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振動板及使用其的揚聲器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內置于便攜式電話機、數(shù)碼照相機等小型電子設備中的揚聲器單元及其中所使用的振動板。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此種揚聲器單元,開發(fā)出如圖13所示具有所謂下述的跑道形振動板(5)的揚聲器單元(參照專利文獻1),該振動板(5)的縱橫比超過1,并由矩形區(qū)域(5a)和向該矩形區(qū)域(5a)的左右擴展的一對半圓區(qū)域(5b)(5b)形成。
該揚聲器單元(4)具備如圖12所示的底座框(41)和蓋板(42),該底座框(41)和蓋板(42)在各自的外周部相互接合,從而形成扁平的殼體(40)。
在殼體(40)的內部配備跑道形的振動板(5)和驅動該振動板(5)的驅動機構(46)。
驅動機構(46)包括在底座框(41)的底面上設置的矩形的磁體(44);包圍該磁體(44)且固定在振動板(5)的內面的矩形環(huán)狀的線圈(45);包圍該線圈(45)且設置在底座框(41)的底面上的矩形環(huán)狀的金屬制磁軛(43)。通過向線圈(45)供給驅動電流,振動板(5)振動從而發(fā)出聲音。
如圖13至圖15所示,振動板(5)由呈跑道形的合成樹脂制的薄板構成,該振動板(5)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別為直徑與振動板(5)的矩形區(qū)域(5a)的短邊長度相等的半圓形。
振動板(5)由在振動板(5)的長度方向上長的跑道形的中央部(51)和向該中央部(51)的周圍擴展的外形是跑道形的外周部(52)構成,中央部(51)為保證振動板(5)的強度而形成一定以上的必要的厚度,與中央部(51)相比,外周部(52)形成薄壁。所述線圈(45)被固定在中央部(51)的區(qū)域內,中央部(5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別為直徑與線圈(45)的短邊長度大致相等的半圓形。
在振動板(5)的外周部(52),沿外周部(52)的外周緣接合金屬制環(huán)狀部件(53),該環(huán)狀部件(53)如圖12所示被夾持在底座框(41)和蓋板(42)之間。
在上述揚聲器單元(4)中,為提高揚聲器的特性,特別是低音特性,需要削減形成為厚壁的中央部(51)的面積,并增大非常有助于提高低音特性的外周部(52)的面積。
作為削減中央部(51)的面積的方法考慮線圈(45)的小型化。但是,在上述揚聲器單元(4)的結構中,對應線圈(45)的小型化,在線圈(45)的內部設置的磁體(44)也需要小型化,由此,存在通過線圈(45)的磁通密度降低,且聲壓降低的問題。
因此,為提高低音特性,提出了如圖16所示的在線圈(21)的外側配置磁體(22)的揚聲器單元(7)的方案。
該揚聲器單元(7)具備底座框(11)和蓋板(12),該底座框(11)和蓋板(12)在各自的外周部相互接合,形成扁平的殼體(10)。
在殼體(10)的內部配備跑道形振動板(6)和驅動該振動板(6)的驅動機構(2)。
驅動機構(2)包括固定在振動板(6)上的圓環(huán)狀的線圈(21);包圍該線圈(21)且設置在底座框(11)的底面上的圓環(huán)狀的磁體(22);設置在底座框(11)的底面上的金屬制底板(23),在該底板(23)上,向線圈(21)的內部空間突出設置圓柱部(24)。
如圖17至19所示,振動板(6)由呈跑道形的合成樹脂制的薄板構成,該振動板(6)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別為直徑與振動板(6)的短軸長度相等的半圓形。
振動板(6)由在振動板(6)的長度方向上長的跑道形的中央部(61)和向該中央部(61)的周圍擴展的外周部(62)構成,中央部(61)為保證振動板(6)的強度,形成一定以上的必要的厚度,與中央部(61)相比較,外周部(62)形成薄壁。所述線圈(21)被固定在中央部(61)的區(qū)域內,中央部(6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別為直徑與線圈(21)的外徑大致相等的半圓形。
在振動板(6)的外周部(62),沿外周部(62)的外周緣接合金屬制環(huán)狀部件(63),該環(huán)狀部件(63)如圖16所示,被夾持在底座框(11)和蓋板(12)之間。
根據(jù)上述揚聲器單元(7),通過將線圈(21)小型化,將圖17所示的振動板(6)的中央部(61)的面積消減到能夠確保一定以上的強度的最小限度的面積,通過將外周部(62)的面積擴大消減的面積量,可謀求提高低音特性。此外,如圖16所示,通過在由線圈(21)的小型化而在線圈(21)的外側產生的大的空間處配置其大小能夠確保一定以上的磁通密度的磁體(22),可以謀求防止聲壓的降低。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3-37895號公報[H04R9/04]。
發(fā)明內容
但是,即使利用使用了圖17所示的振動板(6)的揚聲器單元,低音特性的提高依然不充分,因而需要進一步改善低音特性。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得到比以往更優(yōu)良的低音特性的振動板及使用其的揚聲器單元。
本發(fā)明者積累銳意研究的成果,判明了圖17所示的振動板(6)不能得到足夠的低音特性的如下的原因,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即,在跑道形的振動板(6)中,外周部(62)的形狀、即由與中央部(61)間的邊界線和外周緣夾住的環(huán)狀區(qū)域的形狀對振動板(6)的振動特性帶來極大的影響,在以往的跑道形的振動板(6)中,如圖17所示,外周部(62)的外周緣包含直線區(qū)域,并且外周部(62)與中央部(61)的邊界線包含直線區(qū)域,由于兩直線區(qū)域相互平行地延伸,所以外周部(62)具有下述形狀從由兩直線區(qū)域夾住的具有最小寬度X的最小寬度處至由兩個圓弧區(qū)域夾住的具有最大寬度Y的最大寬度處的過程中,寬度急劇增大。
在這種振動板(6)中,在以外周部(62)的外周緣作為固定端,向中央部(61)施加一定的振動力的情況下,在外周部(62)的寬度固定或平緩變化的區(qū)域中,對該區(qū)域的振動的自由度比較高,伴隨振動的變形容易,所以可以自由地振動,但是在外周部(62)的寬度從所述最小寬度向最大寬度急劇變化的區(qū)域,對該區(qū)域的振動的自由度低,伴隨振動的變形不易,所以妨礙自由振動,結果不能得到所期望的低音特性。
因此,在本發(fā)明中,通過使振動板的外周部的寬度從最小寬度處平緩地向最大寬度處變化來改善低音特性。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振動板中,其平面形狀具有相互正交的長軸和短軸,所述振動板包括以該長軸和短軸的交叉位置為中心擴展的中央部(31)和向該中央部(31)的周圍擴展的外周部(32),中央部(31)形成為厚于外周部(32)的厚壁,且將外周部(32)的外周緣作為固定端進行振動,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振動板中,所述外周部(32)具有下述形狀以所述交叉位置為中心的徑向寬度、即從中央部(31)與外周部(32)間的邊界線至外周部(32)的外周緣之間的間隔在所述短軸上最小,在所述長軸上最大,并且該寬度從所述短軸上的最小寬度位置至長軸上的最大寬度位置單調增加。
在上述本發(fā)明的振動板中,在以外周部(32)的外周緣作為固定端,向中央部(31)施加一定的振動力的情況下,因為外周部(32)的寬度從所述短軸上的最小寬度位置至長軸上的最大寬度位置單調增加,中途沒有急劇地變化,所以在外周部(32)的整個區(qū)域內相對于振動的自由度高,伴隨振動的變形容易。其結果是,與外周部的寬度從最小寬度向最大寬度急劇變化的以往振動板相比,得到優(yōu)良的低音特性。
具體的結構是,所述外周部(32)的外周緣至少在所述長軸方向的兩端部分別描繪出曲率半徑變化的曲線,該曲線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另一方面,所述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描繪出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在與所述短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大的曲率半徑的曲線更具體的,所述外周部(32)的外周緣描繪的曲線是橢圓的一部分,所述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所描繪的曲線是橢圓。
在該具體結構中,所述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描繪成振動板的長軸方向具有長軸的橢圓,或者描繪成在與振動板的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在與振動板的短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大的曲率半徑的橢圓狀的曲線。此外,外周部(32)的外周緣至少在振動板的長軸方向的兩端部描繪成在振動板的長軸方向具有長軸的橢圓的一部分,或者描繪成在與該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且該曲率半徑逐漸變化的曲線。
從而,外周部(32)的外周緣即使包含與振動板的長軸平行的直線區(qū)域,也會由于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不存在直線區(qū)域,外周部(32)的寬度從振動板的短軸上的最小寬度位置向長軸上的最大寬度位置平緩地增大。
在該具體的結構中,在以外周部(32)的外周緣作為固定端,向中央部(31)施加一定的振動力的情況下,因為外周部(32)的寬度從所述短軸上的最小寬度位置至長軸上的最大寬度位置平緩地增大,中途沒有急劇變化,所以在外周部(32)的整個區(qū)域內相對于振動的自由度高,伴隨振動的變形容易。其結果是,與外周部的寬度從最小寬度向最大寬度急劇變化的以往振動板相比,得到優(yōu)良的低音特性。
此外,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揚聲器單元中,在扁平的殼體(10)的內部配置有平面形狀具有相互正交的長軸和短軸的振動板(3)和使該振動板(3)振動的驅動機構(2),該驅動機構(2)具有固定在振動板(3)上的環(huán)狀線圈(21)、包圍該線圈(21)配置的環(huán)狀的磁體(22)、以及向線圈(21)的中央空間突出一部分的底板(23)。所述振動板(3)由以所述長軸和短軸的交叉位置為中心擴展的中央部(31)和向該中央部(31)的周圍擴展的外周部(32)構成,中央部(31)形成為厚于外周部(32)的厚壁,在該中央部(31)上固定所述線圈(21),外周部(32)的外周緣連結在殼體(10)上。
所述振動板(3)的外周部(32)具有下述形狀以所述交叉位置為中心的徑向寬度在所述短軸上最小,在所述長軸上最大,并且該寬度從所述短軸上的最小寬度位置至長軸上的最大寬度位置單調增加。
在具體的結構中,所述振動板(3)的所述外周部(32)的外周緣至少在所述長軸方向的兩端部分別描繪出曲率半徑變化的曲線,該曲線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另一方面,所述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描繪出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在與所述短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大的曲率半徑的曲線。
更為具體的,所述振動板(3)由矩形區(qū)域(30a)和從該矩形區(qū)域(30a)向振動板(3)的長軸方向的兩側擴展的一對半橢圓區(qū)域(30b)(30b)構成,各半橢圓區(qū)域(30b)的外周緣描繪出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的橢圓曲線,所述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描繪出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在與所述短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大的曲率半徑的橢圓曲線。
上述本發(fā)明的揚聲器單元由于具備上述本發(fā)明所述的振動板(3),所以,在該振動板(3)的外周部(32)的整個區(qū)域相對于振動的自由度高,伴隨振動的變形容易,結果發(fā)揮出優(yōu)良的低音特性。
此外,通過采用小型的環(huán)狀線圈(21),將形成厚壁的振動板(3)的中央部(31)的面積消減到能夠確保一定程度以上的強度的最小極限的面積,并通過將外周部(62)的面積擴大所消減的中央部(31)的面積量,能夠進一步提高低音特性。
進而,通過在由線圈(21)的小型化而在線圈(21)的外側產生的大的空間處配置其大小能夠確保一定以上的磁通密度的磁體(22),能夠防止聲壓的降低。
此外,在具體的結構中,所述振動板(3)通過在振動板主體(30)的中央?yún)^(qū)域疊層用于固定所述線圈(21)的粘接層(33)而構成,由該振動板主體(30)的中央?yún)^(qū)域和粘接層(33)構成所述中央部(31)。
根據(jù)該具體結構,在將線圈(21)固定于振動板主體(30)上的工序中,通過在振動板主體(30)上將用于固定線圈(21)的粘接層(33)形成橢圓形,能夠由簡單的方法在振動板(3)上形成厚壁的中央部(31)。
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振動板及使用其的揚聲器單元,能夠得到優(yōu)于以往的低音特性。
圖1是從內面?zhèn)扔^察本發(fā)明所述的揚聲器單元的立體圖。
圖2是從表面?zhèn)扔^察該揚聲器單元的立體圖。
圖3是該揚聲器單元的剖面圖。
圖4是振動板的主視圖。
圖5是沿圖4的A-A線的剖面圖。
圖6是沿圖4的B-B線的剖面圖。
圖7是磁體的主視圖。
圖8是磁體的剖面圖。
圖9是線圈的主視圖。
圖10是線圈的側視圖。
圖11是比較本發(fā)明及以往的揚聲器單元的頻率響應的圖。
圖12是表示以往的揚聲器單元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13是在該揚聲器單元中使用的振動板的主視圖。
圖14是沿圖13的C-C線的剖面圖。
圖15是沿圖13的D-D線的剖面圖。
圖16是表示以往的揚聲器單元的其他構成的剖面圖。
圖17是該揚聲器單元中使用的振動板的主視圖。
圖18是沿圖17的E-E線的剖面圖。
圖19是沿圖17的F-F線的剖面圖。
圖中,1-揚聲器單元;10-殼體;11-底座框;12-蓋板;2-驅動機構;21-線圈;22-磁體;23-底板;3-振動板;30-振動板主體;30a-矩形區(qū)域;30b-半橢圓區(qū)域;31-中央部;32-外周部;33-粘接層;35-環(huán)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具體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如圖1及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揚聲器單元(1)具備合成樹脂制且扁平并且一方向長的近似矩形的底座框(11);板金制的跑道形的蓋板(12)。底座框(11)和蓋板(12)在各自的外周部相互接合,形成扁平的殼體(10)。
在底座框(11)的兩端部安裝一對板金制的電極端子(13)(13),在底座框(11)的底面安裝后述的金屬制的底板(23)。此外,底座框(11)的底面由片材(14)覆蓋。
另一方面,在蓋板(12)的表面上開設用于放音的多個貫通孔(15)(15)。
如圖3所示,在殼體(10)的內部配備振動板(3)和使該振動板(3)振動的驅動機構(2)。驅動機構(2)包括固定在振動板(3)的內面的圓環(huán)狀的線圈(21);由包圍該線圈(21)且設置在底座框(11)的底面上的圓環(huán)狀的金屬磁性體形成的磁體(22);設置在底座框(11)的底面上的金屬制底板(23)。在該底板(23)上向線圈(21)的內部空間突出設置圓柱部(24)。
如圖9及圖10所示,線圈(21)通過將金屬制的導線圓環(huán)狀地纏繞數(shù)周構成,從線圈(21)的兩端部伸出的一對引出線(21a)(21a)分別與圖3所示的一對電極端子(13)(13)連接,通過兩電極端子(13)(13),向線圈(44)供給驅動電流,由此,振動板(3)振動,從而發(fā)出聲音。而且,線圈(21)的內徑為2.1mm、外徑為2.6mm、厚度為1.1mm。此外,圖7及圖8所示的磁體(22)的內徑為3mm、外徑為5.4mm、厚度為0.75mm。
如圖4至圖6所示,振動板(3)由具有矩形區(qū)域(30a)和從該矩形區(qū)域(30a)向左右擴展的一對半橢圓區(qū)域(30b)(30b)的合成樹脂制的振動板主體(30)構成。
矩形區(qū)域(30a)為長5.5mm×寬4.5mm的長方形,半橢圓區(qū)域(30b)呈將長軸的長度為10mm,短軸的長度為5.5mm的橢圓在短軸上二等分的形狀。此外,振動板主體(30)的厚度為10μm。
振動板(3)具備橢圓形的中央部(31)和向該中央部(31)的周圍擴展的外周部(32),中央部(31)通過在振動板主體(30)的中央?yún)^(qū)域疊層用于固定所述線圈(21)的粘接層(33)而構成,并形成比外周部(32)厚的厚壁。在外周部(32)上,沿振動板(3)的外周緣固定金屬制環(huán)部件(35),該環(huán)部件(35)如圖3所示,被夾持在底座框(11)和蓋板(35)之間。
中央部(31)的長軸長度為7.25mm,短軸長度為2.9mm。
在上述本發(fā)明的揚聲器單元(1)中,通過采用小型的環(huán)狀線圈(21),將振動板(3)的中央部(31)的面積消減到能夠確保一定以上的強度的最小極限面積,從而通過將外周部(62)的面積擴大所消減的中央部(31)的面積量,提高了低音特性。
此外,通過在由線圈(21)的小型化而在線圈(21)的外側產生的大的空間處配置其大小能夠確保一定以上的磁通密度的磁體(22),防止了聲壓的降低。
因而,根據(jù)上述本發(fā)明的揚聲器單元(1),能夠在不使聲壓降低的情況下實現(xiàn)低音特性的提高。
此外,如圖4所示,振動板(3)的外周緣由構成矩形區(qū)域(3a)的外周緣的一對直線區(qū)域和構成兩半橢圓區(qū)域(3b)(3b)的外周緣的一對曲線區(qū)域構成,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呈在振動板(3)的長軸方向具有長軸的橢圓形。從而,由外周部(32)的外周緣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夾住的外周部(32)的寬度從振動板(3)的短軸上的具有最小寬度X的最小寬度位置至在振動板(3)的長軸上的具有最大寬度Y的最大寬度位置平緩地增大。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揚聲器單元(1)的振動板(3)由于外周部(31)的寬度具有從最小寬度位置至最大寬度位置平緩變化的平面形狀,所以,在將外周部(32)的外周緣設為固定端,對中央部(31)施加一定的振動力的情況下,在外周部(32)的整個區(qū)域內相對于振動的自由度提高,伴隨振動的變形變得容易。其結果是,與外周部的寬度從最小寬度向最大寬度急劇變化的以往振動板相比,發(fā)揮優(yōu)良的低音特性。
此外,在揚聲器單元的安裝工序中,在將線圈(21)固定在振動板主體(30)上的工序中,通過將用于在振動板主體(30)上固定線圈(21)的粘接層(33)形成橢圓形,能夠用簡單的方法在振動板(3)上形成厚壁的中央部(31)。此處,通過調整粘接層(33)的厚度,可任意地設定振動板(3)的強度。
為確定本發(fā)明的效果,比較了上述本發(fā)明的揚聲器單元(1)與圖12至圖15所示的以往的揚聲器單元(4)的頻率響應性。
作為本發(fā)明的揚聲器單元(1),制作了將圖3所示的振動板主體(30)的厚度設為10μm及15μm的兩種揚聲器單元。
另一方面,如圖12所示的以往的揚聲器單元(4),使用厚度為10μm的振動板(5)、長7.5mm×寬2mm的近似長方形的磁體(44)、內尺寸為長7.9mm×寬2.4mm,外尺寸為長8.4mm×寬2.9mm的近似矩形環(huán)狀的線圈(45)來構成。圖11表示測定各揚聲器單元的頻率響應的測定結果。
由圖11可知,在頻率超過1000Hz的高音區(qū)域,各揚聲器單元的頻率響應性沒有大的差異,但在頻率為600Hz以下的低音區(qū)域,本發(fā)明的揚聲器單元(1)無論振動板的厚度如何,都比以往的揚聲器單元(4)具有高的頻率響應性。
從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揚聲器單元(1),不僅在將振動板的厚度設為與以往相同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優(yōu)良的低音特性,即使在將振動板的厚度設為比以往大的情況下也能夠得到優(yōu)良的低音特性。由此,能夠在不損失低音特性的情況下提高振動板的強度。
而且,本發(fā)明的各部分結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可在權力要求的所述技術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形。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振動板主體(30)的形狀設為由矩形區(qū)域(30a)和向該矩形區(qū)域(30a)左右擴展的一對半橢圓區(qū)域(30b)(30b)構成的形狀,但也可以是橢圓形。
權利要求
1.一種振動板,是用于內置在小型電子設備中的揚聲器單元的構成要素,其平面形狀具有相互正交的長軸和短軸,并包括以該長軸和短軸的交叉位置為中心擴展的中央部(31)和向該中央部(31)的周圍擴展的外周部(32),中央部(31)形成為厚于外周部(32)的厚壁,并以外周部(32)的外周緣作為固定端進行振動,所述振動板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周部(32)具有下述形狀以所述交叉位置為中心的徑向寬度在所述短軸上最小,在所述長軸上最大,并且該寬度從所述短軸上的最小寬度位置至長軸上的最大寬度位置單調增加。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動板,其中,所述外周部(32)的外周緣至少在所述長軸方向的兩端部分別描繪出曲率半徑變化的曲線,該曲線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另一方面,所述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描繪出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在與所述短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大的曲率半徑的曲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振動板,其中,所述外周部(32)的外周緣描繪的曲線是橢圓的一部分,所述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所描繪的曲線是橢圓。
4.一種揚聲器單元,在扁平的殼體(10)的內部配置有平面形狀具有相互正交的長軸和短軸的振動板(3)和使該振動板(3)振動的驅動機構(2),該驅動機構(2)具有固定在振動板(3)上的環(huán)狀線圈(21)、包圍該線圈(21)配置的環(huán)狀的磁體(22)、以及向線圈(21)的中央空間突出一部分的底板(23),所述振動板(3)由以所述長軸和短軸的交叉位置為中心擴展的中央部(31)和向該中央部(31)的周圍擴展的外周部(32)構成,中央部(31)形成為厚于外周部(32)的厚壁,在該中央部(31)上固定所述線圈(21),外周部(32)的外周緣連結在殼體(10)上,所述揚聲器單元的特征在于,所述振動板(3)的外周部(32)具有下述形狀以所述交叉位置為中心的徑向寬度在所述短軸上最小,在所述長軸上最大,并且該寬度從所述短軸上的最小寬度位置至長軸上的最大寬度位置單調增加。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揚聲器單元,其中,在所述振動板(3)中,所述外周部(32)的外周緣至少在所述長軸方向的兩端部分別描繪出曲率半徑變化的曲線,該曲線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另一方面,所述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描繪出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在與所述短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大的曲率半徑的曲線。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揚聲器單元,其中,所述振動板(3)由矩形區(qū)域(30a)和從該矩形區(qū)域(30a)向振動板(3)的長軸方向的兩側擴展的一對半橢圓區(qū)域(30b)(30b)構成,各半橢圓區(qū)域(30b)的外周緣描繪出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的橢圓曲線,所述外周部(32)與中央部(31)的邊界線描繪出在與所述長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小的曲率半徑、在與所述短軸交叉的位置處具有最大的曲率半徑的橢圓曲線。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揚聲器單元,其中,所述振動板(3)通過在振動板主體(30)的中央?yún)^(qū)域疊層用于固定所述線圈(21)的粘接層(33)而構成,由該振動板主體(30)的中央?yún)^(qū)域和粘接層(33)構成所述中央部(31)。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得到優(yōu)于以往的低音特性的振動板及具備該振動板的揚聲器單元。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揚聲器單元中,由底座框和蓋板相互接合而構成扁平的殼體,在該殼體的內部配備振動板(3)和使該振動板(3)振動的驅動機構(2)。振動板(3)由矩形區(qū)域(30a)和從該矩形區(qū)域(30a)向左右擴展的一對半橢圓區(qū)域(30b)(30b)構成,并具有在振動板(3)的長度方向上具有長軸的橢圓形的中央部(31)和向該中央部(31)的周圍擴展的外周部(32)。中央部(31)通過在振動板主體(30)的中央?yún)^(qū)域疊層用于固定線圈(21)的粘接層(33)而形成,并形成厚于外周部(32)的厚壁。
文檔編號H04R7/12GK101091414SQ200680001450
公開日2007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2月2日
發(fā)明者畠中有紀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