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信號放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關(guān)于一種電子裝置,尤指一種信號放大裝置。
背景技術(shù):
請參照圖1,圖1是現(xiàn)有技術(shù)運算放大器10的示意圖。運算放大 器10包含有輸入差動級11與輸出級12,簡而言之,輸入差動級11 由晶體管Ma Me所形成,而輸出級12由晶體管Mf、 Mg所形成。此外, 依據(jù)此現(xiàn)有技術(shù),運算放大器10具有一個主極點(dominant pole)、兩 個復(fù)凄史高步貞才及點(complex high frequency pole)與 一個零點(zero)。 由于 補償電阻Rz與補償電容C。所形成的前饋路徑(feed-forward path)并不 將輸入差動級11傳輸至輸出級12的高頻信號反相,因而顯示出運算 放大器10的效能將會有兩種衰減情形。第一種衰減情形是對于與補償 電容Cc同階(same order)的負(fù)載電容C^的運算i欠大器10的嚴(yán)重衰減 (severe degradation),而第二種衰減情形則是輸入差動級11中P型金 屬氧化物半導(dǎo)體所造成的單增益(unity gain)組態(tài)中負(fù)電源(negative supply)VBB將零點顯示于運算放大器IO的主極點頻率上。以上的衰減 情形對于4吏用高頻切換整流器(high-frequency switching regulator)來 產(chǎn)生電源的取樣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將會造成嚴(yán)重的效能衰減。
請參照圖2,圖2是另一現(xiàn)有技術(shù)運算放大器20的示意圖。運算 放大器20包含有輸入差動級21、電流變壓器22與輸出級23。由晶體 管Ma, Me,所形成的輸入差動級21使用串接(cascade)組件Mcl、 Mc2 來減少對于切換電容應(yīng)用時由負(fù)電源VsB所提供的電容值。電流變壓 器22由晶體管Mh, Mj,所形成,其中此項4支術(shù)一皮稱為"沖妻地柵極梯級 ^卜j嘗(grounded gate cascade compensation)", 而#T出級23貝寸由晶體管 Mf, Mg,所組成。與圖1所示的運算放大器10相較,運算放大器20 在節(jié)點Ni 4是供了虛地(virtual ground)以消除前々責(zé)^各徑 <旦由于米勒效應(yīng) (Miller effect)的關(guān)系仍會產(chǎn)生主極點。因此,補償電容CV連接于輸出節(jié)點N2與節(jié)點Nt的虛地之間。然而,當(dāng)運算放大器頻寬設(shè)計得較高
時,運算放大器20經(jīng)常會在單增益頻率附近產(chǎn)生極點與零點所形成的偶極(pole-zero doublet)。在放大器的單增益頻寬中極點與零點的偶極會延長放大器的穩(wěn)定時間(settling time)而限制了放大器本身的高速處理效能。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放大器偶極延長放大器穩(wěn)定時間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通過^荅配使用輸入/出組件與核心組件而可需l支少穩(wěn)定時間的信號放大裝置,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其揭露一種用來將第一輸入信號轉(zhuǎn)成第一輸出信號的信號放大裝置。信號放大裝置包含有輸入級電路、級聯(lián)電路、輸出級電3各與第一電容。輸入級電路用來接收第一輸入信號,級聯(lián)電路耦接于輸入級電路并包含有多個第 一級聯(lián)式晶體管,其中第一級聯(lián)式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不相同,而輸出級電路具有耦接于級聯(lián)電路的第一輸入端口與用來輸出第一輸出信號的第一輸出端口 。第 一 電容則具有連接到輸出級電路第 一輸出端口的第 一端與耦接于級聯(lián)電路的第二端,其中第二端并未連接到輸出級電路的第一輸入端口 。
本發(fā)明的信號放大裝置利用不同等效氧化層厚度的晶體管,縮短了放大裝置的穩(wěn)定時間。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shù)運算放大器的示意圖。
圖2為另一現(xiàn)有技術(shù)運算放大器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信號放大裝置的示意圖。
圖4為第一輸入信號Vm與第一輸出信號V。ut之間轉(zhuǎn)換函數(shù)式的
頻率響應(yīng)的波特圖。
圖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信號放大裝置的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信號放大裝置的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信號放大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說明書及權(quán)利要求書當(dāng)中使用了某些詞匯來稱呼特定的元件。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應(yīng)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 一 個元件。本說明書及權(quán)利要求書并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qū)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qū)分的準(zhǔn)則。在通篇說明書及權(quán)利要求書當(dāng)中所提及的"包含,,是開放式的用語,故應(yīng)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 一詞在此是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裝置耦接于第二裝置,則代表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氣連接于第二裝置,或通過其它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連接到第二裝置。
請參照圖3,圖3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信號放大裝置100的
示意圖。信號放大裝置100用來將第一輸入信號Vin轉(zhuǎn)成第一輸出信
號V。ut,其包含有輸入級電3各101、級耳關(guān)(cascoded)電路102、輸出級電路103與第一電容Ca。輸入級電^各101包括有具有柵極端(節(jié)點NO以接收第一輸入信號Vm的P型晶體管Mp而級聯(lián)電路102包含有P型晶體管M2與N型晶體管M3,其中P型晶體管M2的源極端耦接于P型晶體管M!的漏極端,而N型晶體管M3具有耦接于P型晶體管M2的漏極端。輸出級電路103包含有N型晶體管M4, N型晶體管M4的柵極端耦接于N型晶體管M3的漏極端(節(jié)點N2),而第一輸出信號V。ut則于N型晶體管M4的漏極端(節(jié)點N3)輸出。如圖3所示,電容
Ca具有耦接于N型晶體管M4的漏極端(節(jié)點N3)的第一端以及具有耦
接于N型晶體管M3的源極端(節(jié)點NO的第二端。N型晶體管M3的等效氧化層厚度(equivalent oxide thickness)都小于P型晶體管M。 P型晶體管M2與N型晶體管M4的等效氧化層厚度。請注意,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不同等效氧化層厚度的晶體管在半導(dǎo)體工藝中對應(yīng)到不同的晶體管類型。舉例來說,半導(dǎo)體工藝中輸入/出組件(1/0 device)具有比核心組件(core device)的等效氧化層厚度較厚的等效氧化層厚度。此外,P型晶體管Mi的源極端連接到供應(yīng)電源Vdd,而電流源I!連接于
節(jié)點N4與接地Vgnd之間。電流源12耦接于節(jié)點N3與供應(yīng)電源Vdd之
間,而電容Cp耦接于節(jié)點N2,以及負(fù)載電容CL1存在于圖3所示的節(jié)點N3上。請參照圖4,圖4是第一輸入信號Vm與第一輸出信號V。ut之間轉(zhuǎn)
換函數(shù)式(transfer function)的頻率響應(yīng)的波特圖(Bode plot)。在圖4中,x軸代表信號放大裝置100的多個極點與一個零點的頻率位置,而y軸代表信號放大裝置100的節(jié)點N3與Ni之間的開環(huán)增益。因此,在信號放大裝置100中存在有三個主要極點以及一個主要的零點。如圖
4所示,其中第一極點P!在頻率fi上,第二極點P2在頻率f2,第三極點P3在頻率f3,而零點Zt在頻率f4上。所以,在頻率&上將會出現(xiàn)具有斜率—20dB/decade的線段201,而線段201接著將會通過單增益頻率。接著,由于第三極點P3的頻率f3靠近于零點Z!的頻率f4(f3、 f4極點與零點偶合成的頻率),具有斜率為-20dB/decade的線段202將會延伸直到到達頻率&為止。接著,具有斜率為-40dB/decade的線段203會延伸到更高的頻率。請注意到,頻率f\、 f2、 f3與f4的詳細(xì)計算可輕易地由本領(lǐng)域內(nèi)技術(shù)人員所達成,因而在此省略其進一步的說明。再者,因為極點與零點偶合成的頻率將會支配信號放大裝置100的操作速度,所以第三極點P3的頻率f3以及零點Z!的頻率&愈高,則可得到的信號放大裝置100穩(wěn)定時間將會愈低。依據(jù)本發(fā)明,第三極點P3的頻率f3以及零點Zi的頻率f4主要由N型晶體管M3的跨導(dǎo)(transconductance)所決定,因此,若N型晶體管M3的跨導(dǎo)增加,則信號放大裝置100的極點與零點偶合成的頻率也將會提高,換言之,N型晶體管M4的穩(wěn)定時間將變得較短。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N型晶體管M3使用核心組件來實現(xiàn),其中核心組件具有比輸入/出組件高的跨導(dǎo)。另外,因為核心組件所能承受的導(dǎo)通電壓(cross voltage)比輸入/出組件較低,所以,N型晶體管Ms應(yīng)小心地進行設(shè)計。如此,極點與零點所偶合成的新頻率在不改變信號放大裝置100原先的波特圖(如圖4所示)時就會往右移。
請參照圖5,圖5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信號放大裝置300的示意圖。信號放大裝置300是差動輸入單一輸出的放大器,其用來將差動輸入信號Vinl與Vm2轉(zhuǎn)成輸出信號V。utl。信號放大裝置300包含有差動輸入級電路301、差動級聯(lián)電^各302、輸出級電^各303與電容Cb。差動輸入級電路301包含有N型晶體管Mn具有用來接收第一輸入信號V^的柵極端(節(jié)點NO;以及N型晶體管M2,具有用來接收第二輸入信號Vm2的柵極端(節(jié)點N2)。差動級聯(lián)電路302包含有P型
晶體管M3、 N型晶體管M4、 P型晶體管Ms與N型晶體管M6,其中P型晶體管M3的源極端耦接于N型晶體管的漏極端,N型晶體管]VU具有耦接于P型晶體管M3的漏極端的漏極端N3,而P型晶體管Ms的源才及端耦接于N型晶體管M2的漏極端,以及N型晶體管Me具有耦接于P型晶體管Ms的漏才及端的漏極端N4。輸出級電路303包含N型晶體管M7, N型晶體管M7具有4冊極端耦接于N型晶體管M4的漏極端(節(jié)點N3),而輸出信號V。uu在N型晶體管M7的漏極端(節(jié)點Ns)上輸出。如圖5所示,電容Cb的第一端連接到N型晶體管M7的漏極端(節(jié)點N5),而其第二端耦接于N型晶體管]VU的源極端(節(jié)點N6)。
此外,如圖5所示,N型晶體管Ms、 M9是連接成耦接到N型晶體管M4、 M6的電流鏡組態(tài)。N型晶體管M" M6的等效氧化層厚度都薄于N型晶體管M,與M2、 P型晶體管M3與M5以及N型晶體管M7的任一的等效氧化層厚度。請注意,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具有不同等效氧化層厚度的晶體管對應(yīng)于半導(dǎo)體工藝中不同的晶體管型態(tài)。而在本實施方式中,N型晶體管M4、 M6為核心組件,而其它的晶體管則都為輸入/出組件。再者,電流源^耦接于N型晶體管Mp M2的源極端與接地電平V^之間,電流源12耦接于差動級耳關(guān)電^各302與供應(yīng)電源Vdd之間,P型晶體管M^耦接于輸出級電路303與供應(yīng)電源Vm之間,其中P型晶體管M^由控制電壓Vpi所控制,而負(fù)載電容Ct2則位于圖5所示的節(jié)點Ns上。請注意,提高信號放大裝置300的工作速度的操作與提高信號放大裝置100的工作速度的操作大致相同,且在閱讀本說明書之后應(yīng)可被本領(lǐng)域內(nèi)技術(shù)人員所了解,故在此為簡化篇幅而省略進一 步的說明。
請參照圖6,圖6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信號放大裝置400的示意圖。信號放大裝置400是差動輸入差動輸出的放大器,其用來將差動輸入信號Vml、 Vw轉(zhuǎn)成差動輸出信號V。utl、 V。ut2。信號放大裝置400包含有差動輸入級電路401、差動級聯(lián)電路402、差動輸出級電路403與電容Cd、 Ce2。差動輸入級電路401包括N型晶體管M!,以及N型晶體管M2,,其中N型晶體管Mi,具有4冊才及端(節(jié)點Ni)用來接收第一輸入信號Vinl,以及N型晶體管M2,具有柵極端(節(jié)點N2)用來
10接收第二輸入信號vm2。差動級聯(lián)電路402包括P型晶體管M3,、 N 型晶體管M4,、 P型晶體管Ms,與N型晶體管M6,,其中P型晶體管 M3,的源極端耦接于N型晶體管M^的漏極端,N型晶體管MZ具有耦 接于P型晶體管M3,漏極端的漏極端N3,而P型晶體管Ms,的源極端 耦接于N型晶體管M2,的漏極端,以及N型晶體管M6,具有耦接于P 型晶體管Ms,的漏極端的漏極端N4。差動輸出級電路403包括N型晶 體管M/以及N型晶體管Ms,,其中N型晶體管M7,的柵極端耦接于N 型晶體管M4,的漏極端(節(jié)點N3), N型晶體管Ms,的柵極端耦接于N 型晶體管M6,的漏極端(節(jié)點N4)。其中第一輸出信號V。w在N型晶體 管M7,的漏極端(節(jié)點Ns)輸出,而第二輸出信號V。ut2在N型晶體管 M8,的漏極端(節(jié)點N"輸出。如圖6所示,電容Ccl具有連接到N型晶 體管M7的漏極端(節(jié)點Ns)的第一端以及連接到N型晶體管M4,的源極 端(節(jié)點N》的第二端。電容Cc2具有連接到N型晶體管Ms,的漏極端(節(jié) 點N6)的第一端以及連接到N型晶體管M6,的源極端(節(jié)點Ng)的第二 端。
再者,電流源L耦接于N型晶體管M,,與M2,的源極端以及接地 電平Vss之間,而電流源12耦接于差動級聯(lián)電^各402與供應(yīng)電源Vdd 之間,電流源13耦接于差動級聯(lián)電路402與接地電平Vss之間,P型晶 體管M9,耦接于N型晶體管M/與供應(yīng)電源Vdd之間,其中P型晶體 管M9,由控制電壓Vpr所控制。P型晶體管Mi。,耦接于N型晶體管M8,
與供應(yīng)電源Vdd之間,其中P型晶體管MK),由控制電壓Vp2,所控制。
如圖6所示,負(fù)載電容Cu位于節(jié)點Ns上以及負(fù)載電容Cw位于節(jié)點 N6上。在本實施方式中,N型晶體管M4'、 M6,的等效氧化層厚度都薄 于N型晶體管M!,與M2,、 P型晶體管MV與M5,, N型晶體管M/與 Ms,以及P型晶體管M9,與M^,的任一個的等效氧化層厚度。請注意, 如上述第一、第二實施方式,具有不同等效氧化層厚度的晶體管是對 應(yīng)到半導(dǎo)體工藝中不同的晶體管類型。在本實施方式中,N型晶體管 M4,、 M6,是核心組件而其它的晶體管是輸入/出組件。請注意,提高信 號放大裝置400的工作速度的操作與提高信號放大裝置100、 300的工
作速度的操作大致相同,且在閱讀本說明書之后應(yīng)可#:本領(lǐng)域內(nèi)技術(shù)
人員所了解,故在此為簡化篇幅而省略進一步的說明。
11請參照圖7,圖7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信號放大裝置500的 示意圖。信號放大裝置500是差動輸入單一輸出的放大器,其用來將 差動輸入信號Vinl、 Vm2轉(zhuǎn)成輸出信號V。ut。信號放大裝置500包含有 差動輸入級電^各501、差動級4關(guān)電^各502、 #T出級電^各503與電容Cc3、 Cc4。差動輸入級電^各501包括具有用來接收第一輸入信號Vml的4冊才及 端(節(jié)點N^的N型晶體管Ml"與P型晶體管M1Q,,,以及具有用來接 收第二輸入信號Vm2的柵極端(節(jié)點N》的N型晶體管M2"與P型晶體 管M ,,。差動級聯(lián)電路502包括P型晶體管M3,,、 N型晶體管M4"、 P型晶體管Ms"與N型晶體管M6,,,其中P型晶體管M3"的源極端耦 接于N型晶體管M廣的漏極端,N型晶體管M4,,具有耦接于P型晶體 管M3"的漏極端的漏才及端N3,而P型晶體管Ms,,的源極端耦接于N 型晶體管M2,,的漏極端,以及N型晶體管M6,,具有耦接于P型晶體管 Ms,,的漏極端的漏極端N4。此外,直流電平移位器5021耦接于P型 晶體管M,與N型晶體管M4"、以及P型晶體管Ms"與N型晶體管 Me,,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直流電平移位器5021包括 兩P型晶體管與兩N型晶體管,而直流電平移位器5021本身分別被 電壓Vp3、 Vm控制。請注意,直流電平移位器5021是本領(lǐng)域中技術(shù) 人員所熟知的組件,因此為簡化篇幅在此省略進一步的說明。輸出級 電路503包括N型晶體管M7,,以及P型晶體管M14,,,其中N型晶體 管M7,,的柵極端耦接于N型晶體管M4,,的漏極端(節(jié)點N3),以及P 型晶體管Mw,,的柵極端耦接于P型晶體管M3,,的漏極端(節(jié)點N6)。 其中輸出信號V。ut由N型晶體管M/,與P型晶體管Mw"的漏極端(節(jié) 點Ns)所輸出。如圖7所示,電容Cc3具有連接到N型晶體管M/,的 漏極端(節(jié)點Ns)的第一端以及具有連接到N型晶體管M4,,的源極端 (節(jié)點Ns)的第二端;另外,電容Ce4具有連接到N型晶體管M7"的漏 極端(節(jié)點Ns)的第一端以及具有連接到P型晶體管M3,,的源極端(節(jié)點 No)的第二端。
再者,N型晶體管M8"、 M9"連接成耦接到N型晶體管M4"、
M6"的電流鏡組態(tài),同樣地,P型晶體管Mn"、 M!3"連接成耦接到P
型晶體管M3"、 M5"的另一電流鏡組態(tài)。N型晶體管M4"、 Me,,與P 型晶體管M3,,、 Ms,,的等效氧化層厚度都薄于N型晶體管M廣、M2,,、M7,,、 M8,,、 M9,,與P型晶體管M10,,、 Mn,,、 M12,,、 M13,,、 M14,、V、 及直流電平移位器5021內(nèi)晶體管的任一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請 注意,如上所述,具有不同等效氧化層厚度的晶體管對應(yīng)于半導(dǎo)體工 藝中不同的晶體管型態(tài)。在本實施方式中,N型晶體管M4"、 M6"與 P型晶體管M3"、 Ms"是核心組件,而其它的晶體管則都是輸入/出組 件。再者,電流源L耦4妄于N型晶體管Mi"、 M2,,的源才及端與4妄地電 平Vss之間,電流源12是耦接于P型晶體管M1Q"、 Mu"的源極端與供 應(yīng)電壓Vdd之間,以及負(fù)載電容Ct4位于圖7所示的節(jié)點Ns上。請注 意,提高信號放大裝置500的工作速度的操作與提高信號放大裝置100 的工作速度的操作大致相同,且在閱讀本說明書之后應(yīng)可被本領(lǐng)域內(nèi) 技術(shù)人員所了解,故在此為簡化篇幅而省略進 一 步的說明。
本發(fā)明雖用較佳實施方式說明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來限定本發(fā)明 的范圍,任何本領(lǐng)域中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 做的任何更動與改變,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具體以權(quán)利要求界 定的范圍為準(zhǔn)。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信號放大裝置,用來將第一輸入信號轉(zhuǎn)成第一輸出信號,其包含有輸入級電路,用來接收上述第一輸入信號;級聯(lián)電路,耦接于上述輸入級電路,上述級聯(lián)電路包含有多個第一級聯(lián)式晶體管,其中上述多個第一級聯(lián)式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不相同;輸出級電路,具有耦接于上述級聯(lián)電路的第一輸入端口與用來輸出上述第一輸出信號的第一輸出端口;以及第一電容,其第一端連接到上述輸出級電路的上述第一輸出端口,第二端耦接于上述級聯(lián)電路,其中上述第二端并未連接到上述輸出級電路的上述第一輸入端口。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輸入級 電路包含有第一晶體管,具有用來接收上述第一輸入信號的控制端; 上述級聯(lián)電路耦接于上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端,上述級聯(lián)電路包 含有第二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端;以及 第三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端;以及 上述輸出級電路包含有第四晶體管,其控制端耦接于上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一端,用來在 上述第四晶體管的第一端上輸出上述第一輸出信號;其中上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四晶體管的第一端且上 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上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二端,以及上述第三 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薄于上述第一、第二與上述第四晶體管的至 少其中之一的等效氧化層厚度。
3.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晶 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都薄于上述第一、第二與上述第四晶體管的等 效氧化層厚度。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輸入級電路另接收第二輸入信號,其中上述第一輸入信號與上述第二輸入信號形成差動信號;以及上述級聯(lián)電路另包含有多個第二級聯(lián)式晶體管,其中上述多個第二級聯(lián)式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不相同。
5.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輸入級 電路包含有第一晶體管,具有用來接收上述第一輸入信號的控制端;以及 第二晶體管,具有用來接收上述第二輸入信號的控制端; 上述級聯(lián)電路耦接于上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端與上述第二晶體管 的第一端,上述電路包含有第三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端 第四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二端 第五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一端;以及 第六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五晶體管的第二端;以及 上述輸出級電路包含有第七晶體管,其控制端耦接于上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一端,用來在 上述第七晶體管的第一端上輸出上述第一輸出信號;其中上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七晶體管的第一端,上 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上述第四晶體管的第二端,以及上述第四 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薄于上述第一、第三與上述第七晶體管的至 少其中之一的等效氧化層厚度。
6. 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級聯(lián)電 路另包含有第八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四晶體管的第二端;以及 第九晶體管,其控制端耦接于上述第八晶體管的控制端與上述第六晶體管的第一端,以及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六晶體管的第二端; 其中每一上述第四、第六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薄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七、第八與上述第九晶體管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等效氧化層厚度。
7. 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第 四、第六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都薄于每一上述第一、第二、第三、 第五、第七、第八與上述第九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
8. 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輸入級電路另包含有第十晶體管,其控制端耦接于上述第一晶體管的控制端,以及其 第 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第十一晶體管,其控制端耦接于上述第二晶體管的控制端、其第 一端耦接于上述第十晶體管的第二端以及其第二端耦接于上述第七晶 體管的上述第二端;上述信號放大裝置另包含有直流電平移位器,耦接于上述第三、第四晶體管之間以及上述第 五、第六晶體管之間;第十二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二端;第十三晶體管,其控制端耦接于上述第十二晶體管的控制端與上述第五晶體管的第一端,以及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五晶體管的第二二山,響;第十四晶體管,其控制端耦接于上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一端,以及 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輸出級電路的上述第一輸出端口;以及第二電容,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輸出級電路的上述第一輸出端口 , 以及其第二端耦接于上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二端,上述第二電容的第二 端不連接至上述輸出級電路的上述第一輸入端口 ;其中每一上述第三、第四、第五與上述第六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 厚度薄于上述第一、第二、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 第十三與上述第十四晶體管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等效氧化層厚度。
9. 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第三、 第四、第五與上述第六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都薄于每一上述 第一、第二、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與 上述第十四晶體管的至少其中之一 的等效氧化層厚度。
10.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輸出級 電路另具有耦接于上述級聯(lián)電路的第二輸入端口與用來輸出第二輸出 信號的第二輸出端口 ,上述第一輸出信號與上述第二輸出信號形成差 動信號;以及上述信號放大裝置另包含有第二電容,其第一端連接至上述輸出級電路的上述第二輸出端口 ,以及其第二端耦接于上述級聯(lián)電路,其中上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不連 接至上述輸出級電路的上述第二輸入端口 。
11. 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輸入級電^各包含有第一晶體管,具有用來接收上述第一輸入信號的控制端;以及 第二晶體管,具有用來接收上述第二輸入信號的控制端; 上述級聯(lián)電路耦接于上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端與上述第二晶體管 的第一端,上述級聯(lián)電路包含有第三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端; 第四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二端; 第五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一端;以及 第六晶體管,其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五晶體管的第二端;以及 上述輸出級電路包含有第七晶體管,其控制端耦接于上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一端,用來在 上述第七晶體管的第一端上輸出上述第一輸出信號;以及第八晶體管,其控制端耦接于上述第五晶體管的第一端,用來在 上述第八晶體管的第一端上輸出上述第二輸出信號;其中上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耦接于上述第七晶體管的第一端,而 上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耦接于上述第四晶體管的第二端,以及每一上 述第四、第六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薄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 第五、第七與上述第八晶體管的至少其中之一 的等效氧化層厚度。
12. 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信號放大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 第四、第六晶體管的上述等效氧化層厚度都薄于每一上述第一、第二、 第三、第五、第七與上述第八晶體管至少其中之一的等效氧化層厚度。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來將第一輸入信號轉(zhuǎn)成第一輸出信號的信號放大裝置。信號放大裝置包含有輸入級電路、級聯(lián)電路、輸出級電路與第一電容。輸入級電路用來接收第一輸入信號,級聯(lián)電路耦接于輸入級電路并具有多個第一級聯(lián)式晶體管,其中上述多個第一級聯(lián)式晶體管的等效氧化層厚度不相同。輸出級電路具有耦接于級聯(lián)電路的第一輸入端口與用來輸出第一輸出信號的第一輸出端口,第一電容具有連接到輸出級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口的第一端與耦接于級聯(lián)電路的第二端,其中第二端并未連接到輸出級電路的第一輸入端口。本發(fā)明利用不同等效氧化層厚度的晶體管的放大器電路,縮短了放大器的穩(wěn)定時間。
文檔編號H03F3/45GK101483410SQ20081011044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1月8日
發(fā)明者周家驊, 薛康偉 申請人:聯(lián)發(f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