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fpc行業(yè)軟硬結合板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軟硬結合板、一種軟硬結合板生產方法及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fpc中的一個分支是軟硬結合板,即內層為軟板,外層為硬板,這種類型fpc兼?zhèn)淞薴pc優(yōu)點—柔軟薄小,三維立體空間可折疊,可根據整機結構需要做出很復雜的外形;也兼?zhèn)淞藀cb的優(yōu)點—元件區(qū)域有足夠的剛性,可以貼裝較高密度以及體積較大的元件。因此在很多場合應用發(fā)展很快。
軟硬結合板生產難點之一就是將軟板區(qū)域的硬板材料去除,如果技術不成熟將出現在生產中后工序去除軟板區(qū)域的硬板揭蓋困難,這很有可能導致生產失敗。本技術將可以完全解決這種問題,提高生產合格率和降低生產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揭蓋容易可控的軟硬結合板和一種合格率低、降低生產成本的軟硬結合板的生產方法及生產效率高的生產設備。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軟硬結合板包括依次疊合的第一硬板、第一軟板、第二軟板和第二硬板,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二硬板的中間部分分別設有第一揭蓋區(qū)域和第二揭蓋區(qū)域,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的上表面兩側對稱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的下表面兩側對稱設置有第二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的下表面設有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對應適配的待加工區(qū)一,所述第二接蓋板的上表面設有與所述第二凹槽相對應適配的待加工區(qū)二,所述待加工區(qū)一和所述待加工區(qū)二均為第三凹槽或孔環(huán)槽。
進一步的,兩個所述第一凹槽與兩個所述第二凹槽分別相對稱適配,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開口處均設置有倒角,所述倒角為倒圓角。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的下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等于0.1mm,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等于0.1mm。
一種所述軟硬結合板的生產方法,該生產方法包括:步驟a.在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先通過生產設備在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一軟板的交接處先鑼出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先通過生產設備在所述第二硬板和所述第二軟板的交接處先鑼出所述第二凹槽;步驟b.依次疊合所述第一硬板、所述第一軟板、所述第二軟板和所述第二硬板;步驟c.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在所述待加工區(qū)一上繼續(xù)鑼槽使其打通所述第一凹槽后,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將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從所述第一硬板上分離,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在所述待加工區(qū)二上繼續(xù)鑼槽使其打通所述第二凹槽,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將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從所述第二硬板上分離。
進一步的,所述生產設備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龍門架、載具和mcu控制器,所述載具位于所述龍門架之間,所述龍門架的兩端均設置有切削裝置,兩個所述切削裝置之間設置有揭蓋裝置,所述龍門架上還設置有定位攝像頭,所述切削裝置、揭蓋裝置和定位攝像頭均與所述mcu控制器電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載具內設置有電動抽空泵,所述載具上設有若干個與所述電動抽空泵相連通的真空吸孔。
進一步的,所述切削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龍門架的橫梁上的橫向移動機構一和豎向移動機構一,所述豎向移動機構一設置于所述橫向移動機構一上,所述豎向移動機構一上設置有電動馬達和與所述電動馬達相連接的切削器。
進一步的,所述揭蓋裝置包括橫向移動機構二和豎向移動機構二,所述豎向移動機構二上設置有真空吸盤。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一種軟硬結合板包括依次疊合的第一硬板、第一軟板、第二軟板和第二硬板,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二硬板的中間部分分別設有第一揭蓋區(qū)域和第二揭蓋區(qū)域,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的上表面兩側對稱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的下表面兩側對稱設置有第二凹槽,所以該軟硬結合板可以在所述第一硬板鑼槽打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硬板上鑼槽打通所述第二凹槽,從而使該軟硬結合板上的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和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自動脫落完成揭蓋的工作,解決了生產中后工序揭蓋困難導致生產失敗的問題;進一步的,一種所述軟硬結合板的生產方法,該生產方法包括:步驟a.在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先通過生產設備在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一軟板的交接處先鑼出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先通過生產設備在所述第二硬板和所述第二軟板的交接處先鑼出所述第二凹槽;步驟b.依次疊合所述第一硬板、所述第一軟板、所述第二軟板和所述第二硬板;步驟c.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在所述待加工區(qū)一上繼續(xù)鑼槽使其打通所述第一凹槽后,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將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從所述第一硬板上分離,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在所述待加工區(qū)二上繼續(xù)鑼槽使其打通所述第二凹槽,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將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從所述第二硬板上分離,該生產方法可以很好的解決現有技術揭蓋困難的問題,提高了合格率,也降低了企業(yè)的生產成本;更進一步所述生產設備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龍門架、載具和mcu控制器,所述載具位于所述龍門架之間,所述龍門架的兩端均設置有切削裝置,兩個所述切削裝置之間設置有揭蓋裝置,所述龍門架上還設置有定位攝像頭,所述切削裝置、揭蓋裝置和定位攝像頭均與所述mcu控制器電性連接,該生產設備可以快速完成所述軟硬結合板上的鑼槽及揭蓋的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軟硬結合板的示意圖;
圖2是生產設備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一種軟硬結合板包括依次疊合的第一硬板1、第一軟板2、第二軟板3和第二硬板4,所述第一硬板1和所述第二硬板4的中間部分分別設有第一揭蓋區(qū)域5和第二揭蓋區(qū)域6,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5的上表面兩側對稱設置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6的下表面兩側對稱設置有第二凹槽8。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5的下表面設有與所述第一凹槽7相對應適配的待加工區(qū)一9,所述第二接蓋板的上表面設有與所述第二凹槽8相對應適配的待加工區(qū)二10,所述待加工區(qū)一9和所述待加工區(qū)二10均為第三凹槽或孔環(huán)槽,此設計可以更方便后續(xù)凹槽與所述第一凹槽7和所述第二凹槽8的鑼通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一凹槽7與兩個所述第二凹槽8分別相對稱適配,所述第一凹槽7和所述第二凹槽8的開口處均設置有倒角,所述倒角為倒圓角,所述倒圓角可以防止所述軟硬結合板在使用時所述第一硬板1上的銳角對第一軟板2造成的損壞和所述第二硬板4上的銳角對第二軟板3的損壞。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7與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5的下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等于0.1mm,所述第二凹槽8與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6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等于0.1mm。
在本實施例中,一種所述軟硬結合板的生產方法,該生產方法包括:步驟a.在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5先通過生產設備在所述第一硬板1和所述第一軟板2的交接處先鑼出所述第一凹槽7,在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6先通過生產設備在所述第二硬板4和所述第二軟板3的交接處先鑼出所述第二凹槽8;步驟b.依次疊合所述第一硬板1、所述第一軟板2、所述第二軟板3和所述第二硬板4;步驟c.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在所述待加工區(qū)一9上繼續(xù)鑼槽使其打通所述第一凹槽7后,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將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5從所述第一硬板1上脫離,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在所述待加工區(qū)二10上繼續(xù)鑼槽使其打通所述第二凹槽8,通過所述生產設備將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6從所述第二硬板4上脫離。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生產設備包括工作臺11,所述工作臺11上設置有龍門架12、載具13和mcu控制器14,所述載具13位于所述龍門架12之間,所述龍門架12的兩端均設置有切削裝置,兩個所述切削裝置之間設置有揭蓋裝置,所述龍門架12上還設置有定位攝像頭21,所述切削裝置、揭蓋裝置和定位攝像頭21均與所述mcu控制器14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載具13內設置有電動抽空泵,所述載具13上設有若干個與所述電動抽空泵相連通的真空吸孔。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切削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龍門架12的橫梁上的橫向移動機構一15和豎向移動機構一16,所述豎向移動機構一16設置于所述橫向移動機構一15上,所述豎向移動機構一16上設置有電動馬達和與所述電動馬達相連接的切削器17。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揭蓋裝置包括橫向移動機構二18和豎向移動機構二19,所述豎向移動機構二19上設置有真空吸盤20。
該生產設備的工作過程為:將所述軟硬結合板放置于所述載具13內,然后通過所述定位攝像頭21精準定位所述軟硬結合板上的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5或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6,然后兩個切削裝置通過所述橫向移動機構一15和所述豎向移動機構一16移動至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5或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6的位置,然后所述切削刀17開始鑼槽,當槽深到達前面的凹槽后,即到達所述第一凹槽7或所述第二凹槽8后,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5或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6就分離于所述第一硬板1或所述第二硬板4,然后通過所述真空吸盤20將脫離的所述第一揭蓋區(qū)域5或所述第二揭蓋區(qū)域6吸取脫落于所述第一硬板1或所述第二硬板4。
本發(fā)明應用于fpc行業(yè)軟硬結合板的的技術領域。
雖然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以實際方案來描述的,但是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含義的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說明書對其實施方案的修改及與其他方案的組合都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