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入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輸入模塊,特別是涉及一種移動通訊裝置的輸入模塊。
技術背景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進步,移動通訊裝置與現(xiàn)代人的生活已密不可分。 且隨著移動通訊裝置重要性的逐漸提升,對于其輸入接口的使用方便性要 求也不斷提高。因此,業(yè)者除了利用傳統(tǒng)的按鍵輸入接口外,也不斷的嘗 試并推出各種更為便利的輸入接口。例如,現(xiàn)行搭配傳統(tǒng)按鍵輸入接口常見的游戲桿(joy-stick)輸入接口,其利用一可上下左右扳動的游戲桿, 讓使用者能直接輸入指令,例如光標的上移、下移、左移、右移,甚至 是按壓游戲桿以進行指令確認等等。通常,業(yè)界又將游戲桿輸入接口稱為 五向鍵輸入接口 。請參照圖l所示,已知移動通訊裝置l的輸入模塊ll包括一游戲桿lll、 一底座112及一電路基板113,其中游戲桿111設置于底座112上,底座 112則焊接于電路基板113上。為了使用者操作方便,游戲桿lll能愈凸出 于移動通訊裝置1的表面愈好。由于游戲桿111為一細長的桿體,若直接 讓游戲桿111凸設于移動通訊裝置1的表面,于使用時會使游戲桿111受 到較多的橫向外力,使得游戲桿111容易產(chǎn)生斷裂。因此,于已知技術中, 通常將輸入模塊11固設在一凹槽G內(nèi),凹槽G則位于移動通訊裝置1的表 面,以避免游戲桿111因受過多的橫向外力作用而造成斷裂。然而,將游戲桿111固設于凹槽G內(nèi),雖可避免游戲桿111斷裂的情 形發(fā)生,但同時也會造成使用者上下左右扳動游戲桿111的困難及不順暢。 且使用者為了有效利用游戲桿111,勢必需施加更多的力于游戲桿111上, 長時間使用下,則會造成使用者手指的疲勞。由此可見,上述現(xiàn)有的移動通訊裝置的輸入模塊在結構與使用上,顯 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 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 設計被發(fā)展完成,而一般產(chǎn)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 然是相關業(yè)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結構的移動通訊 裝置及其輸入模塊,便成為當前業(yè)界極需改進的目標。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移動通訊裝置的輸入模塊存在的 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入模塊,所要解決的技 術問題是使其易于使用且可避免受外力撞擊而斷裂,從而更加適于實用。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移動通訊裝置的輸入模塊,其包括 一連動機構,具有 一凸部及一第一滑塊; 一輸入機構,具有一第二滑塊,上述第二滑塊與上 述第一滑塊為相對設置;以及一推壓機構,具有一溝槽、 一導桿及一彈性 元件,上述溝槽與上述連動機構連動,上述導桿的一端在上述溝槽的一第 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上述彈性元件提供上述溝槽一回復力;其 中,當施加一外力于上述連動機構的上述凸部,上述連動機構帶動上述溝 槽于一第一方向移動,使上述導桿由上述第二位置相對移動至上述第二位 置,或者上述導桿由上述第二位置相對移動至上述第一位置。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 前述的輸入模塊,其中所述的連動機構為一體成型。 前述的輸入模塊,其中所述的第一滑塊及上述第二滑塊分別具有一斜面。前述的輸入模塊,其中所述的輸入機構具有一輸入元件及一軟性電路 板,其中上述軟性電路板與上述輸入元件電性連接。前述的輸入模塊,其中所述的軟性電路板與 一 電路基板電性連接。 前述的輸入模塊,其中所述的第一滑塊設置于上述輸入機構的一底部。 前述的輸入模塊,其更包括一固定座,上述推壓機構位于上述固定座上方,上述導桿的另一端固 定于上述固定座。前述的輸入^f萬塊,其中所述的導桿的上述端具有一勾部。前迷的輸入模塊,其中所述的溝槽的底面具有多數(shù)段差,上述第一位 置的段差小于上述第二位置的段差。前述的輸入模塊,其中所述的彈性元件的一端為固定于上述連動機 構,上述彈性元件的另一端則固定于上述固定座。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釆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依據(jù)本 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移動通訊裝置,其包括 一殼體和一輸入模塊,該輸入模 塊其至少一部分設置于上述殼體內(nèi),該輸入模塊包括 一連動機構,具有一凸部及一第一滑塊; 一輸入機構,具有一第二滑塊,上述第二滑塊與上 述第一滑塊為相對設置;及一推壓機構,具有一溝槽、 一導桿及一彈性元 件,上述溝槽與上述連動機構連動,上述導桿的一端在上述溝槽的一第一 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上述彈性元件提供上述溝槽一回復力;其中, 當施加一外力于上述連動機構的上述凸部,上述連動機構帶動上述溝槽于一第一方向移動,使上述導桿由上述第一位置相對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 或者上述導桿由上述第二位置相對移動至上述第一位置。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 前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的連動機構為一體成型。 前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滑塊及上述第二滑塊分別具有一斜面o前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的輸入機構具有一輸入元件及一軟性 電路板,其中上述軟性電路板與上述輸入元件電性連接。前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的軟性電路板與一電路基板電性連接。 前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滑塊設置于上述輸入機構的一 底部。前述的移動通訊裝置,更包括一固定座,上述推壓機構位于上述固定座上方,上述導桿的另一端固 定于上述固定座。 '前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的導桿的上述端具有一勾部。前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的溝槽呈一心型。前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的溝槽的底面具有多數(shù)段差,上述第 一位置的段差小于上述第二位置的段差。前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的彈性元件的一端為固定于上述連動 機構,上述彈性元件的另一端則固定于上述固定座。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入模塊至少具有下列 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一種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入模塊,于使用者欲使用時,藉由 使用者施加一外力于連動機構的凸部,使推厚機構產(chǎn)生運動并帶動連動機 構移動,抬升輸入機構而使輸入元件高于移動通訊裝置的殼體表面。而當 使用者不需使用本發(fā)明的輸入模塊時,則使用者同樣施加外力于連動機構 的凸部,而推壓機構同樣會產(chǎn)生運動并帶動連動機構移動,使輸入機構下 降而使輸入元件收回移動通訊裝置的殼體表面。本發(fā)明的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入模塊可藉由讓輸入機構進行上升動 作,增加使用者使用時的便利性,進而減少使用者長時間操作的疲勞感。 且當使用者不使用時,亦可讓輸入機構下降,避免輸入機構因其它外力碰 撞而斷裂的情況發(fā)生。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新穎的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入模塊,易于使用且可 避免受外力撞擊而斷裂。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 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 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一種已知的移動通訊裝置的輸入模塊的示意圖。圖2為依據(jù)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移動通訊裝置的示意圖。圖3為依據(jù)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移動通訊裝置的輸入模塊的示意圖。圖4A為本發(fā)明的輸入模塊的導桿位于第一位置的俯視圖,圖4B為本 發(fā)明的輸入^t塊的導桿位于第一位置時沿圖2中直線A-A'的剖面圖。圖5A為本發(fā)明的輸入模塊的導桿位于右側軌道的俯-觀圖,圖5B為本 發(fā)明的輸入模塊的導桿位于右側軌道時圖2中沿直線A-A'的剖面圖。圖6A為本發(fā)明的輸入模塊的導桿位于第二位置的俯視圖,圖6B為本 發(fā)明的輸入模塊的導桿位于第二位置時圖2中的沿直線A-A'的剖面圖。圖7A為本發(fā)明的輸入模塊的導桿位于左側軌道的俯視圖,圖7B為本 發(fā)明的輸入模塊的導桿位于左側軌道時圖2中的沿直線A-A'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為達成預定發(fā)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 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 入模塊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請同時參照圖2及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移動通訊裝置2的輸入模塊21 包括一連動機構211、 一輸入機構212及一推壓才幾構213。連動機構211具有一凸部211a及一第一滑塊211b,兩者為一體成型, 而笫一滑塊211b具有一斜面Sl。輸入機構212具有一第二滑塊212a,第二滑塊212a具有一斜面S2, 且連動機構211的第一滑塊211b設置于輸入機構212的底部,而第一滑塊 211b的斜面Sl與第二滑塊212a的斜面S2相對設置。另外,輸入機構212 更可包括有一輸入元件212b及一軟性電路板212c,輸入元件212b可為一 游戲桿本體,其可利用例如表面黏著方式與軟性電路板212c電性連接,而 軟性電路板212c則可利用如焊接的方式與移動通訊裝置2的一電路基板22電性連接。推壓機構213具有一溝槽213a、 一導桿213b及一彈性元件213c。其 中,溝槽213a的形狀以一心形為例,溝槽213a的底面具有多數(shù)段差,而 溝槽213a更與連動機構211連動。導桿213b的一端具有一勾部h,且勾部 h是在溝槽213a中一第一位置P1及一第二位置P2之間移動,其中第一位置P1的溝槽213a底面段差小于第二位置P2的溝槽213a底面段差。另夕卜, 彈性元件213c則可為一扭力彈簧,并提供溝槽213a —回復力。本實施例中,輸入模塊21更可包括一固定座214,推壓機構213位于 固定座214上方,導桿213b的另一端則固定于固定座214,固定座214并 不隨著溝槽213a移動,所以導桿213b的另一端也不隨著溝槽213a移動。 另外,彈性元件213c的一端Cl固定在連動機構211,并與連動機構211連 動,彈性元件213c的另一端C2則固定于固定座214,且不隨著連動機構 211移動。接著,請參照圖2及圖4A至圖7B所示,以說明輸入模塊21的作動過程。請同時參照圖2、圖4A及圖4B所示,其中,圖4A為輸入模塊21的俯 視圖,圖4B為圖2中輸入模塊21沿直線A-A'的剖視圖, 一開始輸入機構 212尚未被抬升時,推壓機構213的導桿213b是位于溝槽213a的頂端Tl 的第一位置Pl,此時連動機構211的第一滑塊211b的斜面Sl與輸入機構 212的第二滑塊212a的斜面S2,兩者的接觸面積較小或者尚未接觸。請同時參照閨2、圖5A及圖5B所示,其中,圖5A為輸入;f莫塊21的俯 視圖,圖5B為圖2中輸入模塊21沿直線A-A'的剖視圖,當施加一外力F1 于連動機構211的凸部211a后,連動機構211會帶動溝槽213a往一第一 方向Dl移動,再加上第一位置Pl的溝槽底面段差小于第二位置P2的溝槽 底面段差,因此導桿213b的勾部h則可經(jīng)由溝槽213a的右側軌道T2,自 第一位置P1逐漸地相對移動至溝槽213a的底端T3的第二位置P2。同時, 第一滑塊211b的斜面Sl與第二滑塊212a的斜面S2接觸面積也逐漸變大, 使輸入機構212也跟著抬升。接著,請同時參照圖2、圖6A及圖6B所示,其中,圖6B所示圖2中 輸入模塊21沿直線A-A'的剖視圖,圖6A所示的輸入模塊21的俯視圖,當 導桿213b移動至第二位置P2后,第一滑塊211b的斜面Sl與第二滑塊212a 的斜面S2接觸面積為最大,進而使輸入機構212抬升至一預定高度。且由 于彈性元件213c受擠壓后具有一回復力F2,而回復力F2方向為與第一方 向Dl相反的一第二方向D2,因此,彈性元件213c的回復力F2會使得蓬動 機構211與固定座214相對遠離,即于固定座214不動的情形下,回復力 F2帶動溝槽213a往第二方向D2移動。但由于導桿213b的勾部(圖中未表 示)會頂合于溝槽213a的底端T3的第二位置P2,再加上第二位置P2比右 側軌道T2的任一位置的高度都低,進而使導桿213b的勾部(圖中未表示) 暫時停留于第二位置P2,并使輸入機構212的位置抬升至預定高度,以利 使用者進行指令的輸入。最后,請同時參照圖2、圖7A及圖7B所示,其中,圖7A所示為輸入 模塊21的俯視圖,圖7B所示為圖2中輸入模塊21沿直線A-A'的剖視圖, 當使用者使用輸入機構212完畢后,可再施加一外力F3于連動機構211的 凸部211a,以使輸入機構212下降。同樣的,連動機構211會帶動溝槽213a 往第一方向Dl移動,使得導桿213b則會離開溝槽213a的底端T3的第二 位置P2,且由于溝槽213a的右側軌道T2、底端T3、左側軌道T4底面依序 具有由高至低的段差(也就是說在溝槽213a底面中,右側軌道T2較高, 底端T3次高,左,軌道T4較低)。因此,導桿213b離開溝槽213a的底端 T3后,會滑向左側軌道T4。同時彈性元件213c的回復力F2則帶動溝槽213a 往第二方向D2移動,而導桿213b則順著左側軌道T4逐漸的移動至溝槽213a 的頂端Tl的第一位置Pl。而連動機構211的第一滑塊211b的斜面Sl與輸 入機構212的第二滑塊212a的斜面S2則逐漸回復至較小的接觸面積,甚 至不接觸,輸入機構212則下降回復至尚未被抬升的位置。上述作動過程為 一循環(huán)過程,使用者只需重復按壓以施加外力于凸部 211a,即可重復地使輸入機構212進行抬升及下降的動作。另外,由于溝 槽213a的右側軌道T2、底端T3、左側軌道T.4底面依序具有由高至低的段 差,因此,若導桿213b的移動方向相反,則導桿213b無法跨過段差至第 二位置P2產(chǎn)生卡合固定效果,因此導桿213b的移動方向順序為固定。需 注意者,由于溝槽213a的結構設計及形狀可有許多不同的變化態(tài)樣,于此 并不限定,只要是溝槽213a內(nèi)具有段差結構,以形成一可循環(huán)式的行程者, 均在本實施例的范圍內(nèi)。接著,請參照圖2及圖3所示以說明本發(fā)明的移動通訊裝置2,移動通 訊裝置2包括一輸入模塊21及一殼體23。輸入模塊21的至少一部分為設 置于殼體23內(nèi),輸入模塊21包括一連動機構211、 一輸入機構212及一推 壓機構213。連動機構211具有一凸部211a及一第一滑塊211b。輸入機構 212具有一第二滑塊212a,第二滑塊212a與第一滑塊211b為相對設置。 推壓^/L構213具有一溝槽213a、 一導桿213b及一彈性元件213c,溝槽213a 與連動機構211連動,導桿213b的一端在溝槽213a的一第一位置Pl及一 第二位置P2之間移動,彈性元件213c提供溝槽一回復力F2。殼體23的材質例如為塑料、金屬或合金。而輸入模塊21的結構與作 動方式已于前實施例中詳述,于此不再贅述。另外,本實施例中,移動通 訊裝置2更可包括一電路基板22,電路基板22和輸入機構212中的軟性電 路板212c為電性連接,以將使用者利用輸入機構212所輸入的指令可經(jīng)由 軟性電路板212c以傳遞至電路基板22。請參照圖5A至圖7B所示,當施加一外力F1、 F3于連動^/L構211的凸 部211a,連動機構211帶動溝槽213a于一第一方向Dl移動時,可使導桿213b由第一位置Pl相對移動至第二位置P2,使推壓機構213產(chǎn)生運動并 帶動連動機構211移動,抬升輸入機構212而使輸入元件212b高于移動通 訊裝置2的殼體23表面?;蛘撸B動機構211帶動溝槽213a于一第一方 向D1移動時,導桿213b可由第二位置P2相對移動至第一位置Pl,推壓機 構213產(chǎn)生運動并帶動連動機構211移動,使輸入機構212下降而使輸入 元件212b收回移動通訊裝置2的殼體23表面。綜上所述,因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入模塊;于使用 者欲使用時,藉由使用者施加一外力于連動機構的凸部,使推壓機構產(chǎn)生 運動并帶動連動機構移動,抬升輸入機構高于移動通訊裝置的殼體表面。 而當使用者不需使用本發(fā)明的輸入機構時,則使用者同樣施加外力于連動 機構的凸部,而推壓機構同樣會產(chǎn)生運動并帶動連動機構移動,使輸入機 構下降收回移動通訊裝置的殼體表面。與已知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入模塊不僅可藉由讓輸入機構進行上升動作,增加使用者使 用時的便利性,進而減少使用者長時間操作的疲勞感。且當使用者不喪用 時,亦可讓輸入機構下降,避免輸入機構因其它外力碰撞而斷裂的情況發(fā) 生。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 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nèi),當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nèi)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 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nèi)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 所作的任何筒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通訊裝置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連動機構,具有一凸部及一第一滑塊;一輸入機構,具有一第二滑塊,上述第二滑塊與上述第一滑塊為相對設置;以及一推壓機構,具有一溝槽、一導桿及一彈性元件,上述溝槽與上述連動機構連動,上述導桿的一端在上述溝槽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上述彈性元件提供上述溝槽一回復力;其中,當施加一外力于上述連動機構的上述凸部,上述連動機構帶動上述溝槽于一第一方向移動,使上述導桿由上述第一位置相對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或者上述導桿由上述第二位置相對移動至上述第一位置。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連動機構 為一體成型。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一滑塊 及上述第二滑塊分別具有一斜面。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輸入機構 具有一輸入元件及一軟性電路板,其中上述軟性電路板與上述輸入元件電 性連接。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軟性電路 板與 一 電路基板電性連接。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一滑塊 設置于上述輸入機構的 一底部。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固定座,上述推壓機構位于上述固定座上方,上述導桿的另一端固定于上述固定座。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導桿的上 述端具有一勾部。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溝槽的底 面具有多數(shù)段差,上述第一位置的段差小于上述第二位置的段差。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彈性元 件的一端為固定于上述連動機構,上述彈性元件的另一端則固定于上述固 定座。
11、 一種移動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殼體;以及一輸入模塊,其至少一部分設置于上述殼體內(nèi),該輸入模塊包括一連動機構,具有一凸部及一第一滑塊;一輸入機構,具有一第二滑塊,上述第二滑塊與上述第一滑塊為 相對設置;及一推壓機構,具有一溝槽、 一導桿及一彈性元件,上述溝槽與上 述連動機構連動,上述導桿的一端在上述溝槽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 位置之間移動,上述彈性元件提供上述溝槽一回復力;其中,當施加一外力于上述連動機構的上述凸部,上述連動機構 帶動上述溝槽于一第一方向移動,使上述導桿由上述第一位置相對移 動至上述第二位置,或者上述導桿由上述第二位置相對移動至上述第 一位置。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連 動機構為一體成型。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 一滑塊及上述第二滑塊分別具有一斜面。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輸 入機構具有 一輸入元件及一軟性電路板,其中上述軟性電路板與上述輸入 元件電性連接。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軟 性電路板與 一 電^各基板電性連接。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 一滑塊設置于上述輸入機構的 一底部。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固定座,上述推壓機構位于上述固定座上方,上述導桿的另一端固定于上述固定座。
18、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導 桿的上述端具有一勾部。
19、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通訊裝罩,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溝 槽呈一心型。
20、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溝 槽的底面具有多數(shù)段差,上述第一位置的段差小于上述第二位置的段差。
21、 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移動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彈 性元件的一端為固定于上述連動機構,上述彈性元件的另 一端則固定于上 述固定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有關于一種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入模塊,該移動通訊裝置的輸入模塊包括一連動機構、一輸入機構及一推壓機構。連動機構具有一凸部及一第一滑塊。輸入機構具有一第二滑塊,第二滑塊與第一滑塊為相對設置。推壓機構具有一溝槽、一導桿及一彈性元件,溝槽與連動機構連動,導桿的一端在溝槽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彈性元件提供溝槽一回復力。當施加一外力于連動機構的凸部,連動機構帶動溝槽于一第一方向移動,使導桿由第一位置相對移動至第二位置,或者導桿由第二位置相對移動至第一位置。本發(fā)明亦揭露一種移動通訊裝置。本發(fā)明的移動通訊裝置及其輸入模塊易于使用且可避免受外力撞擊而斷裂。
文檔編號H04M1/23GK101335782SQ200710122708
公開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6月27日
發(fā)明者楊勝宇, 林彥至, 童子賢 申請人: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