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基于雙模型和參數模板的數據配置方法和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雙模型和參數模板的數據配置方法和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在電信管理網(TMN)中,網元管理系統(tǒng)(EMS)用于管理被管理網絡,提供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EMS配置管理的核心是信息模型,包括管理對象類(MOC)及其包含關系。MOC表示被管理網絡的可管理對象,如通用地面無線接入網(UTRAN)的無線小區(qū)(Cell),或者七號鏈路。MOC定義了屬性,有的MOC還定義了狀態(tài)。MOC的實例稱為管理對象(MO),表示一個具體的可管理對象。這里,MOC表示的是一類對象,類似于面向對象中的類,MO表示的是一個具體的對象,類似于面向對象中的實例。配置管理功能就是為被管理網絡配置MO,并將數據更新到被管理網絡,以使MO代表的可管理對象在被管理網絡上生效。
圖1所示為一個UTRAN的常見高層結構圖,圖中實線表示被管理網絡及消息,虛線表示網元管理系統(tǒng)及消息。其中管理者1是UTRAN的網元管理系統(tǒng),管理者2是核心網(CN)的網元管理系統(tǒng),下文以管理者1為例做進一步說明。管理者1中,Node B、無線電網絡控制器(RNC)被抽象成管理網元(NE),即MOC,進一步小區(qū)也被抽象成MOC,用以表示實際的無線小區(qū)。可以通過查看MO了解被管理網絡的可管理對象,進一步,可以查詢MO的狀態(tài),了解被管理網絡的運行情況。
當有新的網元(RNC或者Node B)添加到UTRAN時,需要在管理者1中增加新的NE加以管理。當網元上增加新的可管理對象,例如電路板或者小區(qū)時,需要在管理者1中增加新的MO,并將更新同步到被管理網元上,新增的可管理對象才能生效。
通常,根據網元的配置數據結構來定義EMS的信息模型,將網元的數據表定義成MOC,將表字段定義成MOC的屬性,本文將按這種方式定義的信息模型稱為網元模型。當網元的配置數據結構不太復雜時,MOC的數量和屬性數量不太多時,這種方法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網元的配置數據結構較為復雜時就會有問題。例如UTRAN的小區(qū)配置,涉及到幾十張表,大量的參數,包括功率控制、接納控制參數、測量參數、信道配置等,采用這種方法就會定義幾十類MOC。這樣,一個小區(qū)的配置就需要創(chuàng)建幾十個MO,小區(qū)的配置會非常繁瑣,容易出錯。而且,像小區(qū)這樣的MOC,其數量在UTRAN系統(tǒng)中是非常多的,如不能簡化單個MO的配置,那么這類MOC的配置操作效率會很低。
參數模板方法可以簡化上述復雜MO的配置過程。參數模板是相關性較強的一組屬性,例如小區(qū)功率控制相關的屬性可以定義為功率控制參數模板。參數模板可以有多個實例,不同的實例應用在不同的場合,例如密集城區(qū)使用的小區(qū)功率控制模板實例是不同于偏遠山區(qū)的。網絡管理員在添加或者修改MO時,應用事先定義的參數模板實例,系統(tǒng)根據參數模板的屬性來設置MO的對應屬性,就可以簡化參數配置過程,如圖2所示,流程如下步驟S210,添加(或修改)MO;步驟S220,選擇MO使用的參數模板實例;步驟S230,系統(tǒng)將參數模板屬性同步到MO對應屬性;步驟S240,MO添加(或修改)完成,并持久化。
但是,在參數模板方法中,MO使用了哪個參數模板實例這個對應關系信息只是瞬時存在的,并沒有保存,一旦MO添加或者修改完成,就無法知道該MO應用了哪些參數模板實例。
現(xiàn)有技術中,發(fā)明《用于更新管理對象的方法、系統(tǒng)和簇》(公開號CN1735043A)是對上述方法的一種改進。簇表現(xiàn)的是管理對象與參數模板之間的一種關聯(lián)關系(REL)。簇實例體現(xiàn)了MO與參數模板實例之間的m∶n(多對多)關系。上述專利中沒有限定管理對象實例與簇實例之間的數量關系,理論上,一個管理對象實例可以包含在多個簇實例中,一個簇實例中,也可以對應多個管理對象實例,因此管理對象實例與REL實例之間是多對多(m∶n)的關系。該方法通過簇的引入,在MO和參數模板實例之間建立持久的關聯(lián)關系。
上述發(fā)明解決了單純依靠參數模板無法知道MO應用了哪些參數模板實例的問題,但是簇的引入帶來了下述問題1、網絡管理員不但需要維護系統(tǒng)中原有的MO,還需要維護新引入的簇對象,增加了維護負擔;2、簇實例體現(xiàn)的是MO與模板實例之間的多對多關聯(lián)關系,而多對多關聯(lián)關系意味著系統(tǒng)復雜度高和維護困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管理對象和參數模板實例之間的關聯(lián)復雜度高、維護困難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基于雙模型和參數模板的數據配置系統(tǒng)和方法,降低了管理對象實例和關聯(lián)關系實例之間的關聯(lián)復雜度,簡化了數據配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基于雙模型和參數模板的數據配置系統(tǒng),包括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用于存儲用戶模型管理對象;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用于存儲網元模型管理對象;模板管理信息庫模塊,用于存儲參數模板實例;適配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提供的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計算并更新所述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所述網元模型管理對象。
上述的系統(tǒng),其特點在于,所述適配模塊進一步用于根據所述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提供的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所述模板管理信息庫模塊提供的所述參數模板實例計算并更新所述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所述網元模型管理對象。
上述的系統(tǒng),其特點在于,進一步包括配置模塊,用于更新所述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或所述模板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所述參數模板實例。
上述的系統(tǒng),其特點在于,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包括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關聯(lián)關系。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又提供了一種基于雙模型和參數模板的數據配置方法,包括步驟1,更新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或模板管理信息庫模塊的參數模板實例;步驟2,持久化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步驟3,適配模塊根據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計算并更新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網元模型管理對象。
上述的方法,其特點在于,所述參數模板實例進一步包括屬性參數模板實例和對象參數模板實例。
上述的方法,其特點在于,所述步驟3中,根據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所述參數模板實例計算并更新所述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所述網元模型管理對象。
上述的方法,其特點在于,進一步包括查看引用屬性的步驟,包括步驟1,選擇用戶模型管理對象;步驟2,查看所述用戶模板管理對象的引用屬性。
上述的方法,其特點在于,進一步包括步驟3,查看所述引用屬性指向的參數模板實例的詳細屬性。
上述的方法,其特點在于,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包括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關聯(lián)關系。
本發(fā)明提供的系統(tǒng)和方法,使用了用戶模型和網元模型這種雙模型結構,同時擴展了參數模板的定義,實現(xiàn)了管理對象實例與關聯(lián)關系實例從m∶n降級為1∶1,大大降低了復雜度,同時用戶在進行數據配置時,只需要面向用戶模型,而用戶模型的管理對象數量、管理對象屬性都要大大少于網元模型,因此達到了簡化數據配置的目的,易于系統(tǒng)進行維護。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網元管理系統(tǒng)的高層結構圖;圖2是現(xiàn)有技術中利用參數模板簡化數據配置的程序流程圖;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配置管理系統(tǒng)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配置管理系統(tǒng)框圖;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用戶MIB、參數模板MIB和網元MIB三者之間映射關系示意圖;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添加用戶模型MO的示例性流程圖;
圖7是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修改網元模型MO屬性的示例性流程圖;圖8是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刪除用戶模型MO的示例性流程圖;圖9是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將參數模板應用到多個用戶模型MO的示例性流程圖;圖10是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查看用戶模型MO模板引用屬性的示例性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配置管理系統(tǒng)的示意圖,網絡管理員不能訪問網元管理信息庫對象320,不能對它進行直接操作。圖中還包括用戶管理信息庫310,用戶管理信息庫310中的對象一般表示被管理網絡中直接可管理的對象,例如無線網絡控制器、無線小區(qū)、電路板、七號鏈路等。網絡管理員可以通過監(jiān)視用戶模型管理對象來監(jiān)視網絡狀態(tài),以及通過配置模塊330編輯它們的屬性來更新被管理網絡。圖中進一步包括模板管理信息庫340,模板管理信息庫340包含了所有的參數模板實例,包括系統(tǒng)預先定義的,以及網絡管理員自定義的參數模板實例。參數模板通過類型來區(qū)分,參數模板類型是由系統(tǒng)定義的,同一類參數模板是相關性較強的一組屬性或者相關性較強的一組管理對象類。一類參數模板可以有一個或者多個實例,用于不同的場景, 一個參數模板實例可以被一個或者多個用戶模型管理對象所引用。圖3中最后包含了配置模塊中的配置用戶界面(UI)350,配置UI350與管理者連接,允許網絡管理員監(jiān)視管理對象狀態(tài),編輯管理對象、參數模板,并將改變傳遞到被管理網絡。
在本發(fā)明中,用戶模型管理對象與參數模板之間也同樣存在關聯(lián)關系。本發(fā)明中的方法限定了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實例與REL實例之間的數量關系,一個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實例只能出現(xiàn)在一個REL實例中,一個REL實例也智能對應一個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實例,因此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實例與REL實例是1∶1的關系。由于兩者之間是一一對應的,所以為了實現(xiàn)簡單,將用戶模型管理對象與REL合并,合并后的對象仍然叫做用戶模型管理對象,REL體現(xiàn)為用戶模型管理對象中的模板引用屬性。
構造基于雙模型和參數模板的數據配置系統(tǒng)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根據網元的配置數據結構來定義EMS的網元模型,方法是將網元表定義成MOC,通常將一個網元表定義為一個MOC,也可能是多個網元表定義為一個MOC;同時定義MOC之間的包含關系。以UTRAN的RNC網元的無線小區(qū)為例,網元定義了R_CELL表、R_CNbCom表(Node B公共測量)、R_CNbDed表(Node B專用測量)、R_NBRREL表(系統(tǒng)內小區(qū)鄰接關系)。相應地,在網元模型定義Cell、CNbCom、CNbDed、UtranRelation四個對象。Cell是CNbCom、CNbDed、UtranRelation的父對象。其中,在R_CELL表中,有一組與接納控制(AC)有關的字段,它們被定義為Cell對象的屬性。
第二步對網元模型進行抽象,從中抽取出被管理網絡中可管理的對象,定義為新的MOC,并定義它們之間的包含關系,形成用戶模型。用戶模型MOC的定義需要符合以下特征之一1、業(yè)界標準模型中定義的對象,如3GPP北向接口模型;2、網元模型的可管理對象,如電路板。不符合上述特征的網元模型MOC不要在用戶模型中定義。針對第一步中的示例,由于網元模型的Cell對象是被管理網絡中實際的可管理對象,因此需要在用戶模型中保留,定義為userCell對象,同樣,系統(tǒng)內小區(qū)鄰接關系是用戶需要關心的關系,與切換有關,并且在3GPP模型中有定義,所以保留,定義為userUtranRelation對象。而CNbCom和CNbDed是Node B測量方面的參數,是系統(tǒng)運行時所需要配置的參數,并非可管理的對象,所以不在用戶模型中定義。
第三步定義參數模板,預定義一組參數模板實例。本文將現(xiàn)有技術中相關性較強的一組屬性構成的參數模板稱為類型I(屬性參數模板),并且擴展參數模板的含義,將一組MOC構成的參數模板稱為類型II(對象參數模板)。定義參數模板有兩個條件1、屬性或者MOC相關性較強;2、屬性或者MOC有一套或者多套相對固定的取值,應用于一種或者多種場景。針對上面的示例,由于Cell對象中AC有關的屬性相關性較強,并且有不同場景的固定取值,故定義為類型I參數模板(Tpl_Cell_AC),同樣CNbCom和CNbDed都是NodeB測量方面的參數,并且也有不同場景的固定取值,故定義為類型II參數模板(Tpl_Cell_Meas)。定義了參數模板之后,還需要定義參數模板實例,即不同場景下的固定取值。
第四步建立用戶模型MOC對參數模板的依賴關系,通過為用戶模型MOC使用的每個參數模板定義模板引用屬性(其值表示具體引用的參數模板實例的ID),就實現(xiàn)了參數模板引用關系的持久化。例如,userCell對象使用了Tpl_Cell_AC參數模板,那就為它增加一個TRef_Cell_AC屬性;userCell還使用了Tpl_Cell_Meas,同樣再為它增加一個TRef_Cell_Meas屬性。
第五步實現(xiàn)適配模塊,在此定義用戶模型MOC、參數模板以及網元模型MOC三者之間的映射關系,并根據用戶模型MO和參數模板實例,將用戶模型的改變傳遞到網元模型管理信息庫。
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配置管理系統(tǒng)的高級框圖,它示出了無線小區(qū)及其部分子對象的用戶MIB,網元MIB,以及相關的參數模板實例。首先來看用戶MIB,用戶MIB畫出了用戶模型對象userCell(Id=1)及其部分屬性,其中Cell_Duarfcn,Cell_TCell是普通屬性,TRef_Cell_AC是指向接納控制參數模板(屬性集合類型)的模板引用屬性,TRef_Cell_Meas是指向測量參數模板(對象集合類型)的模板引用屬性。然后看圖4的模板MIB,每個參數模板實例都歸屬于某個參數模板類型,并且有模板實例Id,模板實例描述兩個屬性,模板實例Id用于區(qū)分同種類型參數模板的不同實例。模板MIB畫出了接納控制參數模板的一個實例(Id=M),接納控制參數模板是屬性集合類型參數模板。AC_PathLoss,AC_Qweight是實例M的兩個屬性。模板MIB還畫出了測量參數模板的一個實例(Id=N),測量參數模板是對象集合類型參數模板。實例N包含了CNbCom對象和CNbDed對象的一套實例,其中CNbCom有一個實例CNbCom(Id=1),CNbDed有兩個實例CNbDed(Id=1、2)。MeaObjType,ComMeasType是CNbCom對象的兩個屬性,DedMeasType,RptType是CNbDed對象的兩個屬性。再看圖4的網元MIB,網元MIB中包含了四個網元MO,網元模型小區(qū)Cell(Id=1),CNbCom(Id=1),CNbDed(Id=1、2)。這四個網元模型MO是用戶模型對象userCell(Id=1)在網元模型的映射。圖4中的虛線連接Asoc1~7表示用戶MIB,網元MIB與模板MIB之間的映射關系。
圖5所示為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用戶MIB、模板MIB和網元MIB三者之間映射關系的示意圖。圖5有三個區(qū)域,左邊區(qū)域是用戶模型對象類userCell,中間區(qū)域是三類網元模型管理對象Cell,CNbCom,CNbDed,說明userCell在網元模型中被映射成三類管理對象。右邊區(qū)域定義網元模型MO絕對識別名(DN)的產生規(guī)則,以及網元模型MOC屬性的產生規(guī)則。DN產生規(guī)則說明網元模型MO是與用戶模型MO對應,還是與對象集合類型模板中的MO對應;并且說明網元模型MO的相對識別名(RDN)如何產生。網元模型MOC屬性產生規(guī)則說明屬性是來自于用戶模型MOC的屬性,還是來自于參數模板的屬性,以及來源于哪個屬性。例如<Cell_Duarfcn>,它源自userCell的Cell_Duarfcn屬性;又例如<AC_PathLoss>,它源自Tpl_Cell_AC參數模板的AC_PathLoss屬性,使用哪個Tpl_Cell_AC參數模板實例,取決于userCell模板引用屬性TRef_Cell_AC的取值,對照圖4中Asoc2虛線連接可以加深理解;再例如<MeaObjType>,它源自Tpl_Cell_Meas參數模板同名對象CNbCom的MeaObjType屬性,使用哪個Tpl_Cell_Meas參數模板實例,取決于userCell模板引用屬性TRef_Cell_Meas的取值,對照圖4Asoc3虛線連接可以加深理解。
圖6所示為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添加用戶模型MO的示例性流程圖,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600,添加用戶模型管理對象userCell(Id=1);步驟S610,設置屬性,包括普通屬性Cell_Duarfcn、Cell_TCell,模板引用屬性TRef_Cell_AC、TRef_Cell_Meas;步驟S620,通過模板引用屬性,在用戶模型MO和參數模板之間建立持久關系;步驟S630,適配模塊根據用戶模型MO和參數模板實例計算產生網元模型MO操作命令集合,包括如下步驟1、根據圖5中的映射關系,確定適配將產生的網元模型MOC,包括Cell、CNbCom和CNbDed;2、對每個網元模型MOC,確定適配產生的網元模型MO,包括Cell(Id=1)、CNbCom(Id=1)和CNbDed(Id=1、2);3、對每個網元模型MO,確定其屬性。
步驟S640,執(zhí)行上述操作命令集合,將改變傳遞到網元MIB,同時參數模板屬性被應用到網元MIB。
圖7所示為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修改網元模型MO屬性的示例性流程圖,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700,當需要修改的屬性是參數模板屬性時,添加新的參數模板實例,將待修改屬性設置成期望值;步驟S710,選擇需要修改的用戶模型對象,例如userCell(Id=1);步驟S720,設置屬性,當需要修改的屬性是參數模板屬性時,則設置模板引用屬性,指向步驟S700中新添加的參數模板實例;步驟S730,保存修改;步驟S740,修改用戶模型對象userCell(Id=1)屬性,保存用戶模型MO和參數模板之間的持久關系;步驟S750,適配模塊計算產生網元模型MO操作命令集合,包括如下步驟1、當修改用戶模型MO的模板引用屬性(對象集合類型)時,執(zhí)行下述步驟a)確定原模板引用屬性對應的網元模型MO,產生刪除命令;b)確定新模板引用屬性對應的網元模型MO,確定其屬性,產生添加命令;2、當修改用戶模型MO的模板引用屬性(屬性集合類型)時,則確定其影響的網元模型MO,產生修改網元模型MO對應屬性的命令;3、當修改用戶模型MO的普通屬性時,則確定其影響的網元模型MO,產生修改網元模型MO對應屬性的命令。
步驟S760,執(zhí)行上述操作命令集合,將改變傳遞到網元MIB,同時參數模板屬性被應用到網元MIB。
圖8所示為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刪除用戶模型MO的示例性流程圖,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800,選擇需要刪除的用戶模型對象,例如userCell(Id=1);步驟S810,選擇刪除;步驟S820,適配模塊計算產生網元模型MO操作命令集合,包括如下步驟1、找出用戶模型MO的模板引用屬性(對象集合類型),確定模板引用屬性對應的網元模型MO,產生刪除命令;2、確定用戶模型MO對應的網元模型MO,產生刪除命令。
步驟S830,執(zhí)行上述操作命令集合,將改變傳遞到網元MIB;步驟S840,刪除用戶模型MO。
圖9所示為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將參數模板應用到多個用戶模型MO的示例性流程圖,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900,選擇參數模板實例,例如Tpl_Cell_AC(Id=2);步驟S910,選擇用戶模型MO集合;步驟S920,選擇同步;步驟S930,更新每個用戶模型MO模板引用屬性,保存用戶模型MO和參數模板之間的持久關系;步驟S940,對每個用戶模型MO,適配模塊計算產生網元模型MO操作命令集合,方法與步驟S750的步驟1和步驟2相同;步驟S950,執(zhí)行上述操作命令集合,將改變傳遞到網元MIB。
圖10所示為根據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查看用戶模型MO模板引用屬性的示例性流程圖,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100,選擇用戶模型對象,例如userCell(Id=1);步驟S110,顯示用戶模型MO屬性,包括模板引用屬性TRef_Cell_AC和TRef_Cell_Meas;步驟S120,選擇模板引用屬性TRef_Cell_Meas指向的參數模板實例;步驟S130,顯示參數模板實例的詳細屬性。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fā)明做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雙模型和參數模板的數據配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用于存儲用戶模型管理對象;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用于存儲網元模型管理對象;模板管理信息庫模塊,用于存儲參數模板實例;適配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提供的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計算并更新所述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所述網元模型管理對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適配模塊進一步用于根據所述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提供的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所述模板管理信息庫模塊提供的所述參數模板實例計算并更新所述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所述網元模型管理對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配置模塊,用于更新所述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或所述模板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所述參數模板實例。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包括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關聯(lián)關系。
5.一種基于雙模型和參數模板的數據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1,更新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或模板管理信息庫模塊的參數模板實例;步驟2,持久化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步驟3,適配模塊根據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計算并更新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網元模型管理對象。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參數模板實例進一步包括屬性參數模板實例和對象參數模板實例。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根據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所述參數模板實例計算并更新所述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所述網元模型管理對象。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查看引用屬性的步驟,包括步驟1,選擇用戶模型管理對象;步驟2,查看所述用戶模板管理對象的引用屬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步驟3,查看所述引用屬性指向的參數模板實例的詳細屬性。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包括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關聯(lián)關系。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基于雙模型和參數模板的數據配置系統(tǒng),包括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模板管理信息庫模塊和適配模塊,以及一種基于雙模型和參數模板的數據配置方法,包括更新用戶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用戶模型管理對象和/或模板管理信息庫模塊的參數模板實例;持久化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適配模塊根據所述用戶模型管理對象計算并更新網元管理信息庫模塊中的網元模型管理對象。本發(fā)明提供的系統(tǒng)和方法,使用了用戶模型和網元模型這種雙模型結構,同時擴展了參數模板的定義,實現(xiàn)了管理對象實例與關聯(lián)關系實例從m∶n降級為1∶1,大大降低了復雜度,同時簡化了數據配置,易于系統(tǒng)進行維護。
文檔編號H04W24/00GK101014178SQ200710063939
公開日2007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2月14日
發(fā)明者吳瑩, 林禮劍, 張勁峰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