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樞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適合于折疊式手機等用的樞紐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如圖18及圖19所示,折疊式手機包括送話部A和受話部B,通過樞紐裝置(未圖示)將送話部A和受話部B連接起來,使送話部A和受話部B可在圖18中實線所示相互接觸的不使用位置和圖19中實線所示通話位置之間回轉。而且,當送話部A和受話部B相互構成的角度比規(guī)定角度α小時,收放在樞紐裝置內的施力機構便使其轉動至不使用位置,并保持在該位置上。當相互構成的角度比規(guī)定的角度β大時,施力機構便使其轉動至通話位置,并保持在該位置上。
樞紐裝置如圖20所示,具有相互相向地配置的一對接觸板(接觸部件)C、D,和為了使這一對接觸板C、D相互靠近而施力的施力機構(未圖示)。一對接觸板C、D各自不能回轉地連接在送話部A和受話部B上。因此,接觸板C、D隨著送話部A和受話部B的回轉而相對回轉。
在一個接觸板C的與接觸板D的相向面上,在周向上間隔180°配置形成有一對突出部C1、C1。在另一個接觸板D的與接觸板C的相向面上,在周向上間隔180°配置形成有一對凹部D1、D1。突出部C1及凹部D1,利用施力機構所施的力將送話部A和受話部B保持在不使用位置或通話位置上。
即,如圖21所示,突出部C1及凹部D1斷面均呈圓弧狀,當送話部A和受話部B位于不使用位置時,如圖21(A)所示,各自在稍離開中央部而靠接觸板C、D周向的位置上相互接觸。因此,施力機構所施的力變成使接觸板C向箭頭方向轉動的回轉施力(使接觸板D朝著與箭頭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轉的回轉施力)。利用該回轉施力將送話部A和受話部B保持在不使用位置上。如圖21(B)所示,當送話部A和受話部B構成的角度小于α時,突出部C1的稍離開中央部的部位與凹部D1的一端部接觸。于是,接觸板C向圖21(B)的箭頭方向施力,使送話部A及受話部B轉動至不使用位置。送話部A與受話部B構成的角度大于β時,突出部C1和凹部D1成為和圖21(B)所示的狀態(tài)對稱的狀態(tài)。因此,接觸板C朝著與箭頭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使送話部A和受話部B轉動至通話位置。送話部A和受話部B位于通話位置時,如圖21(C)所示,突出部C1與凹部D1在中央部相互進行推壓接觸。在該狀態(tài)下,施力機構所施的力只將突出部C1向凹部D1的底面推壓,不會變成轉動施力。但是,當接觸部件C、D從圖21(C)所示的位置(下稱中立位置)向任一方向轉動時,施力機構的施力便變成轉動施力,使接觸部件C、D回到中立位置。因此,送話部A及受話部B保持在通話位置。
在所述樞紐裝置上,在理論上,即使接觸部件C、D從中立位置稍稍回轉,施力機構的施力也自然會變成使接觸部件C、D回到中立位置的回轉施力。但是,實際上,因突出部C1和凹部D1的中立位置的觸點(接觸板C、D周向上的突出部C1及凹部D1的中央部)附近部分與施力機構的施力方向幾乎是垂直的,故在接觸部件C、D從中立位置稍回轉后的位置,施力機構所施的力幾乎不變成回轉施力,接觸部件C、D不會回到中立位置。因此,在通話位置,存在送話部A和受話部B不會恰當?shù)囟ㄎ欢桩a生晃蕩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本發(fā)明的樞紐裝置具有一對相互相向配置的可相對回轉的接觸部件,和以使這一對接觸部件相互推壓接觸的方式而施力的施力機構,在一對接觸部件的相向面的一側,形成有向接觸部件的徑向延伸的突出部,在另一側的接觸面上,形成有所述突出部隨著所述一對接觸部件的回轉而相應出入的凹部,所述突出部進入所述凹部時,利用所述施力機構的施力,強制性地使所述一對接觸板向所述接觸部件周向上的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凹部的中央部基本一致的中立位置一側回轉,在所述一對接觸部件回轉到中立位置時,所述突出部在所述接觸部件周向上的兩側部與所述凹部接觸。
所述突出部的外面,最好由沿著所述接觸部件的徑向延伸的圓弧面形成。
所述接觸部件周向的所述凹部的兩側面最好由向外側凸的圓弧面形成。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正視圖;圖2是圖1的X向視圖;圖3是圖1的Y向視圖;圖4是圖1的Z向視圖;圖5是該實施例的正剖面圖;圖6是該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表示該實施例使用的第1固定部件的圖,圖7(A)是其正視圖,圖7(B)是其右側面圖,圖7(C)是其俯視圖,圖7(D)是其仰視圖,圖7(E)是其正剖面圖;圖8是表示該實施例使用的第2固定部件的圖,圖8(A)是其正視圖,圖8(B)是其右側面圖,圖8(C)是其俯視圖,圖8(D)是其仰視圖,圖8(E)是其側剖面圖;圖9是表示該實施例使用的可動盤的圖,圖9(A)是其正視圖,圖9(B)是其右側面圖,圖9(C)是其俯視圖,圖9(D)是其仰視圖,圖9(E)是其正剖面圖;圖10是表示該實施例使用的固定盤的圖,圖10(A)是其俯視圖,圖10(B)是其右側面圖,圖10(C)是其正剖面圖,圖10(D)是其仰視圖;圖11是表示可動盤和固定盤回轉到中立位置時凹部與突出部的關系的俯視圖;圖12是沿圖11的X-X線的剖面圖;圖13是沿圖11的Y-Y線的剖面圖;圖14是表示可動盤和固定盤從中立位置稍回轉后凹部與突出部的關系的俯視圖;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突出部與凹部的接觸范圍的圖;圖16是表示現(xiàn)有的突出部與凹部的接觸范圍的圖;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另外的實施例的和圖12一樣的剖面圖;圖18是表示使用本發(fā)明的樞紐裝置的手機的一例,是以送話部和受話部回轉到不使用位置時的狀態(tài)表示的圖;圖19是表示該手機的一例,是以送話部和受話部回轉到通話位置時的狀態(tài)表示的圖;
圖20是表示現(xiàn)有樞紐裝置的一對接觸板的立體圖;圖21是表示形成于圖20所示的一對接觸板上的突出部與凹部的關系的放大剖面圖,圖21(A)表示送話部和受話部回轉到不使用位置時的狀態(tài),圖21(B)表示送話部和受話部從不使用位置回轉角度α時的狀態(tài),圖21(C)表示送話部和受話部回轉到通話位置時的狀態(tài)。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圖1~圖16,對將本發(fā)明應用于所述折疊式手機上使用的樞紐裝置的一實施例進行說明。另外,本發(fā)明也可適用于其他樞紐裝置,即該樞紐裝置是用于手機之外的樞紐裝置,將回轉的2個部件可回轉地連接起來。
如圖1~圖6所示,樞紐裝置1包括第1、第2固定部件2、3,樞軸4,可動盤(接觸部件)5,固定盤(接觸部件)6及螺旋彈簧(施力機構)7。部件2~7是軸線相互一致地配置的。
第1固定部件2如圖1~圖6及圖7所示,形成一端部具有底部21、另一端部開口的有底圓筒狀,在其軸線與送話部A和受話部B的回轉軸線一致的狀態(tài)下,不能回轉地連接在送話部A和受話部B中的某一方。底部21的中央部形成有貫通孔22。在第1固定部件2的周壁部的開口側端部,在周向上間隔180°配置形成有一對導向槽23、23,這一對導向槽從開口側端面沿著軸線延伸。
第2固定部件3,在與第1固定部件2相向的狀態(tài)下,不能回轉地與送話部A和受話部B中的另一方連接。如圖1~圖6及圖8所示,在第2固定部件3的與第1固定部件2的相向面上形成有收放凹部31。另外,還在第2固定部件3的中央部形成有貫通孔32。
如圖6所示,樞軸4具有從其一端部向另一端部依次形成的頭部41、大直徑部42、斷面為六角形的固定部43及小直徑部44,所述各部41~44是軸線相互一致地形成的。大直徑部42插入貫通孔22內,直至頭部41碰到第1固定部件2的底部21為止,可回轉地嵌合在貫通孔22內。小直徑部44插入第2固定部件3的貫通孔32,插入后,利用形成于小直徑部44前端面上的鉚接孔45進行鉚接,使小直徑部44變成大直徑,于是,第2固定部3便定位固定在小直徑部44上。小直徑部44的外徑,具有和構成固定部43的六角形的內切圓幾乎一樣的直徑。
可動盤5如圖1~圖6及圖9所示,具有圓板狀的基板部51,該基板部51可向軸線方向移動地插入第1固定部件2的開口側端部?;宀?1的中央部,形成有樞軸4的大直徑部42可相對回轉地、且可相對移動地貫通的貫通孔52。在基板部51的一側部和另一側部上,形成有一對導向部53、53。通過將這一對導向部53、53可滑動地嵌合在第1固定部件2的導向槽23、23內,便能使可動盤5可向軸線方向移動、且不能回轉地連接在第1固定部件2上。所述螺旋彈簧7在壓縮狀態(tài)下配置在可動盤5的基板部51和第1固定部件2的底部21之間。可動盤5被該螺旋彈簧7向第2固定部件3一側推壓。
固定盤6,如圖1~圖6及圖10所示,具有形成板狀的基板部61、形成于該基板部61的下面(與可動盤5側相反一側的面)上的突條62,整體具有和收放凹部31大致一樣的形狀。而且,固定盤6通過與收放凹部31嵌合,便可不能回轉地與第2固定部件3連接。固定盤6的中央部形成有貫通孔63。該貫通孔63具有與樞軸4的小直徑部44的外徑基本相同的內徑,斷面呈六角形狀的固定盤43壓入該孔并被固定住。這樣,固定盤6及第2固定部件3與樞軸4便以一體回轉的方式連接起來。樞軸4,不一定要和第2固定部件3及固定盤6一體回轉地連接起來,也可和第1固定部件2及可動盤5一體回轉地連接起來,或者是,也可相對于第1、第2固定部件2、3和可動盤5及固定盤6全體可進行回轉。
固定盤6,在從第1固定部件2一側朝著第2固定部件3一側的方向上,被第2固定部件3阻擋。因此,可動盤5的相向面5a,被螺旋彈簧7推壓在固定盤6的與可動盤5的相向面6a上。如圖5、圖6及圖9所示,在可動盤5的相向面5a上,配置形成有一對突出部54、54,這一對突出部54、54在以可動盤5的軸線為中心的圓周上間隔180°。另外,如圖5、圖6及圖10所示,在固定盤6的相向面6a上,在周向上間隔180°配置形成有一對凹部64、64。凹部64和突出部54配置在同一圓周上。而且,盤5、6的徑向上的凹部64的長度比突出部54的同方向的長度長,以使突出部54可進入凹部64內。
如圖11及圖12所示,突出部54具有一定寬度,在可動盤5的徑向上延伸,其寬度方向的中心線L1與可動盤5的軸線成正交地配置。突出部54的外面,以向外側凸的圓弧面形成,該圓弧面的中心線,在從軸線方向看可動盤5時,與中心線L1一致。因此,突出部54相對于中心線L1來說是對稱地形成的,與中心線L1正交的斷面形狀,在任何斷面上都是一樣的。結果,突出部54從可動盤5的軸線方向看時形成方形形狀,突出部54和可動盤5的相向面5a的交叉棱線54a、54a與中心線L1平行。
凹部64由形成于固定盤6的徑向內側的內側凹部65和形成于徑向外側的外側凹部66構成。
內側凹部65具有一定寬度并在固定盤6的徑向上延伸,其寬度方向的中心線L2與固定盤6的軸線正交。與內側凹部65的中心線L2正交的斷面形狀在任一斷面上都是一樣的。而且,內側凹部65相對于中心線L2對稱。內側凹部65的兩側面(位于固定盤6的周向上的兩側面)65a、65a,由向外側鼓出的凸曲面形成。尤其是在該實施例中,由圓弧面形成,圓弧面的中心與中心線L2平行。而且,該圓弧面的一端部與相向面6a相接觸。
外側凹部66從固定盤6的軸線方向看時,形成從固定盤6的內周側向外周側寬度逐漸變寬的扇形,外側凹部66的內周側端部的寬度和內側凹部65的寬度相等。外側凹部66也相對于中心線L2對稱地形成,其側面66a由圓弧面構成,該圓弧面具有幾乎和構成側面65a的圓弧面相等的曲率半徑。構成側面66a的圓弧面的一端部也和相向面6a相接。構成側面66a的圓弧面與構成側面65a的圓弧面之間不產生臺階而進行交叉。其交叉棱線在圖11中用符號L3、L4表示。將側面66a和相向面6a的接觸處連起來的線L5與固定盤6的軸線正交。因此,構成側面66a的圓弧面的中心線與線L5平行,但不與固定盤6的軸線交叉。構成側面66a的圓弧面的中心線也可配置成與固定盤6的軸線正交。這種場合,線L5不與固定盤6的軸線正交。
下面對所述突出部54與所述內側及外側凹部65、66的關系進行說明,如圖11所示,當手機的送話部A和受話部B位于通話位置時,從盤5、6的軸線方向看,中心線L1、L2是一致的。這時的可動盤5和固定盤6的位置為中立位置。
在可動盤5和固定盤6位于中立位置的狀態(tài)下,如圖12所示,突出部54的中央部離開內側凹部65的底部65b,只有突出部54兩側部分別與內側凹部65的兩側面65a、65a接觸。而且,由于突出部54的中心線L1與構成內側凹部65的側面65a的圓弧面的中心線平行,故突出部54與側面65a如圖11中的剖面線所示,進行線接觸(實際上是面接觸)。另外,外側凹部66隨著離開內側凹部65向外側靠近,其寬度擴大,故如圖13所示,突出部54離開外側凹部66的側面66a是當然的,而且還離開間隔外側凹部66的任何面。
兩盤5、6從圖11及圖12所示的中立位置在比角度α小的角度范圍內回轉時,突出部54如圖14中的剖面線所示,內側凹部65的側面65a的外周側的端部及外側凹部66的側面66a的內側端部與突出部54接觸。但是,當送話部A和受話部B從中立位置回轉角度α時,俯視時中心線L1與線L5是一致的。結果,突出部54的中央部在線L5上與側面65a(相向面6a)進行線接觸。
送話部A與受話部B構成的角度比β大時,與圖14所示的狀態(tài)對稱。
在所述結構的樞紐裝置1上,在送話部A和受話部B回轉到通話位置,可動盤5和固定盤6位于中立位置時,因突出部54與凹部64的內側凹部65在盤5、6的周向上分開的兩處相互接觸,故可恰當?shù)貙蓜颖P5和固定盤6進行位置固定。因此,可確實防止送話部A和受話部B在通話位置晃蕩。
又,在該實施例的樞紐裝置1上,凹部64是由方形的內側凹部65和扇形的外側凹部66構成的,故可防止突出部54和凹部64的早期磨損。也就是說,假設將內側凹部65向外周側延伸,由內側凹部65構成整個凹部64,當可動盤5相對于固定盤6從中立位置稍稍轉動時,突出部54及凹部64的側面就只在外周側的端部進行接觸。因此,突出部54及凹部64易早期磨損。
關于這一點,在凹部64由方形的內側凹部65和扇形的外側凹部66構成的該樞紐裝置1上,當可動盤5從中立位置回轉時,如圖14中剖面線所示,可動盤5的徑向的突出部54的中間部,與內側凹部65的側面65a在外周側的端部Q處進行接觸。這和僅由內側凹部65構成整個凹部64的情況一樣。而且,在該樞紐裝置1上,凹部64具有外側凹部66,突出部54的中間部與外側凹部66的側面66a在其內側端部R處也進行接觸。因此,突出部54與凹部64的接觸面積增大一倍。于是,可防止突出部54及凹部64的早期磨損。
從圖15及圖16可知,如該樞紐裝置1那樣,在由向外側凸的圓弧面構成凹部64的側面65a、66a的情況下,可動盤5和固定盤6回轉時突出部54與側面65a、66a的接觸部分(圖15中畫有格線的部分)的長度,比由凹曲面構成形成凹部64的底面64a的情況下的接觸部分(圖16中畫有格線的部分)的長度長。因此,可進一步防止突出部54的早期磨損。
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可適宜地變更。
例如,在所述實施例中,凹部64是由內側凹部65和外側凹部66構成的,但也可將內側凹部65向外側延伸相當于外側凹部那樣寬,用內側凹部65構成整個凹部64。
又,如圖17所示,亦可由寬度方向中央的凹曲面64a和兩側的凹曲面64b構成形成凹部64的面。這種場合,為了在可動盤5和固定盤6回轉到中立位置后,突出部54可在周向上分開的兩處與凹部64接觸,凹曲面64a用具有比構成突出部54的圓弧面小的曲率半徑的圓弧面構成。凹曲面64b用具有比構成突出部54的圓弧面大的曲率半徑的圓弧面構成。這樣,關于用中央側的一個凹曲面64a和寬度方向兩側的2個凹曲面64b構成凹部64這一點,同樣可適用于將凹部64分為內側凹部65和外側凹部66的情況下的各凹部65、66。
在所述實施例中,一對突出部54和一對凹部64中的任一對均在周向上間隔180°配置,但,如特開平10-317779號公報(特別是圖12)所述,也可將一對突出部54配置成間隔小于180°的角度,例如160°左右,形成三個凹部64,將它們配置成“Y”字狀。
產業(yè)上利用的可能性本發(fā)明的樞紐裝置,可作為將手機等的主體和蓋體這樣的二個物品可回轉地連接起來的樞組裝置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樞紐裝置,其包括相互相向配置的可相對回轉的一對接觸部件,和以使這一對接觸部件相互進行推壓接觸的方式施力的施力機構,在一對接觸部件的相向面的一側,形成有在接觸部件的徑向上延伸的突出部,在另一側的接觸面上,形成有所述突出部隨著所述一對接觸部件的相對回轉而相應出入的凹部,所述突出部進入所述凹部后,利用所述施力機構的施力,使所述一對接觸板強制性地向所述接觸部件周向上的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凹部的中央部基本一致的中立位置一側回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對接觸部件回轉到中立位置時,使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凹部在所述接觸部件周向上的兩側部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樞紐裝置,其特征在于,由沿著所述接觸部件的徑向延伸的圓弧面形成所述突出部的外面。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樞紐裝置,其特征在于,由向外側凸的圓弧面形成所述接觸部件周向上的所述凹部的兩側面。
全文摘要
一種折疊式手機等用的樞紐裝置(1),一對接觸部件(5、6)通過施力機構(7)的施力,強制性地向所述接觸部件周向上的突出部(54)和凹部(64)的中央部基本一致的中立位置一側回轉,當一對接觸部件回到中立位置時,突出部和凹部在接觸部件周向上的兩側部接觸。最好,突出部的外面形成圓弧面,凹部周向上的兩側面形成向外側凸的圓弧面。
文檔編號H04M1/02GK1392931SQ01802957
公開日2003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大嶋一吉, 越川伸市郎, 今井克也 申請人:思嘎茨訥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