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制板裝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快速裝配的十字接線柱陣列安裝工具。
背景技術:
接線柱是印制板上常用的元器件,一般為陣列分布,多用于導線之間的互連、轉接,接線柱的典型結構如圖1所示,是接線柱與印制板的裝配結構示意圖,接線柱一端是4個垂直的槽,呈十字形,用于焊接導線,另一端是環(huán)狀結構,通過外力使其變形產生翻邊,固定在印刷板上。
根據(jù)接線柱裝配的專用工藝規(guī)范,接線柱裝配后應與印制板具有足夠的連接強度,并且如圖2所示所有的槽應與印制板處于平行狀態(tài)。
接線柱裝配過程,將一個接線柱裝入印制板上的安裝孔后,首先通過鉗工錘敲擊圓錐沖頭,使接線柱產生小的翻邊,不脫離印刷板,同時又可以在孔內轉動,然后手動調整接線柱槽的方向,使其平行于印制板側面,保持此種狀態(tài),反復敲擊操作,使接線柱與印制板牢固連接,重復同樣的步驟裝配后續(xù)的接線柱,直到全部完成。
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是:
1、操作步驟繁瑣,現(xiàn)有接線柱裝配,需要經(jīng)過敲擊、手工調整、再敲擊的過程,由于通常情況下接線柱數(shù)量多,導致裝配效率難以提高。
2、操作效率低?,F(xiàn)有接線柱裝配為單件裝配,接線柱數(shù)量越多越費時。
3、連接強度不宜控制。現(xiàn)有接線柱裝配是否牢固,是否需要具有足夠的連接強度取決于操作者敲擊時的力度,如果力度較小會導致連接強度不夠,力度太大又會損傷印制板,由于不同操作者經(jīng)驗、力度不同,導致連接強度無法精確控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十字接線柱陣列安裝工具,其通過固定板將印制板固定,同時通過定位筋使每個接線柱分別從印制板的正面插入安裝孔進行定位,最后通過匹配設計的多個壓針從印制板背面分別進入對應的安裝孔內,以擠壓接線柱使其翻邊,從而完成一次性裝配。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十字接線柱陣列安裝工具,用于使接線柱快速裝配到印制板上,所述接線柱的一端具有第一圓柱、另一端具有第二圓柱,第二圓柱上設有十字槽,其特征是,包含:
底座,其頂部設有多條定位筋,用于定位接線柱另一端的十字槽;
固定板,其設置在底座上方,用于放置印制板,該固定板上具有多個定位孔,用于固定接線柱;
壓板,其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其底部設有多個壓針,用于擠壓接線柱上第一圓柱端部使其發(fā)生翻邊變形。
上述的十字接線柱陣列安裝工具,其中:
所述的壓板與固定板通過導向柱連接。
上述的十字接線柱陣列安裝工具,其中:
所述固定板上的定位孔呈陣列排布,定位孔陣列的列中心距等于接線柱陣列間距最小距離;
所述壓板底部的壓針呈陣列排布,并與所述固定板上定位孔陣列排布一致;
所述底座上的多條定位筋平行設置,相鄰定位筋的中心距等于接線柱陣列行間距最小距離。
上述的十字接線柱陣列安裝工具,其中:
所述固定板的定位孔和所述接線柱另一端的第二圓柱表面小間隙配合。
上述的十字接線柱陣列安裝工具,其中:
所述壓板頂部設有圓柱形凸臺,用于裝夾。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其通過固定板將印制板固定,同時通過定位筋使每個接線柱分別從印制板的正面插入安裝孔進行定位,最后通過匹配設計的多個壓針從印制板背面進入安裝孔內,以擠壓安裝孔中的接線柱圓柱端使其翻邊,從而完成一次性裝配,具有裝配快,壓力可控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接線柱與印制板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xiàn)有技術中接線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爆炸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詳細說明一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闡述。
如圖2、3所示;一種十字接線柱陣列安裝工具,用于使接線柱快速裝配到印制板3上,所述接線柱的一端具有第一圓柱81、另一端具有第二圓柱82,第二圓柱82上設有十字槽821,所述的十字接線柱陣列安裝工具包含:底座1,其頂部設有多條定位筋11,用于定位接線柱另一端的十字槽821,以確保接線柱槽821的方向與印制板3側面處于平行狀態(tài);固定板2,其設置在底座1上方,用于放置印制板3,該固定板2上具有多個定位孔21,用于固定接線柱,印制板3上設有多個安裝孔31,接線柱的一端第一圓柱81設置在印制板3的安裝孔31內,另一端第二圓柱82穿過固定板2上的定位孔21使第二圓柱82上的十字槽821與定位筋11嵌合;壓板5,其位于所述固定板2上方,其底部設有多個壓板孔51,每個壓板孔51中螺紋連接一壓針6,用于擠壓接線柱上第一圓柱81端部使其發(fā)生翻邊變形。
如圖3、4所示,所述的壓板5與固定板2通過導向柱4連接,這樣壓板5順著導向柱4的方向下壓,壓針6相當于圓錐沖頭進入印制板3的安裝孔31內使接線柱產生翻邊變形,本實施例中,導向柱4是貫穿底座1、固定板2和壓板5的,并且導向柱4和底座1、固定板2固定安裝,本實施例中,導向柱4對稱設有4根。
所述固定板2上的定位孔21呈陣列排布,定位孔21陣列的列中心距等于接線柱陣列間距最小距離;所述壓板5底部的壓針6呈陣列排布,并與所述固定板2上定位孔21陣列排布一致;所述底座1上的多條定位筋11平行設置,本實施例中,多條定位筋11是沿底座1長度方向在底座1表面間隔平行設置的,且相鄰定位筋11的中心距等于接線柱陣列行間距最小距離;本實施例中,所述印制板3上接線柱陣列的最小距離為10mm,任意兩個接線柱之間距離為10mm整倍數(shù),底座1定位筋11的中心距為10mm,固定板2上定位孔21陣列和壓板5上壓板孔51陣列的列中心距均為10mm,導向柱直徑5mm,尺寸公差h7。
所述固定板2的定位孔21和所述接線柱另一端的第二圓柱82表面小間隙配合,以防止接線柱沿定位筋11移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壓板5頂部設有圓柱形凸臺,用于裝夾。
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方式是,如圖3、4所示,先將接線柱陣列整體裝配到印制板3上,將裝配好的接線柱和印制板3一起放置到固定板2上后再安裝到底座1上,然后導向柱4一端與固定板2、底座1固定連接,并用小型鉆床夾緊壓板5的圓柱形凸臺,使壓板5對應穿過導向柱4的另一端,由此裝配完畢;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下壓鉆床把手,借助小型鉆床產生壓力,使壓板5的壓針6擠壓接線柱,使第一圓柱81的末端產生塑性形變,通過控制鉆床的下壓位移,來控制接線柱的變形量,可事先進行多次試驗,來確定鉆床下壓的最佳距離,并保持每次操作的一致性,以獲得更精確的壓力。
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已經(jīng)通過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后,對于本實用新型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