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聯邦模型的p2p網絡管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基于聯邦模型的P2P網絡管理方法,是在包含有P2P(Peer-to-Peer)應用的網絡中,進行流量的檢測控制的方法,屬于網絡流量控制方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對等網絡(Peer-to-Peer,P2P)成為網絡研究的熱點問題。P2P技術的核心思想是所有參與系統(tǒng)的節(jié)點(如,互聯網上的某臺計算機)都處于完全對等的地位,各節(jié)點具有相同的責任和能力,以非集中的方式使用分布式資源來協同完成任務。
隨著PC技術和Internet的發(fā)展,廣大網絡終端節(jié)點(如個人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以及網絡帶寬都隨著摩爾定律不斷增長,使用P2P技術將大大提高這些節(jié)點的利用率,從而進一步提升網絡、設備和信息服務的效能。因此,P2P技術已成為目前網絡世界中最流行、最有潛力的技術之一,被廣泛應用于文件的共享和交換、對等計算、協同工作、搜索引擎、及時聊天等多個方面。
P2P應用的出現,為資源共享提供了一種分布式的方式,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客戶-服務器(client-server,C/S)服務模式。與C/S模式相比,P2P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點1)充分利用了網絡帶寬。網絡流量不再只集中在作為服務器的某幾臺主機上,而是分不到各個節(jié)點之間,使得流量的分布更加合理。
2)豐富了網絡中可利用的資源。網絡資源不只限于服務器中的資源,P2P系統(tǒng)中的每一個節(jié)點都可以發(fā)布自己擁有的資源。
3)提高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網絡的存在不再依賴于某幾個節(jié)點(服務器),任何一個節(jié)點斷開連接,網絡仍可以繼續(xù)運行。
但是P2P技術在應用中存在管理問題。由于P2P技術常用于傳輸大容量數據的文件,這消耗了大量網絡帶寬;同時,P2P應用總是傾向于消耗掉所有可使用的鏈路帶寬,從而會最大程度的利用ISP向用戶提供的峰值帶寬,這就徹底改變了計算機網絡平均流量低、突發(fā)性強的傳統(tǒng)流量模型。有資料指出,目前P2P應用已經超過web應用,稱為占用Internet帶寬最多的應用;P2P應用的數據流量占因特網總流量的60%,部分地區(qū)甚至達到70%以上;并且其流量仍在不斷的發(fā)展中,有文獻估計其流量每年至少增加一倍。
長時間高度擁塞的網絡,為網絡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風險。以BitTorrent(BT)下載為例,如果多個用戶同時使用BT進行下載,會占用大量網絡帶寬,嚴重影響網絡中其他用戶的正常工作。在一些企業(yè)的局域網、學校的校園網、運營商的城域網中,都已經出現了BT濫用網絡資源的情況,影響了其他正常業(yè)務的開展。與此同時,由于P2P網絡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使得P2P的應用還存在版權、隱私權、安全性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版權、費用等問題,以及因P2P流量迅速增長造成的網絡服務質量下降的問題,使網絡運行商和網絡內容提供者都迫切希望能夠對P2P的相關應用進行監(jiān)管和控制。但是,由于P2P協議的多樣性,以及客戶端軟件逐漸衍生出的隨機端口等的應用變種,目前仍沒有能夠有效的對P2P應用進行監(jiān)控和管理的方法,這也使得很多P2P應用面臨遭遇封殺的境況。
現有P2P流量測量技術對包含P2P應用的網絡進行有效的流量管理,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能夠準確檢測出哪些網絡流量屬于P2P應用流量。下文將具體描述P2P流量檢測的技術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目前,對P2P流量的測量主要有兩種方法,分別是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其中被動測量又分為需要監(jiān)測數據報實際負載和不需要監(jiān)測數據報實際負載兩種。
1 主動測量方式這種方法是通過在P2P網絡中設置多個P2P爬蟲(crawler)來收集P2P流量。這里的“P2P爬蟲”是指分布在P2P網絡中的特殊節(jié)點,這些節(jié)點加入到P2P網絡后,與網絡中的其它主機保持了活動的TCP連接。通過與這些已知主機的通信,就建立了一個主機列表,并能夠不斷地把新發(fā)現的主機加入到該列表中;同時,它還記錄了自身和其它主機交互的信息。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就可以了解網絡中真實節(jié)點的運行和分布情況。
這種測量方式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存在兩點重要的缺陷首先,因為數據的收集依賴作為爬蟲的節(jié)點所維護的TCP連接數,所以這種方法并不適合大規(guī)模數據收集的管理,而實際使用的P2P大多數都有數據量大的特點。
另外,這種方法依賴于使用的具體應用協議,一種爬蟲只能檢測一種特定的P2P應用,也就是說使用這種方法必須要求了解相應協議的具體規(guī)范,這對于協議種類甚多、且有一部分是未公開的P2P應用來說,這種方法并不適合。
2 被動測量方式這種方法是通過在網絡邊界路由器上收集P2P流量的原始信息,并對得到的數據報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流量分布。
最初這種方法在使用時,主要是通過端口號來區(qū)分不同P2P流量,這種方法不需要了解協議本身,只要知道它使用的端口號即可。這種方法可以處理大規(guī)模數據,但新一代P2P應用多使用隨機端口號,這就對基于端口的被動測量提出了挑戰(zhàn)。目前的解決辦法由如下兩種基于數據報實際負載的被動測量方式這種方法是對數據報的實際負載進行分析,通過負載中是否含有不同協議的特殊表示來識別流量(通常是檢查IP報頭和數據報的前16字節(jié))。例如,BitTorrent協議的特殊標識為“0x13Bit”,我們可以根據其負載中是否含有該特殊表示來判斷流量是否屬于BitTorrent協議。
目前各ISP檢測P2P流量普遍采用的一種改進的關鍵字分類方法,就是基于數據報實際負載的被動測量方式。主要方法為M1如果一個流的源/目的端口是表格1中的已知端口,那么這個流就被標記為該應用的P2P流量。
M2將每一個報文的負載與表格1中的關鍵字進行比較,如果匹配則標記為該應用的P2P,否則標記為非P2P。
M3如果報文被標記為P2P流量,則將其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放入一個哈希表格中,所有包含這個IP地址的流量都被標記為可能的P2P流量。
M4根據端口信息提出一些常用的已知應用數據流,比如FTP,SSL,DNS,HTTP等。
表格1常見P2P協議的報文特性
這種方法的準確率較高,但也存在兩個主要的問題首先,由于此方法要對實際的應用層數據進行分析,因此速度較慢,效率也比較低,無法進行實時的分析檢測。
此外,使用這種方法也必須了解具體的協議內容,才能檢測出相應的P2P應用。對于未公開的協議,由于無法得到其關鍵字,該方法仍不能勝任。這些缺陷使這種對實際報文負載的被動檢測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
不使用網絡實際負載的被動測量方式這種方法不需要對網絡中傳輸的實際數據進行分析,而只需要IP報頭的五元組信息。通過分析源IP、目的IP以及IP、端口號這兩個組合信息,如果能夠得到一些在P2P網絡中才會出現的組合特征,那么只需要對所有流量使用這些特征進行篩選,符合一定條件的就可以認為是P2P流量。
下面列舉兩種常用的P2P網絡中的組合特征(1)P2P應用往往同時使用TCP和UDP作為傳輸層的協議,則如果源IP和目的IP同時使用TCP和UDP協議進行通信,就可以認為它們之間的流量是P2P流量。但是在使用該組和特征時,要注意排除一些已知應用的固定端口,因為某些常用應用也具有相應的特征(如DNS)。但這樣就導致無法檢測出進行端口偽裝的某些P2P應用。
(2)由于新的P2P應用通常使用隨機端口進行通信,因此對于一個特定主機的目的地址一端口對(IP-Port Pair)來說,遠端IP的數量和用來連接的遠端端口的數量應該是相等的。而對于一般應用來說,主機在使用并行下載時,遠端IP不止一個、但端口都是用同一個。這樣,就可以通過IP數/Port數的比值來確定是否為P2P應用流量(比值為1則是P2P流量,大于1則非P2P流量)。但這個特征仍有可能和只是用單線程進行通信的其它普通應用相混淆。
總之,由于不使用網絡實際負載的被動測量方式是采用自學習式的,因此在準確性方面可能會不很理想。
總之,P2P作為一種優(yōu)秀的技術,在未來互聯網的發(fā)展中必將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對于P2P應用的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針對P2P應用的網絡管理技術都存在著諸如管理效率低、擴展性差等缺陷;特別是對于P2P協議種類多樣,以及隨機端口、端口偽裝、應用隱藏等技術的廣泛使用,現有網絡的檢測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應對。
注釋隨機端口在P2P應用中,不使用固定的典型端口號,而是在每次使用時都采用隨機生成的端口號進行數據傳輸。例如,最初BitTorrent協議(一種P2P協議)規(guī)范中,為BT應用保留的典型端口號是6881-6889,但目前更多的BT客戶端軟件都不再使用這些端口號,而是隨機產生端口號。
端口偽裝指在數據傳輸時,不選擇IETF推薦的1024以后的端口號,而是故意選擇使用其他應用協議的專用端口號(如HTTP使用的80端口),異彩來進行信息的偽裝和隱藏。
應用隱藏指某些P2P協議的具體規(guī)范是未公開的。
發(fā)明內容
由于P2P應用自身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可變性的,單從ISP端(網絡服務提供商)方面對其進行流量檢測與監(jiān)控,很難保證檢測的全面、高效和準確性。然而,為了解決P2P應用給網絡帶來的諸多問題(如占用大量峰值帶寬等),ISP端試圖采用各種手段(如禁止某些P2P應用的常用端口)對P2P應用進行封殺;為了應對ISP使用的這些封殺手段,P2P廠商又進一步衍生出了各種應用變種(如隨機端口等),使得檢測管理更加困難。如此,ISP與P2P廠商陷入了一場“追逐戰(zhàn)”式的惡性競爭中。
本發(fā)明就是針對上述P2P流量控制存在的問題,以及P2P應用中存在的協議多樣性、端口隨機性、端口偽裝性、應用隱藏性等特點,開創(chuàng)的一種新型的P2P控制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解決上文中所描述的現有P2P流量管理技術中未能解決的,如對隨機端口、應用隱藏等的P2P流量進行管理的問題。
在現有的P2P應用管理方法中,ISP將自己處于一個與P2P廠商對立的位置,只單純的從技術角度考慮如何檢測P2P流量的方法。而本方法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摒棄了之前所有P2P應用管理中看問題的角度,徹底轉換思路,將ISP與P2P廠商從“對立”關系轉為“合作”關系,建立一個中心服務器,通過中心服務器協調實現對P2P應用的管理。
基于聯邦模型的P2P網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流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ISP端向中心服務器進行注冊;注冊信息包括用戶名、密碼、ISP端所在IP地址、ISP所管理網絡的IP地址段;步驟2P2P端向中心服務器進行注冊;注冊信息包括用戶名、密碼、P2P端所在IP地址、P2P應用的應用類型和P2P應用所使用協議的路由信息格式;步驟3中心服務器接受ISP端和P2P端的注冊請求并提供注冊;中心服務器自動為每個注冊用戶提供各不相同且唯一的身份認證標識;步驟4中心服務器接受ISP端注冊請求并提供注冊;中心服務器為區(qū)分不同的P2P應用類型為每一種P2P應用類型分配一個標識;步驟5中心服務器維護一個注冊用戶信息的數據庫;該數據庫表項包括ISP類型用戶,用戶ID用戶名用戶密碼用戶服務器所在IPISP端所管理網絡的IP地址段;P2P類型用戶,用戶ID用戶名用戶密碼用戶服務器所在IPP2P應用的應用類型P2P應用使用協議的路由信息;步驟6注冊后的P2P端實時將自己所維護的Peers列表發(fā)送給中心服務器,該列表為使用此P2P端提供的P2P應用的所有用戶的用戶信息表;步驟7中心服務器對于所有的列表通過一個轉換器進行標準化,使不同格式的Peers列表標準化為統(tǒng)一的格式,即(IP,P2PID),分別得到列表f1(l1),f1(l2),……,f1(ln);步驟8中心服務器將列表f1(l1),f1(l2),……,f1(ln)疊加,得到一張新的Peers列表L,L=f1(l1)+f1(l2)+……+f1(ln);步驟9中心服務器根據ISP用戶注冊時提供的管理網段的信息和P2P應用的應用類型,將Peers列表L分解為多個子表L1,L2……,Lm;步驟10中心服務器將Lj,j=1,2…,m,實時發(fā)送給每一個相應的ISP端;步驟11注冊后的ISP端實時將自己所管理網段的路由信息表rk發(fā)送給中心服務器,此ISP所管理網段的路由信息表rk為使用此ISP管理網段的所有IP的網絡路由信息表;步驟12中心服務器對于所有的rk,k=1,…,m,通過一個轉換器進行標準化,使得不同格式的路由信息表標準化為統(tǒng)一的格式,即(sourceIP,nextRoute,target),分別得到列表f2(r1),f2(r2),……,f2(rm);步驟13中心服務器將列表f2(r1),f2(r2),……,f2(rm)疊加,得到一張新的路由信息表R,R=f2(r1)+f2(r2)+……+f2(rm);步驟14中心服務器將R實時發(fā)送給每一個P2P端;每一個P2P端根據路由信息表R可以實現快速下載;步驟15ISP端使用Peers列表對網絡流量進行管理步驟15.1ISP端從中心服務器處得到了Peers列表Li;該列表中的表項包括了ISP管理的網段中使用P2P應用的用戶的IP信息;步驟15.2將Peers列表Li表項中的ISP管理的網段中使用P2P應用的用戶的IP信息進行路由注入,把所有在Li中出現的IP地址的主機都限制在低速網絡中,或者在必要時IPS端可以直接將這些主機所發(fā)送出的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都修改為一個不存在的主機地址,即黑洞,這就達到了管理P2P網絡流量的目的。
這就構成了題目中提到的“聯邦模型”。
以上ISP管理的網段中使用P2P應用的用戶的IP信息進行路由注入和直接將這些主機所發(fā)送出的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都修改為一個不存在的主機地址即黑洞為本發(fā)明提到的兩種流量控制策略。
本領域的人員很容易知道,本發(fā)明還可以根據不同ISP端的具體控制需要實施其它控制策略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發(fā)明思想本發(fā)明在不改變現有P2P應用運作模式的基礎上,建立ISP、P2P合作機制,該合作機制包括P2P服務提供商、網絡服務提供商ISP和一個中心服務器;采用類似聯邦模式,中心服務器從P2P系統(tǒng)獲取P2P網絡路由信息,提供給ISP,方便ISP進行流量控制;同時從ISP處得到IP網絡路由信息,提供給P2P系統(tǒng),方便P2P用戶進行下載;三方基于證書實現可信信息交換。
采用本發(fā)明,P2P端(P2P廠商)實時的向中心服務器提供正在使用該服務的用戶路由信息(如Peers列表),ISP端可以從中心服務器那里獲得其管理的網絡中所有正在使用P2P應用的用戶的IP信息,這就避免了現在難以解決的P2P流量檢測工作,從而可以對其網絡行為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規(guī)范。同時,采用本發(fā)明的P2P廠商,不但不用擔心被封殺,還可以利用中心服務器向P2P系統(tǒng)提供的網絡IP路由信息,選擇更好的路由發(fā)現等策略和算法,從而進一步提高P2P服務的質量。采用了本發(fā)明實現了ISP端和P2P端(廠商)的雙贏,對P2P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行為的管理和規(guī)范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圖1是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圖2是P2P端向ISP端發(fā)列表的過程示意圖;圖3是ISP端向P2P端發(fā)列表的過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是本發(fā)明示意圖;其中,P1、P2……Pn是指不同的P2P端,也即不同P2P服務提供商;ISP1、ISP2……ISPn是指不同的ISP端,也即不同的網絡服務提供商。
圖2是P2P端向ISP端發(fā)列表的過程示意圖;其中,Adaptor-1表示轉換器;圖3是ISP端向P2P端發(fā)列表的過程示意圖。Adaptor-2表示另一個轉換器。
基于聯邦模型的P2P網絡管理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ISP端向中心服務器進行注冊;注冊信息包括用戶名(userName)、密碼(userPwd)、ISP服務器所在IP地址(userIP)、ISP所管理網絡的IP地址段(IPSection);步驟2P2P端向中心服務器進行注冊;注冊信息包括用戶名(userName)、密碼(userPwd)、P2P應用所使用的服務器所在IP地址(userIP)、P2P應用的應用類型(P2PType)和所使用協議的路由信息格式(P2PFormat);步驟3中心服務器接受ISP端和P2P端的注冊請求并提供注冊;中心服務器在用戶注冊時,自動為每個注冊用戶提供唯一的身份認證標識userID,每個用戶的用戶ID各不相同;步驟4中心服務器接受ISP端注冊請求并提供注冊;中心服務器為每一種P2P應用類型分配一個標識P2PID,用于區(qū)分不同的P2P應用類型。不同的P2P服務器,如果提供同一種類型的P2P服務,如都是BT tracker,則它們的P2PID相同。
步驟5中心服務器維護一個注冊用戶信息的數據庫;
數據庫表項包括iht userID //用戶ID(主鍵,key)string userName//用戶名string userPwd //用戶密碼bool userType //0表示ISP類型用戶,1表示P2P類型用戶string userIP //用戶服務器所在IPstring userInfo//ISP所管理網絡的IP地址段或P2P應用的應用類型和所使用協議的路由信息格式;步驟6在中心服務器注冊過的P2P端,實時將自己所維護的Peers列表(li)發(fā)送給中心服務器,該列表(li)為使用此P2P端提供的P2P應用的所有用戶的用戶信息步驟7中心服務器對于所有的li(i=1,…,n)通過一個轉換器(Adaptor-1)進行標準化,使得不同格式的Peers列表標準化為統(tǒng)一的格式,即(IP,P2PID),分別得到列表f1(l1),f1(l2),……,f1(ln);步驟8中心服務器將所有的n個處理后的表(f1(l1),f1(l2),……,f1(ln))疊加,得到一張新的Peers列表L,L=f1(l1)+f1(l2)+……+f1(ln);步驟9中心服務器根據ISP用戶注冊時提供的管理網段的信息和P2P應用的應用類型,將Peers列表L分解為多個子表L1,L2……,Lm;步驟10中心服務器將Lj,j=1,2…,m,實時發(fā)送給每一個相應的ISP端;步驟11在中心服務器注冊過的ISP,實時將自己所管理網段的路由信息表(rk)發(fā)送給中心服務器的中心服務器,該列表(rk)為使用此ISP管理網段的IP網絡路由信息表;對于不同的ISP,路由信息表(r1,r2……,rm)的格式可能不同;步驟12中心服務器對于所有的rk,k=1,…,m,通過一個轉換器進行標準化,使得不同格式的路由信息表標準化為統(tǒng)一的格式,即(sourceIP,nextRoute,target),分別得到列表f2(r1),f2(r2),……,f2(rm);步驟13中心服務器將所有的m個處理后的表(f2(r1),f2(r2),……,f2(rm))疊加,得到一張新的路由信息表R,R=f2(r1)+f2(r2)+……+f2(rm);步驟14中心服務器將R實時發(fā)送給每一個P2P端;每一個P2P端根據路由信息表R可以實現快速下載;步驟15ISP端使用Peers列表對網絡流量進行管理步驟15.1對于ISPi,它從中心服務器處得到了Peers列表Lj,該列表中的表項包括了ISPi管理的網段中使用P2P應用的用戶的IP信息;
步驟15.2將Peers列表Li表項中的ISP管理的網段中使用P2P應用的用戶的IP信息進行路由注入,把所有在Li中出現的IP地址的主機都限制在低速網絡中,這樣就達到了管理P2P網絡流量的目的。
或者,在必要時IPS端可以直接將這些主機所發(fā)送出的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都修改為一個不存在的主機地址,即黑洞,這就達到了管理P2P網絡流量的目的。
以上步驟1到步驟15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步驟,其中步驟1-5為注冊(可認為是準備工作),可隨時接受新的P2P和ISP端加入。步驟15為ISP拿到Peers列表信息后如何對網絡流量進行管理和控制。實施例提供了其中的兩種可行的策略方案,本領域人員很容易想到,還可以根據不同ISP的具體控制需要實施其它控制策略。步驟6—步驟14目的在于使P2P和ISP雙方進行有用信息交互,其中步驟6—步驟10為如何將P2P服務器方的用戶(Peers)信息發(fā)送給ISP(見圖2,圖2是P2P端向ISP端發(fā)列表的過程示意圖),步驟11—步驟14為如何將ISP方的路由信息發(fā)送給P2P(見圖3,圖3是ISP端向P2P端發(fā)列表的過程示意圖)。步驟6—步驟14的步驟可并發(fā)執(zhí)行。
權利要求
1.基于聯邦模型的P2P網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網絡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ISP端向中心服務器進行注冊;注冊信息包括用戶名、密碼、ISP端所在IP地址、ISP所管理網絡的IP地址段;步驟2P2P端向中心服務器進行注冊;注冊信息包括用戶名、密碼、P2P端所在IP地址、P2P應用的應用類型和P2P應用所使用協議的路由信息格式;步驟3中心服務器接受ISP端和P2P端的注冊請求并提供注冊;中心服務器自動為每個注冊用戶提供各不相同且唯一的身份認證標識;步驟4中心服務器接受ISP端注冊請求并提供注冊;中心服務器為區(qū)分不同的P2P應用類型為每一種P2P應用類型分配一個標識;步驟5中心服務器維護一個注冊用戶信息的數據庫;該數據庫表項包括ISP類型用戶,用戶ID用戶名用戶密碼用戶服務器所在IPISP端所管理網絡的IP地址段;P2P類型用戶,用戶ID用戶名用戶密碼用戶服務器所在IPP2P應用的應用類型P2P應用使用協議的路由信息;步驟6注冊后的P2P端實時將自己所維護的Peers列表發(fā)送給中心服務器,該列表為使用此P2P端提供的P2P應用的所有用戶的用戶信息表;步驟7中心服務器對于所有的列表通過一個轉換器進行標準化,使不同格式的Peers列表標準化為統(tǒng)一的格式,即(IP,P2PID),分別得到列表f1(l1),f1(l2),......,f1(ln);步驟8中心服務器將列表f1(l1),f1(l2),......,f1(ln)疊加,得到一張新的Peers列表L,L=f1(l1)+f1(l2)+......+f1(ln);步驟9中心服務器根據ISP用戶注冊時提供的管理網段的信息和P2P應用的應用類型,將Peers列表L分解為多個子表L1,L2......,Lm;步驟10中心服務器將Lj,j=1,2...,m,實時發(fā)送給每一個相應的ISP端;步驟11注冊后的ISP端實時將自己所管理網段的路由信息表rk發(fā)送給中心服務器,此ISP所管理網段的路由信息表rk為使用此ISP管理網段的所有IP的網絡路由信息表;步驟12中心服務器對于所有的rk,k=1,...,m,通過一個轉換器進行標準化,使得不同格式的路由信息表標準化為統(tǒng)一的格式,即(sourceIP,nextRoute,target),分別得到列表f2(r1),f2(r2),......,f2(rm);步驟13中心服務器將列表f2(r1),f2(r2),......,f2(rm)疊加,得到一張新的路由信息表R,R=f2(r1)+f2(r2)+......+f2(rm);步驟14中心服務器將R實時發(fā)送給每一個P2P端;每一個P2P端根據路由信息表R實現快速下載;步驟15ISP端使用Peers列表對網絡流量進行管理步驟15.1ISP端從中心服務器處得到了Peers列表Ll;該列表中的表項包括了ISP管理的網段中使用P2P應用的用戶的IP信息;步驟15.2將Peers列表Li表項中的ISP管理的網段中使用P2P應用的用戶的IP信息進行路由注入,把所有在Ll中出現的IP地址的主機都限制在低速網絡中,這樣就達到了管理P2P網絡流量的目的。
2.基于聯邦模型的P2P網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網絡管理方法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步驟,只是步驟15.2為直接將所有在Ll中出現的IP地址的主機所發(fā)送出的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都修改為一個不存在的主機地址,即黑洞,這樣就達到了管理P2P網絡流量的目的。
全文摘要
基于聯邦模型的P2P網絡管理方法,是在包含有P2P(Peer-to-Peer)應用的網絡中進行流量的檢測管理的方法,屬于網絡流量控制方法技術領域。ISP端和P2P端向中心服務器進行注冊;中心服務器維護注冊用戶信息的數據庫;P2P端實時將自己維護的Peers列表發(fā)送給中心服務器;中心服務器處理列表實時發(fā)送給相應的ISP端;ISP端實時將自己所管理網段的路由信息表發(fā)送給中心服務器;中心服務器處理后將路由信息表實時發(fā)送給每一個P2P端,P2P和ISP雙方進行有用信息交互;P2P端根據路由信息表可以實現快速下載;ISP端使用Peers列表對網絡流量進行控制,達到管理P2P網絡的目的。
文檔編號H04L12/24GK1852164SQ20061001178
公開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25日
發(fā)明者王繼龍, 張靜, 吳建平, 李星 申請人: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