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交點下移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交點下移電路,尤指一種結構簡單且能夠有效抑制噪聲的交點下 移電路。
背景技術:
當驅動大電流轉換電路時,需要將輸入差分信號的交點下移,以避免大電流轉換 電路的輸出出現(xiàn)過沖現(xiàn)象。圖1為現(xiàn)有的交點下移電路,其實現(xiàn)方式為利用數(shù)字單元對輸入信號Vin+、 Vin-進行上升沿延遲(或下降沿延遲),從而調整差分輸出信號的占空比(不等于50%),當驅 動負載電容Cdl、Cd2時,可以自由調節(jié)Vout+、Vout-的交點電壓。該結構的缺點在于,當數(shù) 字電壓上存在干擾時,會直接影響延遲回路的延遲,從而在輸出產(chǎn)生較大的噪聲,隨著工藝 尺寸的降低,此影響會越來越嚴重。
發(fā)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能夠有效抑制噪聲的交點下移電路。一種交點下移電路,包括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一第一輸出端及一第二輸 出端,所述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二輸入端用于接收一對輸入的差分電壓信號,所述第一輸 出端與所述第二輸出端用于輸出一對差分電壓信號,所述交點下移電路還包括一電流源、 一與所述電流源相連的第一電阻、一與所述電流源相連的第二電阻、一與所述第一輸入端 相連的第一開關元件、一與所述第二輸入端相連的第二開關元件、一與所述第一輸入端相 連的第三開關元件、一與所述第三開關元件相連的第一電容、一與所述第一電容相連的第 三電阻、一與所述第三電阻相連的第五開關元件、一與所述第二輸入端相連的第四開關元 件、一與所述第四開關元件相連的第二電容、一與所述第二電容相連的第四電阻及一與所 述第四電阻相連的第六開關元件,所述第一開關元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電阻相連,另一端 分別與所述第三開關元件、所述第一電容、所述第三電阻、所述第五開關元件、所述第六開 關元件及所述第二輸出端相連,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電阻相連,另一端分 別與所述第四開關元件、所述第二電容、所述第四電阻、所述第六開關元件、所述第五開關 元件及所述第一輸出端相連。相對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交點下移電路結構簡單,可以有效抑制來自電源的干擾,幾 乎不產(chǎn)生噪聲,同時采用差分結構,可以抑制共模噪聲。
圖1為現(xiàn)有的交點下移電路的電路圖。圖2為本發(fā)明交點下移電路較佳實施方式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2,本發(fā)明交點下移電路包括一第一輸入端Vin+、一第二輸入端Vin-、一 電流源I、一第一開關元件、一第二開關元件、一第三開關元件、一第四開關元件、一第五開 關元件、一第六開關元件、一第一電阻Rsl、一第二電阻Rs2、一第三電阻Rdl、一第四電阻 Rd2、一第一電容Cdl、一第二電容Cd2、一第一輸出端Vout+及一第二輸出端Vout-。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一開關元件為一第一場效應管Mpa,該第二開關元件為一第 二場效應管Mpb,該第三開關元件為一第三場效應管Mnl,該第四開關元件為一第四場效應 管Mn2,該第五開關元件為一第五場效應管Mpl,該第六開關元件為一第六場效應管Mp2。該 第一場效應管Mpa、該第二場效應管Mpb、該第五場效應管Mpl及該第六場效應管Mp2為P型 場效應管(PMOS),該第三場效應管Mnl及該第四場效應管Mn2為N型場效應管(NMOS)。在 其他實施方式中,開關元件可根據(jù)需要變更為能夠實現(xiàn)同樣功能的開關元件或電路。該第 一電阻Rsl與該第二電阻Rs2分別為第一場效應管Mpa與第二場效應管Mpb的源極負反饋 電阻,其特殊作用為消除工藝對小信號增益的影響。該第一電阻Rsl與該第三電阻Rdl的 類型相同,且需做到版圖匹配;該第二電阻Rs2與該第四電阻Rd2的類型相同,且需做到版 圖匹配。該第一電容Cdl與該第二電容Cd2為負載電容。該第三場效應管Mnl與該第四場 效應管Mn2為加快該第一輸出端Vout+及該第二輸出端Vout-輸出差分信號的下降沿翻轉 而設定的,該第五場效應管Mpl與該第六場效應管Mp2用于限制該第一輸出端Vout+及該 第二輸出端Vout-輸出差分信號的幅度。該第一輸入端Vin+與該第二輸入端Vin-用于接收一對輸入的差分電壓信號,該 第一輸出端Vout+與該第二輸出端Vout-輸出一對差分電壓信號。本發(fā)明交點下移電路較佳實施方式的具體電路連接關系如下該第一輸入端 Vin+與該第一場效應管Mpa的柵極及該第三場效應管Mnl的柵極相連,該第一場效應管 Mpa的源級與該第一電阻Rsl的一端相連,該第一場效應管Mpa的漏極與該第三場效應管 Mnl的漏極、該第一電容Cdl的一端、該第三電阻Rdl的一端、該第五場效應管Mpl的源級及 該第六場效應管Mp2的柵極相連。該第二輸入端Vin-與該第二場效應管Mpb的柵極及該 第四場效應管Mn2的柵極相連,該第二場效應管Mpb的源級與該第二電阻Rs2的一端相連, 該第二場效應管Mpb的漏極與該第四場效應管Mn2的漏極、該第二電容Cd2的一端、該第四 電阻Rd2的一端、該第六場效應管Mp2的源級及該第五場效應管Mpl的柵極相連。該第一 電阻Rs2與該第二電阻Rs2的另一端通過該電流源I與一電源端VCC相連。該第一場效應 管Mnl的源級、該第一電容Cdl的另一端、該第三電阻Rdl的另一端、該第五場效應管Mpl 的漏極、該第六場效應管Mp2的漏極、該第四電阻Rd2的另一端、該第二電容Cd2的另一端 及該第四場效應管Mn2的源級共同連接一接地端GND。本發(fā)明交點下移電路較佳實施方式的的工作原理如下該交點下移電路為對稱結 構,假設該第一電阻Rsl與該第二電阻Rs2的阻值相等,均為Rs,該第三電阻Rdl與該第四 電阻Rd2的阻值相等,均為Rd,該第一電容Cdl與該第二電容Cd2的電容值相等,均為Cd, 該第一場效應管Mpa與該第二場效應管Mpb的結構相同,該第五場效應管Mpl與該第六場 效應管Mp2的結構相同,該第三場效應管Mnl與該第四場效應管Mn2的結構相同。當該第一輸入端Vin+輸入的差分電壓信號為高電平“1”時,該第二輸入端Vin-輸 入的差分電壓信號為低電平“O”時,該第二場效應管Mpb開啟,該第四場效應管Mn2關斷,電流源I全部通過該第二場效應管Mpb對該第二電容Cd2進行充電,其轉換速率為I/Cd ; 同時該第一場效應管Mpa關斷,該第三場效應管Mnl開啟,該第一電容Cdl通過該第三電阻 Rdl與該第三場效應管Mnl放電,其放電電流為Il=IMnl+^dl,其中IMnl為該第三場效應 管Mnl上流過的電流,IRdl為該第三電阻Rdl上流過的電流,其轉換速率為Il/Cd??梢?, 可以通過調節(jié)電流源I與電流Il來調節(jié)充放電的轉換速率,即調節(jié)該第一輸出端Vout+與 該第二輸出端Vout-輸出的差分電壓信號的上升下降時間,從而調節(jié)交點電壓。同時為了 抑制碼間干擾,使用該第五場效應管Mpl與該第六場效應管Mp2來限制瞬態(tài)電平,以使得不 同頻率下該第一輸出端Vout+與該第二輸出端Vout-輸出的差分電壓信號達到的高電平保 持一致。 本發(fā)明交點下移電路結構簡單,可以有效抑制來自電源的干擾,幾乎不產(chǎn)生噪 聲,同時采用差分結構,可以抑制共模噪聲,具有高的電源抑制比(PSRR)和共模抑制比 (CMRR)0
權利要求
1.一種交點下移電路,包括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一第一輸出端及一第二輸 出端,所述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二輸入端用于接收一對輸入的差分電壓信號,所述第一輸 出端與所述第二輸出端用于輸出一對差分電壓信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點下移電路還包 括一電流源、一與所述電流源相連的第一電阻、一與所述電流源相連的第二電阻、一與所述 第一輸入端相連的第一開關元件、一與所述第二輸入端相連的第二開關元件、一與所述第 一輸入端相連的第三開關元件、一與所述第三開關元件相連的第一電容、一與所述第一電 容相連的第三電阻、一與所述第三電阻相連的第五開關元件、一與所述第二輸入端相連的 第四開關元件、一與所述第四開關元件相連的第二電容、一與所述第二電容相連的第四電 阻及一與所述第四電阻相連的第六開關元件,所述第一開關元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電阻相 連,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三開關元件、所述第一電容、所述第三電阻、所述第五開關元件、所 述第六開關元件及所述第二輸出端相連,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電阻相連, 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開關元件、所述第二電容、所述第四電阻、所述第六開關元件、所述 第五開關元件及所述第一輸出端相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點下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關元件為一第一場效 應管,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為一第二場效應管,所述第三開關元件為一第三場效應管,所述第 四開關元件為一第四場效應管,所述第五開關元件為一第五場效應管,所述第六開關元件 為一第六場效應管,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二電阻分別為所述第一場效應管與所述第二場 效應管的源極負反饋電阻。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點下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一場效 應管的柵極及所述第三場效應管的柵極相連,所述第一場效應管的源級與所述第一電阻的 一端相連,所述第一場效應管的漏極與所述第三場效應管的漏極、所述第一電容的一端、所 述第三電阻的一端、所述第五場效應管的源級及所述第六場效應管的柵極相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交點下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輸入端與所述第二場效 應管的柵極及所述第四場效應管的柵極相連,所述第二場效應管的源級與所述第二電阻的 一端相連,所述第二場效應管的漏極與所述第四場效應管的漏極、所述第二電容的一端、所 述第四電阻的一端、所述第六場效應管的源級及所述第五場效應管的柵極相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交點下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二電阻的 另一端通過所述電流源與一電源端相連,所述第一場效應管的源級、所述第一電容的另一 端、所述第三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場效應管的漏極、所述第六場效應管的漏極、所述第 四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電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場效應管的源級共同連接一接地端。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交點下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點下移電路為對稱結構,所 述第一場效應管與所述第二場效應管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五場效應管與所述第六場效應管 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三場效應管與所述第四場效應管的結構相同。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點下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阻及所述第二電阻與 所述第三電阻及所述第四電阻匹配,所述第一電容與所述第二電容為負載電容。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交點下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二電阻的 阻值相等,所述第三電阻與所述第四電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電容與所述第二電容的電 容值相等。
全文摘要
一種交點下移電路,包括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一第一輸出端及一第二輸出端、一電流源、一第一電阻、一第二電阻、一第一開關元件、一第二開關元件、一第三開關元件、一第一電容、一第三電阻、一第五開關元件、一第四開關元件、一第二電容、一第四電阻及一第六開關元件,第一開關元件的一端與第一電阻相連,另一端分別與第三開關元件、第一電容、第三電阻、第五開關元件、第六開關元件及第二輸出端相連,第二開關元件的一端與第二電阻相連,另一端分別與第四開關元件、第二電容、第四電阻、第六開關元件、第五開關元件及第一輸出端相連。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可以有效抑制噪聲。
文檔編號H03F1/26GK102130655SQ20111011225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3日
發(fā)明者范方平, 郭向陽 申請人:四川和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