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鉸鏈單元和可折疊便攜式蜂窩電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745212閱讀:14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鉸鏈單元和可折疊便攜式蜂窩電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鉸鏈單元,其中如一便攜式蜂窩電話的發(fā)送部和接收部的兩個部分可以自動或手動地轉動,及一個使用該鉸鏈單元的便攜式蜂窩電話。
背景技術
作為這種類型的一鉸鏈單元,到目前為止已知的一種已經被描述在例如日本專利公告第2001-207721中。該鉸鏈單元為在一折疊位置和一通話位置之間可轉動地連接一蜂窩電話的發(fā)送部和接收部的類型。當一接收部位于折疊位置時,該位置上所述接收部靠著所述發(fā)送部,按下一個按鈕,所述接收部被自動地從折疊位置向通話位置轉動。在該鉸鏈單元中,通過在位于折疊位置的所述接收部上作用一預定量級或更大的轉動力,可以將所述接收部手動地從折疊位置轉動到通話位置。該鉸鏈單元被設計成當所述接收部從所述折疊位置朝著通話位置側轉動超過一個預定角度時(例如20度),通過轉動偏置裝置的偏置力,所述接收部自動地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
在常規(guī)的鉸鏈單元中,存在的問題是即使在所述接收部手動地從折疊位置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的情況下,當所述接收部從所述折疊位置朝著通話位置側轉動超過一預定角度,所述接收部通過所述轉動偏置裝置的偏置力自動地向通話位置轉動并且此后,所述接收部不能以一預定角度停止在離所述折疊位置和所述通話位置之間的一個優(yōu)選的位置上,即使試圖這樣做也不行。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提供一個鉸鏈單元,其中包括在一旋轉軸上并列布置的第一和第二鉸鏈部分;所述第一鉸鏈部分包括布置在所述旋轉軸上的第一鉸鏈件;一布置在所述旋轉軸上并且可以相對于所述第一鉸鏈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上相對轉動的第二鉸鏈件;轉動偏置裝置,用于對應于所述第一鉸鏈件從所述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轉動偏置所述第二鉸鏈件;鎖定裝置,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上鎖定所述第二鉸鏈件;及鎖定釋放裝置,用于釋放由所述鎖定裝置產生的對應所述第二鉸鏈件的鎖定狀態(tài);所述第二鉸鏈部分包括在所述轉動軸上相互以相對的關系相對可轉動地布置的第一嚙合件和第二嚙合件;第一保持裝置,用于以預定的保持力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保持裝置,用于以預定的保持力將所述第二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上;及轉動阻尼裝置,用于以一預定的阻力限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的相對轉動運動,所述第一鉸鏈部分的第二鉸鏈件和所述第二鉸鏈部分的第二嚙合件不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一保持裝置的用于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的保持力被設定為大于對應于所述第二鉸鏈件的偏置裝置的偏置力。
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所述轉動偏置裝置包括可移動件,該可移動件不可轉動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鉸鏈件上但可在轉動軸方向移動;一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方向將所述可移動件向所述第一鉸鏈件偏置;及第一轉換裝置,用于將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的偏置力轉換為一個將所述可移動件從第一位置側向所述第二位置側轉動的轉動偏置力。
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優(yōu)選地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著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二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的轉動偏置力轉換為從所述第二位置朝著所述第一位置側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
所述第二保持裝置優(yōu)選地包括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向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三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三直線運動裝置的偏置力轉換為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從所述第一位置朝著所述第二位置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
優(yōu)選地所述轉動偏置裝置包括可移動件,該可移動件不可轉動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鉸鏈件上但可在轉動軸方向移動;一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方向將所述可移動件向所述第一鉸鏈件偏置;及第一轉換裝置,用于將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的偏置力轉換為一個用于將可移動件從第一位置側向所述第二位置側轉動的轉動偏置力;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著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二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的轉動偏置力轉換為從所述第二位置側朝著所述第一位置側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及所述第二保持裝置包括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偏置朝向所述第一嚙合件;及第三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三直線運動裝置的偏置力轉換為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從所述第一位置朝著所述第二位置側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并且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和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相互共同地被使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提供一便攜式蜂窩電話,其中一發(fā)送部和一接收部在一折疊位置和一通話位置之間通過一鉸鏈單元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其中所述鉸鏈單元包括在一所述發(fā)送部和所述接收部的旋轉軸上并列布置的第一和第二鉸鏈部分;所述第一鉸鏈部分包括布置在所述旋轉軸上并且不可轉動地連接到所述發(fā)送部和所述接收部中的一個上的第一鉸鏈件;一布置在所述旋轉軸上可以相對于所述第一鉸鏈件在折疊和通話位置上相對轉動的第二鉸鏈件;轉動偏置裝置,用于對應于所述第一鉸鏈件從所述折疊位置到通話位置轉動偏置所述第二鉸鏈件;鎖定裝置,用于在所述折疊位置上鎖定所述第二鉸鏈件;及鎖定釋放裝置,用于釋放由所述鎖定裝置產生的對應于所述第二鉸鏈件的鎖定狀態(tài);所述第二鉸鏈部分包括可轉動地布置在所述轉動軸上并且可轉動地連接到所述發(fā)送部和所述接收部中的另一個上的第一嚙合件;與所述第一嚙合件以相對的關系布置在所述轉動軸上并且可相對于所述發(fā)送部和所述接收部轉動的第二嚙合件;第一保持裝置,用于以預定的保持力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折疊位置;第二保持裝置,用于以預定的保持力將所述第二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通話位置上;及轉動阻尼裝置,用于以一預定的阻力限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件在所述折疊位置和所述通話位置之間的相對轉動運動,所述第一鉸鏈部分的第二鉸鏈件和所述第二鉸鏈部分的第二嚙合件不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一保持裝置的用于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的保持力被設定為大于對應于所述第二鉸鏈件的偏置裝置的偏置力。
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所述轉動偏置這種包括可移動件,該可移動件不可轉動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鉸鏈件上但可在轉動軸方向移動;一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方向將所述可移動件向所述第一鉸鏈件偏置;及第一轉換裝置,用于將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的偏置力轉換為一個用于將可移動件從第一位置側向所述第二位置側轉動的轉動偏置力。
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優(yōu)選地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著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二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折疊位置朝向所述通話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的轉動偏置力轉換為從所述通話位置側朝著所述折疊位置側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
所述第二保持裝置優(yōu)選地包括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向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三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通話位置朝向所述折疊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三直線運動裝置的偏置力轉換為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從所述折疊位置側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
優(yōu)選地所述轉動偏置裝置包括可移動件,該可移動件不可轉動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鉸鏈件上但可在轉動軸方向移動;一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方向將所述可移動件向所述第一鉸鏈件偏置;及第一轉換裝置,用于將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的偏置力轉換為一個用于將可移動件從折疊位置側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的轉動偏置力;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著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二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折疊位置朝向所述通話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的轉動偏置力轉換為從所述通話位置朝著所述折疊位置側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及所述第二保持裝置包括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向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三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通話位置朝向所述折疊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三直線運動裝置的偏置力轉換為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從所述折疊位置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并且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和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相互共同地被使用。


圖1表示使用了根據本發(fā)明的鉸鏈單元的蜂窩電話的一個實施例的視圖,圖1(A)為一接收部轉動到一個通話位置的側視圖,且圖1(B)為一個前視圖。
圖2為沿圖1的X-X線的放大剖視圖。
圖3為沿圖2中X-X線的剖面圖,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鉸鏈單元。
圖4為沿圖3中X-X線的剖面圖。
圖5為當所述鉸鏈單元在省略一個螺旋彈簧和一個復位彈簧后的透視圖。
圖6為所述鉸鏈單元的一第一鉸鏈件的視圖,圖6(A)為前視圖,圖6(B)到6(D)為分別表示當從圖6(C)中的箭頭B、C、D指示的方向觀察的視圖并且圖6(E)為沿圖6(C)中E-E線的剖面圖。
圖7為表示上述鉸鏈單元的鎖定件的視圖,圖7(A)為一個前視圖,及圖7(B)和7(C)分別表示沿圖7(A)中箭頭B、C的方向觀察的視圖。
圖8為表示上述鉸鏈單元的按壓件的視圖,圖8(A)為一個前視圖,及圖8(B)和8(D)分別表示沿圖8(A)中箭頭B、D的方向觀察的視圖及圖8(C)為沿圖8(B)中的C-C線的剖面圖。
圖9為表示上述鉸鏈單元的中間件的視圖,圖9(A)為一個前視圖,及圖9(B)、9(C)和9(D)分別表示沿圖9(A)中箭頭C、D的方向觀察的視圖及圖9(E)為沿圖9(C)中的E-E線的剖面圖。
圖10為表示上述鉸鏈單元的第二鉸鏈件的視圖,圖10(A)為一個前視圖,圖10(A)為一個剖面圖,圖10(B)為沿圖10(A)中的B-B線的剖面圖,及圖19(C)和圖10(D)分別為沿圖10(A)中的箭頭C、D的方向觀察的視圖。
圖11為表示上述鉸鏈單元的一可移動件的視圖,圖11(A)為一個前視圖,圖11(B)、11(C)和11(D)分別為沿圖11(A)中的箭頭B、C、D方向觀察的視圖,及圖11(E)為沿圖11(A)中E-E線的剖面圖。
圖12為表示上述鉸鏈單元的第一嚙合件的視圖,其中圖12(A)為一個平面圖,圖12(B)為沿圖12(A)中的箭頭B方向觀察的視圖,及圖12(C)為沿圖12(A)中C-C線的剖面圖。
圖13為表示上述鉸鏈單元的一第二嚙合件的視圖,圖13(A)為一個前視圖,圖13(B)和13(C)分別為沿圖13(A)中箭頭B、C方向觀察的視圖,及圖13(D)為沿圖13(B)中的D-D線的放大剖面圖。
圖14為表示一個端面、一復位傾斜表面和一上述鉸鏈單元中的傾斜表面的操作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1到14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便攜式蜂窩電話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便攜式蜂窩電話1包括一個發(fā)送部2和一接收部3,它們被連接在一起并可繞一轉動軸L轉動。在所述發(fā)送部2的一前表面2a上設置有一個小型的麥克風和各種鍵(它們沒有被顯示)。在所述接收部3的一前表面3a上設置小型的揚聲器(未顯示)和一液晶顯示部分3b。
在所述發(fā)送部2的一個與所述接收部3連接的端部上設置兩個連接筒形部分2b。所述兩個連接筒形部分2b被分別設置在所述發(fā)送部2的左和右方向的每個端部上。在所述接收部3的連接所述發(fā)送部2的端部設置兩個連接筒形部分3c。這兩個連接筒形部分3c被布置在所述發(fā)送部2的所述連接筒形部分2b、2b的中間。所述兩個連接筒形部分3c、3c通常分別與相鄰的所述連接筒形部分2b的內端面接觸。所述連接筒形部分2b、3c被布置成使它們的軸與所述轉動軸L一致。
通過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鉸鏈單元10(見圖2)使相互鄰近的兩組連接筒形部分2b、3c;2b、3c中的一組(見圖1中的左側)繞所述轉動軸L可轉動地被連接在一起。另一組所述連接筒形部分2b、3c(右側)通過已知的鉸鏈單元(未顯示)繞所述轉動軸L被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由于這樣的設置,所述發(fā)送部2和所述接收部3被繞所述轉動軸L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為了方便解釋,此后將基于所述接收部3相對于所述發(fā)送部2的轉動進行描述。
所述接收部3相對于所述發(fā)送部2在一折疊位置(第一位置)和一通話位置(第二位置)之間可轉動。通過所述接收部3的前表面3a靠著所述發(fā)送部2的前表面2a限制所述折疊位置。通過當所述接收部3被從所述折疊位置轉動一預定角度(在本實施例中165度)時所述發(fā)送部2和所述接收部3的接合部分(沒有被顯示)的相互接近限定所述通話位置。因此,在從所述通話位置側朝著所述通話位置方向上,所述接收部3不能轉動越過所述通話位置,并且在從所述折疊位置側朝著所述折疊位置方向上,所述接收部3在不能轉動越過所述折疊位置。
下面將描述所述鉸鏈單元10。首先,以圖解表示的方式描述所述鉸鏈單元10的操作。這里假定所述接收部3位于所述折疊位置。當一個所述鉸鏈單元10的控制鈕252處于被按下的狀態(tài),所述接收部3通過所述鉸鏈單元10的轉動偏置力自動地從所述折疊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轉動。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的所述接收部3可以克服所述鉸鏈單元10的轉動偏置力手動地向所述折疊位置轉動。當所述接收部3被手動地轉動到一個由所述通話位置以一預定角度(在本實施例中大致為10度)靠近所述折疊位置側的位置時,所述接收部3不僅通過所述鉸鏈單元10的轉動偏置力轉動到所述折疊位置而且通過所述接收部3的前表面3a靠著所述發(fā)送部2的前表面2b的接合被保持在所述折疊位置上。
所述接收部3也可以手動地在所述折疊位置和通話位置之間轉動。下面首先將對所述接收部3被從所述折疊位置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的情況進行說明。在從所述折疊位置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一預定角度范圍(本實施例中為大致15度)內,所述接收部3克服所述鉸鏈單元10的轉動偏置力轉動。直到所述接收部3到達一個靠近相對于所述通話位置一預定角度(本實施例中為大致15度)一側的位置上,所述接收部3克服作用在所述鉸鏈單元10上的摩擦阻力朝著所述通話位置轉動。當所述接收部3轉動到靠近對應于所述通話位置為一預定角度的該側的位置時,所述接收部3不僅通過所述鉸鏈單元10的轉動偏置力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并且也保持在該通話位置上。相反,在所述接收部3從所述通話位置向所述折疊位置轉動的情況下,在從所述通話位置朝著所述折疊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本實施例中為大致15度)內,所述接收部30克服所述鉸鏈單元10的轉動偏置力轉動。此后,直到所述接收部3到達一個靠近相對于所述折疊位置一預定角度范圍(本實施例中為大致15度)一側的位置上,所述接收部3克服作用在所述鉸鏈單元10的摩擦阻力向著所述折疊位置轉動。當所述接收部3被轉動到靠近對應于所述折疊位置一預定角度(本實施例中為大致15度)一側的位置時,所述接收部3由所述鉸鏈單元10的轉動偏置力轉動到所述折疊位置并且被保持在所述折疊位置上。
因此下面對所述鉸鏈單元10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如圖2到圖4所示,所述鉸鏈單元10包括第一鉸鏈部分20,用于從所述折疊位置到所述通話位置自動地轉動所述接收部3,及一第二鉸鏈部分30,當所述接收部3被手動地轉動時,該第二鉸鏈部分30被操作。
首先,對所述第一鉸鏈部分20進行說明。所述第一鉸鏈部分20包括第一鉸鏈件21。一第二鉸鏈件22、一轉動偏置裝置23、一鎖定裝置24和一鎖定釋放裝置25。
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鉸鏈件21被固定地插入在所述發(fā)送部2的所述連接筒形部分2b內。因此,所述第一鉸鏈件部分21在所述轉動軸L方向上不可移動也不能轉動(假定所述發(fā)送部2被固定并且所述接收部3被轉動)。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鉸鏈件22被不可轉動地通過所述第二鉸鏈部分30插入到所述接收部3的連接筒形部分3c內。因此,所述第二鉸鏈件22與所述接收部3一起轉動。但是,在此應該注意當所述第二鉸鏈部分30被操作時所述第二鉸鏈件22可相對于所述連接筒形部分3c轉動。
通過一個與所述轉動軸L對準的鉸鏈軸41,所述第一鉸鏈件21和第二鉸鏈件22可轉動地被連接在一起。所述鉸鏈軸41包括一個盤狀頭部41a,一個增直徑部分41b,它具有比所述頭部41小的直徑,及一個減小的直徑部分41c,它具有比所述增直徑部分41b小的直徑,它們被順序地從所述鉸鏈軸41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形成(在圖1到圖4中從左端向右端,術語“左”和“右”此后指圖1到圖4的左和右),如圖3到圖5所示。
如圖3所示,所述鉸鏈軸41的增直徑部分41b被可轉動地裝配在一形成在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左端部的減小的直徑孔部分21a內。當所述第一鉸鏈件21鄰接所述頭部41a時,防止所述第一鉸鏈件21從左側脫離。所述鉸鏈軸41的減小的直徑部分41c被裝配在一個筒形件42內。在該筒形件42的左端部形成一個法蘭部42a。當該法蘭部42a鄰接所述在所述增直徑部分41b和減小的直徑部分41c之間形成的一臺階部41d時,防止所述筒形件42從左側脫離。所述第二鉸鏈件30的第一嚙合件31可轉動地裝配在從所述筒形件42的向右插入的所述減小的直徑部分42c的右端部上。所述第一嚙合件31與所述筒形件42的一有端面鄰接并且通過一個止動環(huán)43防止向右脫離。由于這樣的布置,所述筒形件42和所述第一嚙合件31被裝配到所述鉸鏈軸41的減小的直徑部分41c使所述筒形件42和所述第一嚙合件31在所述轉動軸L的方向上不可移動。
所述第二鉸鏈部分30的第二嚙合件32被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筒形件42的右端部。所述第二鉸鏈件22的右端部內圓周被安裝到所述第二嚙合件32的外圓周。在所述第二鉸鏈件22的右端部上形成一平行于所述轉動軸L延伸的第一引導槽22a。一個形成在所述第二嚙合件32外圓周的鍵部32a,與該引導槽22a嚙合。由于這樣的布置,所述第二鉸鏈件22可轉動地與所述第二嚙合件32連接,并且通過所述筒形件42和所述轉動軸41可轉動地與所述第一鉸鏈件21連接。結果,所述發(fā)送部2和所述接收部3繞所述轉動軸L可轉動地被連接在一起。
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適合于通過在該處的轉動偏置力將所述第二鉸鏈件22從所述折疊位置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并且最終將所述接收部3從所述折疊位置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所述轉動偏置裝置以下述的方式構成。就是說,如圖2到6所示,一對在周邊方向延伸的端面凸輪(第一轉換裝置)21b,21b相對所述轉動軸L點對稱地形成在面對著所述第二鉸鏈件22的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右端面上。在另一方面,如圖2到5和圖10,兩個平行于所述轉動軸L延伸的第二引導槽22b彼此以180度分開地形成在面對著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第二鉸鏈件22的右端面的周邊方向上。一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筒形件42的外周邊的可移動件231的兩個平板部231a,231a被分別可滑動地插入到第二引導槽22b中。因此,可移動件231相對于所述第二鉸鏈件22不可轉動但是可相對于所述第二鉸鏈件22沿轉動軸L方向移動。通過在可移動件231和所述第二嚙合件32之間布置的大的和小的螺旋彈簧43A,43B(第一、第二和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所述可移動件231可以沿所述轉動軸L方向滑動,朝著所述第一鉸鏈件21被偏置。通過螺旋彈簧的偏置力,形成在兩個平板部231a,231a左端面的半圓弧形部231b,231b分別與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端面凸輪21b,21b鄰接。所端面凸輪21b適合于將在轉動軸L方向上作用在所述可移動件231的偏置力轉換為用于轉動所述可移動件231的轉動偏置力。通過該轉動偏置力,所述第二鉸鏈件22被從所述折疊位置向著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偏置。
如圖14所示,當所述接收部3位于所述折疊位置(見圖14(A)),所述可移動件231的弧形部231b與所述端面凸輪21b的一個上端部(右端部)接觸。所述端面凸輪21b的從上端到下端的周邊方向的角度被設定為稍微小于(例如160度)所述接收部3的最大轉動角度(165度),以與上述角度相連續(xù)地的方式在所述端面凸輪21b的下端部(左端部)形成一個凹槽21c。當所述接收部3被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時,如圖14(C)所示,所述弧形部231b從由所述凹槽21c限制的一個底表面的中心與所述端面凸輪21b的側面的傾斜部分接觸,使即使所述接收部3到達所述通話位置后,通過該傾斜部分,所述可移動件231及最終所述接收部3被從所述折疊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側偏置。因此,一個將所述端面凸輪21b與所述凹槽21c的底表面連續(xù)起來的傾斜部分也與所述端面凸輪21b一起組成所述第一轉換裝置。
所述鎖定裝置24如圖2到4所示,適合于允服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的轉動偏置力將所述第二鉸鏈件22固定地定位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鎖定裝置24包括一個鎖定件241、一中間件242和一個復位彈簧243。
如圖2到圖5和圖7所示,所述鎖定件241為一個筒形結構并且可轉動地安裝在形成于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右端部側的增直徑部分21d上。相對所述轉動軸L在所述鎖定件241的右端面上點對稱地形成兩個鎖定表面241a。該鎖定表面241a包括一個以預定角度(在該實施例中大致為30度)相對于所述轉動軸L傾斜的傾斜面241b和從所述傾斜面241b左端沿所述轉動軸L直線延伸的直線表面241c。當所述接收部3位于所述折疊位置時,所述傾斜表面241b與所述可移動件231的弧形部231b鄰接。因此,除非所述鎖定件241被從所述折疊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所述可移動件231不能從所述所述折疊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并且因此所述第二鉸鏈件22和所述接收部3被固定地定位在所述折疊位置上。而且,在所述弧形部231b鄰接所述傾斜表面241b的狀態(tài)下,所述可移動件231通過所述螺旋彈簧43A、43B的偏置力從所述通話位置側向折疊位置偏置轉動并且因此所述接收部3被保持在所述接收部3與所述發(fā)送部2接合的狀態(tài)。所述鎖定件241也通過所述螺旋彈簧43A、43B的偏置力沿所述轉動軸L向左偏置,并且與所述臺階表面21f接合,所述臺階表面21f形成在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所述減小的直徑孔部21a和所述增直徑孔部21d之間。
在所述可移動件231被所述鎖定件241鎖定并且所述接收部3位于所述折疊位置的狀態(tài)下,所述可移動件231的平板部231a如上所述通常與所述端面凸輪21b的上端部(右端部)接觸。在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端面上進一步形成從所述端面凸輪21b的所述上端部向上(向右)延伸的一弧形部21e。該弧形部21e在所述鉸鏈單元10被組裝到所述移動式蜂窩電話1的狀態(tài)下不會與所可移動件231接觸。然而當所述鉸鏈單元10在組裝到所述便攜式蜂窩電話1之前被處理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時,所述弧形部21e保持被所述傾斜表面241b轉動偏置的所述可移動件231的弧形部231b。由于這樣的布置,防止所述平板部231a從所述端面凸輪21b的上端部脫離。
為了將所述鎖定件241固定地定位在所述折疊位置,使用了中間件242。如圖2到圖5和圖9所示,所述中間件242包括圓環(huán)形主體部242a。所述主體部242a被布置在所述鉸鏈軸41的增直徑部分41b的外圓周表面和所述鎖定件241的內圓周表面之間并使所述主體242a可繞著所述轉動軸L轉動并且可在所述轉動軸L方向上移動。通過布置在所述主體242a和所述筒形件42的法蘭部分42a之間的復位彈簧243,所述主體242a被偏置向左并且靠近在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減小的直徑孔部21a和增直徑孔部21d之間形成的臺階表面21f。
在所述中間件242的所述主體242a的外周邊上,相對于所述轉動軸L點對稱地形成兩個嚙合臂部242b。所述各自嚙合臂部242b被插入到在所述嚙合件241的左端部形成的兩個鎖定槽241d內,使所述嚙合臂部242b在周邊方向上不可移動但可在所述轉動軸L方向上移動。因此,所述中間件242與所述鎖定件241一起轉動,但可相對于所述鎖定件241在所述轉動軸L方向上移動。所述嚙合臂部242b從所述主體242a向左側突出并且安裝在從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臺階部分21f沿所述轉動軸L向左端面延伸形成的一個通孔21g中使所述嚙合臂部242b在所述轉動軸L方向上可移動而在所述周邊方向上不可移動。在所述嚙合臂部242b被安裝到所述通孔21g的狀態(tài)下,所述中間件242和所述鎖定件241成為相對于所述第一鉸鏈件21不可轉動。因此,所述可移動件231成為不可移動的,并且所述第二鉸鏈件22和所述接收部3被固定地定位在所述折疊位置上。另一方面,當所述嚙合臂部242b從所述通孔21g脫離時,所述中間件242和所述鎖定件241變?yōu)榭上鄬τ谒龅谝汇q鏈件21轉動并且所述第二鉸鏈件22和所述接收部3成為可從所述折疊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
所述鎖定釋放裝置25適合于釋放由于所述鎖定裝置24使可移動件231在所述折疊位置的狀態(tài)。所鎖定釋放裝置25包括一個壓制件251和一控制按鈕252。
如圖2到5和圖8所示,所述壓制件251包括環(huán)狀主體部251a。所述主體部251a被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左端面上形成的突出部21h上。在所述主體部251a的右端面上形成兩個接合突起251b。所述各自接合突起251b可以平行地沿所述轉動軸L延伸并且布置成彼此在所述周邊方向上分開180度。每個所述接合突起251b的遠端被插入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通孔21g并且與所述中間件242的嚙合臂部242b接合。當所述主體部251a向右遠端移動直到接合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左端面,所述接合突起251b的所述遠端貼著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臺階表面21f使所述嚙合臂部242b從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通孔21g中被推出。結果,所述中間件242和所述鎖定件241變?yōu)榭蓮乃稣郫B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并且所述可移動件231,所述第二鉸鏈件22和所述接收部3通過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的轉動偏置力從所述折疊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轉動。
由于所述中間件242和所述鎖定件241相對于所述轉動軸L為點對稱,當它們從所述折疊位置被轉動180度時它們進入與它們處于折疊位置相同的狀態(tài)。也就是當所述中間件232被轉動180度時,所述兩個嚙合臂部242b被分別安裝到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通孔21g內。所述接收部3從所述折疊位置到所述通話位置的轉動角度為165度。讓我們假定當所述接收部3從所述折疊位置被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所述中間件242也被轉動與所述接收部3相同的角度。當所述接收部3被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時,所述中間件242的所述嚙合臂部242b就不能安裝到所述通孔21g內。但是,在該鉸鏈單元10中,當所述接收部3處于所述折疊位置時,所述可移動件231的所述平板部231a的弧形部231b與所述鎖定件241的傾斜表面241b接觸。因此,當所述所述平板部231a被從所述折疊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并且從所述端面凸輪21b中滑出,所述鎖定件241和所述中間件242通過在所述傾斜表面241b的周邊方向上的長度(角度)被轉動的角度比通過所述平板部231a所述可移動件231被轉動的角度更大。而且,如圖9所示,在所述中間件242的嚙合臂部242b的遠端面(左端面)上形成引導周邊的倒角部242c。當所述接收部3被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時,所述倒角部242c的遠端進入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相反關系的通孔21g內。結果,所述嚙合臂部242b可以進入所述通孔21g。當所述中間件242被所述復位彈簧243向左移動時,通過所述倒角部242c將所述中間件242的一個端部邊緣滑動到所述通孔21g內并且最終從所述折疊位置轉動180度,使所述中間件242從所述折疊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轉動。結果,所述中間件242和所述鎖定件242成為與它們位于所述折疊位置時的狀態(tài)相同。
如圖2到圖5所示,所述控制鈕252被固定地安裝在所述壓制件251的左端部上。因此,通過向右按壓所述控制鈕252,所述壓制件251可向右移動并且因此可以釋放由所述鎖定裝置24產生的鎖定狀態(tài)。如圖2所示,即使在初始狀態(tài)(所述接收部3位于所述折疊位置的狀態(tài)),其中所述中間件242的嚙合臂部242b被插入在所述通孔21g內,所述控制鈕252的右端部進入到所述發(fā)送部2的所述鄰接筒形部2b的左端部。由于這樣的布置,除了所述控制鈕252外,從外部不能看到所述鉸鏈單元10的其它部件。
在要轉動已經通過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的所述接收部3以便返回到所述的折疊位置時,所述接收部3克服著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的轉動偏置力被手動地轉動。在返回轉動運動的初始階段,所述可移動件231的弧形部231b、231b與所述端面凸輪21b、21b接觸。但是,從所示返回轉動運動的中途,所述可移動件231的弧形部231b、231b變成與所述傾斜表面241e、241e接觸,所述傾斜表面241e在所述鎖定件241的端面的傾斜表面241b、241b之間形成并且在周邊方向上延伸。所述返回傾斜表面241e、241e相對于所述轉動軸L點對稱地形成。如圖14所示,所述返回傾斜表面241e、241e的傾斜角度被設定為稍微比所述端面凸輪21b的傾斜角度大一些。所述返回傾斜表面241e的下端被設定成比所述端面凸輪21b的下端稍低,并且所述返回傾斜表面241e的上端被設定成比所述端面凸輪21b的上端稍高。由于這樣的設置,在所述接收部3從所述通話位置返回運動的中途,所述弧形部231b從所述端面凸輪21b被轉換到返回傾斜表面241e。所述返回傾斜表面241e可以被設計成這樣,在從所述接收部3返回轉動運動的初始階段,使所述弧形部231b可以滑動。當所述接收部3被返回地轉動到以一預定角度(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大致為10度)相對于所述折疊位置一側的位置時,所述弧形部231進入與所述傾斜表面241b接觸。結果,所述螺旋彈簧43A、43B的偏置力被轉換為一個轉動偏置力。然后,通過該轉動偏置力,所述可移動件231從所述通話位置側向所述折疊位置側轉動偏置并且所述接收部3與所述發(fā)送部2相接。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具有一定的高度的平面表面241f(在所述轉動軸L的方向上的位置)在所述返回傾斜表面241e和所述傾斜表面241f之間形成,不是必須要求形成該平面表面241f。
下面對所述第二鉸鏈部分30進行說明。如圖2到圖5所示,所述第二鉸鏈部分30包括第一和第二嚙合件31、32,它們每個都為盤形。所述第一嚙合件31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鉸鏈軸41的減小的直徑部分41c的外周邊表面上。在所述第一嚙合件31的外周邊表面上形成一鍵槽31a。通過將在所述接收部3的連接筒形部3c的內周邊表面上形成的一個鍵安裝到該鍵槽31a內,所述第一嚙合件31不可轉動地連接到所述接收部3上。而且,通過與所述止動環(huán)43相接,防止所述第一嚙合件31向右移動。另一方面,所述第二嚙合件32可轉動地安裝到所述筒形件42的右端部外周邊表面上,并且也被安裝在所述第二鉸鏈件22的右端部內周邊表面上。如前所述,在所述第二嚙合件32的外周邊表面上形成一鍵32a。通過將該鍵安裝到所述第二鉸鏈件22的第一引導槽22a內,所述第二嚙合件32與所述第二鉸鏈件22連接在一起,使所述第二嚙合件32不可轉動但可相對于所述轉動軸L方向移動。通過所述螺旋彈簧43A、43B所述第二嚙合件32朝著所述第一嚙合件31偏置。
如圖4和13所示,在所述第一嚙合件31的左端面相對于所述第二嚙合件32的位置上形成一對第一嚙合凹槽31b,31c和一對第二嚙合凹槽31d,31e。所述各個嚙合凹槽31b到31e被分別由球面的相同尺寸的部分限定。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31c被設置成在周邊方向上彼此分開165度。也就是,它們的分開角度與所述接收部3從所述折疊位置到所述通話位置的轉動角度相同。在所述第一嚙合件31上相對所述軸(轉動軸L)的周邊方向上延伸并適合于將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31c連接在一起的第一引導凹槽31f形成在所述第一嚙合件31的左端面的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31c之間。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31e也被設置成在周邊方向上彼此分開165度。與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31c的情況相同。而且,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31e以一預定角度θ(在本實施例中為15度)在周邊方向相對于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31c分開。結果,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和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2e在周邊方向上被分開180度,并且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c與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在周邊方向上被分開180度。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31e被設置在從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31c稍微向內的周邊處,并且這些在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31e的外側斜的部分分別與那些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31c的內側斜的部分相交。一個在所述第一嚙合件31的相對所述軸(轉動軸L)沿周邊方向延伸并且適合于與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31e相連接的第二引導槽31g被形成在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31e之間的第一嚙合件31的左端面上。
如圖3到5和圖12所示,在所述第二嚙合件32的右端面相對于所述第一嚙合件的位置上形成安裝凹槽32b、32c。所述安裝凹槽32b、32c被設置成在所述第二嚙合件32的周邊方向彼此分開180度。所述安裝凹槽32b被設置成與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31e相同的圓周。另一個安裝凹槽32c被設置成與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31e相同的圓周。球體33、34被分別固定地安裝在所述安裝凹槽32b、32c內,使所述球體33、34的一部分可以從中突出。作為一個將所述球體33、34安裝到安裝凹槽32b、32c內的替代,可以在相對于所述第一嚙合件31的所述第二嚙合件32上一體地形成一個球形突出。
當所述接收部3位于所述折疊位置,安裝在所述安裝凹槽32b內的所述球體33位于這樣的位置,即所述球體33的中心被相對于所第一嚙合凹槽31b弧線中心沿周邊方向偏移一預定角度(在本實施例中大致為15度),并且安裝在所述安裝凹槽32c內的所述球體34被設置在以相同的角度對應于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使所述球體34中心偏移。因此,當所述接收部3被置于所述折疊位置時,如圖13(D)所示,所述球體33與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限定的底部表面的傾斜部分接觸,并且所述球體34與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的傾斜部分接觸。由于這樣的設置,所述螺旋彈簧43A、43B用于將所述第二嚙合件32向所述第一嚙合件31側偏置的偏置力被轉換成為一轉動偏置力。由該轉動偏置力,所示第一嚙合件31被從所述通話位置向所述折疊位置側偏置。結果,所述接收部3被保持在所述接收部3與所述發(fā)送部2相接之處。由此很明顯,所述第一保持裝置35由所述螺旋彈簧43A、43B,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凹槽31b、31e和所述球體33、34組成。所述螺旋彈簧43A、43B構成第一直線運動偏置裝置,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凹槽31b、31e及球體33、34組成所述第二轉換裝置36。
作為所述第一嚙合件31從所述通話位置側向所述折疊位置側被轉動偏置的事實的結果,所述第二嚙合件32通過反作用在相反方向上被轉動偏置并且最終所述第二鉸鏈件22被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偏置。但是,所述第二鉸鏈件22通過所述鎖定裝置24被固定地定位在所述折疊位置上。因此,所述第二鉸鏈件22絕不會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的,這一點在所述接收部3被手動地從所述折疊位置側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和所述接收部3被手動地從所述通話位置向所述折疊位置側轉動的兩種情況下都是確實的。
而且,在所述鉸鏈單元10被組裝到所述便攜式蜂窩電話1的狀態(tài)下,當所述接收部3位于所述折疊位置時,所述球體33、34的中心在周邊方向上相對于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和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e的弧線中心被偏移。但是,在所述鉸鏈單元10作為一個中途在被組裝到所述便攜式蜂窩電話1之前時,所述球體33、34的中心分別在周邊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和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e的弧線中心一致,并且因此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件31、32為一個整體。
當所述接收部3處于所述通話位置時,以與在當所述接收部3位于所述折疊位置時所述球體33相對于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的偏移角相同的角度將所述球體33置于一個相對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c偏移的位置。所述球體34也類似地置于相對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d偏移的位置。而且,所述球體33、34分別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凹槽31c、31d的傾斜部分相接觸。結果所述螺旋彈簧43A、43B的偏置力被轉換為一轉動偏置力。由該轉動偏置力,所述第一嚙合件31被從所述折疊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轉動偏置并且所述接收部3被保持在所述通話位置。由上述可見,所述第二保持裝置37由所述螺旋彈簧43A、43B,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凹槽31c、31d和所述球體33、34組成。所述螺旋彈簧43A、43B構成第三直線運動偏置裝置,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凹槽311c、31d的傾斜部分及球體33、34組成所述第三轉換裝置38。因此,在根據本實施例的便攜式蜂窩電話10中,所述螺旋彈簧43A、43B被共同使用作為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并且所述球體33、34被共同使用作為所述第二和第三轉換裝置36、38。
下面參考圖14對所述便攜式蜂窩電話10的操作及結構進行描述。在此讓我們假定所述接收部3現在位于所述折疊位置。在該狀態(tài)下,按壓在圖1中所述控制鈕252使所述中間件242的嚙合臂部242b由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通孔21g中脫離。然后,所述由鎖定件241引起的所述可移動件231的鎖定狀態(tài)被解除。結果,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的轉動偏置力通過所可移動件231、所述第二鉸鏈件22、所述第二嚙合件32和所述第一嚙合件31被傳輸到所述接收部3,并且所述接收部3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通過將球體33、34安裝到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和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e產生防止所述第一嚙合件31和所述第二嚙合件32之間的相對轉動運動的力,即第一保持裝置35的保持力被設定為大于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的轉動偏置力。而且,當所述第二嚙合件32通過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從所述折疊位置側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時,所述第二嚙合件32與所述第一嚙合件31一體地被轉動而沒有與所述第一嚙合件31之間的相對轉動。因此,不轉動地連接到所述第一嚙合件31上的所述接收部3被確定地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當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時,所述接收部3被停止。即使在所述接收部3到達所述通話位置后,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的轉動偏置力繼續(xù)作用在所述接收部3上。因此,所述接收部3被保持在所述通話位置。
根據所述接收部3到所述通話位置的轉動運動,所中間件242和所述鎖定件241以與所述接收部3轉動方向一致的方向轉動。當所述中間件242的所述嚙合臂部242b通過所述復位彈簧243被安裝到所述第一鉸鏈件21的通孔21g內時,所述中間件242進一步轉動而向左移動。并且最終所述中間件242和所述鎖定件241被從所述折疊位置轉動180度。在該狀態(tài)下,通過安裝所述嚙合臂部242b進入所述通孔21g,所述中間件242和所述鎖定件241變成不能相對所述第一鉸鏈件21轉動。
在將已經通過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的所述接收部3轉動到所述折疊位置時,所述接收部3被手動地朝著所述折疊位置轉動。當所述接收部3被朝著所述折疊位置轉動時,通過所述第一嚙合件31,所述轉動力被傳輸到所述第二嚙合件32。此時,在所述接收部3朝著所述折疊位置側轉動的初始階段,所述第二嚙合件32通過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偏置。但是,作用在所述第一嚙合件31和所述第二嚙合件32之間的連接力(所述第一保持裝置35的保持力)被設定為大于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的轉動偏置力。因此,但個所述接收部3朝著所述折疊位置側轉動時,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件31、32以與所述接收部3相同的轉動方向一體地被轉動,并且所述第二鉸鏈件22和所述可移動件231也克服著所述轉動偏置裝置23的轉動偏置力與它們一起在相同方向上轉動。然后,按照所述可移動件231的轉動運動,所述弧形部231b滑動地移動到所述端面凸輪21b上,并且然后到所述返回傾斜表面241e上。當所述接收部3被轉動到一個稍微在所述折疊位置側(在該側大致10度的位置)的位置時,所述可移動件231的弧形部231b與所述鎖定件241的傾斜表面241b接觸。結果,所述螺旋彈簧43A、43B的偏置力被轉換為一轉動偏置力,并且通過該轉動偏置力,所述接收部3轉動到所述折疊位置。而且,即使在所述接收部3到達所述折疊位置后該轉動偏置力仍然作用在所述接收部3上。因此所述接收部3被保持在所述折疊位置上。
所述接收部3也可以手動地從所述折疊位置被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在所述接收部3從所述折疊位置向所述通話位置的轉動運動的初始階段中,所述接收部3克服轉動偏置力(所述第一保持裝置35的轉動偏置力)朝著所述通話位置轉動,通過球體33、34、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的底部表面的傾斜部分和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e的底部表面的傾斜部分將所述螺旋彈簧43A、43B的偏置力轉換為該轉動偏置力。當然,在此時,雖然通過所述第一嚙合件31,用于轉動所述接收部3的轉動力作用在所述第二嚙合件32和所述第二鉸鏈件22上,所述第二嚙合件32和所述第二鉸鏈件22在相對所述接收部3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運動的方向上不轉動,因為通過所述中間件242所述鎖定件241不可轉動地與所述第一鉸鏈件21相連接。當所述球體33、34從所述第一嚙合凹槽31b和所述第二嚙合凹槽31e中脫離時,在所述接收部3上沒有轉動偏置力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所述球體33、34受壓靠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導槽31f、31g中并且因此在該處產生摩擦力。因此,所述接收部3克服著該摩擦力朝著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當所述接收部3轉動到一個相對所述通話位置一預定角度(大致15度)一側的位置時,所述球體33、34被帶入所述第一嚙合凹31c和第二嚙合凹槽31d內,結果,通過所述第二保持裝置37,所述接收部3被轉動到所述折疊位置并且被保持在該位置上。
在所述接收部3已經被手動地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要被轉動回到所述折疊位置的情況下,以與上述相反的方式,首先,克服著所述第二保持裝置37的轉動偏置力將所述接收部3轉動一預定角度并且然后進一步克服所述摩擦力向所述折疊位置轉動直到所述接收部3到達離所述折疊位置一預定角度的位置。然后,當所述接收部3到達離所述折疊位置一預定角度的位置時,此后通過所述第一保持裝置35的偏置力,所述接收部3被轉動到所述折疊位置并且被保持在該位置上。
如上所述,在所述鉸鏈單元10中,所述接收部3可以自動地和手動地從所述折疊位置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而且,在手動轉動時,作用在所述球體33、34的外周邊表面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導槽31f、31g的外周邊表面之間的摩擦力在所述折疊位置和所述通話位置之間的一預定的中間處,即排除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裝置35、37的偏置力占主導區(qū)域的所述中間部分,防止所述接收部3的轉動。因此所述接收部3可以在所述中間處的任意優(yōu)選位置處停住。由此很明顯,所述轉動阻尼裝置39由所述球體33、34和所述引導槽31f、31g組成。但是,所述引導槽31f、31g不是必要的形式,并且所述球體33、34可以在相對于所述第一嚙合件31的表面相對于所述第二嚙合件32稍微地移動。
本發(fā)明不限制于上述的實施例,而是根據需要可以產生許多改變和修改。
例如,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雖然在本發(fā)明中的鉸鏈單元10用作所述便攜式蜂窩電話1,但所述鉸鏈單元10也可以使用在筆記本型個人計算機或類似物上。
而且,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為所述第一保持裝置35使用了兩個嚙合凹槽31b、31e并且為所述第二保持裝置37使用了兩個嚙合凹槽31c、31d,但是可以為所述第一保持裝置35和所述第二保持裝置37使用兩個共用的嚙合凹槽。在該情況下,例如所述球體33、34被相對于所述第一嚙合件31的所述軸(轉動軸L)點對稱地設置并且所述兩個嚙合凹槽可以相對于所述第二嚙合件32的所述軸(轉動軸L)點對稱地設置。而且,這樣形成所述兩個嚙合凹槽,使它們在周邊方向上具有一預定長度。而后可以設計成當所述接收部被轉動到所述折疊位置時,所述球體33、34被分別位于所述嚙合凹槽周邊方向的一個端部而當所述接收部被轉動到所述通話位置時所述球體33、34被分別位于所述嚙合凹槽周邊方向的另一個端部。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鉸鏈單元可以被使用作為可轉動連接兩個部分的鉸鏈單元,如一便攜式蜂窩電話的發(fā)送部和接收部或者筆記本型個人計算機的主體和顯示部分。
權利要求
1.一鉸鏈單元,包括在一旋轉軸上并列布置的第一和第二鉸鏈部分,所述第一鉸鏈部分包括布置在所述旋轉軸上的第一鉸鏈件;一布置在所述旋轉軸上并可以相對于所述第一鉸鏈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上相對轉動的第二鉸鏈件;轉動偏置裝置,用于相對于所述第一鉸鏈件從所述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轉動地偏置所述第二鉸鏈件;鎖定裝置,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上鎖定所述第二鉸鏈件;及鎖定釋放裝置,用于釋放由所述鎖定裝置產生的對應所述第二鉸鏈件的鎖定狀態(tài);所述第二鉸鏈部分包括在所述轉動軸上以相互相對的關系相對可轉動地布置的第一嚙合件和第二嚙合件;第一保持裝置,用于以預定的保持力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保持裝置,用于以預定的保持力將所述第二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上;及轉動阻尼裝置,用于以一預定的阻力限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的相對轉動運動;所述第一鉸鏈部分的第二鉸鏈件和所述第二鉸鏈部分的第二嚙合件不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一保持裝置的用于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的保持力被設定為大于對應于所述第二鉸鏈件的偏置裝置的偏置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單元,其中所述轉動偏置裝置包括可移動件,該可移動件不可轉動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鉸鏈件上但可在轉動軸方向移動;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方向將所述可移動件向所述第一鉸鏈件偏置;及第一轉換裝置,用于將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的偏置力轉換為一個使可移動件從第一位置側向所述第二位置側轉動的轉動偏置力。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單元,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包括一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向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二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的轉動偏置力轉換為所述第一嚙合件從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側的轉動偏置力。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單元,其中所述第二保持裝置包括一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向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三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三直線運動裝置的偏置力轉換為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從所述第一位置朝著所述第二位置的轉動偏置力。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單元,其中所述轉動偏置裝置包括可移動件,該可移動件不可轉動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鉸鏈件上但可在轉動軸方向移動;一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方向將所述可移動件向所述第一鉸鏈件偏置;及第一轉換裝置,用于將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的偏置力轉換為一個使可移動件從第一位置側向所述第二位置側轉動的轉動偏置力;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向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二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的偏置力轉換為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從所述第二位置側向所述第一位置側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及所述第二保持裝置包括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向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三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三直線運動裝置的偏置力轉換為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從所述第一位置側朝著所述第二位置側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并且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和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相互共同地被使用。
6.一便攜式蜂窩電話,其中一發(fā)送部和接收部在折疊位置和通話位置之間通過鉸鏈單元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其中所述鉸鏈單元包括在所述發(fā)送部和所述接收部的旋轉軸上并列布置的第一和第二鉸鏈部分;所述第一鉸鏈部分包括布置在所述旋轉軸上并且不可轉動地連接到所述發(fā)送部和所述接收部中的一個上的第一鉸鏈件;布置在所述旋轉軸上并可以在所述折疊位置和所述通話位置上相對于所述第一鉸鏈件相對轉動的第二鉸鏈件;轉動偏置裝置,用于對應于所述第一鉸鏈件從所述折疊位置到通話位置轉動偏置所述第二鉸鏈件;鎖定裝置,用于在所述折疊位置上鎖定所述第二鉸鏈件;及鎖定釋放裝置,用于釋放由所述鎖定裝置產生的對應所述第二鉸鏈件的鎖定狀態(tài);所述第二鉸鏈部分包括布置在所述轉動軸上并且可轉動地連接到所述發(fā)送部和所述接收部中的另一個上的第一嚙合件;與所述第一嚙合件以相對的關系布置在所述轉動軸上并且可相對所述發(fā)送部和所述接收部轉動的第二嚙合件;第一保持裝置,用于以預定的保持力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折疊位置;第二保持裝置,用于以預定的保持力將所述第二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通話位置上;及轉動阻尼裝置,用于以一預定的阻力限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嚙合件在所述折疊位置和所述通話位置之間的相對轉動運動;所述第一鉸鏈部分的第二鉸鏈件和所述第二鉸鏈部分的第二嚙合件不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一保持裝置的用于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固定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的保持力被設定為大于對應于所述第二鉸鏈件的偏置裝置的偏置力。
7.如權利要求6所述便攜式蜂窩電話,其中所述轉動偏置裝置包括可移動件,該可移動件不可轉動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鉸鏈件上但可在轉動軸方向移動;一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方向將所述可移動件向所述第一鉸鏈件偏置;及第一轉換裝置,用于將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的偏置力轉換為一個將可移動件從第一位置側向所述第二位置側轉動的轉動偏置力。
8.如權利要求6所述便攜式蜂窩電話,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著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二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折疊位置朝向所述通話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的轉動偏置力轉換為從將所述第一嚙合件所述通話位置側朝著所述折疊位置側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
9.如權利要求6所述便攜式蜂窩電話,其中所述第二保持裝置包括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向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三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通話位置朝向所述折疊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三直線運動裝置的偏置力轉換為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從所述折疊位置朝著所述通話位置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便攜式蜂窩電話,其中所述轉動偏置裝置包括可移動件,該可移動件不可轉動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鉸鏈件上但可在轉動軸方向移動;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方向將所述可移動件向所述第一鉸鏈件偏置;及第一轉換裝置,用于將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的偏置力轉換為一個將可移動件從折疊位置側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的轉動偏置力;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著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二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折疊位置朝向所述通話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的偏置力轉換為從所述通話位置朝著所述折疊位置的轉動偏置力;及所述第二保持裝置包括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用于在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將所述第二嚙合件朝向所述第一嚙合件偏置;及第三轉換裝置,用于當所述第一嚙合件位于從所述通話位置朝向所述折疊位置側的一預定角度范圍時,將所述第三直線運動裝置的偏置力轉換為將所述第一嚙合件從所述折疊位置朝著所述通話位置轉動偏置的轉動偏置力;及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偏置件、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偏置件和第三直線運動偏置件相互共同地被使用。
全文摘要
一鉸鏈單元(10)包括用于自動從折疊位置將接收部轉動到通話位置的第一鉸鏈部分(20),及當所述接收部被手動轉動時工作的第二鉸鏈部分(30)。第一鉸鏈部分(20)的第一鉸鏈件(21)不可轉動地安裝在發(fā)送部的連接筒形件(2b)上并且第二鉸鏈件(22)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接收部的連接筒形件(3c)上。第二鉸鏈部分(30)的第一嚙合件(31)可轉動地安裝到連接筒形件(3c)上,并且第二嚙合件32可轉動地安裝在連接筒形件(3c)上,并且第二鉸鏈件(22)和第二嚙合件(32)不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用于將接收部保持在折疊位置的第二鉸鏈部分(30)的力被設定為大于用于將接收部從所述折疊位置側向所述通話位置側轉動偏置的第一鉸鏈部分(20)的轉動偏置力。
文檔編號H04M1/02GK1571890SQ0282036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0月25日
發(fā)明者越川伸市郎 申請人:思嘎茨訥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富民县| 霍城县| 当阳市| 察雅县| 吉安县| 屏东市| 马山县| 无棣县| 雅江县| 通道| 错那县| 津市市| 东乡| 镇坪县| 大英县| 漠河县| 昭平县| 松江区| 镇平县| 达州市| 江达县| 陵水| 鲁甸县| 红河县| 托克托县| 丹东市| 鹿泉市| 瑞昌市| 普洱| 尼玛县| 麟游县| 黄山市| 资中县| 永寿县| 耒阳市| 松桃| 崇左市| 新疆| 西林县| 开化县|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