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基站、終端和通信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總體上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尤其是載波匯聚通信領域。更為具體地,本申請涉及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以及更新成份載波的方法。本申請還涉及適于實施所述方法的設備,包括基站和終端,以及包括所述基站和終端的通信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未來的LTE-A (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高級長期演進)系統(tǒng)將支持高達 IOOMHz的傳輸帶寬,而在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標準中可支持的最大傳輸帶寬為20MHz,因此需要將多個載波進行匯聚以實現(xiàn)更高的傳輸帶寬。載波匯聚(Carrier Aggregation)就是3GPP (第三代合伙伙伴計劃)為了支持未來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更高的傳輸帶寬需求而提出的將多個載波聚合進行聯(lián)合傳輸?shù)募夹g。根據(jù)所匯聚載波在頻譜上的位置,可以分為連續(xù)載波匯聚和非連續(xù)載波匯聚,LTE-A將同時支持這兩種匯聚場景。3GPP在引入載波匯聚技術的同時也考慮到了后向兼容性,這意味著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支持載波匯聚和不支持載波匯聚的終端將長期共存,支持載波匯聚的終端能夠同時接入多個載波,而不支持載波匯聚的終端僅能接入某一個載波。為了簡化載波匯聚場景下的無線資源管理,在LTE-A中將引入主成份載波(PCC,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的概念。因此,對于載波匯聚下的載波管理,將由分布式管理向集中式管理的方向發(fā)展。因此主成份載波必將具備普通載波所沒有的功能,在無線資源管理中承擔重要作用。用于終端初始接入的小區(qū)所對應的載波自然地被選為主成份載波,然而隨著用戶服務質量需求的提高,可能需要增加新的載波形成載波匯聚。隨著終端、基站和網(wǎng)絡情況的變化,還有可能替換或者刪除某些使用中的載波。由于用戶的移動以及所匯聚的載波性能的不同,可能需要對主成份載波進行重新指定。
發(fā)明內容
在下文中給出了關于本發(fā)明的簡要概述,以便提供關于本發(fā)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應當理解,這個概述并不是關于本發(fā)明的窮舉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圖確定本發(fā)明的關鍵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圖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其目的僅僅是以簡化的形式給出某些概念,以此作為稍后論述的更詳細描述的前序。本申請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和設備,包括基站和終端。本申請的進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種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法和設備,包括基站和終端,以及添加第二成份載波的方法和設備,包括基站和終端。以及包括所述基站和終端的通信系統(tǒng)。因此,根據(jù)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包括確定終端能夠使用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確定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是否符合預定分布模式;在符合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的情況下,至少根據(jù)所述分布模式所決定的準則確定要使用的成份載波。
根據(jù)本申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法,包括使用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確定新的主成份載波;以及從舊的主成份載波轉到新的主成份載波。根據(jù)本申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添加第二成份載波的方法,包括使用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確定新的第二成份載波;并添加所述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根據(jù)本申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的設備,包括終端信息獲取單元,獲取終端位置信息和/或終端位置對應的載波分布信息;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確定終端所在位置所對應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是否符合預定分布模式;成份載波確定單元,在終端所在位置所對應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符合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的情況下,至少根據(jù)所述分布模式所決定的準則確定要使用的成份載波;以及通知單元,將所確定的要使用的成份載波通知給對方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可以為主成份載波,也可以為第二成份載波。上述設備可以是基站,其中,所述對方設備為與所述基站通信的終端。上述設備也可以是終端,其中,所述對方設備為與所述終端通信的基站。根據(jù)本申請的再一方面,還提供了包括上述基站和/或終端的通信系統(tǒng)。根據(jù)上述各實施方案,能夠合理地選擇要使用的成份載波。本申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法,以及相應的基站和終端,以及通信系統(tǒng)。因此,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法,包括獲取終端、基站和/或主成份載波的狀態(tài)信息;確定所述狀態(tài)信息是否符合預定條件;在符合預定條件的情況下用新的主成份載波代替舊的主成份載波。根據(jù)本申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的基站,包括狀態(tài)獲取單元,獲取終端、基站和/或主成份載波的狀態(tài)信息;狀態(tài)確定單元,確定所述狀態(tài)信息是否符合預定條件;以及主成份載波更新單元,在符合預定條件的情況下用新的主成份載波代替舊的主成份載波。根據(jù)本申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適于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的終端,包括重配置信息接收單元,用于從基站接收“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無線資源配置單元,用于根據(jù)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來配置新的主成份載波;以及去激活單元,用于按照預先設定或者根據(jù)基站發(fā)送的去激活命令將舊的主成份載波去激活。根據(jù)本申請的再一方面,還提供了包括上述基站和終端的通信系統(tǒng)。本申請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更新第二成份載波的方法和設備,以及相應的基站、終端和通信系統(tǒng)。因此,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更新第二成份載波的方法,包括獲取終端、基站和/或第二成份載波的狀態(tài)信息;確定所述狀態(tài)信息是否符合預定條件;在符合預定條件的情況下添加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或者用新的第二成份載波代替舊的第二成份載波。根據(jù)本申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的基站,包括狀態(tài)獲取單元,獲取終端、基站和/或第二成份載波的狀態(tài)信息;狀態(tài)確定單元,確定所述狀態(tài)信息是否符合預定條件;以及第二成份載波更新單元,在符合預定條件的情況下添加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或者用新的第二成份載波代替舊的第二成份載波。根據(jù)本申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適于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的終端,包括重配置信息接收單元,用于從基站接收“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以及無線資源配置單元,用于根據(jù)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來配置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根據(jù)本申請的再一方面,還提供了包括上述基站和終端的通信系統(tǒng)。根據(jù)上述各實施方案,能夠高效地更新要使用的成份載波。
參照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說明,會更加容易地理解本發(fā)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點和優(yōu)點。在附圖中,相同的或對應的技術特征或部件將采用相同或對應的附圖標記來表示。所述附圖連同下面的詳細說明一起包含在本說明書中并且形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而且用來進一步舉例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和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優(yōu)點。在附圖中圖1為根據(jù)本申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的流程圖;圖2為根據(jù)本申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方法所適用的第一種場景的示意圖;圖3為根據(jù)本申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方法所適用的第二種場景的示意圖;圖4為根據(jù)本申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方法所適用的第三種場景的示意圖;圖5-7為圖4所示的第三種場景中終端位置及其運動狀態(tài)的三種情形的示意圖;圖8為根據(jù)本申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的流程圖;圖9為根據(jù)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的適合選擇成份載波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根據(jù)本申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適合選擇成份載波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根據(jù)本申請再一種實施方式的適合選擇成份載波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根據(jù)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的適合選擇成份載波的基站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根據(jù)本申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適合選擇成份載波的基站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根據(jù)本申請再一種實施方式的適合選擇成份載波的基站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根據(jù)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的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法的流程圖;圖16為所述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法中的切換流程的示意圖;圖17為根據(jù)本申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法的流程圖;圖18為所述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法中的重配置流程的示意圖;圖19為所述重配置流程的一種變型的示意圖;圖20、21、22分別為圖16、18、19所示流程的一種變型的示意圖;圖23、24、25分別為圖16、18、19所示流程的另一種變型的示意圖;圖沈為根據(jù)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的更新第二成份載波的方法的流程圖;圖27為所述更新第二成份載波的方法中的重配置流程的示意圖;圖28為所述重配置流程的一種變型的示意圖;圖四為根據(jù)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的適于更新主成份載波的基站的結構示意圖30為根據(jù)本申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適于更新主成份載波的基站和相應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圖31為根據(jù)本申請再一種實施方式的適于更新主成份載波的基站和相應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圖32為根據(jù)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的適于更新第二成份載波的基站的結構示意圖;圖33為根據(jù)本申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適于更新第二成份載波的基站和相應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示范性實施例進行描述。為了清楚和簡明起見, 在說明書中并未描述實際實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應該了解,在開發(fā)任何這種實際實施例的過程中必須做出很多特定于實施方式的決定,以便實現(xiàn)開發(fā)人員的具體目標,例如,符合與系統(tǒng)及業(yè)務相關的那些限制條件,并且這些限制條件可能會隨著實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此外,還應該了解,雖然開發(fā)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復雜和費時的,但對得益于本公開內容的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這種開發(fā)工作僅僅是例行的任務。在此,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細節(jié)而模糊了本發(fā)明,在附圖中僅僅示出了與至少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案密切相關的裝置結構和/或處理步驟,而省略了與本發(fā)明關系不大的其他細節(jié)。尤其是,當涉及連接關系和信息的流動時,附圖中的圖示和說明書中的描述僅涉及與發(fā)明密切相關的部分,而未窮盡圖示或者列舉所有的連接和所有的信息流動。成份載波的選擇第一實施方式在本申請中,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可供終端和基站使用的載波稱為可用載波。 終端已經在使用的載波稱之為成份載波(component carrier),成份載波也是可用載波。 工作在載波匯聚模式下的終端的成份載波包括一個主成份載波(PCC,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禾口至少一個第二成份載波(SCC,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 0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基站和終端可以采用位于不同頻段的載波進行通信。對于頻段不同的載波,基站天線的覆蓋范圍往往存在變化??紤]到這一點,本申請?zhí)岢鲠槍Σ煌母采w范圍分布模式,采用不同的成份載波選擇策略。因此,如圖1所示,提供了一種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包括確定終端能夠使用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步驟10 ;確定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是否符合預定分布模式(步驟104);在符合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的情況下,至少根據(jù)所述分布模式所決定的準則確定要使用的成份載波(步驟106)?;镜乃锌捎幂d波的覆蓋范圍對于基站來說是已知的。因此,基于終端的位置, 就能夠獲得終端能夠使用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顯然,終端能夠使用某可用載波,是指終端在該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之內。終端的位置既可以由多個基站聯(lián)合定位,亦可由終端借助于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例如GPS (全球定位系統(tǒng))確定并提供給基站。如前所述,本申請?zhí)岢龈鶕?jù)覆蓋范圍的分布模式來調整成份載波選擇策略。本申請設想了三種可能的應用場景,分別如圖2-4所示,可以在每一種場景下采用不同的成份載波選擇策略。當然,也完全可以只考慮其中一種或者兩種應用場景,或者考慮更多的應用場景并設置更多的選擇策略。為簡明起見,在本申請所舉示例中,僅有兩種可用載波,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有多個可用載波。第一種應用場景,也就是第一種可用載波覆蓋范圍分布模式如圖2所示。在該分布模式中,各基站210、220、230分別使用兩種載波Fl和F2,并且F1、F2對應的小區(qū)覆蓋范圍基本上重合,能夠提供大致相同的覆蓋區(qū)域。在這種情況下,F(xiàn)l和F2可能位于相同的載波頻帶內,是典型的連續(xù)性載波匯聚。在該應用場景下,只要終端250在小區(qū)覆蓋范圍內,則同時在兩種載波F1、F2的覆蓋范圍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考慮其它條件,則兩種載波F1、F2具有同等地位,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任何一個載波Fl或者F2作為新的成份載波,或者進一步考慮其它條件從中選擇一個載波。例如,可以將各載波的信號質量、干擾大小、負載狀況、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如PDCCH(物理層下行控制信道)等)作為成份載波的選擇依據(jù)。具體地,對終端而言,該終端在某個載波上的信號質量高、受到的干擾小、該載波的負載相對較低、其擁有的上行和下行的物理資源越多,則該載波被選為成份載波的概率則相對較大。以上考慮的各種因素可以具有不同的優(yōu)先級或者不同的權重。在設定各種因素的優(yōu)先級的情況下,基于具有較高優(yōu)先級的因素作出決策。例如, 可以對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設定任何順序的優(yōu)先級,也就是說,基于優(yōu)先級的設定,可以基于上述因素中的任何一個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蛘?,可以對所述因素設置不同的優(yōu)先級組,例如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優(yōu)先級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優(yōu)先級,或者設置相反的優(yōu)先級順序,或者設置包含不同的因素或者不同數(shù)量的因素的不同的優(yōu)先級組。也就是說,基于優(yōu)先級組和優(yōu)先級組的優(yōu)先級順序的設定,可以單獨地基于任何一組因素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在上述每一個優(yōu)先級組內部,例如在信號質量以及上、下行鏈路物理資源數(shù)量構成的組中,可以對各種因素設置權重(可以相同或者視情況而定不同)。在對各種因素設定不同的權重的情況下,就是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成份載波的選擇的影響。視實際應用的需要,可以設定任何權重分布。一般而言,可以設定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權重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權重。在第二種應用場景,也就是第二種可用載波覆蓋范圍分布模式中,如圖3所示,各基站310、320、330分別使用兩種載波F3和F4,并且F4的覆蓋范圍大于并基本上包含F(xiàn)3的覆蓋范圍,其中F4對應的小區(qū)主要保證覆蓋性,F(xiàn)3對應的小區(qū)主要用于提高吞吐量。在這種情況下,F(xiàn)3和F4可能位于不同的載波頻帶內,屬于非連續(xù)性載波匯聚。在該應用場景下,當終端250只在F4的覆蓋范圍內而不在F3的覆蓋范圍內時,由于可用載波只有F4 —個,因此不存在載波選擇的問題。當終端250同時在兩種載波F3、F4 的覆蓋范圍內時,即存在載波選擇問題。按照本申請?zhí)岢龅囊环N實施方式,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不考慮其它條件,可以選擇覆蓋范圍較大的載波也就是F4作為新的成份載波。如果覆蓋范圍較大的載波有多個而且覆蓋范圍基本相同,則進一步按照第一種場景的選擇策略進一步選擇成份載波,這在下文將有更詳細的說明。
當然,類似于第一種場景,可以在進一步考慮其它條件的情況下從中選擇一個載波。例如,同樣的,可以將各載波的信號質量、干擾大小、負載狀況、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如PDCCH等)也作為成份載波的選擇依據(jù)。具體地,對終端而言,該終端在某個載波上的信號質量高、受到的干擾小、該載波的負載相對較低、其擁有的上行和下行的物理資源越多,則該載波被選為主成份載波的概率則相對較大。以上考慮的各種因素,包括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在內,可以具有不同的優(yōu)先級或者不同的權重。在設定各種因素的優(yōu)先級的情況下,基于具有較高優(yōu)先級的因素作出決策。例如, 可以對可用載波覆蓋范圍、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設定任何順序的優(yōu)先級,也就是說,基于優(yōu)先級的設定,可以基于上述因素中的任何一個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或者,可以對所述因素設置不同的優(yōu)先級組,例如覆蓋范圍的優(yōu)先級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優(yōu)先級,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優(yōu)先級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優(yōu)先級,或者設置相反的優(yōu)先級順序,或者設置包含不同的因素或者不同數(shù)量的因素的不同的優(yōu)先級組。也就是說,基于優(yōu)先級組和優(yōu)先級組的優(yōu)先級順序的設定,可以單獨地基于任何一組因素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在上述每一個優(yōu)先級組內部,例如在信號質量以及上、下行鏈路物理資源數(shù)量構成的組中,可以對各種因素設置權重(可以相同或者視情況而定不同)。在對各種因素設定不同的權重的情況下,就是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成份載波的選擇的影響。視實際應用的需要,可以設定任何權重分布。一般而言,可以設定覆蓋范圍的權重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權重,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權重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權重。在第三種應用場景,也就是第三種可用載波覆蓋范圍分布模式中,如圖4所示,各基站410、420、430分別使用兩種載波F5和F6,兩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基本上不重合也不包含,而是相互交迭,其中F5對應的小區(qū)主要保證覆蓋性,F(xiàn)6對應的小區(qū)主要用于提高吞吐量(或者反之)。本應用場景的特點在于F6對應的小區(qū)天線指向F5對應的小區(qū)中的邊緣地區(qū),這樣該應用場景可以極大地提高F5小區(qū)邊緣地區(qū)的吞吐量。在這種情況下,F(xiàn)5和 F6可能位于不同的載波頻帶內,屬于非連續(xù)性載波匯聚。在該應用場景下,當終端250只在F5的覆蓋范圍內或者只在F6的覆蓋范圍內時, 由于可用載波只有F5或者F6 —個,因此不存在載波選擇的問題。當終端250同時在兩種載波F5、F6的覆蓋范圍內,也就是在兩種可用載波覆蓋區(qū)域的交迭區(qū)域內時,即存在載波選擇問題。按照本申請?zhí)岢龅囊环N實施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考慮其它條件,可以至少根據(jù)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確定候選成份載波。在本申請中,設想了終端位置及其運動的三種模式,如圖5到圖7所示。但是應當了解,終端的位置及其運動可以有其它的劃分方式,這里的三種模式也可以有變化、拆分或
者合并。第一種模式如圖5所示,終端250在一個可用載波F5的邊緣而正遠離該可用載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終端正在快速遠離該可用載波,則賦予遠離方向所對應的可用載波(這里就是F6)較高的成為候選成份載波的概率。當然也可以直接選擇遠離方向所對應的載波作為候選成份載波,也就是所述概率為100%。如果所述遠離方向所對應的可用載波有多個(除了 F6還有其它可用載波),則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在這多個可用載波中確定候選成份載波,也就是類似于前文所述的第一種或者第二種應用場景。上面提到了 “快速”遠離。這里,“快速”的含義是指根據(jù)其速度,預期終端很快將脫離目前所在的載波覆蓋范圍,而不僅僅是小范圍的運動。例如,如果終端用戶只是在小范圍內走動,他可能并沒有脫離該載波范圍(例如前往另一地)的意圖,如果在此時更新載波則導致不必要的操作。在具體應用當中,“快速”究竟是多大的速度,可以根據(jù)實際應用具體設定。圖6圖示了另一種終端位置和運動模式,即,終端250位于某一可用載波F5的邊緣并且朝向該可用載波F5內部移動。此時,至少根據(jù)可用載波F5和F6的覆蓋范圍的大小確定候選成份載波,即類似于第二種應用場景。如果覆蓋范圍恰好相同,則應用第一種場景下的選擇策略。圖7圖示了另一種終端位置和運動模式,即,終端250在可用載波F5和F6的交迭區(qū)域中遠離交迭區(qū)域邊緣的位置,也就是說在交迭區(qū)域的內部。此時,也至少根據(jù)可用載波 F5、F6覆蓋范圍的大小確定候選成份載波,即類似于第二種應用場景。如果覆蓋范圍恰好相同,則應用第一種場景下的選擇策略。當然,類似于第一種和第二種應用場景,可以在進一步考慮其它條件的情況下從中選擇一個載波。例如,同樣的,可以將各載波的信號質量、干擾大小、負載狀況、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如PDCCH等)也作為成份載波的選擇依據(jù)。這些因素,包括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在內,可以具有不同的優(yōu)先級或者不同的權重。在設定各種因素的優(yōu)先級的情況下,基于具有較高優(yōu)先級的因素作出決策。例如, 可以對終端所處位置、終端移動方向、終端移動速率以及可用載波覆蓋范圍、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設定任何順序的優(yōu)先級,也就是說,基于優(yōu)先級的設定,可以基于上述因素中的任何一個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蛘?,可以對所述因素設置不同的優(yōu)先級組,例如終端所處位置、終端移動方向、終端移動速率以及可用載波覆蓋范圍的優(yōu)先級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優(yōu)先級,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優(yōu)先級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優(yōu)先級,或者設置相反的優(yōu)先級順序,或者設置包含不同的因素或者不同數(shù)量的因素的不同的優(yōu)先級組。也就是說,基于優(yōu)先級組和優(yōu)先級組的優(yōu)先級順序的設定,可以單獨地基于任何一組因素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在上述每一個優(yōu)先級組內部,例如在信號質量以及上、下行鏈路物理資源數(shù)量構成的組中,可以對各種因素設置權重(可以相同或者視情況而定不同)。在對各種因素設定不同的權重的情況下,就是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成份載波的選擇的影響。視實際應用的需要,可以設定任何權重分布。一般而言,可以設定終端所處位置、終端移動方向、終端移動速率以及可用載波覆蓋范圍的權重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權重,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權重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權重。第二實施方式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描述了成份載波的選擇。在實際應用當中,如前文已述,各種應用場景可能是混合的。例如,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既可能存在完全重疊(第一種應用場景),也有可能存在包含關系(第二種應用場景)或者部分交迭(第三種應用場景)。因此,如圖8所示,根據(jù)本申請?zhí)岢龅囊环N實施方式,先后運用適用于不同應用場景的選擇策略來選擇候選成份載波,逐步縮小候選成份載波范圍,直到得出要使用的成份載波。也就是說,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礎上,當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包括至少兩種預定模式時,先按照其中一種模式所對應的準則確定候選成份載波,然后再按照另一模式所對應的準則在所述候選成份載波中確定第二候選成份載波,直到得到唯一的候選成份載波。具體地,如圖8所示,首先確定終端能夠使用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步驟 102)。然后確定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是否符合預定分布模式(步驟104)。這兩個步驟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已有詳細描述,在此不再重復。在確定覆蓋范圍有多種分布模式例如第一模式806和第二模式910的情況下,可以先按照第一模式所對應的第一準則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步驟808)。例如,如果第一模式是前述第三種應用場景,則采用第三種應用場景的成份載波選擇策略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所確定的候選成份載波可能是唯一的,此時流程結束,使用所確定的候選成份載波。所確定的候選成份載波也有可能不唯一。例如在第三種應用場景下,如果終端運動方向上有多個可用載波而且各可用載波的其它方面的因素或者根據(jù)選擇策略所考慮的因素也大致相同,則可能有多個可用載波均可作為候選成份載波。此時就需要應用第二模式所對應的第二準則(例如第一種或者第二種應用場景所對應的選擇策略)來在所述多個候選成份載波中繼續(xù)選擇(步驟812),得到要使用的成份載波。圖8僅圖示了兩種分布模式的情況。顯然,分布模式可以有更多種,并且各分布模式的選擇策略的應用順序可以是隨意的。第三實施方式另外,當終端工作在載波匯聚模式下時,除了一個主成份載波,還有一個或多個第二成份載波(SCC,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同時在工作,這些載波都處于激活狀態(tài)。 同時仍然可能有一個或多個載波處于已配置但未激活狀態(tài),還可能有一個或者多個載波處于未配置狀態(tài)。當需要改變主成份載波時,新的主成份載波可以從已在使用的第二成份載波中選擇,也可以從尚未配置或者已經配置但尚未激活的可用載波中選擇。當需要添加第二成份載波時,新的第二成份載波可以從尚未配置的可用載波中選擇,也可以從已經配置但尚未激活的可用載波中選擇。顯然,不同狀態(tài)的載波在添加時的操作復雜程度各有不同。因此,在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在選擇成份載波時可以先獲取各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 從而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還考慮各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其中,處于激活狀態(tài)的可用載波的優(yōu)先級高于已配置但未激活的可用載波,已配置但未激活的可用載波的優(yōu)先級高于未配置的可用載波。
這里,“更高優(yōu)先級”的含義是具有更大的權重,或者,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在其它條件相同或者近似的情況下,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第四實施方式第一到第三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可以用于選擇主成份載波。用于終端初始接入的小區(qū)所對應的載波,或者終端重建連接時所用的載波,自然地默認為主成份載波。但是,隨著終端、基站狀態(tài)和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變化,可能需要更新主成份載波。此時,可以使用第一到第三實施方式所述的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來確定新的主成份載波,然后從舊的主成份載波轉到新的主成份載波。從舊的主成份載波轉到新的主成份載波的轉換可以用各種方式進行,現(xiàn)有技術中已經存在各種各樣的方式。在本申請中,申請人也提出了新的主成份載波更新流程,詳見后續(xù)各實施方式的描述。主成份載波的更新可以進行多次。在終端初始接入小區(qū)或者重建連接后的首次主成份載波更新中,所述舊的主成份載波為初始主成份載波,也就是終端用于初始接入或者無線資源連接重建時所用的,默認為主成份載波的載波。載波匯聚可能涉及不同的頻帶。也就是說,終端可用的各個載波可能在同一頻帶內,也可能在不同的頻帶內。更新前后的主成份載波是否位于同一頻帶內會影響主成份載波更新時的開銷。因此,主成份載波的更新還可以考慮可用載波之間的頻率關系。具體來說,在更新主成份載波時,可以先獲取各可用載波的頻譜信息,然后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還考慮各可用載波的頻率與舊的主成份載波的關系,其中,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相同的可用載波中,與舊的主成份載波位于同一頻帶內的可用載波具有更高的優(yōu)先級。 同樣,“更高優(yōu)先級”的含義是具有更大的權重,或者,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在其它條件相同或者近似的情況下,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第五實施方式第一到第三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可以用于選擇第二成份載波。用于終端初始接入的小區(qū)所對應的載波,或者終端重建連接時所用的載波,自然地默認為主成份載波。然而隨著用戶服務質量需求的提高,可能需要增加新的載波形成載波匯聚。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使用第一到第三實施方式所述的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確定新的第二成份載波,然后添加該新的第二成份載波。第二成份載波的添加可以用各種方式進行,現(xiàn)有技術中已經存在各種各樣的方式。在本申請中,申請人也提出了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添加流程,詳見后續(xù)各實施方式的描述。第六實施方式第一到第五實施方式所述的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在通信系統(tǒng)中可以由基站在終端的協(xié)助下進行,也可以由終端在基站的協(xié)助下進行。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首先提出了能夠實現(xiàn)前述各種實施方式的終端。在本實施方式以及后續(xù)各實施方式對終端和基站的描述中,除非必要,不再重復敘述前述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而可參見前述各實施方式的描述。如圖9所示,一種適于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的終端920與基站960通信,在基站960的協(xié)助下確定成份載波,并通知給基站960。具體來說,該終端包括終端信息獲取單元 902,獲取終端位置信息和/或終端位置對應的載波分布信息;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904, 確定終端所在位置所對應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是否符合預定分布模式;成份載波確定單元906,在終端所在位置所對應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符合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的情況下,至少根據(jù)所述分布模式所決定的準則確定要使用的成份載波;以及通知單元 908,將所確定的要使用的成份載波通知給基站(過程0))。其中,終端信息獲取單元902的目的是獲得終端可用的載波的覆蓋范圍的信息, 以便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確定可用載波覆蓋范圍分布模式??捎幂d波覆蓋范圍信息需基于終端的位置和基站載波的參數(shù)來確定。而終端位置既可以由多個基站960聯(lián)合定位,亦可由終端借助于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940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確定。因此,在衛(wèi)星定位的情況下,終端信息獲取單元902可以包括終端內置的與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通信(過程(1))的定位設備,其將終端位置傳遞給基站960(過程( ),基站 960基于該終端位置信息將可用載波覆蓋范圍的信息傳遞給終端信息獲取單元902(過程 (3))。在另一種實施變型中,終端902也可以不通過基站960獲取可用載波覆蓋范圍信息。 例如,終端902可以通過檢測各載波的信號強度來確定自己是否位于某個載波的覆蓋范圍內。在這種情況下,就可用載波覆蓋范圍的確定而言,就不需要過程(2)和過程(3)。另外,在基站定位的情況下,由于終端位置本身是由基站得到的,因此基站可以直接依據(jù)該位置得到可用載波覆蓋范圍信息,從而終端中的終端信息獲取單元可以直接從基站960獲取所述信息(過程(3))。當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904判斷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基本相同時,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906將各可用載波均作為候選成份載波。當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904判斷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至少一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被基本上包含在至少另一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之內時,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 906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當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904判斷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至少兩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基本上不重合也不包含,而是相互交迭時,所述終端信息獲取單元902獲取有關所述終端的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信息,并且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906被進一步配置為至少根據(jù)所述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終端的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是基于終端在不同時刻的位置來確定的。如前所述, 終端位置可以由內置的衛(wèi)星定位設備確定,也可以由基站960確定。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可以由終端信息獲取單元基于從衛(wèi)星定位設備或者基站960獲取的位置信息來計算終端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在從基站960獲取位置信息的情況下,基站960可以通過過程(3) (當然也可以通過別的過程)向終端信息獲取單元提供終端的位置信息。另外,在基站960計算終端位置的情況下,終端的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計算當然也可以由基站來完成。此時,基站960只需要通過過程(3)(當然也可以通過別的過程) 向終端信息獲取單元直接提供終端的位置信息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信息即可。這樣,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906可以被進一步配置為如果終端信息獲取單元 902獲取的信息表明終端位于某一可用載波邊緣并且正在快速遠離該可用載波,則賦予遠離方向所對應的可用載波較高的成為候選成份載波的概率;如果終端信息獲取單元902獲取的信息表明終端位于某一可用載波的邊緣并且朝向該可用載波移動,或者如果終端在交迭區(qū)域中遠離交迭區(qū)域邊緣的位置,則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906可以被進一步配置為如果所述遠離方向所對應的可用載波有多個,則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在這多個可用載波中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906可以被進一步配置為還至少根據(jù)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個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這里,信號質量是終端本身按照傳統(tǒng)技術即可獲得的信息,其它基站、載波或者終端等對當前終端的干擾也是按照傳統(tǒng)技術基于信號質量可以得到的信息。至于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和負載狀況,則是基于傳統(tǒng)技術可以從基站獲得的信息(見圖10中的過程(5))。當考慮當前終端對其它終端的干擾時,相關信息也需從基站獲得(基站從其它終端的報告獲取信息)。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906可被進一步配置為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覆蓋范圍、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重要性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重要性;或者,覆蓋范圍、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信號質量、 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單獨地或者共同地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906可被進一步配置為當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包括至少兩種預定模式時,先按照其中一種模式所對應的準則確定候選成份載波,然后再按照另一模式所對應的準則在所述候選成份載波中確定第二候選成份載波,直到得到唯一的候選成份載波。所述終端還可以包括載波狀態(tài)獲取單元910(圖11),獲取各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906可被進一步配置為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還考慮各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其中,處于激活狀態(tài)的可用載波的優(yōu)先級高于已配置但未激活的可用載波,已配置但未激活的可用載波的優(yōu)先級高于未配置的可用載波。需要注意的是,圖11中圖示的實施方式沒有圖10中的過程(5),但從以上描述可以知道,在另一種變型中,也可以有圖10中的過程(5)。本實施方式的終端所確定的所述成份載波可以為主成份載波,也可以為第二成份載波。當用來確定主成份載波時,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906可被進一步配置為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還考慮各可用載波的頻率與舊的主成份載波的關系,其中,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相同的可用載波中,與舊的主成份載波位于同一頻帶內的可用載波具有更高的優(yōu)先級。本實施方式的上述說明公開了一種與基站相互作用的終端。顯然,這也同時公開了由上述終端及與之通信的基站構成的通信系統(tǒng)。第七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描述了實現(xiàn)第一到第五實施方式所述的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的終端。第七實施方式將描述實現(xiàn)第一到第五實施方式所述的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的基站。在本實施方式以及后續(xù)各實施方式對終端和基站的描述中,除非必要,不再重復敘述前述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而可參見前述各實施方式的描述。如圖12所示,一種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的基站1220與終端1260通信,在終端 1260的協(xié)助下確定成份載波,并通知給終端1沈0。具體來說,該基站包括終端信息獲取單元1202,獲取終端位置信息和/或終端位置對應的載波分布信息;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 1204,確定終端所在位置所對應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是否符合預定分布模式; 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在終端所在位置所對應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符合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的情況下,至少根據(jù)所述分布模式所決定的準則確定要使用的成份載波;以及通知單元1208,將所確定的要使用的成份載波通知給終端(過程G))。其中,終端信息獲取單元1202的目的是獲得終端可用的載波的覆蓋范圍的信息, 以便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確定可用載波覆蓋范圍分布模式??捎幂d波覆蓋范圍信息需基于終端的位置和基站載波的參數(shù)來確定。而終端位置既可以由基站1220本身測量,亦可由終端1260借助于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940例如GPS (全球定位系統(tǒng))確定(過程(1))。因此,在衛(wèi)星定位的情況下,終端信息獲取單元1202可以從終端1260獲取終端內置定位設備的定位信息(過程( ),從而進一步基于基站的可用載波信息獲得終端可用的載波的覆蓋范圍的信息。另外,在基站定位的情況下,由于終端位置本身是由基站得到的,因此基站可以直接依據(jù)該位置得到可用載波覆蓋范圍信息。當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1204判斷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基本相同時,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將各可用載波均作為候選成份載波。當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1204判斷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至少一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被基本上包含在至少另一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之內時,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 1206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當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1204判斷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至少兩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基本上不重合也不包含,而是相互交迭時,所述終端信息獲取單元1202獲取有關所述終端的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信息,并且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被進一步配置為至少根據(jù)所述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終端的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是基于終端在不同時刻的位置來確定的。如前所述, 終端位置可以由終端內置的衛(wèi)星定位設備確定,也可以由基站1220確定。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可以由終端信息獲取單元基于從終端1260獲取的位置信息或者基站計算的終端位置來計算終端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另外,在終端1260通過衛(wèi)星定位設備獲得終端位置的情況下,終端的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計算當然也可以由終端自身來完成。此時,終端1260只需要通過過程O)(當然也可以通過別的過程)向終端信息獲取單元直接提供終端的位置信息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信息即可。這樣,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可以被進一步配置為如果終端信息獲取單元 1202獲取的信息表明終端位于某一可用載波邊緣并且正在快速遠離該可用載波,則賦予遠離方向所對應的可用載波較高的成為候選成份載波的概率;如果終端信息獲取單元1202 獲取的信息表明終端位于某一可用載波的邊緣并且朝向該可用載波移動,或者如果終端在交迭區(qū)域中遠離交迭區(qū)域邊緣的位置,則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可以被進一步配置為如果所述遠離方向所對應的可用載波有多個,則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在這多個可用載波中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可以被進一步配置為還至少根據(jù)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個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這里,信號質量是終端本身按照傳統(tǒng)技術即可獲得的信息,其它基站、載波或者終端等對當前終端的干擾也是按照傳統(tǒng)技術基于信號質量可以由終端得到的信息。至于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和負載狀況,則是基于傳統(tǒng)技術可以由基站自身掌握的信息。 當考慮當前終端對其它終端的干擾時,相關信息也由基站基于其它終端報告的信息獲得。 因此,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在必要時從終端1260獲取有關的信息(見圖13中的過程 (5))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可被進一步配置為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覆蓋范圍、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重要性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重要性;或者,覆蓋范圍、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信號質量、 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單獨地或者共同地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可被進一步配置為當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包括至少兩種預定模式時,先按照其中一種模式所對應的準則確定候選成份載波,然后再按照另一模式所對應的準則在所述候選成份載波中確定第二候選成份載波,直到得到唯一的候選成份載波。所述基站還可以包括載波狀態(tài)獲取單元1210,獲取各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可被進一步配置為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還考慮各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其中,處于激活狀態(tài)的可用載波的優(yōu)先級高于已配置但未激活的可用載波,已配置但未激活的可用載波的優(yōu)先級高于未配置的可用載波。這里,由于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是終端自身的狀態(tài),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基站需要通過過程(6) (圖14)來從終端1260獲得該終端的可用載波的配置和激活狀態(tài)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圖14中圖示的實施方式沒有圖13中的過程(5),但從以上描述可以知道,在另一種變型中,也可以有圖13中的過程(5)。本實施方式的基站所確定的所述成份載波可以為主成份載波,也可以為第二成份載波。當用來確定主成份載波時,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1206可被進一步配置為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還考慮各可用載波的頻率與舊的主成份載波的關系,其中,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相同的可用載波中,與舊的主成份載波位于同一頻帶內的可用載波具有更高的優(yōu)先級。本實施方式的上述說明公開了一種與終端相互作用的基站。顯然,這也同時公開了由上述基站及與之通信的終端構成的通信系統(tǒng)。成份載波的更新第八實施方式
上述各實施方式描述了如何選擇成份載波,包括主成份載波和第二成份載波。而在選擇了成份載波之后,還要采用適當?shù)牧鞒虖呐f的主成份載波轉換到所選擇的新的主成份載波,或者添加所選擇的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或者用所選擇的新的第二成份載波代替某一舊的第二成份載波(事實上是添加動作和刪除動作的聯(lián)合)。另外,還需恰當?shù)卮_定更新或者添加成份載波的時機。因此,如圖15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提出了一種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法,包括獲取終端、基站和/或主成份載波的狀態(tài)信息(步驟1502);確定所述狀態(tài)信息是否符合預定條件(步驟1504);在符合預定條件的情況下用新的主成份載波代替舊的主成份載波(步驟1506)。在現(xiàn)有技術中,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參數(shù)表征終端、基站及其使用中的成份載波和可使用的載波的性能、狀態(tài)等等,并可以通過各種測量或者通信手段獲取相關信息。針對這些信息,可以根據(jù)實際應用的需要設置各種預定條件,在滿足預定條件的時候更新主成份載波。作為說明性的示例而非限制性的列舉,所考慮的進行主成份載波的更新的條件可以包括下述條件中的至少一個1.終端移動到舊的主成份載波的覆蓋范圍外;2.舊的主成份載波信號質量下降;3.舊的主成份載波上、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不夠;4.原基站對網(wǎng)絡總體負載平衡以及用戶間干擾等問題的考慮要求更新主成份載波;5.終端移動到新基站的覆蓋范圍內。主成份載波的更新可以采用切換流程,也可以采用重配置流程。如圖16所示,在切換流程中,舊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向終端發(fā)送“無線資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重配置信息,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包括移動控制信息 (MobilityControUnfo),所述移動控制信息包括新的主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 (RadioResourceConfig)。然后終端利用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中的移動控制信息重新配置MAC(媒體訪問控制)、PDCP (分組數(shù)據(jù)匯聚協(xié)議)和RLC(無線鏈路控制)層, 更新安全密鑰,并利用所述新的主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來配置新的主成份載波。然后發(fā)起隨機接入過程,接入新的主成份載波。隨機接入過程可以由終端發(fā)起,也可以由基站發(fā)起。當由終端發(fā)起時,是終端提出接入請求,新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根據(jù)資源和其它終端的接入請求情況予以分配的過程,是競爭性的,也就是說隨機接入是各個終端搶占資源的過程。當一次隨機接入不成功時,視情況而定需要重試,或者需要重配置無限資源配置信息,或者需要重新切換。當隨機接入過程由新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發(fā)起時,基站已經事先為終端預留了相應的資源,因此終端予以應答即可,除非終端一側的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這種隨機接入稱為非競爭性的隨機接入。在隨機接入到新的主成份載波后,可以對舊的主成份載波去激活。去激活可以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新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直接向終端發(fā)送去激活命令(如圖16所示), 終端收到去激活命令后將舊的主成份載波去激活。另一種方式是使用隱式去激活方式將舊的主成份載波去激活(圖16未示出),即終端不需要從基站接收去激活命令,而是自行去激活舊的主成份載波。這種自動動作例如可以是基于定時器完成的,即系統(tǒng)預先定義了舊的主成份載波的去激活時間,或者預先定義了去激活定時器的觸發(fā)條件。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提及了 “新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和“舊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當新舊主成份載波屬于同一基站時,上述兩個術語指的就是同一基站。如前所述,主成份載波的更新也可以采用重配置流程。如圖18所示,與切換流程相比,重配置流程可以沒有隨機接入過程和更新密鑰的過程。此外,RRC重配置信息的內容也有所簡化,不包括移動控制信息而僅包括新的主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因此, 終端在收到RRC重配置信息后只需要對新的主成份載波進行配置,而無需重新配置MAC、 PDCP, RLC層和更新安全密鑰,因此能夠降低由于更新主成份載波而帶來的額外系統(tǒng)開銷, 避免更新主成份載波所帶來的用戶服務質量下降問題。此時,在RRC消息體中并不需要包含新的主成份載波的所有相關配置信息(例如不包含移動控制信息),而只需要包含與原主成份載波相比更新的配置信息即無線資源配置信息即可,可以稱之為增量信令。第九實施方式顯然,所有主成份載波的更新都可以采用切換的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主成份載波更新都可以采用重配置的方式。這是因為,只有當新舊主成份載波具有相同的安全密鑰并且不需要重置MAC、PDCP和RLC層時才有可能采用重配置流程。因此,本申請繼續(xù)提出根據(jù)更新的場景來決定更新的流程,如果更新前后的主成份載波從屬于同一個基站,則采用重配置流程更新主成份載波。如果更新前后的主成份載波不屬于同一個基站,則采用切換流程更新主成份載波。具體來說,如圖17所示,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流程包括確定新的主成份載波是否與舊的主成份載波屬于同一基站(步驟1702);如果屬于同一基站,則由該基站采用重配置流程用新的主成份載波代替舊的主成份載波(步驟1704);否則由舊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向新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發(fā)送切換請求,從新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獲取有關信息 (步驟1704),然后采用切換流程用新的主成份載波代替舊的主成份載波(步驟1706)。具體而言,在步驟1704中,舊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下面簡稱為舊基站)向新的主成份載波所述基站(下面簡稱為新基站)發(fā)送切換請求,以便新基站準備終端切換到新的主成份載波所需的配置信息,從而舊基站能夠從新基站獲取所需的配置信息,以便舊基站在切換流程中準備要發(fā)給終端的RRC重配置信息。該實施方式中的重配置流程1704和切換流程1706與上文結合圖16和圖18所述的重配置流程和切換流程是一樣的。稍有不同之處在于,由于新的主成份載波與舊的主成份載波不屬于同一基站,因此雖然RRC重配置信息仍是由舊基站發(fā)送的,但是在完成配置后的隨機接入過程是與新基站之間的交互(詳見下文結合圖31所作的描述)。至于終端完成配置之后的應答(或者確認)消息,也是直接發(fā)給新基站。對比第八實施方式和第九實施方式,由于在切換的過程中,需要重置MAC、PDCP和 RLC層,并更新安全密鑰,由此不可避免地將增加系統(tǒng)開銷和出現(xiàn)通信中斷的現(xiàn)象。而采用重配置流程時,系統(tǒng)開銷將大大降低,通信中斷時間也會減少。因此,第九實施方式提出的根據(jù)更新前后的主成份載波是否從屬于同一基站而決定是否使用切換流程或者重配置流程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式能夠降低由于更新主成份載波而帶來的額外系統(tǒng)開銷,避免更新主成份載波所帶來的用戶服務質量下降等問題。
在上述重配置流程當中,新的主成份載波與舊的主成份載波一般還應當位于相同的頻段、具有相同的時間提前量并且都與基站保持同步。如果不滿足這樣的條件,則如圖19 所示,在將舊的主成份載波去激活之前,還要發(fā)起對新的主成份載波的隨機接入。第十實施方式在第八和第九實施方式中,隱含的前提是新的主成份載波已經被初始配置且已激活。但是在實際應用當中,也存在新的主成份載波尚未初始配置,或者雖已被初始配置但尚未被激活的場景。在這種場景下,無疑要對擬作為新的主成分載波的尚未初始配置的載波進行初始配置并激活,對擬作為新的主成分載波的已初始配置但尚未激活的載波進行激活。初始配置(即該載波的添加)應當在切換流程或者重配置流程一開始就進行(圖中未示出),但是激活過程在時間順序上比較靈活。如對應于圖16、18、19的圖20-22所示,激活過程可以在配置完成或者隨機接入過程之后,或者舊的主成份載波去激活(圖中所示為基站發(fā)出去激活命令,但如前文所述,去激活過程也可以是終端自身隱式去激活)之前,由基站發(fā)出激活命令。或者,如對應于圖16、18、19的圖23-25所示,激活過程也可以在發(fā)出RRC重配置信息之前由基站發(fā)送激活命令。此外激活命令可以與其它的命令合并或者同時發(fā)送。例如,如果新主成份載波是未初始配置的狀態(tài),則可以將將初始配置和激活這兩個過程合并,定義一個新的“配置激活”過程同時完成配置和激活,即基站發(fā)出“配置激活”命令,終端收到該命令后一次完成配置和激活。此外,激活命令還可以與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同時發(fā)送。在另外一種實施方式中,初始配置流程和之后的切換流程或重配置流程可以合并,包含在一個命令中進行,而不需要分開。也就是說初始配置命令可以與RRC重配置信息
口井O第十一實施方式下面描述第二成份載波的更新。如前所述,對于第二成份載波的更新,包括添加所選擇的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或者用所選擇的新的第二成份載波代替某一舊的第二成份載波。后一種情況事實上是添加動作和刪除動作的聯(lián)合。類似于第八實施方式的考慮,為了恰當?shù)卮_定更新或者添加成份載波的時機,本實施方式提出了一種更新第二成份載波的方法。如圖沈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方法包括獲取終端、基站和/或第二成份載波的狀態(tài)信息(步驟2202);確定所述狀態(tài)信息是否符合預定條件(步驟2204);在符合預定條件的情況下添加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或者用新的第二成份載波代替舊的第二成份載波(步驟 2206)。在現(xiàn)有技術中,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參數(shù)表征終端、基站及其使用中的成份載波和可使用的載波的性能、狀態(tài)等等,并可以通過各種測量或者通信手段獲取相關信息。針對這些信息,可以根據(jù)實際應用的需要設置各種預定條件,在滿足預定條件的時候更新第二成份載波。作為說明性的示例而非限制性的列舉,所考慮的進行第二成份載波的更新的條件可以包括下述條件中的至少一個1.由于業(yè)務需要,需要更多第二成份載波;
2.終端移動到舊的第二成份載波的覆蓋范圍外;3.舊的第二成份載波信號質量下降;4.舊的第二成份載波上、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不夠;5.原基站對網(wǎng)絡總體負載平衡以及用戶間干擾等問題的考慮要求更新第二成份載波;6.終端移動到新基站的覆蓋范圍內。第二成份載波的更新采用重配置流程。該重配置流程與結合圖18所述的用于主成份載波的重配置流程類似。但是不同之處在于,由于第二成分載波沒有唯一性,因此第二成分載波的更新的本質如前所述在于添加新的第二成份載波,因此第二成分載波更新所用的重配置流程不需要包括去激活過程。具體來說,在重配置流程中,基站向終端發(fā)送“無線資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重配置信息,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僅包括新的第二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然后終端利用所述新的主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來配置新的第二成份載波。由于無需重新配置MAC、PDCP和RLC層和更新安全密鑰,因此能夠降低由于第二成份載波更新帶來的額外系統(tǒng)開銷,避免帶來用戶服務質量下降問題。此時,在RRC消息體中并不需要包含新的第二成份載波的所有相關配置信息(例如不包含移動控制信息),而只需要包含與第二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即可, 可以稱之為增量信令。同樣地,類似于第十實施方式,在實際應用當中,也存在新的第二成份載波尚未初始配置,或者雖已被初始配置但尚未被激活的場景。在這種場景下,也要對擬作為新的第二成分載波的尚未初始配置的載波或者已初始配置但尚未激活的載波進行激活(圖27、28)。對于第二成份載波而言,完成了本申請中所述的重配置,也就是完成了其初始配置(即該載波的添加)。對于激活過程,在時間順序上同樣比較靈活。如圖觀所示,激活過程可以在基于RRC重配置信息的配置完成之后,由基站發(fā)出激活命令?;蛘?,如圖27所示,激活過程也可以在發(fā)出RRC重配置信息之前由基站發(fā)送激活命令。同樣地,激活命令可以與其它的命令合并或者同時發(fā)送。例如,激活命令可以與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同時發(fā)送。第十二實施方式第八到第十實施方式所述的更新成份載波的方法在通信系統(tǒng)中由基站和終端協(xié)同進行。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提出了分別能夠實現(xiàn)前述各種實施方式的終端、基站和通信系統(tǒng)。在本實施方式以及后續(xù)各實施方式對終端、基站和通信系統(tǒng)的描述中,除非必要, 不再重復敘述前述各實施方式已經詳細描述的細節(jié),而可參見前述各實施方式的描述。如圖四所示,一種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的基站M20與終端2520通信,完成主成份載波的更新。具體來說,該終端包括狀態(tài)獲取單元M02,獲取終端、基站和/或主成份載波的狀態(tài)信息;狀態(tài)確定單元對04,確定所述狀態(tài)信息是否符合預定條件;以及主成份載波更新單元M06,在符合預定條件的情況下用新的主成份載波代替舊的主成份載波。
具體來說,狀態(tài)獲取單元M02是為了獲取狀態(tài)確定單元M04據(jù)以確定是否滿足主成份載波更新條件的信息。需要獲取哪些信息取決于所述更新條件,而更新條件是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應用來任意設定的。例如,所述預定條件包括下述條件中的至少一個1.終端移動到舊的主成份載波的覆蓋范圍外;2.舊的主成份載波信號質量下降;3.舊的主成份載波上、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不夠;4.原基站對網(wǎng)絡總體負載平衡以及用戶間干擾等問題的考慮要求更新主成份載波;5.終端移動到新基站的覆蓋范圍內。那么,對于第1和第5項條件,就需要基于終端位置和相應基站的主成份載波的覆蓋范圍進行判斷。對于第2項條件,需要從終端獲取信號質量信息。對于第3項條件,需要從基站獲得有關信息。第4項條件則完全是來自基站的命令。因此,取決于所述預定條件具體為何,狀態(tài)獲取單元M02可能只需從基站本身獲取有關信息而無需與終端2520交互,也有可能需要與終端2520交互而獲取有關信息。至于信息的具體獲取方式,在前文關于成份載波的選擇的描述當中已經有所描述,在此不再重復。主成份載波更新單元M06與終端2502交互而完成主成份載波的更新。如前文所述,所有的主成份載波更新都能夠通過切換流程來完成。因此,在一種實施方式當中,如圖 30所示,所述主成份載波更新單元M06可以包括重配置信息發(fā)送單元M062,向終端發(fā)送 “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包括移動控制信息,所述移動控制信息包括用于由終端重新配置MAC、PDCP和RLC層、更新安全密鑰的信息,以及由終端用來配置新的主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以及隨機接入單元M064,用于發(fā)起非競爭性隨機接入或者對終端的隨機接入請求作出應答。如前文所述,切換流程包括對舊的主成份載波的去激活,但是既可由基站發(fā)出去激活命令,也可以由終端自身隱式去激活。采用前一種方式時,所述主成份載波更新單元 2406還可以包括去激活命令發(fā)送單元24066,用于將舊的主成份載波去激活,如圖30所示。 但是當采用后一種方式時,所述主成份載波更新單元2406可以不包括去激活命令發(fā)送單元 24066。與此相應,本實施方式還提供了相應的終端2520,如圖30所示,其包括重配置信息接收單元2502,用于從基站接收“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移動控制配置單元2504, 用于根據(jù)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來重新配置MAC、PDCP和RLC層,更新安全密鑰的信息;無線資源配置單元2506,用于根據(jù)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來配置新的主成份載波;隨機接入單元2510,用于發(fā)起競爭性隨機接入或者對基站發(fā)起的非競爭性隨機接入作出應答;以及去激活單元2508,用于按照預先設定或者根據(jù)基站發(fā)送的去激活命令將舊的主成份載波去激活。上述基站M20和終端2520適合完成所述切換流程。當完成如前文所述的重配置流程時,自然,所述重配置信息發(fā)送單元24062被配置為向終端發(fā)送的“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僅包括所述新的主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用于由終端2520來配置新的主成份載波。相應地,終端2520中并不需要移動控制配置單元2504的功能。如前所述,重配置流程一般也沒有隨機接入過程,因此適合完成重配置流程的上述基站M20和終端2520中,也都可以沒有隨機接入單元。但是,如前所述,基站對20和終端2520也可以分別包含相應的隨機接入單元,以便在新的主成份載波和舊的主成份載波不符合下列條件時,將舊的主成份載波去激活之前隨機接入新的主成份載波。這些條件是 新舊主成份載波位于相同的頻段,具有相同的時間提前量,并且都與基站保持同步。如前文所述,對于主成份載波的更新,優(yōu)選的方式是視應用場景而定恰當?shù)剡x擇切換流程或者重配置流程,因此基站和終端最好分別同時具備處理切換流程和重配置流程的能力。對于終端2520而言,從前文的說明可以看到,切換流程要使用圖30中所示終端 2520的全部圖示部件,而重配置流程僅使用其中部分部件。因此可以認為能夠實現(xiàn)切換流程的終端也能實現(xiàn)重配置流程。然而,由于RRC重配置信息是由基站發(fā)送的,是采用切換流程還是采用重配置流程需要由基站決定。因此,如圖31所示,在同時支持切換流程和重配置流程的基站M20中, 所述狀態(tài)確定單元M04可以被進一步配置為基于狀態(tài)獲取單元M02獲取的信息來判斷新的主成份載波是否與舊的主成份載波屬于同一基站。當然,該判斷也可以由基站M20中的任何部件來判斷,并將結果告知主成份載波更新單元M06。一般而言,例如,基站本身知曉終端當前的主成份載波,而在選擇主載波的過程當中,要么由基站決策新的主成份載波, 要么由終端決策新的主成份載波并告知基站(例如向基站發(fā)出更新主成份載波的請求), 因此基站能夠基于上述信息來判斷新舊主成份載波是否屬于同一基站。由于終端必然是向當前所屬基站(也就是舊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請求更新主成份載波,因此基站的上述判斷也就是判斷新的主成份載波是否該基站本身的載波。相應地,所述重配置信息發(fā)送單元24062可以被配置為在不同的情況下發(fā)送不同的配置信息。也就是,在新的主成份載波與舊的主成份載波屬于同一基站的情況下,向終端發(fā)送的“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僅包括所述新的主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用于由終端來配置新的主成份載波;在新的主成份載波與舊的主成份載波不屬于同一基站的情況下,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包括移動控制信息,所述移動控制信息包括用于由終端重新配置MAC、PDCP和RLC層、更新安全密鑰的信息,以及由終端用來配置新的主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另外,在新舊主成份載波屬于不同基站而采用切換流程的情況下,如前文所述,終端2520的隨機接入單元2510將與新基站2420,的隨機接入單元M064,交互,而不是與舊基站M20中的隨機接入單元24064交互,如圖31所示。在這種情況下,新基站2420,的隨機接入單元M064,和舊基站對20中的隨機接入單元24064可以是相同的部件,只不過歸屬于不同的基站實體;它們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甚至舊基站M20和新基站2420’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在理想的狀態(tài)下,舊基站對20和新基站對20’應當具有相同的構造,在圖31中為簡明起見僅僅圖示了新基站M20’的部分部件。下文涉及的去激活單元的情況是類似的。如果終端不是對舊的主成份載波采用隱式去激活,則基站需要使用去激活命令發(fā)送單元。類似于隨機接入單元的情形,在新舊主成份載波屬于不同基站而采用切換流程的情況下,去激活命令應當由新基站2420’發(fā)出,也就是說是由新基站2420’的去激活命令發(fā)送單元M066,與終端2520的去激活單元2508交互,如圖31所示。此外,在新舊主成份載波屬于不同基站而采用切換流程的情況下,由于涉及不同的基站,還涉及不同基站之間的交接。因此,所述基站還可以包括切換請求單元3102,用于在新的主成份載波與舊的主成份載波不屬于同一基站的情況下,向新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發(fā)出切換請求,從新的主成份載波所屬基站獲取有關信息,以便由重配置信息發(fā)送單元準備發(fā)送給終端的RRC重配置信息。其詳情在方法部分已述,在此不再重復。此外,所述主成份載波更新單元還可以包括激活命令發(fā)送單元(未圖示),用于在新的主成份載波尚未被初始配置或者激活的情況下,在所述重配置信息發(fā)送單元發(fā)送“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之前、與之同時或者在終端利用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進行配置之后發(fā)送激活命令,用以激活所述新的主成份載波。另外,所述基站還可以包括初始配置單元(未圖示),用于在新的主成份載波尚未被初始配置的情況下,向終端發(fā)送初始配置(添加)該主成份載波的命令。相應地,所述終端還可以包括主成份載波激活單元(未圖示),用于接收基站發(fā)送的激活命令,激活新的主成份載波。并還可以包括初始配置單元(未圖示),用于響應于基站的命令添加主成份載波。自然,如圖四、30、31所示,上述描述也已公開了一種由上述終端的各種實施方式與上述基站的各種實施方式構成的通信系統(tǒng)。第十三實施方式第十一實施方式所述的更新成份載波的方法在通信系統(tǒng)中由基站和終端協(xié)同進行。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提出了分別能夠實現(xiàn)前述各種實施方式的終端、基站和通信系統(tǒng)。在本實施方式以及后續(xù)各實施方式對終端、基站和通信系統(tǒng)的描述中,除非必要, 不再重復敘述前述各實施方式已經詳細描述的細節(jié),而可參見前述各實施方式的描述。如圖32所示,一種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的基站3000與終端3020通信,完成第二成份載波的更新。具體來說,該終端包括狀態(tài)獲取單元3002,獲取終端、基站和/或第二成份載波的狀態(tài)信息;狀態(tài)確定單元3004,確定所述狀態(tài)信息是否符合預定條件;以及第二成份載波更新單元3006,在符合預定條件的情況下添加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或者用新的第二成份載波代替舊的第二成份載波。具體來說,狀態(tài)獲取單元3002是為了獲取狀態(tài)確定單元3004據(jù)以確定是否滿足第二成份載波更新條件的信息。需要獲取哪些信息取決于所述更新條件,而更新條件是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應用來任意設定的。例如,所述預定條件包括下述條件中的至少一個1.由于業(yè)務需要,需要更多第二成份載波;2.終端移動到舊的第二成份載波的覆蓋范圍外;3.舊的第二成份載波信號質量下降;4.舊的第二成份載波上、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不夠;5.原基站對網(wǎng)絡總體負載平衡以及用戶間干擾等問題的考慮要求更新第二成份載波;
6.終端移動到新基站的覆蓋范圍內。那么,對于第2和第6項條件,就需要基于終端位置和相應基站的主成份載波的覆蓋范圍進行判斷。對于第3項條件,需要從終端獲取信號質量信息。對于第4項條件,需要從基站獲得有關信息。第1、5項條件則完全是來自基站的命令。因此,取決于所述預定條件具體為何,狀態(tài)獲取單元3002可能只需從基站本身獲取有關信息而無需與終端3020交互,也有可能需要與終端3020交互而獲取有關信息。至于信息的具體獲取方式,在前文關于成份載波的選擇的描述當中已經有所描述,在此不再重復。第二成份載波更新單元3006與終端3002交互而完成第二成份載波的更新。在一種實施方式當中,如圖33所示,所述第二成份載波更新單元3006可以包括重配置信息發(fā)送單元30062,向終端發(fā)送“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僅包括所述新的第二成份載波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用于由終端來配置新的第二成份載波。與此相應,本實施方式還提供了相應的終端3020,如圖33所示,其包括重配置信息接收單元3022,用于從基站接收“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無線資源配置單元30M, 用于根據(jù)所述“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無線資源配置信息來配置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此外,所述第二成份載波更新單元還可以包括激活命令發(fā)送單元30066,用于在添加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或者用新的第二成份載波代替舊的第二成份載波之后,發(fā)送激活命令,用以激活該新的第二成份載波;或者在新的第二成份載波尚未被初始配置或者激活的情況下,在所述重配置信息發(fā)送單元發(fā)送“無線資源控制”重配置信息之前或者與之同時發(fā)送激活命令,用以激活所述新的第二成份載波。相應地,所述終端還可以包括第二成份載波激活單元30 ,用于接收基站發(fā)送的激活命令,激活第二成份載波。自然,如圖32、33所示,上述描述也已公開了一種由上述終端的各種實施方式與上述基站的各種實施方式構成的通信系統(tǒng)。上面對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如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能理解的,本發(fā)明的方法和裝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驟或者部件,可以在包括處理器、存儲介質等的任何計算設備(包括通信設備)或者計算設備的網(wǎng)絡(包括通信網(wǎng)絡)中,以硬件、固件、軟件或者它們的組合加以實現(xiàn),這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的情況下運用他們的基本編程技能就能實現(xiàn)的,因此不需在此具體說明。此外,顯而易見的是,在上面的說明中涉及到可能的外部操作的時候,無疑要使用與任何計算設備相連的任何顯示設備和任何輸入設備、相應的接口和控制程序。總而言之, 計算機、計算機系統(tǒng)或者計算機網(wǎng)絡中的相關硬件、軟件和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前述方法中的各種操作的硬件、固件、軟件或者它們的組合,即構成本發(fā)明的設備及其各組成部件。因此,基于上述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在任何信息處理設備上運行一個程序或者一組程序來實現(xiàn)。所述信息處理設備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設備。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也可以僅僅通過提供包含實現(xiàn)所述方法或者設備的程序代碼的程序產品來實現(xiàn)。也就是說,這樣的程序產品也構成本發(fā)明,并且存儲有這樣的程序產品的存儲介質也構成本發(fā)明。 顯然,所述存儲介質可以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或者將來所開發(fā)出來的任何類型的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軟盤、光盤、磁光盤、存儲卡、存儲棒等等。在本發(fā)明的設備和方法中,顯然,各部件或各步驟是可以分解、組合和/或分解后重新組合的。這些分解和/或重新組合應視為本發(fā)明的等效方案。還需要指出的是,執(zhí)行上述系列處理的步驟可以自然地按照說明的順序按時間順序執(zhí)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時間順序執(zhí)行。某些步驟可以并行或彼此獨立地執(zhí)行。另外,雖然上面是一個實施方式一個實施方式地進行描述,但應當理解各個實施方式并不是孤立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了本申請文件之后,顯然能夠理解,各實施方式所包含的各種技術特征在各種實施方式之間是可以任意組合的,只要它們之間沒有沖突即可。當然,在同一實施方式中提及的所有技術特征相互之間也是可以任意組合的,只要它們相互之間沒有沖突即可。最后,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此外,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 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雖然已經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及其優(yōu)點,但是應當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只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作出各種修改和變更而不背離本發(fā)明的實質和范圍。因此, 本發(fā)明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及其等效含義來限定,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改變、替代和變換。
權利要求
1.一種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包括確定終端能夠使用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確定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是否符合預定分布模式;在符合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的情況下,至少根據(jù)所述分布模式所決定的準則確定要使用的成份載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基本相同;所述準則包括將各可用載波均作為候選成份載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至少一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被基本上包含在至少另一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之內;所述準則包括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至少兩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基本上不重合也不包含,而是相互交迭;所述準則包括至少根據(jù)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根據(jù)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確定候選成份載波包括如果終端位于某一可用載波邊緣并且正在快速遠離該可用載波,則賦予遠離方向所對應的可用載波較高的成為候選成份載波的概率;如果終端位于某一可用載波的邊緣并且朝向該可用載波內部移動,或者如果終端在交迭區(qū)域中遠離交迭區(qū)域邊緣的位置,則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遠離方向所對應的可用載波有多個,則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在這多個可用載波中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7.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準則還包括考慮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個 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覆蓋范圍的重要性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重要性;或者,覆蓋范圍、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單獨地或者共同地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準則還包括考慮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個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重要性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重要性;或者, 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單獨地或者共同地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11.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準則還包括考慮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個 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覆蓋范圍、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重要性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重要性;或者,覆蓋范圍、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單獨地或者共同地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13.如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當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包括至少兩種預定模式時,先按照其中一種模式所對應的準則確定候選成份載波,然后再按照另一模式所對應的準則在所述候選成份載波中確定第二候選成份載波,直到得到唯一的候選成份載波。
14.如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獲取各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其中,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還考慮各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其中,處于激活狀態(tài)的可用載波的優(yōu)先級高于已配置但未激活的可用載波,已配置但未激活的可用載波的優(yōu)先級高于未配置的可用載波。
15.一種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更新主成份載波的方法,包括 按照如權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方法確定新的主成份載波; 從舊的主成份載波轉到新的主成份載波。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舊的主成份載波為初始主成份載波,即終端用于初始接入或者無線資源連接重建時所用的成份載波。
17.如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獲取各可用載波的頻譜信息,其中,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還考慮各可用載波的頻率與舊的主成份載波的關系,其中, 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相同的可用載波中,與舊的主成份載波位于同一頻帶內的可用載波具有更高的優(yōu)先級。
18.一種在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添加第二成份載波的方法,包括 按照如權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方法確定新的第二成份載波; 添加所述新的第二成份載波。
19.一種載波匯聚通信網(wǎng)絡中的設備,包括終端信息獲取單元,獲取終端位置信息和/或終端位置對應的載波分布信息; 載波分布模式確定單元,確定終端所在位置所對應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是否符合預定分布模式;成份載波確定單元,在終端所在位置所對應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符合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的情況下,至少根據(jù)所述分布模式所決定的準則確定要使用的成份載波; 通知單元,將所確定的要使用的成份載波通知給對方設備。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基本相同;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配置為將各可用載波均作為候選成份載波。
21.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至少一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被基本上包含在至少另一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之內;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22.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為至少兩個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基本上不重合也不包含,而是相互交迭;其中,所述終端信息獲取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獲取有關所述終端的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信息;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至少根據(jù)所述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如果終端位于某一可用載波邊緣并且正在快速遠離該可用載波,則賦予遠離方向所對應的可用載波較高的成為候選成份載波的概率;如果終端位于某一可用載波的邊緣并且朝向該可用載波內部移動,或者如果終端在交迭區(qū)域中遠離交迭區(qū)域邊緣的位置,則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如果所述遠離方向所對應的可用載波有多個,則至少根據(jù)覆蓋范圍的大小在這多個可用載波中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25.如權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還至少根據(jù)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個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覆蓋范圍的重要性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重要性;或者,覆蓋范圍、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單獨地或者共同地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27.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還至少根據(jù)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個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重要性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重要性;或者,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單獨地或者共同地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29.如權利要求23或M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還至少根據(jù)以下因素中的至少一個來確定候選成份載波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
30.如權利要求四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在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覆蓋范圍、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的重要性高于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的重要性高于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的重要性;或者,覆蓋范圍、終端所處位置及其移動方向和移動速率、信號質量、上行和下行鏈路的物理資源數(shù)量、干擾大小和負載狀況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單獨地或者共同地確定候選成份載波。
31.如權利要求19-M之一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當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包括至少兩種預定模式時,先按照其中一種模式所對應的準則確定候選成份載波,然后再按照另一模式所對應的準則在所述候選成份載波中確定第二候選成份載波,直到得到唯一的候選成份載波。
32.如權利要求19-M之一所述的設備,還包括載波狀態(tài)獲取單元,獲取各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還考慮各可用載波的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其中,處于激活狀態(tài)的可用載波的優(yōu)先級高于已配置但未激活的可用載波,已配置但未激活的可用載波的優(yōu)先級高于未配置的可用載波。
33.如權利要求19-M之一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為主成份載波。
34.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確定單元被進一步配置為確定候選成份載波時還考慮各可用載波的頻率與舊的主成份載波的關系,其中,激活和配置狀態(tài)相同的可用載波中,與舊的主成份載波位于同一頻帶內的可用載波具有更高的優(yōu)先級。
35.如權利要求19-M之一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成份載波為第二成份載波。
36.一種載波匯聚網(wǎng)絡中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為如權利要求19-35之一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對方設備為與所述基站通信的終端。
37.一種通信系統(tǒng),包括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基站和與之通信的終端。
38.一種適于載波匯聚網(wǎng)絡的終端,其中,所述終端為如權利要求19-35之一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對方設備為與所述終端通信的基站。
39.一種通信系統(tǒng),包括如權利要求38所述的終端和與之通信的基站。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選擇成份載波的方法、基站、終端和通信系統(tǒng)。其中,確定終端能夠使用的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確定各可用載波的覆蓋范圍的分布是否符合預定分布模式;在符合所述預定分布模式的情況下,至少根據(jù)所述分布模式所決定的準則確定要使用的成份載波。根據(jù)本申請?zhí)岢龅膶嵤┓绞?,能夠合理地選擇終端要使用的成份載波。
文檔編號H04W72/04GK102238552SQ201010162530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30日
發(fā)明者魏宇欣 申請人:索尼公司