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太赫茲硅基四倍頻器及多倍頻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射頻/毫米波/太赫茲集成電路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是提供一種太赫茲硅 基四倍頻器及多倍頻器。
背景技術(shù):
太赫茲無線電波是頻率為0. ITHz IOTHz范圍內(nèi)的無線電波,ITHz等于 IOOOGHz0太赫茲技術(shù)既是微波技術(shù)向高頻的拓展,也是紅外技術(shù)向低頻的拓展,在當前微 波技術(shù)和紅外技術(shù)發(fā)展較為成熟的情況,太赫茲技術(shù)處于一個相對空白的有待探索的領(lǐng) 域。太赫茲技術(shù)可以應用于成像、安全檢測、醫(yī)療探測、超高速通信、生物及軍事等領(lǐng)域,因 此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和開發(fā)價值。如何產(chǎn)生太赫茲信號源是當前太赫茲技術(shù)應用的最大障礙,如果可以基于硅基工 藝(如BiCMOS/CMOS工藝等)實現(xiàn)太赫茲信號源,那么就有望在集成電路中實現(xiàn)太赫茲系 統(tǒng),從而打開太赫茲應用的大門。當前,有效的產(chǎn)生太赫茲信號源的方法非常有限,一種傳 統(tǒng)方法是,利用耿氏二極管(Gurm Diode)實現(xiàn)的振蕩器,可以產(chǎn)生太赫茲信號源,如文獻 F. Amir,C. Mitchell,and Missous,"Development of Advanced Gunn Diodes and Schottky Multipliers forHigh Power THz sources”,IEEE ASDAM,pp. 29-32,Oct. 2010 闡述了基于 耿氏二極管實現(xiàn)的一種太赫茲信號源;另一種傳統(tǒng)的方法是通過遠紅外激光來產(chǎn)生太赫茲 信號源。然而這些傳統(tǒng)方法,所需要的設(shè)備復雜、系統(tǒng)龐大,雖然可以應用于科學研究等領(lǐng) 域,但是很難推廣到實際應用中去。這兩年,人們逐漸開展在硅基固態(tài)電路上實現(xiàn)太赫茲源的研究,如果可以在硅基 集成電路上實現(xiàn)有效的太赫茲源,那么太赫茲系統(tǒng)就可以用硅基集成電路的方式實現(xiàn),這 具有系統(tǒng)尺寸小、成本低、功耗低、應用簡單、易于便攜等優(yōu)點。目前,在硅基集成電路中實 現(xiàn)太赫茲信號源的主流方法是通過倍頻器將較低頻率基頻信號(多)倍頻至較高的頻率, 從而可以獲得超越器件截至頻率的太赫茲信號。如文獻Eunyoung Seok, Changhua Cao, Dongha Shim, Daniel J. Arenas, David B. Tanner, Chin-Ming Hung, and Kenneth K. 0, "A 410GHz CMOSPush-Push Oscillator with an On-Chip Patch Antenna”, IEEE ISSCC, pp. 472-473,F(xiàn)eb. 2008闡述了一種利用互推機制(Push-Push)將VCO輸出頻率倍頻輸出, 達到提高輸出頻率(2倍頻)的作用,如圖1所示。目前,現(xiàn)有的文獻和專利所涉及到的硅基倍頻器技術(shù),往往只能應用在較低頻率, 很難應用到亞太赫茲/太赫茲的頻率范圍,而且倍頻的倍數(shù)都較低,大多數(shù)是2倍頻;因此, 這些方案和技術(shù)很難在硅基集成電路中實現(xiàn)太赫茲信號源。而少有的幾篇文獻雖然報道了 亞太赫茲倍頻技術(shù),但是他們也存在倍頻倍數(shù)低、輸出信號幅度小、功耗高等缺點,無法真 正應用于硅基太赫茲集成電路系統(tǒng)中去。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新型的適用于太赫茲的硅基四倍頻器及多倍頻器。具有輸出頻率極高(太赫茲)、倍頻倍數(shù)大、可在硅基BiCMOS/CMOS工藝上單片集成、功耗低、輸出 信號強、輸出頻譜純、諧波抑制好的特點。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如下的技術(shù)方案予以實現(xiàn)的一種太赫茲硅基四倍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晶體管Ml、M2,傳輸線Li、L2、L-I ;所 述晶體管Ml的漏端經(jīng)所述傳輸線Ll連接至輸出端口,所述晶體管M2的漏端經(jīng)所述傳輸線 L2連接至所述輸出端口,所述傳輸線L-I連接于所述輸出端口與電源VDD之間,所述晶體 管M1、M2的源端相連并與地線連接,所述晶體管M1、M2的柵端分別與輸入基頻信號f;的I 路信號、Q路信號輸入端連接;其中,所述傳輸線L1、L2的長度為2 信號所對應波長的1/4 長度,所述傳輸線L-I的長度為信號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進一步的,所述晶體管Ml、M2組成的偽差分放大器的偏置狀態(tài)為Class-B狀態(tài)或 Class-AB 狀態(tài)。進一步的,所述傳輸線為延遲線。進一步的,所述基頻信號L為四相VC0、或RC多相濾波器、或LC多相濾波器、或延 遲線產(chǎn)生的信號。一種太赫茲硅基四倍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極管Ml、M2,傳輸線Li、L2、L-I ;所 述三極管Ml的集電極經(jīng)所述傳輸線Ll連接至輸出端口,所述三極管M2的集電極經(jīng)所述傳 輸線L2連接至所述輸出端口,所述傳輸線L-I連接于所述輸出端口與電源VDD之間,所述 三極管M1、M2的發(fā)射極相連并與地線連接,所述三極管M1、M2的基極分別與輸入基頻信號 f0的I路信號、Q路信號輸入端連接;其中,所述傳輸線Li、L2的長度為信號所對應波 長的1/4長度,所述傳輸線L-I的長度為信號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進一步的,所述三極管Ml、M2組成的偽差分放大器的偏置狀態(tài)為Class-B狀態(tài)或 Class-AB 狀態(tài)。進一步的,所述傳輸線為延遲線。進一步的,所述基頻信號fQ為四相VC0、或RC多相濾波器、或LC多相濾波器、或延 遲線產(chǎn)生的信號。一種多倍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2n倍頻器l、2n倍頻器2、傳輸線L ;所述2n倍頻器 1與所述2n倍頻器2的輸出端口相連作為2n+1倍頻器的輸出端口,所述傳輸線L連接于所 述2n+1倍頻器輸出端口與電源VDD之間;所述傳輸線L的長度為211+ 所對應波長的1/4長 度,f0為輸入基頻信號,η為大于1的自然數(shù);其中,η取任一值時,均滿足所述2η倍頻器1中不同所述四倍頻器的I路信號相 位、Q路信號相位均為相差360° /2η的等差數(shù)列,且同一所述四倍頻器I路信號、Q路信 號之間相位相差90° ;所述2η倍頻器2中不同所述四倍頻器的I路信號相位、Q路信號相 位均為相差360° /2η的等差數(shù)列,且同一所述四倍頻器I路信號、Q路信號之間相位相差 90° ;同時所述2η倍頻器1的I路信號最小相位與所述2η倍頻器2的I路信號最小相位相 差360° /2η+1、所述2η倍頻器1的Q路信號最小相位與所述2η倍頻器2的Q路信號最小相 位相差 360° /2η+1。進一步的,所述2η倍頻器1的I路信號最小相位為0° ;所述2η倍頻器1的Q路 信號最小相位為90°。本發(fā)明一種新型的四倍頻器,其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
(1)包括晶體管M1/M2,以及三個傳輸線L1/L2/L-1 (以橫電磁TEM模的方式傳送 電能或電信號的導波結(jié)構(gòu)叫做傳輸線,其橫向尺寸遠小于工作波長,芯片上的傳輸線的主 要結(jié)構(gòu)有共面波導CPW、接地共面波導GCPW、微帶線Microstrip、慢波傳輸線SWTL等);
(2) Ml的柵端為I-IN端(I路輸入端),M2的柵端為Q-IN端⑴路輸入端),M1/M2 的源端相連并連接至地GND;(3)輸入基頻信號fQ的I路信號(相位為O度)輸入至上述的I-IN端,輸入基頻 信號f。的Q路信號(相位為90度)輸入至上述的Q-IN端;(4)Ml的漏端與傳輸線Ll相串聯(lián),M2的漏端與傳輸線L2相串聯(lián),L1、L2的長度為 2f0信號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1/4 λ i2f0);(5)L1/L2的另一端相連至OUT端(四倍頻器的輸出端口 ) ;OUT端與電源電壓VDD 之間串聯(lián)傳輸線L-l,L-I的長度為信號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1/4 λ (Mftl);(6)最終OUT端將輸出四倍頻信號4f0。本發(fā)明一種新型的八倍頻器,其結(jié)構(gòu)如圖3所示(1)包括兩個上述的四倍頻器“四倍頻器-1”和“四倍頻器_2”,以及傳輸線L-2 ;(2) “四倍頻器-1 ”的I-IN端為I-IN-I端,“四倍頻器_1 ”的Q-IN端為Q-IN-I 端;“四倍頻器_2”的I-IN端為I-IN-2端,“四倍頻器-2”的Q-IN端為Q-IN-2端;(3)相位為0度的基頻信號&輸入至I-IN-I端,相位為90度的基頻信號&輸入 至Q-IN-I端;相位為45度的基頻信號&輸入至I-IN-2端,相位為135度的基頻信號fQ輸 入至Q-IN-2端;(4) “四倍頻器-1”的VDD端和“四倍頻器-2”的VDD端相連接至八倍頻器的OUT 端;八倍頻器的OUT端與八倍頻器的電源電壓VDD之間串聯(lián)傳輸線L4 ;L4的長度為Sftl信 號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1/4 λ OSftl);(5)最終八倍頻器的OUT端輸出八倍頻信號8f。。一種16、32、. . . 2n+1(n = 2,3,...)、...倍頻器,其結(jié)構(gòu)與上述四倍頻器、八倍頻器 原理相似,通過兩個2η倍頻器可以組成一個2η+1倍頻器,以此類推,如圖4所示的16倍頻器 原理圖。下面就一個2η+1倍頻器為例,說明其結(jié)構(gòu)(1)包括兩個2η倍頻器“2η倍頻器-1”和“2η倍頻器-2”,以及傳輸線L- ‘η-Γ;(2) “2η 倍頻器-1” 的 I-IN-i 端(i = 1,2,…2n_2)為 2n+1 倍頻器的 I_IN_i 端; “2n倍頻器-2”的I-IN-i端為2_倍頻器的I-IN- ‘i+2n_2端;“2n倍頻器-1”的Q_IN_i端 (i = 1,2, ... 2n_2)為2n+1倍頻器的Q-IN-i端;“2n倍頻器-2”的Q_IN_i端為2n+1倍頻器 的 Q-IN- ‘i+2n_2,端;(3)相位為0度的基頻信號&輸入至I-IN-I端;相位為45度的基頻信號&輸入 至I-IN-2端;相位為22. 5度的基頻信號&輸入至I-IN-3端,相位為67. 5度的基頻信號 fQ輸入至I-IN-4端;...以此類推;(4)輸入至Q-IN-i端的基頻信號&的相位比輸入至I-IN-i端的基頻信號fQ的 相位大90度;(5) "2n倍頻器-1 ”的VDD端和“2n倍頻器_2”的VDD端相連接至2n+1倍頻器的 OUT端;2n+1倍頻器的OUT端與2n+1倍頻器的VDD端之間串聯(lián)傳輸線L- ‘η_Γ ;L_ ‘η_Γ的長度為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1/4 λ i2n+1f0);(6)最終2n+1倍頻器的OUT端輸出2n+1倍頻信號2n+1f0。本發(fā)明原理以四倍頻器為例,闡述本發(fā)明的原理(如圖2所示)(a)晶體管M1/M2組成的偽差分放大器偏置在Class-B/Class-AB狀態(tài),具有強烈 的非線性,因此對于相位為φ的基頻輸入信號&而言,輸出信號頻譜中會有強烈的二階非線 性項,即頻率為的倍頻信號,且相位為2φ;以及四階非線性項,即頻率為的倍頻信號, 且相位為4φ;以及η階非線性項,即頻率為Iiftl的倍頻信號,且相位為ηφ;(b)由于I-IN端的輸入基頻信號的相位為0度,Q-IN端的輸入基頻信號的相位為 90度;根據(jù)(a)所述的原理,I點處泄露的基頻信號&的相位為0度,倍頻信號的相位 為0度,四倍頻信號的相位為0度;Q點處泄露的基頻信號&的相位為90度,倍頻信號 2f0的相位為180度,四倍頻信號的相位為360度(0度);I/Q兩點處的倍頻信號大 小相等、符號相反,I/Q兩點處的四倍頻信號大小相等、符號相同;(c)對于倍頻信號,由于I/Q兩點處的倍頻信號大小相等、符號相反,即 為差分信號,因此OUT端可以看成是虛地點(對于倍頻信號而言);L1/L2的長度為 1/4 λ @2&,即對倍頻信號表現(xiàn)為無窮大阻抗(在不考慮寄生效應的前提下。對于實際 電路而言,L1/L2的長度應當小于1/4 λ i2f0),因此在I/Q兩點信號被諧振放大;由于 I/Q兩點處信號的差分特性,當它們泄露至OUT端時,會被相互抵消;(d)對于四倍頻信號4fQ,L1/L2的長度為1/2 λ i4f0( = 1/4 λ i2f0)(在不考慮寄 生效應的前提下。對于實際電路而言,L1/L2的長度應當小于1/4 X(^ftl),即對于4fJ言號 表現(xiàn)為零歐姆電阻,因此I/Q兩點處的信號會傳輸至OUT端;(e)由于I/Q兩點處的4fQ信號大小相等,符號相同,因此在OUT端4fQ信號是相 互加強的;(f)對于四倍頻信號4f。,L-I的長度為1/4 λ i4f0,即對于4fQ信號表現(xiàn)為無窮大 阻抗,因此,在OUT端信號會被諧振放大。(g)最終在OUT端獲得四倍頻信號4f0。以八倍頻器為例,闡述本發(fā)明的原理(如圖3所示)(a)由于I-IN-I端的輸入基頻信號的相位為0度,Q_IN_1端的輸入基頻信號的相 位為90度;根據(jù)所述的四倍頻器原理,OUTl點處四倍頻信號的相位為0度,八倍頻信 號Sftl的相位為0度;(b)由于I-IN-2端的輸入基頻信號的相位為45度,Q-IN-2端的輸入基頻信號的 相位為135度;根據(jù)所述的四倍頻器原理,OUTl點處四倍頻信號的相位為180度,八倍 頻信號Sftl的相位為0度;(c)對于信號而言,0UT1/0UT2兩點處的信號大小相等,符號相反,它們泄 露至OUT端時會相互抵消;(d)對于Sftl信號而言,“四倍頻器-1,,中的L-I與“四倍頻器-2”中的L-I長度 均為1/2 λ i8f0 ( = 1/4 λ (Mftl),即對于8fQ信號而言表現(xiàn)為零歐姆電阻,因此0UT1/0UT2兩 點處的Sftl信號會傳輸至OUT端;(e)由于0UT1/0UT2兩點處的Sftl信號大小相等,符號相同,它們傳輸至OUT端后是相互加強的;(f)對于八倍頻信號Sftl,L-2的長度為1/4 λ i8f0,即對于Sftl信號表現(xiàn)為無窮大 阻抗,因此,在OUT端Sftl信號會被諧振放大。(g)最終在OUT端獲得八倍頻信號Sf0。其它16、32、...2n+1(n = 1,2,3,...)、...倍頻器的發(fā)明原理類似上述原理。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1)輸出頻率極高、倍頻倍數(shù)大本發(fā)明可以實現(xiàn)4倍頻、8倍頻、乃至更高倍數(shù)的 倍頻,因此具有很高的倍頻倍數(shù),從而可以適用于太赫茲頻率;(2)功耗低由于工作在Class-B或Class-AB狀態(tài),因此偏置電流低,電路的整體 功耗很小,非常適用于對低功耗要求高的系統(tǒng),如移動終端系統(tǒng)等;(3)倍頻輸出信號頻譜純、諧波抑制好與傳統(tǒng)倍頻器技術(shù)相比,基頻泄露信號被 消除、各階諧波信號也被抑制,因此輸出信號質(zhì)量高、頻譜純,可以作為優(yōu)質(zhì)的信號源提供 給系統(tǒng)使用,如作為本振信號提供給接收機/發(fā)射機中的混頻器使用等;(4)可以在硅基工藝上單芯片集成,如硅基CMOS工藝、BiCMOS工藝、HBT工藝等; 可以作為一個模塊與其它電路和系統(tǒng)集成在單一芯片上,極大地提高了系統(tǒng)的集成度;
圖1現(xiàn)有的一種利用互推機制(Push-Push)的VCO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四倍頻器原理圖和電路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八倍頻器原理圖和電路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十六倍頻器原理圖和電路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所述的三極管四倍頻器原理圖和電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現(xiàn)舉一個四倍頻器的具體實施例圖5給出了一個四倍頻器的具體實施例,包括本發(fā)明所述的四倍頻器和I/Q基頻
信號&產(chǎn)生器。所述的“I/Q基頻信號&產(chǎn)生器”產(chǎn)生I/Q基頻信號&,其中I-IN端口輸出I路 基頻信號fo,相位為ο度,與所述四倍頻器的I-IN端相連;Q-IN端口輸出Q路基頻信號fQ, 相位為90度,與所述四倍頻器的Q-IN端相連。所述的“I/Q基頻信號fQ產(chǎn)生器”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但不局限于)來實現(xiàn) Quadrature VCO(四相 VC0)、RC poly-phase filter (RC 多相濾波器)、LC poly-phase filter (LC 多相濾波器)、delay line (延遲線)、coupler 等。上述實施案例提供了一種四倍頻器技術(shù)及電路,利用本發(fā)明的原理,也可以實現(xiàn) 8、16、2η+1(π= 1,2,3,···)、···倍頻器技術(shù)及電路。上述實施案例提供了基于CMOS工藝下的MOS晶體管實現(xiàn)的一種多倍頻器技術(shù)及 電路,與之對應,也可以基于BiCMOS/HBT等工藝下的BJT管實現(xiàn)多倍頻器技術(shù)及電路,其中 以四倍頻器為例,由三極管Ql、Q2和傳輸線構(gòu)成的四倍頻器如圖6所示,其中三極管Ql代替圖5中的MOS管Ml,三極管Q2代替圖5中的MOS管M2,Ql的基極為I-IN端(I路輸入 端),Q2的基極為Q-IN端⑴路輸入端),M1/M2的發(fā)射機相連并連接至地GND ;Ql的集電 極與傳輸線Ll相串聯(lián),Q2的集電極與傳輸線L2相串聯(lián),L1、L2的長度為2fQ信號所對應波 長的1/4長度(1/4λ@2 ·。);其它均與圖5相同 以上通過詳細實施案例描述了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適用于太赫茲的多倍頻器技 術(shù)及集成電路,該發(fā)明顯然也可以適用于毫米波、射頻等較低頻率范圍,本領(lǐng)域究人員和技 術(shù)人員可以根據(jù)上述的步驟作出形式或內(nèi)容方面的非實質(zhì)性的改變而不偏離本發(fā)明實質(zhì) 保護的范圍,因此,本發(fā)明不局限于實施例中所公開的內(nèi)容。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太赫茲硅基四倍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晶體管M1、M2,傳輸線L1、L2、L-1 ;所述 晶體管Ml的漏端經(jīng)所述傳輸線Ll連接至輸出端口,所述晶體管M2的漏端經(jīng)所述傳輸線 L2連接至所述輸出端口,所述傳輸線L-I連接于所述輸出端口與電源VDD之間,所述晶體 管M1、M2的源端相連并與地線連接,所述晶體管M1、M2的柵端分別與輸入基頻信號f;的I 路信號、Q路信號輸入端連接;其中,所述傳輸線L1、L2的長度為2 信號所對應波長的1/4 長度,所述傳輸線L-I的長度為信號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四倍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體管M1、M2組成的偽差分放大器 的偏置狀態(tài)為Class-B狀態(tài)或Class-AB狀態(tài)。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四倍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線為延遲線。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四倍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頻信號&為四相VC0、或RC多相 濾波器、或LC多相濾波器、或延遲線產(chǎn)生的信號。
5.一種太赫茲硅基四倍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極管M1、M2,傳輸線L1、L2、L-1 ;所述 三極管Ml的集電極經(jīng)所述傳輸線Ll連接至輸出端口,所述三極管M2的集電極經(jīng)所述傳輸 線L2連接至所述輸出端口,所述傳輸線L-I連接于所述輸出端口與電源VDD之間,所述三 極管M1、M2的發(fā)射極相連并與地線連接,所述三極管M1、M2的基極分別與輸入基頻信號fQ 的I路信號、Q路信號輸入端連接;其中,所述傳輸線Li、L2的長度為2 信號所對應波長 的1/4長度,所述傳輸線L-I的長度為4 信號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四倍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極管M1、M2組成的偽差分放大器 的偏置狀態(tài)為Class-B狀態(tài)或Class-AB狀態(tài)。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四倍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線為延遲線。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四倍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頻信號&為四相VC0、或RC多相 濾波器、或LC多相濾波器、或延遲線產(chǎn)生的信號。
9.一種基于權(quán)利要求1 8任一所述四倍頻器的多倍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2n倍頻器 l、2n倍頻器2、傳輸線L ;所述2n倍頻器1與所述2n倍頻器2的輸出端口相連作為2n+1倍頻 器的輸出端口,所述傳輸線L連接于所述2n+1倍頻器輸出端口與電源VDD之間;所述傳輸線 L的長度為2n+%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f0為輸入基頻信號,η為大于1的自然數(shù);其中,η取任一值時,均滿足所述2η倍頻器1中不同所述四倍頻器的I路信號相位、Q 路信號相位均為相差360° /2η的等差數(shù)列,且同一所述四倍頻器I路信號、Q路信號之間 相位相差90° ;所述2η倍頻器2中不同所述四倍頻器的I路信號相位、Q路信號相位均為 相差360° /2η的等差數(shù)列,且同一所述四倍頻器I路信號、Q路信號之間相位相差90° ; 同時所述2η倍頻器1的I路信號最小相位與所述2η倍頻器2的I路信號最小相位相差 360° /2η+1、所述2η倍頻器1的Q路信號最小相位與所述2η倍頻器2的Q路信號最小相位 相差 360° /2η+1。
10.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多倍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2η倍頻器1的I路信號最小相位 為0° ;所述2η倍頻器1的Q路信號最小相位為9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太赫茲硅基四倍頻器及多倍頻器,屬于射頻集成電路領(lǐng)域。四倍頻器包括晶體管M1、M2,傳輸線L1、L2、L-1;M1、M2的漏端分別經(jīng)L1、L2連接至輸出端口,源端與地線連接,柵端分別與基頻信號f0的I、Q路信號輸入端連接;L-1連接于輸出端口與電源之間;L1、L2為2f0信號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L-1為4f0信號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多倍頻器包括2n倍頻器1、2n倍頻器2、傳輸線L;2n倍頻器1與2n倍頻器2的輸出端口相連作為2n+1倍頻器的輸出端口,L連接于2n+1倍頻器輸出端口與電源之間;L為2n+1f0所對應波長的1/4長度。本發(fā)明輸出頻率高、頻譜純、功耗低、易于集成。
文檔編號H03B19/14GK102104363SQ20111004976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3月1日
發(fā)明者葉樂, 廖懷林, 王逸瀟, 黃如 申請人: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