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在一個使用碼分多址的分時雙工通信系統(tǒng)中交叉小區(qū)用戶設備干擾的降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于利用碼分多址(CDMA)的無線分時雙工(TDD)通信系統(tǒng)。特別是,本發(fā)明是有關于在這類系統(tǒng)中降低交叉小區(qū)用戶設備干擾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圖1是一個無線分時雙工(TDD)/碼分多址(CDMA)通信系統(tǒng)10的一個介紹。這個通信系統(tǒng)10是具有基站(BS)121至12n(12),其分別是與用戶設備(UE)141至14n(14)進行通信。并且,各個基站是與其小區(qū)內(nèi)的用戶設備(UE)14進行通信。
在碼分多址(CDMA)通信系統(tǒng)中,多重通信是可以在相同頻譜上進行傳送。這些通信是利用其信道編碼加以識別。為了更有效率地使用這個頻譜,分時雙工(TDD)/碼分多址(CDMA)通信系統(tǒng)是使用分割為多個時隙(諸如十五個時隙)的重復幀以進行通信。在分時雙工(TDD)中,各個小區(qū)的時隙每次是僅僅用于上行鏈路、亦或是下行鏈路。在這類系統(tǒng)中傳送的一個通信均會具有一個或多個關連的編碼或時隙指定到這個通信。在分布因子為十六的一個時隙中,使用一個編碼是稱為一個資源單位。
在這類系統(tǒng)中,交叉小區(qū)干擾是一個主要問題,如圖2所介紹。倘若兩個不同小區(qū)的用戶設備(UE)14是彼此接近,則這兩個用戶設備(UE)14的上行鏈路傳輸便會與相同時隙中其它用戶設備(UE)14的下行鏈路傳輸發(fā)生干擾。如圖2所示,用戶設備141的上行鏈路傳輸U1便會與用戶設備142的下行鏈路傳輸D2發(fā)生干擾。同樣地,用戶設備142的上行鏈路傳輸U2便會與用戶設備141的下行鏈路傳輸D1發(fā)生干擾。雖然用戶設備(UE)14的有效等向放射功率(EIRP)是遠小于基站(BS)12,但是這些用戶設備(UE)14的緊密接近亦可能會導致無法接受的干擾。這個問題在新用戶或用戶服務加入時將尤其嚴重。雖然一個小區(qū)的基站(BS)12及用戶設備(UE)14亦能夠進行時隙干擾量測,諸如干擾信號編碼功率(ISCP),以確保其新傳輸不會產(chǎn)生無法接受的干擾,但是其它小區(qū)的用戶亦可能會因為這個新傳輸而經(jīng)歷到無法接受的干擾。因此,既存的通話便可能會中斷、且無法接受的服務品質(QoS)亦可能會發(fā)生。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便是想要降低交叉小區(qū)干擾。
發(fā)明內(nèi)容
相對于一個特定用戶設備(UE)的潛在干擾用戶設備(UE)是在利用碼分多址(CDMA)的一個分時雙工(TDD)通信系統(tǒng)中加以識別。另外,用以鄰近用戶設備(UE)上行鏈路傳輸?shù)臅r隙也被加以識別。每一個鄰近用戶設備(UE)并不是位于這個特定用戶設備(UE)的一個小區(qū),且是地理上接近于這個特定用戶設備(UE)。在這個特定的用戶設備(UE)中,每一個識別時隙中的一個干擾電平被加以量測。這些識別時隙是利用這個量測干擾電平加以分類。另外,非干擾及干擾用戶設備(UE)是利用各個用戶設備(UE)及這個時隙分類加以決定。
圖1是一個無線分時雙工(TDD)/碼分多址(CDMA)通信系統(tǒng)的一個介紹。
圖2是用戶設備(UE)間交叉干擾的一個介紹。
圖3是用戶設備(UE)交叉小區(qū)干擾降低的一個流程圖。
圖4是決定潛在干擾用戶設備(UE)的一個流程圖。
圖5是鄰近小區(qū)用戶設備(UE)利用的一個介紹。
圖6是大干擾用戶設備(UE)時隙利用的一個介紹。
圖7是可用用戶設備(UE)時隙的一個介紹。
圖8是一個簡化的用戶設備(UE)交叉小區(qū)干擾降低系統(tǒng)。
具體實施例方式
雖然本發(fā)明用戶設備(UE)交叉小區(qū)干擾的降低方法是利用未分割扇區(qū)的小區(qū)加以說明,但是這個方法亦可以延伸至任何用戶設備(UE)的操作扇區(qū),諸如一個小區(qū)的扇區(qū)。在這類延伸動作中,各個操作區(qū)域(諸如一個扇區(qū)),在進行分析時,均應視為一個獨立的小區(qū)。
圖3是用戶設備(UE)交叉小區(qū)干擾降低的一個流程圖。對于各個小區(qū)而言,這個小區(qū)12的基站(BS)12量測在每一個時隙中的干擾電平,諸如借助于利用干擾信號編碼功率(ISCP),如步驟22所示。在各個時隙中的這個量測干擾分別與一臨界值進行比較。倘若在一個時隙中的這個量測干擾是超過這個臨界值,則這個時隙便被刪去以免被用做這個小區(qū)中任何額外上行鏈路通信的一個時隙,如步驟23所示。通常,這個臨界值電平是由系統(tǒng)操作者進行設定。
各個用戶設備(UE)14是量測各個時隙中的干擾電平,諸如借著利用干擾信號編碼功率(ISCP),如步驟24所示。為決定一個特定用戶設備(UE)14的可用下行鏈路時隙,各個時隙中的這個量測干擾與一臨界值進行比較。通常,這個臨界值電平是由系統(tǒng)操作者進行設定。倘若這個量測干擾是超過這個臨界值,則這個時隙便被刪去以免被用于這個特定用戶設備(UE)14的下行鏈路,如步驟25所示。
另一個考慮是一個特定用戶設備(UE)的新上行鏈路傳輸是否會與其它小區(qū)的用戶設備(UE)下行鏈路傳輸生干擾。在分時雙工(TDD)中,在相同小區(qū)中的用戶設備(UE)14并不會在相同的時隙中進行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傳輸。由于這些傳輸是新的,其它小區(qū)的用戶設備(UE)14并不會量測這個得到的干擾電平,直到這些新傳輸開始以后。這些新傳輸是可能會導致一個用戶通話的中斷、亦或是會導致既存用戶所無法接受的服務品質(QoS)。
決定可能與一個特定用戶設備(UE)14發(fā)生干擾的其它鄰近用戶設備(UE)14的步驟是根據(jù)圖4的流程圖。各個鄰近小區(qū)的用戶設備(UE)上行鏈路時隙利用被加以聚集,如步驟29所示。通常,這個利用是儲存在這個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42及/或儲存在這個B節(jié)點46。僅僅有鄰近小區(qū)的用戶設備(UE)利用、亦或是僅僅有相鄰小區(qū)能夠加以使用。更遠小區(qū)的用戶設備(UE)14距離過遠,以致于不會受到這個特定用戶設備(UE)14的干擾影響。鄰近用戶設備(UE)上行鏈路利用的一個范例是表示在圖5中。其中,各個用戶設備(UE)14表示為一個不同的字母由”B”至”L”。這個特定用戶設備(UE)14則是一個未表示的字母”A”。
利用這個特定用戶設備(UE)的時隙干擾量測,這些時隙便可以被歸類于一個大干擾類別、亦或是歸類于一個小干擾類別,如步驟30所示。這個小干擾或大干擾決定動作是,諸如利用一個臨界值測試,加以執(zhí)行。通常,這個臨界值是由系統(tǒng)操作者進行設定。在具有一個小干擾的時隙中傳輸上行鏈路通信的所有鄰近小區(qū)用戶設備(UE)14會被認定是距離過遠,以致于無法受到這個特定用戶設備(UE)上行鏈路通信的干援影響,如步驟31所示。所有的其它用戶設備(UE)則會被認定是潛在地受到這個用戶設備(UE)上行鏈路通信的干擾影響,如步驟33所示。
利用圖5的范圍加以介紹,用戶設備(UE)A是具有鄰近用戶設備(UE)B至L。上行鏈路時隙是表示為一個”U”。在八個上行鏈路時隙(時隙S1、S3、S5、S7、S9、S11、S13、S15)中,三個時隙是具有大干擾(時隙S1、S3、S7)、且五個時隙是具有小干擾(時隙S3、S9、S11、S13、S15)。在小干擾上行鏈路時隙中進行傳輸?shù)倪@些用戶設備(UE)14是用戶設備(UE)C、D、F、G、H、I、J、K、及L,且在大干擾上行鏈路時隙中進行傳輸?shù)倪@些用戶設備(UE)14是用戶設備(UE)B、D、F、及H。雖然用戶設備(UE)D及F已經(jīng)具有在一個大干擾小區(qū)中的一個上行鏈路傳輸,但是這些用戶設備(UE)D及F亦同時具有在一個小干擾小區(qū)中的一個上行鏈路傳輸。因此,用戶設備(UE)D及F并不會被認定為這些大干擾時隙中的干擾用戶設備(UE)14。在這個范例中,用戶設備(UE)B及H則會被認定是干擾的用戶設備(UE)。
在這個簡化范例中,并不存在含糊不清的信息。然而,含糊不清的信息實際上是可能發(fā)生的。舉例來說,倘若用戶設備(UE)H已在一個小干擾小區(qū)(諸如時隙S9)中具有一個上行鏈路傳輸,則這個信息便是含糊不清的。用戶設備(UE)H將會同時被認定是時隙S7中的一個大干擾器(唯一的上行鏈路用戶)及時隙S9中的一個小干擾器。在一個保守的實現(xiàn)方式中,用戶設備(UE)H是可以視為一個大干擾器。在一個較為積極的實現(xiàn)方法中,用戶設備(UE)H則可以視為一個小干擾器。當然,在這個時隙(時隙S7)中亦可能會有一個無法補償?shù)母蓴_器或干擾來源。
另一個可能發(fā)生含糊不清信息的情況便是多個潛在的大干擾器均在相同時隙中傳輸上行鏈路通信。為方便說明,用戶設備(UE)H亦可以在時隙S1及時隙S3的上行鏈路中進行傳輸。因此,用戶設備(UE)B便可以是或可以不是一個大干擾器。用戶設備(UE)H可以是唯一的大干擾器。在這個例子中,用戶設備(UE)B則仍舊被認定為一個大干擾器以符合保守要求。
等到這個大干擾器的用戶設備(UE)14決定以后,如步驟26所示,這些用戶設備(UE)的下行鏈路時隙利用便能夠加以聚集(繪示于圖6中),如步驟27所示。對于這些大干擾器用于下行鏈路的所有時隙而言,這個時隙被刪除,以免用于這個用戶設備(UE)的上行鏈路(繪示以一個”X”),如步驟28所示。因此,如圖7所示的一個表格便可以產(chǎn)生。這個表格是可以指示哪些時隙可用于這個特定用戶設備(UE)14。這些可用時隙是空白的、不可用的時隙則會繪示以一個”X”。借著在這些非刪去時隙中進行選擇,各個時隙便可以指定給這個特定的用戶設備(UE)。
圖8是介紹交叉小區(qū)用戶設備(UE)干擾降低的一個簡化的系統(tǒng)實現(xiàn)方式。這個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42是具有一個資源設置裝置44。這個資源設置裝置44是用來設置各個小區(qū)的資源,諸如編碼及時隙指定。另外,這個資源設置裝置44亦具有一個相關的內(nèi)存45以儲存信息,諸如用戶設備(UE)編碼及時隙指定、干擾量測及用戶設備(UE)時隙可用性表列。根據(jù)系統(tǒng)類型,交叉小區(qū)用戶設備(UE)干擾降低的計算成分便可以由這個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44、這個B節(jié)點資源設置裝置48、或共享兩者加以執(zhí)行。通常,在這個B節(jié)點46執(zhí)行計算是可以得到較快的更新速度。
這個B節(jié)點46是與這個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42進行通信。這個B節(jié)點46是具有一個資源設置裝置48及一個相關內(nèi)存49。這個資源設置裝置44是設置資源給這個用戶設備(UE)的用戶。這個資源設置裝置內(nèi)存49是用來儲存信息,諸如這個B節(jié)點的用戶設備(UE)時隙及編碼指定、干擾量測、及用戶設備(UE)時隙可用性表列。
通常,這個B節(jié)點46是與一群組的基站(BS)12進行通信。這個基站(BS)12是具有一個信道編碼及時隙控制器54。這個信道編碼及時隙控制器54是用來控制指定給用戶通信的時隙及信道編碼,諸如這個B節(jié)點46及這個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42所指向的。一個調(diào)制及分布裝置56是用來處理欲傳輸至這些用戶的數(shù)據(jù)。這個數(shù)據(jù)是利用這個信道及時隙控制器54所指向的一個信道編碼加以進行時間多任務處理。一個傳輸器52是將這個處理過的數(shù)據(jù)格式化,用以用于這個無線界面78上的傳輸。這個得到的信號是穿透一個絕緣器或切換器58、并經(jīng)由天線或天線數(shù)組加以發(fā)射。
信號是由這個基站(BS)12利用這個天線或天線數(shù)組60加以接收。這些接收信號是穿透這個絕緣器或切換器58而到達一個接收器50。這個接收器50是利用這個時隙中的信道編碼(其是由這個信道編碼及時隙控制器54指向)加以處理,用以回復這個接收的用戶數(shù)據(jù)。另外,這個基站(BS)12還具有一個干擾量測裝置74。這個干擾量測裝置74是量測這些時隙干擾電平。
這個用戶設備(UE)14是利用其天線或天線數(shù)組62以在這個無線界面78上接收信號。這些接收信號是穿透一個絕緣器或切換器64以到達一個接收器68,用以回復這個用戶的接收數(shù)據(jù),如這個信道編碼及時隙控制器70所指向的。這個信道編碼及時隙控制器70是用來傳輸這個信道編碼及時隙信息至這個接收器68及用戶設備(UE)調(diào)制及擴展裝置72。另外,這個控制器70亦接收這個基站(BS)12所發(fā)送的編碼及時隙指定。
一個用戶設備(UE)干擾量測裝置76是用來量測在這些時隙中的干擾電平。一個調(diào)制及擴展裝置72是利用這個用戶設備(UE)控制器70所指向的信道編碼及時隙以處理用戶數(shù)據(jù)。這個處理過的數(shù)據(jù)是加以格式化,用以經(jīng)由這個傳輸器66而在這個無線界面78上進行傳輸。這個得到的信號是穿透這個絕緣器或切換器64、并由這個天線或天線數(shù)組62加以發(fā)射。
權利要求
1.一種在一個使用碼分多址(CDMA)的無線分時雙工(TDD)通信系統(tǒng)中、決定與一特定用戶設備(UE)發(fā)生潛在干擾的用戶設備(UE)的方法,該方法是包括識別不在該特定用戶設備(UE)的一操作區(qū)域中、多個鄰近用戶設備(UE)中的每一個的上行鏈路通信所使用的時隙,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是位于地理上緊鄰于該特定用戶設備(UE)操作區(qū)域的操作區(qū)域中;在該特定用戶設備(UE)量測每一個這些識別時隙的一干擾電平;利用該量測干擾電平以分類這些識別時隙;以及利用每一個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的這些識別時隙及該時隙分類以決定非干擾及干擾用戶設備(UE)。
2.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分類步驟是將這些識別時隙分類為一小干擾類別及一大干擾類別。
3.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決定非干擾及干擾用戶設備(UE)步驟是包括利用該小干擾類別時隙為非干擾時隙,用以決定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
4.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未被視為非干擾時隙的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以外的其它鄰近用戶設備(UE)是被視為干擾用戶設備(UE)。
5.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這些操作區(qū)域是小區(qū)。
6.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這些操作區(qū)域是小區(qū)的扇區(qū)。
7.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是具有該特定用戶設備(UE)操作區(qū)域的相鄰操作區(qū)域的用戶設備(UE)。
8.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分類的步驟是借著比較每一個識別時隙的干擾電平及一臨界值以達成。
9.一種在一個使用碼分多址(CDMA)的無線分時雙工(TDD)通信系統(tǒng)中、指定上行鏈路時隙至一用戶設備(UE)的方法,該方法是包括識別不在該特定用戶設備(UE)的一操作區(qū)域中、每一個多鄰近用戶設備(UE)的上行鏈路通信所使用的時隙,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是位于地理上緊鄰于該特定用戶設備(UE)操作區(qū)域的操作區(qū)域中;在該特定用戶設備(UE)量測每一個這些識別時隙的一干擾電平;利用該量測干擾電平以分類這些識別時隙;以及利用每一個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的這些識別時隙及該時隙分類以決定非干擾及干擾用戶設備(UE);將干擾用戶設備(UE)所使用的下行鏈路時隙從潛在上行鏈路指定中刪去;以及指定該特定用戶設備(UE)上行鏈路時隙,除了這些刪去的潛在上行鏈路時隙以外。
10.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更包括該特定用戶設備(UE)的一基站,該特定用戶設備(UE)是量測時隙中的一干擾電平、并刪去用于上行鏈路指定的時隙,其中,該量測干擾電平是超過一臨界值。
11.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更包括該特定用戶設備(UE),該特定用戶設備(UE)是量測時隙中的一干擾電平、并刪去欲指定給該特定用戶設備(UE)并用于下行鏈路通信的時隙,其中,該量測干擾電平是超過一臨界值。
12.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這些操作區(qū)域是小區(qū)。
13.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這些操作區(qū)域是小區(qū)的扇區(qū)。
14.一種利用碼分多址(CDMA)的無線分時雙工(TDD)通信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包括一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用以識別在一特定用戶設備(UE)的一操作區(qū)域中、多個鄰近用戶設備(UE)中的每一個的上行鏈路通信的時隙,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是位于地理上緊接于該特定用戶設備(UE)操作區(qū)域的操作區(qū)域中,用以利用該特定用戶設備(UE)所量測的一量測干擾電平以分類這些識別時隙、并用以利用每一個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的識別時隙及該時隙分類以決定非干擾及干擾用戶設備(UE)。
15.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tǒng),更包括該特定用戶設備(UE),用以量測這些識別時隙的干擾電平為這些量測干擾電平。
16.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分類的步驟是將這些時隙分類為一小干擾類別及一大干擾類別。
17.權利要求16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決定非干擾及干擾用戶設備(UE)的步驟包括利用這些小干擾時隙為非干擾時隙,用以決定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
18.權利要求17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未被視為非干擾時隙的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以外的其它鄰近用戶設備(UE)是被視為干擾用戶設備(UE)。
19.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這些操作區(qū)域是小區(qū)。
20.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這些操作區(qū)域是小區(qū)的扇區(qū)。
21.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是具有該特定用戶設備(UE)操作區(qū)域的相鄰操作區(qū)域的用戶設備(UE)。
22.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分類步驟是借著比較每一個識別時隙的干擾電平及一臨界值以達成。
23.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是用以從潛在指定中刪去這些干擾用戶設備(UE)所使用下行鏈路時隙、并指定這些特定用戶設備(UE)的上行鏈路時隙,除了這些刪去時隙以外。
24.權利要求23所述的系統(tǒng),更包括該特定用戶設備(UE),用以量測時隙中的一干擾電平、并刪去欲指定給該特定用戶設備(UE)并用于下行鏈路通信的時隙,其中,該量測干擾電平是超過一臨界值。
25.一種在一個使用碼分多址(CDMA)的無線分時雙工(TDD)通信系統(tǒng)中使用的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該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是包括一裝置,用以識別在一特定用戶設備(UE)的一操作區(qū)域中、多個鄰近用戶設備(UE)中的每一個的上行鏈路通信所使用的時隙,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是位于地理上緊接于該特定用戶設備(UE)操作區(qū)域的操作區(qū)域中;一裝置,利用該特定用戶設備(UE)所量測的一量測干擾電平為以分類這些識別時隙;以及一裝置,利用該量測干擾電平以分類這些識別時隙。
26.權利要求25項所述的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其特征在于,該分類的步驟是將這些時隙分類為一小干擾類別及一大干擾類別。
27.權利要求26所述的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其特征在于,該決定非干擾及干擾用戶設備(UE)的步驟是包括利用這些小干擾時隙為非干擾時隙,用以決定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
28.權利要求27所述的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其特征在于,未被視為非干擾時隙的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以外的其它鄰近用戶設備(UE)是被視為干擾用戶設備(UE)。
29.權利要求25所述的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其特征在于,這些操作區(qū)域是小區(qū)。
30.權利要求25所述的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其特征在于,這些操作區(qū)域是小區(qū)的扇區(qū)。
31.權利要求25所述的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其特征在于,這些鄰近用戶設備(UE)是具有該特定用戶設備(UE)操作區(qū)域的相鄰操作區(qū)域的用戶設備(UE)。
32.權利要求25所述的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其特征在于,該分類步驟是借著比較每一個識別時隙的干擾電平及一臨界值以達成。
33.權利要求25所述的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更包括一裝置,用以從潛在指定中刪去這些干擾用戶設備(UE)所使用的下行鏈路時隙;以及一裝置,用以指定這些特定用戶設備(UE)的上行鏈路時隙,除了這些刪去時隙以外。
34.權利要求33所述的無線網(wǎng)絡控制器(RNC),更包括一裝置,用以刪去欲指定給該特定用戶設備(UE)并用于下行鏈路通信的時隙,其中,在該特定用戶設備(UE)量測的一量測干擾電平是超過一臨界值。
全文摘要
相對于一個特定用戶設備(UE)的潛在干擾用戶設備(UE)是在利用碼分多址(CDMA)的一個分時雙工(TDD)通信系統(tǒng)中加以識別。另外,用以鄰近用戶設備(UE)上行鏈路傳輸?shù)臅r隙是加以識別。各個鄰近用戶設備(UE)并不是這個特定用戶設備(UE)的一個小區(qū)、且是地理上接近于這個特定用戶設備(UE)。在這個特定的用戶設備(UE)中,各個識別時隙中的一個干擾電平是加以量測。這些識別時隙是利用這個量測干擾電平加以分類。另外,非干擾及干擾用戶設備(UE)是利用各個用戶設備(UE)及這個時隙分類的識別時隙加以決定。
文檔編號H04B7/26GK1543749SQ02816077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8月17日
發(fā)明者潘俊霖 申請人:美商內(nèi)數(shù)位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