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數據發(fā)送端與移動電話之間,通過電纜線傳輸數據的方法,特別是一種能夠自動找出最快而且可靠之數據傳輸速率的方法。
使用者可以通過PC自網路下載更新程序碼,然后通過數據傳輸電纜(如串行電纜線),將更新程序碼傳輸至移動電話,完成程序的更新或功能的升級,例如可以下載新的鈴聲、新的開機畫面并且進行更新。
目前在PC與移動電話之間傳輸數據的操作上,為了確保數據傳輸的成功與可靠度,一般均選擇較低甚至最低的傳輸速率(波特率,Baud rate)如38.4K,作為固定的數據傳輸速率,但是就原始硬件的設計而言,硬件允許的數據傳輸速率均要大于這個值,經實際測試目前所使用的串行電纜線發(fā)現,它的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15.2K的波特率,而選擇較低的傳輸速率的原因通常是考慮串行電纜線的長度、品質或是硬件環(huán)境的不同,有可能影響或降低傳輸速率,所以才會較保守地選用較低的傳輸速率來進行數據的傳輸。但是這種舍棄較高的傳輸速率不用,雖然可以確保數據傳輸的成功與可靠度,卻也使得數據的傳輸時間較長,相較于以較高的波特率傳輸數據,將會損失一些寶貴的時間。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降低移動電話進行程序更新(執(zhí)行代碼更新)時所需花費的時間。
依據本發(fā)明所提出的方法,主要是在移動電話與數據發(fā)送端彼此之間通過電纜線傳輸數據之前,首先會在一個移動電話與數據發(fā)送端雙方都支援而且確??梢猿晒Φ貍鬏敂祿牟ㄌ芈手拢ㄟ^雙方一來一往的溝通方式,由最高的波特率開始向下尋找最快而且又能確保傳輸成功的波特率,然后作為移動電話與數據發(fā)送端雙方之間正式傳輸數據時的傳輸波特率。
有關本發(fā)明的詳細技術內容及較佳實施例,茲配合
如下。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主要步驟流程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局部步驟流程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局部步驟流程圖。
其中的電腦10,例如桌上型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筆記型電腦(Note Book,NB),其中儲存有用以對移動電話30進行更新的更新程序(或可執(zhí)行代碼)與自動變頻程序40,而這個更新程序可以通過連結至網絡(如互聯網internet或是全球信息網www)的方式經由下載取得,當然也可以是由例如程序開發(fā)人員以其它的方式(例如自硬盤、光盤、軟盤等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拷貝(Copy)至電腦10之中。
移動電話30至少具有一個支援標準串行通訊的連接埠31,并且藉由串行電纜線20與電腦10的串行連接埠11連接,用以接收來自電腦10的更新程序。
至于本發(fā)明所揭示的方法則是藉由前述的自動變頻程序40,依據下列的步驟在電腦10(以下稱為發(fā)送端)與移動電話30(以下稱為接收端)之間實現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其主要步驟如圖2所示,包括有1、初始化發(fā)送端與接收端的通訊速率的步驟,用以確保雙方可以正確地進行溝通;2、設定一個“傳輸協定值”的步驟,用以決定一個開始尋找最佳的傳輸波特率的起始值;
3、協定發(fā)送端與接收端的傳輸波特率的步驟,用以將發(fā)送端與接收端的傳輸波特率均重設為該傳輸協定值;4、自發(fā)送端發(fā)送一個測試數據封包至接收端的步驟;5、檢查上述步驟4(發(fā)送測試數據封包予接收端的步驟)是否成功的步驟,若不成功則降低并更新前述的傳輸協定值,并返回步驟3,否則繼續(xù)下一步驟;6、開始傳輸數據的步驟,主要是依上述傳輸協定值所設的傳輸波特率開始自發(fā)送端將數據封包傳輸至接收端。
在前述的步驟1中主要是將發(fā)送端與接收端的傳輸波特率(Baud rate)設為相同,而此一傳輸波特率的值稱為“初始波特率值”,通常是硬件所允許的最低傳輸波特率,如38.4K的波特率。而在前述的步驟2中主要是選取硬件允許的最高傳輸波特率值為該傳輸協定值,以便自此往下尋找最快而且可靠的傳輸波特率。至于在步驟6之中還可以包含有一利用一般CRC檢查法(周期性循環(huán)檢查法,CyclicalRedundancy Check)校驗的步驟,以確保數據封包傳輸的正確性。
而CRC檢查法,這是一種用在數據傳輸之后驗證正確性的已知演算法,例如XMomdem、X.25、SDLC、Ethernet、Token Ring便采用這種方式來檢查傳輸的數據、ZIP壓縮檔案也是使用CRC來查證壓縮后的數據是否正確。
再請參閱圖3,前述步驟3的詳細步驟則包含有3-1、自發(fā)送端發(fā)送一種含有上述的傳輸協定值的訊息封包至接收端;3-2、在接收端正確收到上述的訊息封包之后,回應發(fā)送端一個設定成功的訊息;以及3-3、分別將發(fā)送端與接收端當前的傳輸波特率重新設為傳輸協定值。
再請參閱圖4,前述步驟5的詳細步驟則包含有5-1、在接收端收到正確的測試數據封包之后,回應一個數據傳輸成功的訊息予發(fā)送端,表示雙方協定的傳輸波特率可以正確且可靠地傳輸數據,然后繼續(xù)下一步驟6;以及5-2、發(fā)送端若在一預設的等待時間內未收到來自接收端的數據傳輸成功的訊息,也就是發(fā)送端等待回應的時間超過一預設的等待時間之后(Time out),則表示目前雙方協定的傳輸波特率失敗,接著將發(fā)送端與接收端的通訊速率(即為傳輸波特率)重設為“初始波特率值”,即為38.4K的波特率,然后降低并更新前述的傳輸協定值,并返回步驟3,這樣可以確保在雙方仍然可以彼此溝通的情形之下,重新協定雙方的傳輸波特率。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用以在通過電纜線彼此連接的一數據發(fā)送端與移動電話之間,自動地選擇較佳的數據傳輸速率,其包括有A、初始化發(fā)送端與移動電話的通訊速率的步驟,設定一個初始波特率值,用以確保雙方可以正確地進行溝通;B、設定一傳輸協定值的步驟,用以決定一個開始尋找最佳的傳輸波特率的起始值;C、協定發(fā)送端與移動電話的傳輸波特率的步驟,用以將發(fā)送端與移動電話的傳輸波特率均重設為該傳輸協定值;D、自發(fā)送端發(fā)送一個測試數據封包至移動電話的步驟;E檢查上述步驟D(發(fā)送測試數據封包予移動電話的步驟)是否成功的步驟,若不成功則降低并更新前述的傳輸協定值,并返回步驟C,否則繼續(xù)下一步驟;F、開始傳輸數據的步驟,主要是依上述傳輸協定值所設的傳輸波特率開始自發(fā)送端將數據封包傳輸至移動電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A是將發(fā)送端與接收端的該初始波特率值設為相同。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初始波特率值為硬件所允許的最低傳輸波特率。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最低傳輸波特率為38.4K。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B所設定的該傳輸協定值系為硬件允許的最高傳輸波特率。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C包含有C-1、自發(fā)送端發(fā)送一種含有該傳輸協定值的訊息封包至接收端;C-2、在接收端正確收到該訊息封包之后,回應發(fā)送端一個設定成功的訊息;以及C-3、分別將發(fā)送端與接收端當前的傳輸波特率重新設為該傳輸協定值。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E包含有E-1、在接收端收到正確的該測試數據封包之后,回應一個數據傳輸成功的訊息予發(fā)送端,然后繼續(xù)下一步驟F;以及E-2、發(fā)送端若在一預設的等待時間內未收到來自接收端的數據傳輸成功的訊息,便將發(fā)送端與接收端的傳輸波特率重設為該初始波特率值,然后降低并更新前述的傳輸協定值,并返回該步驟C。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F更包含有一利用一般CRC檢查法校驗的步驟,以確保數據封包傳輸的正確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動變頻傳遞數據的方法,用以提供一種能夠在一數據發(fā)送端(如個人電腦PC)與移動電話之間,自動地選擇較佳的數據傳輸速率的方法。本發(fā)明在其中的數據發(fā)送端設計了一種可以自動改變數據的傳輸速率的自動變頻機制(程序),利用這個自動變頻機制在正式傳輸數據之前,通過數據發(fā)送端與移動電話之間的溝通與協議,自硬件所允許的最高傳輸速率開始尋找雙方均能可靠地通過電纜線傳輸數據的最高傳輸速率,然后進行彼此之間的正式數據傳輸作業(yè),這樣可以在確保數據傳輸成功的情形下,以最快的傳輸速率與最短的時間完成數據的傳遞。
文檔編號H04L29/06GK1411258SQ0113545
公開日2003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1年10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0月9日
發(fā)明者賴振興, 涂序偉, 丁宏 申請人:英業(yè)達集團(南京)電子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