向傳輸作用把電機工裝從測試支架5 OI內輸出,保障電機傳輸的穩(wěn)定性。另外,可在老化測試機構的下方設置成品容置腔,通過出料豎向傳動板523的豎向運動和橫向電機出料傳動組件的橫向輸送,把完成老化測試的電機放置于成品容置腔內。
[0071]電機工裝包括工裝底板528、電機托架529、PCB測試板530及電機固定機構。其中電機托架529設于工裝底板528上,其與工裝底板528固定連接;而PCB測試板530則與電機電連接。本發(fā)明的電機固定機構可采用固定基座531、固定旋轉桿532及固定頭533的組合結構。其中固定基座531固定于工裝底板528上;而固定旋轉桿532則設于固定基座531上,其可在旋轉部件的帶動下旋轉,以實現電機在固定基座531上的固定及解鎖;固定頭533設于固定旋轉桿532端部,其通常采用軟性材料制造,利用柔性緊固力對電機進行固定,避免電機表面的劃傷。此外,工裝底板528上設有防撞凸塊534,防撞凸塊534同樣采用軟性材料制造,可避免工裝底板528在傳輸時產生剛性接觸。另外,工裝底板528的下部設有與驅動推塊504和進料止回塊515位置相對應的止回擋塊535,以確保工裝底板528和驅動推塊504、進料止回塊515連接的穩(wěn)定性。
[0072]根據圖20、21、22所示,本發(fā)明的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6主要包括三軸點膠機構和風干機構。其中三軸點膠機構和風干機構依次設置于機架I上,且三軸點膠機構和風干機構均與機架I上的電機輸送軌位置相對應。本發(fā)明中,三軸點膠機構和風干機構均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以實現打膠、風干的自動控制。三軸點膠機構包括橫向滑動組件、縱向滑動組件及豎向滑動組件,其中橫向滑動組件設于機架I上;而縱向滑動組件設于橫向滑動組件上;豎向滑動組件則設于縱向滑動組件上。另外,豎向滑動組件上設有出膠嘴601。通過滑動組件、縱向滑動組件及豎向滑動組件形成三維立體移動機構,使出膠嘴601能在整個打膠過程中靈活移動,從而改善打膠質量及效率。風干機構上設有輸送膠料的蠕動栗602,蠕動栗602的出口端以管路與出膠嘴601連通。利用蠕動栗602出料量均勻、可自動回吸并防止滴漏的特性,使出膠嘴601在打膠過程中不會出現膠料回吸、滴落等現象,有效保障打膠的穩(wěn)定性及打膠質量。另外,風干機構上設有霧化加濕器603,霧化加濕器603與蠕動栗602的出口端連通。利用霧化加濕器603對蠕動栗602出口處的膠水進行加濕處理,可使膠水在打膠后的干化作用快速形成,并在風干機構的吹風作用下迅速風干。而在風干機構上設有加濕水盒604,加濕水盒604與霧化加濕器603連通,以保障霧化加濕器603的正常使用。本發(fā)明的橫向滑動組件包括橫向缸605及橫向滑動板606,其中橫向缸605設于機架I上,其與機架I固定連接,橫向滑動板606則與橫向缸605滑動連接。縱向滑動組件包括縱向缸607及縱向滑動板608,其中縱向缸607設于橫向滑動組件活動端,本發(fā)明的縱向缸607可固定在橫向滑動板606上,而縱向滑動板608設于縱向缸607上,且縱向滑動板608與縱向缸607滑動連接。豎向滑動組件包括豎向缸609及豎向滑動板610,豎向缸609設于縱向滑動組件活動端,本發(fā)明的豎向缸609可固定在縱向滑動板608上,而豎向滑動板610則設于豎向缸609上,且豎向滑動板610與豎向缸609滑動連接,出膠嘴601與豎向滑動板610固定連接。風干機構包括風道611和風機612。風道611設于機架I上并可供電機通過,而風機612則設于風道611上并與風道611連通。此外,電機輸送軌上還設有阻擋氣缸613,阻擋氣缸613與風干機構位置相對應。電機經電機輸送軌運輸時,會順次經過三軸點膠機構和風干機構,當到達風干機構時,電機觸碰到阻擋氣缸613并停下,從而保障風機612對膠合處的風干作用。
[0073]上述具體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效果較好的【具體實施方式】,凡與本發(fā)明的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相同或等同的結構,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包括機架(I),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I)上設有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的自動傳輸帶及以自動傳輸帶依次連接在一起并均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的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7)、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11)、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2)、電機端蓋壓裝裝置(3)、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4)、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5)及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轉子軸承位同步涂油裝置(7)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傳動電機(701)、連接于傳動電機(701)轉軸上的驅動組件及兩組連接于驅動組件上的張力涂油組件; 電機轉子軸承自動壓裝裝置(II)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轉子落料輸送機構、軸承落料輸送機構、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及軸承壓裝機構,轉子落料輸送機構、軸承落料輸送機構、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的出口端分別與軸承壓裝機構位置相對應; 彈性墊圈自動分料及檢測裝置(2)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墊圈送料機構、墊圈輸送機構、墊圈檢測機構及墊圈進料機構,墊圈輸送機構的進口端與墊圈送料機構的出口端位置相對應; 電機端蓋壓裝裝置(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設于機架(I)上的伺服驅動機構、可沿機架(I)作上下滑動的端蓋柔性定位機構和端蓋工裝定位機構,端蓋工裝定位機構的外側設有可沿機架(I)作上下滑動的物料輸送機構,機架(I)上設有端蓋壓裝導柱(301); 電機軸承間隙的自動檢測裝置(4)包括設于機架(I)上用于固定電機轉子的夾具(401),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401)上方設有下壓缸(402)和檢測組件,檢測組件與夾具(401)位置相對應,檢測組件的活動部與下壓缸(40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 自動電機老化測試裝置(5)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至少兩個老化測試機構,機架(I)兩側分別設有可上下移動的電機進料機構及電機出料機構,電機進料機構的出口端及電機出料機構的入口端分別與老化測試機構的進口端及出口端位置相對應,老化測試機構、電機進料機構及電機出料機構均與電路控制器電連接; 電機用自動點膠風干機(6)包括依次設于機架(I)上的三軸點膠機構和風干機構,三軸點膠機構和風干機構均與機架(I)上的電機輸送軌位置相對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分別設于傳動電機(701)轉軸上的主驅動輪(702)和設于機架(I)上的副驅動輪(703),主驅動輪(702)和副驅動輪(703)之間設有驅動帶(704),張力涂油組件包括與驅動組件輸出端連接的從動同步輪(705)和設于機架(I)上的主涂油輪(706),從動同步輪(705)和主涂油輪(706)之間設有涂油帶(707),涂油帶(707)與電機轉子軸承位位置相對應,機架(I)上設有張緊涂油輪(708),從動同步輪(705)、主涂油輪(706)和張緊涂油輪(708)在處于徑向的同一平面上,并呈三角形設置,從動同步輪(705)、主涂油輪(706)和張緊涂油輪(708)之間以涂油帶(707)連接,機架(I)上設有可沿涂油帶(707)運動方向往返移動的刮油板(710),刮油板(710)頂壓在涂油帶(707)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落料輸送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轉子落料滑道(101)、分別設于轉子落料滑道(101)—側和出口端的分料器(102)和定位槽(103)、設于機架(I)上的轉子輸送支架(104)及設于轉子輸送支架(104)上的活動轉子夾爪(105),活動轉子夾爪(105)與定位槽(103)位置相對應,軸承落料輸送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軸承落料滑道(110)和軸承縱向線性輸送器(111),還包括依次連接的軸承縱向連接滑板(112)、軸承橫向線性輸送器(113)、軸承橫向連接滑板(114)、軸承豎直向輸送缸(115)、軸承豎直向連接滑板(116)及軸承豎直向進料器,軸承縱向連接滑板(112)滑動連接于軸承縱向線性輸送器(111)上,磁環(huán)落料輸送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磁環(huán)落料滑道(120)和磁環(huán)縱向線性輸送器(121),還包括依次連接的磁環(huán)縱向連接滑板(122)、磁環(huán)橫向線性輸送器(123)、磁環(huán)橫向連接滑板(124)、磁環(huán)豎直向輸送缸(125)、磁環(huán)豎直向連接滑板(126)及磁環(huán)豎直向進料器,磁環(huán)縱向連接滑板(122)滑動連接于磁環(huán)縱向線性輸送器(121)上,軸承壓裝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壓裝架(131),壓裝架(131)上在同一軸線上依次設有軸承定位塊(I 32)、轉子定位塊(133)及軸承壓裝缸(134),軸承壓裝缸(134)和轉子定位塊(133)之間設有可沿軸線方向上往返滑動的壓裝推板(135)0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圈送料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振動輸送盤(201)、接料塊(202)及推料缸(203),推料缸(203)的活塞桿與接料塊(202)固定連接,振動輸送盤(201)的出口端與接料塊(202)位置相對應,墊圈輸送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橫向輸送軌(204)、橫向輸送缸(205)及滑動連接于橫向輸送軌(204)上的橫向輸送板(206),橫向輸送板(206)與橫向輸送缸(205)活塞桿固定連接,墊圈檢測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檢測臺(209)和檢測缸(210),檢測缸(210)的活塞桿上設有可往返滑動的檢測滑板(211),檢測滑板(211)的一端設有可上下移動并與檢測臺(209)位置相對應的檢測頭,另一端設有光電檢測組件(212),檢測滑板(211)上活動鉸接有檢測擺桿(213),檢測擺桿(213)的兩端分別與檢測頭和光電檢測組件(212)位置相對應,墊圈進料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橫向進料軌(217)、橫向進料缸(218)及滑動連接于橫向進料軌(217)上的橫向進料板(219),橫向進料板(219)與橫向進料缸(218)活塞桿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驅動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方的伺服電機(302)、滑動設于端蓋壓裝導柱(301)上的驅動滑板(303),伺服電機(302)的驅動端固定在驅動滑板(303)上,端蓋柔性定位機構包括設于伺服驅動機構運動端的定位板(305)、固定于定位板(305)上的導向柱(306)、滑動連接于導向柱(306)上的浮動板(307)及固定于定位板(305)中部的導向桿(308),定位板(305)和浮動板(307)之間設有壓裝彈簧(309),浮動板(307)上設有可容納電機端蓋的容置塊(310),機架(I)上設有與導向柱(306)相匹配的導向孔(311),端蓋工裝定位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下部的固定座(316)及用于固定電機的固定組件(317),物料輸送機構包括滑動連接于端蓋壓裝導柱(301)上的輸送架(318),輸送架(318)上設置具有橫向傳輸功能的輸送導輪(319)。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I)上設有夾具(401),還包括設于夾具(401)上方的固定座(403)、設于固定座(403)上并可上下往返移動的活動檢測頭及設于固定座(403)側部的光電感應器(404),固定座(403)上設有可往復擺動的感應擺桿(405),感應擺桿(405)的一端與光電感應器(404)位置相對應,另一端與活動檢測頭的端部活動奴接。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老化測試機構包括可供電機工裝通過的測試支架(501)、設于測試支架(501)側部的導滑軌體(502)、設于測試支架(501)下部的驅動組件及設于測試支架(501)上部的老化測試組件,測試支架(501)出口處設有出料觸發(fā)開關(509),電機進料機構包括進料傳動箱體(510)、設于進料傳動箱體(510)上的進料減速電機(511)、設于進料減速電機(511)轉軸上的進料鏈輪傳動組件(512)及設于進料鏈輪傳動組件(512)的鏈條上的進料豎向傳動板(513 ),進料豎向傳動板(513)上設有可承托電機工裝的橫向電機進料傳動組件,進料豎向傳動板(513)上設有進料止回缸(514),進料止回缸(514)的活塞桿上設有進料止回塊(515),進料止回塊(515)與電機工裝位置相對應,橫向電機進料傳動組件的出口端設有進料阻擋氣缸(516),電機出料機構包括出料傳動箱體(520)、設于出料傳動箱體(520)上的出料減速電機(521 )、設于出料減速電機(521)轉軸上的出料鏈輪傳動組件(522)及設于出料鏈輪傳動組件(522)的鏈條上的出料豎向傳動板(523 ),出料豎向傳動板(523)上設有可承托電機工裝的橫向電機出料傳動組件,橫向電機出料傳動組件的出口端設有出料阻擋氣缸(524)。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軸點膠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的橫向滑動組件、設于橫向滑動組件上的縱向滑動組件、設于縱向滑動組件上的豎向滑動組件,豎向滑動組件上設有出膠嘴(601),風干機構包括設于機架(I)上并可供電機通過的風道(611)和設于風道(611)上并與風道(611)連通的風機(612)。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電機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落料滑道(110)包括置于機架(I)上的第一氣缸(803)和第二氣缸(805),第一氣缸(803)的缸柱設有沖頭(804),第二氣缸(805)的缸柱設有升降座(806);機架(I)上部設有用于輸送裝有軸承的套筒(812)的送料槽(801),機架(I)下部設有用于輸出套筒(812)的帶有斜面的導出板(802),導出板(802)位于機架(I)兩側板之間;升降座(806)設有與送料槽(801)相連接的支承板(807),支承板(807)上方設有擋板(808),支承板(807)設有用于可讓導出板(802)通過的凹槽(809 ),送料槽(804)自升降座(806)側起向上傾斜,導出板(802)的斜面自升降座(806)側起向下傾斜;升降座(806)設有第三氣缸(810),第三氣缸(810)設有用于壓緊套筒(812)的壓塊(811)。
【文檔編號】H02K15/00GK105871129SQ201610466404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2日
【發(fā)明人】何廣輝, 陳居科, 譚祖燦, 梁英, 董繩佶, 唐振坪, 林育銳
【申請人】廣東利迅達機器人系統(tǒng)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